养生健康

胃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胃痛艾灸方法

胃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胃痛艾灸方法

1.用点燃的艾条对准中脘穴,距离皮肤3-5厘米固定灸10-15分钟。

2.用点燃的艾条对准足三里,距离皮肤3-5厘米固定灸10-15分钟。

3.用点燃的艾条对准内关穴,距离皮肤3-5厘米固定灸10-15分钟。

4.用点燃的艾条对准公孙穴,距离皮肤3-5厘米固定灸10-15分钟。

疗程: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胃疼艾灸哪个部位图 胃疼艾灸有用吗

胃疼艾灸有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胃疼主要与脾胃有关,病位在胃而及于脾,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血瘀凝滞等,这些原因最易引起脾胃气运行不通畅,不通则痛。艾灸特定穴位,可以疏通运行不畅的脾胃之气,增强了疏通的力量,从而达到缓解胃疼的作用。

腰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寒湿腰痛艾灸

症状:腰部冷痛重着,拘急不可俯仰,转侧不利,或腰脊痛连臀腿,如迁延日久,则时轻时重,逢气候骤变,阴雨风冷,疼痛增剧,局部热敷则痛减,舌苔白腻,脉沉。

施灸穴位: 肾俞,委中,夹脊,阿是穴。

头痛艾灸灸哪里最好

风寒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发病较急,头痛如破,连及项背,恶风寒,口不渴,苔薄白。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穴,凤池穴,太阳穴,合谷穴,列缺穴施灸。

艾灸功效: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痰浊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苔白腻。

艾灸取穴:患者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穴,风池穴,脾俞穴,胃俞穴,然后取仰卧位,取印堂,中脘穴,内关穴,丰隆穴施灸。

艾灸功效:化痰祛湿,通络止痛。

血虚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不华,遇劳则重,舌淡苔薄白。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穴,心俞穴,脾俞穴,风池穴施灸。

艾灸功效:补益心脾,养血止痛。

肾虚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头痛而空,每兼眩晕,腰酸腿软,神疲乏力,遗精,妇女带下,舌红少苔。

艾灸取穴:患者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风池,肝俞,肾俞穴,然后仰卧位,取关元,三阴交,太溪穴施灸。

功效:滋阴养肾,通络止痛。



腰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肾虚腰痛艾灸

症状:起病缓慢,隐隐作痛,痊多痛少,腰膝乏力,劳则更甚,卧则渐轻,偏于肾阳虚者,面色恍白口中和,手足不温,舌质淡,脉沉细,偏于肾阴虚者, 面色潮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

施灸穴位:肾俞,委中,夹脊,阿是穴,命门,志室,太溪。

祛湿的方法 中药艾条灸穴位

中医里最独特的治疗方法可谓穴位疗法,对付湿,按按穴位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一、药灸的配方是多组方,而艾灸比较单一。 二、药灸具有针对性,而艾灸没有针对部位

三、药灸一般一次见效,而艾灸相对见效较慢。 在传统三年陈艾的基础上,加入山甲,当归,川穹,丹参,益母草,乳香,牛膝,红花,等二十种草药 。艾条味足,功效区别于其他艾条:热量足,渗透力强, 疼痛灸患处,寒症需要灸肚脐和肾输穴。了解详情点击文章下方的“阅读原文”

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经常艾灸可以让您轻松祛湿。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如下图: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

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如下图: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如下图: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如下图: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

5、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如下图:

每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6、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如下图:

每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如下图:

平时点按承山穴、俞府穴、三阴交穴,有健脾胃的作用,还有助于运化体内水湿。除了点按穴位,最重要的就是用艾灸了。进行艾灸操作时,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皮肤上2~3厘米处熏烤,以使穴位局部出现温热感、红晕,一个穴位施灸20分钟以上。

胃痛用艾灸灸哪里 胃痛艾灸的好处

中医认为,胃痛主要与脾,胃有关,病位在胃,而及于脾,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这些原因最终会引起脾胃之气运行不通畅,不通则痛。艾灸上述两个个穴位,可以疏通运行不畅的脾胃之气,而中脘穴是胃气于腹部的穴位,艾灸这个穴位更增强了疏通的力量,从而达到减轻胃痛的作用。

胃痛艾灸哪里最好 胃痛艾灸取穴

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下缘对着第7胸椎棘突,由此向下数4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健脾和胃,利湿升清,主治胃痛,呕吐,胸胁胀痛等症。

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往下数1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和胃调中,祛湿消积,主治脾胃虚弱,脘腹胀痛,翻胃吐食,饮食不下,肠鸣腹痛等症。

中脘穴:位于腹部,在神阙(肚脐)与左右两侧肋骨在胸前交汇点连线的中点处。艾灸功效:理气和胃,化湿降逆。主治腹痛腹胀,胃脘痛,急慢性胃炎,胃下垂,消化不良等症。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左右各一个。艾灸功效: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艾灸该穴可以使肠胃蠕动有利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腰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腰痛艾灸注意事项

平日腰痛可自行热敷或灸疗,灸疗对本病疗效显著,尤其是对虚性,寒性腰痛最为适宜,每次治疗后患者要自主活动腰部,使腰部气血畅通,缓和病情,但切记在适度的原则下进行,以免过犹不及,加重病情;施灸后症状若没有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脚后跟疼可以艾灸吗

脚后跟疼可以艾灸。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艾灸可以舒筋活络,调理气血,既能帮助身体部位疏通不通导致的痛,也能促进营养帮助缓解不荣导致的痛,所以脚后跟疼很适合使用艾灸来治疗。

腰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腰痛艾灸法则

风寒湿腰痛治当温经散寒,气滞血瘀腰痛治宜活血化瘀,肾虚腰痛则益肾壮腰,三种腰痛均适宜于艾灸治疗,尤其适合温针灸法。

胃痛艾灸哪里效果最好 胃痛艾灸哪里效果好

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当犊鼻下三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左右各1个。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左右各1个。

公孙穴: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各1个。

腰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腰痛艾灸操作方法

1.可分别实施艾条温和灸,温针灸,艾炷直接灸或隔物灸。

2.风寒湿型和气滞血瘀型腰痛可在局部加拔火罐或刺血拔罐。

3.肾虚腰痛宜在命门,肾俞穴用隔附子灸法以温补肾阳。

胃痛艾灸哪里最好

胃痛艾灸取穴

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下缘对着第7胸椎棘突,由此向下数4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健脾和胃,利湿升清,主治胃痛,呕吐,胸胁胀痛等症。

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往下数1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和胃调中,祛湿消积,主治脾胃虚弱,脘腹胀痛,翻胃吐食,饮食不下,肠鸣腹痛等症。

中脘穴:位于腹部,在神阙(肚脐)与左右两侧肋骨在胸前交汇点连线的中点处。艾灸功效:理气和胃,化湿降逆。主治腹痛腹胀,胃脘痛,急慢性胃炎,胃下垂,消化不良等症。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左右各一个。艾灸功效: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艾灸该穴可以使肠胃蠕动有利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不同类型胃痛艾灸方法

寒邪犯胃证

取穴及操作:主穴取中脘穴,配易关元穴施灸,用清艾绒制之艾炷直接置于穴位处,待燃脂1/3时,易炷再燃,一般灸7-10壮。

功效: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肝郁气滞证

取穴及操作:取双侧膏肓穴,厥阴俞,左侧足三里,膻中等穴位,分2日施灸, 每次5穴(自上而下,先背后腹),每穴灸3炷,灸炷如半粒枣核大,按瘢痕灸法施灸,施灸的同时用手轻轻拍击按摩周围皮肤,以减轻疼痛,待灸火自灭后再连续灸第2,3炷。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胃热炽盛证

取穴及操作:取中皖,足三里,内关三个穴位,上述穴位分2日施灸,每穴灸3炷。

功效:清热止痛,降逆通便。

相关推荐

肩胛骨酸痛的治疗方法 艾灸治疗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提升阳气、拔毒泻热的作用。可以通过艾灸的方式来祛除寒气,缓解肩胛骨酸痛。艾灸可以选择肩井穴、肩髎穴、大椎穴等穴位。

呕吐艾灸哪里可以缓解

呕吐应该辩证分型来取穴进行艾灸,具体分型如下: 外邪犯胃型呕吐艾灸 主要症状:突然呕吐,兼有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胸腹满闷,苔白。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中府,大椎,风门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中府,于俯卧位加灸大椎,风门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着,一手中,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边,另一手持艾卷垂直悬起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患者觉得温热至有灼痛感觉为度,如果觉得太热时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然后俯卧,

宝宝拉肚子精神不好怎么办 第七步:艾灸止泻

艾灸是中医一种传统的治病方式,宝宝拉肚子精神不好时,家长可以试一试给宝宝进行艾灸。但是注意要在宝宝没有哭闹的情况下进行,为了避免烫伤宝宝,如果是温和灸最好两人协作进行。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5-10分钟。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

手关节部位可用直射灸法可以吗

一、延年益寿保健灸 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

疱疹性咽峡炎口疮艾灸哪里

位置:在面部,口角外侧,口角旁开0.4寸,上直对瞳孔。 功效:舒筋活络,活血化瘀。主治口眼歪斜,流涎,眼睑瞤动。 艾灸方法:地仓穴艾条灸3-5分钟。 位置: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 功效: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艾灸方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位置: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功效:主治心痛,心悸;癫狂痫;口疮,口臭。 艾灸方法:艾条温和灸5-10分钟。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燥化脾

艾灸治疗胃痛的方法

艾灸胃痛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艾灸胃痛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艾灸胃痛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 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

中医怎么用艾灸养胃

艾灸治胃病的妙用养生方法。艾灸养生疗法操作方便,下面教您如何用艾灸治胃病。 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

宝宝拉肚子几天了吃药也不见好怎么办 方法四:艾灸止泻

艾灸是中医一种传统的治病方式,宝宝拉肚子几天了吃药也不见好时,家长可以试一试给宝宝进行艾灸。但是注意要在宝宝没有哭闹的情况下进行,为了避免烫伤宝宝,如果是温和灸最好两人协作进行。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5-10分钟。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主治泄痢,绕

臂痛艾灸灸什么穴位

1、手臂痛艾灸灸肩贞穴 定位:在腋后皱臂直上1寸处。主治:常用于肩胛疼痛、肩周炎、手臂痛、上肢不能抬举的治疗。 2、手臂痛艾灸灸手三里穴 定位:侧腕曲肘,曲池穴下2寸处。主治:常用于胃肠病及其手臂疼痛麻木的治疗与保健。 3、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

艾灸脾胃的位置图 艾灸中脘—和胃止痛

中脘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从肚脐向上量4寸即为该穴。 功效主治:通调腑气,和胃止痛,主治反胃,呕吐,胃炎,胃溃疡,腹胀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