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按摩大肠经的好处 大肠经主治疾病

按摩大肠经的好处 大肠经主治疾病

大肠经循行的脏腑和器官有大肠,肺,口,面颊,下齿,鼻等部位,主治头痛,牙痛,咽喉肿痛,鼻病,咳喘,泄泻,便秘,痢疾,腹痛,高热,上肢屈侧外缘疼痛等与大肠经有关的疾病,合谷,迎香是常用的重要穴位。

迎香穴治疗鼻炎

迎香穴的作用

迎香穴意义:接收阳明胃经的五谷浊气并向胃经输送大肠经的清阳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大肠经上行的阳气在此交于胃经,而胃经的下行浊气则在此交于大肠经。

功能作用:交换大肠经与胃经的天部之气。

主治疾病

迎香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当您上齿牙痛时,指压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3~0.5寸。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迎香穴按摩

迎香穴按摩图

按摩迎香穴治鼻炎方法

现代人常用于治疗嗅觉减退、面神经麻痹或痉挛、胆道蛔虫等。配印堂穴、合谷穴主治急慢性鼻炎;配四白穴、地仓穴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配阳陵泉穴、丘墟穴主治胆道蛔虫症。

主治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鼻息肉、嗅觉减退等。

按摩方法用食指指尖点压按摩迎香穴,以左右方向刺激比较有效,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

用拇指外侧沿笑纹及鼻子两侧,做上下、呈正三角形方向按摩。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

将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转揉搓。鼻吸口呼。吸气时向外、向上揉搓,呼气时向里、向下揉搓,连做8次,多可64次,如伤风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不通,尽可多做。

鼻塞时按揉迎香穴,通常可缓解鼻塞。若未见效,可按压印堂穴(印堂穴在左右眉头间的中央)。将中指指腹按在印堂穴上,稍用力往上推,再缓慢往下压。如此几次施加刺激,鼻塞就可消失。此外,刺激脖子后面的风池穴也有一定效果。

迎香穴解析

别名:冲阳穴;迎香穴:手足阳明之会。

(1)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相近,迎香与胃经相邻,所处又为低位,因而胃经浊气下传本穴,故名。

(2)冲阳穴。冲,直上也。阳,阳气也。冲阳穴名意指大肠经阳气由本穴上冲并交于阳明胃经。本穴为大肠经诸穴的最高穴位,大肠经循经上行的阳气皆聚集于此,而本穴又与阳明胃经的气血物质所处层次相同,因而本穴中的阳气向上直冲交于阳明胃经,故名。

(3)手足阳明之会。理同迎香、冲阳之名解。

如何拍打大肠经 拍打大肠经主治疾病

大肠经通畅了,大肠的功能好了,排泄正常,垃圾废物就不会堆积,也不会给身体留下毒素等后患,便秘和腹泻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肺与大肠相表里,同时有关肺的问题,如咳喘,感冒,皮肤病等问题也就少了;拍大肠经还有一个最实用的好处,就是舒活了整个手臂气血,使手臂得到放松;体内有热,肠道津液减少,排便就会不畅,按摩大肠经不仅可以有效止泻,而且可以标本兼治。

鬼针草有什么功效 消肿解毒

鬼针草性微寒、味微苦,归肝、肺、大肠经。可以主治由肝主管的解毒功能障碍疾病,如黄疸、疔疮肿毒等疾病;由肺主管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如感冒、咽喉肿痛等疾病;由大肠主管的排泄功能障碍疾病,如泄泻、痢疾等;它还可以治疗毒蛇咬伤。

大肠经怎么按摩 按摩大肠经的好处

每天按摩大肠经,能保持大肠经气血的旺盛通畅,排泄功能变得正常,就能避免身体内毒素囤积,减少便秘和呼吸的概率;加之肺和大肠相表里,经常按摩大肠经还可以解决肺部的疾病问题;拍打大肠经还能舒活手臂气血,预防手臂酸胀疼痛等症。

按摩合谷有什么好处

缓解疼痛:身体的疼痛大多是由于经络的不通畅引起的,按摩合谷穴可以治疗多个部位的疼痛,包括牙龈痛,头痛,以及咽喉炎,扁桃体炎引起的咽喉在红糖,还因为手阳明大肠经经过肩臂部,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还可以治疗手腕,上臂及肩背痛,另外女性痛经也可以通过按揉合谷穴治疗。

缓解腹泻: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原穴,大肠经与胃经相互连接,对合谷穴进行按揉,可以有效调和肠胃,用右手的拇指摁住左手的虎口位置,并握紧右手,靠住左手手掌,这个部位即为合谷穴,可以起到缓解腹泻的作用。

降逆止呕:呕吐的多因肠胃道疾病所致,如过量饮酒,食用了酸腐变质的食物,受凉等。合谷穴属大肠经,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因此按摩该穴位能安和肠胃,降逆止呕。

改善面部气色:合谷穴为大肠经原穴,属阳主表,有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之功效。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颜面上的问题和疾病,刺激合谷穴都有疗效,按摩合谷穴还可以改善脸部血液循环,拥有健康气色。

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用食指,拇指挟住按揉合谷穴,按揉时缓缓呼气,每只手的合谷穴按揉2到3分钟,左右手交换按揉4到5次,这样可以使兴奋的神经得到抑制,坚持长期按摩,可以起到明显的降压效果。

补充肠道气血:大肠经气血汇聚于合谷穴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按摩合谷穴可以补充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气血充足则大肠传导功能正常,肠道保持畅通。

增强免疫力:合谷穴还有宣通气血,扶正祛邪之功效,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按摩刺激合谷穴对血细胞有双向调整作用,并可增强正常人白细胞吞噬能力,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好处。

按摩合谷的作用与好处 降逆止呕吐

呕吐的多因肠胃道疾病所致,如过量饮酒,食用了酸腐变质的食物,受凉等。合谷穴属大肠经,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因此按摩该穴位能安和肠胃,降逆止呕。

鼻炎克星迎香穴的临床应用

迎香穴(别名:冲阳穴)解析:

(1)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相近,迎香与胃经相邻,所处又为低位,因而胃经浊气下传本穴,故名。

(2)冲阳穴。冲,直上也。阳,阳气也。冲阳穴名意指大肠经阳气由本穴上冲并交于阳明胃经。本穴为大肠经诸穴的最高穴位,大肠经循经上行的阳气皆聚集于此,而本穴又与阳明胃经的气血物质所处层次相同,因而本穴中的阳气向上直冲交于阳明胃经,故名。

(3)手足阳明之会。理同迎香、冲阳之名解。

迎香穴意义:接收阳明胃经的五谷浊气并向胃经输送大肠经的清阳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大肠经上行的阳气在此交于胃经,而胃经的下行浊气则在此交于大肠经。

功能作用:交换大肠经与胃经的天部之气。

主治疾病: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当您上齿牙痛时,指压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寻找方法:

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迎香穴位于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解剖位置〗 在上唇方肌中,深部为梨状孔的边缘;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临床应用:

现代人常用于治疗嗅觉减退、面神经麻痹或痉挛、胆道蛔虫等。配印堂穴、合谷穴主治急慢性鼻炎;配四白穴、地仓穴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配阳陵泉穴、丘墟穴主治胆道蛔虫症。

主治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鼻息肉、嗅觉减退等。

按摩方法用食指指尖点压按摩迎香穴,以左右方向刺激比较有效,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

用拇指外侧沿笑纹及鼻子两侧,做上下、呈正三角形方向按摩。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

将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转揉搓。鼻吸口呼。吸气时向外、向上揉搓,呼气时向里、向下揉搓,连做8次,多可64次,如伤风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不通,尽可多做。

鼻塞时按揉迎香穴,通常可缓解鼻塞。若未见效,可按压印堂穴(印堂穴在左右眉头间的中央)。将中指指腹按在印堂穴上,稍用力往上推,再缓慢往下压。如此几次施加刺激,鼻塞就可消失。此外,刺激脖子后面的风池穴也有一定效果。

萝卜鱼汤的适宜人群和禁忌人群 利水消肿

常食的白萝卜鲫鱼汤具有利水消肿、通经下乳的功效,是因为鲫鱼入脾经、大肠经,其中脾主运水化湿,大肠主排瘀浊,因此食用鲫鱼汤具有行水利肠、祛湿的功效,而萝卜含有的水分较多,可促进体内钠的排出,避免身体水肿,另外鲫鱼汤还具有调中、通血脉、消肿止痛的功效,可辅助治疗产后乳汁不通、痈肿、瘰疬、牙疳、牙痛等症状。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 手阳明大肠经主治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发热,咳嗽,头痛等;头面五官疾病:如面部痉挛,面瘫,甲状腺肿大,耳鸣,耳聋,鼻窦炎等;大肠功能疾病: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等;经脉所过部位疾病:如手指手背肿痛,肘肩疼痛等。

感冒流眼泪快速制止 按摩法

按摩位置: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处,具体位置请参考下图。

按摩方法:直接用大拇指指腹按揉两侧的穴位,一般要按揉100余次。

迎香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其穴位连通胃经,大肠经与胃经的经气在此交换,按摩此穴位通窍、散风的功效,目前在临床中迎香穴主要用于治疗鼻炎类的疾病,对于感冒也有一定的疗效。

肠胃不好怎么按摩 按摩大肠俞穴调和肠胃

大肠俞是人体消化器官的下后部分,大肠即为从盲肠至肛门的部分,俞,同输,转输,此穴是大肠之气输注于背之处,主治大肠疾病,故名大肠俞,按摩大肠俞穴,有调和肠胃,理气降逆的功效,主治腹痛,腹胀,肠鸣,痢疾,泄泻,脱肛,便秘等症。

穴位定位:位于腰部,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按摩方法:取俯卧位,用食指点揉大肠俞2分钟左右。

相关推荐

推拿如何治湿热型婴儿腹泻

大肠:大肠位置位于食指桡侧缘,食指根部至食指尖之间。 推拿的时候用拇指指腹从患儿虎口直线推向食指之间,推100-500次。 清大肠具有清利肠俯,消食导滞的作用,主治腹泻,脱肛,便秘等病症。 补脾:脾位置位于拇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的时候用拇指侧面或指肚从指尖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补脾具有健脾养胃,调理肠道的作用,主治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疳积,腹泻,咳嗽,消瘦等病症。 推胃:胃位置位于拇指掌侧第一节。 推拿的时候一手托住患儿手掌,用另一手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旋转推动小儿近掌端第一

艾灸合谷有什么作用 艾灸合谷的作用

1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大肠与足阳明胃相接,因此合谷穴对胃肠道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合谷有补气固脱,回阳救逆之效,常用于治疗气虚晕厥症。

手三里什么

手三里穴,穴名。出自《针灸甲乙》。亦称三里。属手阳明大肠大肠的合穴,五行属土。 别名:三里,鬼邪,上三里,因为它能通知上中下三部的疾病,所以称为手三里。 1.“手三里穴”:“手”,指穴所在部位为手部。“三里”,指穴内气血物质所覆盖的范围。该穴名意指大肠冷降的浊气在此覆盖较大的范围。本穴物质由上廉穴传来,上廉穴的水湿云气化雨而降,在该穴处覆盖的范围如三里之广,故名。“三里”、“上三里”之名意与此穴同。 2,“鬼邪穴”:“鬼”,与神相对,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所处为地部。“邪”,指邪气。鬼邪名意指穴内物

牙疼怎么办最快的止疼 足底按摩止疼

通过足底按摩,对足部反射区进行按揉刺激能够帮助快速帮助牙疼止疼。大多数牙疼的症状与疲劳、火气大、身体虚弱有关,而胃大肠的病变与牙龈的关系密切,可以加强足部第二趾两侧的搓揉。牙疼快速止疼可以加强足底按摩对脑、上下颚、太阳穴、肾脏、脾、胃、大肠等反应区的搓揉。按摩手部反射区也具有同样效果。

宝宝便秘怎么办 中医推拿

大肠:即帮宝宝按摩大肠,中医又称「泻大肠」的推拿手法。因便秘属大肠有火、有偏燥热的情况,故有便秘等症状。帮宝宝推拿时,可沿食指外侧至虎口的这一段距离,从虎口往食指尖的方向去推动。平日约可推拿100~200下左右,对于缓解宝宝的便秘很有效果。 A.补脾:补脾,可健脾固本,加强宝宝体内代谢作用,针对大便不硬但虚弱无力解便,体瘦乏力的便秘情况使用。推拿时,可将宝宝的大拇指伸直,顺时针旋转推动拇指螺纹面,并由大拇指螺纹面自拇指尖向指跟方向直线内推200~300下。 B.按摩肚脐:可利用中指端或手掌,帮宝

甲状腺肿大怎么治

甲状腺肿大——扶突穴 扶突穴为大肠上的穴位、主要治疗咽喉肿痛、吞咽困难、甲状腺肿大等。对于咳嗽、气喘等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定位:在颈外侧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 功效:理气化痰,清热疏风。 主治按摩此穴能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瘰疬、瘿气、臂痛麻木、甲状腺肿大等。 中药的优势: 中药和食物一样是来源于大自然的矿物、植物、动物药,没有毒副作用。中药没有抗药性,可以持续运用直到根治疾病,这是中药的独特优势。 具有消肿化瘤的常用中药有:山慈菇、露蜂房、炙鳖甲等。 按摩方法 按揉扶突穴可

按摩哪个部位可以缓解鼻塞 迎香穴

迎香穴属手阳明大肠,是手阳明大肠与足阳明胃的交汇处,肺开窍于鼻,大肠为肺之腑,本穴属大肠而位近鼻窍,有宣肺通窍,散风热的作用,主治鼻塞,嗅觉衰退,鼻息肉,口眼㖞斜等症。 定位: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在鼻唇沟的中间。 按摩手法: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三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部延顺时针方向按摩36圈,每天3次。

艾灸合谷有什么作用

合谷穴能调气,和胃腑,以达到安和脏腑,起到药非能及的疗效;此外还有镇静止痛,通活络,清热解表,补气固脱,益气回阳之功。 艾灸合谷的作用 1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大肠与足阳明胃相接,因此合谷穴对胃肠道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合谷有补气固脱,回阳救逆之效,常用于治疗气虚晕厥症。 主治疾病 1.牙痛,面瘫,头痛:同侧颜面部的病痛,特别是牙痛和面神麻痹,艾灸合谷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咽喉肿痛:咽喉肿痛的时候,用隔蒜灸灸合谷治疗效果最佳。 3.感冒发热:合谷穴有清热散邪,宣发阳气,扶助正气的

手阳明大肠循行图 手阳明大肠的作用

手阳明大肠是肺脏和皮肤的守护神,它能帮助肺脏把浊气及时排泄出去,从而维护肺脏的健康,也能帮助人体把瘀积在体内的毒素清理干净,有效防治皮肤病;平常常敲打大肠,还能去掉体内多余的火气,对治疗便秘十分有效;同时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防治淋巴结核病生成。 大肠主津,津液运行正常,皮肤才能滑润光泽,如果津液不足,则皮肤会出现皱纹,同时也会生各种疾病大肠与肺的治疗作用相辅相成,取大肠的腧穴i疏通糟粕之去路,保持正常的体液代谢,可以让津液濡养皮肤,而且能起到缓解皮肤病的作用。

感冒发烧三穴一帮退烧

1.大椎穴。大椎穴是督脉与人体6条阳(大肠、三焦、小肠、胃、胆、膀胱)交汇之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再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大椎穴可以总督一身阳气,可治一切表证。恶寒、发热就是典型的表证。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正坐低头,颈后最高点,会摸到两个椎骨,上方的是颈椎,下面的是胸椎,之间的凹陷处即为大椎穴。刮拭其上方5厘米至下方5厘米处,力度可稍微大些,速度快一点,共20板左右,刮至出痧或刮拭部位微微发热即可。 2.曲池穴。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手肘关节连接点凹陷处。刺激曲池穴,可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