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日光照射不足也可导致小儿佝偻病

日光照射不足也可导致小儿佝偻病

维生素D不足可所致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即佝偻病,该病常见于3岁以下儿童。但是门诊中经常遇到佝偻病患儿的父母听到孩子患上佝偻病时,会会急迫地辩解:“我们一直坚持给孩子补充钙片和鱼肝油,而且是最好的和最贵的,为啥还会得佝偻病呢?”

其实,除了维生素D不足可导致佝偻病之外,日光照射不足也是导致佝偻病发生的一大原因。

人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生成。紫外线波长为296纳米~310纳米,并不能穿过普通玻璃窗户。婴幼儿因年龄小,活动范围多以室内为主,但目前城市里多高楼大厦林立,可阻挡日光照射,加上楼间距小,阳台封闭等因素,幼儿缺乏户外活动,日光照射不足。尤其是冬天里日照时间本身较短、紫外线较弱,婴幼儿接受日照的机会更少,从而导致紫外线照射不足。

另外,目前许多城市在大搞工业经济,兴办工业开发区,工矿区的烟雾、灰尘可吸收部分紫外线。紫外线照射不足,就使内源性维生素D的产生减少,因而易患佝偻病。

小儿佝偻病的预防与护理

小儿佝偻病就是人们常说的“软骨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是由于缺少维生素d,导致全身钙、磷代谢失常。婴幼儿佝偻病是一种多发病,以3-18月小儿为常见,北方多于南方,冬春季多于秋季。

如果小儿的喂养不当、日光照晒不足,小儿生长相对快,胎儿期维生素d储备不足和慢性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以及肝胆道疾患。

由于小儿体内的血钙降低,非特异性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为食欲减退,夜惊、激惹、多汗、夜哭、烦躁这是小儿佝偻病的早期的临床表现。部分婴儿可有低钙性手足搐搦、喉痉挛甚或惊厥。此时可稍现枕秃、颅骨软化及肋串珠改变。

佝偻病激期时,患儿血钙、磷显著下降,血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从而引起甲状旁腺调节,使血钙代偿性增高及磷从尿中大量排出,致使原有骨质发生溶钙而“软化”。此阶段可见明显串珠、郝氏沟、手镯,长骨溶钙出现“o”型或“x”型腿,扁骨异常而有颅骨软化—乒乓球感,枕秃、方颅、囟门闭合延迟,亦可有脊柱后突和侧突。此外,尚有血、尿和x线片等的改变。以上症状和体征经过治疗后可减轻或部分消失,称为恢复期。

佝偻病是怎么引起的

1.日光照射不足

维生素D由皮肤经日照产生,如日照不足,尤其在冬季,需定期通过膳食补充。此外空气污染也可阻碍日光中的紫外线。人们日常所穿的衣服、住在高楼林立的地区、生活在室内、使用人工合成的太阳屏阻碍紫外线、居住在日光不足的地区等都影响皮肤生物合成足够量的维生素 D。对于婴儿及儿童来说,日光浴是使机体合成维生素D3的重要途径。

2.维生素D摄入不足

动物性食品是天然维生素D 的主要来源,海水鱼如鲱鱼沙丁鱼,动物肝脏鱼肝油等都是维生素D2的良好来源。从鸡蛋、牛肉、黄油和植物油中也可获得少量的维生素D2,而植物性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少。天然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D不能满足婴幼儿对它的需要,需多晒太阳,同时补充鱼肝油。

3.钙含量过低或钙磷比例不当

食物中钙含量不足以及钙、磷比例不当均可影响钙、磷的吸收。人乳中钙、磷含量虽低,但比例(2∶1)适宜,容易被吸收,而牛乳钙、磷含量较高,但钙磷比例(1.2∶1)不当,钙的吸收率较低。

4.需要量增多

早产儿因生长速度快和体内储钙不足而易患佝偻病;婴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增多,故易引起佝偻病;2岁后因生长速度减慢且户外活动增多,佝偻病的发病率逐渐减少。

5.疾病和药物影响

肝、肾疾病及胃肠道疾病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小儿胆汁郁积、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脂肪泻、胰腺炎、难治性腹泻等疾病均可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而患佝偻病。长期使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等药物,可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和代谢而引起佝偻病。

小儿佝偻病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

维生素D由皮肤经日照产生,如日照不足,尤其在冬季,需定期通过膳食补充。此外空气污染也可阻碍日光中的紫外线。人们日常所穿的衣服、住在高楼林立的地区、生活在室内、使用人工合成的太阳屏阻碍紫外线、居住在日光不足的地区等都影响皮肤生物合成足够量的维生素D。对于婴儿及儿童来说,日光浴是使机体合成维生素D3的重要途径。

2.维生素D摄入不足

动物性食品是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海水鱼如鲱鱼沙丁鱼,动物肝脏鱼肝油等都是维生素D2的良好来源。从鸡蛋、牛肉、黄油和植物油中也可获得少量的维生素D2,而植物性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少。天然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D不能满足婴幼儿对它的需要,需多晒太阳,同时补充鱼肝油。

3.钙含量过低或钙磷比例不当

食物中钙含量不足以及钙、磷比例不当均可影响钙、磷的吸收。人乳中钙、磷含量虽低,但比例(2∶1)适宜,容易被吸收,而牛乳钙、磷含量较高,但钙磷比例(1.2∶1)不当,钙的吸收率较低。

4.需要量增多

早产儿因生长速度快和体内储钙不足而易患佝偻病;婴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增多,故易引起佝偻病;2岁后因生长速度减慢且户外活动增多,佝偻病的发病率逐渐减少。

5.疾病和药物影响

肝、肾疾病及胃肠道疾病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小儿胆汁郁积、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脂肪泻、胰腺炎、难治性腹泻等疾病均可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而患佝偻病。长期使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等药物,可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和代谢而引起佝偻病。

软骨病是怎么发生的

1、维生素D摄入量不足:所谓摄入(吃入)的维生素D系指外源性维生素D,均含于食物之中,如每升牛奶中含维生素D3-40国际单位,一个蛋黄含25 国际单位,每公斤肝类含15-50国际单位。实际上这些食物中的维生素D含量往往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再加上喂养不当的因素,就很容易造成维生素D的缺乏。

2、紫外线照射不足:内源性维生素D由紫外线照射而来。皮肤的基底层贮存有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为胆骨化醇,也就是维生素D3。因此,孩子通过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就可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3。一般日照时间的长短与佝偻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南方日照时间长,佝偻病的发病率低;相反,北方日照时间短佝偻病的发病率就高。此外,如果存在吸收或阻挡阳光中紫外线的因素,也可造成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良,如现代高层建筑的遮挡;空气污染以及整日闭门不出等。

3、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

(1)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人乳中钙、磷的比例适当,为2:1,容易吸收;而牛奶中的钙、磷含量虽然较高,但因磷含量过高,反不易吸收。因而,牛奶喂养的小儿中佝偻病的发病率较高。

(2)生长发育过快:小儿生长发育过快时,维生素D的需要量大,如供给不足就易发生佝偻病。此外,早产儿原本体内钙、磷储备不足,加上出生后生长发育较快,极易发生佝偻病。

(3)慢性疾病:如慢性呼吸道感染、慢性腹泻及肝、肾疾病,往往影响钙、磷吸收,易导致佝偻病。

佝偻病能治好吗 什么是佝偻病

小儿佝偻病是一种以骨骼生长发育障碍、肌肉松弛、多汗、易惊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它是一种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症,主要是因为维生素D摄入不足和日光照射不足而引起的体内钙磷代谢异常的代谢性疾病。

宝宝几个月开始补钙

孩子补钙,一定要慎重,很多家长因为害怕孩子患佝偻病出现“五迟症”(前囟闭合迟、出牙迟、生长迟缓、站立迟、行走迟),自孩子出生就开始补钙,从而使孩子出现腹泻、消化吸收不良的情况,严重时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另外,过多摄入钙质,可使骨质过度钙化,机体骨骼过早成熟,引起小儿长不高、个矮。

因此,盲目补钙是不科学的。老百姓说的“缺钙”在现代医学上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预防小儿缺钙的措施是早期添加生理需求量的维生素 D。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转化而来,另一条途径是通过摄入食物获得。引起小儿佝偻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小儿生长发育过快;所需维生素D不足;食物中钙摄入不足;钙吸收不足;疾病影响;胃肠道功能障碍等。

补钙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母亲孕期的情况而定。如果母亲在孕期有腿抽筋、营养素摄入不全面的情况,或小儿是人工喂养、出生后有营养不良的情况,在孩子两个月时就需要补钙,同时要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如果孩子生长发育良好,没有以上列举的引起缺钙的因素,则不要急着补钙。预防缺钙要从孕期做起,孕母要多吃牛奶、蛋类、瘦肉、动物肝脏、海产品、豆类、蔬菜、水果等富含钙的食品。母乳中含有较多的易于吸收的维生素D、钙和磷,所以尽量鼓励母乳喂养。正常小儿出生后要加强日光照射,如果是夏季,满一月后即可开始户外活动,每天1—2次,每次由10分钟逐渐增加至1小时;即使在冬季,只要没有风,早晨9点钟以后也可到室外晒太阳。如果在室内晒太阳,一定要把窗子打开,让阳光直射在孩子的身上,因为玻璃可以阻挡住紫外线的穿透。可适当地正确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如每日滴服鱼肝油,也可在冬季肌注维生素D针剂。随着小儿渐大,饮食要注意多样化,纠正偏食的坏习惯,多吃一些含钙及维生素全面的食物,如虾皮、黑木耳、排骨、牛奶、动物肝脏等。经常在户外活动和玩耍,从小培养外出锻炼的习惯,不要怕晒黑或担心着凉而让孩子憋在房内。

佝偻病病因

维生素D缺乏 (45%):

维生素D缺乏是本病发开门见山的主要原因。Vit D的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同源性,由日光中波长296~310μm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基底层内贮存的7-脱氢胆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转化为胆骨化醇(cholec alciferol)即维生素D3(VitD3)。另一途径外源性,即摄入地食物中含VitD,如肝类含15~50IU/kg①,牛奶3~40IU/L,蛋黄25IU/个。但这些食物中VitD含量很少,不敷机体所需。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形成维生D2(骨化醇,Calciferol)。VD2与VD3皆可人工合成对人的作用相同。

紫外线照射不足(20%):

紫外线照射不足也是VitD缺乏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北方。紫外线照射皮肤,可获就可获得足够VitD3。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自然条件不同,尤以阳光日照时间长短不同,南方归照时间长,佝偻病发病率低,北方日照时间短,发病较高。但日光中紫外线易被尘埃、烟雾、衣服及普通玻璃所遮挡或吸收。目前我国工业发展快、城市建筑多,在某些地也带来了空气污染,高楼大厦档光,蛰居生活等,均能影响日光紫外线的照射。

生长过速(20%):

所需VitD亦多。因此生长快的小儿容易发生佝偻病,早产儿体内钙、磷储备不足,生后又生长较快,如缺VitD,极易发生佝偻病 。

食物因素(5%):

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适宜,亦可导致佝偻病的发生。如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宜,其比例为2:1,易于吸收;而牛奶含钙、磷虽多,但磷过高,吸收较差,故牛奶喂养儿的佝偻病发病率比人乳喂养儿为高。过多的谷类食物含有大量植酸,可与小肠中的钙、磷结合形成不溶性植素钙,不易吸收。

慢性病(5%):

慢性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肝、胰、肾疾患均可影响VD及钙、磷的代谢。

酸、碱度不适宜,亦可影响肠对钙、磷的吸收。一般以肠道pH较低时,钙磷吸收较多。

佝偻病能治愈吗 得佝偻病的原因

小儿患有佝偻病的因素有很多,具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维生素D摄入不足:所谓的维生素D摄入不足主要是指外源性的维生素D,这主要是在小儿生长时期摄入的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因此容易造成佝偻病。

2、日照时间不足:内源性的维生素D缺乏主要是由于日照时间不足,因为皮肤的基底层贮存有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3,如果日照时间过短就会造成内源性维生素D缺乏,出现佝偻病的症状。

3、其它因素:导致小儿佝偻病还可能是由于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小儿生长发育过快维生素D含量无法及时补充而引起的。

小孩子晒太阳多长时间好啊

维生素D进入人的血液后能帮助吸收食物中的钙和磷,可以预防和治疗小儿佝偻病。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防止贫血,并可杀除皮肤上的细菌,增进皮肤的抵抗力。室内晒太阳时,不要隔着玻璃窗、纱窗,这样会减少紫外线的透入。

宝宝太小时不能直接到室外曝晒,只能在室内,斜射阳光时打开窗子给宝宝晒太阳,每天晒l~2次即可,一般健康婴儿2周后即可在室内晒太阳。

一般出生3~4周的宝宝才能抱到户外晒太阳,而且开始的时间要短,只晒一部分如脚腿等,然后再慢慢地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和范围。头部和脸部一般不要直接照射,可置阴凉处或遮阳带帽子。

空腹及早餐后1小时内不宜晒太阳。有佝偻病症状或从未服过鱼肝油,钙片的宝宝,不适宜晒太阳。应在服用维生素D制剂一段时间后,再接受日光照射。晒太阳有时会引起日光性皮炎。出现红斑、丘疹、局部脱皮,食用一些食物如芥菜、马齿苋、马兰头、无花果后晒太阳时,也可以引起光敏性药疹或日光性皮炎。

小孩在山上的时候建议最好选择在早上9点到10点,或者晚上的4点到5点之间,否则其他时间下,阳光直射,紫外线强度比较高,对于小孩子的皮肤还是不太好的,孩子的皮肤比较娇嫩,过强的阳光照射,会导致皮肤有一些红斑,晒伤。

小儿佝偻病补钙还是补"维D"

随着我国人均生活水平和婴儿保健水平的提高,多数母亲对小儿佝偻病有一定的了解。由于各种宣传媒介的影响,一般人误认为在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时往往以补钙为主,而实际上,小儿佝偻病的本质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钙磷代谢障碍,只有补充维生素D才是治本。也就是说,缺钙是小儿佝偻病的表现形式,而真正缺乏的却是维生素D。

1岁以内的小儿称婴儿,其喂养以乳类为主,婴儿期常见的佝偻病又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它的发病原因是:1、 维生素D摄入不足防碍钙磷吸收。母乳或牛乳中所含维生素D均不能满足婴儿营养的需要,特别是牛乳中钙磷含量比例不适当更妨碍其吸收。2、 日光照射不足,体内生成维生素D缺乏。3、生长发育速度快, 骨骼生长迅速,相对地缺乏维生素D。4、肝胆、 胃肠道慢性疾病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

维生素D对婴儿体内钙磷代谢的功能包括:1、 促进肠道粘膜细胞对钙磷的吸收。2、促进肾对钙磷的再吸收, 降低尿中钙磷的排出量,提高血钙浓度。3、促进成骨代谢,利于新骨形成。 因此缺乏维素D时,服用再多的钙,身体也难以吸收和利用。正确的认识是,小儿佝偻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体内绝对性和相对性地缺乏维生素D,继而导致钙磷吸收障碍,其表现为常见的佝偻病。

预防小儿佝偻病的原则应包括:1、 孕母及乳母的饮食应富含维生素D并多晒太阳。2、小儿出生满月后应常抱出户外活动。3、小儿生后1个月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日400单位。 早产儿出生后2周即应补充维生素D,每日800单位,3个月后减至每日400单位。4、 由于婴儿期以乳类喂养为主,每日摄入的钙量已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不须特殊补钙。5、二岁后小儿生长相对减慢,户外活动增多, 故一般无须补充维生素D。6、当确定婴儿患佝偻病, 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

总之,补充维生素D来防治小儿佝偻病,才是根本。

孩子补钙到底怎么吃

孩子补钙,一定要慎重,很多家长因为害怕孩子患佝偻病出现“五迟症”(前囟闭合迟、出牙迟、生长迟缓、站立迟、行走迟),自孩子出生就开始补钙,从而使孩子出现腹泻、消化吸收不良的情况,严重时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另外,过多摄入钙质,可使骨质过度钙化,机体骨骼过早成熟,引起小儿长不高、个矮。

因此,盲目补钙是不科学的。老百姓说的“缺钙”在现代医学上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预防小儿缺钙的措施是早期添加生理需求量的维生素D。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转化而来,另一条途径是通过摄入食物获得。引起小儿佝偻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小儿生长发育过快;所需维生素D不足;食物中钙摄入不足;钙吸收不足;疾病影响;胃肠道功能障碍等。

补钙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母亲孕期的情况而定。如果母亲在孕期有腿抽筋、营养素摄入不全面的情况,或小儿是人工喂养、出生后有营养不良的情况,在孩子两个月时就需要补钙,同时要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

如果孩子生长发育良好,没有以上列举的引起缺钙的因素,则不要急着补钙。

预防缺钙要从孕期做起,孕母要多吃牛奶、蛋类、瘦肉、动物肝脏、海产品、豆类、蔬菜、水果等富含钙的食品。母乳中含有较多的易于吸收的维生素D、钙和磷,所以尽量鼓励母乳喂养。

正常小儿出生后要加强日光照射,如果是夏季,满一月后即可开始户外活动,每天1—2次,每次由10分钟逐渐增加至1小时;即使在冬季,只要没有风,早晨9点钟以后也可到室外晒太阳。如果在室内晒太阳,一定要把窗子打开,让阳光直射在孩子的身上,因为玻璃可以阻挡住紫外线的穿透。

可适当地正确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如每日滴服鱼肝油,也可在冬季肌注维生素D针剂。随着小儿渐大,饮食要注意多样化,纠正偏食的坏习惯,多吃一些含钙及维生素全面的食物,如虾皮、黑木耳、排骨、牛奶、动物肝脏等。

小儿感冒还能跟喂食扯上关系吗

小儿感冒与家长喂养方式不当也有关系,一项对157名家长进行“儿童营养知识普及调查”的结果显示,懂得一般育儿营养知识的人仅占10.2%。由于孩子生长发育快,那些因缺少母乳而采取人工喂养的孩子,以及过于娇惯、偏食、厌食的孩子,营养不良或不均衡,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缺铁、缺钙或维生素及蛋白质摄入不足。铁、锌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对免疫系统的各种球蛋白的合成以及促进免疫细胞成熟、分化均起着重要作用,影响孩子机体的抵抗能力。身体缺乏维生素A,造成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减少、消失,腺体失去正常功能,溶菌酶和分泌的免疫抗体明显减少,屏障功能减退,会导致感染发生。而钙摄入不足可致小儿佝偻病,导致抵抗力低下,易受病毒、细菌感染。低钙可导致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减弱,使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这些都是导致感冒的原因。

相关推荐

宝宝感冒是怎么引起的

1.孩子的鼻腔狭窄,黏膜柔嫩,黏膜腺分泌不足,较干燥,对外界环境适应和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发生炎症。 2.早产儿、有先天性缺陷或疾病的孩子,比如心肺功能不全,特别是患有先天免疫性疾病时,护理稍有失误却会发生感冒。 二、其次,与家长喂养方式不当也有关系,一项对157名家长进行"儿童营养知识普及调查"的结果显示,懂得一般育儿营养知识的人仅占10.2%。由于孩子生长发育快,那些因缺少母乳而采取人工喂养的孩子,以及过于娇惯、偏食、厌食的孩子,营养不良或不均衡,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缺铁、缺钙或维生素及蛋白质摄入不足

佝偻病食疗可预防

佝偻病食疗可预防!复合磷酸盐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肉类加工中被用作保水剂,但过量食用会引起人体内钙磷比失调,尤其会影响儿童对维生素D的吸收,可能造成佝偻病。这是广大患者迫切要了解的问题,今天我们就跟专家一道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佝偻病俗称缺钙,在婴儿期较为常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佝偻病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重视。佝偻病使小儿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肺炎及腹泻等疾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介于佝偻病所形成的骨骼变形,一旦形成就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所以,佝偻病重在预防

了解什么是软骨病

软骨病又叫骨软化症即骨矿化不足,新形成的骨基质钙化障碍。骨是由钙、磷、镁构成的结晶沉着于胶原组成的骨基质上共同构成的,骨基质与骨矿物质 之间呈一定比例。如果骨基质无改变而骨化障碍称为骨矿化不足,特点是新形成的类骨质钙化障碍,发生在生长发育已完成的成年人为软骨病,发生在儿童则为佝偻 病。 宝宝是早产儿,有人说会发生软骨症,什么才是软骨症? 答:软骨症是指软骨发育不全,这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由于骨骺端软骨细胞发育不全,软骨的骨化过程不能正常进行,致使全身软骨内成骨发生障碍。出生时就表现为四肢短粗、躯干正

小孩佝偻病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如果有充足的紫外线照射,人的皮肤能产生足够的维生素D。产生维生素D的量与紫外线的强度、照射时间和皮肤暴露的面积成正比。在冬春季节因寒冷缺少户外活动或在多雾地区、工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高楼林立都可使紫外线照射不足。 2.维生素D摄入不足。多见于在2岁前未进食有维生素D强化奶制品的婴幼儿和长期母乳喂养又没有及时补充鱼肝油的孩子。小儿由于生长速度迅速易引起相对缺乏,尤其在早产儿、双胎和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体内维生素D、钙、磷储存少,出生后生长快易患佝偻病。多次妊娠和长期哺乳的母亲体内储备钙大量消

小儿佝偻病注意这7点

1、佝偻病的保健需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小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2、佝偻病的饮食忌过食谷类食物,如大米、小米、高粱、小麦、玉米等。谷类食物含维生素D和钙、磷不足,长期食用这类食物会使本病加重。这是常见的佝偻病的饮食禁忌。 3、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节,补充富含维生素D,利于吸收的体恒健钙之缘片,以满足身体对钙的需求。这也是对于佝偻病的保健措施。 4、佝偻病患儿应多到户外活动,接受日光和新鲜空气,必要时可用紫外线灯照射,不要久坐、久站或多走,更不要勉强学站、学走。 5、多汗、烦躁、易惊、枕秃是佝偻病

为何佝偻病只偏爱小孩子

对两岁以下儿童来说,佝偻病是他们的高发病之一,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简称,而老百姓又常称之为“软骨病”。为什么小孩容易患上佝偻病呢?主要是因为小孩体内的维生素D不足,造成全身钙、磷代谢失调,钙质不能沉积在骨骼上,致使出现骨骼畸形。所以家长可以通过给小孩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来预防。 佝偻病的病因 1、日照不足 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需经波长为296-310nm的紫外线照射始能转化为维生素D3,因紫外线不能通过玻璃窗,故婴幼儿缺乏户外活动即导致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大城市中高大建筑可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

佝偻病的病因有哪些

佝偻病的内源性 内源性是靠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而后在体内合成;外源性的来自食物,如鱼、肝、蛋、乳类等含有维生素D3,植物中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形成维生素D2。它们能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减少钙、磷从尿中排出,并能促进骨样组织成熟,使血中钙、磷向骨质生长部位沉着形成新骨。 佝偻病的病因 1.日照不足 皮 肤内7-脱氢胆固醇需经波长为296-310nm的紫外线照射始能转化为维生素D 3,因紫外线不能通过玻璃窗,故婴幼儿缺乏户外活动即导致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大城市中高大建筑可阻挡日光照射,大

引发佝偻病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平常之事经常会听说到佝偻病这种疾病,但是很少的人去想是什么原因引发的佝偻病,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是什么原因引发的佝偻病,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特别是还是还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家长们更要重视了。 日照不足 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需经波长为296-310nm的紫外线照射始能转化为维生素D 3,因紫外线不能通过玻璃窗,故婴幼儿缺乏户外活动即导致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大城市中高大建筑可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亦会吸收部分紫外线;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容易造成维生素D缺乏。 摄入不足 天然食物中含维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

维生素D缺乏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的主要原因。Vit D的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同源性,由日光中波长296~310μm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基底层内贮存的7-脱氢胆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转化为胆骨化醇(cholec alciferol)即维生素D3(VitD3)。另一途径外源性,即摄入地食物中含VitD,如肝类含15~50IU/kg,牛奶3~40IU/L,蛋黄25IU/个。但这些食物中VitD含量很少,不敷机体所需。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形成维生D2(骨化醇,Calciferol)

佝偻病患者的注意事项

1、佝偻病的保健需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小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2、多晒太阳是佝偻病的保健中很重要的措施,应广泛宣传大力推广。尽量暴露皮肤并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佝偻病患儿平均每日户外活动应在一小时以上。 3、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节,补充富含维生素D,利于吸收的体恒健钙之缘片,以满足身体对钙的需求。这也是对于佝偻病的保健措施。 4、佝偻病的治疗上可采用维生素D疗法。佝偻病患儿应多到户外活动,接受日光和新鲜空气,必要时可用紫外线灯照射,不要久坐、久站或多走,更不要勉强学站、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