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喜欢打人怎么回事 引起别人关注

宝宝喜欢打人怎么回事 引起别人关注

很多宝宝在家不打人,在外面时却打小伙伴,多半是因为他渴望与别人交流,但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又不会其他的表达方式。打人,有时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时是想表示友好,有时是在用肢体语言与别人交流,只是不能很好地控制动作幅度和力度。

此时,妈妈一定要及时干涉,告诉他与人沟通的正确方式,如“我可以做你的朋友吗”,“我可以玩一会你的玩具吗”示范给宝宝看。

为什么有的孩子爱打人

一、宝宝爱打人误会了家长的“称赞”

宝宝快17个月了,每当宝宝与家人或邻居玩得高兴时,会突然举起小手打人家的脸,打得叭叭响,躲都躲不过。看他的意思,也不是表达不满,也不是挑衅,那是什么意思呢?

孩子9月龄左右的时候,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然的发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打人会让他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就像我们突然之间会了某种技能一样,很愿意使用。

家长抱着宝宝嬉戏的时候,有时宝宝会无意识地拍打家长的脸,而且发出快乐的笑声。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这个动作,夸他们长了本领,或者觉得动作卡通,干脆亲含其小手表示“做得好”,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另外,宝宝过了1岁,在语言发育过程中,有一个阶段会发出“哒、哒、哒”类似“打”的发音,并且手上有拍打的动作,这是宝宝语言发育必经的一个过程。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了这个动作,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有些爸爸妈妈喜欢在宝宝面前互相拍打调情,这样,宝宝可能会误认为“拍打”就是表达“高兴”和“喜欢”情感的方式。

宝宝越小,这种“打人”的表达模式就越容易固定,而且不容易纠正。我们除了教宝宝基本的生活技巧和知识,更要教给宝宝正确的情感模式,例如教宝宝亲吻家长、轻轻抚摸家长,以表示对家长和别人的爱。

当宝宝打人时,家长当时的态度和做法相当重要。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打脸,都可以直接把他们放在地上,双手按住孩子的肩膀,严肃而平和地告诉他:“爸爸妈妈/阿姨不喜欢打人的孩子!”保持1分钟,讲明谁也不要抱孩子,几次以后,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就消减了。

另外,反应快的家长可以设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如,当他刚举起手时就和他做击掌的动作,嘴里可以有节奏地说“你拍一,我拍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改了抬手打人的习惯,抬起手来,他的惯性就是要玩那个拍手游戏!

二、宝宝爱打人用打人在试探

我家宝宝19个月了,不知为何,出门和其他小朋友玩时总喜欢打人,有时是有人想抢他的玩具,他要自卫;有时是没事也会“撩”人家。谁都敢打,搞得在小区游乐场里“名气很大”。在他打人时,我会打他手,不知对不对,他好像习惯了,我一板着脸走过去,他就会伸手给我打,如此“敢做敢当”,倒让我心里没了底:下一步怎样教育他才好?

有的孩子在家不打人,进入群体交往时会去打小伙伴。有时打人,是因为他还不会与别的孩子交往,他是想表示友好;有时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时是在用肢体语言与别人交流,只是他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和力度。要是这样的话,妈妈可以拉着他的手,教他用拉一拉或轻轻摸的方式来与人交流,告诉他,用力打其他人,人家会疼,也可以在他身上试一试,让他有感性认识。

有的孩子打人,是因为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他就会用打人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是这种情况的话,就因势利导让宝宝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如怎样说服别人将玩具还回来,或说服别人“轮着玩”。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即这个年龄的孩子打人,是因为孩子想试探一下打人会引起什么后果。常有这样的情形,孩子打了同伴,而看到同伴哭得伤心,便也会跟着哭起来。这个时候你就要抓住机会对他说:“看,你把弟弟打痛了吧,弟弟那么伤心,妈妈带你去向弟弟说对不起!”

若是哪次你的孩子被别人打痛了,不能指使你的孩子“以牙还牙”、也去打别人,而要抓住机会边安慰边教育他说:“痛吗是不是很痛这就是我上次说过的为什么不可以打人,你要记住!”让孩子从自己的疼痛中亲身体会到打人不好。这样他以后就会不再去打人了。

如果用说服的方法不见效果,你可以进一步采用“身体约束法”,立即让孩子坐下并面对着你,抓住孩子的手臂和肩,大约1分钟后松开,并告诉孩子错在什么地方。连续一星期使用这种约束法,就能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绝对不要体罚孩子,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打手心”的惩戒会很快失去它的效力,还可能在孩子长大后诱发他“以暴抗暴”。

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把正在任性闹腾的宝宝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意识到他错了之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向宝宝过多解释为什么。

三、宝宝爱打人为了不受冷落

孩子刚满两岁,却发现她最近越来越霸道,只要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要分神去接待时,她就会哭闹,粘着妈妈不让她与客人谈话;要是还不行,就会跑过去打客人,搞得妈妈都不敢让亲友到家里来,也不敢带着孩子与人就餐,这可怎么办?

两岁左右的小孩,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会很在乎妈妈和客人是否注意到她,当发现自己被冷落时,常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哭闹、摔东西、打人等异常行为便随之出现。有时孩子打人,并非讨厌客人,而是“嫉妒”客人分去了妈妈的注意力。为了让妈妈转过头来注意她,攻击行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使换来的是妈妈的一顿责骂,但对一个两岁的孩子而言,可能尚无法将“打人”和“被骂”相联系!

不要把孩子“晾”在一旁,而是要促成孩子和客人间的互动:让客人听孩子表演儿歌;观赏她的积木城堡和涂鸦画作……让她感觉到,客人的到来不但没让她受冷落,还提升了她的被关注度。同样,在接待客人时,父母一定要随时要让孩子知道你在关注着她。

要是孩子已经去“攻击”了客人怎么办?除了立即制止,抓住她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地直视她的眼睛,让孩子明确地知道您因她的行为而生气、难过,目的是要孩子了解打人是不对的。宝宝“爱打人”的其他可能原因

●宝宝无意中看到暴力,有打斗场面的电视节目,包括某些进口的动画片,宝宝会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场面。因此家长有必要帮宝宝挑选内容健康的动画片和其他电视节目,陪宝宝一起看电视,一边讲道理。

●家长有爱打人、动作粗鲁等不良的习惯,或者存在家庭暴力。父母亲应该用良好的行为规范来影响宝宝,不要让不良的行为习惯传给宝宝。例如粗鲁的言行、打情骂俏等。

●家长工作忙或耽于玩乐,很少照料宝宝,很少跟宝宝沟通,宝宝内心孤独,也会以打人行为来宣泄。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多花时间陪伴宝宝,好好重建孩子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就十分重要。

●铅中毒或其他重金属中毒,导致宝宝脾气暴躁和爱打人。由于汽车尾气污染和装修污染,因血铅超标引发的烦躁和打人行为越来越多发,有必要引起家长的关注。多饮牛奶,绿豆汤,少到交通干道边玩耍,可预防和治疗血铅偏高。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度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也很重要。

看来孩子突然爱打人也是有很多原因的呢,家长一定要认真分析原因并且排除孩子没有其它中毒症状。

孩子喜欢打人怎么办

小孩子打人,是因为孩子想试探一下打人会引起什么后果。常有这样的情形,孩子打了同伴,而看到同伴哭得伤心,便也会跟着哭起来。这个时候你就要抓住机会对他说:“看,你把弟弟打痛了吧,弟弟那么伤心,妈妈带你去向弟弟说对不起!”若是哪次你的孩子被别人打痛了,不能指使你的孩子“以牙还牙”、也去打别人,而要抓住机会边安慰边教育他说:“痛吗是不是很痛这就是我上次说过的为什么不可以打人,你要记住!”让孩子从自己的疼痛中亲身体会到打人不好。

如果用说服的方法不见效果,你可以采用“身体约束法”,立即让孩子坐下并面对着你,抓住孩子的手臂和肩,大约1分钟后松开,并告诉孩子错在什么地方。连续一星期使用这种约束法,就能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绝对不要体罚孩子,在孩子长大后诱发他“以暴抗暴”。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把正在任性闹腾的孩子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意识到他错了之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向孩子过多解释为什么。

有时候,孩子出现打人的现象并不是因为他们想打人,而是因为有些事情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所以家长平时要多教孩子学会表达,要经常和孩子交谈,让他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耐心地对孩子说:“不要急,慢慢说。”如果孩子说话不多,就教她用手来指意,尽量使孩子的愿意望得到表达,减少他烦躁、急切的性情。

还有很多孩子受到电视、电影中人物的影响,而出现打人的现象。因为孩子还小,认知功能发育不完全,对事物缺少批判能力,容易模仿,电视里出现暴力镜头,孩子会觉得好玩,而意识不到它有什么不对或者危害,这很容易使孩子受到电视里人物言行的教育,现实生活中也发展出暴力,甚至认为这是好的,是“勇敢”,在一群小朋友里更是纷纷效仿,以奇形怪状、打架闹事为荣。因此家长有必要帮孩子挑选内容健康的动画片和其他电视节目,陪孩子一起看电视,一边讲道理。

哄宝宝开怀一笑的十种方法

很多父母可能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有许多他们所不知的“表演”天分。下面为你介绍能够让宝宝展开笑脸的十个小技巧:

1、吹嘴唇宝宝都是很喜欢抚摸的。轻轻地在宝宝的手、脚和肚子上吹嘴唇,这是让宝宝开嘴笑的好方法。不久,你可能就会发现你吹嘴唇的声音影响有多大,因为宝宝可能开始会学你吹嘴唇的声音。

2、假装吃他们的手指大部分的宝宝都会喜欢父母假装轻轻地咬他们的手指、脚和脖子。这种充满爱的轻咬的动作能够有效地促进亲子关系。即使是两岁大的孩子仍还会喜欢吃手指。

3、天真而夸张地动作脸部表情越夸张越好。宝宝都喜欢其他人的关注,如果你对着他做鬼脸,无论是多傻的鬼脸,他都不会抗拒。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父母在宝宝出生以后都要努力学习做鬼脸的技巧。有时即使是打喷嚏都可能会逗得宝宝大笑起来。

4、吹肥皂泡宝宝对于神奇的肥皂泡都很感兴趣,许多宝宝看到泡泡甚至会爬向它想要抓住它。并且父母并不会因为吹肥皂泡而增加压力,既经济小宝宝又喜欢。

5、 带进其他的家庭成员宝宝一天到晚看着同一个人有时可能会觉得闷,如果他见到比他大一点的小朋友,或者在外面工作了一天的爸爸,你就可能会看到宝宝的笑容了。

6、“躲猫猫”

这种是经典又受落的小游戏。拿宝宝喜欢的棉被,或者藏在家具的后面,然后探头出来,再把自己藏起来,不断重复,用这种方法你就可以看到很多宝宝的笑脸。

7、喜欢的玩偶

颜色鲜艳的玩偶绝对能够引起宝宝的注意,如果还能够发声的话宝宝就很容易会笑了。

8、歌曲和音乐宝宝都喜欢歌曲和音乐,如果音乐成为他们生活一部分的话他们会更加喜欢。宝宝都喜 欢看、听和做一件事,如果你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来笑并且跟他玩得很开心的话,他很快就能够模仿这种行为。

9、宠物在电视上我们业能够经常看到宝宝跟宠物一起玩会玩得很开心,但是一定要注意卫生与安全的问题。

10、模仿动物的叫声宝宝对动物都会很感兴趣的,如果父母也能够模仿动物的声音的话,他们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好奇心可能就会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笑。

两岁宝宝喜欢打人应该怎么纠正

打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往往是两岁左右的儿童,特别是男孩的常见行为,也可以说是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特点。但是它并不能预测这个儿童未来的行为,比如早期爱打人的孩子,将来一定很凶残,暴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为什么爱打人?原因是多方面的:

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动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打。

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于是就打人。

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情绪不好,就打人。

喜欢看别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后哭的样子,缺少同情心。

看电影、电视上有大人的镜头,很好玩,于是就模仿。

父母娇惯。开始打人的时候没有严厉制止,形成了习惯。

寻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时候,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打,来引起注意。

一些生理因素导致烦躁,比如在饿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等情况下,大人就比较多。

生活变化大,不适应。比如,搬迁、换保姆、上幼儿园等。不知怎么回事,又不会表达,于是挥动手臂,无目的地乱打。

专家的建议:有了打人的毛病必须重视,一旦形成习惯改起来就困难了,而且还会伤人。

立规矩。这并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告诉他打人不好,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反复地讲,具体地讲,会有效果。

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给他模仿的“榜样”。

鼓励他说出打人的原因。也许他说不清楚,大人要帮助他表达清楚,然后帮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积木,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这时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礼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请他还回来。

关心他的病痛,疲倦,饥饿,尽量替他解决好。

提高他的能力。由于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图拼不上、踢球踢不准等。这时可以帮助他做好这些事情。并在以后着意训练。他能力强了,事情做好了,高兴了,自信心强了,也就不会去打人了。

提高自信。经常注意表扬他好的行为,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感到被爱,被注意,这就好了。

宝宝为什么喜欢咬东西 长牙引起

宝宝长牙时,往往表现为喜欢咬东西,基本上逮住什么咬什么,这是因为牙齿萌出时,会刺激牙龈充血,水肿,宝宝觉得牙龈不适,通过咬东西,按摩牙龈。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能咬的玩具、磨牙棒,缓解牙龈痒的情况。

孩子爱打人的原因 1岁内孩子打人是吸引关注

孩子在没有发展语言之前的打人,尤其集中在孩子1岁左右的时候,是他们在用“打人”引起父母的关注。因为他不会说话,他特别想希望你关注他的时候,刚好他的手部动作已经可以支配得很好了,所以这个时候,他就可以用手的语言告诉你,妈妈我需要你关注一下我。

宝宝多大会笑 逗宝宝笑的方法

大部分的宝宝都会喜欢父母假装轻轻地咬他们的手指、脚和脖子。这种充满爱的轻咬的动作能够有效地促进亲子关系。即使是两岁大的孩子仍还会喜欢吃手指。

宝宝都喜欢其他人的关注,如果你对着他做鬼脸,无论是多傻的鬼脸,他都不会抗拒。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父母在宝宝出生以后都要努力学习做鬼脸的技巧。有时即使是打喷嚏都可能会逗得宝宝大笑起来。

拿宝宝最喜欢的棉被,或者藏在家具的后面,或者用双手挡住脸,然后探头出来,再把自己藏起来,不断重复,然后你就会发现宝宝不断露出的笑脸。

宝宝爱打人的三大根源

一、宝宝爱打人 误会了家长的“称赞”

宝宝快17个月了,每当宝宝与家人或邻居玩得高兴时,会突然举起小手打人家的脸,打得叭叭响,躲都躲不过。看他的意思,也不是表达不满,也不是挑衅,那是什么意思呢?

孩子9月龄左右的时候,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然的发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打人会让他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就像我们突然之间会了某种技能一样,很愿意使用。

家长抱着宝宝嬉戏的时候,有时宝宝会无意识地拍打家长的脸,而且发出快乐的笑声。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这个动作,夸他们长了本领,或者觉得动作卡通,干脆亲含其小手表示“做得好”,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另外,宝宝过了1岁,在语言发育过程中,有一个阶段会发出“哒、哒、哒”类似“打”的发音,并且手上有拍打的动作,这是宝宝语言发育必经的一个过程。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了这个动作,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有些爸爸妈妈喜欢在宝宝面前互相拍打调情,这样,宝宝可能会误认为“拍打”就是表达“高兴”和“喜欢”情感的方式。

宝宝越小,这种“打人”的表达模式就越容易固定,而且不容易纠正。我们除了教宝宝基本的生活技巧和知识,更要教给宝宝正确的情感模式,例如教宝宝亲吻家长、轻轻抚摸家长,以表示对家长和别人的爱。当宝宝打人时,家长当时的态度和做法相当重要。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打脸,都可以直接把他们放在地上,双手按住孩子的肩膀,严肃而平和地告诉他:“爸爸妈妈/阿姨不喜欢打人的孩子!”保持1分钟,讲明谁也不要抱孩子,几次以后,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就消减了。另外,反应快的家长可以设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如,当他刚举起手时就和他做击掌的动作,嘴里可以有节奏地说“你拍一,我拍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改了抬手打人的习惯,抬起手来,他的惯性就是要玩那个拍手游戏!

二、宝宝爱打人 用打人在试探

我家宝宝19个月了,不知为何,出门和其他小朋友玩时总喜欢打人,有时是有人想抢他的玩具,他要自卫;有时是没事也会“撩”人家。谁都敢打,搞得在小区游乐场里“名气很大”。在他打人时,我会打他手,不知对不对,他好像习惯了,我一板着脸走过去,他就会伸手给我打,如此“敢做敢当”,倒让我心里没了底:下一步怎样教育他才好?

有的孩子在家不打人,进入群体交往时会去打小伙伴。有时打人,是因为他还不会与别的孩子交往,他是想表示友好;有时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时是在用肢体语言与别人交流,只是他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和力度。要是这样的话,妈妈可以拉着他的手,教他用拉一拉或轻轻摸的方式来与人交流,告诉他,用力打其他人,人家会疼,也可以在他身上试一试,让他有感性认识。

有的孩子打人,是因为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他就会用打人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是这种情况的话,就因势利导让宝宝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如怎样说服别人将玩具还回来,或说服别人“轮着玩”。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即这个年龄的孩子打人,是因为孩子想试探一下打人会引起什么后果。常有这样的情形,孩子打了同伴,而看到同伴哭得伤心,便也会跟着哭起来。这个时候你就要抓住机会对他说:“看,你把弟弟打痛了吧,弟弟那么伤心,妈妈带你去向弟弟说对不起!”若是哪次你的孩子被别人打痛了,不能指使你的孩子“以牙还牙”、也去打别人,而要抓住机会边安慰边教育他说:“痛吗 是不是很痛 这就是我上次说过的为什么不可以打人,你要记住!”让孩子从自己的疼痛中亲身体会到打人不好。这样他以后就会不再去打人了。

如果用说服的方法不见效果,你可以进一步采用“身体约束法”,立即让孩子坐下并面对着你,抓住孩子的手臂和肩,大约1分钟后松开,并告诉孩子错在什么地方。连续一星期使用这种约束法,就能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绝对不要体罚孩子,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打手心”的惩戒会很快失去它的效力,还可能在孩子长大后诱发他“以暴抗暴”。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把正在任性闹腾的宝宝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意识到他错了之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向宝宝过多解释为什么。

三、宝宝爱打人 为了不受冷落

孩子刚满两岁,却发现她最近越来越霸道,只要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要分神去接待时,她就会哭闹,粘着妈妈不让她与客人谈话;要是还不行,就会跑过去打客人,搞得妈妈都不敢让亲友到家里来,也不敢带着孩子与人就餐,这可怎么办?

两岁左右的小孩,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会很在乎妈妈和客人是否注意到她,当发现自己被冷落时,常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哭闹、摔东西、打人等异常行为便随之出现。有时孩子打人,并非讨厌客人,而是“嫉妒”客人分去了妈妈的注意力。为了让妈妈转过头来注意她,攻击行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使换来的是妈妈的一顿责骂,但对一个两岁的孩子而言,可能尚无法将“打人”和“被骂”相联系!

不要把孩子“晾”在一旁,而是要促成孩子和客人间的互动:让客人听孩子表演儿歌;观赏她的积木城堡和涂鸦画作……让她感觉到,客人的到来不但没让她受冷落,还提升了她的被关注度。同样,在接待客人时,父母一定要随时要让孩子知道你在关注着她。

要是孩子已经去“攻击”了客人怎么办?除了立即制止,抓住她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地直视她的眼睛,让孩子明确地知道您因她的行为而生气、难过,目的是要孩子了解打人是不对的。

宝宝“爱打人”的其他可能原因

● 宝宝无意中看到暴力,有打斗场面的电视节目,包括某些进口的动画片,宝宝会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场面。因此家长有必要帮宝宝挑选内容健康的动画片和其他电视节目,陪宝宝一起看电视,一边讲道理。

● 家长有爱打人、动作粗鲁等不良的习惯,或者存在家庭暴力。父母亲应该用良好的行为规范来影响宝宝,不要让不良的行为习惯传给宝宝。例如粗鲁的言行、打情骂俏等。

● 家长工作忙或耽于玩乐,很少照料宝宝,很少跟宝宝沟通,宝宝内心孤独,也会以打人行为来宣泄。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多花时间陪伴宝宝,好好重建孩子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就十分重要。

● 铅中毒或其他重金属中毒,导致宝宝脾气暴躁和爱打人。由于汽车尾气污染和装修污染,因血铅超标引发的烦躁和打人行为越来越多发,有必要引起家长的关注。多饮牛奶,绿豆汤,少到交通干道边玩耍,可预防和治疗血铅偏高。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度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也很重要。

小孩子生气打人怎么教育

1、小孩子生气打人教育之正确引导

孩子喜欢打人,家长应正确引导。杜绝自身暴力小朋友的想法就跟小动物一样,他并不知道什么是恰当的行为,需要家长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教会孩子们“有情绪的时候应该怎样表达”。

当孩子打大人的脸或是踢打小朋友的时候,你要平静而严肃的告诉他,这样会打痛妈妈,会让妈妈不开心,小妹妹痛了会哭;并且握住他的手,轻轻的抚摸,一边强调:“轻轻的,轻轻的”,让孩子感受到:轻轻的抚摸,才令人舒服。这样的引导,你可能需要做很多很多次,孩子才能真正理解。

2、小孩子生气打人教育之给予关注

孩子喜欢打人,家长平时应多关注宝宝给孩子足够的关注,确保他不是单纯想要引起注意才调皮捣蛋。孩子天生就有被爱被关注的需求,如果爸爸妈妈们太忙,孩子觉得被冷落,就会想法获取大人的注意力,“打人的时候,妈妈就会来管我”。

宝宝爱打人的4个原因

误会家人喜欢“被打”

9个月的宝宝对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突破,打人会让他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所以,每当宝宝与家人玩得高兴时,就会突然举起小手打对方的脸,家长往往觉得宝宝动作可爱,不由自主的发出快乐的笑声,让宝宝误认为打人会得到赞美,从而养成打人的习惯。遇到此种情况,父母应严肃地扶住宝宝肩膀,告诉他,“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宝宝”,“这样做不对”,并给予3分钟左右的冷处理,让他发现打人后会被警告,几次以后,宝宝就知道打人是错的。同时,家人也可教宝宝表达喜欢的方法,比如让宝宝亲吻自己,然后告诉他,“妈妈喜欢你亲我哦”。

模仿家长或电视

有些家长喜欢用互相拍打的方式表达感情,这会让宝宝误会“拍打”就是“高兴、喜欢”的意思。还有的宝宝看到了电视里暴力和打斗的场面,无意中模仿,未引起家长的重视,而当宝宝“打人”被家长批评时,他的判断就会产生错乱,分不清对与错。所以,在宝宝面前,家长要少用打闹的方式抒发情感,更不要有粗鲁的动作。无论宝宝打陌生人还是家人,力度大小,都要在第一时间纠正。此外,要有意识地挑选内容健康的动画片和电视节目,陪宝宝一起看。

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宝宝在家不打人,在外面时却打小伙伴,多半是因为他渴望与别人交流,但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又不会其他的表达方式。打人,有时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时是想表示友好,有时是在用肢体语言与别人交流,只是不能很好地控制动作幅度和力度。此时,妈妈一定要及时干涉,可以用宝宝的口吻跟小朋友交流,如“我可以做你的朋友吗”,“我可以玩一会你的玩具吗”示范给宝宝看,告诉他与人沟通的正确方式。也可以稍有力度地打他一下,问“疼不疼?知道被别人打是什么滋味了吗?”,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有效,可以让宝宝从疼痛中体会到打人不好。

嫉妒别人抢走宠爱

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非常在意父母对自己的重视程度。如果父母因为抱其他宝宝或家里来人,而转移了对他的注意力,孩子就会因强烈的嫉妒心对第三方“出手”。不仅如此,有时他们还会有其他不安情绪,如哭闹、摔东西等。因此,家长要注意配合宝宝这种自我意识的成长,让宝宝参与到家人与客人的互动中来,比如,可以让宝宝表演唱儿歌,或者带客人观赏他的积木城堡和绘画作品……让宝宝觉得自己得到了的关注,就不会再对客人抱有敌意了。

怎么哄宝宝开怀一笑呢

1、吹嘴唇宝宝都是很喜欢抚摸的。轻轻地在宝宝的手、脚和肚子上吹嘴唇,这是让宝宝开嘴笑的最好方法。不久,你可能就会发现你吹嘴唇的声音影响有多大,因为宝宝可能开始会学你吹嘴唇的声音。

2、假装吃他们的手指大部分的宝宝都会喜欢父母假装轻轻地咬他们的手指、脚和脖子。这种充满爱的轻咬的动作能够有效地促进亲子关系。即使是两岁大的孩子仍还会喜欢吃手指。

3、天真而夸张地动作脸部表情越夸张越好。宝宝都喜欢其他人的关注,如果你对着他做鬼脸,无论是多傻的鬼脸,他都不会抗拒。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父母在宝宝出生以后都要努力学习做鬼脸的技巧。有时即使是打喷嚏都可能会逗得宝宝大笑起来。

4、吹肥皂泡宝宝对于神奇的肥皂泡都很感兴趣,许多宝宝看到泡泡甚至会爬向它想要抓住它。并且父母并不会因为吹肥皂泡而增加压力,既经济小宝宝又喜欢。

5、 带进其他的家庭成员宝宝一天到晚看着同一个人有时可能会觉得闷,如果他见到比他大一点的小朋友,或者在外面工作了一天的爸爸,你就可能会看到宝宝的笑容了。

6、“躲猫猫”

这种是经典又受落的小游戏。拿宝宝最喜欢的棉被,或者藏在家具的后面,然后探头出来,再把自己藏起来,不断重复,用这种方法你就可以看到很多宝宝的笑脸。

7、最喜欢的玩偶

颜色鲜艳的玩偶绝对能够引起宝宝的注意,如果还能够发声的话宝宝就很容易会笑了。

8、歌曲和音乐宝宝都喜欢歌曲和音乐,如果音乐成为他们生活一部分的话他们会更加喜欢。宝宝都喜 欢看、听和做一件事,如果你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来笑并且跟他玩得很开心的话,他很快就能够模仿这种行为。

9、宠物在电视上我们业能够经常看到宝宝跟宠物一起玩会玩得很开心,但是一定要注意卫生与安全的问题。

10、模仿动物的叫声宝宝对动物都会很感兴趣的,如果父母也能够模仿动物的声音的话,他们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好奇心可能就会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笑。

相关推荐

宝宝喜欢看什么

对新生儿而言,离开阴暗的子宫,来到光明绚丽的世界,“光”是相当大的冲击,眼睛将为宝宝提供外界70%~80%的信息,视觉潜在能力发掘得越早,越有利于宝宝智力的发展。 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里,婴儿的视觉系统成熟非常快: 1、3个月时,眼睛的聚焦就已接近成人;6个月,视敏度(视力)相当于成人的20%;2岁时接近成人水平。 2、眼睛的搜索和跟踪能力发展也很快,1个月时,可以以一种平稳的眼动追踪一个移动较慢的物体。6个月时,这种能力就相当发达了。 3、颜色知觉能力发展也很迅速,1~2个月即可对各种颜色加以区分。4~5

宝宝喜欢吃饭怎么办 选择宝宝喜欢的餐具

宝宝喜欢拥有属于自己独有的东西,替宝宝买一些图案可爱的餐具,也会让宝宝对吃饭更有兴趣。

新生儿不吃东西怎么办呢

宝宝吃饭的时候,不谈论关于宝宝吃饭的问题。不能因宝宝这一餐吃多了就喜形于色,倍加鼓励,吃少了就唉声叹气,一脸的愁容甚至愤怒,让宝宝把吃饭当成负担。 要想让宝宝愉快进餐,首先给宝宝喜欢吃的食物,在保证宝宝营养的前提下,尽量不强迫宝宝吃不喜欢吃的食品。每人都有不同的品味,哪能千篇一律,在平静、祥和、愉快的氛围中进餐,不但能增加宝宝的食欲,也能促进消化、吸收。 家长应该让宝宝尝试各种食物。不要因为家长不吃或不喜欢某种食物,就不给宝宝食用。如果家长本身就挑食,吃饭时又不注意,边吃边评论这个不好吃,那个味道差,无

宝宝过敏性鼻炎症状一般有哪些

(1)最为明显的就是打喷嚏,流鼻涕,特别是早晨和晚上喜欢打,而且一打起喷嚏来,就像正在扫射的机关枪,突然而剧烈,轻易停止不了,随后就清水鼻涕流不停,宝宝喜欢揉搓鼻子也是特征之一; (2)宝宝眼睛会发痒,便会揉个不停,泪水也会不断,爸妈不要以为是宝宝泪腺发达呀,注意一下眼睛是否泛红就清楚了; (3)宝宝会抱怨鼻子闻不到气味,耳朵听声音不清楚,有时需要用嘴才能呼吸; (4)头晕头痛也是症状之一,但要注意和感冒区别开,感冒的宝宝还会出现发热、肌肉酸痛、关节痛的现象。 宝宝如果患上过敏性鼻炎,有可能诱发其他病症,

如何哄宝宝入睡

一、选择合适的曲子。摇篮曲大多是6/8或3/4拍的,现在大部分年轻人不会唱太多的摇篮曲。对于这种情况,你可以选择一些你喜欢的3/4拍或慢四拍的歌曲。只要是慢拍子,平缓的曲子就行。 二、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大部分宝宝对音乐的反应力都很强。他们对摇篮曲这样的慢节奏的乐曲很容易接受。但也有些宝宝对音乐的要求很特别,他可能喜欢听一些特别的音乐。因此,你在唱摇篮曲时要依宝宝的反应而定。 三、注意宝宝的情绪变化。如果宝宝总是不时地打哈欠,尽管他还是舍不得合起眼睛入睡,那也表明宝宝已经很困了,这时你只需要轻轻拍拍宝宝

宝宝多大才会笑呢

婴儿第一次严格意义上的、有意识的微笑大概出现在4~6周大,不过也 可能出现得更早,但只是转瞬就消失了。有心理学家指出,在新生儿中,男宝宝无论是在眼神接触还是笑方面,往往都比女宝宝少。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地和男宝宝互动、聊天,这样他们长到两三岁时,在说话上可以和同龄女孩子一样好。 逗宝宝笑的方法 1、假装吃他们的手指 大部分的宝宝都会喜欢父母假装轻轻地咬他们的手指、脚和脖子。这种充满爱的轻咬的动作能够有效地促进亲子关系。即使是两岁大的孩子仍还 会喜欢吃手指。 2、天真而夸张地动作脸部表情越夸张越好 宝宝

新生儿过敏性鼻炎有哪些症状呢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一种鼻腔粘膜的变应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堵,是过敏性鼻炎最常见的4大症状。 喷嚏以清晨和睡醒时最重,较大儿童每次在5个以上;鼻堵严重时,患儿张口呼吸;由于夜里鼻涕流向鼻咽部,所以引发反复咳嗽或清嗓;也可见有些宝贝不断用手指或手掌擦鼻前部,该动作称“变态反应性仪容”;有少许宝贝会因鼻痒,常做歪口、耸鼻等奇异动作。 最为明显的就是打喷嚏,流鼻涕,特别是早晨和晚上喜欢打,而且一打起喷嚏来,就像正在扫射的机关枪,突然而剧烈,轻易停止不了,随后就清水鼻涕流不停,

宝宝喜欢吃手指的原因 缺乏父母的关注

缺乏父母的关注。首先是妈妈没有很好的回应孩子,妈妈经常回应孩子,孩子吃手非常少。这种是心理治疗,要扰动他的吃手行为。先吃一个手,一旦先把这个勾打开,小孩能够接受是你最好的方法。你突然不让吃了,他肯定不接受。先吃其他的,一旦这个开始松动了,这个勾松了,再开始把他的手攒上。他吃的时候可能是有安全感。你先给他做一个口部的按摩,他就自然不吃了。

宝宝为什么不喜欢洗澡 宝宝喜欢洗澡的原因

宝宝怕洗澡首先就是没有安全,看到水会怕,所以会比较抗拒! 宝宝怕没有安全感,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宝宝对我们产生足够的信任,宝宝之所以怕水,是因为他对水不熟悉。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帮宝宝建立信心。 1、首先就买一些能吸引小朋友,他们喜欢的颜色和图案的洗澡盆,还可以买一些适合他们在水里玩的玩具等。 2、注意买的时候,要买防滑的,而且还可以坐,可以躺的。很多宝宝之所以怕洗澡,很多时候是父母的方法不对,或者没有注意,让水流进了宝宝的耳朵,眼睛,鼻子里,让宝宝产生了恐惧感,所以害怕洗澡。 3、此外,除了要在洗澡的硬件

婴儿几个月会对人笑

首先肯定的是你的宝宝是健康的,婴儿一般会笑多在2-3个月左右,这与婴儿的各方面发育是分不开的,新生儿时即可对成人的声音和触摸产生反应,2-3个月时可以笑,停止啼哭,伸手等行为及眼神和发音来表示认识父母,3-4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出现反应性的大笑。 逗宝宝笑的方法 1、假装吃他们的手指,大部分的宝宝都会喜欢父母假装轻轻地咬他们的手指、脚和脖子。这种充满爱的轻咬的动作能够有效地促进亲子关系。即使是两岁大的孩子仍还 会喜欢吃手指。 2、天真而夸张地动作脸部表情越夸张越好,宝宝喜欢其他人的关注,如果你对着他做鬼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