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脂瘤型中耳炎会癌变吗
胆脂瘤型中耳炎会癌变吗
胆脂瘤的形成,实际上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关。中耳炎反复发炎流脓,鼓膜必然受到分泌物的侵蚀,形成穿孔,穿孔会越来越大,特别是鼓膜边缘。这时,外耳道的表皮很容易顺着穿孔进入中耳腔及乳突腔。
表皮的上皮层角化,便会反复脱落,随着时间的累积,越积越多,慢慢增长,压迫周围的骨质,这种胆脂瘤叫做长入型胆脂瘤。另一种胆脂瘤由于松弛部鼓膜内陷形成囊袋,如口小、腔大的缸罐状,上皮脱落不能通过小口排除而形成,这种叫做内陷型胆脂瘤。
从解剖上看,内容物很像臭豆腐渣,将其放在显微镜下看,可见胆固醇结晶的化学物质。
胆脂瘤多发于中耳和乳突,接近大脑、小脑、乙状窦血管、面神经、听神经、前庭神经等重要器官,胆脂瘤会不断增大,如不及时处理,发展下去,会引发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所以,检查发现患了胆脂瘤型中耳炎,医生会建议患者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越拖延治疗,对患者的健康危害越大。
现在,耳科手术发展很快,在清除病灶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听力重建,至于采用什么样的手术治疗,耳科医生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中耳炎胆脂瘤具体是怎么
1首先让人苦恼的是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病因目前还并不是很清楚,可能是由于胆脂瘤直接压迫神经,也有可能是因为胆脂瘤释放出的化学物质的影响而破坏周围的骨质,导致验证扩散,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2胆脂瘤型的中耳炎患者会时常流出脓液;会丧失部分的听力,若是不及时治疗听力会越来越弱,甚至会扩散到而后乳突骨上面,一旦如图收到感染那么就很有可能就要接受切除乳突的手术治疗。
3慢性中耳炎的危害就非常严重,而胆脂瘤型中耳炎是慢性中耳炎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危害自是不用多说,胆脂瘤型中耳炎若是周围骨质受到侵蚀甚至还会导致患者出现面神经瘫、脑膜炎甚至有生命危险。
注意事项:
中耳炎患者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要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慢性中耳炎患者最好不要再进行游泳的可能会伤害到耳朵的体育运动,也尽量不要呆在嘈杂的环境当中。
胆脂瘤术后护理方法有什么
1、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后的前二天,会感觉伤口疼痛或短暂抽痛,耳内有脉博跳动感、水流声或耳鸣加剧,及轻微头晕、恶心这是正常的现象。
2、手术后头部及开刀的耳朵暂时用弹性绷带包扎,二天后由医师取下,不可以自己松绑,以免伤口出血或耳朵浮肿。
3、手术后应采平躺,头部稍微抬高,并让未开刀的耳朵朝下,以免压迫伤口造成疼痛。
4、开刀后请吃清淡或较软的食物。例如:牛奶、稀饭
5、耳道塞物取出后,因新修补的耳膜尚潮湿,所以仍需来门诊治疗数次,这段时间不可以用棉花棒挖耳朵,也不可以让不知详情的医师处理耳朵,以免将新补好的耳膜弄坏而前功尽弃。
以上就是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护理方法的问题介绍了,相信大家都清楚了吧!希望大家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希望早日康复。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表现有哪些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表现及症状
1.可长期流脓早期也可能为间断性但一般为持续性脓液常有特殊恶臭味。
2.听力下降: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聋其原因主要我们是鼓膜穿孔和听骨链损坏久之可因损害内耳导致混合性聋。
3.其他:可因胆脂瘤对周围结构破坏范围和程度的不同引起不同的并发症如耳鸣眩晕面瘫耳后脓肿和瘘管化脓性脑膜炎和脑脓肿乙状窦血栓形成等。
那么,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健康危害表现有什么呢?
专家介绍说,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安排炎症,常见有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其中胆脂瘤型中耳炎是比较危险的一种。
胆脂瘤型中耳炎有什么危害,专家解释到:可威胁生命:所谓胆脂瘤,就是中耳里脱落的上皮的堆集,越来越大,从而造成邻近的骨质破坏,由于头部的神经比较多,一旦破坏到神经会造成面神经麻痹,向颅内扩张会形成脑脓肿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所以,一经诊断是胆脂瘤性中耳炎,就必须手术治疗。
胆脂瘤型中耳炎之所以会发生并发症,是因为中耳的顶壁称为鼓室盖,鼓室仅借此薄骨壁与颅中窝大脑颞叶分隔,乳突后壁又借乙状窦骨板与小脑相近,一旦骨壁腐蚀,感染可经此进入颅内,引起脑膜外,脑膜,脑实质的炎症,局限形成脓肿。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大家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表现应该有一定得了解了吧!希望朋友们可以重视起来,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得了胆脂瘤型中耳炎一定要及时治疗,不要耽误病情,以免对自己的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
中耳炎竟然会损伤大脑吗
1、反复中耳炎会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连硬化,使听力进一步下降。如不适当用药,另可引起内耳神经功能下降,导致更难医治。
2、中耳反复发炎可导致骨疡型或胆脂瘤型中耳炎,骨头受侵蚀时有可能导致面神经瘫、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外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3、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之所以会发生并发症,是因为中耳的顶壁称为鼓室盖,鼓室仅借此薄骨壁与颅中窝大脑颞叶分隔,乳突后壁又借乙状窦骨板与小脑相近,这两种中耳炎具有侵蚀,破坏骨质的因素,一旦骨壁腐蚀,感染可经此进入颅内,引起脑膜外,脑膜,脑实质的炎症,局限形成脓肿。常见的有大脑颞叶脓肿和小脑脓肿。这种并发症是很严重的,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可因脑疝形成或脓肿破入脑室,引起脑室炎和暴发性弥漫性脑膜炎而死亡。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表现有哪些
胆脂瘤型中耳炎 临床症状是什么?专家表示,胆脂瘤型中耳炎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的一种,并非真是平时所说的肿瘤,而为一位于中耳、乳突腔内的囊性结构。那么,胆脂瘤型中耳炎临床症状是什么?
关于本病的成因比较公认的学说有以下几种:
1.内陷袋学说
由于咽鼓管功能不良和中耳炎遗留的黏膜水肿、肉芽、粘连等病变,中耳长期处于负压状态,导致中耳膨胀不全。受上鼓室长期高负压的影响,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向内凹陷,局部逐渐形成内陷囊袋,内陷囊袋不断加深,囊内角化上皮增生,上皮屑出现堆积,排出受阻,囊袋不断膨胀扩大,周围骨质遭到破坏,终于形成胆脂瘤。
2.上皮移行学说
鼓膜大穿孔或后方边缘性穿孔,鼓沟骨质裸露,外耳道皮肤越过骨面向鼓室内生长,深达上鼓室或鼓窦区,其脱落的上皮及角化物质堆积于该处而不能自洁,逐渐堆积,聚集成团,形成胆脂瘤。
3.基底细胞层过度增生学说
鼓膜松弛部的上皮细胞通过增殖形成上皮小柱,破坏基底膜,而伸入上皮下组织,在此基础上产生胆脂瘤。
4.化生理论
鳞状上皮化生是指正常的黏膜上皮被角化性鳞状上皮所取代,但脱落的角化物质一般不堆积。如化生的角化性鳞状上皮伸入鼓窦或鼓室,脱落的焦化物质发生堆积,可形成胆脂瘤。
胆脂瘤型中耳炎 临床症状:
1.面瘫:面部神经从颅内发出,经过内耳和中耳里的骨管,分布到面部的肌肉。不断扩大的胆脂瘤会侵蚀面部神经骨管,压迫面部神经,造成面部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眼睛闭不上、嘴歪等现象。
2.听力下降:中耳脱落的上皮堆积像的胆脂瘤会压迫中耳传音结构的破坏,引起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聋。其主要原因是鼓膜穿孔和听骨链损坏,久之可因损害内耳传导功能,引起听力下降。如果胆脂瘤长期没有被治愈,细菌毒素和代谢产物就会进入内耳,破坏到内耳的结构,造成传导性聋,到晚期会全聋。
3.耳朵流脓:一般表现为长期持续性流脓,早期也可能是间断性,呈豆渣样或鳞屑样物,并有特殊恶臭味。
通过以上小编对胆脂瘤型中耳炎临床表现的介绍,相信您已经对胆脂瘤型中耳炎临床表现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若是患上胆脂瘤型中耳炎,要及时去正规医院确诊治疗,一定不要延误了病情,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希望会给您带来帮助。
胆脂瘤真的遗传吗
胆脂瘤是良性肿瘤的一种,通常容易发生在中耳部、颅内等部位,同时也并发与中耳炎,胆脂瘤形成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由于胆脂瘤在各个年龄段都可以发病,所以胆脂瘤通常不是遗传性疾病。但是胆脂瘤在进行手术后,会有复发的可能,复发时间的与手术的切除的位置以及手术后的护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为降低减少胆脂瘤复发情形的出现,要注意护理,特备是耳朵不要进水,所以游泳等行为应该是禁止的。
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在手术后,应该要合理的护理好自己的患处,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局部冷敷的方式,同时,患者在手术后,应该要密切的观察自己的生命体征,尽量的让自己进食,并且应该要早点下床活动,可以增强自己的机体的抵抗能力,而且也应该要多吃点半流的食物,可以多参加一些活动,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好,这对于患者术后的痊愈是很有帮助的。
警惕中耳炎的危害
临床上一般把中耳炎大致分为三类:普通型中耳炎、溃疡型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这三种类型的中耳炎在病理表现方面很相似,均是出现耳朵流脓、听力下降症状。
在体征上三者唯一的区别是普通型中耳炎流出的脓液没有臭味,而溃疡型和胆脂瘤型中耳炎流出的脓液带有恶臭味(类似臭鸡蛋味)以及血丝。
普通型中耳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转为慢性中耳炎,持续时间长了就会朝着溃疡型中耳炎发展,炎症开始慢慢破坏骨头。再到后期便会形成胆脂瘤型中耳炎,进一步破坏骨头,从而引起颅内感染,危及生命。
那么,该如何避免罹患中耳炎呢?
最容易得中耳炎的要数儿童,因为在幼儿时期,儿童的咽鼓管是平的,当鼻腔内有病毒时就容易逆行到耳朵,引发中耳炎。伴随着成长,咽鼓管会渐渐长出斜度,这样就会减少耳朵感染的概率。然而,有些在发育时期咽鼓管没有发育完全的人,咽鼓管依然过平,从而导致耳内易受感染或是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两端管口,导致病菌无法及时排出,引发炎症。另外,外伤性原因及耳朵内长期进入脏水也会导致耳膜发炎、穿孔,都会引发中耳炎。
胆脂瘤复发怎么办
如果是胆脂瘤中耳炎的话,建议尽早到医院手术治疗,避免颅内并发症。治疗这种比较难以治愈的疾病,一定要选择非常专业的耳鼻喉医院,在全国可以做这种手术的医院也是极少的。
由于胆脂瘤生长位置的不同,胆脂瘤又分为外耳道胆脂瘤、胆脂瘤型中耳炎和颅内胆脂瘤。
胆脂瘤的临床表现:常表现脑积水,因肿瘤对周围组织破坏较强,也有炎症作用,引起无菌性脑膜炎,或第四脑室肿瘤均表现为脑积水,约50%患者常有癫痫发作,依肿瘤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亦相应不同。
手术治疗外耳道胆脂瘤效果好:根据不同病变范围采用外耳道重建术、改良乳突根治术和开放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3种术式,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
胆脂瘤又叫珍珠瘤,也可以叫做表皮样囊肿。大多数胆脂瘤患者的胆脂瘤长在颅骨,脑部和耳部的中耳和乳突。临床上发现也会在在侧脑室、小脑、大脑、脑干等部位生长。
胆脂瘤危害:巨大的外耳道胆脂瘤可破坏外耳道下、后壁,通过破坏处进而侵犯到乳突、鼓窦及上鼓室,广泛破坏乳突骨质,并发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也可侵犯面神经乳突段引起周围性面瘫、侵犯鼓索神经引起味觉障碍。胆脂瘤进一步增大,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颈侧脓肿、瘘管、眩晕及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症状。
外耳道胆脂瘤与外耳道皮肤受到的刺激损伤有关,像炎症、异物、真菌感染等各方面的刺激造成耳道内皮肤的充血,导致表皮囊肿,时间长了,病变分解变形形成。外耳道胆脂瘤还会引起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并发症,严重的话也可引起面瘫。
颅内胆脂瘤是一种起源与异位胚胎残余组织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可表现为脑积水、也有患者会出现癫痫等症状。
胆脂瘤型中耳炎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关系密切,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导致鼓膜受脓液腐蚀、穿孔变大,细菌容易入侵产生腐败,而胆脂瘤生长的中耳和乳突收到侵害,炎症不断扩大,随着胆脂瘤体的不断增大,最终会造成骨壁穿破,脓液和细菌就会进入脑颅,引起严重的颅内并发症。
胆脂瘤中耳炎症状
骨疡型中耳炎引起的骨质改变,主要因炎症细胞和脓液中酶的作用致骨质破坏和反应性骨质增生,为局部侵犯,随病情迁延而硬化吸收。其破坏常始于砧骨长脚尖部,随后逐渐延及锤骨柄及砧骨长脚,而镫骨大多正常。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破坏、硬化和移位,发生率为100%,以锤骨及砧骨为主。骨疡型中耳炎听骨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盾板和上鼓室外侧壁的破坏也是HRCT诊断中耳炎的重要依据。盾板是Prussak间隙外侧壁的下骨部分,在CT冠状位上表现为外耳道与鼓室外侧壁形成一锐角结构。当有胆脂瘤时,盾板局部变钝、变平,继而消失,听骨链内移。中耳胆脂瘤患者行HRCT扫描,大多示盾板破坏,合并上鼓室外侧壁破坏扩大。上鼓室外侧壁破坏是Prussak间隙内胆脂瘤向上扩散的结果。因此,盾板骨质破坏和上鼓室外侧壁破坏是松弛部胆脂瘤较具特征的CT征象。本组30例胆脂瘤型中耳炎盾板变钝或破坏86.67%,上鼓室及鼓窦人口扩大60%。
胆脂瘤型中耳炎其他骨质破坏也很严重,鼓室及乳突天盖破坏 23.33%,面神经管破坏 33%),乙状窦壁骨壁破坏16.67%,迷路瘘管10%,骨膜下脓肿形成6.67,均系胆脂瘤所致,通常病变范围较大。骨疡型中耳炎常无上鼓室外侧壁破坏扩大,盾板破坏也不明显。
中耳炎会损伤大脑吗
中耳炎的危害严重,可损害大脑
1、反复中耳炎会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连硬化,使听力进一步下降。如不适当用药,另可引起内耳神经功能下降,导致更难医治。
2、中耳反复发炎可导致骨疡型或胆脂瘤型中耳炎,骨头受侵蚀时有可能导致面神经瘫、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外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3、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之所以会发生并发症,是因为中耳的顶壁称为鼓室盖,鼓室仅借此薄骨壁与颅中窝大脑颞叶分隔,乳突后壁又借乙状窦骨板与小脑相近,这两种中耳炎具有侵蚀,破坏骨质的因素,一旦骨壁腐蚀,感染可经此进入颅内,引起脑膜外,脑膜,脑实质的炎症,局限形成脓肿。常见的有大脑颞叶脓肿和小脑脓肿。这种并发症是很严重的,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可因脑疝形成或脓肿破入脑室,引起脑室炎和暴发性弥漫性脑膜炎而死亡。
胆脂瘤型中耳炎症状你知多少
大家都听说过中耳炎,但未必听说过胆脂瘤型中耳炎。这是中耳炎之中的一种,但它是中耳炎中最严重的一种,严重者就会威胁到生命安全。那么,对于我们来说,能够了解一些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一些情况,对于做好预防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它的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耳炎的分类,单纯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是最为主要的三种。所谓胆脂瘤,就是中耳里脱落的上皮的堆集,越聚越大,不断地向四周扩张,从而造成邻近的骨质破坏,向上,向内向后都是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一旦破坏到神经会造成面神经麻痹,向颅内扩张会形成脑脓肿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我们来看看它的症状。首先,耳流脓。中耳炎恶化为胆脂瘤中耳炎时,会长期流脓不愈,呈豆渣样或鳞屑样物,并有恶臭味。其次,听力下降。中耳脱落的上皮堆积像的胆脂瘤会压迫中耳传音结构的破坏,引起传导性聋。
上面已经介绍了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一些症状和情况,希望读者能够做个详细了解,以便不时之需。另外,对于疾病,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预防工作,多了解病情,对于预防很有帮助。
警惕中耳炎的危害
“中耳炎”是常常伴随感冒的一种病症,人们往往认为它只是一个小病,吃几粒消炎药就可以治愈。在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耳炎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所以,人们常把中耳炎和咽炎、鼻炎合称为耳鼻咽喉科“三大顽症”。
临床上一般把中耳炎大致分为三类:普通型中耳炎、溃疡型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这三种类型的中耳炎在病理表现方面很相似,均是出现耳朵流脓、听力下降症状。
在体征上三者唯一的区别是普通型中耳炎流出的脓液没有臭味,而溃疡型和胆脂瘤型中耳炎流出的脓液带有恶臭味(类似臭鸡蛋味)以及血丝。
普通型中耳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转为慢性中耳炎,持续时间长了就会朝着溃疡型中耳炎发展,炎症开始慢慢破坏骨头。再到后期便会形成胆脂瘤型中耳炎,进一步破坏骨头,从而引起颅内感染,危及生命。
那么,该如何避免罹患中耳炎呢?
最容易得中耳炎的要数儿童,因为在幼儿时期,儿童的咽鼓管是平的,当鼻腔内有病毒时就容易逆行到耳朵,引发中耳炎。伴随着成长,咽鼓管会渐渐长出斜度,这样就会减少耳朵感染的概率。然而,有些在发育时期咽鼓管没有发育完全的人,咽鼓管依然过平,从而导致耳内易受感染或是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两端管口,导致病菌无法及时排出,引发炎症。另外,外伤性原因及耳朵内长期进入脏水也会导致耳膜发炎、穿孔,都会引发中耳炎。
由于中耳炎的病理表现不太明显,容易被人们忽视,一旦迁延不愈,引发的实际伤害会更大。专家提醒,如果发现有耳朵流脓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就医,并通过拍摄耳部CT来确诊病情。
中耳炎的危害
普通型中耳炎的危害:耳朵内容易流出粘性的脓液,但没有太多异味,虽然对听力的伤害较轻,但容易复发。
溃疡型中耳炎:其实这类中耳炎被称为骨疡型中耳炎,往往会引起组织的坏死,疾病的深度甚至会伤害骨头,如出现听小骨受损、鼓膜穿孔以及鼓膜边缘组织发生感染,听力会严重受损。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危害:这种类型的中耳炎除了会引起鼓膜穿孔、耳朵骨质受损之外,还可能发生耳朵周围器官和组织的病变,并发症多,容易在耳内形成胆脂瘤。
除了这三种典型中耳炎的危害之外,中耳炎还给生活和身体造成很多的不适。
耳内分泌物增多,中耳炎常常伴随着持续性或间歇性的耳内流脓,长期不清洗,会有异味,给社交和生活造成影响。
耳鸣,中耳炎会使耳内受损、耳穿孔,常常便有耳鸣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