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络的定位和主治
三阳络的定位和主治
三阳络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三阳络穴位于人体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1、头面五官疾病:暴喑卒聋,龋齿牙痛。
2、运动系统疾病:挫闪腰痛,手臂痛不能上举。
3、其他疾病:恶寒发热无汗,内伤,脑血管后遗症,眼病,失语。
华盖穴定位在哪里
华盖穴定位在哪里?这个穴位主治什么疾病?
三阳络的定位和主治 三阳络的治疗用法
1、针刺方法:三阳络穴,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部;斜刺2.0—3.0寸,透郄门穴,前臂感觉麻胀,并向指端传导。
2、艾灸方法:三阳络穴,艾条灸10—20分钟;三阳络穴,艾炷灸3—5壮。
四渎什么意思 四渎的配伍疗法
1、四渎穴配三阳络穴、阳溪穴:缓解治疗手指伸展不利,上肢不遂;
2、四渎穴配三阳络穴、消泺穴、肩髎穴、天髎穴、肩外俞穴:缓解治疗肩臂痛。
三阳络的准确位置图 三阳络的作用
三阳络属手少阳三焦经,是“三阳络脉所交之处”,可清泻三焦郁热,通调三焦经气,其通经开窍的作用颇强,可用于三焦经气突然闭阻所致的耳聋,暴喑,热犯三焦的齿痛,经气不畅的手臂痛等。
尺泽的定位主治及操作 定位
尺泽又叫做鬼受、鬼堂,属于手太阴肺经,具体的位置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一般可以通过将胳膊肘微屈,找到手臂内侧有粗腱的位置,在腱的外侧外处就是此穴了。
阳辅定位和主治 阳辅定位
阳辅属足少阳胆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足疗反射区及对应功效
主治:各种炎症、哮喘、过敏、心律不齐、昏厥、风湿症。
定位:双足足掌第二跖骨上端稍外侧。
主治:肾炎、肾结石、肾功能不良、尿毒症、腰痛、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浮肿。
定位:双足足掌第二跖骨下端与第三跖骨下端关节处。
主治:腰背酸痛、胸闷、打嗝、胃痉挛、腹胀。
定位:双足足掌中心,第二、第三、第四跖骨中段。
主治:输尿管炎、输尿管狭窄、高血压、动脉硬化、风湿症、泌尿系统感染。
定位:双足足掌自肾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的略呈弧状的一个区域。
主治:泌尿系统疾病以及其他膀胱疾病。
定位:双足足掌内侧内踝前方,舟骨下方拇展肌旁。
主治:脑震荡、脑卒中、脑血栓、头晕、头痛、感冒、神经衰弱、视觉受损。
定位:位于双足拇趾趾腹全部。
主治:甲状腺、副甲状腺、肾上腺、生殖腺、脾、胰等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
定位:位于双足拇趾趾腹正中。
主治:脑震荡、高血压、肌腱关节疾病。
定位:小脑反射区位于双足拇趾第一节根部正面靠近第二趾骨处。脑干反射区位于双足拇趾根外侧靠近第二节趾骨处。
主治:脑卒中、鼻窦炎、眼耳口鼻疾病。
定位:位于双足十个趾端趾腹。
主治:面部神经麻痹、失眠、感冒、腮腺炎,眼、耳、口引发的神经痛。
定位:双足拇趾外侧,靠近第二趾间。
主治: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青光眼、白内障、怕光、流泪、老花、眼底出血。
定位:双足第二、第三趾的中节和近节上。
主治:耳鸣、耳炎、外耳道湿疹、耳聋。
定位:双足第四、第五趾的中节和近节上。
主治:鼻塞、流鼻涕、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炎及上呼吸道感染。
定位:双足拇趾趾腹内侧,靠近拇趾甲上端延至其根底。
主治:颈项酸痛、颈项僵硬、头晕、头痛、流鼻血、高血压、落枕。
定位:双足拇趾底部横纹处。
主治:肩周炎、肩背酸痛、两臂无力、手麻、落枕。
定位:双足足掌第二、第三、第四跖趾关节的下方,呈一横带状的区域。
三阳络疼痛是什么原因
三阳络穴位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具有开窍镇痛,舒筋活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三焦热盛致齿痛,暴喑,耳鸣,或因经脉痹阻导致手臂痛等症,三阳络穴出现疼痛,与上述疾病亦有一定关联,具体情况应咨询医生,确定病因后进行调理治疗。
三阳络的准确位置图 三阳络养生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甲垂直掐按三阳络3-5分钟,力度以产生酸胀,微痛感为宜,可有效缓解龋齿牙痛。长期坚持按摩,还能防治听力减退,头痛,上肢疼痛等症。
三阳络是什么意思
三阳络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穴位含义为,手三阳经的阳气在此交会。
别名:通间、通门。属手少阳三焦经。
1、三阳络:三阳,指手三阳经的气血物质。络,联络之意。该穴名意指手三阳经的气血物质在此交会。本穴由于会宗穴传来的气血为由阳变阴的寒湿之气,穴内温压呈下降之状,手阳明少阳的天部阳气因而汇入穴内,本穴有联络手三阳经气血的作用,故名。
2、通门:通,通道也。门,门户也。通门名意指手阳明少阳的天部阳气由此汇入穴内。理同三阳络名解。通间名意与通门同,间指间隙。
3、手三阳经之会:本穴为手三阳经的阳气交会之所,故为手三阳经之会。
步廊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步廊穴配伍应用
治胸满,胁痛,配膈俞,三阳络,郄门,理气活血通络;治咳嗽,气喘,配肺俞,以宽胸理气降逆;治心悸,怔忡,胸痛,配心俞,内关,以宁心安神,宽胸止痛。
针刺疗法的作用机制
1本经透穴:从一个穴位进针,向着同经的穴位或上或下透刺。
外关透支沟:主治热病、头痛、耳鸣、胁痛、肩臂酸楚、上肢麻木。
间使透内关、大陵:主治心痛、惊悸、癫痫狂证、呕吐脘痛、肢挛且肿。
足三里透上巨虚:主治消化不良、肠鸣腹泻、腹胀纳呆、肠痈腹痛。
足三里透下巨虚:主治乳痈肿块,下肢痿证,痹痛。
气海透关元:主治腰痛遗尿,阳痿早泄,久利不止,经闭痛经。
中脘透下脘: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下陷。
2异经透穴:一经一穴进针,再透刺多经多穴,或从一经一穴进针,透刺他经他穴。
一针透五穴:由曲池下针,透刺尺泽、曲泽、少海、小海。主治泄泻,肢节病证。
太阳透下关:主治面部三叉神经痛。
翳风透瞳子髎:主治面部三叉神经痛。
地仓透颊车:主治面部三叉神经痛,中风面瘫,失语流涎,牙关紧闭。
外关透三阳络:主治中风上肢瘫痪。
阳陵泉透阴陵泉:主治中风下肢瘫痪。
内膝眼透外膝眼:主治膝关节诸疾。
中脘透天枢:主治肠胃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