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低体温易患癌

低体温易患癌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经常感到身体有畏冷现象。人会怕冷,如果是寒冷的冬天,那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现在有很多人,是在炎热的夏天里因为经常待在空调房,而使得身体受凉感到不适而到医院或者诊所看病。

在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之后,我可以肯定地说,现代人常常感到的头痛、肩膀僵硬、腰痛、心悸、呼吸困难以及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等各种自觉症状,以及肥胖、过敏、抑郁症、肠胃、肝脏、肾脏等各种疾病的症状,根本问题必然是自身的虚寒体质。

很多人并不知道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是寒凉体质,只是觉得自己手脚总是很冰冷,虽然西医中并无“虚寒”或“寒性体质”等概念,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西医的方法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可以很客观地判断自己是否体温过低。

日本《医学大事典》里记载:“日本人的腋温平均为36.89℃±0.34℃。”然而,现代人当中平均体温能达到36.89℃的,我想应该不多吧!我测量过多位到我诊所求诊病患的体温,他们的平均体温大约是36.2℃~36.3℃。但其中大部分的人都只有35℃左右,甚至还有人只有34℃左右。

人体体温保持在36.5℃~37℃时,身体的各项功能最为活跃。换句话说,若低于这个范围的话,身体各项功能就会下降,比较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事实上,体温若下降1℃,代谢率就会下降约12%,免疫力也会下降30%左右。体温若长期维持在35.5℃低温的话,排泄功能就会降低,并且出现自主神经失调或过敏等症状。人体体温在35℃时,癌细胞就很容易繁殖;当体温下降到34℃时,则是溺水获救者是否能存活的关键体温。

再者,一天中不同的时段、一年中不同的季节体温也会有不同的变化。一天当中,体温最低的时候是在凌晨3点~5点,这段时间是人发生猝死频率最高的时间段;而一年中冬天的气温最低,此时体温也会下降,人们变得更容易罹患感冒、肺炎、脑卒中(中风)、心肌梗死、高血压等。

刚起床的一两个小时内,就连健康人体温都会很低,所以会感觉身体沉重、不舒服。之后体温会慢慢回升,身体状况逐渐变好,而下午2点~5点时体温处于一天内最高,这时身体功能也是最活跃的。

如此看来,体温对人体的健康和生命的维持极为重要。若体温下降,会使身体出现许多恼人的问题,甚至容易引发身体各器官的罢工,还有可能癌变。

室内温度过低易患颈椎病

夏季颈椎病高发,常见以下五种原因:一是温度高,使睡眠中翻身次数增多,导致落枕。对策:应尽量保持室内温度不能太热,另外给枕头增加一个草席套也非常有用。二是天气燥热,心情烦躁,诱发颈椎病。研究表明,多愁善感、脾气暴躁的人易患神经衰弱,影响骨关节及肌肉休息,长此以往,颈肩部容易疼痛。对策:夏天要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三是空调温度过低或猛吹风扇,颈部受凉,诱发颈椎病。夏天在办公室里,空调温度一般开得很低,特别是座位正对空调,或穿着单薄的女性,颈背部肌肉很容易受寒,诱发颈椎病。对策:室内温度不要过低,尽量少吹空调,如果一定要使用空调,注意尽量避免直对空调,穿带领的衣服是个不错的选择。四是天气炎热,外出减少,在家上网、看电视时间增多,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对颈椎不利。对策:多安排一些就地取材的“运动”,如仰卧起坐、擦窗户、隔一个小时起来远眺等,充分运动颈部、背部肌肉,保持颈部血液畅通。五是夏日易犯困,午休不良姿势伤颈椎。我们常看到一些上班族坐在座位上就睡着了,这样睡觉会给颈椎带来非常大的伤害。对策:午休或在车上睡觉时,应采取向后仰躺的姿势,一定要为颈椎找到托扶点。

夏天宝宝体温多少正常快来测测你家宝宝体温正常吗 为什么夏天宝宝体温高

新生儿体温本身就稍高于成人,尤其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系统还未发育完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所以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不要宝宝体温稍微偏高一点,我们就以为是宝宝发烧了。

低体温的急救与复苏

低体温的急救与复苏:全身性冷伤亦称凉僵、属冻结性冷伤。是身体长时间暴露于低温寒冷环境引起的体内热量大量丧失,全身新陈代谢机能降低,正常中心体温无法维持:由于体温过低,最后意识丧失、昏迷。发生冻僵,重者冻亡。严重低温(体温低于30℃ [86篎])可以引起脑血流及氧需求显着降低、心输出量减少、动脉压下降,由于脑功能明显受抑,低温患者可出现类似临床死亡的表现。

心跳骤停时,低温可对脑和其它器官发挥保护效应。如果患者在不出现低氧血症的情况下快速降温,氧耗和代谢降低就发生在心跳骤停和器官缺血之前。尽管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但在低温性心跳骤停发生后获得完整神经系统恢复的复苏是有可能的。尽管只根据临床表现很难监测患者的脉搏和呼吸强度,但也不排除可以根据临床表现进行救命性治疗。一旦可能,就尽快转送患者到可监测复温程度的医疗中心。

严重的意外低温是重大的但可以避免的疾患。严重的意外低温平时不多见,较多发生在气温突然降低,暴风雷袭击,海上或高空失事,堕入冰水中等意外事件。如在高山雪地作业的勘探队员或侦察员;于寒区遇险的飞行员;高山探险员;在海洋中遭受暴风雷意外袭击落水的海员、渔民等,时有发生。此外,在寒区野外迷路,机俄,疲劳,酗酒,精神不正常;或着单薄或身体虚弱等情况下也偶可见到冻僵。在同样的条件(气温、受冻时间等),冻僵轻易发生于低温水,这是由于水的导热性比空气大得多,机体散热量远远超过了产热量,短时间内体温即可迅速降低至冻僵。在内陆省份,低温与精神疾患、贫穷、吸毒、酗酒等密切相关。在某些乡村地区,90%以上低温引起的死亡与血中酒精浓度升高有关。低温的成功治疗需要在每个机构对急救人员进行最佳培训并建立适当的复苏方法。

1.低温的病理生理机体对寒冷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分为机体代偿和机能衰竭两个阶段。

(1)机能代偿阶段主要表观在人体受冻之初,一方面用增强机体代谢,产热量增加,用以维持机体的中心温度,放心跳如快、血压上升,呼吸次数增加,肌肉收缩,出现寒战。另一方面表现为外周血管收缩,毛孔关闭,停止排汗,以减少散热。如继续受冻,四肢皮 肤温度逐渐降低,皮肤发凉,苍白,尔后中心体温下降。当直肠温度降至33℃时寒战停止,固肌肉内糖原缺乏,肌肉活动减少。关节和肌肉发硬,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当直肠温度降至30℃时。知觉迟钝。昏迷,进入衰竭期。

(2)衰竭阶段由于体内能源贮备耗尽,体温将继续下降,机体各个系统都由代偿期进入衰竭期。

a. 神经系统:由于体温的不断下降,则逐渐出现疼痛性发冷,知觉迟钝至痛觉丧失。意识模糊、意识丧失至深昏迷,逐渐呈假死状态,最后死亡。

b. 循环系统:由于体液由血管内移至组织间,血液浓缩,浓度增加,同时外周血管收缩,循环阻力增大,冠状动脉血流降低,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心率下降,出现传导阻滞甚至心室纤颤等。

冬天浑身乏力应注意体温

浑身乏力没劲、食欲不好、手脚总冰凉……进入冬季后,一些老年人就会出现上述的症状,等到春暖花开后,这些看似虚弱的身体表现又会消失无踪。长春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裴智梅说,冬季老人有以上症状可能是因为低体温症在作祟。低体温症是老年人冬季常见病,这主要和老年人皮肤老化、消化系统老化等原因有关。裴主任提醒老年人,切莫将低体温症视为小毛病,该病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老人体温低于35℃要注意

进入冬季以来,市民孙先生总是觉得畏寒怕冷,手脚总是凉凉的,时不时的就会觉得头晕眼花,吃不下东西,下半身还有点浮肿。本来以为就是人老了,身体各项机能都下降了,所以耐不住冬寒了,可医生告诉他,他之所以会有这些症状,是因为他患上了低体温症。“冬天,老年人患低体温症的不少,患者会有怕冷、浑身乏力、手脚凉、下肢浮肿、肌肉僵硬等表现。”裴主任说。

据裴主任介绍,低体温症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患者体温会低于35℃。低体温症是冬季老年人常见

的疾病,人的年龄越大就越容易患上这种病。

低体温症的患者,往往到了春天时症状就会消失,这种病很容易被患者误认为是人体衰老或是冬季不适应的表现。“在这儿也提醒老年人,如果发现自己有低体温症的症状表现,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因为对于有些体质弱的患者而言,低体温症不但会引起并发症,还会造成老年人死亡的严重后果。”裴主任解释说。

低体温症和脏器老化有关

“老人患低体温症和人体脏器老化,例如皮肤老化、消化系统老化等原因有关。”裴主任说,人老了之后,身体各项机能都会逐渐衰退。人体皮肤若老化了,对外界气温变化的感知能力也会下降。再加上体内产热量减少,皮肤血管反应能力也会变迟钝,不能较好地自我收缩,人体热量散发过多就会导致体温下降。人上了年纪后,消化系统也会随之老化,胃口变差,吃进去的东西消化吸收不好,人体产生的热量也就减少了。

而且,人老了大脑功能自然也就比不上年轻时,冬季外界气温变化,老化的大脑就不能及时传递出抵抗寒冷的命令,这也会导致人体体温下降。“还有就是喝酒。一些老年人在冬季很喜欢喝酒,觉得喝酒能增添餐桌上的气氛,还可以起到抗寒的作用。”裴主任表示,冬季喝酒后会让人体体表的血管扩张,加快体内温度的消散,反而会让人体体温降下来。

有氧运动可治疗低体温症

裴主任说,对于低体温症,积极有效的预防非常重要。

“老年人在冬季应特别注意保暖问题。这里的保暖不但指衣着,也包括家居生活细节。”裴主任说。老年人冬季卧室的温度最好在18℃左右,家人应保证老年人卧室阳光充足,衣被松软厚实。在外出时衣着要保暖,下半身尤其要注意防寒,穿的鞋子最好是保暖、透气性好的。

裴主任主张冬季老年人在饮食上应多吃些羊肉、桂圆等热量较高的食物,但不宜多饮酒。“有氧运动可帮助老年人积极预防低体温症。”裴主任指出,像是慢跑、散步、健身操等运动,能助老年人增强心脏和肺部的功能,提高人体对冬季气温变化的适应抵抗能力。裴主任说,即使是不外出,老年人也可在家做一些简单的小运动,像是种花、做广播体操等,都可以强身健体,抵御低体温症的侵袭。

低体温老人用药有禁忌

所谓低体温症,是指人的体温在35摄氏度以下。据国外调查,秋冬季老年人发生低体温的大约占10%。国内统计资料表明,60岁以上老人,在气候尤为恶劣的冬季,死亡率要比平时高60%。

寒气逼人的冬季,对老年人的健康有一种威胁,若保健不当,可因患老年低体温症而死亡。

所谓低体温症,是指人的体温在35摄氏度以下。据国外调查,秋冬季老年人发生低体温的大约占10%。国内统计资料表明,60岁以上老人,在气候尤为恶劣的冬季,死亡率要比平时高60%。发病的主要原因为:老年人对寒冷的反应低下,体内产热减少,皮肤血管又不能很好收缩,以致皮肤大量热量丢失,体温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

对患低体温症的老年人来说,某些药物是应当禁忌的。如冬眠灵、安定、甲基多巴、阿米替林等,这些药物可抑制下丘脑后部体温调节中枢,促进周围血管扩张,抑制血管收缩,干扰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还可通过降低患者对环境的反应,干扰老年人对寒冷的反应,致使体温降低。故老年人要少用或不用这些药物,尤其是在秋冬季节。

成人正常体温是多少

(一)正常体温:体温的正常值是一个范围:口腔舌下温度为37.0(范围在36.3--37.2),直肠温度为36.5--37.7(比口腔温度高0.3--0.5),腋下温度为36.0--37.0(比口腔温度低0.3--0.5).

(二)生理变化:体温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年龄,昼夜,性别和情绪等因素变化而出现正常波动.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儿童由于代谢率增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体温在正常范围的低值;正常人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8时体温最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平均数上下0.5;女性较男性稍高;运动,沐浴,进食,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均可出现体温一时性增高.安静,睡眠,饥饿,服用镇静药后可使体温下降.

(三)异常体温

1发热: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1)发热程度的划分(以口腔温度为标准)低热:37.3--38.0;中度热:38.1--39.0;高热:39.1?41.0;超高热:41.0以上.2)发热病人的护理:高热病人应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可减为每日两次,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如用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应在30分钟后测体温一次.体温超过39,可用冰袋做头部冷敷;体温超过39.5,可用温水擦浴,酒精拭浴或大动脉处冷敷;注意给病人补充营养和水分,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清洁,保证其卧床休息.

2体温过低:体温在35.0以下称为体温过低.多见于早产儿及全身衰竭的危重病人.对体温过低病人的护理: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适当保温,使室温保持下24.0?26.0°C为宜.

(四)体温测量方法:测前需检查体温计水银柱在35.0以下.

[1]口腔测温法口表汞端斜放舌下,让病人闭嘴用鼻呼吸,不要咬体温计,3分钟后取出.[2]腋下测温法擦干腋下汗液,体温计汞端放于腋窝深处紧贴皮肤,让病人夹紧体温计.10分钟后取出.[3]直肠测温法让病人侧卧,俯卧或屈膝仰卧,用20%皂液或油剂润滑肛表汞端,轻轻插入肛门3到4cm,3分钟后取出.祝你健康

成人正常体温是多少

根据您的提问;(一)正常体温:体温的正常值是一个范围:口腔舌下温度为37.0(范围在36.3--37.2),直肠温度为36.5--37.7(比口腔温度高0.3--0.5),腋下温度为36.0--37.0(比口腔温度低0.3--0.5).

(二)生理变化:体温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年龄,昼夜,性别和情绪等因素变化而出现正常波动.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儿童由于代谢率增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体温在正常范围的低值;正常人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8时体温最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平均数上下0.5;女性较男性稍高;运动,沐浴,进食,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均可出现体温一时性增高.安静,睡眠,饥饿,服用镇静药后可使体温下降.

(三)异常体温

1发热: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1)发热程度的划分(以口腔温度为标准)低热:37.3--38.0;中度热:38.1--39.0;高热:39.1?41.0;超高热:41.0以上.2)发热病人的护理:高热病人应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可减为每日两次,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如用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应在30分钟后测体温一次.体温超过39,可用冰袋做头部冷敷;体温超过39.5,可用温水擦浴,酒精拭浴或大动脉处冷敷;注意给病人补充营养和水分,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清洁,保证其卧床休息.

2体温过低:体温在35.0以下称为体温过低.多见于早产儿及全身衰竭的危重病人.对体温过低病人的护理: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适当保温,使室温保持下24.0?26.0°C为宜.

(四)体温测量方法:测前需检查体温计水银柱在35.0以下.

[1]口腔测温法口表汞端斜放舌下,让病人闭嘴用鼻呼吸,不要咬体温计,3分钟后取出.[2]腋下测温法擦干腋下汗液,体温计汞端放于腋窝深处紧贴皮肤,让病人夹紧体温计.10分钟后取出.[3]直肠测温法让病人侧卧,俯卧或屈膝仰卧,用20%皂液或油剂润滑肛表汞端,轻轻插入肛门3到4cm,3分钟后取出.祝你健康

相关推荐

老人为何易患癌

(1)污染日益严重 随着交通运输工具、工厂、家用电器的增多,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人们居住的空间环境和饮水饮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促使人体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和其它有毒物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因素综合作用诱发机体正常细胞发生突变,导致肿瘤的发生。 (2)营养失衡 天然食品和粗制食品的日益减少,食物构成发生改变,营养的不平衡也能导致某些肿瘤的发生。过多食用烧烤、腌制食品与胃肠道癌的发病率增加明显相关;霉变食品中的黄曲霉素能诱发肝癌。近几年发病率大幅度上升的大肠癌和发病年龄日趋年轻的乳房癌都与摄入大量的脂肪有关。

皮肤黑不易患癌

传言一:基因好的人不易得癌症。 有些人一辈子抽烟酗酒,大吃大喝不得癌。有些人家里有遗传史,不抽烟不喝酒也患癌了。 真相:遗传因素的确是目前最为确切的癌症危险因素之一,但每种癌症的遗传特质不同,遗传倾向有所差异。我们体内有一种原癌基因,是细胞的正常基 因,当原癌基因发生结构改变或过度表达时,才有可能导致细胞癌变。抽烟、空气污染、电离辐射、肥胖等因素可能导致某些基因突变,细胞无序生长,像滚雪球一 样持续积累,进而形成肿瘤。 传言二:癌症会传染。 宫颈癌、鼻咽癌、胃癌都跟病毒和细菌感染有关,难道癌症也能传染?

体温偏低是阳气不足

人的正常体温为36℃~37℃(腋窝)。专家提出了更精确的范围:理想体温是36.5℃~36.8℃。体温在24小时内略有波动,凌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波动一般不超过1℃。 恒定的体温让我们能够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下生存,但不同人群的体温略有差异。儿童体温略高,可达36.8℃~37℃;婴儿和老人的体温较低。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机制发育还不完善,体温易受环境影响。女性的平均体温比男性高约0.3℃,还会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动。正常女性的基础体温以排卵日为分界点,呈现前低后高的状态,也就是“双相体温

十种人容易患癌

一、每天喝很热浓茶 经常饮用高温( 70℃ 以上) 浓茶水,不但易烫伤食道形成慢性溃疡,而且茶中的鞣质可沉积在损伤部位,刺激受伤的食道上皮细胞,致使慢性溃疡经久不愈,导致癌变。 二、经常加班熬夜的 癌细胞是在正常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突变而形成的。夜间是细胞分裂最旺盛的时期,如果夜晚睡眠不足,人体的免疫力降低,发生变异的细胞不容易被及时清除,从而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而熬夜者为提神常吸烟喝咖啡,也易使更多的致癌物进入人体。 三、血清胆固醇过低 美国一些专家认为,血清胆固醇过低的,其结肠癌发生率较高。血清胆固醇低

婴儿多少度才是发烧

正常的腋窝温度为36到37.4度,宝宝的体温波动、感染和运动等因素都会使宝宝的体温变化。如果婴儿在摄氏38.5度的高烧,建议只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果在38.5摄氏度以上,父母给宝宝服用退烧药的最佳时间。 若宝宝此时在3个月以内,应将宝宝送院检查治疗。腋温就是我们平常提及的体温,大于37.5度属发热;大于38.5度应服退热药。 新生儿体温稍高于成人,尤其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系统还未发育完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所以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发生变化。

这种男人更易患癌

“硬汉”和“弱女子”都是癌症高 发人群。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由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学者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特别“阴柔”的女性与过于“阳刚”的男性,相较于其他的同龄人来 说,患癌风险更高。这是因为,阴柔的女孩更好安静,容易运动不足,导致体弱多病;与此相对,阳刚的男孩吸烟、酗酒的劣习较多,进而增加患癌几率。 研究人员分析了9435名青少年的数据,了解了青少年的自我形容和童年时的兴趣爱好,并通过超过15年的追踪寻访后发现,那些感觉自己非常男人 的男孩,吸烟喝酒的可能性更大,超过80%的男孩认为抽烟很有

经期洗头容易患癌

流言: 例假不洗头,不是冷不冷的问题,于阿桑、梅艳芳的死去,给女人的忠告:例假来潮前会有头晕者,是癌症的前兆。调查中有惊人的发现,多数的乳癌及子宫癌患者,在例假来潮时,洗头发、提重东西、或产后不注意调养吃冰冷食物,致子宫收缩不完全,应该排出的污血未排净,而残留在子宫之内,日积月累,而使体内荷尔蒙分泌不平衡,长久累积而致癌。 真相: 这则引自台湾某中医博士的话,用耸人听闻的观点引起一波波恐怖浪潮,女性月经期间真有那么多禁忌吗?其实,月经来潮时,洗个头,提点重物,吃点凉食,并不会造成那么严重的后果。 1、例假

早餐吃太快易患癌

早餐吃太快易患癌 老话说的好啊,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计在于晨。早晨是一天的开始,尤其是现在这个季节,早上空气新鲜鸟语花香的。可是,偏偏很多人喜欢把这大好的光阴浪费在赖床上,或者是各种涂抹打扮上。那么为我们身体提供营养的早餐常常就被直接忽略了。 早餐吃太快,患癌风险高。调查中有60.42%的人在10分钟内吃完早餐,5分钟内吃完的占9.38%。对此,马冠生指出,狼吞虎咽最直接的影响是消化不良。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研究指出,咀嚼不细,胃肠负担加重,患上胃食管反流的几率大大增加。日本神经内科医学博士米山公启说,

儿童发热后低体温不罕见

患儿是一位两岁男孩,因着凉后感冒,晚上发高烧,测量体温高达40.8℃,遂收住院。在给予输液、抗感染、药物降温等治疗后,孩子出汗较多,数小时又复查体温只有35.5℃。家长感到很紧张,是病情突变,还是降温过度?我通过询问病史了解到,患儿平时体质较好,认真查体发现其咽喉充血,心肺无明显异常,化验血象正常,考虑系降温过度所致。随后通过保温、抗病毒感染和输液等治疗,10小时后患儿体温回升到正常范围内。 体会:发烧是5岁以下小儿最常见的症状。据临床统计,发热治疗后低体温现象(指体温≤36℃)约占病例总数的五分之一,同

婴儿开空调多少度合适

在给婴儿的房间开空调时,注意要保持室温在26-28度左右。 注意千万不要因为大人贪图凉快,就把温度调低了。因为宝宝皮肤薄、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与成人相比相差很大,散热多、产热少、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健全,因此当温度过低时,新生儿体温易受到室内环境温度影响,导致体温不升。严峻的还会使皮下脂肪凝固、发硬,导致硬肿症,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