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药什么时候吃最好 泻下药饭前服用

中药什么时候吃最好 泻下药饭前服用

泻下药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其治疗病位在下(肠道、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宜饭前服用,以使药性下达,因为在空腹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进入肠道,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中药服用方法

一、服用中药的时间:补养药与健胃药应饭前服用,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率。辛辣而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的刺激。驱虫或攻下药适宜在空腹时服用,以增强药效。治疟疾时宜在发作之前服药,用安神药时应在临睡前服药,急性病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

二、服药的次数:一般每日服药2~3次,维持疗效者改为每日一次,有的一日多次或煎汤代茶,不拘次数。

三、一般中药煎剂以温服者多。根据病情及治疗的需要也有采用冷服用于热症者,采用热服用于寒症者。

四、药饮选择:一般用白开水送下,因呕吐而服药困难者,可饮姜汁,药液中加白糖或矫味剂。送服消淤活血剂,增强药效以黄酒为饮。

五、忌口:一般在服药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皮肤病及疮伤应忌食鱼虾腥食物和刺激性食物等。

马齿苋熬水怎么熬 马齿苋熬水治便秘要注意什么

马齿苋对便秘有一定的辅助治疗功效,但是对于便秘较为严重或时间较久的人群治疗效果有限,建议最好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与其他泻下药一同配伍使用。

马齿苋药性寒凉,虽然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但是它毕竟是一种中药,有一定的用量规定,一般建议用量为9-15克,新鲜的为30-60克,过量服用可能会加重肠胃的刺激,反而引起便溏或腹泻。

马齿苋与鳖甲相克,两者均性寒,同食易损伤肠胃,所以在服用马齿苋期间,应避免与中药处方中的鳖甲和食物中的甲鱼同食。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清晨:清晨空腹宜服用具有滋补作用尤其是滋补肾阳的药物,在早餐前服用,以利于滋补药物的充分吸收;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用,可使药物迅速进入胃肠,并保持较高的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利水湿药、催吐药亦宜清晨空腹服用。

午前:上午宜服用益气升阳药、发汗解表透邪药。李东垣认为:“午前为阳之分,当发汗;午后阴之分,不当发汗。”还强调益气升阳药在午前服用。罗天益进一步提出,益气升阳药之所以午前服用,乃“使人阳气易达故也。”

午后:下午或入夜宜服用泻下药(如大承气汤)。李东垣曰:泻下药“乃当日巳午之后,为阴之分时下之。”(巳时:即上午9~11点,午时:即上午11~午后1点),其他医家亦都认定泻下药不宜在午前服用。

治胃病的中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呢

服药时间,必须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一般来说,滋补药宜在饭前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在空腹时服用;健胃药和对肠胃 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其他药物一般也宜在饭后服用;而安眠类的中药则应在睡前服用。无论饭前饭后服药都应略有间隔,如饭前后1~2小时左右,以免影响疗效。

治疗肠胃病的中药,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因为胃空状态下,药性容易下达,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粘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药物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一般来说有胃病,不可同时服用中药和西药,中药主要起来调节缓解作用,而西药副作用较大,如果两种同服,有可能有副反应,因此最好咨询专业医生。另外在服用中药治疗胃病时,不宜喝茶和吃胡萝卜,前者影响吸收,后者会影响药效,还要注意胃部保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你九个时间段正确喝中药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清晨:清晨空腹宜服用具有滋补作用尤其是滋补肾阳的药物,在早餐前服用,以利于滋补药物的充分吸收;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用,可使药物迅速进入胃肠,并保持较高的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利水湿药、催吐药亦宜清晨空腹服用。

午前:上午宜服用益气升阳药、发汗解表透邪药。李东垣认为:“午前为阳之分,当发汗;午后阴之分,不当发汗。”还强调益气升阳药在午前服用。罗天益进一步提出,益气升阳药之所以午前服用,乃“使人阳气易达故也。”

午后:下午或入夜宜服用泻下药(如大承气汤)。李东垣曰:泻下药“乃当日巳午之后,为阴之分时下之。”(巳时:即上午9~11点,午时:即上午11~午后1点),其他医家亦都认定泻下药不宜在午前服用。

睡前:一般在临睡前15~30分钟,宜服用镇静安眠药、滋养阴血药。入夜是脏腑功能最低的时候,如在此时服用滋阴进补药,就如雪中送炭,效力倍增。

隔夜:宜服用驱虫药,如乌梅丸一般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1次,以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便于将虫体杀死排出体外。

饭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治疗病位在下(肠道、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宜饭前服用,以使药性下达,因为在空腹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进入肠道,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饭后: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治疗病位在上(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疾病,宜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健胃药及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甘露消毒丹等),宜饭后服用,这样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物,也宜在饭后服用,以避免毒性药物吸收太快而发生不良反应。

餐间: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中药服用不但要讲究适当的服药时间,还要讲究服药次数和药物的温度,这样才会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喝调理月经中药的禁忌有哪些呢

1、对于那些因为血热导致经期提前的人,一定要注意不要食用辛辣,葱,蒜,姜等刺激性动火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抵消掉中药的作用,甚至还会造成更多的消极影响,反而不如不吃中药。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就完全不能发挥中药的功效了,岂不是得不偿失。

2,对于那些虚寒导致经期异常的人,通常会出现身体发寒的情况的,所以要忌吃生冷瓜果,酸寒苦辣食物。所以在食用调经的药物的时候,不要去吃这些食物,再少也不要碰,一定要在吃药的期间做到,才能真正起到调理的作用。

3、海鲜,对于任何中药来说,都是一种禁忌,所以调经中药也是不能食用海鲜的,大家要学着自控,学着忌口哦。

1、喝中药时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才会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中药更是如此。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服用,可以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2、运用中药时,讲究四气五味,根据药性的寒、热、温、凉,并参考辛、甘、酸、苦、咸五味来配伍组成方剂。空腹服药时,寒凉药或者五味偏重的药物都可能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

3、不同类型的中药,服用时间也不同。肝、肾、肠道疾患,宜饭前服药。眩晕、咽喉疾患宜饭后服药。泻下药、滋补药、驱虫药宜空腹服。安神类药宜睡前服用。

怎样喝中药才正确有效呢

服药时间:

1)疾病在胃部以下(如肝病、肾病等),一般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

2)疾病在胃以上(如心、肺、胸膈等处),最好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

3)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药与进食都应该间隔1小时左右。

药物药性:

1)清热解毒药、润肠泻下药、补益药宜空腹服;

2)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汤药以饭后服为好;

3)驱虫药应隔夜服(睡前服用一次,第二天早晨空腹时再服用一次);

4)泻下药当奏效即止,切勿过剂;

5)安神药应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内服用;

6)治疟药应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

7)调经药一般于经前或经期服用。

服用温度:

1)一般情况下宜温服,就是煎好的中药液在常温下晾至30℃~40℃时服用。

2)解表、祛寒和活血通脉的汤药应趁热服下;

3)治疗热性病的清热解毒药和止吐类药,则应待药液冷却后服用。

服药剂量:

1)中药汤剂一般是一日一剂,将头煎、二煎药汁混合均匀,早晚分服。

2)成人一般每次以服用 150-200毫升为宜,发热病人服清热解毒药时,药液可稍多些;

3)儿童和危重病人,服药量应少些。

4)清热解毒药可每日服3~4次;如感冒高烧不退者,可4小时服1次发汗解表药(不分昼夜)。

俗话说的好,良药苦口,大家知道这个道理,可是面对年龄尚小的小朋友,味道发苦的中药他们是不下去的,因此不少家长就在中药里加一些糖,其实这种做法不正确,而且也不提倡。白糖性凉、红糖性温,如果把白糖加入温热药中,或把红糖加入寒凉药中,会减弱药性。此外,还有些药是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腺分泌,从而发挥疗效的,如黄连,如果加糖,就会失去这种作用。

中药对付黑眼圈

简单几招对付黑眼圈

中医在治疗黑眼圈上,常根据不同的病因给予对症治疗,因肾虚导致的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每次8粒,每天三次;肾气虚患者可以服用桂附地黄丸,每次8粒,每天三次;脾虚患者可服用归脾丸或补中益气丸;情绪不佳者可服用逍遥散。同时,可以配合服用一些维生素,如每天口服维生素C1.2克,每天口服维生素E0.1 克。另外,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脾气不好者不妨多吃点醋,少吃刺激性食品。... >> 详细

选择中药服用的最佳时间

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才会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中药更是如此。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尤其是补益药(如人参)、健胃药(如补脾益肠丸)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甘露消毒片);而驱虫药(如乌梅)和泻下药(如大承气汤),则空腹时服用较好;安神类中药应在睡前服用。但不管是在饭前或饭后服药,都应有半小时至1小时的间隔,以免影响药效。一般来说,中药通常需一天口服3次。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2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指示,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

生大黄芒硝外敷

黄和芒硝都是有一定的通便作用的,但是外用的时候可以消肿,对于不同的疾病比例不是完全一致的、建议您的情况的话,其实最好还是到医院根据您的具体的使用的目的和方向选择适合的比例使用。都是泻下作用非常强的药物,要确定是一个实热性疾病导致的大便不通可以用,同时可以起到促进周围血液循环,治疗实热积滞;停痰积聚;目赤障翳;丹毒;痈肿的作用、建议如果身体本身比较虚或脾胃不好就不太合适了,中药服用后有没有副作用主要是看对不对症。不对症就会出现很多不良的变证

中药服用注意事项 中药服用时间有别

不同的中药各有服用时间点,例如对胃肠刺激药物,宜在饭后服用;泻下、驱虫药物,宜在空腹服用;安神药物宜在睡前服用。

女人喝调理中药的24个禁忌

1、喝中药时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才会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中药更是如此。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服用,可以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2、运用中药时,讲究四气五味,根据药性的寒、热、温、凉,并参考辛、甘、酸、苦、咸五味来配伍组成方剂。空腹服药时,寒凉药或者五味偏重的药物都可能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

3、不同类型的中药,服用时间也不同。肝、肾、肠道疾患,宜饭前服药。眩晕、咽喉疾患宜饭后服药。泻下药、滋补药、驱虫药宜空腹服。安神类药宜睡前服用。

4、宜少食豆类、肉类、生冷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病人的肠胃负担,影响疾病恢复。脾胃虚的病人,更应少食该类食物。

5、热性疾病应禁食或少食酒类、辣味、鱼类、肉类等,因酒类、辣味食物性热,鱼类、肉类食物有腻滞、生热、生痰作用,食后助长病邪,使病情加重。

6、服解表、透疹药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因冷物、酸味均有收敛作用,会影响药物解表透疹功效。

7、服温补药时应少饮茶,因茶叶性凉,能降低温补脾胃的效能。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前后,不宜喝茶,更不能用茶水送服这些药物。

8、服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时,不宜吃辣物,吃辣的食物会加重热象,从而抵消清热凉血药(如石膏、银花、连翘、山栀、生地、丹皮等)及滋阴药(如石斛、沙参、麦冬、知母、玄参等)的作用。

9、服用甘草、苍耳、乌梅、桔梗、黄连、吴茱萸忌食猪肉。

10、服地黄、首乌忌食葱、蒜、萝卜。

11、服丹参、茯苓忌食醋。

喝中药的最佳时间

喝中药时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才会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中药更是如此。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服用。

中医在配伍运用中药时,讲究“四气五味”,根据药性的寒、热、温、凉,并参考辛、甘、酸、苦、咸五味来配伍组成方剂。空腹服药时,寒凉药或者五味偏重的药物都可能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

不同类型的中药,服用时间也不同。肝、肾、肠道疾患,宜饭前服药;眩晕、咽喉疾患宜饭后服药;泻下药、滋补药、驱虫药宜空腹服;安神类药宜睡前服用。

这都是根据病情的不同和药物作用的特点,对服药时间做出的大致要求。在用药时,医生会根据患者身体变化调整用药,用药的方子不会局限于某一类药,再加上患者长期服药,难免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所以建议长期喝中药汤剂的人,在饭后30~60分钟内服药,以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相关推荐

泻下的中药有哪些

大黄泻下攻积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须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3-15g,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

为什么喝中药会拉肚子 服用清热泻火的中药

除了有泻下功效的中药外,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等等功效的中药,也会引发腹泻,清热泻火药物性质寒凉,通便可以帮助泻火;活血化瘀药具有的润滑之性,也会具有一定的滋润通便作用。

中药服药方法

一、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亦是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之一。在长期的用药实践中,我们的祖先创立了许多用药方法。在给药途径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药的传统给药途径,主要以内服和外用(口服和皮肤用药)为主。此外还有吸入、舌下给药、粘膜表面给药、直肠给药等多种途径。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药的给药途径又增添了皮下注射、肌内注射、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不同的给药途径各有其特点。因为机体的不同组织对于药物的吸收性能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亦有差别,药物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消除情况也不一样。所以,给药途径不同,会影响药物吸收

腹泻止泻药须对症下药

误区一:滥用止泻药 止泻药属于对症治疗腹泻的药物,其通过减少肠蠕动或保护肠道免受刺激而达到止泻效果,能够防止机体过度脱水,但主要适用于剧烈腹泻。对于一般的腹泻,不建议使用止泻药,它会使致病因子以及细菌毒素在体内滞留,加大风险。 而且,止泻药的主要缺点是刺激消化系统,对肝肾副作用大,易导致胃部不适、恶心、头晕等一系列症状,因此对于发生腹泻的老年或者小儿患者,要慎重使用。 误区二:过度使用静脉补液 在腹泻患者的治疗中,静脉补液也常常被过度使用。实际上,只有当腹泻患者出现重度脱水或者不能口服补液的情况下才需要使

泻下的中药有哪些 大黄泻下攻积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须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3-15g,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为峻烈攻下之品

无花果能海鲜吗

无花果不能海鲜。 我们到海鲜大多属于寒性,同时又都是高蛋白食物,而无花果在中药中属于泻下药物,作为水果食用时更有润肠、通便、导泻等功效,和海鲜一起食用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全,出现胀气、腹泻等症。

产后新妈慎用的中药有哪些呢

1、补益中药 在刚生产后,不宜服用太过补益作用的中药,如人参。人参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作用于中枢神经及心脏血管的”人参辛甙”,降低血糖的”人参宁”以及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配糖体等。这些成分能对人体产生兴奋作用。如果新妈妈服用了人参,人参对人体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就可导致服用者出现失眠、烦躁、心神不安等不良反应。刚刚经历分娩的新妈妈,体力消耗很大,非常需要卧床休息,如果此时服用人参,反而因兴奋难以安睡,影响精力的恢复,所以新妈妈急于用人参补身子是有害无益的。 2、活血中药 在分娩过程中,内、外生殖器的血管多有损

肾病何时服中药最好

根据中医子午流注理论,酉时补肾效果佳。酉时(17:00~19:00)属肾经循行时段。如果在这个时间段些补肾的食物或中药,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感觉空腹服药胃部不适,可在餐后1小时服药。 根据子午流注理论,申时(午后3:00~5:00)属膀胱肾经循行时段。尿路感染患者在这段时间服药,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若使用中药择时坐浴的方法治疗尿路感染,也可取这段时间内坐浴,以提高疗效。

新鲜金银花要不要蒸了再晾干 长期喝金银花泡水会有害处吗

金银花性寒,如长期大量服用会导致胃肠道出现不适,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同时寒凉性的药物,如果喝的疗程较长,可能会损伤到胃阳,造成胃寒的症状,如: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胃痛、小便不利、水肿等;另外若是在经期喝多还可能影响经血的正常排出,甚至引起痛经等不适,建议金银花泡水喝还是需要谨慎对待,最好在医生的医嘱下,根据自身情况,对症下药,服用适宜的剂量和疗程。

清热泻火这三种中药最有用

现如今,采用中药养生的方法,是目前最受养生人士青睐的方式,而在常用的中药中,有清热泻火作用的中药材,主要就是以下三种。 1、青葙子 青葙子一年生草本,高达1m。茎直立,绿色或带红紫色,有纵条纹。味苦,微寒。有清肝火、祛风热、明目、降血压之功效。 配决明子、茺蔚子、羚羊角等用,可治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眼生翳膜、视物昏花等。配生地黄、玄参、车前子,可治肝虚血热之视物昏花。配菟丝子、肉苁蓉、山药等药用,可治肝肾亏损,目昏干涩。 2、石膏 石膏,为含水硫酸钙的矿石。生用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煅用具有敛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