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性骨折的治疗
疲劳性骨折的治疗
治疗方法与暴力骨折基本相同。骨折没移位或轻度移位,采用手法复位、固定、制动等方法治疗,后期再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症状较重,断端出现骨化现象或发生
骨不连,骨折愈合较为困难,需手术切开复位或石膏外固定治疗。
疲劳性骨折发生后,如得不到及时休息,作用力持续存在,骨小梁断裂将导致完全性骨折,故患者应及时休息,纠正错误动作、姿势,避免应力反复作用于伤处造成再伤。本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预防,一般预后良好。
髌骨粉碎性骨折治疗
髌骨骨折的治疗应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面的平滑,给予较牢固内固定,早期活动膝关节,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1.非手术治疗
石膏托或管型固定适用于无移位髌骨骨折,不需手法复位,抽出关节内积血,包扎,用长腿石膏托或管型固定患肢于伸直位3~4周。在石膏固定期间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去除石膏托后练习膝关节伸屈活动。
2.手术治疗
髌骨骨折超过2~3毫米移位,关节面不平整超过2毫米,合并伸肌支持带撕裂骨折,最好采用手术治疗。
胫腓骨骨膜炎3大原因
胫骨骨膜炎不是严重的疾病,胫骨骨膜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运动过猛和过于激烈,虽然胫骨骨髓炎与胫骨骨膜炎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它们是不同的疾病,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胫骨骨膜炎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是初参加运动训练的人,尤其是青少年较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典型的运动史、发病史和反复疼痛史。治疗可用膏药骨膜舒痛。膏治疗。
症状
一般都无直接外伤史,但有跑跳运动过多史,发病缓慢,征象逐渐加重。
疼痛是本病的主要自诉症状。初期多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小腿骨疼痛,休息后常可消失,再参加运动时又出现疼痛。
若继续参力加负荷较大的跑跳运动,疼痛逐渐加重,部分患者有夜间疼痛,个别严重者跛行。
急性期多有可凹性水肿;拟小腿下段较明显。
胫骨内侧面、内后缘或腓骨下端有压痛,但压痛点一般都与肌肉附着处无明显关系。病程较长的患者,在胫骨内侧面上常能触摸到小结节或肿块,压之锐痛;
腓骨疲劳性骨膜炎者,可见腓骨下端膨隆。
后蹬痛是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的重要体征,即患者用足尖用力向后蹬地时出现疼痛,但用一般的抗阻屈踝屈趾试验时并无疼痛。
早期X线片上常无阳性表现,晚期且反复发作的患者,多有骨膜增生反应。
症状长期不见好转、局限性压痛显著的患者,应X线拍片检查以排除疲劳性骨折。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的症状
1、小腿胫腓骨疼痛,大量运动之后疼痛加剧,手触、走路时都有疼痛感,个别患者夜间还会痛,多数为隐痛、牵扯痛,严重的患者还会有刺痛和烧灼痛。
2、压疼,在骨面上能摸到压痛点,有的较局限,有的较分散。
3、肿胀,局部软组织有轻度凹陷性水肿。
疲劳性骨膜炎
1、疼痛:轻者在训练后局部出现疼痛,由以大运动量训练后疼痛加剧,重者行走或不运动时疼痛。个别夜间痛,多为隐痛 牵扯痛,严重的 有刺痛或烧着痛。
2、肿胀:局部软组织有轻度凹陷水肿。
3、压痛: 在骨膜上能摸到压痛点。
4、后蹬或支长痛:胫骨骨膜炎患者有后蹬痛;发生在尺桡骨骨膜炎患者有支掌痛。
5、局部烧热:早期可有皮肤发红 处之有轻度烧热感。
处理
早期或症状轻者,局部用弹性绷带包扎。适当减少局部负荷,继续从事活动,随着负荷能力的提高,经2-3周后症状可消失
症状严重者,除减少局部负荷,还要外敷新伤药或用温水浸淤,配合按摩治疗,疼痛剧烈者在休息时要抬高患肢。待症状缓解后,逐步增加局部负荷,但仍然避免做单一的长时间跳妖或支掌动着
疲劳性骨折有什么特点
一般来说,局部长期受反复集中的轻微损伤后,首先发生骨小梁骨折并随即修复,如在修复过程中继续受外力作用,可使修复障碍,骨吸收增加,反复这一过程,终因骨吸收大于骨修复而导致完全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除了一般症状外,还会引起其他疾病,本病有时可见跖骨脱位。因肌肉和韧带牵拉使断端移位,治疗时复位不好,会出现骨畸形。
疲劳性骨折临床特点是局部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好转,无夜间痛。局部可有轻度肿胀和压痛,应力试验阳性。疲劳性骨折,易发生在骨骼应力集中的部位,是常见训练伤之一,在部队训练中发病率较高,国外报道为31%,国内报道为16.9%。
过量运动有什么危害 导致病理性骨质吸收
长期高强度的运动,会使得骨组织所受的应压力过大,发生病理性骨质吸收,尤其是老年人,还容易引起骨折。另外长期高强度的过度牵拉骨膜,还可导致疲劳性骨膜炎并引起疲劳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怎么治
运动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并且经常性的长跑,或者是打篮球,足球,跳高,跳远等等运动,还有部队上的训练,都有可能会引起疲劳性的骨折,所以要避免这种太极限的运动,并且要在完全康复以后才可以进行锻炼。
2而且疲劳性的骨折由于经常性的极限锻炼让身体累积到一个不可承受的量,所以运动是有方式的,并且可以制定一个计划,要循序渐进的,千万不可以一下就让身体承受太极限,太运动量大的运动。
3平时患者在饮食上也要营养均衡,并且也要多注意休息,而且由于每天的运动量过大,所以也应该注意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一定要补充到,并且也可以适当的补充身体所需要的钙量,维生素等等,而且也要多加休息。
注意事项:
疲劳性骨折一般常见于运动量比较大,像部队中的训练,像运动员的训练,都会由于运动过大并且长期累积造成疲劳性骨折,所以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并且要有方法。
疲劳性骨折的分级
0级(正常重建):有细小的骨膜新生骨形成,X线片无异常改变,无临床症状,但骨扫描可见细小的线性吸收增加;
1级(轻度应力反应):亦表现为皮质骨的重建,患者可出现运动后局部疼痛,无压痛,X光片阴性,但骨扫描为阳性;
2级(中度应力反应):皮质骨吸收稍强于骨膜反应,可出现疼痛和压痛,X光片骨外形完整,可见模糊的征象,骨扫描阳性;
3级(严重应力反应): 骨膜反应及皮质骨吸收范围均扩大,疼痛持续存在,休息时也出现,X光片可见皮质骨增厚,骨扫描阳性;
4级(疲劳性骨折): 骨活检可见有骨坏死、骨小梁微骨折及肉芽组织形成,由于疼痛,负重几乎不可能,X光片可见骨折及早期骨痂形成,骨扫描阳性。
根据MRI(核磁共振)表现对疲劳性骨折提出的分级
0级:T1,T2 及STIR像均正常;
1级:T2 及STIR像可见中度骨膜水肿;
2级:T2 及STIR 像可见明显的骨膜及骨髓水肿;
3级:T1像为骨髓水肿,T2及STIR像表现为骨膜与骨髓严重水肿;
4级:T1像可见骨髓水肿,伴有低密度信号影(骨折线),T2及STIR像有严重的骨髓水肿。
腓骨骨折鉴别诊断
结合临床及X线表现多可确诊,但疲劳性胫腓骨骨折有时需与骨样骨瘤及青枝骨折、局部骨感染、早期骨肿瘤等鉴别。
1.骨样骨瘤虽有骨皮质增厚及骨膜反应,但有较典型之瘤巢。
2.局部骨感染以骨膜反应骨皮质增厚为主,无骨小梁断裂及骨皮质切迹征,而临床上皮肤温度较高。
3.早期骨肿瘤以花边样或葱皮样骨膜反应为主,逐渐出现骨质破坏、瘤骨及软组织肿块等。
疲劳骨折与以上各种骨疾病虽有相同的局部骨膜反应、骨皮质增厚硬化等表现,但它仍有自身的特点,只要掌握X线特点及临床病史,即可对疲劳性骨折作出正确的诊断。
什么是疲劳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 又称行军性骨折,常见于跖骨,长期长时间的受力活动,骨发生细微骨折(显微镜下可见)拍X光片时经常看不出明显的骨折,但活动足部疼痛剧烈。红军长征时,有很多红军士兵发生此类骨折。日常生活中的骨折一般是暴力引起的骨断裂,比如车祸,摔伤等等,这此骨折在X光片下可见明显骨折线。
疲劳性骨折主要是指骨骼在长期反复的操作下无法承受猛烈的压力而导致骨骼部份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现象,又叫或称压力性骨折。它是由于过度使用而造成骨骼疲劳衰弱。 好发部位 通常最易发生疲劳性骨折的地方依序是:胫骨、跗骨、跖骨、股骨、腓骨和种子骨; 其它可能会发生疲劳性骨折的地方尚有:腰椎、肋骨、肱骨、桡骨和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