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面瘫的自我疗法

面瘫的自我疗法

治疗面瘫的几个自我按摩方法:

1.准备 取卧位者枕好;若坐位者头靠墙壁。患者思想集中排除杂念,按摩前先做热敷或浸湿毛巾热敷。

2.轮刮眼睑 以两手食指及中指的罗纹面,分别从眼内眦向外均衡刮上下眼睑各50次,然后轻揉眼皮20~30转。

3.指擦鼻翼 以两手食指罗纹面,分别从鼻根两侧向下擦至鼻翼两旁迎香穴50次,在该穴处轻按揉1~2分钟(迎香穴在鼻翼旁开0.5cm)。按压由轻渐重。

4.点捻四白穴 该穴在眶下孔凹陷处,瞳孔直下。以食指捻四白穴,边捻边渐施压力,持续1~2分钟。

5.掌揉颊车、地仓穴 以同侧手之大鱼际肌紧贴病侧颊车穴(咀嚼肌高点),边揉边移至地仓穴(口角旁开0.5cm),往返50次。

面瘫按摩方法:

1. 预备式 坐位或仰卧位,一手心与另一手背相重叠。轻放在小腹上,双眼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养1~2分钟。

2. 揉按四白穴(位于目直下1寸,眼眶下孔凹陷处)用双手食指指腹放在同侧四白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l分钟。

3. 揉按阳白穴(位于前额眉毛中点上1寸处) 用双手食指指腹放在同侧阳白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l分钟。

4. 按揉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连线中点外开1寸凹陷处) 用双手食指或中指分别按于同侧太阳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l分钟。

5. 揉按翳风穴(位于两耳垂后,乳突与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用双手食指分别按于同侧翳风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l分钟。

6. 点揉牵正穴(位于两耳垂前方0.5~l寸处) 用瘫肌侧的食指按在同侧的牵正穴上,适当用力点揉0.5~l分钟。

7.揉按颧髎穴(位于颧骨下缘凹陷处) 用双手分别按在同侧颧髎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l分钟。

面瘫的治疗方法

面瘫的治疗方法

治疗面瘫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对于晚期面瘫患者,可以采用外科治疗。外科治疗一般分为动力性治疗和静态治疗,静态治疗通过把阔筋膜成条状移植于面部进行治疗。但是手术风险很大,而且很容易引起面部的损伤,留下疤痕。这是一种面瘫的有效治疗方法。

一些患者也可以采用药物治疗,西医通常主张在面瘫早期治疗中使用抗病毒、营养神经、改善血循环等药物,但是使用过多的药物,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且换肤缓慢,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肥肿难分、水钠潴留等症状。这也是面瘫的有效治疗方法。

要治疗面瘫,也可以采用自我功能锻炼的方法,用中药浸湿的毛巾进行热敷,同时最一些最基本的表情动作,以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这是面瘫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治疗面瘫也是要有一定的原则的,不能盲目的进行面瘫的治疗,也要轻信别人为您介绍的治疗方法,据悉,治疗面瘫比较好的方法是神经组织修复疗法,能快速修复衰老、损伤的神经因子,并激活自身神经神经组织实现自身神经组织分化、自我更新作用,促进神经神经组织的新陈代谢,激活自身产生新神经神经组织,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面瘫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在我们生活中,面瘫是很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面瘫发生的时候我们的整个脸部都没有什么知觉,是一种急性的病症,我们需要及时的去治疗,效果会更好,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面瘫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1、首先,按摩是最常见的面瘫的治疗法,对防止面部肌肉萎缩具有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针对不同的患者,教给前来就诊的患者一套独特的穴位按摩操,通过穴位按摩,可以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2、对于面瘫病人来说,最令他们感到痛苦的就是面部形象的损害,要解除这个病症折磨,在经过内调外治以后,在专家的指导下患者要积极进行面部表情的训练,使修复的面神经,通过科学的锻炼,恢复健康状态,对面瘫的治疗是极有帮助的。

3、药物调理对于控制面瘫患者的病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面瘫病人不要忽视采用药物进行面瘫的治疗。通过中医四诊,为患者开出治疗药方,口服中药汤剂,内部调理,达到舒筋活络,营养面神经的作用。

4、中医疗法是主要的面瘫的治疗方法。1、针刺疗法常用的针刺主穴为翳风、下关、颊车、阳白等穴,配穴可选四白、鱼腰、地仓、合谷等穴。2、按摩疗法用手掌和热毛巾在颌面部自下而上地推揉患侧肌肉,每日推揉3~4次,每次推揉10分钟。可改善面瘫患者面部的血液循环,兴奋其麻痹的面部表情肌。3、中药方剂治疗白芍100克,知母15克,蝉蜕12克,炙甘草30克,夜交藤24克,朱砂2克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

5、西医治疗也是常见的面瘫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面瘫西医治疗主张早期应用抗病毒、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改善血循环的药物。但是如果过多的应用抗生素的话,可能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和反作用,使面瘫患者免疫力下降、恢复缓慢、肥肿难分、水钠潴留等症状的出现。2、外科治疗:外科治疗是针对面瘫晚期时的治疗,外科治疗可以分为动力性治疗和静态治疗。但是,这些治疗方法,有可能会造成这些肌肉的损伤、出血、纤维化及炎性反应。

以上就是我们给大家讲述的治疗面瘫的方法,相信大家也比较清楚了,治疗面瘫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应该在面瘫发生的时候尽快去医院治疗。

儿童面瘫疗程

一、西药治疗

西医治疗面瘫主要功能就是消炎、镇痛、补充维生素,或用于其他用途的药,只是补充维生素,辅助治疗面瘫症状,不能完全治愈,易反复发作。

二、中医治疗

参枸莲蓉汤是常见的中医治疗面瘫方式之一,具体的药方包括:白人参,枸杞子,葡萄干各2克,莲子肉,山药各2克,肉莲蓉,火麻仁各12克,橘红3克,大枣,胡桃肉各2枚,煎汤取药汁服,口服2—3次。有补中益气,兼滋养肝肾之阴的效用。

三、按摩

按摩治疗面瘫是针对一些比较早期的症状来说的,而且,对防止面部肌肉萎缩具有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针对不同的患者,教给前来就诊的患者一套独特的穴位按摩操,通过穴位按摩,可以促进面瘫的恢复。

四、心态疗法

面瘫的治疗要注意保持良好积极地心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调查显示,心理因素是引发面瘫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瘫的治疗方法

一般采用营养神经(B族维生素)等药物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部神经水肿、促进功能恢复。

对患者尽量不采用电针,电按摩过重、过频刺激的治疗方法,在采用针灸治疗的同时,可配合中药熏蒸及营养神经的药物,有助于神经的恢复。

当面瘫后遗症表现为面肌痉挛时可在痉挛部位注射A型肉毒毒素,注射尽量在肌电图引导下进行,多数患者可取得满意效果,但部分患者会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3~6个月后复发,再次注射仍然有效。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面瘫后遗症患者可采用整形外科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外新应用的方法是小肌肉游离移植,其优点是无面部臃肿畸形及供区继发障碍,损伤小,患者痛苦小,病程短,近期有静态效果,远期有动态效果。

青少年治疗面瘫疗法

1、急性发作用药疗

市中医院专家说,80%的面瘫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药治愈,且效果良好,无后遗症。处于面瘫急性发作期和症状较轻的患者,口服药疗是一个方便快捷且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但专家指出,由于治疗面瘫离不开强的松这类激素类药物,因此患有急性胃溃疡、重症糖尿病等激素禁忌症的患者不能采用这种疗法。

2、全身调理用针灸

用针灸治面瘫,主要是发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的效果。专家指出,针灸治疗的优势在于无毒副作用和无禁忌人群,治疗时间短,一般两三周即可痊愈。

3、顽固面瘫用手术

一旦保守治疗不能缓解病症,医生就要对患者进行电生理或CT检查。专家解释说,如果发现患者神经解剖结构异常,在发病第14天到28天之间无法符合自身应有的恢复曲线,就要根据患者发病的原因和程度来采取适当的手术治疗。目前,国内面瘫手术安全性较高,且手术刀口在耳后,不会在面部留下任何疤痕。

面瘫按摩手法图 面瘫治疗辩证施治

主证:起病急,初期有耳后乳突部,耳内及面部疼痛,感觉异常,继之大仙两侧面部表情肌不对称,患侧额纹消失,不能蹙额,闭眼,露齿,鼓腮,吹气等,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对侧偏斜,常有流泪,流涎等,进食时食物常被嵌留在患侧颊与齿之间,两侧舌前2/3部味减退,听觉过敏,患侧眼轮匝肌反射减弱或消失。

治疗原则: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按摩手法:摩法,揉法,按法,一指禅推法,拿法。

取穴与部位:太阳,承浆,阳白,攒竹,四白,地仓,颊车,迎香,合谷,肩井,风池,翳风,太冲穴及头面部。

按摩步骤:

1.患者取坐位,按摩着立于其身侧,一手固定其头部,另一手用指掌摩揉法揉颜面部,反复1-3遍,然后以拇指的掌面和鱼际肌从额正中线开始,向外至双太阳穴,再向前下至颊部,掌揉至下颌,手法轻,放松与耳部,按揉2分钟,再用中指指腹点按太阳,阳白,攒竹,四白,迎香,颊车,地仓,承浆穴,约3分钟,用拇指从鼻背向外指摸3-5次。

2.用一指禅推法推风池,翳风及项部,约3分钟,以局部出现酸,胀,麻,痛感为度,再拿肩井穴1分钟。

3.用拿法施术健侧合谷穴约1分钟,再用拇指按,揉法施术于健侧太冲穴约1分钟。

仅限于脸下部的肌肉瘫痪,麻痹呈紧张型,皱额,蹙眉无障碍,味觉及唾液分泌不受影响,常伴随一侧肢体的偏瘫。

治疗原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按摩手法:摩法,揉法,按法,一指禅推法,拿法,抹法,扫散法。

取穴与部位:太阳,承浆,阳白,攒竹,地仓,颊车,迎香,合谷,肩井,风池,翳风及头面部。

按摩步骤:

1.头面部,颈项操作同周围性面瘫操作法一致。

2.患者取仰卧位,按摩者用抹法,从印堂至太阳,扫散头侧胆经循行部位,按揉上述诸穴,时间约4分钟。

面瘫的刮痧疗法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面瘫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蹙额、皱眉、露齿等;口角歪斜,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常停滞于病侧齿颊之间;病侧额纹、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部分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

(二)治法

(1)选穴翳风、地仓、颊车、合谷、太冲、风池。(见图2-14-3、图2-14-4、图2-15-1)

(2)定位翳风:在耳垂后,当乳突与下颌骨之间凹陷处。

地仓: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太冲: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3)刮拭顺序先刮头部两侧翳风至风池,再刮颊车至地仓,然后刮手背合谷穴,最后重刮太冲穴。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部翳风穴至风池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再刮拭下颌部,经颊车穴至地仓穴,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然后刮手背合谷穴,重刮,可用刮板角部刮拭。最后重刮足部太冲穴,可不出痧。

二、注意事项

(1)刮痧疗法须暴露皮肤,且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从开泄的毛孔直接人里,影响刮痧疗效,而且易引发新的疾病,故刮痧前要选择一个好的治疗场所,空气宜流通清新,并注意保暖,注意避风,夏季不可在有过堂风的地方刮痧。尽量少暴露皮肤。

(2)刮拭手法要用力均匀,以能忍受为度,出痧为止。

(3)婴幼儿及老年人,刮拭手法用力宜轻。

(4)不可一味追求出痧而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出痧多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血瘀之证出痧多;实证、热证、出痧多;虚证、寒证出痧少;服药过多者,特别服用激素类药物不易出痧;肥胖者与肌肉丰满的人不易出痧;阴经较阳经不易出痧;室温低时不易出痧。

(5)刮拭过程中,要经常询问病人感受。遇到晕刮,如精神疲惫、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出冷汗、心慌、四肢发凉或血压下降、神志昏迷时应立即停止刮痧。告诉患者勿紧张,帮助其平卧,注意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如仍不缓解,可用刮板角部点按人中穴,力量宜轻,避免重力点按后局部水肿。对百会穴和涌泉穴施以泻刮法。患者病情好转后,继续刮内关、足三里穴。

治疗面瘫

西医口服以及注射用药治疗面瘫

治疗面瘫临床常采用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泼尼松等等)、维生素B族(维生素B1、B12之类的药物)及活血化瘀药共奏抗炎、减轻水肿、改善微循环之功效。显而易见,激素类药物副作用较强烈,加之其本身就是对症支持治疗,疗效并不确切。但如果过用激素,将产生许多反作用和副作用,让面瘫患者肥肿难分、水钠潴留、免疫力下降,恢复缓慢。而维生素B1、B12之类的药物是营养神经的药物,但是见效缓慢,作用比较弱,使用周期比较长。

所以治疗面瘫的过程中一定要慎重,尤其是面瘫患病15天之内是面部神经缺血水肿期,这个时间也是面瘫疾病的急性发病期,最好不要做针灸,因为这个时间做针灸 容易导致面部神经受损加重,临床上有许多之所以留下后遗症的患者,多数都是由于过早的使用针灸,而且针灸医师的手法,熟练程度以及对穴位针刺深浅和穴位准 确度等情况的把握,要是早期过早、过强、针刺不恰当损伤神经,就极易出现面瘫后遗症的症状。希望患者使用治疗面瘫一定要慎重,更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 和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才是最重要的,对后续的恢复是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针灸治疗面瘫

针灸治疗面瘫以针灸治疗,并以手法为主,治疗面瘫过程中不加用药物或电针。法则:祛风通络。

处方:合谷、太冲、牵正、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风池,下关,迎香,承浆或颊承浆。每次选三或四穴。

加减法:眼睑不能下合、露睛流泪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透鱼腰。耳后痛者,加翳风。味觉减退者,加廉泉。手法:平补平泻,抽针法。

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后抽动,留针20分钟。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

中医面瘫治疗

每个人都希望在大家面前展现最好的一面,然而面瘫却让这一切都只能成为泡影,如果有人患上了面瘫,形象就非常的不好,治疗面瘫的方法非常的多,不过很多人还是比较喜欢中医治疗的,下面我们来看看面瘫中医治疗方法?

面瘫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就是中医疗法,该种疗法的疗效非常的好,而且能够有效的去除疾病的根。很多患者对此并不了解,不知道中医中是如何治疗面瘫的。

中药疗法,这是常用的面瘫的治疗方法之一。善于恢复、修复患者手术面部神经,对由于面部风寒导致的面瘫,有着独特的面瘫的治疗效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面瘫的治疗方法中最推荐的。

针灸疗法,在前期不能使用,但是在后期面瘫的治疗进行中适当介入治疗,这种面瘫的治疗方法会加快患者康复,针对颅内肿瘤、外伤、心脑血管疾病等等引起的面瘫。

在看过我们详细的讲解之后,大家对于面瘫中医治疗方法也比较清楚了,不过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不幸患上了面瘫,我们应该及时去医院治疗,看看医生建议我们使用哪一种方法治疗,这样才能够早日康复。

黄鳝可以治疗面瘫吗 黄鳝治疗面瘫的方法

方法:杀新鲜黄鳝,用黄鳝血涂抹在面部瘫痪肌处,敷4个小时后将其洗掉,每天做一次,坚持做两个星期,一般有明显改善,如果两个星期之后没有明显改善那就是此方对你无用,可以弃用了。

黄鳝血治疗面瘫 预防面瘫的方法

1、预防面瘫首先要注意保暖,避开寒风对面部的直面袭击,尽量不要迎风走,出门时要轻拍、轻按面部、耳后、颈部的一些重要穴位,增加自己的御寒能力;

2、避免空调、电扇直吹身体;

3、少吃或不吃过寒过冷的饮料或食物等;

4、早治疗早好。

面瘫的治疗方法

一、对患者进行一些局部的理疗

同时还包括进行手术治疗,局部理疗时治疗面瘫疾病一种比较常见的治疗手段,面瘫的时候,热敷面瘫的一侧,每天热敷四次每次坚持20分钟,这样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消除炎症。手术治疗方法也比较常用,一般常见于外伤引起的面神经离断患者,通过神经移植术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二、选用针灸和按摩

这属于中医治疗的一种,往往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首先要找专业的中医,针刺患者的合谷、风池、翳风和下关等穴位,注意强度要适中,以患者不出现发紧最适宜,防止影响面面瘫的正常恢复。同时要注意按揉,针灸配合按揉的效果更好,可以有效地改善麻木感,更有利于促进面瘫的恢复。

三、对患者进行面部表情的康复训练

患者疾病的恢复往往缺乏不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康复训练,除了针灸按揉等治疗,患者也可以同时自己就行康复训练,尤其是早期的面瘫通过自我康复治疗的效果会更好。在训练的时候,可以做出抬头、耸鼻、努嘴、闭眼、皱眉头、示齿、吹气、鼓起腮帮等一系列的动作,每天坚持半个小时的自我康复训练,这对于面瘫的及早康复十分有利。

怎么治疗胃癌术后胃瘫呢

1.中药内服法

方药:复方大承气汤

方药:厚朴20g、枳实15g、桃仁15g、赤芍15g、炒莱菔子25g、连翘15g、芒硝10g、川楝子15g、大黄15g、大腹皮15g(后下)。

用法:以上中药水煎至200mL,每日1剂,分2次服完。

功效: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肠道容,改善血液循环,防止术后肠粘连形成。

2.穴位刺激疗法

胃瘫属中医“胃反”、“呕吐”范畴,胃癌术后脾胃受损,脉络损伤,致气滞血瘀、中焦受阻,从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穴位刺激可调节气机、增加胃张力、促进胃蠕动。通过温针灸法、针刺与艾灸结合法、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胃瘫疗效甚佳。温针灸穴位为足三里或中脘;选择按摩穴位为合谷、足三里;体表相应穴位的经皮电刺激也可促进胃肠道活动,改善胃瘫症状。

注意:中医针灸专业操作性较强,患者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按摩,穴位刺激一定由医生操作。

面瘫后遗症是什么

面瘫后遗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患侧麻痹的神经没有完全激活,功能未完全恢复所遗留的部分病症;另一部分是接受损伤性治疗所造成的如针灸.

面瘫后遗症有哪些症状?面瘫后遗症的主要表现为无抬眉运动或抬眉低,大、小眼或眼上睑松弛,抬眉时嘴角上错、闭眼时牵动嘴角、鼓嘴时眼小,鼻唇沟浅,面部僵硬、滞食、流泪等.由于损伤性治疗给机体组织细胞产生破坏,机体在恢复受损的组织时就会产生粘连造成连动,还会出现大面积的萎缩或者是增生.

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本院推出了3个治疗面瘫的特色疗法:

特色一:不需要手术和移植,无损伤,无风险,安全无毒副作用:通过药物体外渗透直达病灶,激活休眠和坏死的面周围神经细胞,恢复面肌活力,迅速地促进面部组织再生,滋养末梢神经改善微循环.

特色二:不需要针灸和拔罐,快速吸收,作用持久:经过药物离子分解浓缩后,能够迅速的被人体组织吸收,持久供养组织和神经细胞,改善因面部缺血、缺氧引起的面部神经麻木、发炎和组织坏死.提高自身免疫,复活面神经传导系统,恢复面部知觉和运动功能.

特色三:不需要打针和输液,轻松治疗面瘫,疗效显着:采用苗藏稀有名贵药材,经高端纳米萃取技术,提取高效活性因子,净化分解精练浓缩成液态药物溶液.口服15天左右,恢复面部知觉,面肌定向复位.1~3个疗程完全治愈.

相关推荐

儿童怎么治疗好面瘫后遗症

面瘫的发病会让很多患者承受很大的痛苦,同时带来的还有心理和精神上的打击,所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是相当重要的,那么,那么面瘫的治疗方法具体有哪些呢?接下来的内容就让小编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相关知识吧。 1、针灸按摩:选取风池、翳风、阳白、四白、地仓、下关、合谷等穴位针刺治疗,但应注意刺激强度,以局部不出现发僵发紧感为宜,以免影响面瘫的恢复,甚至导致面肌痉挛。同时配合点揉手法,对于改善局部的木僵感,促进面瘫恢复有一定帮助,而且不易导致面肌痉挛。 2、物理疗法急性期可以在耳后茎乳突孔附近进行热敷、红外线照射,或短波

面瘫的治疗

(一)面瘫西医治疗 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贝尔面瘫常用的方法,可阻止组织变性,防止面肌抽搐,降低连带运动的发生,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一般认为轻度麻痹治愈率与给药与否关系不大,而中度以上麻痹则用药能使治愈时间缩短,提高治愈率。神经的Wallerian变性在麻痹症状出现后2周完成,故应在神经变性前早期给药,否则预后不良。 2、抗病毒药物:较多医生认为贝尔面瘫是因面神经受病毒感染导致神经肿胀,由于面神经管内压力增高压迫神经,引起神经缺血,导致面瘫症状。因此用抗病毒药物,药物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抑

面瘫的治疗

面瘫生成的原因就是面部中风,从而导致面部血液循环不畅。造成面部缺血,缺氧引起面部神经麻痹、发炎、甚至坏死。使面部肌肉,不受大脑控制产生松弛下垂。 它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 中医治疗方法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以针灸治疗,并以手法为主,治疗过程中不加用药物或电针。法则:祛风通络。处方:合谷、太冲、牵正、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风

黄鳝血治疗面瘫 黄鳝血治面瘫的方法

用黄鳝血治面瘫,在民间流传了很久,根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补气、活血、化瘀等功效。剪刀剪尾取活黄鳝血湿涂患处,口、眼向左歪,涂右边面颊;反之,涂左边面颊。两小时左右洗去,每日一次,一般涂数次可愈。

面瘫挂什么科

患者选择治疗面瘫的医院时,应综合考虑两个因素来决定取舍: 第一个因素是医院治疗面瘫的方法如何:目前医疗领域治疗面瘫的方法主要包括服用、注射西药、实施手术等西医治疗方法以及中药、针灸等传统中医方法。这些方法虽在治疗面瘫上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如西医疗法存在治疗时痛苦大、治疗后易复发的弊端,传统中医疗法则存在对病灶定位不准确,起效缓慢的弊端。现在真正能避免这些弊端的只有少数技术实力雄厚的医院研发出的将传统中医优势与现代科技融合起来的新型中医疗法。 第二个因素是医生的临床经验是否丰富:决定一家医院治

面瘫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治疗面瘫的做法

辩证施治 1、治则:温通气血、祛风通络化痰。 取穴原则:手、足阳明经穴,辅以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地仓透颊车、合谷。 配穴:眼睑不能闭合者加刺阳白透鱼腰、攒竹,泪出不止者 加刺晴明、太阳、迎香耳后乳实部疼者加刺翳风,头昏头晕者 加刺风池,胃火盛者加刺内庭、太冲,老年体衰加针足三里。 1.针法:上方穴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行针一次/10分钟,20分钟后拔针,面瘫初期5—7天不宜用电针治疗。 2.辩证施治:麻辛小白附子汤加减(初中期)(2) (1) ;、 牵正散(后期)。 3.辩证施护:早晚热敷面部,保

面瘫食疗方

1.防风粥 防风10—15克,葱白口茎,粳米30—60克,前两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温服。本方功可祛风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袭络引起的面瘫,肌体肌肉酸楚等。 2.薄荷糖 簿荷粉30克,白糖500克,将白糖放入锅内,加水少许,文火炼稠,后加入薄荷粉,调勺,再继续炼于不粘手时,即成本方具有疏风清热,辛凉解表的功效,对于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咽干微渴等症有效。 3.川芎白芷水炖鱼头 川芎3—9克,白芷3—9克,鳙鱼头500克,葱、胡椒、姜、盐适量。武火烧沸,再以文火炖半小

面瘫推拿手法 面部推拿手法治面瘫

取穴:太阳,地仓,人中,阳白,颊车,翳风,牵正以及患侧面部。 常用手法:揉法,按法,擦法等。 操作方法: 1.先用指端分别点,按,揉以上穴位,各约2-3分钟,其中地仓,颊车,翳风,牵正为中点,推拿时间可稍长。 2.然后用大鱼际揉患侧整个面部,约5-10分钟。 3.最后用手掌轻擦患侧面部至局部发热为止。

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

1.体针法治疗面瘫:每次选常用穴4-5穴,备用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可根据透刺二穴间距离选针,经常用作透穴的穴位为地仓透四白、太阳透丝竹空等。对于治疗面瘫需要迅速进针,缓慢送针,不可提插捻转,针身与皮肤成10~15度交角.如透穴,以针尖到达上穴后再刺入o.3寸左右为宜翳风穴斜向上刺,以面部出现针感为宜,睛明穴用5分长毫针浅刺o.i~o.2寸。 2.电针法面瘫:每次选2-3个常用穴,备用六一般选1~2个.针刺前,先用左手指腹或手掌在患侧面部由轻到重向耳根方向椎拿数次。治疗面瘫针刺方法如下,额纹消失或变浅

面瘫针灸多久会好 面瘫针灸基本治疗法

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以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针灸处方: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昆仑。 配穴:风寒加风池;风热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人中沟歪斜者,加水沟;鼻唇沟浅者,加迎香;颏唇沟歪斜加承浆;乳突部疼痛加翳风;舌麻味觉减退或消失者加廉泉。 操作方法:面部腧穴均用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肢体远端的足三里施行补法,合谷,昆仑行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泻法。 治疗功效: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