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疝的观察与抢救护理常规
脑疝的观察与抢救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有无剧烈头痛:头痛是进行性加重,且伴恶心、呕吐,可考虑为脑疝。
2.观察瞳孔变化:观察两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的灵敏度。
3.观察意识情况:通过谈话、疼痛刺激及肢体活动情况来判断意识障碍程度。
4.观察生命体征:血压升高、脉搏变慢有时达40一50次/分,呼吸深慢,是颅内压增高的早期症状。
护理措施
1.同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发现脑疝先兆的症状.市即告知医师,同时予脱水药物(20%甘露醇)快速滴入,以降低颅内压力。
3.迅速做好术前准备,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4.呼吸停止应迅速进行气管插管,以呼吸机进行人工吸氧。
5.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或脓肿部位已确定的病人,情况紧急时配合医师先做穿刺临时降低颅内压。
6.对颅内压增高病人一般禁忌腰穿和高压灌肠。
脑溢血如何护理?
脑出血病情观察
1.头痛 是脑出血常见症状之一,应监测头痛的原因、部位、性质,持续阵发性加剧并伴有喷射性呕吐是高颅压的表现,尤其伴有意识障碍应警惕脑疝发生。
2.呕吐 高颅压所致呕吐为喷射性,呕吐物为咖啡色提示可能有应急性溃疡。
3.出入水量与尿量 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时常用大剂量脱水剂,可导致肾功能受损和水电解质紊乱,护士应严密监测。
4.腹部情况 观察病人是否有腹胀,二便是否正常。
一般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以促进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保持病房安静,严格限制探视。
2减少不必要的搬动,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部,动作宜轻柔缓慢;避免咳嗽和用力排便。
3给予持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侧卧位或平卧头侧位,防止呕吐物反流引起误吸。
4 加床档防止坠床;避免使用热水袋保暖,以防止烫伤。
5 密切观察病情,尤其是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及早发现脑疝的先兆症状,一旦出现,立即报告医生并抢救。
以上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大家都知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因此不仅要重视疾病的治疗,患者还要做好生活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一定要避免病人情绪激动、剧烈咳嗽、躁动等剧烈动作,遵医嘱正确及时应用降压药。
应该注意的脑瘤术后并发症
◇注意体温变化,物理降温防止冻伤
昏迷者头部使用冰袋或冰帽降温,可减少脑组织细胞耗氧量,利于脑水肿消退。注意体温变化,防止冻伤。躁动病人给予镇静剂。
◇脱水剂及激素治疗
地塞米松加至20%甘露醇中静滴,用药后注意水电解质有无紊乱,限制液体入量,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抬高床头15~30度,勿使颈部扭屈或胸部受压,以利于颈静脉回流,颅内压降低。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用力大便引起颅内压突然增高而致脑疝发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脑疝的发生
定时测量体温、脉博、呼吸、血压,注意颅内压变化,收缩压升高和脉缓有力是急性颅内压增高的有力佐证;手术后去颅片处则是颅内压的观察窗;颅内压正常时该处稍凹,若颅内压增高则显得饱,甚至隆起。
急性颅内压升高时有剧烈的头痛和频繁的呕吐是颞叶沟回疝和小脑扁桃体疝最常见的前驱症状E。
观察神志改变,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是脑疝早期最突出的表现;注意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力求在瞳孔改变前做出脑疝的早期诊断。出现脑疝应立即进行抢救。
脑瘤手术危险性高,并发症多,只有做好各种护理准备,才能在术后依然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
流脑的护理措施
1、按感染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呼吸道隔离。
2、绝对卧床休息,室内保持安静、空气新鲜流通,避免强光刺激,以免诱发惊厥,调节室温在18℃-20℃。
3、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并记录,体温超过39℃,采取物理降温,按医嘱应用退热药物。
4、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供给足够水份,使用磺胺药时,每日饮水至少2000ml以上,每日或隔日检查尿常规。
5、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面色苍白、口唇发紫、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体温不升,为休克表现,即吸氧,氧流量4――6升/分,通知医生,协助抢救。
6、如病人出现剧烈头痛,躁动不安,频繁抽搐或呕吐、为颅内压增高表现,加放床栏以防坠床,按医嘱给镇静剂,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做好抢救工作,按医嘱予脱水治疗,脱水剂要快速静脉滴注,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路。
7、注意皮肤的护理,定时更换体位,防止褥疮。口腔护理每日2次,眼睛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滴抗菌素眼药水,两眼不能闭合者用生理盐水纱布遮盖。
8、尿潴留者,按摩膀胱或局部热敷,必要时导尿,避免用力排尿以防诱发脑疝。
9、昏迷者按昏迷常规护理。
脑出血后遗症有什么临床症状
一、精神症状:自若出血量大或出血进入脑实质、脑室,影响丘脑下部或脑干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有短暂的意识模糊,重者昏迷。在急性期可出现烦躁、兴奋、谓妄、幻觉、定向障碍等箱神症状,发现上述改变,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二、生命体征:发病加不合并感染,体温在38℃左右可为吸收热。如果病变波及丘肋下部及脑干时,或由于血管痉挛引起丘脑下部缺血,可出现中枢牲高热,脉搏缓设,血压升高,面部充血,以及多汗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三、脑疝:患者意识障碍逐渐加深,剧烈头痛,瞳孔左右不等,则提示脑疝的发生,应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如备好吸痰器、氧气、脱水剂等抢救药品和器械。
四、瘫痪肢体的观察:大脑中动脉出血常引起上胶重、下肢轻的倔瘫;大脑前动脉出血可见一例单瘫;大脑前动脉与前交通动脉联结处出血可为双下肢瘫,出血的原因多见于该处动脉瘤破裂所致,此外动脉瘤也可形成栓子或血栓引起偏瘫。
新生儿溶血病的护理
1、常规护理
执行新生儿常规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预防黄疸
针对病因的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1)采用保守疗法时应严格按医嘱给予液体及药物,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
(2).随时做好换血疗法的准备,并协助进行。
(3)严格观察体温、脉搏、呼吸、黄疸、水肿、嗜睡、拒乳等情况,有心衰、呼吸衰竭或惊厥时,分别按有关护理常规护理。
3、合理喂养
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应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4、病情观察
注意皮肤粘膜、巩膜的色泽,监测胆红素;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宝宝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出现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粪便及胆红素排出。
5、健康教育
使家长了解病情,取得家长配合;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急诊急救护理知识有哪些
1、 院前急救原则先救命再治伤(治病),先重后轻,先排险后施救,先救活人后处置尸体,以抢救为主,维持伤病员基本生命体征。
2、转送原则:在伤病情允许前提下,必须在医护监护下迅速送到医院救治,途中密切观察伤病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认真做好现场记录及转送记录,并妥善保管。
3、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特点: (1)社会性、随机性 (2)时间紧急 (3)流动性大 (4)医疗急救环境差(5)病种复杂<6>以对症治疗为主 (7)体力强度大
4、院前急救护士的基本素质: (1)思想心理素质 (2)专业技术素质 (3)护理职业素质 (4)护士身体素质。
5、院前急救护士的基本要求 (1)掌握基础和高级生命急救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2)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原理,应用剂量和观察要点(3)掌握院前急救中病人常见急症的病因、病理,症状和体征,能熟练配合医生完成现场救治工作。(4)掌握救护车内所有设备的使用技术,如除颤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等。(5)在执行抢救任务中必须服从统一命令,不得擅离岗位,随时解决病人问题。
6、护理体检包括望、触、叩、听等基本物理检查,尤其侧重于生命体征变化的观察及发现可用护理方式解决的问题。
7、护理体检应注意那三清听清病人或旁人的主诉,问清与发病或创伤有关的细节,看清 与主诉相付合的症状体征及局部表现
8、急救护理程序主要包括护理体检实施急救护理措施转送及进行途中监护
9、急性心肌梗死时缓解疼痛宜用吗啡
1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监护示“室颤"立即进行抢救,第一步应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11、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抽搐,昏迷的患者,诊断属:高血压脑病
12、休克的基本原因是DIC
痰中带血护理
一般护理
咯血病人的居室应保持安静、清洁、舒适、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咯血尤以初春为多。生活上如果注意预防,可以把诱发咯血的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其注意要点是:
①注意气候与咯血的关系;
②注意生活规律;
③注意稳定情绪;
④饮食。
咯血发生时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配合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嘱其采用患侧卧位,有利于健侧通气;向患者说明屏气无助于止血,且对机体不利,应尽量将血咳出,以防窒息,充分做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抢救工作。同时遵医嘱给予止血药。
窒息的观察与护理
窒息是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其先兆症状的观察和及时有效的抢救是挽救患者的重要措施。大咯血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窒息先兆。护士若遇到上述先兆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将患者变成头低脚高的体位,轻拍背部以利血块排出,可用手指卷上纱布清除口、鼻腔内血块,或迅速用鼻导管接吸引器插入气管内抽吸,以清除呼吸道内积血;并给予高流量吸氧或呼吸兴奋剂,以解除呼吸道梗阻。如牙关紧闭,应撬开牙关,挖出口腔里的血块,轻拍背部以利血块排出。在抢救过程中要沉着冷静,才能保证抢救的顺利进行。
复苏后的观察与护理
要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稳定患者情绪,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尽快恢复体力;密切注意患者以防窒息,严密观察其窒息先兆,防止患者再窒息的发生。特别是在夜班时,加强巡视,提高警惕;预防感染,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加强饮食指导,嘱患者进食高热量、富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特别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以防增加腹压致咯血及窒息再次发生。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突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点和脑膜刺激征,严重者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体温升高;②组织灌注量不足;③有皮肝受损的危险;④营养不足;⑤有脑疝的危险。
体温升高
[相关因素]
败血症。
颅内感染。
[主要表现]
体温高于正常,病人烦躁、头痛、呕吐。
呼吸,心率加快。
[护理目标]
病人体温降至正常。
病人自诉舒适感增加。
[护理措施]
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
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并作好记录。
观察神志、瞳孔、血压及病人是否有颅高压及脑膜刺激征的表现。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鼻饲饮食。
体温>38.5℃,可选择不同的降温方法,如:冰敷,冷盐水灌肠,不宜用醇浴,降温处理后半小时复测体温并记录。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补液等处理 。
必要进给予氧气吸入。
口腔护理,每天早晚1次;皮肤护理每天1-2次。
[重点评价]
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
观察脑膜刺激征缓解的情况。
组织灌注量不足
[相关因素]内毒致微循环障碍。
[主要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瘀斑;血压下降,脉搏细数。
[护理目标]病人保持生命重要器官的组织灌注量正常,表现为血压,脉搏正常 。
[护理目标]病人保持生命重要器官的组织灌注量正常,表现为血压、脉搏正常。
[护理措施]
评估组织灌注量不足的程度。
定期观察神志、血压、脉搏、皮肤色泽、温度等变化。
发现体克早期症状者立即将病人置于平卧或抗休克体位,并采取保暖措施。
遵医嘱吸氧 。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输液通畅以便及时供给药物。
备齐各种抢救药品和液体,积极配合医师抢救 。
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休克症状改善情况,注意心功能,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重点评价]组织灌注量是否改善。
颅内压增高综合症护理
(1)颅内压增高的动态观察:避免各种刺激因素(情绪激动、紧张、大量饮水、过量快速补液等)。对有颅高压症状的病人(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要及时处理。
(2)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肢体运动的变化:意识改变是颅脑疾患病人最常见的体征之一。它往往反映了大脑皮质和脑干网状结构的机能状态。幕上肿瘤病人出现烦躁不安、嗜睡、朦胧意识等是脑疝的先兆症状。颅脑损伤病人有昏迷——清醒——昏迷过程,即有中间清醒期再昏迷是硬膜外血肿的有力证据。瞳孔的调节、对光反应灵敏度与动眼神经有关。瞳孔的观察在神经外科有着特殊的定位意义。幕上肿瘤病人出现病侧瞳孔先小后大、对光反应迟纯、消失,警惕颞叶疝的发生。颞叶疝首先出现意识、瞳孔、肢体运动的障碍,呼吸、循环系统的障碍在后期出现。枕骨大孔疝时突然出现呼吸、循环系统的障碍,后出现意识、瞳孔的改变。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宜在早期进行治疗,发生脑疝后再抢救则可留下不可弥补的后遗症。
(3)抢救的配合:脑疝的抢救需同心协力、争分夺秒,颞叶疝时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mg,要求在20分钟内滴完(可迅速提高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颅内压作用快,维持时间长)。以后视病情可每4~6小时重复滴注。枕骨大孔疝呼吸突然停止者可立即进行眶脑室穿刺术,挽救病人生命,同时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及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及应用兴奋剂。有脑室引流管的病人可先剪开引流管再接脑室引流瓶。
(4)脑室引流护理:
①引流瓶挂在高于病人头部10~15cm部位(病人额骨到引流葫芦瓶滴管之间的距离),过高不能起到引流的目的。过低引流过快可使脑室塌陷引起皮层和脑室内出血。
②引流管要保持通畅,不能扭曲或皱折。
③观察滴出脑脊液的颜色及量。滴出血性脑脊液证明有活动性出血,滴出混浊脑脊液证明有感染。
④注意保持伤口敷料及各衔接处敷料干燥。发现敷料湿时要及时寻找原因。
⑤脑室外引流不宜放过长时间,1周内应给予处理。
⑥病情稳定考虑拔管前先将引流瓶持高至20~25cm处,观察2日,注意有无颅压增高症状出现,若无不适可夹管2日,2日后正常无不适反应可考虑拔管。
⑦若挂高后仍出现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可考虑做脑脊液分流手术(脑室——腹腔引流术或脑室——心房引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