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医生对催产的相关观点
国外医生对催产的相关观点
一般正常的妊娠应该持续38周或42周,按照标准产科教科书《母胎医学》的记载,超过42周的妊娠即为过期妊娠,世界健康组织也为过期妊娠下了定义:过期妊娠为母体无月经期超过42周的妊娠。但一些护理师认为妊娠超过40周即为过期妊娠,另一些人认为超过41周为过期妊娠,还有一些人则将正常的妊娠期界定为42周。由此可见,护理师对于在产妇妊娠满40周后,应该在什么时候为产妇实施催产引产手术的观点各不相同。
许多护理师认为应该在产妇妊娠超过41周时,为其实施催产引产。医学研究证明,当妊娠超过41周后,婴儿有可能出现一些危险的症状。有研究表明,在产妇妊娠满41周或更长时间时,为其实施催产引产能够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但在妊娠39~40周时为产妇实施催产引产,则并没有降低婴儿的死亡率。
那些支持应在产妇妊娠40周(而不是41周)为其实施催产引产观点的护理师认为,尽早为产妇实施引产使婴儿出生,婴儿便不会出现宫内窘迫和子宫胎盘营养不足(即由于胎盘老化而无法给胎儿提供足够的营养),而且也可避免胎儿过大。
那些反对妊娠40周就引产的护理师认为,过早催产会增加剖宫产手术的比率,而且也可能对胎儿不利。
默里·恩金医生在《妊娠及分娩的有效护理指南》(第三版)中发表的“医学文献回顾”中写道:“如果在妊娠不足41周时为产妇实施催产引产,除了能够少量减少胎粪对羊水的污染外,不会有任何其他好处。”而“围产期死亡率的降低仅与为妊娠41周以上的产妇催产有关。”但同时,恩金医生和他的合著者指出:产妇妊娠超过41周后为其实施催产引产对婴儿和母亲都有好处。在回顾了一些文献后,作者得出结论:在妊娠超过41周后为产妇实施催产引产,“不会有任何不利影响”,而且“能够减少围产期死亡的危险和新生儿出现痉挛的危险”。他们总结说,如果使用恰当的方式为妊娠超过41周的产妇催产,可以减少为过期妊娠产妇实施剖宫产的危险。
你应该详细记录你的排卵周期和你的妊娠时间,免得你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妊娠期是否超过了预产期。
喝奶粉的宝宝健康吗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宝宝一出生都是喝奶粉的,因为母乳还没那么快有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 分娩比以前安全的多,“容易”的多。会有专业的医生催产,或者剖宫, 这样的好处是,母亲相对遭罪少一些。痛苦少一些,但是缺点也随之发生 这样体内的激素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没有给身体信号,你是妈妈了,你要有奶水给宝宝。 所以一般情况,产完之后,不会很快就有奶水,必须要一到两天才有。 这短期间,宝宝怎么办?没有了胎盘的营养供给,他饿呀,所以就要给他奶粉补充。 宝宝对第一次吃的奶粉味道记忆犹新,所以如果你打算给他哪个牌子的奶粉,那么请您在分娩前就为他备好。等他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给他,而不是等医生给他的奶粉喝完之后再换。那样就不是那么容易换的了。 综上所述 宝宝出生,如果没有奶,只有一条路,给他奶粉。所以相对而言, ===》》母乳最好!!如果没有,那就只有给他奶粉了。
宫缩强度不够怎么办 催产素
孕妇宫缩强度不够,精力耗费较多时,通过相关检查后,可以让医生使用催产素,促进加快分娩,以保证孕妇能顺利的生产,且不让宝宝产生危害。
中医养生观念有哪些特点
中医养生观念有哪些特点: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峰论坛上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中,领略养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以及无限极健康理念深厚的文化渊源。
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1.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
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
3.调整阴阳、补偏救弊。
4. 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养生法则
养生就是“治未病”,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深度思想
其一,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
其二,阴阳平衡的健康观。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什么是阴呢?阴就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什么是阳呢?阳就是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体观。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延长生命
《黄帝内经》在开篇《上古天真论》首起问题就是关系功能衰退和寿命的问题:“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神农本草经》则不断提出“不老”的概念。聂文涛在《求索神农智慧》一书中指出: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发展不是依靠偶然的经验积累,而是大量先哲为追求更高健康水平所进行的探索。
《道德经》上曾经讲到,那些善于养生的人们懂得如何避免身心受到伤害。他们知道如何通过正确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疾病的侵害,从而获得健康,也会比一般人的生命更长久。当人们能够远离病痛,自然就能延缓衰老,延长寿命。
催生办法面面观
运动催生
如果到了预产期还没有动静,准妈妈就要加强运动。直立运动能促使胎儿入盆,同时还能锻炼盆底肌肉,增加产力。不过,出去运动的时候需要找个“保镖”,以防突然有“紧急情况”。
·散步
散步是孕晚期最适宜的运动方式。散步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在妊娠末期,散步可以帮助胎儿下降入盆,松弛骨盆韧带,为分娩做准备。散步时应边走动,边按摩,边和孩子交谈,和他一起聆听小鸟的欢唱,蟋蟀的喧哗。
散步时间:散步可分早晚两次安排,每次30分钟左右,也可早中晚三次,每次20分钟。
散步地点:散步最好选择环境清幽的地方,周围不要有污染物,不要在公路边散步,汽车尾气会带给你过多的铅。
·体操
产前体操在国外非常流行,体操不但可以促使胎头入盆,而且可以增加骨盆底肌肉的韧性和弹性。
小马步:手扶桌沿,双脚平稳站立,慢慢弯曲膝盖,骨盆下移,两腿膝盖自然分开直到完全曲屈。接着,慢慢站起,用脚力往上蹬,直到双腿及骨盆皆直立为止,重复数次。
划腿运动:以手扶椅背,右腿固定,左腿做360度转动(划圈),做毕还原,换腿继续做,早晚各做5~6次。
腰部运动:以手扶椅背,慢吸气,同时手臂用力,脚尖立起,腰部挺直,使下腹部紧靠椅背,然后慢慢呼气,手臂放松脚还原,早晚各做5~6次。
骨盆运动:双手双膝着地,吸气弯背,出气,同时抬头,上半身往后仰,反复10次。
阴道肌肉运动:仰卧,慢慢的收缩阴道肌肉,时往上收臀部,数到五以后慢慢的落下,反复10次。
加力运动:仰卧,深呼吸,然后长且强的吐气,同时向下使劲。
·爬楼梯
经常可以听到医生对已经过了预产期还没有动静的准妈妈说:“去爬楼梯吧!”爬楼梯可以锻炼大腿和臀部的肌肉群,可以帮助胎儿入盆,使第一产程尽快到来。
平时可爬单元楼内的楼梯,午后可找一小山包走走,山上林木众多,午后2——4时正是草木释放氧气的时间,准妈妈可以借爬山充充氧。如果觉得累的话要及时休息,下楼梯时要留心脚下,注意安全。
临盆利产催生食谱
·空心菜粥
原料:空心菜、糙米、精盐少许,清水适量。
制作:取锅放人清水、糙米,煮至粥将成时,加人空心菜、精盐,再继续煮至粥成。
效用:清热,凉血,利尿。孕妇临盆食之,能滑胎易产。
·冬觅莱粥
原料:冬苋菜、糙米、精盐少许,清水适量。
制作:取锅放入清水、糙米,煮至粥将成时,加入冬苋菜、精盐,再旺火煮沸即成。
效用:清热,滑窍,顺胎产。孕妇临产p能使胎滑易产,但孕期不宜食用,以防流产。
药物催生
药物催生前要接受一系列的检查和监测,来评估胎儿状况和胎盘功能,以做出决定。如超音波测量发现胎儿过大或指诊子宫颈已经相当柔软者,可以考虑早一点开始催生。如果子宫颈成熟度佳、胎盘功能好、羊水量正常的话,则可以再等待一段时日。
·B超检查:
过期妊娠的B超检查,主要有下面几个关键指数:
1、胎盘成熟度。胎盘成熟度分为一度、二度、三度,如果胎盘成熟度已经达到三度,提示胎盘已老化,不能提供胎儿所需的氧气与营养,应考虑药物催生。
2、羊水量。在两个垂直的超音波平面上,至少一个羊水腔直径必须大于1公分以上,如果羊水量过少,要考虑终止妊娠。
3、胎儿大小。胎儿过大容易导致难产,或因产程延长而增加胎儿窘迫发生的机会。
4、脐带血流速度:利用彩超可以测量脐带血流速率,反应血流阻力的大小。正常的怀孕,随着周数增加而阻力减少,但是如果合并胎儿生长迟滞或胎盘功能不良,则会呈现不正常的变化。此时,就要考虑药物催生。
·产科检查
指诊:有经验的产科医师,可通过宫颈指诊来评估子宫颈成熟度(指子宫颈的柔软度和子宫外口的扩张度),进而考虑是否早一点接受摧生处理。
选用药物:利用催产素诱发产痛,进而将胎儿娩出。
注意事项:
·在决定催生之前,必须接受密切的产前检查及胎儿监测。
·产妇及其家属必须充分了解过期妊娠的危险性以及催生的必要性与过程。
·在开始催生之前,产妇最好能禁食数个小时,让胃中食物排空,因为在催生的过程中,有些孕妇会有呕吐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催生的过程中也常会因急性胎儿窘迫而必须施行剖腹产手术,而排空的胃有利于减少麻醉的呕吐反应。
·整个催生的过程中,必须监护胎心,以便早期发现胎儿窘迫的现象而做适当处理。
·选择设备及人员充足的医院,这样的医院有能力迅速处理各种紧急并发症,保障产妇及胎儿的安全。
中医养生防病六大观点
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防治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扰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动,达到未病先防。
意志观
“意志者,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发挥人的意志作用结合季节特点,调养精神意志。“春三月,此谓发陈,以使志生”;“夏三月,此谓蕃秀,使志无怒”;“秋三月,此谓容平,使志安宁”;“冬三月,此谓闭藏,使志若伏若匿”。概言之,人的精神意志,春应舒畅,夏当充实,秋要安定,冬宜伏藏,从而保持“身无奇痛,万物不失,生气不竭,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
精气观
“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涩已除,故神去之,而疾不愈也。”精气的盛衰决定人体的生长衰老过程,又是机体抗病的源泉。因此,养生必慎房室,积精全神。
动静观
“能动能静,解以长生。”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食疗观
民以食为天。提倡“饮食有节”,维护后天脾胃之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则化源不足,易生百病。同时谆谆告诫人们,谨慎地调和五味,切忌偏嗜。“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正确认识孕晚期宫缩
孕晚期宫缩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宫缩?简而言之,就是有规则的子宫收缩即宫缩。宫缩开始是不规则的,强度较弱,逐渐变得有规律,强度越来越强,持续时间延长,间隔时间缩短。 在妊娠的最后几个月就是不规则宫缩,尤其是最后几周内。
到了孕晚期孕妇这种无效宫缩是会经常有的,不必紧张,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要注意休息,不要刺激腹部,不必服用任何药物,如果有腰酸和腹痛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如果频繁的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卧床休息,同时要警惕早产的可能,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抑制宫缩的药物。
孕晚期的宫缩什么样是正常的?
以硬度来形容孕妇宫缩是很形象,平时没有宫缩时子宫的软硬度像人的嘴唇,软软的;当有敏感宫缩时子宫的硬度就像鼻子的硬度,偏硬但还是有些软;当真正临产后的宫缩,子宫就像前额(脑门)般硬。
孕晚期时胎儿已足月,发育完善,准备分娩是,胎儿就会分泌一种激素,作用于母体,使母亲产生催产素,催产素的靶细胞就是母亲的子宫肌层,使母亲发动宫缩,在一阵阵规律而有力的宫缩推动下,开始了分娩的过程。
孕晚期引产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什么是引产:概述 引产又叫导产,是指用人工方法促使产妇分娩。一般分为中期妊娠引产和晚期妊娠引产。怀孕中期引产是因为优生或计划生育的需要而终止妊娠。晚期妊娠引产是怀 孕后期,因为母亲有一些并发症或者胎儿存在问题而采取措施引起子宫收缩,结束分娩。一般引产医生可以给产妇静脉注入催产素,有时以此结合羊膜破裂法来催 生。催产素是分娩过程中人体自然产生的激素,会引起子宫收缩。
二、什么是引产:适宜人群 一般而言,医生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予引产,例如预产期已过去很久;孕妇有糖尿病之类的高危疾患,使胎儿受到压迫;羊膜提早破裂,胎儿有感染的危险。如果 采用引产方法不奏效,产科医生会施行剖腹产术,取出婴儿。 倘若孕妇感觉胎动消失,经医生检查后确定胎儿已死在宫内,应立即引产,以确保孕妇生命安全。孕妇羊水过多时,子宫底会急剧升高,压迫孕妇的胃,甚至使心脏 移位,结果导致孕妇心悸、憋气,难以平卧,影响睡眠和饮食,严重者还可导致胎儿畸形。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引产,终止妊娠。患有糖尿病或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的 孕妇,因身体虚弱,精力不济,体力不支,继续妊娠对孕妇本身与胎儿都不利,故应当考虑引产。
中医养生防病六大观点
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
”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防治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扰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动,达到未病先防。
意志观
“意志者,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发挥人的意志作用结合季节特点,调养精神意志。“春三月,此谓发陈,以使志生”;“夏三月,此谓蕃秀,使志无怒”;“秋三月,此谓容平,使志安宁”;“冬三月,此谓闭藏,使志若伏若匿”。概言之,人的精神意志,春应舒畅,夏当充实,秋要安定,冬宜伏藏,从而保持“身无奇痛,万物不失,生气不竭,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
精气观
“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涩已除,故神去之,而疾不愈也。”精气的盛衰决定人体的生长衰老过程,又是机体抗病的源泉。因此,养生必慎房室,积精全神。
动静观
“能动能静,解以长生。”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食疗观
民以食为天。提倡“饮食有节”,维护后天脾胃之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则化源不足,易生百病。同时谆谆告诫人们,谨慎地调和五味,切忌偏嗜。“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便血的中医观点
便血:血从肛门而出,或随大便挟杂而下,或下纯血。《灵枢•百病始生》称谓:“后血”;《伤寒论》称“圊血”;《金匮要略》称:“下血”,并依下血与排便之先后,提出“远血”和“近血”的名称。张景岳指出:“血在便后来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肾。......血在便前来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肛门。”后世医家又以下血色之清浊,立肠风,脏毒之名。《证治要诀》云:“血清色鲜红者为肠风,浊而黯者为脏毒。”《医学入门》有便血即出有力,如箭射之远者,称“血箭”。
本症应与下痢脓血相鉴别。下痢脓血者,多呈脓血杂下,并有明显的腹痛,里急后重等表现,而本症表现则为大便时血自下,而无脓样物,且无明显的腹痛及里急后重等症状。
【常见证候】
胃肠实热:大便下血,兼见唇干口燥,口渴喜冷饮,齿龈肿痛,口臭口苦,口舌生疮,大便秘结,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
湿热交蒸:先血后便,下血鲜红,大便不爽,肢困脘胀,纳呆,口苦,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脾胃虚寒:先便后血,或血便混杂,或下纯血,血色紫暗,或便如柏油,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脘腹隐痛,纳呆,便溏,形寒肢冷,口淡而不渴,舌质淡,苔白润,脉细弱。
肝阴虚:大便下血,症兼头晕目眩,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夜寐不安,骨蒸盗汗,梦中失精,腰酸肢倦,形体消瘦,舌质红绛,脉细数。
痔疮便血:便血鲜红,肛门疼痛难忍,或肿胀有痔核,或伴有肛裂,舌红苔黄,脉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