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周期分几个阶段
月经周期分几个阶段
一个月经周期是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起至下次月经来潮的前一天止,一般来说是28-30天,月经周期正常的范围是25-35天。正常的经血是暗红色,里面混有子宫内膜碎片和粘液,少数可见小凝血块。月经期一般是3-5天,正常范围是2-7天,每次月经总的出血量在50毫升左右。
月经周期又以排卵日为分隔,分为排卵前的滤泡期,与排卵后的黄体期。滤泡期长短不一定,但黄体期固定约为14天上下两天。
第一阶段 (卵泡期)
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延伸至排卵前(LH)高峰前一天,这段时间大概是12-22天,因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而有差异,下面以平均28天的周期为例:
月经大约持续3-5天左右,到第7天的时候,脑下垂体会分泌荷尔蒙刺激卵子的发育,当卵子发育成熟后,脑下垂体开始分泌雌激素 (estrogen),刺激一组3~30个卵泡的生长,这些卵泡是在前一周期最后几天为了加速生长而补充的,当FSH水平降低时,补充卵泡中的一个被选作排卵,它成熟随即派出,而其余的进入衰萎,第一阶段也就结束了。
第二阶段则(黄体期)
每个人的时间大致都相同,也就是排卵日到下一次的月经来潮时,通常在排卵后的两周也就是14天左右就是月经来潮日。
月经周期的安全期
从避孕方面考虑,可以将女性的每个月经周期分为月经期、排卵期和安全期。排卵期避孕就是在排卵期内停止性生活的一种避孕方法。从理论上按照一个月来解释:首先是月经期,就是月经来潮时间,一般在一周左右,注意左右这两个字,经期时间长短同样因人而异,不是非得一周。经期结束后进入正常的不出血时期,大约一周后,排卵期到来,排卵是正常育龄女性每个月都有的生理现象,是为怀孕、生殖做准备的。排卵期是一个月经周期中最容易怀孕的日子,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最危险的日子。排卵其实只是一个瞬间,但这个卵细胞在体内的活动比较慢,所以在它死亡、被吸收前,可能会在女性体存活大约2天,所以排卵的这几天都是可能怀孕的。如果卵细胞没有受精,它就会死亡,被人体吸收掉。这之后再过大约2周,下一次月经又来潮,正好4周,也就是一个月经周期。由于黄体期(也就是排卵日到下一次的月经来潮时间)通常是14天左右,如果月经周期正常,就可以算出安全期的时间。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增殖期:月经周期第5-14日。该期子宫内膜厚度自0.5mm增生至3-5mm。增殖期分为增值早期,增值中期和增值晚期。在增殖早期,即月经周期的5-7日,这时期的子宫内膜比较薄,只有1-2mm。增值中期为月经周期的第8-10天,内膜腺体增多增长。等到了月经周期的11-14日,已经进入增殖晚期,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达到3-5mm。
2、分泌期:月经周期第15-28日。子宫内膜自5mm增至10mm。该期与卵巢周期中的黄体期相对应。分泌期分为分泌早期、分泌中期和分泌晚期。分泌早期为月经周期的第15-19日,此期间的内膜腺体更长,弯曲更明显。分泌中期为月经周期第20-23日,子宫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的形状。到了月经周期的第24-28日,此期间为月经来潮前期,相当于黄体期退化阶段。该期子宫内膜呈海绵状,厚达10mm。
3、月经期:月经周期第1-4日。为子宫内膜海绵状功能层从基层崩解脱落期,这是孕酮和雌激素撤退的最后结果。
月经周期怎么算
月经周期怎么算?从月经的第一天开始,一直到下一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算一个完整的月经周期。一般的情况下,月经周期是以一个月来计算的,但事实上因人而异。月经周期计算应包括月经来潮的时间,有些女性只计算月经干净的时间,这样就可能认为月经周期缩短了。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月初及月末各来潮1次也是正常的。
月经周期怎么算正常?不同女性,月经周期长短也有所不同,出现提前或错后7-10天,属于在正常范围,只要能保持一定的规律性就不认为是月经不调。
月经周期也叫卵巢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滤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和月经期:
1、滤泡期:滤泡期是由月经来潮的第一天至排卵日。这段期间受到滤泡刺激素的影响,体内雌激素荷尔蒙浓度升高,滤泡逐渐成熟,子宫内膜增厚。
2、排卵期:排卵期是指卵细胞和周围卵丘颗粒细胞一起被排出的过程。女性的排卵日期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
3、黄体期:黄体期是指排卵后到月经来潮的前一天,卵巢受黄体刺激素的影响,分泌黄体素,维持增厚的子宫内膜,以利受精卵著床,若无受精卵著床,子宫内膜便会崩解,月经周期随着月经来潮结束。
4、月经期:每次月经持续时间称为月经期,一般是2-8天,平均4-6天。一般月经期没有特殊的症状,但经期由于盆腔充血以及前列腺素的作用,有些女性会出现下腹及腰骶部下坠不适或者子宫收缩痛,并可能出现腹泻等肠胃功能紊乱症状。
月经前子宫内膜厚度
子宫内膜厚度不是固定的,有周期变化。月经周期的15-28天,也就是月经来前半个月,这个时期属于子宫内膜分泌期,和黄体期相对应。如果黄体期没有受精,那么黄体会慢慢衰退,不能继续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子宫内膜会坏死,此时就由黄体期进入月经期。
月经周期15-28天对应子宫内膜由3个分泌阶段,分泌早期、分泌中期以及分泌晚期。分泌早起,是月经的地15-19日;分泌中期是20-23日;分泌晚期是24-28日。每个周期子宫内膜的厚度都会有相应的变化。
女人喝酒的危害 女性喝酒影响内分泌
酒精与女性内分泌系统相互作用,酒精的吸收,代谢和清除受月经周期激素变化影响;还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雌激素水平变化,扰乱正常的月经周期。女性的月经周期分为卵泡期和黄体期,每个阶段大约14天,如果卵细胞为排除,卵巢的激素分泌组织黄体不能形成美因茨黄体期雌激素和孕酮的高水平就不能出现。
什么时候才是安全期
从避孕的角度考虑,可以将女性的每个月经周期分为月经期、排卵期和安全期。一般来说,正常生育年龄的妇女卵巢每月只排出一个卵子。卵子排出后可存活1~2天,精子在女性生殖道里可存活2~3天,受精能力多在排卵后的24小时之内,超过2~3天精子即失去与卵子结合的能力。因此,在排卵前2~3天和排卵后1~2天性交,就有可能受孕,这个时期叫易孕期或危险期。
女性安全期计算方法:以月经周期28天为例,在第一次月经来临之后3至5天,可谓"经期",干净后开始第一阶段的安全期。月经周期之间的两个安全期由排卵期隔开。排卵期几乎可以肯定是在下一次月经来临前的第14天,或者早5天,晚4天到来。这也是所谓的危险期。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是有关系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包括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和子宫内膜的生物化学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多少正常和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是有影响的。子宫内膜正常厚度根据周期不同,可以有1-10mm。子宫内膜功能层是胚胎植入的部位,受卵巢激素变化的调节,具有周期性增殖、分泌和脱落性变化,具体组织学变化,将月经周期分为增殖期、分泌期和月经期三个阶段(以一个正常月经周期28日为例):
1、增殖期:月经周期第5-14日。该期子宫内膜厚度自0.5mm增生至3-5mm。增殖期分为增值早期,增值中期和增值晚期。在增殖早期,即月经周期的5-7日,这时期的子宫内膜比较薄,只有1-2mm。增值中期为月经周期的第8-10天,内膜腺体增多增长。等到了月经周期的11-14日,已经进入增殖晚期,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达到3-5mm。
2、分泌期:月经周期第15-28日。子宫内膜自5mm增至10mm。该期与卵巢周期中的黄体期相对应。分泌期分为分泌早期、分泌中期和分泌晚期。分泌早期为月经周期的第15-19日,此期间的内膜腺体更长,弯曲更明显。分泌中期为月经周期第20-23日,子宫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的形状。到了月经周期的第24-28日,此期间为月经来潮前期,相当于黄体期退化阶段。该期子宫内膜呈海绵状,厚达10mm。
3、月经期:月经周期第1-4日。为子宫内膜海绵状功能层从基层崩解脱落期,这是孕酮和雌激素撤退的最后结果。
月经前子宫内膜厚度正常是多少
月经周期15-28天对应子宫内膜由3个分泌阶段,分泌早期、分泌中期以及分泌晚期。分泌早起,是月经的地15-19日;分泌中期是20-23日;分泌晚期是24-28日。每个周期子宫内膜的厚度都会有相应的变化。
月经前子宫内膜会增厚吗
很多女性会关心子宫内膜厚度多少属于正常,其实子宫内膜厚度属于一个常识性问题,正确认识子宫内膜厚度,在往后如果出现一些有关于子宫内膜厚度问题能做到心中有数,不会自己吓自己。月经前子宫内膜厚度是多少也是不少女性朋友想知道的问题,小遍在论坛上看到很多女性问月经前子宫内膜是否会增厚,增厚是否属于正常情况?
月经前子宫内膜是会增厚的,正常情况下月经前一天的子宫内膜厚度会达到12mm左右。
子宫内膜厚度呈现周期性变化。在月经周期15-19天,这段时间,子宫内膜会持续增厚,厚度甚至超过5mm,而在月经周期24-28天,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至10mm。因此月经前子宫内膜会增厚,而且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月经前子宫内膜厚度多少正常
子宫内膜厚会随着周期变化而变化,它不是一个固定的值,所以如果女性朋友得知自己的子宫内膜厚度出现变化,首先要了解当时是处在什么时期,是月经前呢,还是月经后?不要自己吓自己,下面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月经前子宫内膜厚度多少正常?
子宫内膜不是一个固定值,在月经前子宫内膜分为3个阶段,月经前15-19天,属于子宫内膜的分泌早期,子宫内膜会持续增厚,有5mm之厚呢。这个时期的子宫内膜腺体会变长,而且会弯曲。
月经周期分几个阶段
月经周期
一个月经周期是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起至下次月经来潮的前一天止,一般来说是28-30天,月经周期正常的范围是25-35天。正常的经血是暗红色,里面混有子宫内膜碎片和粘液,少数可见小凝血块。月经期一般是3-5天,正常范围是2-7天,每次月经总的出血量在50毫升左右。
月经周期又以排卵日为分隔,分为排卵前的滤泡期,与排卵后的黄体期。滤泡期长短不一定,但黄体期固定约为14天上下两天。
第一阶段 (卵泡期)
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延伸至排卵前(LH)高峰前一天,这段时间大概是12-22天,因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而有差异,下面以平均28天的周期为例:
月经大约持续3-5天左右,到第7天的时候,脑下垂体会分泌荷尔蒙刺激卵子的发育,当卵子发育成熟后,脑下垂体开始分泌雌激素(estrogen),刺激一组3~30个卵泡的生长,这些卵泡是在前一周期最后几天为了加速生长而补充的,当FSH水平降低时,补充卵泡中的一个被选作排卵,它成熟随即派出,而其余的进入衰萎,第一阶段也就结束了。
第二阶段则(黄体期)
每个人的时间大致都相同,也就是排卵日到下一次的月经来潮时,通常在排卵后的两周也就是14天左右就是月经来潮日。
月经周期的安全期
从避孕方面考虑,可以将女性的每个月经周期分为月经期、排卵期和安全期。排卵期避孕就是在排卵期内停止性生活的一种避孕方法。从理论上按照一个月来解释:首先是月经期,就是月经来潮时间,一般在一周左右,注意左右这两个字,经期时间长短同样因人而异,不是非得一周。经期结束后进入正常的不出血时期,大约一周后,排卵期到来,排卵是正常育龄女性每个月都有的生理现象,是为怀孕、生殖做准备的。排卵期是一个月经周期中最容易怀孕的日子,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最危险的日子。排卵其实只是一个瞬间,但这个卵细胞在体内的活动比较慢,所以在它死亡、被吸收前,可能会在女性体存活大约2天,所以排卵的这几天都是可能怀孕的。如果卵细胞没有受精,它就会死亡,被人体吸收掉。这之后再过大约2周,下一次月经又来潮,正好4周,也就是一个月经周期。由于黄体期(也就是排卵日到下一次的月经来潮时间)通常是14天左右,如果月经周期正常,就可以算出安全期的时间。
按月经周期来推算排卵期
按月经周期推算排卵期的方法又称为日历法。月经和排卵都受脑下垂体和卵巢的内分泌激素的影响而呈现周期性变化,两者的周期长短是一致的,都是每个月1个周期,而排卵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女性的月经周期有长有短,但排卵日与下次月经开始之间的间隔时间比较固定,一般在14天左右。根据排卵和月经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可以按月经周期来推算排卵期。推算方法是从下次月经来潮的第1天算起,倒数14天或减去14天就是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后4天加在一起称为排卵期。这就是安全期避孕法的理论根据。例如,某女的月经周期为28天,本次月经来潮的第1天在12月2日,那么下次月经来潮是在12月30日(12月2日加28天),再从12月30日减去14天,则12月16日就是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后4天,也就是12月11-20日为排卵期。除了月经期和排卵期,其余的时间均为安全期。在安全期性交可不必采用任何避孕药物和避孕工具。
内分泌不孕怎么办
“中医三期疗法”根据女性“月经”这一特殊的生理现象,人为地将治疗周期分为月经前期、月经中期、月经后期,针对月经周期各个不同阶段的生理变化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具体实践中,根据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卵巢的不同变化又分为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月经期,根据各期的生理变化分阶段用药,将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相结合,以中药治疗为主进行个性化治疗:
一、卵泡期。以补血养阴为主,同时在补肾阴的药物中加入补肾阳的药物。促使卵泡发育成熟。
二、排卵期。此时应在养精血的基础上加入通络、行气、活血的药物,以促发排卵。
三、黄体期。此期阴阳并补,而以补肾阳为主。创造一个好的受孕环境,为孕卵着床准备条件。
四、月经期。此时因势利导,用活血调经法,以求行经通畅。
临床实践证明,“中医三期疗法”对于月经不调、经漏、闭经、滑胎、子宫发育不良、卵巢发育不良、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卵巢早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黄体化非破裂卵泡、黄体机能不全、高睾酮血症等各种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女性不孕不育症的治疗疗效显著,并因此而倍受瞩目,目前已成为业内众多医生和健康专家广泛推崇的不孕症诊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