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肾动脉狭有关肾血管的常识

肾动脉狭有关肾血管的常识

其实,对于肾动脉狭的肾血管,它包括很多类型,即大动脉炎,肾动脉纤维肌性结构不良,肾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肾动脉先天异常。

其中,大动脉炎,它的急性活动期临床表现往往不明显,可能仅出现乏力、发热、盗汗等,易被忽视。而后因继发变态反应激发大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炎性病变,累及肾动脉开口时,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多位于开口处1cm左右的范围内,不会侵犯其他分支,并多为双侧性。而肾动脉纤维肌性结构不良,病理特征为动脉中膜纤维肌性成分的增生,同时伴有动脉壁变薄及夹层化。受累的动脉壁病变形式多样,有的表现为狭窄,有的则形成动脉瘤。肾血管病变部位一般在肾动脉开口的近距离内或动脉主干的中、远端,不累及主动脉。而肾动脉粥样硬化,它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发生在肾动脉的近端1/3 处。动脉内膜下类脂质沉积、纤维粥样斑块形成、溃疡、钙化,出血和斑块破裂引起的血栓形成。对于肾动脉先天异常,它的表现是肾动脉管腔狭窄和内膜增厚。

以上介绍的就是肾动脉的常识知识,包括大动脉炎,肾动脉纤维肌性结构不良,肾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肾动脉先天异常,它们都是属于肾血管方面的知识。

您知道为确诊肾性高血压需要做哪些检查吗

肾B超检查:如果发现体内有一侧肾脏缩小,可能是单侧肾动脉狭窄。患者在医院里做的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是为了了解肾动脉主干是否变得狭窄,但是如果是肥胖者肠胀气和左肾动脉可能会显示不清楚。

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扫描:原理是注入显影等待20秒左右,放射特性试剂会随着血流充盈到腹主动脉和肾动脉,并且灌注于肾血管床。该检查可以估计肾动脉如肾血管床的血流灌注情况。

肾动脉造影:该检查是肾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诊断的标准。该检查方法可以显示病变是单侧的还是双侧的,以及病变部位和范围,另外还能检测出有无侧支撕环和肾实质显影情况。但是需要提醒大家:该方法费用较高,需要动脉插管,有一定的危险性。

影像学检查:最近几年,CT和MR血管成形术为肾血管检查提供了相对方便、安全的手段。

肾动脉狭窄如何更好的治疗呢

(一)治疗

1.肾动脉成形术(PTRA) 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1)指征:

①高血压,若上肢血压测不出,则参考下肢血压水平;

②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管腔狭窄大于50%,不伴明显肾萎缩者;

③肾动脉狭窄远近端收缩压差大于30mmHg或平均压差大于20mmHg者;

④单侧肾动脉狭窄RVRP≥1.5和健侧肾静脉PRA/远端下腔静脉PRA<1.3;< p="">

⑤肾动脉无钙化者;

⑥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对上述各项指标应从造影形态及功能两个方面综合分析,方能正确选择扩张指征。若肾动脉开口完全阻塞或其远端分支有多发狭窄或缺血侧肾脏重度萎缩者,则不宜做PTRA。

(2)治疗:治疗目的在于纠正肾血管性高血压,防止肾功能衰竭。扩张术的疗效与病因有密切关系,以肾动脉纤维肌结构不良疗效最佳,痊愈或改善者达95.5%,其次为大动脉炎84%,动脉粥样硬化仅54.5%。

2.外科手术

根据病情可考虑采用血管重建术或自体肾移植术,若患侧肾脏明显萎缩,肾功能严重受损或丧失,或肾动脉分支广泛病变,可考虑行肾切除术。对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采用手术与肾动脉成形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3.药物治疗

对于不适合上述介入性或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治疗。本病对一般降压药物反应不佳,可用β-受体阻滞药及钙拮抗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双侧肾动脉狭窄或单功能肾(自然或人工移植)属于绝对禁忌证。对单侧肾动脉狭窄所致的肾素依赖性高血压,可考虑用转换酶抑制剂。单侧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用AECI,虽可使狭窄一侧肾血流压减少,GFR下降,但健侧肾血流增加,GFR增加。由于对全身性AngⅡ与肾内AngⅡ阻断,使肾钠排除明显增加,对侧肾压力-利钠作用明显恢复,细胞外液与血管内血容量恢复正常,血压下降,但用药期间也应注意肾功改变。

肾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以上介绍的就是很详细的方法,比如可以采取外科治疗,还有的可以采取药物治疗,都能够对患者的治疗有效果的,因此肾动脉狭窄之后就一定要积极的治疗才行的。

肾动脉狭窄如果不及时会有哪些危害

肾动脉狭窄如果不及时危害之一:肾动脉狭窄可引起高血压,有时甚至顽固性高血压。

肾动脉狭窄如果不及时危害之二:肾动脉狭窄如果不处理,大概在3年内30%的人病变会进展加重,12%的人会发展成肾功能衰竭。狭窄程度越重,这种进展的趋势越明显。

肾动脉狭窄如果不及时危害之三:肾动脉狭窄可导致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发展至尿毒症。据国外的研究,在需要长期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中,约15%是由肾动脉狭窄引起的,临床上称为缺血性肾病。所以,为了治疗高血压、保护肾功能,必须处理肾动脉狭窄。

轻度的肾动脉狭窄还不至于造成肾脏功能危害。当狭窄严重到一定程度时,一般来说是大于70%的程度,会造成供应肾脏血流的减少,肾脏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狭窄越重,这种影响就越大,对肾脏的威胁就越大。另外,当肾脏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肾脏会缺血,导致肾脏会产生一种物质,造成患者的血压反射性增高,医学上叫做肾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变化,造成高血压状态,严重的时候药物难以控制。在临床上我们称为肾性高血压。因此,肾动脉狭窄有两大主要危害,一是对肾脏功能本身的影响;二是肾性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检查

许多患者认为血压高点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就行。实际上,血压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手段及时治疗,病情恶化的速度将会很快,于此伴随许多并发症的出现,到时候治疗将会更加困难,所以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应该定期进行检查,以防止病情恶化,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放射性核素检查 卡托普利介入肾动态显像是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此法诊断的敏感性为62%~99%,特异性91%~98%。

(2)超声检查 为临床应用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检查的成功率为80%~90%,本法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介入治疗后判定疗效及随访复查很有诊断价值。

(3)磁共振血管造影对开口处局限性狭窄的诊断很有价值,特别对有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仅限于开口处病变,血管造影未发现异常。此外,对安装体内心脏起搏器或体内除颤器者,则忌用此法检查。

(4)CTA检查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肾血管病变伴肾功能正常者,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94%,准确性很好,此法与血管造影对比分析,对肾动脉主干狭窄≥50%及副肾动脉(96%)显影清晰。

(5)血管造影 目前仍认为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临床常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见肾动脉狭窄的部位,范围,程度,远端分支,侧支循环形成及肾萎缩等,为介入或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

压迫性萎缩临床特点

(1) 对侧肾脏代偿性增大不常见,但肾血流量多数增强。

(2) 单侧肾萎缩本身不引起高血压,如先天性肾发育不良、肾自截、肾结核、慢性肾盂肾炎不伴高血压,但肾动脉狭窄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醇固酮系统而使血浆肾素水平升高,引起高血压常见。

(3) 肾动脉狭窄伴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并不常见。 肾萎缩

(4) 肾动脉狭窄经DSA扩张术后,萎缩肾脏血流明显增加,肾脏较前明显增大,可见部分萎缩肾脏具有可逆性。

(5) 肾动脉严重狭窄,探及不到血流,但通过侧枝循环使肾脏保持良好血供,不致病肾严重萎缩。

(6) 在同位素肾图上,病肾显影延迟,排泄减慢,以排泄功能异常为先出现。肾血流明显减少或消失。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药物治疗

主要目的是控制高血压,预防肾功能恶化。

(1)钙通道阻滞剂(CCB) 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安全有效药物,其降压作用为扩张血管,对双侧ARS者,不会引起肾功能恶化,为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首选药物。

(2)ACEI及ARB 对单侧RAS所致的肾素依赖型高血压,在用其他药物无效时,能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防止并发症,但此类药物可降低狭窄侧肾血流量,故服用时应监测肾脏功能改变。对双侧肾动脉狭窄或孤立肾动脉狭窄所致的容量依赖型高血压,ACEI或ARB是绝对禁忌。

(3)β受体阻滞剂 由于对肾血管性高血压降压有效,多用于联合治疗。

(4)利尿剂 在单侧RAS引起的高血压,主要原因是高肾素,而不是容量增多,这时使用利尿剂常会使血浆容量减少,血浆肾素活性升高,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不仅不降低血压,反而升高血压,因此单纯单侧肾动脉狭窄所致高血压理论上不宜用利尿剂。在双侧RAS,高血压特征性表现为水钠潴留、容量扩张,使用利尿剂可以降低血压。

2.球囊导管行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PTRA)

1978年Grntzig等首先报道使用球囊导管行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引发的高血压获得成功,自此介入治疗广泛用于RAS的治疗。目前此项技术作为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所致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

3.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可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开口病变或应用于PTRA失败的补救。关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适应证还存在争议。原则上对于有血液动力学意义的重度狭窄,血运重建作为首选治疗方法,而对于血压易控,肾功稳定患者的轻中度肾动脉狭窄首选药物治疗和严密随访。目前已有的随机对照大型临床试验因存在各种瑕疵,结果无法被广泛接受,结论的效力无法推动指南的修改。关于介入适应证的选择方法还在研究之中,对于目前已有报道的血浆肾素醛固酮比值、BNP、术中压力导丝检测等手段的价值结论不一,无法指导临床治疗。

4.手术治疗目的

在于降低血压并改善肾功能。外科手术包括动脉内膜剥离术,血管和肝、肾或脾脏的旁路术和自体移植术。由于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术良好的临床结果,外科血管重建相比过去减少了许多,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手术行血管重建比PTRA更有效,高血压治愈或改善率更高。主动脉搭桥是最常用的方法,肝肾和脾肾动脉旁路手术也很常用,而且可以避免主动脉手术。当前适合外科血管重建的指征包括:肾实质正常的肾动脉闭塞,合并动脉炎的RAS肌纤维发育不良引起的不能通过球囊成形术治疗的分支血管疾病,支架术后的再狭窄或同时行大动脉的外科治疗(腹主动脉瘤修复或腹主-髂动脉疾病)。

儿童高血压常见原因 肾血管性高血压

由肾血管尤其是肾动脉疾病,比如先天性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炎等导致的高血压。基本上没有蛋白尿、血尿和水肿,超声检查显示患侧肾脏可能缩小。

引起肾性高血压的原因有哪些

疾病病因编辑肾动脉本身病变

1.肾动脉内膜粥样硬化瘢块;

2.肾动脉纤维组织增生;3.非特异性大动脉炎;

4.先天性肾动脉异常;

5.肾动脉瘤,获得性或先天性;

6.结节性动脉周围炎;

7.肾动脉周围栓塞;

8.肾动脉或迷走肾动脉血栓形成

;9.梅毒性肾动脉炎;

10.血栓性肾动脉炎;

11.肾动脉损伤,外伤或手术创伤;

肾动脉受压迫

1.腹主动脉瘤;

2.其他机械因素,如肿瘤、囊肿、血肿、纤维素带、主动脉旁淋巴结炎和肾动脉周围组织慢性炎症等。肾血管性高血压在儿童多由先天性肾动脉异常所致;青少年常由肾动脉纤维组织增生、非特异性大动脉炎引起;大于50岁的病员,肾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

肾性高血压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两种,各种肾脏疾病引起高血压的机会与其病变的性质、对肾小球功能的影响、造成肾实质缺血的程度有关。一般肾小球肾炎、狼疮肾、先天性肾发育不全等病变较广泛,可伴有血管病变或肾缺血,故常出现高血压,而肾结石及肾盂肾炎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机会较少。此外,肾性高血压与肾功能状态有关。肾功能减退血压趋于升高,肾功能衰竭后期80%以上伴有高血压。肾性高血压的危害极大,应该积极进行护理和治疗。在治疗降压的同时,应该注意保护肾功能,宜用对肾血流无影响或增加肾血流量的药物,以免一些药物对肾功能造成更大的伤害。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降压药是从不离手的,但到冬天,血压计也应不离身。特别是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建议每天测量2~3次血压,以观察自己早中晚的血压变化,避免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在生活中可以用来调节血压的措施有许多,比如饮食、情绪等都对高血压的病情具有很大的影响。

肾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疗法有哪些

1.血管成形术

常做经皮经腔肾血管成形术(PTRA,用球囊扩张肾动脉),此治疗尤适用于纤维肌性发育不全患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及大动脉炎患者在扩张术后易发生再狭窄使治疗失败,故这些患者扩张术后应放置血管支架。

2.外科手术

包括动脉内膜切除术、旁路搭桥术及自身肾移植术使病肾重新获得血供。

3.内科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不能阻止肾动脉狭窄进展,但能帮助控制高血压,改善症状。单侧肾动脉狭窄呈高肾素者,现常首选ACEI或ARB,但是必须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以免血压下降过快过低。双侧肾动脉狭窄者应禁服上述药物。为有效控制血压,常需多种降压药物配伍应用。现代强效降压药甚多,药物治疗往往能有效控制肾血管性高血压,而且在患者远期存活率上药物治疗也与PTRA无差异,所以目前不少学者认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应首选药物治疗。至于已导致缺血性肾脏病的肾动脉狭窄,为防止狭窄和肾功能损害进展,适时进行PTRA并放置血管支架仍为首选,若PTRA禁忌或PTRA及放置支架失败,则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肾血管性高血压有哪些症状

1、高血压

发生于年轻人的高血压、老年人的突发性高血压。常伴有剧烈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抽搐、甚至昏迷,一般降压药物治疗无效。高血压表现为发展快、病程短,多呈持续性,舒张压明显升高,一般>15.96 kPa(120mmHg)。

2.腹部血管杂音

有2/3的病人可在上腹部或背部听到血管收缩期杂音或伴有轻度震颤。

3.可有间歇性跛行

腰痛、臀部放射痛等下肢供血不足的现象。

4.肾动脉有栓塞时可有腹痛

发热、血象升高的情况。

5.肾功能受损者可出现血尿及蛋白尿。

6.眼底改变呈现高血压的眼底表

原发性肾动脉疾病常累及大的肾动脉,而继发疾病以小血管与肾内血管病为特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对肾血管高血压的诊断,应从肾动脉狭窄的程度,肾功能意义及血流动力学三个方面加以综合判定,方能明确诊断。

7.肾动脉狭窄的程度

肾动脉狭窄与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概念不同,肾动脉狭窄并不意味着就是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较肾血管性高血压更为常见。关于肾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类,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标准,一般病理分为4级,狭窄<25%,属轻度;狭窄25%~50%,属中度;狭窄50%~75%,属重度;狭窄>75%属极重度。临床分为3级,狭窄<50%,属轻度;狭窄50%~75%,属中度;狭窄>75%,属重度。早在1964年Holly等通过临床病理对比研究,对256例血压正常者(平均年龄58岁)尸检发现,肾动脉呈中度或重度狭窄者占49%。Dustan经血管造影发现,肾动脉狭窄>50%者60例,其中39例(65%)血压正常。有人对304例血压正常者分析,其中98(32%)例显示肾动脉阻塞。目前关于肾动脉狭窄达到什么程度才会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在国际上尚无统一诊断标准。各国学者报道也不同,包括狭窄≥50%,狭窄≥60%,狭窄≥70%,狭窄>75%共四种诊断标准,一般学者公认,肾动脉狭窄<50%,没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狭窄50%~60%,由于狭窄区血流速度加快的代偿,肾血流量无明显改变,一般不会导致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的判定以目测法为准,如狭窄60%或70%往往难以准确判定。大多数学者认为,狭窄≥70%,肾血流量下降,引起肾缺血才能发生肾血管性高血压。副肾动脉至少占15%,大多数为1支,也有2支者,若肾动脉正常,其副肾动脉明显狭窄,可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

8.肾功能意义

单纯肾动脉狭窄不一定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有的肾动脉阻塞,但血压不高,可能与肾脏侧支循环形成有关。当肾动脉狭窄发展到一定程度,导致肾缺血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才能发生肾血管性高血压。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以血管造影与RVRR综合分析,对诊断及估计介入或手术疗效很有价值。但此法属有创性,即或用卡托普利激发试验,敏感性增高,但仍有假阴性率,故目前临床应用较少,仅在肾动脉阻塞伴肾萎缩者,是否有肾切除指征时,才做分侧肾静脉肾素活性测定。一般采用肾γ照像及卡托普利试验来判定肾动脉狭窄有否功能意义,并估计介入或手术疗效。

肾源性高血压是怎么回事呢

肾性高血压是直接因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是指在肾脏病过程中出现的高血压表现。约占成人高血压的5%---10%,在继发性高血压中最为常见。它可因血容量增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被激活,或体内扩血管物质活性降低等因素引起,以舒张压升高明显。肾性高血压临床上将其分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肾实质性高血压两大类。肾动脉狭窄导致肾缺血引起的高血压,称肾血管性高血压;单侧或双侧肾实质疾病所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实质性高血压。几乎每一种肾实质疾病都可以引起高血压,但不同病理类型的肾脏疾病发生高血压的机会也不相同,微小病变、局灶性增殖性肾炎很少发生高血压,而弥漫性增殖性肾炎较易发生高血压;肾实质性高血压与肾小球的功能状态有关,肾小球功能减退时,血压趋向升高,肾功能衰竭后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可达83%。

肾性高血压可分为两大类:

容量依赖型高血压

肾实质损害后,肾脏处理钠、水的能力减退。当摄入量超过机体的排泄能力时,即出现水钠潴留。水钠潴留如主要在血管内,使血容量扩张,即可发生高血压。同时水钠潴留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水钠含量增加,血管壁增厚,弹性降低,血管的阻力以及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增强,并使血管紧张素Ⅱ型对血管受体亲和力提高,此时即使血管紧张素正常亦可使血压升高。

肾素依赖型高血压

其发病机理为肾动脉狭窄,肾内灌注压降低和肾实质疾病,以及分泌肾素的细胞肿瘤,均能使球旁细胞释放大量肾素,引起血管紧张素Ⅱ活性增高,全身小动脉管壁收缩而产生高血压。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又能促使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钠水潴留,使血容量增加而产生高血压。由于肾实质损害后激肽释放酶及前列腺素的释放减少。这些舒张血管物质的减少也是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因素。高血压高血压是肾脏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肾实质性高血压在病因和发病机理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预后也有不同。肾血管性高血压可以应用手术方法治愈,一般早中期治疗效果较好。

血压越治越高原因在肾动脉

在很多人印象里,高血压需要通过药物长期控制治疗,病人老陈原本也是这样想的,结果药物吃了不少,血压非但没有控制住,反而蹭蹭往上蹿。最近,老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得到确诊,自己的高血压属于比较特殊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因出在肾动脉,药物治疗基本无效。

老陈今年65岁,查出高血压已经有5年了,症状非常明显,反复出现头昏、头晕,血压最高时惊人地达到260/120毫米汞柱。让老陈苦恼的是,药物吃了不少,都不见效果,而且查来查去,就是查不出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吃了多年降压药。

不久前,老陈辗转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经过肾脏血管B超检查提示:左侧肾动脉严重狭窄,左侧肾脏萎缩。血管外科蒋劲松主任医师告诉老陈,其实这才是血压升高的元凶。

引起高血压的病因很多,在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对血压的控制大多有较好的疗效,然而有一种类型的高血压药物治疗无效,它就是肾血管性高血压,也称做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

肾动脉狭窄会造成肾脏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肾素合成和分泌增多,进而增高血液中血管紧张素的含量,使得血压升高。

由于这种狭窄持续存在,药物治疗无法解除,因此血压难以控制,形成顽固性高血压。近年来,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的病人有增多趋势。

在我国,除先天性原因(如先天性肾动脉畸形)外,引起肾动脉狭窄的常见原因可分为两类:一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生引起的,二是由大动脉炎所引起。前者多见于老年人,后者多发于年轻人。

蒋劲松说,由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顽固性高血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下列情形,可以考虑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可能性:

突然发生的高血压,并迅速发展为急进性高血压者;由良性高血压突然变为急进性高血压者;30岁以下发生高血压而原因未明者;腹部、腰部受伤后,或原因未明的腹痛后发生的高血压;舒张压常在100毫米汞柱以上,视力下降;经常性头昏、头晕,原因未明者。

尽管药物治疗几乎无效,手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却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蒋劲松说,采用微创的肾动脉植入安放一个支架,能缓解肾缺血的状况,肾脏细胞由于能够“吃饱”便不会再分泌过多的肾素,血压也就随之下降了。以老陈为例,手术后,血压直降一百多,头晕头痛的症状也消失了,今后不用再吃降压药。

相关推荐

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1病和高血压病是相互影响的,一旦出现高血压合并病的情况,病情就会比较严重。 实质性高血压,发病机制是单位大量丢失,导致水钠潴留和细胞外容量增加,以及RAAS激活与排钠激素减少。高血压又加重小球囊内压,加重脏病变。通常严格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g;通常需要3种以上降压药物联用,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联合治疗方案应包括ACEI或ARB。 血管性高血压,发病机制是动脉窄导致脏缺血,激活RAAS。此情况通常需要医治脏问题:经皮动脉成形术;血运重建;移植;切除等。如不

何为性高血压呢

性高血压主要是由于脏实质性病变和动脉病变引起的血压升高,在症状性高血压中称为性高血压。其发病机理与病理特点: 一是实质病的病理特点表现为小球玻璃样变性、间质组织和结缔组织增生、小管萎缩、细小动脉窄,造成了脏既有实质性损害,也有血液供应不足。 二是动脉壁的中层粘液性肌纤维增生,形成多数小动脉瘤,使小动脉内壁呈串珠样突出,造成动脉呈节段性窄。 三是非特异性大动脉炎,引起脏 血流灌注不足。 性高血压包括实质性高血压和血管性高血压两种,各种脏疾病引起高血压的机会与其病变的性质

何谓血管性高血压

所谓血管性高血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的窄或闭塞性疾病,引起血流量减少或缺血所致的高血压。若能及时解除窄或闭塞,高血压可以逆转。它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所致的广泛小动脉阻塞不同,这种阻塞不能解除。 血管性高血压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大动脉炎,纤维肌性结构不良,以及动脉周围病变的压迫所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硬化闭塞症一样,也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多见于中老年人,以男性病人较多,并常伴有血脂增高和糖尿病,病变多累及动脉开口处。多发性大动脉炎好发于年轻女性,临床

动脉窄的病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动脉窄常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结构不良和大动脉炎。大动脉炎为主动脉及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累及动脉造成窄及缺血,好发于30岁以下女性。动脉肌纤维结构不良,病变多位于动脉远端2/3及其分支,以青中年妇女多见。 可分为内膜纤维增生、中膜纤维肌发育不良和外膜或外膜周围纤维增生等亚型。内膜纤维增生常合并夹层血栓形成,中膜病变常呈现串珠样外观。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病变多发生于主动脉开口或近端1/3内。 (二)发病机制 动脉窄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分单

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是性高血压,是单侧或双侧动脉主干或分支窄引起的高血压。RVH的实用定又是由高血压由动脉病变引起,病灶清除或切除后可恢复。高血压人群中,RVH占3%~15%。由于年龄分布不同,所选的人群有别,文献报导的发病率范围变化较大,为1%~20%,高峰期为10岁以下的儿童及40岁以上成年人,虽然确切发病率并不清楚,但估计约占高血压人群的5%。 性高血压为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它是由于血管脏实质的病变引起的高血压。负责供应脏血液的动脉——动脉窄时,会导致脏缺血,其主要临床

性高血压怎么办

1、通过激活体内前列环素的释放和缓激肽释放来扩张血管。 2、通过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来扩张血管。 3、通过抑制体内血管紧张素Ⅱ的释放来扩张血管血管性高血压:直接因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称为性高血压,约占成人高血压的5~10%,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动脉窄导致缺血引起的高血压独成一类,称血管性高血压,在整个性高血压中所占比例尚不及一半。 实质性高血压:而由其单侧或双侧实质疾病所引起的高血压,统称为实质性高血压,几乎每一种实质疾病都可以引起高血压。

性高血压如何使用降压药

李某,男,48岁,10年前出现双下肢浮肿,小便泡沫增多,当地医院查尿蛋白3+,间断口服中药汤剂治疗,浮肿时轻时重。近1年发现血压升高,间断服用降压药治疗,未监测血压,1月前因再次出现浮肿伴头痛去医院检查,发现血压180/120mmHg,Hb 9.2g/dl,BUN15mmol/L,Scr208umol/L,尿蛋白2+,尿隐血+,双B超示双体积偏小。医生告诉李某患有慢性小球炎,现已进入慢性功能不全早期,且合并性高血压,目前主要的治疗是降压,延缓功能不全的进展。他给李某开的降压药包括缬沙坦(代文

动脉窄概述

动脉窄病变轻重不等,从明显的动脉窄至临床上查不出来的动脉小支病变。窄严重者可引起灌流损害,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导致钠水潴留、细胞外液容量增加、高血压和衰等。病变较轻者,灌流损害不明显,GFR 可以没有什么变化,即便如此,也可以出现高血压。 大动脉炎为主动脉及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累及动脉造成窄及缺血,好发于30 岁以下女性。动脉肌纤维结构不良,病变多位于动脉远端2/3及其分支,以青中年妇女多见。

动脉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治疗血管性高血压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和中西医结合,可从三方面进行,即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各种疗法具有其特定的作用和局限性。对任一病例的处理则视其具体病情而定并可联合应用。治疗目的在于恢复足够的血流量,控制或降低血压,改善功能以达到缓解症状和促进全身健康的复原。 1、内科治疗 对不宜或不能作手术治疗的病例采用内科治疗。多数患者经全身治疗和药物应用可使血压有所下降。对需行手术者,内科治疗也是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的重要措施。 内科治疗包括全身性摄养、饮食疗法、水分和钠盐适当控制和药物应用等。

病性高血压要如何医治

1、内科治疗 对不宜或不能作手术治疗的病例采用内科治疗。多数患者经全身治疗和药物应用可使血压有所下降。对需行手术者,内科治疗也是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的重要措施。 内科治疗包括全身性摄养、饮食疗法、水分和钠盐适当控制和药物应用等。降压药物大致可为以下几种: ①排钠利尿剂; ②交感神经抑制剂; ③血管扩张剂 ④钙拮抗剂。选用合理药物治疗方案时,则应根据病因的病理生理基础。Streeten等综合文献资料,认为血管性高血压多属于素依赖性,经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可使血压明显下降。charer也指出素的过多产生是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