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开车带孩子出行的四大危险动作

开车带孩子出行的四大危险动作

危险动作一:宝宝坐在副驾驶上

有些爸妈开车带孩子总觉得孩子坐在副驾驶上会更安全,其实这个位置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危险的。因为婴幼儿颈部更容易受伤,原因在于婴幼儿头部占身体的比例大于成年人。爸妈开车带孩子的时候,当遇到紧急刹车,副驾驶上的宝宝的颈部就会容易受巨大外力而受伤,因为宝宝在副驾驶上是很难得到很好的固定的。

有些爸妈可能会提出他们的轿车遇到危险会有双气囊崩开,但是忽略了一点,气囊崩开的位置一般是在宝宝头顶上的,因为宝宝的上身短,在气囊强大的爆发力下,不但孩子没有受到保护,反而会伤害很大。专家提醒:孩子年龄不足12周岁必须坐在后排。

建议:安全座椅不适合安装在前座

一些父母也考虑到了开车带孩子的安全因素,于是会给孩子购买安全坐骑来装在汽车前座,认为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注意孩子的出行安全。前面提到的,汽车前座是一个不安全的地方,建议如果家长给孩子购买了安全座椅最好是放置在后座中间,这个位置对于宝宝来说是最安全的,这个位置四面有前排座椅、尾箱、左右缓冲区。

危险动作二:爸爸妈妈抱着宝宝坐

很多爸妈认为开车带孩子的时候最安全的方式是大人抱着孩子。实际上这样的方式反而会更容易让孩子受伤,因为孩子坐在大人的怀里刚好头部在大人的胸部,如果开车过程中遇到意外,大人胸部会本能前倾猛烈压倒孩子头部,给孩子极大的损伤。

建议:正确使用安全座椅比大人抱着孩子坐安全

有效的将孩子受伤的几率降低70%的方式是正确使用宝宝汽车安全座椅,但是前提安全座椅要安装在后车座中间。特别注意的是,父母为宝宝购买安全座椅要先确认适用的年龄段。

容易危害宝宝的危险游戏

危险游戏:抛宝宝

危险动作:用手托住宝宝的身体往上抛出三四尺高,在其下落时用双手接住。

危害宝宝:宝宝自上落下,跌落的力量非常大,不仅有可能损伤成年人,而且成年人手指也有可能戳伤宝宝,如果被戳到要害部位,会引起内伤。在接住宝宝的瞬间,如果下落姿势不正确,很可能损伤宝宝的脖子,造成颈椎的损伤。更危险的是,一旦未能准确接住宝宝,后果不堪设想。

危险游戏:“坐飞机”

危险动作:双手分别抓住宝宝的脖颈和脚腕,用力往上举,同时转圈。

危害宝宝:这种逗乐方式不仅有跌伤宝宝的危险,还可导致宝宝脑部受伤。因为这种快速旋转,会使宝宝的脑组织与颅骨相撞,损伤脑神经,影响大脑的发育。

危险游戏:转圈子

危险动作:大人双手抓住宝宝的两只手腕,提起后飞快转圈。

危害宝宝:这种逗乐会使宝宝转得头晕眼花,放在地上站立不稳,甚至跌伤。有时还因离心力的作用,容易使宝宝的手腕关节脱位。

危险游戏:“中弹”

危险动作:让宝宝张开口,向其口内投花生米或豆子,投一次吃一粒,这是十分危险的游戏。

危害宝宝:一旦花生米或豆子投入气管,或宝宝笑时呛入气管,轻者呛咳,重者窒息。

危险游戏:过多逗宝宝笑

危险动作:适当地逗逗小宝宝,既可给家庭带来乐趣,也能使宝宝在笑声中健康成长。但是,过分的逗笑却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

危害宝宝:宝宝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如果逗得笑声不绝,会造成瞬间窒息、缺氧,引起暂时性脑缺血,有损脑功能,还可能引起口吃。过分张口大笑,容易造成下颌关节脱臼。睡前逗笑,还会影响宝宝入睡。

危险游戏:“拔萝卜”

危险动作:有些大人想试一下宝宝的重量或者逗宝宝开心,和宝宝玩“拔萝卜”的游戏,双手拉住宝宝的手臂提离地面。

危害宝宝:这种动作最易扭伤宝宝的手腕关节和肩关节,导致脱臼,增添宝宝的痛苦。

危险游戏:乱捏鼻子

危险动作: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宝宝的鼻子长得扁,或者想逗宝宝乐,喜欢用手捏宝宝的鼻子。别小看这轻轻的一捏,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危害宝宝:常捏鼻子会损伤宝宝的鼻黏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宝宝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犯而生病。乱捏鼻子会使宝宝鼻腔中的分泌物、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危险游戏:拧宝宝面颊

危险动作:宝宝长得活泼可爱,父母和亲朋好友常常喜欢用手拧宝宝的面颊,专家表示,这样很容易让宝宝受伤。

危害宝宝:宝宝面颊脂肪垫丰满,肌肉张力低,常受刺激易使局部软组织和血管神经受到损伤。此外,如经常受到刺激,腮腺和腮腺管收缩能力会降低,可引起宝宝流涎和腮腺感染。

危险游戏:口对口喂食

危险动作:父母害怕宝宝被烫着,在给宝宝喂食时,喜欢自己先尝一下或者将食物嚼烂,然后用嘴将食物喂给宝宝,这也有潜在的害处。

危害宝宝:这样做易将细菌传给宝宝,增加宝宝患病的机会,尤其是某些经唾液传播的传染病如甲型肝炎、肺结核等。

暑期儿童安全隐患

孩子们欢乐的暑假开始了,暑期儿童安全问题也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你了解孩子周围的环境吗?知道哪些地方很危险吗?暑期安全隐患知多少,一起来看看吧!

1、触电

熊孩子在家老是扫荡各个角落,一不小心可能就碰上了角落里插座。所以,家中有熊孩子的爸爸妈妈们,最好是在插座上装上防电的盖子哦。

2、交通安全

开车带孩子出门时不要让孩子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不让孩子在行车过程中吃东西,如果孩子年纪较小,建议给孩子配置儿童安全座椅。

3、车内窒息

开车带孩子外出时,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就算是开了空调也不可以,因为孩子长时间呆在车内很可能引发窒息而死亡。

4、被拐

暑期带孩子出门的时候,家长往往一个不注意,孩子可能就不见了。现在的骗术五花八门,所以家长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同时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以防被骗被拐。

5、烫伤

孩子们在夏天穿的衣服很单薄,热水或者热汤之类的一旦打翻,孩子就可能会被烫伤,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将这些物品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

6、误食

家中的一些药丸和杀虫剂应该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避免孩子误食误吞。

7、坠楼

家长外出时,常常会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孩子因为想出门而爬窗,最后导致孩子坠楼。所以,各位家长尽量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家,窗户也应装上防盗网。

孩子晕车怎么预防 舒适很重要

家长可以选择天气晴好、气温舒适的时候带孩子出行。

不管是私家车还是公共交通工具,家长应尽量选择有空调的来乘坐。在车内,家长要注意调节温度,避免孩子过冷或过热。

创造舒适的环境可以让孩子更放松,从而不易晕车。

八类玩具存在安全隐患

六一节礼物,“玩具”是永恒的主题,玩具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对于孩子的智力发育和身心健康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消费品。然而,如果选择不当,一些存在着安全隐患的危险玩具,则会成为导致孩子意外伤害、威胁孩子健康的“杀手”。世界上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不安全的玩具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关注玩具安全性,是为了避免因玩具自身的某些缺陷给儿童造成伤害。爸爸妈妈要时刻警惕玩具的潜在危害,在意外发生之前就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隐患1毛绒玩具

有的毛绒玩具的填充物为未经消毒的废旧料,存在严重的卫生隐患。毛绒玩具还容易隐藏灰尘,可能会引发孩子过敏症,有害健康,而且毛质不易清洗。玩具上的眼睛、毛球等小装饰物不够牢固容易脱落,存在被宝贝误食或放入鼻孔造成窒息的危险。

隐患2金属玩具

由薄铁皮、合金等材质制成的玩具,含有危险锐利边缘,存在割伤的危险。还有的金属玩具经过拉力会使某些部位拉脱,个别部件外露,形成危险突出物,当孩子跌倒在玩具上的时候,存在刺伤的危险。

隐患3电动三轮车

电动三轮玩具车的车轮与车身的间隙存在夹伤孩子手指的危险。电动童车松开脚踏开关不能切断电源而制动,依然能行驶,极易发生意外。在充电过程中,依然能启动玩具,存在触电和电击的严重安全隐患。

隐患4弹射玩具

这类玩具如气枪、弓箭及飞镖等,含有小零件,如被射入口中,可能产生窒息的危险。飞镖含有可触及的锐利尖端、无保护装置,可能产生刺伤孩子皮肤的危险。这些弹射玩具若不小心玩耍,还会伤及眼睛和身体其他部位,故不应选购此类玩具给年幼的孩子玩耍。

隐患5折叠玩具

折叠式及组合式玩具手推车,遥控玩具等折叠式玩具,在折合时可能夹伤孩子手指,要小心玩耍,同时,如果玩具组件间的空隙太大,孩子玩耍时容易因把手指探进空隙而夹伤。

隐患6面罩玩具

封闭头部的玩具没有提供足够的通气面积,可能存在窒息的危险。面罩玩具上的毛发极易燃,孩子带在头脸上可能存在烧伤的危险。

隐患7拖拉玩具

拖拉玩具都有较长的绳索,若不注意可能将孩子绊倒,甚至缠绕颈项,引发窒息的可能。

隐患8儿童自行车

儿童自行车安全标准要求链罩完全遮住链条、链轮和飞轮的外表面和边沿,和链轮以及链条和链轮齿合处的内表面。而不合格的童车仅遮住链轮的外侧,链轮的内侧及其他部位未被遮住,存在夹伤孩子手指的隐患。

最危险的逗孩子的6种动作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出于对婴儿的喜爱,喜欢抱着孩子用力摇晃或向空中抛;也有父母为了使小孩入睡,将孩子仰卧在成人的双腿上或放在摇篮里用力地颠颤,这些做法都对婴儿的健康不利,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

抛宝宝

危险动作:用手托住宝宝的身体,往上抛出三四尺高,在其下落时用双手接住。

对宝宝的危害:宝宝自上落下,跌落的力量非常大,不仅有可能损伤成年人,而且成年人手指也有可能戳伤宝宝,如果被戳到要害部位,会引起内伤。更危险的是,一旦未能准确接住宝宝,后果不堪设想。

“坐飞机”

危险动作:双手分别抓住宝宝的脖颈和脚腕,用力往上举,同时转圈。

对宝宝的危害:这种逗乐方式不仅有跌伤宝宝的危险,还有导致脑瘫的危险。因为这种快速旋转,会使宝宝的脑组织与颅骨相撞,损伤脑神经,影响大脑的发育。

转圈

危险动作:大人双手抓住宝宝的两只手腕,提起后飞快转圈。

对宝宝的危害:这种逗乐会使宝宝转得头晕眼花,放在地上站立不稳,甚至跌伤。有时还因离心力的作用,容易使宝宝的手腕关节脱位。

抛投食物

危险动作:让宝宝张开口,向其口内投花生米或豆子,投一次吃一粒,这是十分危险的游戏。

对宝宝的危害:一旦花生米或豆子投入气管,或宝宝笑时呛入气管,轻者呛咳,重者窒息。

过多逗笑宝宝

危险动作:适当地逗逗小宝宝,既可给家庭带来乐趣,也能使宝宝在笑声中健康成长。但是,过分的逗笑却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

对宝宝的危害:宝宝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如果逗得笑声不绝,会造成瞬间窒息、缺氧,引起暂时性脑缺血,有损脑功能,还可能引起口吃。过分张口大笑,容易造成下颌关节脱臼。睡前逗笑,还会影响宝宝入睡。

乱捏鼻子

危险动作: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宝宝的鼻子长得扁,或者想逗宝宝乐,喜欢用手捏宝宝的鼻子。

对宝宝的危害:常捏鼻子会损伤粘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犯而生病。乱捏鼻子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剖腹产后忌七大危险动作

为了避免生育之痛,很多的待生产女性往往会选择剖腹产的方式生孩子。这种方式虽然避免了诸多弊端,但是在剖腹产后是有许多注意事项需要遵循的,比如剖腹产后忌七大危险动作,剖腹产后的饮食等等,都与孕妇的健康息息相关,所以说既然选择了这种方式生育小孩,一定要多注意细节方面。

基本上剖腹产后忌七大危险动作对产后的行为规范涵盖的比较广,了解了这些常识,往往能够保证妈妈们最大程度的减少产后病症,并且给妈妈提供了正确的生活准则,让我们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剖腹产后的危险动作之一:平卧

因为剖腹产之后,随着麻醉效果的逐渐消退,就会出现切口的疼痛,而平卧位子宫收缩的疼痛最敏感,故应采取侧卧位,使身体和床成20-30度角,将被子或毛毯垫在背后,以减轻身体移动时对切口听震动和牵拉痛。

剖腹产后的危险动作之二:不活动

术后知觉恢复后,就应该进行肢体活动,24小时后应该练习翻身、坐起,并下床慢慢活动,因为活动了肠道才能活动,肠道活动了才能排气,排气了才能慢慢进食,恢复饮食了才可以吃一些下奶的东西,让乳汁进一步分泌。这样助于产妇体力恢复,促进排尿、排便,促进恶露排出,还可预防肠粘连及血栓形成而引起其它部位的栓塞。

剖腹产后不做七大危险动作

剖腹产后的危险动作之一:平卧

剖腹产后:不做这些危险动作

因为剖腹产之后,随着麻醉效果的逐渐消退,就会出现切口的疼痛,而平卧位子宫收缩的疼痛最敏感,故应采取侧卧位,使身体和床成20-30度角,将被子或毛毯垫在背后,以减轻身体移动时对切口听震动和牵拉痛。

另外,采用半坐卧位的姿势也有助于恶露的排出。

剖腹产后的危险动作之二:不活动

剖腹产后:不做七大危险动作

术后知觉恢复后,就应该进行肢体活动,24小时后应该练习翻身、坐起,并下床慢慢活动,因为活动了肠道才能活动,肠道活动了才能排气,排气了才能慢慢进食,恢复饮食了才可以吃一些下奶的东西,让乳汁进一步分泌。这样助于产妇体力恢复,促进排尿、排便,促进恶露排出,还可预防肠粘连及血栓形成而引起其它部位的栓塞。

剖腹产后的危险动作之三:不敢大小便

剖腹产后,由于疼痛致使产妇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及时排泄,易造成尿潴留和大便秘结,故术后产妇应按平时习惯及时大小便,平时多喝水,冲洗尿道,预防感染,但是不要喝太多,膀胱有一些感觉的时候就要解小便。

剖腹产后的危险动作之四:坐浴或盆浴

进行剖腹产后的妈妈,在伤口拆线前不能淋浴洗澡,要保持腹部伤口的干燥、清洁,可用温水擦洗局部,或是请医生将腹部伤口做好防水保护后再进行淋浴。

剖腹产后的危险动作之五:大鱼大肉

剖腹产后,产妇会消耗大量能量,所以要及时补充营养,但不宜立即进食大量含高蛋白的食品,术后一周内禁食蛋类、发酵食物及牛奶,以避免胀气,一周后可开始摄取鱼、鲜奶、鸡精、肉类高蛋白质食物,帮助组织修复。同时,应少食用油腻、含深色色素和咖啡、茶、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多吃高营养、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

剖腹产后:不做七大危险动作

剖腹产后的危险动作之六:性生活

恶露未干净或产后42天以内,由于子宫内的创面尚未完全修复,所以要绝对禁止性生活。如果为了一时之欢而忘了“戒严令”,很容易造成产褥期感染,甚至造成慢性盆腔炎等不良后果。恶露干净较早的产妇,在恢复性生活时一定要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因为产褥期受孕也是常见的事,应引起重视。

剖腹产后的危险动作之七:吹风着凉

产后,产妇的毛孔会完全张开,正是“弱不禁风”的时候,如果因空调等制冷设置温度太低而使产妇着凉,不仅容易使其感冒,更容易落下病根。因此,注意空调的风不可以直接吹到产妇,室温一般以25-28℃为宜,产妇应穿长袖衣和长裤,最好还穿上一双薄袜子,穿着不宜暴露。

带宝宝坐飞机要保护好他的耳膜

大多数航空公司规定婴儿满14天后即可搭乘飞机,加之机舱内环境较好、旅途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在春运期间,很多家长认为乘飞机是带孩子出行的最理想方式。

需要提醒的是,孩子的耳朵鼓膜较成人的薄,所能承受的压力较小,飞机起降时气压变化大,容易造成鼓膜内外气压不平衡,可能引发耳内闷胀、听力下降、耳痛等不适症状,严重的会导致鼓膜充血、破裂、穿孔等。中国国际航空提醒,孩子感冒、发烧时尽量别乘飞机。

此外,带孩子乘飞机时,飞机起降阶段,最好不要让孩子睡觉,可以给孩子哺乳、喂零食,也可以用奶瓶给孩子喂奶、水、果汁等。如果孩子不想喝奶,可以使用安抚奶嘴。如果孩子已经会说话了,就鼓励孩子多说话。总之,让孩子充分做吞咽动作,以减轻气压变化对耳膜的刺激。如果孩子哭闹,也不必制止,因为哭闹也能缓解气压变化对耳膜的影响。

机场和机舱是相对封闭的空间,免疫力较弱的婴儿可尽量延后乘坐时间。机舱内空气干燥,可经常用湿棉签擦拭婴儿的鼻腔。机舱内空间有限,随身携带几个孩子喜欢的玩具,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从而减少他们对环境的陌生感和不适感。不要把孩子的头朝着过道抱,以免被来往的乘客碰伤。

从某种角度来看,带孩子坐飞机的确是一种最理想的出行方式。但是我们要注意,飞机内部会出现压力,这种压力对于成人来说可能仅仅就是一种不适反应,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就不是如此了,孩子的耳膜要比成人薄很多,所以飞机内部产生的压力,轻则会导致孩子出现耳痛的症状,让孩子哭闹不止,重则会导致孩子的听力下降。因为带孩子坐飞机保护好孩子的耳膜很重要,如果孩子因为不适而哭闹,千万不要制止,因为哭闹可以缓解气压变化对耳膜的影响。

儿童乘车安全存在误区

误区一:成人安全带系法适用于孩子。

一般来讲,儿童系安全带的最佳方法是从手臂下面跨过肩膀斜对角贴胸而过,腿部安全带,该跨过大腿根部。这样避免因为儿童的扭动造成安全带的脱落。另外,因为儿童的身高所限,如果要保证安全地系好车内安全带需要把儿童所坐的位置垫高。

一般来讲,儿童安全座椅都有一定的垫高功能。年龄大一些的儿童无,坐儿童座椅时,可以选择儿童安全坐垫。这样,儿童被垫高后,可以使用正常的安全带,这个简单的措施能将危险系数大大降低。以成人的方式对儿童使用安全带,就是一个儿童乘车安全误区,带来的可能不是保护,而是危险。

误区二:抱着孩子乘车最安全。父亲开车,母亲抱着孩子坐在副驾驶的位置或坐在后排,这在街头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一幕。父母可能认为孩子只有在自己的臂膀保护下才是最安全。事实并非如此,在行车过程中,这样的儿童乘车安全误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误区三:让孩子在后排尽情玩耍。不要以为把孩子放在后排就万无一失。即使有家人看护,也一定要让后排的孩子坐在儿童安全座椅上。突发情况时,后排乘客的感觉往往更明显。如果孩子没有坐在儿童安全座椅上,很容易从后排座椅上滑落、撞向前座靠背。

误区四:暂时把孩子独自留在车中。带着孩子开车外出购物,到了商场门口把车停好后却发现孩子已经在安全座椅上呼呼大睡了。你不忍心因为给他拆解安全带打扰他香甜的睡眠,于是决定锁好车门、车窗,把孩子独自留在车中。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建议你立即打消。这种儿童乘车安全误区其实很危险,为了保证孩子在车中的安全,父母一般都会把车窗紧闭、车门紧锁,孩子长时间处在空气不流通的狭小空间,加上车内的空气质量比较差,很容易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孩子独自在车里淘气地乱碰车中的按钮,也会对其本身和车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很多家长由于存在儿童乘车安全误区而酿成惨祸,所以我们更因该多加注意,保护孩子的出行安全。

遇到暴雨怎么带孩子出门

出门方法一:牵手

  如果你的宝宝已经会走路,那么你可以给宝宝、自己穿上雨衣、雨鞋,打伞出门。这时候如果在戴上宽帽檐的防水帽,那么更不容易让宝宝淋到雨。在打伞时候,家长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a.雨伞尖锐处

  妈妈在给宝宝撑伞或是宝宝自己撑伞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孩子注意雨伞的尖锐处,以免刺到宝宝的眼睛或是其它地方。

  b.让宝宝走内侧

  外侧伤害要远远高于内侧,所以家长在带宝宝过马路时候一定要让宝宝走内侧,注意马路上的情况,不要横穿马路。

  c.留意积水与车辆

  有些马路因为坑洞,所以会有积水,有些宝宝喜欢踩水或是不小心踩到这样很容易弄湿衣服;马路上的车辆比较多,所以家长这时候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让其被水溅到或是被车撞倒。

  d.年纪小不要撑伞

  宝宝打伞时候都喜欢转来转去,这样很容易伤害到自己或是他人,所以在给孩子拿伞之前,最好先告诉孩子拿伞不当的危险性。

  出门方法二:抱着或背着

  如果你的宝宝还很小,最好背着或是抱着宝宝撑伞外出。雨伞可能不如雨衣来得好,这样才能预防身体被雨打湿。这时候你还要注意下面几点:

  找人同行

  两人同行可以帮助你照顾孩子或是留意孩子的举止,避免孩子发生危险。

  外出步行遇到暴雨

  如果你带着宝宝正在走在街上,突然遇到暴雨,这时候你可以这样做:

  a.寻找遮雨场所

  没有带雨具,要及时寻找可以避雨的地方,同时要避免去那些容易被大风吹到的户外建筑物,避免容易滑坡的山体。

  b.小心走过

  遇到路面上积水较深且又不确定有无阴井盖时,不要贸然带孩子上前,小心试探前方的路面,慢慢走过。

  c.走高处避免去低处

  尽量往地势高的地方去,以免淹水淹没自己与孩子。如果身边条件允许,可以打电话给家里人,让其过来接你或是直接打车回家。

  外出开车遇到暴雨

  如果你是外出开车遇到暴雨,那么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a.开车减速慢行

  不要跟其他车辆争抢车道或是信号灯,雨天开车慢些,与前车保持车距,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b.及时把车锁好,等待救援

  行驶到积水区,可以先停下来,看看前面的车辆是否能通过。如果不能通过,要把车停在地势较高的路边,可以先用其他工具离开;如果能通过,可以采取低档位,匀速驶过,途中熄火,不要发动汽车,以免损坏汽车发动机、打开双闪灯,联系救援人员,前来救援,并且把车锁好,带孩子离开积水的低洼路面,避免自己和孩子被淹没。

相关推荐

儿童安全座椅的作用 宝宝乘车误区

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行驶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碰撞或刹车,车内的物体会产生30-40倍自身重量的冲击力。假若宝宝10kg,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就有300-400kg,并且是突然发生的,怀抱中的宝宝会飞出。 汽车上的安全是按成人标准来设计的,是适合体重36kg、身高140cm的成人使用的。如果给宝宝使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斜跨身体的安全可能会造成儿童胸部肋骨骨折、窒息甚至颈骨折断的危险。 副驾驶座是最不宜小孩坐的位置.儿童的头部还没完全发育,如果发生碰撞,安全气囊会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打开,瞬间冲击力

产后腰痛可以避免吗

危险动作之一 孕妇吃得太多,胎儿长得太大 孕期的腰酸背痛往往集中在中晚期,特别是怀孕二十五六周以后,这个时候子宫逐渐增大,腹部向前隆起,站立的时候,重心前移,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孕妇的身体会向后倾斜,重心向后转移落在了臀部上方,孕妇上身的重量则由腰椎和腰部的肌肉来承担。 “有了这种特殊的生理变化,站立的时间稍微久一点,孕妇的背部肌肉、韧就会过度紧张而出现腰背部、骶骨疼痛”。 因此,“孕期孕妇的体重不能增加太多,这会增加孕妇的腰部负担,很有可能引起腰酸背痛。一般来说,整个孕期体重增加25斤为宜”。 危险动

让儿童远离儿童自行车的伤害

儿童自行车对儿童的诱惑力,不亚于汽车对成人的诱惑力。看看我们周围的孩子,有几个没有自行车的?可是,也常有儿童因为骑自行车而受伤的事发生。要让他骑得高兴,又让你放心,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安全,可是一样都不能少。 硬件——选一辆安全的自行车 软件——让他做到安全驾驶 有了一辆安全的自行车还远远不够,因为这仅仅是硬件过关了。至于软件一那个骑车的小人儿怎么玩这辆车,才是你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就像你买了一辆安全性能很好的汽车,但如果不注意安全驾驶,危险同样存在。 他要知道的 骑车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东张西望。 靠路边骑

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好处是什么

那么为什么要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好处主要有那些? concord提醒大家:在高速行驶中的碰撞力是无人可承受的,很多人都习惯用双手抱着宝宝乘坐汽 车外出,以为这是对宝宝最好的一种保护;然而,根据实际研究发现,当10公斤的小孩在时速50公里的车上遭遇正面撞击 时,由于惯性的作用,瞬间会产生300公斤的撞击力。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成年人都没有力量抱住孩子孩子会像子弹一样飞出去。 汽车上的安全措施如安全、安全气囊是依据成人的身材、体重而设计的。由于儿童的骨骼稚嫩而且身高、体形发育尚未健全,若

宝宝乘车的5种危险

精挑细选后买了一辆安全系数较高的汽车,认真的学习了交通规则,努力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司机。但如果车上多了个宝宝,你的这些安全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是很认真的爸爸妈妈,在着宝宝乘车时也会也会漏掉一些安全上的细节。也许下面这些父母的经历,会加深你对宝宝乘车安全的认识。 危险经历1:我把宝宝单独留在车里一小会儿 我们开车着4岁的优优到超市购物。为了不让宝宝捣乱,决定把优优和优爸留在车里等候。就在优爸到车外抽烟的时候,淘气的优优自己从车子后排坐爬到了前排的副驾驶坐位上。他模仿爸爸开车的样子放下了汽车手刹。车子开始

无形的杀手宝宝睡觉也很危险

1.睡后观察孩子踢被情况 孩子不像成长,成人睡熟之后他们会自己知道冷了热了,而孩子不知道,如果天气热,父母盖的被子又厚的话,孩子多半会踢被子,被子被踢开之后,他们又不会自己盖回去,如果父母不在身边的话,孩子一直没盖被子的情况之下,就有可能感冒生病。因此,妈咪们在孩子熟睡之后最好是不要远离,就近看护孩子,当孩子有踢被等现象出现时,及时检查孩子的被子是否厚了,看看孩子有没有在出汗,如果出汗了就换一条薄被,然后把孩子盖好被子,别让孩子感冒了。 2.孩子熟睡之后提防蚊虫 有的父母很有经验,在孩子睡觉之后会拿把小风

暑假上的安全 妈咪知多少

1.交通安全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因交通意外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任何一种疾病所导致的死亡人数还要多,由此可见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假期中,父母要跟孩子强调相关的交通安全知识,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不能红灯过马路,更不能骑车闯红灯。尽量避免单独外出,最好是在有监护人领乘坐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轮船都是一样的,不要认为坐汽车不会有什么安全隐患而单独要孩子出行。 2.游泳安全 每天暑期各地新闻所传播出来的儿童意外溺水事件,总是让大家在伤心惋惜的同时不得不提高对自家孩子的管教。有些孩子怕热,偷偷背着父母去河边或

哪种交通工具宝宝出行最安全

私家车、公交车、自行车……无论你选择哪种交通工具孩子出行,有一些安全细节都是必须牢记在心的。 一、自行车 丽丽最喜欢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面出去玩了。这天,妈妈像往常一样边蹬车边跟丽丽聊天,丽丽兴奋地指这指那让妈妈看。突然,自行车的车轮好像被什么东西别住了,蹬不动。这时,丽丽大声地哭叫起来!妈妈这才发现,丽丽的小脚被牢牢地卡在车轮里了!好不容易给弄出来,脚面上已经青紫一片。 你要注意的: 1、要选择一款适合宝宝年龄的、安全性能好的儿童座椅,最好选择有安全、有脚蹬、有扶手的座椅,这样宝宝的手脚不会乱放。要经

如何防止儿童溺水

第一,作为我们家长,老师,要了解学校,村庄周围和孩子放学的路上的水塘,水池,河流,水库以及桥梁的情况,是否存在危险,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的池塘本来很浅,但是冬天水干了,有人因为各种原因在里面挖了一个坑,或者土井之类的,到了夏天,水满了,这些深坑或土井也看不见了,孩子去玩水,游泳,一旦掉到这些地方,是很危险的。 还有一些桥梁,特别是简易桥梁,平时可能没有事,但到了下大雨的时候,桥下水大,就很危险了。作为家长,老师,了解这些危险的存在,告诉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有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消除这些危险因素,

儿童经常吃晕车药好吗

不好,因为会给幼儿正在成长的身体来很大的危害。 幼儿长期吃晕车药的危害 孩子晕车,会给出行来不便。晕车主要跟孩子的平衡系统过于敏感有关。行驶中的车辆颠簸,容易导致前庭器官兴奋性增高,影响神经、消化等功能,引起烦躁、恶心、呕吐等晕车症状。 另外,睡眠不足、胃肠不好、头痛感冒等也都容易引起晕车。常用晕车药,如乘晕宁是一种抗组胺药,服药后会进入睡眠状态,成人可以通过吃晕车药缓解不适,但儿童服用可能对神经系统发育造成负面影响,最好不要吃。 专家:幼儿吃晕车药或致发育不良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开车孩子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