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三阳络的定位和主治

三阳络的定位和主治

三阳络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三阳络穴位于人体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1、头面五官疾病:暴喑卒聋,龋齿牙痛。

2、运动系统疾病:挫闪腰痛,手臂痛不能上举。

3、其他疾病:恶寒发热无汗,内伤,脑血管后遗症,眼病,失语。

华盖穴定位在哪里

华盖穴定位在哪里?这个穴位主治什么疾病?

三阳络的定位和主治 三阳络的治疗用法

1、针刺方法:三阳络穴,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部;斜刺2.0—3.0寸,透郄门穴,前臂感觉麻胀,并向指端传导。

2、艾灸方法:三阳络穴,艾条灸10—20分钟;三阳络穴,艾炷灸3—5壮。

四渎什么意思 四渎的配伍疗法

1、四渎穴配三阳络穴、阳溪穴:缓解治疗手指伸展不利,上肢不遂;

2、四渎穴配三阳络穴、消泺穴、肩髎穴、天髎穴、肩外俞穴:缓解治疗肩臂痛。

三阳络的准确位置图 三阳络的作用

三阳络属手少阳三焦经,是“三阳络脉所交之处”,可清泻三焦郁热,通调三焦经气,其通经开窍的作用颇强,可用于三焦经气突然闭阻所致的耳聋,暴喑,热犯三焦的齿痛,经气不畅的手臂痛等。

尺泽的定位主治及操作 定位

尺泽又叫做鬼受、鬼堂,属于手太阴肺经,具体的位置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一般可以通过将胳膊肘微屈,找到手臂内侧有粗腱的位置,在腱的外侧外处就是此穴了。

阳辅定位和主治 阳辅定位

阳辅属足少阳胆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足疗反射区及对应功效

主治:各种炎症、哮喘、过敏、心律不齐、昏厥、风湿症。

定位:双足足掌第二跖骨上端稍外侧。

主治:肾炎、肾结石、肾功能不良、尿毒症、腰痛、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浮肿。

定位:双足足掌第二跖骨下端与第三跖骨下端关节处。

主治:腰背酸痛、胸闷、打嗝、胃痉挛、腹胀。

定位:双足足掌中心,第二、第三、第四跖骨中段。

主治:输尿管炎、输尿管狭窄、高血压、动脉硬化、风湿症、泌尿系统感染。

定位:双足足掌自肾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的略呈弧状的一个区域。

主治:泌尿系统疾病以及其他膀胱疾病。

定位:双足足掌内侧内踝前方,舟骨下方拇展肌旁。

主治:脑震荡、脑卒中、脑血栓、头晕、头痛、感冒、神经衰弱、视觉受损。

定位:位于双足拇趾趾腹全部。

主治:甲状腺、副甲状腺、肾上腺、生殖腺、脾、胰等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

定位:位于双足拇趾趾腹正中。

主治:脑震荡、高血压、肌腱关节疾病。

定位:小脑反射区位于双足拇趾第一节根部正面靠近第二趾骨处。脑干反射区位于双足拇趾根外侧靠近第二节趾骨处。

主治:脑卒中、鼻窦炎、眼耳口鼻疾病。

定位:位于双足十个趾端趾腹。

主治:面部神经麻痹、失眠、感冒、腮腺炎,眼、耳、口引发的神经痛。

定位:双足拇趾外侧,靠近第二趾间。

主治: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青光眼、白内障、怕光、流泪、老花、眼底出血。

定位:双足第二、第三趾的中节和近节上。

主治:耳鸣、耳炎、外耳道湿疹、耳聋。

定位:双足第四、第五趾的中节和近节上。

主治:鼻塞、流鼻涕、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炎及上呼吸道感染。

定位:双足拇趾趾腹内侧,靠近拇趾甲上端延至其根底。

主治:颈项酸痛、颈项僵硬、头晕、头痛、流鼻血、高血压、落枕。

定位:双足拇趾底部横纹处。

主治:肩周炎、肩背酸痛、两臂无力、手麻、落枕。

定位:双足足掌第二、第三、第四跖趾关节的下方,呈一横带状的区域。

三阳络疼痛是什么原因

三阳络穴位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具有开窍镇痛,舒筋活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三焦热盛致齿痛,暴喑,耳鸣,或因经脉痹阻导致手臂痛等症,三阳络穴出现疼痛,与上述疾病亦有一定关联,具体情况应咨询医生,确定病因后进行调理治疗。

三阳络的准确位置图 三阳络养生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甲垂直掐按三阳络3-5分钟,力度以产生酸胀,微痛感为宜,可有效缓解龋齿牙痛。长期坚持按摩,还能防治听力减退,头痛,上肢疼痛等症。

三阳络是什么意思

三阳络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穴位含义为,手三阳经的阳气在此交会。

别名:通间、通门。属手少阳三焦经。

1、三阳络:三阳,指手三阳经的气血物质。络,联络之意。该穴名意指手三阳经的气血物质在此交会。本穴由于会宗穴传来的气血为由阳变阴的寒湿之气,穴内温压呈下降之状,手阳明少阳的天部阳气因而汇入穴内,本穴有联络手三阳经气血的作用,故名。

2、通门:通,通道也。门,门户也。通门名意指手阳明少阳的天部阳气由此汇入穴内。理同三阳络名解。通间名意与通门同,间指间隙。

3、手三阳经之会:本穴为手三阳经的阳气交会之所,故为手三阳经之会。

步廊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步廊穴配伍应用

治胸满,胁痛,配膈俞,三阳络,郄门,理气活血通络;治咳嗽,气喘,配肺俞,以宽胸理气降逆;治心悸,怔忡,胸痛,配心俞,内关,以宁心安神,宽胸止痛。

针刺疗法的作用机制

1本经透穴:从一个穴位进针,向着同经的穴位或上或下透刺。

外关透支沟:主治热病、头痛、耳鸣、胁痛、肩臂酸楚、上肢麻木。

间使透内关、大陵:主治心痛、惊悸、癫痫狂证、呕吐脘痛、肢挛且肿。

足三里透上巨虚:主治消化不良、肠鸣腹泻、腹胀纳呆、肠痈腹痛。

足三里透下巨虚:主治乳痈肿块,下肢痿证,痹痛。

气海透关元:主治腰痛遗尿,阳痿早泄,久利不止,经闭痛经。

中脘透下脘: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下陷。

2异经透穴:一经一穴进针,再透刺多经多穴,或从一经一穴进针,透刺他经他穴。

一针透五穴:由曲池下针,透刺尺泽、曲泽、少海、小海。主治泄泻,肢节病证。

太阳透下关:主治面部三叉神经痛。

翳风透瞳子髎:主治面部三叉神经痛。

地仓透颊车:主治面部三叉神经痛,中风面瘫,失语流涎,牙关紧闭。

外关透三阳络:主治中风上肢瘫痪。

阳陵泉透阴陵泉:主治中风下肢瘫痪。

内膝眼透外膝眼:主治膝关节诸疾。

中脘透天枢:主治肠胃诸病。

相关推荐

治疗脾虚的穴位按摩方法

1、隐白 (足太阴脾经:井穴)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 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2、太白 (足太阴脾经:原穴)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 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 3、公孙(足太阴脾经)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主治] 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 4、三阴交(足太阴脾经:三阴经交汇点)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

坐骨神经痛的按摩方法

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穴位按摩,主要按摩膀胱经和胆经的几个特效穴位。 穴位按摩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用手指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揉动按压。每个穴位按揉100—200下,按揉时手指要有一定力度。 按摩最好每日进行两次,早晚各一次。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局部或全长疼痛。多为单侧,其主要症状是沿坐骨神经通路发生放射样、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常因行走、咳嗽、打喷嚏、弯腰或排便而引起疼痛加剧。本病表现为下腰部或臀部疼痛,沿股后向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呈放射性、持续性或阵发性加重。

三阳络的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在前臂背侧,腕背侧远端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快速取穴法:抬臂,从掌背横纹中点处直上量4横指(即3寸)处为支沟,从支沟上量1寸处,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按压有酸胀感。

三焦俞的定位主治 三焦俞主治疾病

三焦俞为三焦的背俞穴,是三焦经经气输注之处,具有通调三焦,疏利水道,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益肾助阳之功,为治疗三焦疾病及通利三焦的预防保健要穴。主治水肿,小便不利,腹水,肠鸣泄泻,痢疾,呕吐等脾胃肠腑病症;小便不利,水肿等三焦气化不利病证;腰背强痛。

腕骨的定位在哪里

腕骨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手内侧,第5掌指关节尺侧与钩骨之间的赤白肉际凹陷中。 取穴手法: 1.在手掌小指侧,沿着第五掌骨向上摸,直至第五掌骨末端,与另外一个小骨头交界处,即为腕骨穴。 2.屈肘,掌心向下,由后溪向腕部推,可摸到两块骨头(第5掌骨基地和三角骨),在两骨的结合部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本穴。 3.屈肘,掌心向下,在手掌尺侧,第5掌指关节后,有一皮肤褶皱突起,其尖端处即为本穴。 腕骨的作用 腕骨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乃本脉经气所过,为之原穴,具有疏散太阳经邪气,清小肠之湿热而退黄疸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头痛

肩周炎针灸部位图片 肩周炎针灸部位定位

定位: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时,当肩髎穴后寸许凹陷中。 主治:上肢关节疾病。 操作:直刺1-1.5寸。 定位:臂内收,腋后纹头上1寸。 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 操作:直刺1-1.5寸,不宜向胸侧深刺。 定位:在肩部,正坐垂臂,当腋前皱襞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肩臂痛,臂不能举。 操作:直刺1-1.5寸。 定位: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 主治:1,心痛,心悸等心疾;2,肩臂疼痛,胁肋疼痛,臂丛神经损伤症;3,瘰疬;4,腋臭;5,上肢针麻用穴。 操作: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3-0.5寸。 定位

三焦经上可以拔罐吗 三焦经具体穴位

定位: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解剖:有指掌固有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主治: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配伍:配内关、人中治中暑、昏厥。刺灸法:浅刺0.1寸,或有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附注:三焦经井穴。 定位: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解剖: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主治: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疟疾,手臂痛。配伍:配鱼际治喉痛。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附注:三焦经

小孩落枕了什么办法最有效 按揉落枕穴

定位:在手悲催,第2,3掌骨之间,指掌关节后一点的地方。 推拿方法:以大拇指按揉,力度由轻到重,按10-15分钟。 推拿功效:落枕穴是专门缓解落枕的穴位,按揉这个穴位主治落枕,手臂肿痛。

三阳络的准确位置 三阳络针刺操作手法

取穴法:肘关节半屈,前臂旋前。腕关节水平上方4寸,前臂背面内3/5与2/5交界处。 进针方向:向掌面直刺,与前臂背面成90°。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5-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向肘关节。 功能:舒筋活络,开音益聪。 主治:耳聋,耳鸣,暴喑,牙痛,上肢痹痛。

三焦经穴位图 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无名指外侧,手背,上肢外侧中间,肩部,颈部,耳翼后缘,眉毛外端,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包括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牗,翳风,瘛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左右各23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