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警惕食物中毒
怎么警惕食物中毒
如果服用时间在1~2小时内,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20g加开水200ml溶化,冷却后一次喝下,如果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亦可用鲜生姜100g捣碎取汁用200ml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品,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使迅速呕吐。有的患者还可用筷子、手指或鹅毛等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如果病人服用食物时间较长,一般已超过2~3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g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20g,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对老年体质较好者,也可采用番泻叶15g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也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ml加水200ml,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30g、生甘草10g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的饮料灌服。
如果只是轻微食物中毒的话,可以喝大量的水,可以喝雪碧,但需先把二氧化碳摇晃出来。
有食物中毒的情况,以上这些方法都是可以用来急救的,但是如果食物中毒的情况比较严重,建议最好还是要及时到医院去进行治疗,洗胃都是必须的,如果是比较大规模的食物中毒,应该要及时的进行一些报警的处理,弄清楚有毒物质是什么。
警惕喝咖啡也会中毒吗
说到咖啡因,存在两个方面误区。一是仅仅知道咖啡因有提神的功效,多喝会影响人的睡眠。其实咖啡因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天然物质,在许多植物中都能发现这类物质,如咖啡豆、可可豆与茶叶等。第二个误区是许多人经常会认为咖啡因会导致骨质疏松。
事实上,适当饮用一些含咖啡因的饮料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关键是如何科学饮用。在日常的饮品中,含咖啡因的饮料主要有咖啡、茶、可乐等。一般认为,成人每日咖啡因的安全摄入量为300毫克,以240毫升为约一杯的量为单位,每杯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量是65到120毫克,每杯茶的咖啡因含量是20到 90毫克,每杯可乐含咖啡因是23到31毫克。所以一般人每天饮用2至3杯咖啡或者5至6听含咖啡因的可乐不会产生因咖啡因而引起的健康问题。
当然,和其他许多营养素一样,咖啡因在摄取过程中,对量的控制也十分重要。长时间大量摄入咖啡因可以导致身体对咖啡因的习惯化,一旦不摄入便会出现精神萎靡、浑身困乏疲软等症状。太多咖啡因还可以导致咖啡因中毒。其症状是烦躁、紧张、刺激感、失眠、面红、多尿和消化道不适。成人每日咖啡因的安全摄入量为 300毫克,超过300毫克则容易出现上述中毒症状,而192毫克/体重(千克)的摄入量则会导致半数成年人死亡。
其实,咖啡的好处也是非常多的,只是喝的多少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而定,如果大家想要在这方面了解得更加清楚,可以咨询一下专业的医生,看看专家是否适合喝咖啡,希望这些内容对各位有帮助。
生活中要警惕蘑菇中毒
蘑菇富含营养是众所周知的,却不知每年因误食野生毒蘑菇而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广东、西藏、四川、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发生最多, 北京、山东、河北等地也有报道。夏季雨水充沛,蘑菇生长旺盛。如果您有采摘野蘑菇的机会,可要注意了!
我国地域辽阔,野生蘑菇资源非常丰富,能食用的就有400余种。因其采摘方便、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备受青睐,成为我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尤其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追求天然食品蔚然成风,也使得吃蘑菇宴成为时髦。但并不是每一种蘑菇都对人类友好。
毒蘑菇中毒死亡率高
毒蘑菇学名毒蕈(读作“迅”),全世界已知的毒蕈约百余种,目前在我国已发现约80余种,常见的有捕蝇蕈、死帽蕈、马鞍蕈、栗茸蕈、假芝麻蕈等。其所含毒素不同,中毒引起的临床表现也各异,大致分为4型,即胃肠炎型(或类霍乱型)、神经精神型或中毒性脑病型、溶血型、中毒性肝炎型。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病死率高达50%~90%。
目前对毒蘑菇引起的中毒还没有特效解毒药物,有一种毒性极强的肉褐鳞环柄蕈,毒性稳定、耐高温、耐干燥,一般烹调不容易破坏,一旦误食,极度危险。
毒蘑菇中毒诊断难
毒蕈中毒的诊断有时相当困难。一方面各种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中毒的临床表现各异;另一方面毒蕈中毒发病潜伏期较短,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36小时,平均7小时;再加上本病起病时多有呕吐、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如患者不把食用过毒蘑菇的信息提供给大夫,一般很容易被误诊为胃肠炎和一般的食物中毒等。
在夏秋季节,当遇有食过野生蘑菇,一家人同时出现以上症状时,应考虑到毒蕈中毒的可能性。当然,有条件的话,最好将呕吐物和排泄物送化验室进行检查,以便确诊。
毒蘑菇中毒治疗要及时
毒蕈中毒者应就近马上就诊。一般来说,对于重症中毒患者经催吐、洗胃、导泻、灌肠处理后,应迅速送至条件较好的上级医院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同时对其他一起食用者,无论有无症状均须住院观察,并化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等。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毒蕈中毒尤其是中毒性肝炎型患者存活率的惟一方法。
催吐是最简便的急救方法,适用于神志清醒的人。催吐溶液可以用清水、浓茶、1:5000高锰酸钾溶液、3%~5%鞣酸溶液、0.5%活性炭混悬液等,其中以清水或浓茶最为便捷。方法是让患者快速喝下约500毫升清水或浓茶,然后用筷子或手指探喉,刺激喉头引发呕吐反射,吐出胃内容物,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吐出的胃内容物变清为止。催吐后再口服医用蓖麻油或香油30~60毫升或硫酸镁30克导泻,使肠道毒物进一步排出。有条件的话可反复洗胃,清除毒物,洗胃之后再用导泻、灌肠,结合口服鞣酸、活性炭等药,以使毒物迅速排出减少其吸收。
解毒剂阿托品用于捕蝇蕈类中毒;巯(读作“球”)基络合剂用于死帽蕈中毒。 严重毒蕈中毒如出现溶血反应、中毒性心肌病、肝病等,可使用激素。液体疗法、利尿等方法,可保护肝、肾、脑等重要器官,必要时可血液透析。所有这些都要在医院进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患者发病后经过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进入“假愈期”,以为已经治愈就回了家。这种患者可能症状很快重现,当再次到医院就诊时,大多病情已难以控制。所以说,假愈期观察、护理非常重要,稍有麻痹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故对此期患者不容忽视,应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其内脏损害的早期表现。对于确诊毒蘑菇中毒的患者,应住院观察1周以上。
为了防止毒蕈中毒,需加大预防毒蕈中毒的宣传力度,普及食用野生蕈的安全知识,同时不要轻信一些民间流传的缺乏科学性的毒蕈识别方法。
特别提示
人们在采摘蘑菇时决不能采那些辨别不清、从未食用过或自己不能确定是否无毒的野蘑菇;另外,多种野蘑菇也不要混杂食用,不能生食,不要与酒同食,烹饪时尽量避免急火快炒。
如何识别毒蘑菇
一般毒蘑菇多有以下特征:①外观大多色泽鲜艳美丽,可谓越艳丽毒性越大;②蘑菇盖上有肉瘤,蘑菇柄上有蕈环、蕈托等;③将其放在银器里煮时变为绿色或黑色;④毒蘑菇味多辛酸苦辣;⑤蘑菇体多柔软多汁,汁液混浊,呈乳白色,易变色。
宝宝厌食警惕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易被忽视
自打宝宝出生起,吃,就成了头等大事,怎样让宝宝吃饭香也成了爸爸妈妈最心焦、爷爷奶奶最头疼的大事。其实,这其中的种种问题,从某种角度讲,很多是成人“造就”了宝宝的问题。其中容易被忽视并造成不良后果的是食物过敏。 常发生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
宝宝厌食有可能是食物过敏
可能许多家长都不了解,有些孩子不想吃饭并不是因为任性,很有可能源于对某种食物的过敏,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食物过敏性厌食儿童,在进食致敏食物后并无皮肤潮红、斑疹等典型症状,但有程度不同的胃肠不适、身疲体乏、烦躁不安、精力涣散和胸闷气促等表现。症状较重者,往往会被误诊为消化、呼吸或神经系统疾病。
因此,由于没有找出食物过敏这一厌食原因,家长通常沿用诱食、迫食等方法,使儿童继续进食致敏食物,从而加重其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导致的不适,会使孩子见到与致敏食物色、香、味、形相近或相同食物时也拒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厌食加重
预防夏季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分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可区分为感染型和毒素型两大类,感染型食物中毒系指食物中污染并繁殖的大量病原菌,随同食物进入人体,引起消化道感染而发生的中毒;毒素型食物中毒,系指食物中污染的某些细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毒素,所引起的中毒,这种类型的食物中毒又分为肠毒素型(如葡萄球霉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和外毒素型(如肉毒素食物中毒)。
某些真菌毒素污染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如赤霉病麦中毒,食物中毒性白细胞减少症等。
1,有毒动物中毒如河豚鱼中毒和某些鱼类食品引起的组织胺中毒等。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蕈,苦杏仁和苍耳子中毒等。
食物中毒的症状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在准备任何食物前应该先洗手,在使用任何用于处理鱼类、肉类的器具后,都应该对其进行清洁;
不要在室温下解冻肉类,让肉在冰箱里慢慢解冻,或用微波炉和立刻煮烧使其迅速解冻;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腌制食物及生肉、生鱼和鸡蛋,食用前应将所有这样的食物彻底煮熟;
不要吃任何看起来或闻着的已坏的食物,不要食用鼓起的罐头;将冰箱温度控制在2~4摄氏度,不要食用从冰箱拿出来在常温环境中放置2小时以上的熟肉或奶制品。
食物中毒症状
虽然食物中毒的原因不同,症状各异,但一般都具有如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1、潜伏期短,一般由几分钟到几小时,食入“有毒食物”后于短时间内几乎同时出现一批病人,来势凶猛,很快形成高峰,呈爆发流行;
2、病人临床表现相似,且多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
3、发病与食入某种食物有关。病人在近期同一段时间内都食用过同一种“有毒食物”,发病范围与食物分布呈一致性,不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物后很快不再有新病例;
4、一般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发病曲线呈骤升骤降的趋势,没有传染病流行时发病曲线的余波;
5、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多发生细菌性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冬春季多发生肉毒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等。
夏季警惕五种食物中毒
警惕一:食用末熟透食物中毒
许多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的细菌,如果食品加热温度不够,就不能有效杀灭或破坏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或有害酶类,最终就会导致食物中毒。
警惕二:细菌繁殖引起的中毒
因吃剩菜剩饭引起食物中毒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专家介绍,夏季炎热气温高,如剩菜剩饭时间过长,吃时又没有进行高温热透,很容易造成细菌性食物中毒。
警惕三:冰箱受细菌污染中毒
我们知道,冰箱如果使用时间过长,又没有及时清洗消毒的话,很容易滋生细菌,这样就会导致储藏的食品受到细菌污染,吃后造成食物中毒。
警惕四:误食野菜野蘑菇中毒
误食某些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如野菜、野蘑菇等造成中毒。夏季到山区郊外旅游,经常会遇到一些野菜、野蘑菇等野生植物,由于旅游者不能辨别出哪些有毒哪些无毒,误食后很容易中毒。
警惕五:制作食品受污染中毒
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受到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并大量繁殖,导致食品变质引起中毒。如上周本市出现的居民食用了一家大型超市出售的豆制品造成十余人食物中毒。据北京市食品卫生监督所有关负责人说,造成食用豆制品中毒事件的原因是,这家豆制品生产厂家改建原厂房,豆腐生产地点是临时加工点,不具备加工条件,因而造成食品污染。食物中毒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夏季炎热高温,食品最好购买当天生产的;饭菜吃多少做多少,最好不剩菜剩饭,冰箱储藏的食品吃时一定要再加热。特别是雨季到来,郊区山野的野菜、野蘑菇等正生长旺盛,不了解情况,不要随便采摘,更不要入口,以免造成食物中毒。一旦发生食物中毒,要尽快采取措施。
食物中毒的偏方
偏方一,生白萝卜500克,捣汁每次服100克,每日2次。
偏方二,生甘草100克,绿豆100克,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服,至愈。食物中毒症状吃什么药?偏方效果好偏方三,食盐100克炒焦,泡汤,尽量灌饮,并用鸡毛扫喉咙催吐,吐后再灌饮,至吐尽为止。偏方四,甜瓜蒂5克研成细末,用开水冲服后灌饮,每隔15 分钟用鸡毛扫喉咙催吐1次。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治疗食物中毒最普遍的几种方法,你了解吗的相关内容,人们应该及时了解食物中毒的治疗方法,以便于在食物中毒时能过从容面对,夏季食物中毒比较常见,大家应提高警惕,不靠谱的食物尽量别吃,以避免食物中毒的中毒的发生。
食物中毒症状
当患上食物中毒这种疾病的时候,对患者们的生命就会造成威胁,很多的患者都会出现恶心,呕吐,昏迷的症状,在生活中加强疾病的护理才行,我们对食物中毒这种疾病的症状类型掌握的都不是特别的清楚,详细的介绍我们看看下面的讲解吧!
(1)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原因是食物受到细菌污染,食物中含有大量致病的活细菌。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于高温、潮湿的夏秋季节,尤其是6-9月份。这时细菌会在各种动、植物上迅速生长繁殖,如果烹调、储藏不当,很容易发生中毒。
(2)化学性食物中毒:主要是农药、化肥、鼠药、亚硝酸盐和铅等有毒化学物质大量混入食品所致。这类食物中毒的症状比较严重。
(3)有毒动物中毒:如河豚鱼、生鱼胆等中毒。这些动物体内含有某些毒素,在加工、烹调时如果没有清除或破坏掉,吃后就会中毒。
(4)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苦杏仁、生扁豆、发芽土豆中毒等。这主要是因为种植、储藏或加工方法不对而没能除去食物中的天然毒素所致。
(5)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如霉变甘蔗中毒、霉变花生或玉米中毒等,这主要是因为食物被产毒霉菌污染并产生大量霉菌而引起。
过量饮水需警惕水中毒
过量饮用却会导致人体盐分过度流失,一些水分会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开始会出现头昏眼花、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痉挛、意识障碍和昏迷,即水中毒。因此,有些女孩子想靠大量喝水来减肥的方法是很危险的。
据介绍,人们常认为水中毒只在意外溺水事件中出现,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时有发生,只是程度较轻、未引起重视而已。特别是夏季旅途中,人们往往玩得忘乎所以、汗流浃背,体内钠盐等电解质流失的概率很高,如果此时大量饮用淡水而未补足盐分,就会出现头晕眼花、呕吐、乏力、四肢肌肉疼痛等轻度水中毒症状。
专家提醒,要避免水中毒,必须掌握好喝水的技巧。
一要及时补充盐分。适当地喝一些淡盐水,以补充人体大量排出的汗液带走的无机盐。据介绍,在500毫升饮用水里加上1克盐,适时饮用。这样既可补充机体需要,同时也可防电解质紊乱。
二要喝水少量多次。口渴时不能一次猛喝,应分多次喝,且每次饮用量少,以利于人体吸收。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为半个小时。
三要避免喝“冰”水。夏季气温高,人的体温也较高,喝下大量冷饮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最好不要喝5摄氏度以下的饮品。专家建议,喝10摄氏度左右的淡盐水比较科学。这样既可降温解渴,又不伤及肠胃,还能及时补充人体需要的盐分。
管住嘴不该吃的不吃
长春市动物检疫办公室通过跟踪发现,一家肉类制品厂用病死猪肉加工儿童香肠,这批约1吨重的病死猪肉是从公主岭市陶家屯一个加工点直接运送到香肠加工厂的。在公主岭陶家屯的猪肉加工点是在农村的一侧,冷库内还有约十吨重的猪肉不能确定是不是病死猪的,在加工的案板上还有一头正在准备加工的病死猪。为了防止病死猪肉流入市场,有关部门已将其焚毁。目前发生的四川资阳猪链球茵事情,使人们关注的热点再次集中到了食品卫生安全上,为了帮助广大读者了解有关食品卫生方面的知识,记者特意采访了吉林省健康协会副会长、吉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宋恩来教授。夏季吃不洁食物更易引发中毒
夏季,特别是汛期,空气湿度大,气温高,食品极易遭到细菌微生物的污染,引发食物中毒。因此这个季节要特别注意食品卫生的防范工作,不吃不洁食物。从7月21日国家卫生部通报的上半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来看,第二季度与第一度相比,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大幅增加,报告起数增加700%,中毒人数增加930.2%,第三季度仍然是微生物性食物中毒高发季节。近来,吉林省气温普遍升高,细菌容易繁殖、生长,我省第二季度食物中毒人数就达900多人。一旦食物储存、食用不当,随时可能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大家应该提高警惕。食物中毒两大诱因
宋教授告诉记者,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食物被细菌、病毒、寄生虫污染,属传染性的;二是某些能致病的生物性化学因子,如某些鱼贝类毒素、植物毒素和化学毒素汞、砷等。夏季食物中毒最常见的是食物致病细菌污染,如:沙门氏菌、痢疾菌、弯曲菌、大肠杆菌、腊肠杆菌、还有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的症状和严重程度与食物污染的致病菌种和食物污染的程度有关,但最常见的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绞痛,有的伴有头痛、发烧、颤抖、皮疹、肌肉疼痛。从吃进被污染的食物到症状发生,发病时间可能数分钟,也可能数小时。如果有人发生上述症状,就应当迅速到医院进行治疗,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宋教授介绍说,目前人感染上猪链球菌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因此食物中毒重在预防。首先不要吃过期变质及有可能被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污染过的食物,并且做到饭前洗手,进食卫生。加工食物时要生熟分开,冷藏食物要在10摄氏度以下,熟食保温不能低于60摄氏度,在“危险温度带”——5~60摄氏度保持食物不要超过3小时,因为多数微生物在这个温度和时间内容易生长繁殖。剩余食物放入冰箱前要加热煮透,且不可久放,一定要热透再吃,冻不透又热不透的食物最易受细菌污染。剩饭保存要松散开,等凉了后再放到冰箱中,最好不隔夜,早剩午吃,午剩晚吃,尽量不要过6小时,吃剩饭时要彻底加热到100摄氏度,25分钟为宜,尽量避免晚上下班后再到超市购买在柜台摆放一天的散装熟食,购买前要问清食品在常温下保存的时间。按规定,烤鸡、烤鸭这类熟食要有一定的储藏要求,放在10摄氏度以下的冷柜中或是放在55摄氏度以上的烤箱中,不允许长时间常温裸露在外面让人挑拣。看、摸、闻、查辨别好坏猪肉
要避免购买未经过动物检疫的肉,消费者可以通过看、摸、闻、查四步来辨别猪肉的质量。健康的鲜肉看起来皮脂白、肉色淡红有光泽,摸起来质地紧密有弹性,闻起来气味正常新鲜,查起来猪皮上有检疫合格印章,印章标记清楚;病死猪看起来皮肉、脂肪、内脏有淤血、淤斑,且肉色深红或灰暗无光,摸起来组织无弹性,闻起来气味陈腐,查起来无检疫印章,或印章模糊不清。作为消费者有时也很难鉴别病死肉类,特别是经过腌、酱、煮和着色后的食物。因此要尽量到挂有“肉品挂牌销售”的销售点,或是信誉较好的大型商场超市进行购买,避免让不健康的食品流到餐桌上。管住嘴不该吃的不吃
食物中毒病因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食物被细菌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禽畜在宰杀前就是病禽、病畜。
2、刀具、砧板及用具不洁,生熟交叉感染。
3、卫生状况差,蚊蝇滋生。
4、食品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物。
并不是人吃了细菌污染的食物就马上会发生食物中毒,细菌污染了食物并在食物上大量繁殖达到可致病的数量或繁殖产生致病的毒素,人吃了这种食物才会发生食物中毒。因此,发生食物中毒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贮存方式不当或在较高温度下存放较长时间。食品中的水分及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繁殖,如果食前彻底加热,杀死病原菌的话,也不会发生食物中毒。那么,最后一个重要原因为食前未充分加热,未充分煮熟。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美国多食肉、蛋和糕点,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多;日本喜食生鱼片,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最多;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始作俑者有沙门茵、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肝炎病毒等。这些细菌、病毒可直接生长在食物当中,也可经过食品操作人员的手或容器,污染其他食物。当人们食用这些被污染过的食物,有害菌所产生的毒素就可引起中毒。每至夏天,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旺盛,食品中的细菌数量较多,加速了其腐败变质;加之人们贪凉,常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食物,所以夏季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二、真菌毒素中毒
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人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三、动物性食物中毒
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食物中毒。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两种:1、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误食引起中毒反应;2、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食用鲐鱼等也可引起中毒。近年,我国发生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鱼中毒,其次是鱼胆中毒。
四、植物性食物中毒
主要有3种:1、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2、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将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食用,如木薯、苦杏仁等;3、在一定条件下,不当食用大量有毒成分的植物性食品,食用鲜黄花菜、发芽马铃薯、未腌制好的咸菜或未烧熟的扁豆等造成中毒。一般因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的植物种子,或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去掉而引起。最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为菜豆中毒、毒蘑菇中毒、木薯中毒;可引起死亡的有毒蘑菇、马铃薯、曼陀罗、银杏、苦杏仁、桐油等。植物性中毒多数没有特效疗法,对一些能引起死亡的严重中毒,尽早排除毒物对中毒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五、化学性食物中毒
主要包括:1、误食被有毒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2、因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而导致的食物中毒;3、因贮藏等原因,造成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造成中毒。食入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特点是: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一般进食后不久发病,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测出有关化学毒物。在处理化学性食物中毒时应突出一个“快”字!及时处理不但对挽救病人生命十分重要,同时对控制事态发展,特别是群体中毒和一时尚未明化学毒物时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