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患牙周炎怎么办 牙周病的成因及分类
孕妇患牙周炎怎么办 牙周病的成因及分类
牙周病是因为口腔中的细菌与口水、食物残渣形成了牙菌斑,而牙菌斑会进一步形成牙结石附着在牙根表面,导致牙龈、牙周韧带及齿槽骨等牙周组织发炎受到破坏,使得患者发生牙龈出血、牙肉肿胀、牙齿动摇等症状。
牙周病主要分成「牙周炎」、「牙龈炎」两类,当牙龈组织发炎但是尚未破坏到齿槽骨时,症状可以经由治疗或是清洁回复健康,我们称之为「牙龈炎」,要是严重破坏到齿槽骨导致不可回复的症状,我们称之为「牙周炎」。
怀孕妇女中,最常见的牙周病是「怀孕型牙龈炎」,临床上的发生率占30~100%,主因是怀孕间体内贺尔蒙(包含动情激素及黄体激素)迅速分泌增加,导致牙周病菌数量增加,引起牙龈组织严重反应。
怀孕型牙龈炎会从牙龈边缘及牙齿之间开始发作,好发于怀孕第2个月起,当情况越加恶化时,在牙齿中间的牙龈会变成血红色、肿胀且柔软的组织;
甚至有部分孕妇因过度发炎增殖反应而形成「化脓性肉芽肿」,而当刷牙时就会经常刷伤流血并疼痛,这种增殖性的牙龈改变一直持续到分娩后才会消失。
怀孕并不会造成牙周疾病,只会加重已有的牙周病情;反之龋齿也是一样,其和怀孕是否相关目前仍无定论,然而怀孕并不会直接造成龋齿,多是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及不好的口腔卫生所导致。
牙周病的危害有哪些
1.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对牙周炎患者施以彻底有效地牙周治疗,可改善II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使其胰岛素用量减少;血糖控制后,牙周炎的情况也会有所好转。
2. 患牙周炎时,导致牙周局部慢性感染的细菌及其毒性产物可进入血流中。这些细菌和毒性产物会增加和加重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过程,使牙周炎成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心梗和脑中风发生的危险因子。
3.牙周病对孕妇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吸烟和喝酒,患病孕妇的早产率是正常孕妇的7.5倍。许多妊娠期的妇女都知道吸烟、喝酒对胎儿的危害,但却对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对胎儿的影响知之甚少。专家说,孕妇患牙周病可能引起早产,牙周病如同吸烟、喝酒一样影响胎儿的发育
4.呼吸道感染 牙周炎患者牙周致病菌可直接进入呼吸道和消化道,使一些全身抵抗力低的人群成为“易感者”,是“易感者”患肺炎、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危险因子。 呼吸道感染 牙周炎患者牙周致病菌可直接进入呼吸道和消化道,使一些全身抵抗力低的人群成为“易感者”,是“易感者”患肺炎、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危险因子。
孕妇患牙周炎怎么办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面,因为病情进展到牙周炎时已属于不可回复的情形,所以治疗目标为减少牙周组织继续发炎破坏,并建立一个让患者得以维持口腔清洁的环境,一般牙周病的治疗可分为3个阶段:
(1)第一阶段(基本治疗):目的为控制牙龈发炎,包括口腔卫生教导、洗牙、牙龈下刮除以及牙根整平术。
(2)第二阶段(手术治疗):彻底去除牙周囊袋深部的牙结石以控制发炎,并评估进行牙周再生。
(3)第三阶段(维持期):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依照医师指示定期回诊检查。
针对孕妇的牙周治疗选择,着重于第一阶段的基本治疗及牙菌斑控制计划,主要目的在建立健康的口腔状况及良好的口腔卫生;
而在选择治疗时机上,怀孕前3个月因为胚胎仍相当脆弱,所以建议此阶段进行保守性局部洗牙及牙菌斑移除,并避免不必要之牙科放射线检查。
在怀孕4至6个月期间,可以进行全口洗牙、牙龈下刮除术及牙根整平术,目的是避免怀孕后期及产后造成更严重的全口牙周炎,但较大的全口重建治疗或第二阶段牙周手术治疗,建议待分娩后再依序进行。
因此针对孕妇的牙科治疗重点在于教导良好的口腔卫生清洁方式,并限制精致碳水化合物摄取以控制牙菌斑形成,避免因孕妇贺尔蒙改变引起的牙龈发炎。
第一阶段治疗再评估--第二阶段治疗再评估--定期回诊
在牙科治疗中,使用药物是相当常见的治疗方式,但针对怀孕妇女而言,最大的疑虑在于服用药物可能会经由胎盘对胎儿产生毒性或影响;
因此,建议女性在怀孕期间,特别是孕期前3个月内应尽量避免吃药,虽然多数牙科用药对孕妇属于安全的,但部分处方药物仍建议咨询妇产科医师意见后再服用。
另外若哺乳阶段接受牙科治疗需要服药,一定要告知医师目前正在进行哺乳,因为药物可能会经由乳汁进入宝宝体内而产生副作用,而且建议每次哺乳后再服药,服药后4小时内也要避免哺乳以降低乳汁的药物浓度。
孕妇多次流产竟是牙周疾病引起
孕妇本身更易罹患牙周病
妊娠牙周炎。牙周炎是指未完全长出的牙齿,其牙齿周围的牙根发炎。最常发生在20-35岁之间,因此孕妇常常会成为牙周炎“光顾”的对象。此外,孕期在孕激素的作用下,还可能出现妊娠牙龈炎、孕期蛀牙等口腔疾病。
牙周病为何会导致反复流产?
专家表示,牙周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源于厌氧菌感染,因此,如患有中重度牙周疾病,怀孕后这些细菌会随血液进入羊水,对胎儿有着严重的危害。研究显示,患严重牙周病者,较轻的会引发宫缩等反映,严重者可发生流产、早产、宫内感染或新生儿体重过轻等情况。
准妈妈孕前需做好口腔检查
牙周病治疗不及时,不仅会导致牙齿脱落,增加胎儿早产的几率,还可能诱发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系统性疾病。有数据显示,大约有70%-80%的孕、产妇患牙龈炎、牙龈出血等牙周疾病,但愿意去医院就诊的人数不到两成。因此,孕前及时对龋齿、牙周疾病、残根残冠、阻生牙等口腔疾患进行治疗非常必要,要尽可能不将其带入妊娠期。而孕期如果发现相关口腔疾病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核心提示:专家表示,牙周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源于厌氧菌感染,因此,如患有中重度牙周疾病,怀孕后这些细菌会随血液进入羊水,对胎儿有着严重的危害。研究显示,患严重牙周病者,较轻的会引发宫缩等反映,严重者可发生流产、早产、宫内感染或新生儿体重过轻等情况。
为什么孕妇比较容易患有牙周炎
口腔专家解释说,牙周炎不同于人们日常熟知的龋齿(俗称虫牙),它是发生在牙龈、牙槽骨等支持组织的炎症。为什么孕妇易患牙周病?首先,妊娠期间有些孕妇变得爱吃酸甜食,或是黏性大的食物,口腔环境发生变化。在妊娠中期,许多孕妇妊娠反应明显,一刷牙就容易恶心,就干脆不刷牙。食物残渣在牙齿周围大量沉积,口腔卫生较差,导致了牙周病的发生发展。其次,牙龈也是女性激素的作用器官,妊娠期间性激素大量增多,牙龈对局部刺激反应增强,加重了炎症反应。
孕妇患牙周病,最大的危害就是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包括流产、早产、新生儿出生时低体重及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缺陷等。专家建议,孕妇要避免牙周病,应该在怀孕前进行产检的同时对口腔进行例行检查,及时发现牙周病、龋病、智齿冠周炎等,先治疗再怀孕。对于已怀孕的妇女,也可以常规进行口腔检查。平时在家,要坚持每天早晚刷牙,每次不少于三分钟,且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避免损伤牙龈;饭后漱口,并及时用牙线去除牙缝中残留的食物。在妊娠反应强烈的阶段,至少要坚持用不含抗生素的漱口水饭后、睡前漱口。
孕妇有牙周炎能吃橘子吗
孕妇有牙周炎能吃橘子,但要及时清理口腔。孕妇易患牙周炎,这是由于妊娠期间有些孕妇们变得爱吃酸甜食,或是粘性大的食物,口腔环境发生变化。在妊娠中期,许多孕妇妊娠反应明显,一刷牙就容易恶心,就干脆不刷牙。食物残渣在牙齿周围大量沉积,口腔卫生较差,导致了牙周病的发生发展。还有就是,牙龈也是女性激素的作用器官,妊娠期间性激素大量增多,牙龈对局部刺激反应增强,加重了炎症反应。孕期出现牙龈炎、牙周炎的患者,通常怀孕前口腔健康就有问题,只是她们并没有重视,怀孕后激素等作用之下,引发炎症。
孕妇患牙周病,除了牙齿松动影响进食之外,最大的危害就是会导致不良妊娠,包括流产、早产、新生儿出生时低体重,以及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缺陷等。研究表明,牙周炎的炎症炎症因子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子宫,并增加个体对细菌性下生殖道的敏感性,发生羊膜炎、阴道炎等。宫腔内一旦发生感染,胎儿的生长发育就会受 到不良影响。
牙周病的危害有哪些
危害一诱发心脏病和脑中风 患牙周病时,导致牙周局部慢性感染的细菌及其毒性产物可进入血流中。这些细菌和毒性产物会增加和加重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过程,使牙周病成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心梗和脑中风发生的危险因子。有资料显示:牙周病患者因冠心病死亡或入院的发生率比无牙周病者高25%,心梗发生的危险比无牙周病者高2~3倍;10%~30%感染性心内膜炎和25%脑中风与牙源性感染有关。
危害二糖尿病人易患牙周病 临床观察表明,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病的危险性比无糖尿病者高2.8~3.4倍。如果对牙周病患者施以彻底有效地牙周治疗,可改善II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使其胰岛素用量减少;血糖控制后,牙周病的情况也会有所好转。
危害三病菌直接进入呼吸道 牙周病患者牙周致病菌可直接进入呼吸道和消化道,使一些全身抵抗力低的人群成为“易感者”,是“易感者”患肺炎、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危险因子。
危害四增加孕妇早产几率 孕妇患上牙周病时,某些牙周细菌和毒素可进入血流,直接或间接地引发分娩动作,甚至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罹患牙周病的孕妇出现早产的机率是健康孕妇的3倍,产生低体重儿(体重小于2500克)的危险度增高7.5倍。口腔专家说,除对机体健康有影响外,牙龈红肿出血溢脓、牙根暴露、牙齿伸长移位、口臭等症状还严重影响患者的个人形象和社会交往,也已成为影响个人社会心理健康的原因。
危害五牙周病对孕妇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吸烟和喝酒 一家口腔医院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牙周病对孕妇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吸烟和喝酒,患病孕妇的早产率是正常孕妇的7.5倍。据口腔专家介绍,大多数妊娠期的妇女患龋齿、牙龈炎、牙结石和牙渍等口腔疾病。许多妊娠期的妇女都知道吸烟、喝酒对胎儿的危害,但却对牙周病、牙本质过敏和智齿冠周炎等口腔疾病对胎儿的影响知之甚少。口腔专家说现在已经证明,孕妇患牙周病可能引起早产,牙周病如同吸烟、喝酒一样影响胎儿的发育,患重症牙周病的孕妇早产和出生低体重儿的危险率为牙周正常孕妇的7.5倍,这已经大于抽烟和喝酒对胎儿的影响了。口腔专家说,在怀孕4—6个月期间,只能进行补牙、洗牙等简单的口腔治疗,在怀孕前三个月进行口腔治疗容易引起流产,而后三个月则可能引起胎儿早产。 口腔专家温馨提醒:治疗牙周病一定要选择专业的口腔医院,正规的口腔专科医院在口腔医生资质,诊疗技术,诊疗设备,消毒措施等方面都更领先、更有保障,将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诊疗效果。
牙周炎的危害
牙周病应该如何治疗?这是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想要了解的问题,牙周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牙周病不仅给我们的牙齿美观带来很大的影响,并且给我们的身心一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下面一起来了解牙周炎的危害。
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
高胆固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大家是否知道牙周炎,尤其是中重度牙周炎,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呢?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袋内存在大量细菌,这些细菌随时可能酿成大祸:可因咀嚼、刷牙等造成一过性菌血症,入血的细菌可凝集血小板形成血栓。临床发现,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有10%-30%与牙源性感染有关。
牙周炎与妊娠不良
孕期母亲患牙周炎与早产低体重儿关系的研究表明,18%的早产低体重儿是由母亲患牙周炎导致的。患牙周炎的母亲发生早产低体重儿的危险率是对照组的7.5倍。
牙周炎与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严重的牙周组织破坏,反过来,牙周病变又会加重糖尿病,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难以控制。因此,当糖尿病伴发牙周炎时,一定要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治疗牙周炎。
牙周炎与消化道疾病
研究者发现,在牙菌斑的唾液中可检出幽门螺杆菌,尤其在牙周炎患者的病变部位--牙周袋内的龈下菌斑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非常高。由此可见,牙周病变有可能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后者的增加会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发生。
上面的内容介绍了牙周炎有哪些危害,牙周炎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疾病,所以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预防牙周炎,请爱护我们的牙齿,拥有有一口好牙,才能吃嘛嘛香,身体倍棒。祝大家身体健康!
牙周病的危害有哪些方面
牙周病的危害一、增加孕妇早产几率
孕妇患上牙周病时,某些牙周细菌和毒素可进入血流,直接或间接地引发分娩动作,甚至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罹患牙周病的孕妇出现早产的机率是健康孕妇的3倍,产生低体重儿(体重小于2500克)的危险度增高7.5倍。
专家说现在已经证明,孕妇患牙周病可能引起早产,牙周病如同吸烟、喝酒一样影响胎儿的发育,患重症牙周炎的孕妇早产和出生低体重儿的危险率为牙周正常孕妇的7.5倍,这已经大于抽烟和喝酒对胎儿的影响了。专家说,在怀孕4—6个月期间,只能进行补牙、洗牙等简单的口腔治疗,在怀孕前三个月进行口腔治疗容易引起流产,而后三个月则可能引起胎儿早产。
牙周病的危害二、诱发心脏病和脑中风
患牙周炎时,导致牙周局部慢性感染的细菌及其毒性产物可进入血流中。这些细菌和毒性产物会增加和
加重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过程,使牙周炎成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心梗和脑中风发生的危险因子。有资料显示:牙周炎患者因冠心病死亡或入院的发生率比无牙周炎者高25%,心梗发生的危险比无牙周炎者高2~3倍;10%~30%感染性心内膜炎和25%脑中风与牙源性感染有关。
牙周病的危害三、糖尿病人易患牙周炎
临床观察表明,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炎的危险性比无糖尿病者高2.8~3.4倍。如果对牙周炎患者施以彻底有效地牙周治疗,可改善II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使其胰岛素用量减少;血糖控制后,牙周炎的情况也会有所好转。
牙周病的危害四、病菌直接进入呼吸道
牙周炎患者牙周致病菌可直接进入呼吸道和消化道,使一些全身抵抗力低的人群成为“易感者”,是“易感者”患肺炎、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危险因子。
牙周病的危害五、牙周病对孕妇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吸烟和喝酒
一家口腔医院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牙周病对孕妇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吸烟和喝酒,患病孕妇的早产率是正常孕妇的7.5倍。 据专家介绍,大多数妊娠期的妇女患龋齿、牙龈炎、牙结石和牙渍等口腔疾病。许多妊娠期的妇女都知道吸烟、喝酒对胎儿的危害,但却对牙周炎、牙本质过敏和智齿冠周炎等口腔疾病对胎儿的影响知之甚少。
专家说,除对机体健康有影响外,牙龈红肿出血溢脓、牙根暴露、牙齿伸长移位、口臭等症状还严重影响患者的个人形象和社会交往,也已成为影响个人社会心理健康的原因。
牙周炎与什么疾病有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牙周炎并不陌生,周围很多人都受到过牙周病的困扰。但是对于牙周病您真的了解吗?牙周病作为一种口腔疾病,或许没怎么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牙周炎对我们的全身健康都是有一定程度影响的。
(一)、心脑血管疾病
1.牙周感染引起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最明显的,产生牙周病的细菌在口腔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会产生致病性很强的毒性,并不断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时间长了极易产生心脏病,有10%到30%的心肌炎与牙源性感染有关。
2.由于口腔内组织遭到破坏,细菌及有害物质进入血管内,导致心脏和动脉受到牙周致病细菌污染。长期暴露在这些细菌下,动脉会慢性发炎,增加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牙周病的细菌会使血管中的胆固醇与酯细胞结合,形成血栓块。这些血栓可导致动脉硬化、中风、缺血性心脏病及冠状动脉堵塞等心脏病的形成。如果心脏病患者接受牙周病治疗,其心脏病病情将可改善。
(二)、糖尿病
牙周病和糖尿病也是关系密切的,牙周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较易受到感染的缘故。另外,牙周病会增加血糖的浓度,使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是更加困难,并加剧感染的发生。
(三)、消化系统疾病
1.幽门杆菌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致病菌,胃与口腔直接相通,牙周病患者的分泌物中有大量幽门杆菌,这些细菌会进入胃中,当肌体免疫力下降时,就会引发各种胃病。
2.牙周疾病能通过引发体内炎症,增加患者罹患胰腺癌的风险,研究表明:牙周病患者口腔内细菌产生的致癌化合物水平上升,另外还诱发体内组织出现炎症,这可能是牙周病导致胰腺癌风险增加的两大原因。
(四)、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
孕妇患牙周病还会殃及胎儿,导致孕妇早产,患重症牙周病的孕妇发生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率是牙齿健康孕妇的7.5倍。因在早产妇女的羊水中能检测到口腔中常见的核梭杆菌。 因此建议,女性在怀孕前,应对自己的牙周情况做一检查。已患牙周炎的女性应在自己牙周炎病情处于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开始怀孕。
(五)、其他
1.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牙周病患病率约是正常人的2倍以上,并有较高程度的牙槽骨破坏,其平均牙齿拔除量是11.6颗,而一般人则是6.7颗。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牙周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致病原因极为相似,两者都与慢性发炎和免疫反应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去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关节的细胞,最后导致关节支持组织不足以正常运作。牙周病患者则因细菌引起发炎,诱使白血球聚集于牙龈发炎处,进而造成对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
2.口腔卫生差者患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几率是口腔卫生良好者的1.77倍,口腔感染还会引起肾病及一些皮肤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