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伤寒和副伤寒的区别

伤寒和副伤寒的区别

专家表示,副伤寒甲、乙的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病理变化大致与伤寒相同。主要为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炎性增生反应,此病变镜检的最显著特征是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内可见吞噬了的淋巴细胞、红细胞、伤寒杆菌及坏死组织碎屑,称为“伤寒细胞”,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虽然临床两者表现相似,但还是可以明显通过症状区分出来的。

醋泡大蒜的功效与作用 杀菌

大蒜约含2%的大蒜素,它的杀菌能力是青霉素的1/10,对多种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脑膜炎、肺炎、链球菌及白喉、痢疾、伤寒、副伤寒、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都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还能杀死更多种致病真菌和钩虫、蛲虫、滴虫。而且醋和大蒜一样,具有强大的杀菌效果。是故,醋泡大蒜能够预防食物中毒。

梅花的营养价值 抑菌

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伤寒、副伤寒、痢疾、结核等杆菌及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能减少豚鼠蛋白质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发生。

罗布麻决明子菊花的功效 抗菌消炎

其中决明子的提取物对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及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而菊花对革兰氏阳性细菌、人型结核杆菌也有某些抑制作用,因此罗布麻决明子菊花一同使用,还可以起到抗菌消炎的功效。

细辛有什么功效 降温解热

细辛挥发油灌服对多种原因如温刺法、四氢β-萘胺、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所引起的家兔实验性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对啤酒酵母所致的大鼠发热也有明显的解热效果。还能降低正常大鼠的体温。

患了伤寒、副伤寒有哪些表现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甲杆菌、副伤寒乙杆菌、副伤寒丙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我国法定为乙类传染病。伤寒、副伤寒细菌经口进人肠腔,侵入肠壁淋巴进人淋巴系统,再进人血流引起菌血症、出血、坏死并形成溃疡。伤寒潜伏期为1~ 2周,发病缓慢,体温上升,有持续性高热、无力、皮疹、肝脾肿大,中性颗粒细胞减少等中毒症状,典型病例可出现玫瑰瘆,病程为3 ~ 4周,有的病愈后继续排菌3周~3个月,主要合并症为肠出血与肠穿孔。副伤寒与伤寒临床不易区别,副伤寒症状较轻,病程短,1~ 3周即愈。丙型副伤寒可引起食物中毒,病后均可获得较强的细胞免疫。

小蒜的功效与作用 杀菌杀虫

小蒜含大蒜素,对多种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脑膜炎、肺炎、链球菌及白喉、痢疾、伤寒、副伤寒、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都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还能杀死更多种致病真菌和钩虫、蛲虫、滴虫。

伤寒副伤寒的治疗方法有什么

一、治疗

1、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

伤寒虽有特效抗菌药物治疗,但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尤以护理及饮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1)隔离与休息:患者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每隔5~7天送检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发热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退热后2~3天可在床上稍坐,退热后1周左右可逐步增加活动量。

(2)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改换体位,以防褥疮及肺部感染。每天早晨及每次饮食后清洁口腔以防口腔感染及化脓性腮腺炎,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腹部表现、大便性状等变化。

(3)饮食:应给予热量高、营养充分、易消化的饮食。供给必要的维生素,以补充发热期的消耗,促进恢复。发热期间宜用流质或细软无渣饮食,少量多餐。退热后,食欲增加时,可逐渐进稀饭、软饭,忌吃坚硬多渣食物,以免诱发肠出血和肠穿孔。一般退热后2周左右才恢复正常饮食。应鼓励病人多进水分,摄入液量约2000~3000ml/d(包括饮食在内),如因病重不能进食者可由静脉输液补充。

(4)激素:有明显毒血症者,可在足量有效抗菌治疗药物配合下使用激素。口服泼尼松5mg,3次/d或4次/d,或用地塞米松2~4mg,1次/d,静脉缓慢滴注;疗程以不超过3天为宜。对显著鼓肠或腹泻的患者,激素的使用宜慎重,以免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

(5)高热:适当应用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或头部放置冰袋,不宜滥用退热药,以免虚脱。

(6)兴奋狂躁:可适量应用镇静药物如地西泮等。

(7)便秘:用开塞露塞肛或生理盐水低压灌肠,禁用泻剂。

(8)腹泻:调节饮食,宜少糖少脂肪,可对症处理。不用鸦片制剂,以免减低肠蠕动而引起鼓肠。

(9)腹胀:饮食中宜减少牛奶及糖类。可用松节油腹部热敷及肛管排气,但禁用溴新斯的明类药。

2、病原治疗

许多药物对伤寒病原治疗有效。自从1948年氯霉素应用于伤寒的病原治疗后,患者的预后大为改观,病死率明显下降。多年来,氯霉素的疗效确切,见效迅速,使用方便,价格适宜,曾被视为首选药物普遍使用。另一方面,氯霉素治疗伤寒也陆续出现诸如复发率上升、骨髓抑制、退热时间延长,以及伤寒杆菌对氯霉素产生耐药性等问题,使人们对伤寒病原治疗的首选药物重新进行认真的评估。早在20世纪50年代,已有报道伤寒杆菌对氯霉素产生耐药性。1972年墨西哥首次出现耐氯霉素伤寒的暴发流行,随后逐渐波及亚洲地区。我国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主要在南方的一些省市,陆续出现耐氯霉素伤寒的局部流行,发展速度相当快。许多地方流行的伤寒杆菌株呈多重耐药,不但对氯霉素耐药,而且对磺胺药物、卡那霉素、氨苄西林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耐药株伤寒的临床特点是病情较重、热程较长、并发症多、复发或再燃率较高,病死率也较高。目前推荐应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是喹诺酮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1)喹诺酮类:合成的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ofloxacin)、诺氟沙星等,对伤寒杆菌(包括耐氯霉素株)有强大抗菌作用。胆汁中其浓度也较高,能口服或注射。临床疗效亦较满意,复发率较低,病后带菌者少。尤其对多重耐药菌株所致伤寒者的治疗,应列为首选药物。儿童慎用,孕妇不宜。氧氟沙星的用法,成人剂量为200mg/次,3次/d,口服,体温正常后继续服用10天至2周。不能口服者,可用静脉给药,200~400mg/d,好转后改为口服。亦可用环丙沙星,静脉给药250~500mg/d,或250mg,3次/d,口服。成人诺氟沙星400mg/次,3次/d或4次/d,口服。体温正常后继续服用10天至2周。一般用药5天左右热退至正常。前者疗效稍优于后者。不良反应轻,可有胃肠不适、失眠等,一般不影响治疗。

(2)头孢菌素类:第三代头孢菌素有抗伤寒杆菌作用,尤其是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等,抗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组织与体液以及胆汁中的药物浓度高,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良好,可以作为一种治疗药物选择。一般剂量为2~4g/d,分2次或3次静脉注射,疗程大约2周。通常用药5~7天左右退热。由于需要静脉给药,价格高,不作首选药物。

(3)氯霉素:敏感的菌株用药后数小时菌血症便可被控制,2~3天内自觉症状改善,5天左右体温可回复正常。成人1。5~2g/d,分3次或4次口服,退热后减半,再连用10~14天,总疗程为2~3周。必要时最初可用静脉滴注给药,病情改善后改为口服。停药过早易致复发,复发时氯霉素治疗仍然可能有效。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减少,若白细胞数减少至2×109/L,应暂停药。偶尔可发生红细胞系统抑制,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等,应立即停药。伴有G6PD缺陷的患者,有可能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血象变化,一般每3~5天复查1次为宜。

(4)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唑):成人剂量为3片/次,2次/d,退热后改为2片/次,续用7~10天,总疗程2周左右。对非耐药菌株感染有一定疗效,本药价廉,可以作为非耐药株伤寒杆菌所致伤寒治疗中的一种选择。磺胺过敏、肝肾功能不良、贫血、粒细胞减少、孕妇等均不宜应用。副作用以恶心、呕吐及皮疹为较常见。

(5)阿莫西林(amoxicillin):成人2~4g/d,分次口服,疗程为2~3周,对非耐药菌株感染有一定疗效。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

一流行病学资料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夏秋季多发,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去不发达地区旅游史。如为食物源性则常为集体发病及有共进可疑食物史。某些沙门氏菌如鼠伤寒沙门氏菌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可在医院产房婴儿室、儿科病房、托幼机构发生暴发或流行。

二临床表现

1.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因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2.已除外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

三实验室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血便、或脓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也可仅有少量或无细胞。

2病原学检查

粪便中可检出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致病微生物,如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或蓝氏贾第鞭毛虫等,或检出特异性抗原、核酸或从血清检出特异性抗体。

肉桂的功效与作用 降温作用

在中药里桂树的整株都可以入药,很多中药的方子中都含有肉桂或者桂枝,主要是运用其解热作用。

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肉桂水提取物对小鼠正常体温以及用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引起的人工发热均有降温作用。对温刺引起发热的家兔,桂皮醛及肉桂酸钠都有解热作用。

发热伴白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

1、感染

①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鲁氏杆菌病、粟粒性结核、严重的败血症等。

②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基孔肯亚病毒等。

③会有原虫感染的情况出现比如疟疾、黑热病等。

④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Q热等。

2、物理化学因素

①长期接触铅、汞、苯、放射线及放疗的病人。

②使用影响骨髓造血的药物,如氯霉素、消炎痛、硫氧嘧啶、甲磺丁脲、笨妥因钠、抗癌药等。

川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抗菌消炎

川芎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肠道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川芎对大肠、痢疾(宋内氏)、变形、绿脓、伤寒、副伤寒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抑制作用。

打乙脑疫苗要注意什么 乙脑不宜与下列疫苗同时注射

在接种乙脑疫苗的同时需要注意乙脑灭活疫苗不能与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疫苗同时注射。

白细胞减少是什么问题

1、感染(1)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鲁氏杆菌病、粟粒性结核、严重的败血症等。(2)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等。(3)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4)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

2、物理化学因素(1)长期接触铅、汞、苯、放射线及放疗的病人。(2)使用影响骨髓造血的药物,如氯霉素、消炎痛、硫氧嘧啶、甲磺丁脲、笨妥因钠、抗癌药等。

山羊角的营养价值 解热作用

山羊角注射液0.5g/kg和1g/kg,或其水煎醇提取液2g/kg静脉注射,对静脉注射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发热的家兔有明显解热作用。

相关推荐

伤寒与副伤寒的治疗

1、病原治疗:选用适当抗菌素。 (1)对非耐药菌株感染、血象、肝、肾功能正常者,可选用:氯霉素,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氟啶酸和其他辅助药物。 (2)对耐药菌株感染、血象、肝、肾功能正常者,可选用: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氟啶酸或氟秦酸、头孢三秦、头孢他定和其他辅助药物。 (3)对妊娠合并伤寒,小儿伤寒,血象低,肝、肾功能不良者,可选用:氨辩青霉素、头孢三秦、头孢他定和其他辅助药物。 (4)对伤寒并发肠出血或肠穿孔者,应联用抗生素,加强对症支援等综合治疗。 (5)对慢性带菌者:应选用有效抗

白细胞减少的原因

第一、感染⑴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鲁氏杆菌病、粟粒性结核、严重的败血症等。 第二、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等。此时应该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也可以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第三、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 第四、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 第五、另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肝炎引起的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的话就会使凝血能力不足,凝血因子减少,同时也能抑制骨髓的造血,使血清的白细胞及血小板都减少,这也是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之一。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是哪些

每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去都会经历很多次腹泻疾病的折磨,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肠道疾病,生活里大家在饮食上稍有不注意都有可能导致这种疾病的出现,今天我们就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一)流行病学资料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夏秋季多发,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去不发达地区旅游史。如为食物源性则常为集体发病及有共进可疑食物史。某些沙门氏菌(如鼠伤寒沙门氏菌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可在医院产房婴儿室、儿科病房、托幼机构发

白血病白细胞高还是低 白细胞少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总数减少见于: 1、病毒性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2、某些细菌性疾病,如伤寒、副伤寒、结核病; 3、原虫性疾病,如疟疾等; 4、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颗粒性白血病减少症等; 5、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引起脾肿大、如肝炎后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等; 6、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7、理化因素,如放射线照射,铝、汞、苯等重金属中毒,某些药物反应(如环磷酰胺、5-氟脲嘧啶、保太松、匹拉米洞、氯霉素、磺胺类药及抗癌药等)。

伤寒的预防

预防副伤寒要注意饮食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还可采用药物预防等方法: 1.不生吃或半生吃毛蚶、牡蛎、蛏子等海产品。 2.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餐馆就餐。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 4.凡有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病人,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5.家中以及周围有伤寒病人时,更要注意自我保护。对可能污染的物品可选用煮沸、消毒药浸泡等方式消毒。 6.应急性预防服药,可用复方新诺明2片,每天两次,服用3—5天。 7.应急接种,对疫情爆发地区及毗临地区的重点人群进行伤寒菌苗的预防

伤寒与副伤寒护理

一、副伤寒患者宜食 1、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饮食应给高热量、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发热期间,宜用流质或细软无渣饮食,少量多餐。 2、伤寒患者刚要痊愈时,饭量会大增,这时要忍耐,以免病又复发,应该少食多餐,且选较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进食,如鸡蛋拌匀放在碗里蒸,牛奶、肉汤、肉松均可,青菜、水果、油炸物要忌食,水果要榨汁食用。 3、以冬瓜燥汤喝,要记住高热末退时,绝对禁食粥,要待热度退后三天,始可进粥。 4、多食用可增加免疫功能的食物,如香菇、蘑菇、木耳、银耳等。 二、副伤寒患者忌食 1、不要

为什么有副伤寒

伤寒是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可因水源和食物污染发生爆发流行。本病分布中国各地,常年散发,以夏秋季最多,发病以儿童,青壮年较多。 副伤寒本病的病原是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D族(组),革兰染色阴性,呈短杆状,长1~3.5μm,宽0.5~0.8μm,周有鞭毛,能活动,不产生芽胞,无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 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的生活力较强,在水中一般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能维持1~2月,在牛奶中不仅能生存,且可繁殖,能耐低温,在冰冻环境中可持续数月,但对光

急性皮疹发疹性传染病

急性发疹性传染病包括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登革热斑疹伤寒、恙虫病、伤寒、副伤寒、丹毒、野兔热、马鼻疽等多种疾病。其特点是发疹多伴有不同形式的发热。由于病种的不同,此类疾病又各有特色。 如鲜红的皮疹往往发病1~2天,先出现在上半部分和颈部,然后迅速蔓延全身,面部发红和苍白唇周,有结垢现象,疾病开始出现急性发热,咽喉痛,伴有白细胞增多和典型的阳草莓舌; 麻疹的皮疹常发于病后的第3-4天,发疹开始于面部、耳后、发际、以后遍布全身,呈斑疹或斑丘疹,后期有脱屑及色素沉着、伴有白细胞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口腔内

白血球低是怎么回事

白血球又称白细胞,专家根据临床研究把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感染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鲁氏杆菌病、粟粒性结核、严重的败血症等。 第二、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等。此时应该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也可以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第三、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 第四、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 第五、另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肝炎引起的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的话就会使凝血能力不足,凝血因子减少,同时也能抑制骨髓的造血,使血清的白细胞及血小板都减少,这也是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之一。

伤寒治疗

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 伤寒虽有特效抗菌药物治疗,但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尤以护理及饮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1)隔离与休息:患者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每隔5~7天送检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发热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退热后2~3天可在床上稍坐,退热后1周左右可逐步增加活动量。 (2)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改换体位,以防褥疮及肺部感染。每天早晨及每次饮食后清洁口腔以防口腔感染及化脓性腮腺炎,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腹部表现、大便性状等变化。 (3)饮食:应给予热量高、营养充分、易消化的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