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孩子被老师体罚家长应做些什么

孩子被老师体罚家长应做些什么

今天,与大家分享,如果孩子被老师体罚了,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市民伍先生的女儿今年四岁,最近这几天,孩子一直吵闹着不上幼儿园。一询问,孩子告诉大人,有老师对她进行了体罚,于是伍先生来到幼儿园了解情况。伍先生的女儿就读于渝中区白象街童乐幼儿园,在向园方说明情况后,伍先生调取了孩子所在班级的监控录像。

监控:女教师扯孩子头发 反复用力敲打头部

幼儿园的监控画面显示,一名年轻女教师给孩子分发了作业本后,对着伍先生女儿的头部反复进行了拍打,还一边拉扯孩子的头发一边训斥。尽管孩子哭了,老师也没有停下来。

“作为父母,任何人看到这种场面都容忍不了的。”伍先生表示。

而遭遇年轻女老师体罚的,远不止伍先生女儿一个孩子。课堂上,这位老师还反复用力敲打了另外三名同学的头部,看到挨打的孩子一直哭,这位老师于是又上前动手敲打。

家长目睹冲进教室 涉事教师被开除

看到自己的孙女被老师如此体罚,气愤不已的孩子外婆与当时老师发生了争执,甚至互相抓扯。幼儿园园长罗女士告诉记者,发生这样的事情,他们感到十分遗憾,对家长表示深深的歉意。园方已经开除了当事老师。当记者提出能否采访当事老师时,园长表示不是很方便。目前,孩子已经被送往医院进行检查,没有大碍。

教委已经介入调查,涉事幼儿园系民办

重庆渝中区教委新闻发言人王先生说,教委已经约谈了幼儿园负责人,了解进一步的情况。童乐幼儿园是一家民办幼儿园,开办了三年时间。目前,还未对幼儿园采取进一步措施,如何处置将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看到这个新闻,家有孩子的网友愤怒了

这件事被曝光后,妈妈群里炸开了锅,有愤怒、有诅咒!

不敢看呀,怕以后不想让孩子去幼儿园呀!

园方只有深表遗憾吗?心理阴影一辈子的事,就一笔带过吗?!

我家孩子明年要上幼儿园了,完全不放心啊!

小结:每个人的成长,除了鼓励以外也要有惩戒,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惩戒不等于体罚的。重庆这位老师在孩子头上反复拍打,还拉扯孩子的头发,这与教师的师德完全违背的。

教会孩子自我保护才是正道,可作为只有3、4岁的孩子和权威的教师相抗衡是完全不可能的,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告诉孩子,把所有的“秘密”都告诉妈妈。

※ 教孩子这首儿歌!

小小秘密藏心里,

谁也不会告诉你,

坏人要是欺负你,

告诉妈妈要牢记。

※ 当孩子受到体罚后

1.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抚慰

在孩子眼里,老师有着崇高的地位。因此,老师的体罚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当孩子遭到老师的体罚时,当务之急是对孩子进行心理抚慰。通过一定的渠道,如安慰、请老师向孩子解释或道歉等方式补偿孩子,消除、化解因老师的体罚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

2.与老师坦诚沟通

家长要保持冷静,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析老师体罚孩子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坦诚地与老师沟通,磋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果孩子受到的伤害过重,那么,这次交流也为以后事情的处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选择合适的方式替孩子维权

如果老师手段恶劣,家长有必要为孩子维权,这也是修复孩子心灵创伤的最佳选择。如果此时父母仍低调处理问题,那只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让孩子形成反社会或畏缩不前等两种截然不同的不良心理倾向。

通过以上的分享,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参考价值。

儿童心理的压抑状态有什么表现

儿童心理乱扔东西爱打人

5岁的小威是个让人“头痛”的孩子:在幼儿园总是抢小朋友的玩具;做游戏只能赢不能输,否则就会耍赖;想要什么就大哭大闹,从不会好好说……小威妈妈深感无奈,只好带他到医院儿童心理科咨询。医生发现,小威的父母由于工作忙,很少带他出去玩,以致小威缺乏与人交流和相处的机会,父母的冷落也让他的心灵受到伤害,从而导致了“不合群”等表现。

一般而言,孩子的攻击性在2—3岁左右开始体现,比如没轻没重地随手把东西扔在地上,或莫名其妙地推别的孩子。这是因为,幼儿是不会约束自己的。对孩子的这些行为,有的家长觉得好玩而放任不管,反而会固化其攻击行为。据研究,攻击行为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倾向,但后天的养育也很重要,如果父母或家人过于粗暴,对孩子的关爱不够,更有可能固化其先天的攻击倾向。

对策

家长不要急着教训孩子,首先要了解导致攻击行为的事件始末和孩子内心的想法,弄清楚后再思考从何入手来教育孩子。切忌不分青红皂白就打孩子,以暴制暴只会强化攻击行为。对于只是偶然出现攻击行为的孩子,只需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等孩子大一些,心理成长了,攻击行为自然就会消失。对于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家长可以安排一些简单、需要耐心的游戏,以确保他有足够的时间完成。

总是不愿意睡觉

上5年级的小洋晚上不愿意睡觉,整天无精打采,还常常无故乱发脾气。医生检查发现他并无躯体原因,经心理医生询问得知,小洋在学校目睹没写作业的同学被老师惩罚,这让他总担心作业做不完,会受到同样的惩罚,所以睡不着觉。

目睹同学被老师责罚,或许被责罚的人心里没当回事,可看到的孩子却被吓坏了。这其实与孩子天生的气质类型不同有关。有的孩子天生忧郁、敏感,情绪易受影响,容易受到创伤性事件的影响。有的孩子区分不开想象与现实的世界,会被想象中的怪物吓到,会因白天看到的动画片、听到的故事中有一个吓人的怪物,而认为怪物就在身边。还有的孩子对公平和温暖的要求很高,一旦老师和家长冷落了他们,或对他们有所不公,就会内心受伤。因此,家长一定要读懂孩子的心,关注孩子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有时候,许多困难在家长眼里不值一提,但却会让孩子受到伤害。

对策

睡觉前和孩子聊聊天,给他们关爱和安全感,也给他们机会说出心里话。如果是因为看了什么吓人的东西,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引导他们克服恐惧,同时要让孩子看积极快乐的动画片和图书。如果在学校出了问题,家长应该与老师沟通,并与老师达成共识,善待孩子,多给他们一些鼓励。

性格受童年经历影响

首先,规矩太多可能形成强迫意识。专家认为,幼儿园的各种规矩是必要的。“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所有要求都尽量满足,这样孩子长大后不容易适应社会。”而幼儿园通过各种规矩让孩子养成遵守社会规范的习惯,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有利。但温方强调,规矩纵然重要,却要人性化;否则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和活力。“严重的可能会让孩子长大后形成强迫意识。因为老师通常只告诉孩子什么时候必须做什么,却很少说明要这么做的原因。”

其次,惩罚过度会造就两种极端性格。由破坏规矩而受到的惩罚也得有“度”。幼年体罚会给孩子造成两种影响:一是孩子的叛逆心理越来越强,对老师的管教“死扛死顶”,使矛盾不断激化。二是形成自卑情结。如果孩子本身比较柔弱,老师的批评会让他觉得自己不是好孩子,“破罐子破摔”下去。这样的孩子上学后,往往会成为“问题学生”。

专家认为,“关小黑屋”这样的惩罚方式对孩子起不到良性作用。“老师应该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别动不动就用‘武力’。”

最后,得不到重视会让孩子逃避责任。心理学家通过试验证明,孩子最恐惧的就是“不被重视”。“最初,他可能会做些极端的事,想要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如果徒劳无功,他就会选择逃避社会和责任。”

尽管如此,专家们一致认为,还是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不能光看到幼儿园存在的问题,毕竟这是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的第一个驿站,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当然,前提是幼儿园为孩子的心灵提供一个‘安全地带’。”

美国幼儿园环境轻松

那么,一个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专家提出,幼儿园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各种玩具和场所,让孩子尽情地玩耍,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在美国的幼儿园里,小朋友们通常会在早上围坐在一起,由老师带他们做考勤和谈天气等例行内容。然后,与大家分享他们家里或上学路上的趣事。随后,孩子们会学简单的数学,比如数教室里有多少个窗户等。午饭过后是阅读时间,老师会给孩子们读故事书,然后让他们根据其中的人物或情节画画、做手工。

美国的幼儿园里,孩子们会从玩乐中接触生活,并提高基础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同时,幼儿园也是他们学习与人相处的初级阶段。美国幼儿园老师比较注重培养孩子与人分享东西的好习惯,如不能独霸玩具、有好吃的要分给别人、说话要有礼貌等。

当宝宝遭遇幼儿园冷暴力

入园后,面对宝宝的成长,家长会遇到新的问题,本文我们就来看看当孩子在幼儿园遭遇“冷暴力”后,家长们如何处理?

或许在家里,孩子诉说老师总是赞扬其他小朋友而忽略了他的存在,甚至有的孩子直接就说老师对其不理睬,接送孩子的你或许也“看到”老师对孩子不热情,冷若冰霜,作为家长,可能有点气愤,不过家长要冷静对待,应该分清楚是自己多疑还是事实确实如此。

孩子就读某幼儿园的张先生说:“现在幼儿园的管理很完善,老师的素质也很高,幼儿园哪里来那么多冷暴力?我估计是家长太注重了自己的孩子,所以神经比较敏感,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要到幼儿园了解实情,不要轻信小孩的说话,有时候小孩不是老实人。”

既然家长到幼儿园是为了了解实情,究竟是找孩子的老师谈还是找园长?广州开发区第一幼儿园邓老师说:“家长不要一来到幼儿园就立即去领导那里告状,这样会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压力,增加心理负担,有可能这样不能解决问题,教师日后会拿孩子发泄,老师不是圣人,老师也会有情绪的,弄不好,不存在‘冷暴力’的真出现了。”

对此,专家认为,如果出现了冷暴力的情况,家长可以直接找老师的领导谈谈,但是说话的口吻要委婉一点,反映情况要客观和客气一些,不能感情用事,而话里带刺,话中带气对问题的解决是无济于事的。

“有的家长是蛮不讲理的,确实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反映问题不客观,也不尊重老师,老师与家长不能平等地对话。如果有的家长真认为幼儿园存在‘冷暴力’的情况,而且跟老师沟通都不奏效之后,对老师的答复不满意,我的看法是最好退园或者转园,换一个新环境,这或许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专家说道。

如何预防集体中的“冷暴力”?

一、加强幼儿园管理。幼儿园出现冷暴力,“一定是管理上出了问题,如果老师素质高,他们敬业爱岗,哪有孩子受到冷落?因而加强幼儿园内部的管理尤其重要,要重视对全体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素质,让员工多一点爱心、耐心和善心,让孩子们在大集体的怀抱里感到温暖。”

随后,某园长讲述了发生在其幼儿园的感人故事。一个天生十一个手指的小朋友被其他幼儿园拒收,后来转到该园,在老师和同伴的关怀下成长了,“这证明我们幼儿园有爱心,孩子生理上的缺陷不是拒收和拒绝关爱的理由,如果幼儿园不加强管理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和内在的素质,哪能让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健康成长?”

二、家长多跟幼儿园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感情。荔湾区艺术幼儿园李园长认为,教育是双向的,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亚于幼儿园,

所以要预防冷暴力,家长也要跟幼儿园有一定沟通,家园配合是最理想的方式。家庭的氛围要好,如果家庭教育跟幼儿园教育不协调就很难提高孩子的素质和能力,比如孩子在家里老是被宠爱,成为“小霸王”,什么东西都跟人家争吵,屡教不改,

如果在幼儿园更甚,老师拿其没办法,那么所谓的“冷暴力”就有可能出现了,家长要多点教育为人处事的道理。此外,平时家长要多点跟幼儿园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感情,让老师喜欢家长,让家长对老师放心,将“冷暴力”扼杀在摇篮中。

三.孩子要学习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一个孩子遭受到老师的冷暴力,或多或少都跟孩子自身的言行有很大的关系,一个活泼、乖巧、乐于助人、团结同伴的孩子一般不会让老师忽略的,因而家长要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比如孩子要懂得分享、谦让、合作、帮助、尊重别人等等,这些为人处事的原则要教会孩子,让孩子赢得老师和同伴的喜欢,冷暴力从何谈起?

对孩子,请多一点宽容

其实,要防止出现幼儿园冷暴力,仅仅是家长多跟老师沟通以及家长提高孩子的素质外还远远不够,冷暴力的出现归根到底出在老师身上,老师是主体,是问题产生的内因,外因可能是孩子顽皮或者家长误解老师等等,但是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

如果老师心态端正,对孩子和家长宽容一点,那么再“顽皮”的学生和再“刁蛮”的家长也不会掀起很大的波澜,因而幼儿园加强师资和师德的培养和员工的管理尤其重要。

作为老师,请多一点宽容吧,孩子都是很敏感的,对老师的看法尤其重视,多一句表扬,就多一份希望;孩子又是天真活泼的,甚至顽皮的,这都是天性,无法改变的,如果老师多投入一点心思,在幼儿园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长大后,他们一定会记住老师那灿烂的微笑和温情的说话,而不是冷眼和忧愁。

一位年轻的母亲这样诉说:“我娃娃3岁,今年才上幼儿园,我发现一位老师,对我娃娃没什么感情,因为每次都看到她在和其他娃娃说话,我娃娃总是说老师从来不跟她说话,对着其他小朋友就微笑,如果看到她的时候就露出不高兴的样子,当家里人想了解清楚事情,提及那位老师的时候,娃娃感到很害怕似的,老是躲避。

其实,这是孩子遭受了身边人的“冷暴力”!留意一下生活,在小区,有家长反映孩子向同一小区生活的老人打招呼对方却不理不睬,孩子困惑地问这是怎么回事?

而在家里,有些父母对孩子感情冷淡,殊不知,这不知不觉地导致了家庭“冷暴力”的出现,大人却毫无觉察……这期我们聚焦儿童集体生活中的冷暴力现象,下期将视角转向家庭和儿童公共活动场所的冷暴力,敬请垂注!

名词解释:冷暴力

冷暴力,顾名思义,它首先是暴力的一种,指不是通过殴打等行为暴力解决问题,而是表现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其表现范围很广,主要表现在家庭、工作单位及学校等,直接造成了许多的社会悲剧,本文讨论的是幼儿园老师对孩子使用“冷暴力”的问题。

“冷暴力”表现

1.冷漠型:大人无视孩子的存在,对孩子漠不关心。

2.教训型:大人高高在上,一味批评,教育变教训。

3.威胁型:大人动辙以吓唬、威胁的语气来批评孩子,如:“你再不遵守纪律,我就让***妈接你回家。”“你再打别的小朋友,打110,让警察来抓你……”

4.嘲讽型:大人对经常违纪的、打骂同伴的孩子冷嘲热讽,如:“你这个坏蛋,干吗老是打人?再打人就给我滚出去”。

5.孤立型:大人对孩子进行不公正的孤立。比如,孤立他,让同伴都不和他玩。

6.控制型:有的教师和家长习惯于发号施令,严密监视小朋友的一举一动,使孩子绝对服从他们的意志和愿望。

为什么会出现“冷暴力”?

老师素质问题

梁主任:我们幼儿园做得很好,不会有涉及到“暴力”或者“冷暴力”的事情出现,我认为,如果有些老师对孩子使用了“冷暴力”,可能是跟师德教育和老师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老师的素质不好,幼儿园的师德教育不落实,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原因复杂

朱园长: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有老师的原因,比如有的老师素质不高,专业水平低,不懂孩子的心理。其二,导致老师出现“冷暴力”,也有来自家长的压力,

比如很多家长比较苛刻,对老师的要求很高,而且不尊重老师,甚至对老师出言不逊,你不尊重老师,老师会对你的孩子怎样呢?其三,老师所在的幼儿园气氛很差,管理不到位,待遇比较低,人际关系缺少和谐,那么老师的工作热情就大打折扣了。

“冷暴力”对孩子有什么伤害?

引发“深度惩罚”

曾红台:幼儿园冷暴力是对孩子的精神惩罚。如果老师对孩子冷暴力,那么同伴也会仿效,集体孤立遭受冷暴力的孩子,这就引发了“深度惩罚”。

抗拒教育

彭园长:如果孩子遭遇了“冷暴力”,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心理阴影很大,经常闹情绪,那么他不喜欢上幼儿园,不喜欢老师,变得敏感多疑,抗拒家长和老师的教育。

变相惩罚

邓老师:伤害孩子的有心理上的,也有生理上的,心理上是主要的,比如对自信心的培养有极大的影响,这种伤害看似比较隐蔽,其实质是对孩子精神的虐待,是对孩子的一种变相惩罚。

宝宝入幼儿园的四个注意事项

入园得哭闹一两周

对于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哭是非常正常的表现,孩子哭闹最集中的时间,是早晨进园时。这时,家长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放下孩子,和他说再见,然后快速离开。如果家长跟着哭,或迟迟不走,只能延长孩子哭闹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入园的两周之内,哭闹都是很正常的。随着对新环境、新老师的逐渐熟悉,一个月之后,哭闹的情况会明显改善。

搂着布娃娃一起睡

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最困难的事情之一,就是睡午觉。对于哭闹的孩子,老师可以一对一抱起来哄哄入睡;有些孩子在家有特别依恋的物品,比如布娃娃、小枕头之类的,可以带到幼儿园,让他搂着一起睡。

如果中午没有睡,家长可以让孩子晚上提前一小时睡。同时,星期天在家依然要让孩子保证中午12点睡午觉,否则下周上幼儿园时,午睡又会成为问题。

回家后不能给零食

孩子刚上幼儿园,一开始会吃不好饭。回家后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吃零食,一旦养成在幼儿园不好好吃饭,回家等着吃零食的习惯,就很难纠正了。

陪伴是最好的奖励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应抽出更多时间陪伴他。特别是每天接他回家后,应该带他到户外充分玩耍,一起放声欢笑,让心情彻底放松。

晚上睡觉前,最好能和孩子一起躺在床上,给他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些家长心疼孩子,回家就给好吃的,或者玩具。对此,专家认为,家长不要因为孩子上幼儿园了,就盲目心疼。没有比爸爸妈妈多花点时间陪孩子玩耍更好的奖励了。

小孩子学习态度不好怎么办

很多家长都会面临同样的烦恼,那就是孩子明明很聪明也很乐观,但就是学习成绩不好,这些孩子普遍都存在学习态度差的特点。很多孩子对学习写作业有一种排斥感,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找到乐趣,所以说要想纠正孩子的学习态度,首先就要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的培养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进行,面对孩子的时候多一分耐心,少一分责骂。

很多孩子在上学期间都会出现学习态度差,学习不认真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所以要想纠正孩子上课不认真,首先就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以及家长的帮助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不要因为学习不好就对孩子打骂体罚,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同时还可以和孩子共同学习,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

体罚孩子的利与弊

正方:

1.不能承受之痛。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体罚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那么幼儿更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固然温室里的花朵禁不住风雨,但肯定也经受不了家长的棍棒教育,更受不了教师的各种体罚。身体心灵都是柔嫩的,体罚过后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痕,更深的是留在心里的痛,这些痛都不是这么小的孩子可以承受的。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体罚绝对不是个好方法,而且它带来的不利后果恐怕是让人更难以接受的。所以说,不要让体罚成为习惯,谁的孩子都不能承受!

2.体罚会让小孩更叛逆。中国有句古话:棒子底下出孝子。但是现在的小孩不一样了,看的多,懂事的也早,学习模仿的能力更是厉害。我的小表妹就是这样一个应该说比较叛逆的小姑娘,现在读小学一年级,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就和同班的小男孩一起策划过逃学,后来被老师发现,就体罚她们,好像打了几下手掌,小表妹回家没有和她妈妈哭诉,反而更加重了她在幼儿园的叛逆心里,在幼儿园越来越不听老师话,上课不好好上,午睡也不好好睡,老师总是呵斥她,最后也很无奈。在这里,我想提醒家长和老师们,你们是孩子和学生的镜子,你们怎么样的行为会影响到她们今后的行为举止,所以请你们手下留情,多鼓励多教育。

3.体罚只会加重孩子的自卑感。我小时候,读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印象中有非常深刻的体罚经历,想起来内心都是心酸的,当时老师叫小朋友们坐端正,然后教大家读书和唱歌,但是我和个别小朋友坐得并不好,而且扭头望其他同学,后来,可怕的老师竟然用针刺我们的小手,这样来以示警戒,这不但不起到作用,反而让我们更加害怕去上学,害怕去读书,害怕面对老师,老师难道你不能正面教育,一定要这样惩罚我们吗?后来自卑了很久,因为在同学们面前出了丑。时至今天,我自己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吸取了自己小时候的教训,一直以来都不敢体罚过学生,哪怕大声一点都不会,我和他们做很好的朋友,在课堂上的交流多,课后也经常一起玩,所以学生自然很听话了!希望老师们不要再体罚了!

反方:

1.还是硬的见效快。做为一个家长来说,肯定是最疼爱自己的孩子的。每一个孩子有乖的时候也会有范错误的时候。我家锞锞小的时候是一个很乖的宝宝,慢慢长大了,看到了一些好的和不好的都会去学。刚开始的时候她分不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这个时候就算她做错了,我们是不会体罚她的只是给她讲道理并告诉她怎么样做才是对的。现在她1岁多了,有了自己的主见,讲道理她就会有不听的时候,有时还会三翻二次的范同一个错误。或者她会说出一些无理的要求。这时我老公会选择打她屁股。她就会放弃错误的做法了。我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会把她一个人关在一个房间里让她反思,并在门外告诉她,自己好好想想为什么要把她关起来,是那做错了,想好了叫妈妈。开始她会大声地哭并拍门,过一会见我不理她就会停止哭泣喊妈妈。我会在门外面问她是不是错了,以后要不要改。在她回答了以后在放她出来。虽然我和老公的方法不一样,但是对孩子适当地来点硬的还是很有作用的。

2.看事情严不严重而定。虽然我家的宝宝还小,但对于体罚这样事情上,我觉得要不要体罚要看是处理什么事情,如果不是好严重的话,说说就可以了,比如 孩子淘气时,用嘴巴说说,教育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是好严重的事情体罚是有必要的,比如小孩偷钱,如果你发现了第一次,已经给他好好的口头教育,他也知道自己错了,那做家长的也就算了,如果发现第二次还犯同样的错误,我就会用体罚来处理这件事情,目的只是让他不要老是这样犯同样的错误。让他牢牢的记住自己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

3.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以为,凡成大事者必受磨练,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筋骨,劳其体肤,曾益其所不能!这样的例子很多,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很多,不再举例,想想日本的崛起,我们有很多地方值得要学习的,现在是和平年代,人为的让孩子体会到一些耻辱,还是有一些必要的。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成人犯错要受到社会舆论、刑法等处罚,学生犯错也应当受到一定的处罚。从小就要让他知道犯错所要承担的后果,他才能知道该如何正确地生活。但前提第一是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即使他犯了错,第二是尽量用合适的处罚代替体罚,毕竟目的是为了让他改错,而不是惩罚。所以,适当的体罚有利于孩子成长 作为学校或是教师,负有社会给予的管理孩子的职能,这个职能之一就是对违反规则的幼儿的处理。这个处理涉及如何进行处罚的问题,处罚进行得合理合法,就不应属于体罚范围,相反,这样的处理方式还应提倡,并以法律的形式认可。对于体罚孩子的做法,中国目前还缺乏法律方面的具体的规定和制裁,普通的体罚行为够不上违法,更谈不上犯罪。教育不能靠体罚,但体罚对教育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适当的体罚能让孩了体会到 为自己的违纪违规违法是要付出代价的,让他们知道不是什么事都可以为所欲为。

孩子幼儿园内摔伤谁该买单

最近,不断接到一些家长的投诉,称孩子在幼儿园内受伤,他们与幼儿园交涉时,有的幼儿园愿意赔偿一部分医药费,但是后期费用就不再支付;更有幼儿园对家长不理不睬。

记者为此搜索了一下本报的热线平台,发现今年以来,与幼儿园有关的线索有119条,而其中关于孩子在幼儿园受伤无人问津的线索就有15条。

家长反映孩子受伤园方不管

12月24日上午,市民王女士给本报打来电话,说她的孩子在东开发区鹤立幼儿园碰伤牙齿后,老师不仅不管,还让孩子罚站。

王女士说,12月23日下午,她去幼儿园接孩子,孩子看见她就想哭,一问才知道孩子的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因为医院已经下班,她就和孩子先回家了。“今天,我主动给孩子的老师打电话,9点我们才去医院给孩子看病,医生说看得有点晚,孩子的牙齿已经歪了,必须矫正,两个月以后再复查。现在孩子不能吃一点硬东西。”

“园方一直也没人给我道歉,更没人说起孩子是如何受伤的,我很生气,在与幼儿园交涉后,只有孩子的老师陪着到医院。”王女士生气地说,孩子受伤后老师竟然不管,而且还罚孩子站。后来她问孩子为啥罚站时,孩子说因为牙疼吃不下饭才被罚站的。

之后,记者与东开发区鹤立幼儿园的胡老师取得联系,她说:“孩子是在上手工课时不小心把牙龈弄流血了,当时孩子没吭声,我也没太在意。”对于罚站,胡老师说当时她在打扫卫生,让孩子端着盘子站起来,但不是罚站。孩子受伤后,她陪着家长带着孩子去看了,责任也尽到了。

王女士说,既然老师知道孩子的牙龈出血了,为啥不及时带孩子到幼儿园的医务室先看一下,为啥不告知家长,这只能说老师的责任心不够。

像王女士这种遭遇的还有很多,记者在热线平台上就搜索到了15条有关这方面的信息。

市民谢先生说,9月份,他两岁多的儿子在农业路与沙口路交叉口处的鹤立幼儿园上学期间玩摇摇椅时受伤,下巴被划开,缝了3针。“虽然我多次找幼儿园交涉,但是最后也没个结果,他们感觉孩子的伤属于小事。”

谢先生说,孩子的伤好以后也没再去找过幼儿园,也没得到任何的赔偿,也没有任何人找他赔礼道歉。

律师说法园方承担所有责任

河南力天律师事务所主任丁香说,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受伤,园方应该承担所有的民事赔偿责任,这是一种监护人的转移。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未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活动、行为后果由法定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承担责任。在幼儿园期间,无论是上课就读、课间休息,还是吃饭、午睡,其监护责任都由幼儿园承担。幼儿园完全有义务对孩子们的各个具体行为予以监护。

丁香律师说,孩子在幼儿园受伤后,家长可以要求园方赔偿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以及交通费,如果严重的伤残或者死亡的,家长除了上述的费用外,还可以追加精神赔偿费,但是赔偿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何让孩子面对分离焦虑

家长对待宝宝分离焦虑的办法

1、降低亲子依恋强度

因为孩子将父母作为自己安全的港湾,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来完成,所以在父母离开时便会产生这种分离焦虑,因而降低亲子依恋程度,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在生活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使其感受到成就感,知道自己能独立完成,自己是可以的。

2、积极的引导

在孩子入园之前要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个有趣的地方,家长可以不断地跟宝宝说:老师像妈妈一样地爱你,老师就像是你的朋友,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都可以和老师说等等。首先要让宝宝在心理上不排斥老师,这样老师才可以接近宝宝并加以引导。同时放低对老师的排斥心理。有很多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老师阿姨还会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学本领,也可以玩游戏,使孩子对幼儿园留下一个好印象,并且产生向往与期待。

3、形成新的依恋关系

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出现了不安全感。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适应父母不在场的环境,就要让孩子与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家长平时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亮;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你们做游戏;在送孩子入园和接孩子回家时,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与老师友好的交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每天入园的时候,在家里就应该说好,妈妈送到教室就会去上班,并且实际上也坚持这样做,不要表现出不舍,否则聪明的宝宝一看到你的不舍,马上就会以哭来要挟你。

回到家里,爸妈要问一问宝宝在幼儿园是怎么玩的,不要带任何的暗示,就让宝宝凭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叙述出来,爸妈再以很夸张和惊讶的表情说:幼儿园这么好玩,有那么多小朋友和玩具,还有老师爱你们、和你们做游戏,妈妈都想上幼儿园了。这样就可以激发宝宝上幼儿园的兴趣。

4、注意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

焦虑的产生有时还因为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在幼儿园需要自己动手的事情不会做。婷婷的哭闹就与生活技能的缺乏有关系,尤其是在吃饭和睡觉的时候,自然也就想起妈妈了。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后自己脱、提裤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家长在指导时不要心急,因为你越着急,孩子就越紧张,越怕上幼儿园。

5、增强幼儿园的吸引力

家长来接孩子时,不要接了孩子马上就回家。幼儿园一般允许家长陪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的活动器械上玩一会儿,但要注意安全。当孩子玩得高兴时,家长要表示应该结束了,并答应他明天再来玩。这样,幼儿可能会“怀念”在幼儿园玩耍的情景,明天有了到幼儿园更强的动力。

家长对待宝宝分离焦虑的办法

1、降低亲子依恋强度

因为孩子将父母作为自己安全的港湾,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来完成,所以在父母离开时便会产生这种分离焦虑,因而降低亲子依恋程度,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在生活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使其感受到成就感,知道自己能独立完成,自己是可以的。

2、积极的引导

在孩子入园之前要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个有趣的地方,家长可以不断地跟宝宝说:老师像妈妈一样地爱你,老师就像是你的朋友,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都可以和老师说等等。首先要让宝宝在心理上不排斥老师,这样老师才可以接近宝宝并加以引导。同时放低对老师的排斥心理。有很多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老师阿姨还会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学本领,也可以玩游戏,使孩子对幼儿园留下一个好印象,并且产生向往与期待。

3、形成新的依恋关系

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出现了不安全感。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适应父母不在场的环境,就要让孩子与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家长平时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亮;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你们做游戏;在送孩子入园和接孩子回家时,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与老师友好的交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每天入园的时候,在家里就应该说好,妈妈送到教室就会去上班,并且实际上也坚持这样做,不要表现出不舍,否则聪明的宝宝一看到你的不舍,马上就会以哭来要挟你。

回到家里,爸妈要问一问宝宝在幼儿园是怎么玩的,不要带任何的暗示,就让宝宝凭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叙述出来,爸妈再以很夸张和惊讶的表情说:幼儿园这么好玩,有那么多小朋友和玩具,还有老师爱你们、和你们做游戏,妈妈都想上幼儿园了。这样就可以激发宝宝上幼儿园的兴趣。

4、注意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

焦虑的产生有时还因为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在幼儿园需要自己动手的事情不会做。婷婷的哭闹就与生活技能的缺乏有关系,尤其是在吃饭和睡觉的时候,自然也就想起妈妈了。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后自己脱、提裤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家长在指导时不要心急,因为你越着急,孩子就越紧张,越怕上幼儿园。

5、增强幼儿园的吸引力

家长来接孩子时,不要接了孩子马上就回家。幼儿园一般允许家长陪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的活动器械上玩一会儿,但要注意安全。当孩子玩得高兴时,家长要表示应该结束了,并答应他明天再来玩。这样,幼儿可能会“怀念”在幼儿园玩耍的情景,明天有了到幼儿园更强的动力。

不要用体罚来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不是用体罚就能解决的,心理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仅仅因为上校车时与维持秩序的老师发生摩擦,初一学生康坤被老师一拳打裂嘴角,伤口长达3厘米。这是日前发生在广州黄埔区某中学的一起体罚学生事件。

其实,在有关教育规章制度的约束下,老师体罚学生的事件已经越来越少了,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在孩子犯错时会忍不住体罚孩子,有的甚至会演变成家庭暴力。

“究竟该不该惩罚孩子?”“怎样惩罚?”始终是家长心头的一个难题。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与心理研究室蒋亚辉主任就此问题做出解答。

孩子的心声: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走了,请不要找我。我爱你们,是你们含辛茹苦将我抚养到15岁。我又恨你们,是你们让我在同学面前尊严全无。

爸爸,还记得那一巴掌吗?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我不应该早恋,你可以教育我,但你不应该当着同学的面打我,我不是小孩子了,我已长大成人,有自己的尊严。我想爷爷奶奶,他们是那样和蔼可亲,当我做错事时只是耐心地教育我,从没打过我,我去乡下找他们了。

女儿:小娜

案例一:不打不成材

小建 初一学生

王女士这几天非常烦恼,原来,她的儿子小建因沉迷网络竟常常在网吧呆到半夜。一年前,当她发现小建有沉迷网络世界的迹象后,也曾语重心长地跟他谈过心。可是,几番谈心教育却丝毫不起作用,心急如焚的王女士发怒了,她抬起的右手重重地落在儿子的后脑勺。

挨打后的那几天,儿子很乖,不再上网了。可是不久她发现,儿子是背着她偷偷上网,愤怒中的王女士继续对儿子实行体罚。谁料想最近一段时间,小建干脆常常在网吧呆到半夜,不愿回家。

案例分析:小建,十一二岁,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你说东,他偏偏要向西,以此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这个时期的孩子也很倔强,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会感到体罚是对自己人格的严重践踏,同时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一些孩子甚至还会产生报复与逆反心理。小建在挨打之后之所以不回家,并不是他害怕被打,而是他小男子汉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不愿面对妈妈。

案例二:犯了错不惩罚

豆豆 幼儿园大班

“豆豆,你又在墙壁上乱画了!该怎么办?”“知道了,妈妈,今晚不准吃饭,我有汉堡包吃。”淘气的豆豆笑嘻嘻地答道,丝毫没意识到自己犯了错,因为他对这种惩罚已经习以为常了。

“爷爷奶奶疼爱孙子,从来不许我们打骂他,犯了错,也只是象征性地惩罚一下,没想到豆豆越来越‘皮’了,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林女士为难地说道。

案例分析: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适当的惩罚是可以的。现在有些家长特别溺爱孩子,总舍不得碰孩子一手指头,只是隔靴搔痒地用嘴说说。

其实幼儿阶段的孩子是非判断能力只停留在表层,他对是非没有理性认识。

在孩子犯错时,家长可以先给孩子讲明道理,如果不听,可以适当地拍打一下小屁股,让他从感性上认识到那样做是不对的,以此遏制坏习惯。

案例三:不理不睬疏远你

莎莎 小学四年级

莎莎是越秀区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的学生本是贪玩、爱热闹的,可莎莎却不喜欢跟同学在一起玩,总是一个人在角落里看自己的童话书。回到家吃完饭,就悄悄地进入自己的房间不再出来。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莎莎是个文静懂事的孩子呢,其实莎莎是因为长期遭受着家庭的冷暴力。

刚开始,当莎莎做错事时,父母还会耐心地教育她,随着次数的增多,父母很生气,就向孩子黑着脸,连续几天不予理睬。此后,每当莎莎犯错时,父母就如法炮制,渐渐的,莎莎不喜欢跟人交往了,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

案例分析:不管对成人还是对孩子,冷暴力都是非常可怕的,看似没有打骂,孩子幼小的心灵却受到极大伤害。现今,由于工作压力大,父母回到家后都身心俱疲,教育孩子缺乏耐心,久而久之,亲子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孩子有被抛弃的感觉,他们的性格也会变得孤僻,这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

惩罚孩子要有“度”

在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每个家长都免不了会对孩子实行 “惩罚”,但这种手段在使用时要慎之又慎,否则会起到不良效果,甚至会给孩子带来很大伤害。蒋亚辉主任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惩罚孩子要注意年龄阶段。对于幼儿段的小孩子来说,当他做错时可以适当地拍拍小屁股,打打小手,告诫他这样做是错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尊心和认知能力不断增强,要尽量跟他讲道理。

2.惩罚孩子要注意场合,不可在亲戚朋友面前或公众场所惩罚孩子,当众不留情面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当众顶撞,父母也会很没有面子。

3.当家长看到孩子犯错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切勿急于打骂孩子,因为一顿暴打不仅会伤害孩子,对家长的身心也会造成伤害。被经常打骂的孩子,他们的性格会变得比较粗暴,甚至会去伤害他人,也有的孩子长大后性格比较懦弱,胆小怕事。

4.在教育孩子时要就事论事,不要翻旧账,很多家长在数落孩子的过程中越说越生气,情绪失控中很可能对孩子施行体罚。

5.要跟孩子有约在先,在平时的预防教育中,要让他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在孩子第一次犯错时,要给予一定的惩罚,态度要坚决,切不可心软。孩子改正错误后,要及时表扬。

名人小时候

郎朗:喜欢鼓励教育

被称作世界“钢琴王子”的郎朗是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下成材的。郎朗在《千里之行:我的故事》中回忆道:有次因给学校合唱团伴奏,回家迟到了两小时。父亲一把拽住他,揍了起来。并拿出一包药放到他面前,狠狠地说:你弹不好琴,别活了,你死了吧!要么跳楼,要么吃药,你选一样吧!郎朗眼里充满了委屈和绝望。当时,他以毁伤自己双手的方式拒绝再触碰钢琴。尽管后来成材成名了,可回忆起小时候的那段经历,郎朗还是心有余悸。“我喜欢鼓励教育,他们越骂我,我就越不想弹。”他告诫各位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尽量少惩罚,过度的惩罚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

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呢

1相信没有一个妈妈是愿意打孩子的,可是有时候孩子犯了错多次劝告无用的情况下,也有不少的妈妈动手打了孩子,其实我觉得在打孩子应该告诉孩子错在哪里,不一定要体罚

2对于内向的孩子更不能打,在教育孩子之前要让孩子自己说出错在哪里,如果一看孩子做错了,不问也不解释就打,只会让孩子以后什么也不敢碰 不敢做也不敢说内向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当中会养成自卑懦弱的个性

3当然还有一种明知故犯的孩子,明明知道不对还屡教不改,使妈妈忍无可忍,其实妈妈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为什么孩子这

么做,也许孩子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只是用次行动来吸引妈妈,哪怕是挨骂,如果是这种情况妈妈要多关心下孩子

4人的智商是不同的,专注的也不同,有的妈妈因为孩子学习成绩差会对孩子进行言语辱骂,那其实是比打还要严重的行为,孩子学习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作为家长应该找原因,如果孩子确实努力了而学习依然差,那家长应该与老师进行沟通后在找到合适孩子的学习方案

5在大人有空闲的时候孩子是可爱的,如果大人在愤怒或者是忙碌的情况下孩子就是在可爱动作也会被大人忽视,反而朝孩子大吼,其实家长真的在愤怒的情况下打了孩子在事后一定要向孩子道歉解释清楚并告诉孩子妈妈是爱你的。

孩子入幼儿园前家长应做哪些准备

孩子入幼儿园前家长应做到:可提前带宝宝到幼儿园玩耍,适应环境,平时经常与不同的人接触,不可用上幼儿园吓唬孩子,更不能以此为惩罚,家长不要在宝宝面前流露出担心、紧张的情绪。

你有幼儿园阴影吗

调查表明,大部分人长大后都有“幼儿园阴影”,但是不能光看到幼儿园存在的问题,毕竟这是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的第一个驿站,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消除他们的孤独感。

关键词:幼儿园 幼儿园阴影 3-6岁

图片来源CFP

近半数人有“幼儿园阴影”

调查显示,在17—28岁的受访者中,超过2/3的人认为幼儿园经历对成年后的心理有影响;40%的人认为“幼儿园简直是童年阴影”,60%的人称,自己或身边的孩子受到过体罚。一位25岁的网友留言称,“幼儿园教会了我闭嘴与沉默。顶撞老师的话不能说,尿了裤子不能说……3年的幼儿园经历,让现在的我无力反抗一切不合理现象。”专家认为,婴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造成成年时的精神障碍。也因此,幼儿园逐渐重视起孩子的心理问题,有的幼儿园甚至定期请心理咨询师解答孩子的问题。

随机对10位正在幼儿园的孩子进行了调查,并询问了他们的父母对幼儿园的看法。其中,6个家庭对幼儿园的印象较好,“毕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另外4个家庭则不满意。当问及不满意原因时,答案普遍为幼儿园规矩多、老师责任心差。

而网上和随机调查得出的同一结果是,幼儿园对孩子最大的吸引力,是有人和他们一起玩,不至于孤单。但又是哪些原因让他们极不情愿走进幼儿园大门呢?

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几个原因

幼儿园条条框框太多

“我们幼儿园不让随便说话。”5岁的曹爽(化名)说,他所在的幼儿园规定了什么时候能说话、什么时候不能。“有一次,我午睡起来穿衣服时,叫了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就被老师批评了。老师说穿衣服时不能说话,否则会穿得慢,影响下面的活动。”

此外,曹爽所在的幼儿园还有这样的规矩:每天下午5点以后不能上厕所。“有时,我刚把孩子接出幼儿园,他就嚷嚷着上厕所。一问才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已经憋了半天了。”曹爽的父亲有些气愤,“这是因为老师会在5点前打扫厕所,等家长把孩子接走后,他们就能直接下班了。可5点以后,孩子通常还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见到家长。我觉得,对身体发育和控制力还不完全的小孩来说,这个要求实在过分。”

体罚现象仍然存在

据报道,北京3岁男孩坤坤到幼儿园入托13天就遭到体罚。之后,坤坤被诊断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911”恐怖袭击后,很多美国人患上的心理疾病)。

对一些成年人来说,幼儿园体罚也带给了他们很多阴影。一位网友在本报调查后留言说:“当年我经常被关小黑屋,上课说话要关,吃饭慢了也要关。”另一位网友则说:“老师稍不顺心,就捶我们的后背。”

不过,小曹爽倒觉得,老师对他们挺好。“我们做操做错了,老师顶多让我们到队伍第一排去做。”即便如此,曹爽还说,有的老师也会板起脸,“一看老师这样,我就害怕。”

在幼儿园总得不到重视

4岁的芳芳(化名)这几天正在为上幼儿园的事儿和父母闹别扭。每次一提去幼儿园,她就一脸不乐意。问及原因,芳芳支吾了半天说:“老师上课问问题,让我们举手回答。她问的我都会,可我举了好几次手,老师都不叫我。还有,我们吃饭前老师会叫小朋友摆碗,可是最近一直没叫我摆,老师肯定是不喜欢我了。”

孩子不大喜欢幼儿园,家长对幼儿园也有些不满。孙女士说:“老师总拿‘还行’这样的词敷衍家长。孩子在幼儿园受没受委屈,听不听话,我们一点谱都没有。”孙女士称,有些老师还暗示家长送礼。“我们不敢不送啊,可送后发现,每送一次,顶多能让老师对孩子上心3天。”此外,一些家长指出,孩子在幼儿园并没学到对生活真正有用的东西。“我儿子所在的幼儿园恨不得让他们背圆周率,可有什么用呢?幼儿园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可他现在连袜子都不会洗。”

专家意见:童年经历影响性格

“幼年播下的种子,决定青年时长成什么样的芽,成年收获什么样的果。”孩子的自我评价意识会在学前初期(3—4岁)迅速发展。

“这时的他们更关注外部世界和他人行为。也许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或一种语气,都可能形成孩子性格上无法逾越的鸿沟。”

首先,规矩太多可能形成强迫意识。专家认为,幼儿园的各种规矩是必要的。“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所有要求都尽量满足,这样孩子长大后不容易适应社会。”而幼儿园通过各种规矩让孩子养成遵守社会规范的习惯,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有利。但温方强调,规矩纵然重要,却要人性化;否则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和活力。“严重的可能会让孩子长大后形成强迫意识。因为老师通常只告诉孩子什么时候必须做什么,却很少说明要这么做的原因。”

其次,惩罚过度会造就两种极端性格。由破坏规矩而受到的惩罚也得有“度”。幼年体罚会给孩子造成两种影响:一是孩子的叛逆心理越来越强,对老师的管教“死扛死顶”,使矛盾不断激化。二是形成自卑情结。如果孩子本身比较柔弱,老师的批评会让他觉得自己不是好孩子,“破罐子破摔”下去。这样的孩子上学后,往往会成为“问题学生”。

专家认为,“关小黑屋”这样的惩罚方式对孩子起不到良性作用。“老师应该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别动不动就用‘武力’。”

最后,得不到重视会让孩子逃避责任。心理学家通过试验证明,孩子最恐惧的就是“不被重视”。“最初,他可能会做些极端的事,想要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如果徒劳无功,他就会选择逃避社会和责任。”

尽管如此,专家们一致认为,还是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不能光看到幼儿园存在的问题,毕竟这是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的第一个驿站,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当然,前提是幼儿园为孩子的心灵提供一个‘安全地带’。”

儿童教育方法

家长以身作则。家长想教育好孩子,必须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吃米饭时家长想教孩子勤俭节约,不浪费一粒米。自己首先要保证把碗里的米饭吃干净,一粒也不剩,这样即使不给孩子说,时间长了孩子也会跟着学的。

可以训斥但不要体罚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随意就体罚孩子,这样反而给孩子造成阴影。而是应该首先予以劝说和训斥,比如孩子耍脾气把吃的好好的馒头扔掉了,家长应立即要求孩子捡起来,否则不让他吃饭了,并告诉他再扔馒头就罚站。这样孩子一般会自觉地捡起馒头。

多鼓励夸奖孩子。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比如孩子帮家长擦桌子了,家长就要使劲的夸一夸孩子,说:你真棒!真勤快!谁也没有XXX懂事。这样孩子会非常高兴,还有可能去接着帮忙拖地了。

相关推荐

BB爱说谎可能是大人惹的祸

幼儿做错事莫斥责、打骂 “给你说了,不让玩水,看裤子湿了吧?”看到4岁多的儿子弄湿了衣服,李女士朝孩子屁股上就是一巴掌。像李女士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其实,家长这样的处理方式,很可能会让孩子因害怕受惩罚而养成说谎的习惯。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孩子营造一个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老师不要厉声斥责,更不要打骂,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做法,以后改正就行了。 家长要教给孩子交往技能 有的孩子和小朋友玩不到一块,总显得很不合群。碰到这种情况,家长老师要教给孩子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

父母“惩罚”孩子9大学问

学问1: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引起孩子的良性转化,那么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 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 大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第一次该受到惩罚的痛苦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 专家提示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只需要用自己的言语或行动向孩子表示一点点哪怕是极其

多动症儿童为什么屡次犯错

一般的儿童犯过一次错误后,就会长记性,总结经验教训,下次不会再犯,即使犯的话,也不会超过三次。但是多动症儿童则不然,他们往往屡次犯同样的错误,即使老师家长三令五申,他们也还是屡教不改,这时家长老师很失望,对孩子失去了信心,认为孩子无可救药。但是家长老师却忽视了孩子的病症——多动症,孩子的“屡教不改”都是多动症引起的,因为多动症的其中一个症状就是自控能力差。 由于多动症儿童自控能力差,讲话或者回答问题时常常是脱口而出,不经过思考;做事情容易冲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并且有始无终。多动症儿童在犯错误时,他

小孩口吃的原因 精神压力原因

现在的父母对小孩的期望通常都很大,幼儿园就要开始学外语、学音乐,如果孩子在这些方面表现得不如人意的话,有的家长老师就会采用惩罚、打骂等手段,这些都会增加宝宝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口吃。

家长面对幼儿园分离焦虑怎么办

(1)多给孩子创设一些丰富并且适宜的活动环境(如:早教中心)让孩子之间多些沟通和互动,并且在此间可以寻找多种乐趣。在孩子上早教课之前要让孩子知道早教中心是个有趣的地方,有很多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老师还会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学本领,也可以玩游戏,使孩子对其留下一个好印象,并且产生向往与期待。 (2)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出现了不安全感。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适父母不在场的环境,就要让孩子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家长平时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亮;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

孩子犯错了试试4种有趣的惩罚方法

惩罚孩子的原则 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他将受到加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 另外,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否则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

教育孩子找对良策

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他将受到加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另外,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否则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

略谈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一是指家庭成员对儿童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成员在教育观、教育措施、教育步调上一致,不能众说纷纭;只有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有统一的认识和要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以孩子为中心,独生子女成了“小太阳”,家庭,都围着孩子转,当孩子有了缺点、错误时,有的主张批评教育,有的却要包庇护短,往往是爷爷奶奶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有的父母之间认识也不一致,家庭成员在认识和要求上的不一致,必然会以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做法暴露在孩子面前,孩子必然会喜欢袒护自己的一方,会气恼批评自己的一

不打不骂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是很重要的教育孩子的方法。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育孩子的方法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

教育孩子要避免的7个禁语

禁语1 “你是姐姐,要让着妹妹。” 说话分析:很多父母以为这样说,就可以解决孩子之间的纷争。那些已经为人父母的,回想自己的童年,好象从小就是接受这样的教育,以为做哥哥姐姐的就该让着弟弟妹妹,就算大的一方心里有什么不满,也只能逆来顺受。 其实解决孩子纷争的关键不在于他们年纪的大小,“公平”才是最重要的原则。父母该换一个角度,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爱护弟弟妹妹的责任,而不是一味没有原则地让步。 深远影响:若父母长期以这种口吻教育孩子,只会让大的一方对弟妹怀恨在心,渐渐成为手足间的芥蒂;而弟妹则会仗着自己年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