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气虚体质的中药调理法
几种气虚体质的中药调理法
气虚体质之人培补元气宜食可以补气的中药,如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红枣、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茯苓、薏米、饴糖、蜂蜜等。
以上药物均可作为作料制成药膳,或搭配起来代茶饮用。
神倦乏力可用西洋参或人参3克,沸水冲泡当茶饮。
反复感冒抵抗力弱者可用黄芪9克,防风6克,甘草3克,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经常心悸、心慌、善惊易恐者可用太子参、枣仁各6克,甘草3克,用沸水冲服,代茶饮用。
经常气短心慌、出汗劳累后加重者可用人参、五味子各3克,麦冬6克,每日沸水冲服,代茶饮用。
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者,可用蛤蚧粉和人参粉各3克,每日冲服,早、晚各1次。
而气虚表现在脏腑上主要有脾气虚、肾气虚、心气虚和肺气虚。
脾气虛
【症状表现】纳少,脘腹胀满,食后尤甚,大便溏薄,神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白或萎黄,或见水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脉缓弱。
【成因】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病耗伤脾气所致。
【调理方剂】四君汤、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来源】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
【组成】黄芪1.5克,人参、白术各0.9克,炙甘草1.5克,当归0.6克,陈皮、升麻、柴胡各0.6~0.9克。
【用法】上药混合,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空腹时稍热服。
【加减】病甚劳役、热甚者,黄芪加至3克;咳嗽者,去人参;腹中痛者,加白芍药、炙甘草各1.5克;若恶热喜寒而腹痛者,再加黄芩0.6~0.9克;恶寒冷痛,加桂心0.3~0.9克;头痛,加蔓荆子0.6~0.9克:痛甚者,加川芎0.6克;顶痛、脑痛,加藁本0.9~1.5 克。
【功效】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四君汤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各9克,炙甘草6克。
【用法】将上药切碎,研为细末,水煎服。
【加减】若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隔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兼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功效】
益气健脾,适用于脾胃气虚证,症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等。
肾气虚
【症状表现】耳鸣、腰酸、性欲衰减、头晕健忘、脉弱、夜尿增多、小便不畅、倦怠乏力、双腿发沉等。骨质疏松、发育迟缓、小儿智力不足、月经量偏少、经期不规则、排卵期基础体温上升不多、更年期障碍、不孕、习惯性流产、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多尿频尿、盗汗、头晕目眩、耳鸣、四肢冰冷等,也都属中医所说“肾气虚损”的范畴。
【成因】肾气虚是指肾脏功能减弱,是比较常见的疾病,该病的引发原因有很多,大家应引起高度的注意。
【调理方剂】固阴煎。
固阴煎
【来源】《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人参适量,生地、熟地各12克,山药、当归各9克,白芍6克,黄精12克,麦冬、甘枸杞子、丹参、沙苑子各9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如虚滑遗甚者,加金樱子肉10~15克,或醋炒文蛤10克,或乌梅肉2个;阴虚,而当归经血不固者,加川续断10克;下焦阳气不足,而兼腹痛溏泄者,加补骨脂、吴茱萸适量;肝肾血虚,小腹疼痛而血不归经者,加当归10~15克;脾虚多湿,或兼呕恶者,加白术5~10克;气陷不固者,加炒升麻5克;兼心虚不眠,或多汗者,加枣仁10克(炒用)。
【功效】
肝肾两亏,遗精滑泄,带下崩漏,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止,妇人阴挺。带浊淋遗,及经水因虚不固。肝肾血虚,胎动不安;产后冲任损伤,恶露不止。阴虚滑脱,以致下坠者。
心气虚
【症状表现】心悸、气短(活动时加剧)、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苍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等。
【成因】由发汗、泻下太过,或劳心过度、心气耗损或年老脏气日衰、病后体虚所致。
【调理方剂】养心汤加减。
养心汤加减
【来源】《仁斋直指》卷十一。
【组成】黄芪(炙)、白茯苓、茯神、半夏曲、当归、川芎各15克,远志(取肉,姜汁淹,焙)、辣桂、柏子仁、酸枣仁(浸,去皮,隔纸炒香)、北五味子、人参各7.5克,甘草(炙)12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空腹时服。
【加减]怔忡心悸者,加槟榔、赤茯苓。
【功效】
心虚血少,惊惕不宁。
肺气虚
【症状表现】自汗畏风、神疲少气,咳喘无力、动则气短、气怯声低,易遇风受寒而作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或作咳嗽,或作喘作哮,反复发作,且咳痰稀薄,或呼吸短促难续.或喉中常有轻度哮鸣音。面色恍白,舌胖质淡,苔白,脉虚弱。
【成因】本证多由禀赋不足或年高体弱,或积劳内伤,或久咳久喘耗伤肺气所致。因肺气虚使卫外不固,治节无权,开合失司,宣降失职而出咳嗽、感冒、哮证、肺胀、自汗、虚劳等疾病。
【调理方剂】补肺汤。
中医揭秘 气虚体质如何减肥
气虚体质减肥秘诀:慢跑散步跳跳舞
气虚体质的人通常面色萎黄或淡白,唇色发白,肌肉松软;平时不爱说话,声音也较低;且易出汗、易累、易感冒。
各种体质中,气虚的人最易肥胖。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各方面的运行均靠气来推动,气虚,则机体活动就会减弱,所以气虚的人不爱动,也不喜运动,这就助长了肥胖。
这类人减肥,应从益气健脾、培补元气入手,也就是先补气,再以运动和饮食调理。气虚的人不适合高强度的剧烈运动,而适合散步、慢跑及舞蹈等,也适宜练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养生功。
减肥期间的饮食可多吃补气健脾的食物,如粳米、牛肉、大枣、葡萄、花生等,少吃生冷苦寒、辛辣燥热的食物。
气虚体质的人,往往“虚不受补”,冬春是解决“气虚体质”的好时机,不建议多吃补品,要慢慢的补,不要急于求成。过急了往往“虚”没有补起来,反而容易补出“内热”。有条件可以经常吃一些汤粥来补(如黑糯米、粳米、栗子、山药、红薯、香菇、红枣、牛肉、黄芪等,每次可选择两三种煲汤粥)。
女人气虚拔火罐对身体好不好
心气虚的患者是可以拔火罐的。 火罐主要是疏通经络,温经散寒,适用于劳损性疾病,所以虚证是可以拔火罐的。
拔罐具有行气止痛、祛风散寒、调理脏腑虚实、活血化淤的作用。 气虚体质适合拔罐或走罐并没有什么问题,祝健康。
最好不要拔罐治疗。 注意饮食增加营养,可以服用六君子汤进行治疗。 / 健康无忧网为您解忧!
不太适合拔罐治疗 建议根据自身情况心态平和饮食正常劳逸结合适当服用人参归睥丸或者中草药治疗
但是气虚的患者拔罐治疗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一次不超过4个火罐,
拔火罐主要是温阳散寒 适合于阳气不足虚寒内生寒邪闭阻的问题不适合气虚的人 医生询问: 请问饮食以及大小便怎么样
拔罐一般是治疗实证比较多,如果是气虚,那么最好还是不要拔罐了 可以试着针灸,吃中药调理,没必要非得拔罐,还有什么症状可以综合调理
阳虚体质中成药效果怎么样
肾为先天之本,有阴虚和阳虚、气虚之分,你可以因你的体质而需要食养。
身体气虚体质占12.71% ,这些人容易患感冒、胃下垂、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经常疲乏无力,这就是气虚体质。
这种人一般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比较胆小,不爱冒险。
重点人群:气虚体质者多分布在西部、东部地区,可能与西部高海拔、低气压,以及东北冬季长、春秋气温比较低有关。没有工作的人、学生和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也容易气虚。患病倾向:容易感冒,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还易患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等。
调养方式: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和长久憋气。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
阳虚体质证症状表现多端,治疗大法当益气温阳散寒。因肾为一身阳气之根,脾为阳气化生之源,尤应益脾肾之气、温脾肾之阳。
阳虚体质者一般都要特别注意自己的饮食以及自己的生活习惯,还不能长时间进行一些劳动强度大的工作。阳虚的人一般体质相对来讲,会弱一些,但是阳虚通过中成药来进行调理,效果还是很显著的,不过一定要长期调理,不然治疗效果不佳,平时在结合自己的食疗,都能够改善自己的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是肾脏不好的一个表现,阳虚的人一般面色都不会太好,面色过度苍白,显得有气无力。而且阳虚体质的人一般都是由于自身的饮食不注意才导致的,还有的就是先天的遗传因素,以及小时候对自身的照顾不够,经常碰冷水都会形成阳虚体质。阳虚体质除了通过食疗,还可以通过中成药来调理,二者结合的效果会更加明显。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阳虚体质中成药的效果怎么样。
肾为先天之本,有阴虚和阳虚、气虚之分,你可以因你的体质而需要食养。
身体气虚体质占12.71% ,这些人容易患感冒、胃下垂、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经常疲乏无力,这就是气虚体质。
这种人一般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比较胆小,不爱冒险。
重点人群:气虚体质者多分布在西部、东部地区,可能与西部高海拔、低气压,以及东北冬季长、春秋气温比较低有关。没有工作的人、学生和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也容易气虚。患病倾向:容易感冒,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还易患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等。
调养方式: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和长久憋气。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
阳虚体质证症状表现多端,治疗大法当益气温阳散寒。因肾为一身阳气之根,脾为阳气化生之源,尤应益脾肾之气、温脾肾之阳。
阳虚体质者一般都要特别注意自己的饮食以及自己的生活习惯,还不能长时间进行一些劳动强度大的工作。阳虚的人一般体质相对来讲,会弱一些,但是阳虚通过中成药来进行调理,效果还是很显著的,不过一定要长期调理,不然治疗效果不佳,平时在结合自己的食疗,都能够改善自己的阳虚体质。
产后不适该如何调理?
1.体虚体虚是产后最常见的不适症状。
分娩时失血过多、用力、疼痛、创伤,都会导致新妈妈气、血、津液的耗损,就算平时体质再好也会感到从未有过的虚弱。
调理法:服用药膳中药膳食可以帮助新妈妈的身体尽快恢复,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选用党参、黄芪、当归、麦冬、枸杞、山药、桂圆、核桃仁、黑芝麻、莲子等煮粥或煲汤喝。
2.眩晕
分娩时新妈妈用力伤气和失血过多,使血液不能送达脑部而感到头晕目眩,有时还会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发冷、头痛等症状。一般在产后几天内,随着气血逐渐恢复会慢慢好转,不过有时也会持续一段时间。
调理法:黄芪羊肉可以服用乌鸡白凤丸,也可在家采用食补,如取羊肉500g洗净切片,黄芪50g、当归50g、大枣10个、生姜1块,用慢火炖烂,吃肉喝汤。
TIP:新妈妈产后起来活动时需要有人陪护,并尽量放慢动作以免晕倒摔伤。
3.多汗
由于产后需要排出体内积存的大量水分,所以新妈妈出汗是正常的。但如果出汗过多,感觉到口干舌燥,或者超过一周仍然汗出不止,说明是气虚不能固表。
调理法:小麦羊肚汤可以服用玉屏风散(丸),也可以服用浮小麦羊肚汤,即取浮小麦50g用纱布包好,羊肚200g切片,加水后放在一起煮熟,喝汤吃肚片,会起到一定效果。
4.乳房肿痛
很多新妈妈都会遭遇急性乳腺炎。表现为乳房胀痛、乳汁结块排乳不畅、发烧和怕冷。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就会继续发展成乳房脓肿,最后脓肿破口流出脓液。
调理法:外敷+药粥可用油木梳背部由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刮摩;也可外用如意金黄散和米醋调开涂抹乳房,随干随换;或把仙人掌去刺后捣成泥外敷,一天敷2—3次;也可以服用中药粥,方法是蒲公英60g、金银花30g先煎汤,再下粳米100—150g在汤中熬成粥,不拘时喝。
气虚怎样调理最有效
气虚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辩证治疗下通过中药来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服用像黄芪、西洋参等补气类的药材,同时还能通过针灸、艾灸等中医外治法来辅助调理,能够较快的缓解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之人平常生活中可以多吃补中益气类的食物,例如红枣、桂圆、牛肉、小米等等,这些食物能促进体内中气的抒发,对改善气虚体质也非常有好处。
气虚之人平常要适当的进行运动,适当的运动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改善气虚的症状,且运动时尽量选择慢跑、打太极等较轻柔的运动。
气虚体质如何调理
气虚体质的朋友可以在饮食和生活方式两大方面去进行调理:
1、饮食。在饮食方面,建议多食用补气益气的食物如:大枣、山药、龙眼肉、莲子、薏苡仁、芡实、黄芪、党参、白扁豆、粳米等;要忌口的是,不宜食用生冷凉的食物,对于脾胃有损害的食物也要戒口,例如:西瓜、香瓜、水梨、香蕉、黄瓜、苦瓜、空心菜、筊白、笋、蚌类等。
2、运动。因为气虚的人群容易生病,而坚持运动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可以改善倦怠乏力的症状,对于身体的血液循环也有帮助。
两种阳虚体质的中药调理方法
阳虚体质的调理方法
1、心阳虚
【症状表现】表现为心悸、气短(活动时加剧)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苍白、体倦乏力、四肢厥冷、大汗出、心悸加重甚至昏迷不醒;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欲绝等。
【病因】指由发汗、泻下太过,或劳心过度、心气耗损或年老脏气日衰、病后体虚所致心气虚,进一步发展为心阳虚。
【调理方剂】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甘草9克(炎),生姜9克(切),大枣3枚(擘),附子6克(炮)。
【用法】上6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100毫升,温服。
【功效】适用于发汗大过,遂致汗出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
2、脾阳虚
【症状表现】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喜热饮、大便清稀、倦怠神疲、纳食减少;或泛吐清涎、或水肿、或妇女白带量多而清稀;舌淡胖或有牙痕、苔白滑、脉沉弱。
【病因】本证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来,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调理方剂】理中汤。
气血不足怎么锻炼
气血不足这是很多女性非常困扰的问题,因为气血不足会导致女性气色差,及时调理,但是我们还是要引起重视,这可谓是爱美女性的大敌,可通过饮食和中药调理,严重者还会导致四肢无力,气血不足还会导致我们身体各个功能的减退,虽然气血不足不会导致身体有明显的不舒服,气血不足也就是气虚和血虚,面色发黄、皮肤干燥粗糙、头发枯燥,
步骤/方法:1若气血不足不仅会影响外在形象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在我们身体的经络间运行,引发各种妇科疾病,我们知道,气血来源于五脏六腑,因此调理非常重要,是人体之精华所在,女性如果气血充足则精神焕发、荣光满面,
2常见的补气的食物有鱼肉牛肉,糯米胡萝卜香茹豆腐薯类等补血的食物则有:各种动物内脏如猪肝猪血等红枣黑木耳蜂蜜黑米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平常饮食时科多吃一些补气补血的食物,
3按照医嘱坚持服用一个月即可见效,以此辅助补气血,,气血不足患者可通过饮食、中药调理,同时锻炼也是不容忽视的,平常要加强锻炼、多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注意事项:按照医嘱坚持服用一个月即可见效,调理气血除了饮食方面,气血不足患者还可坚持晚上泡热水脚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常见的调气血的中药有当归人参枸杞黄芪等,也可采用中药调理法,
阳虚气虚有什么症状 气虚阳虚怎么调理
气虚阳虚主要从饮食调理、生活运动、中药调理、穴位刺激等方面入手治疗,如:
气虚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多吃一些温补性的食物,比如山药、木耳、香菇、小米、大米、虾肉、牛肉等,忌吃破气耗气之物,忌吃生冷性凉、油腻厚味、辛辣食物,否则可能会加重气虚和阳虚的症状。
生活上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晚上不要熬夜,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提高新陈代谢,补阳加强体质,运动上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每次保持30分钟以上为宜,如跳操、舞蹈、慢跑、球类项目等。
可就诊专业的中医师,根据自身病症情况,服用一些补阳、补气类的药物进行治疗,不过中药需对症下药,不同的人,其阳虚和气虚病症各不相同,如脾气虚的人需健脾益气,服用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法半夏、陈皮等中药调理;而肺气虚的人则要补益肺气,服用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防风等中药调理。
如艾灸穴位治疗,用关元、神阙、肾俞,中腕,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升阳保健,长期坚持可改善体质。
阳虚体质的中药调理方
桂枝加附子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甘草9克(炎),生姜9克(切),大枣3枚(擘),附子6克(炮)。
【用法】上6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100毫升,温服。
【功效】适用于发汗大过,遂致汗出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
脾阳虚
【症状表现】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喜热饮、大便清稀、倦怠神疲、纳食减少;或泛吐清涎、或水肿、或妇女白带量多而清稀;舌淡胖或有牙痕、苔白滑、脉沉弱。
【病因】本证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来,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调理方剂】理中汤。
内分泌失调中药调理法
中医针对内分泌治疗主要以中药调理为主,中药可清除体内代谢淤积,平衡女性气血,使内分泌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药方一:【原料】柴胡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白术15克、丹皮9克、栀子9克、薄荷6克、生姜6克、茯神15克、炒枣仁12克、合欢皮12克,将以上的药,加水煎服即可,每日饮用一剂。
药方二:【原料】生白芍30克、当归15克、山茱萸10克、山药30克,生黄氏20克、丹皮15克、炒栀子10克、红枣10个,建议用砂锅或不锈钢锅加适量的水煎煮,所加入的水以淹没药物2-3cm为宜,待水沸腾后,再煎20分钟,滤出药汁,再次煎煮,滤出药汁,将两次滤出的药汁混合。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分成早晚两份来服用,在饭后半小时,温服为宜。
药方三:【原料】复盆子、当归、丹参、川芎、鸡血藤、枸杞子、苍术、赤芍、柴胡、胆南星、莪术,这个药方将以上材料都放入砂锅后,加入适量的水煎煮,待水沸腾后,再煎煮20分钟左右,滤出药汁即可饮用,每日煎服1剂,也可与养血调经中成药一起内服。
小编提醒:内分泌失调的女性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体情况,对症选药。因此,用药前最好咨询中医师,在医师的建议下健康服用中药。
盘点气虚体质的调理办法
判断是否气虚,首先看体态。气虚体质的人都偏胖,但胖而不实,肌肤很松软,就是常说的“虚胖”。中医学对这样的体质有一个专有名词——“尊荣人”,即养尊处优的人。尊荣人体力劳动少,对他们而言,下地干农活是很不合适的,他们比较适合在四季恒温的房间里打打麻将、聊聊家常。气虚体质的人也不耐寒热,一热就容易出汗,一降温就怕冷怕风,所以很娇贵,只适合在富贵人家生活。所以现在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女孩子多有这种体质。此外,气虚体质的人很容易疲乏,讲话声音较低,不喜欢高谈阔论,容易患上感冒及内脏下垂等病,如胃下垂、肾下垂等,舌质偏淡,脉象偏细软。
怎样调理这种体质呢?一要加强锻炼,越不运动,体质会越差,运动能让身体被动地兴奋,对体质改善很有帮助;二是可以通过食疗来调理,最合适的保健中药是黄芪,可以用黄芪泡水代茶,也可以用黄芪炖鸡、煨汤等,味道甜甜的,很好喝。
气虚体质常用的中药方是“黄芪桂枝五物汤”,只有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五味药,没什么副作用,还可用于治疗糖尿病、颈椎病、周围神经损伤、便秘、坐骨神经痛、痤疮等病。另一个方子“玉屏风散”含三味药——黄芪、防风、白术,每天适当服用,能很好地改善气虚体质,还能治疗和预防气虚感冒。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人认为气虚要用人参,这其实是个误区。人参更适用于消耗性疾病后期的病人,他们体质十分虚弱,属于元气虚衰,即虚在里。而黄芪治疗的气虚是虚在肌肤,二者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