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艾灸哪里
带下病艾灸哪里
脾虚型带下病艾灸
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下注,伤及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为带下异常;脾虚中阳不振,则面色不容而呈㿠或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乏;脾虚失运,则纳少便溏,两足浮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弱。
治则:健脾化湿以止带。
艾灸取穴:主穴取脾俞,气海,带脉,足三里,三阴交;配穴取中脘。
施灸方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灸5-1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枣核大小的艾炷施灸,每次每穴灸5-7壮,每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
3.隔附子灸:用枣核大小艾炷施灸,每穴每次灸5-7壮,每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本法适宜于脾虚,肾虚患者。
4.隔药饼灸:取白芥子,白果,白术,苍术,车前子各15g,烘干沿成细末,再将炒成黑褐色的灶心土加入,用适量黄酒调成膏状,做成一分钱硬币厚的薄饼敷于穴位上,上置枣核大小的艾炷施灸,每次没血就3-5壮,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肾虚行带下病艾灸
素禀肾虚,或恣情纵欲,肾阳虚损,气化失常,水湿内停,下注冲任,损及任带,而致带下病;若肾阴虚损,精关不固,精液滑脱,也致带下病。
治则:温肾燥湿,固涩止带。
艾灸取穴:主穴取关元,肾俞,带脉,次髎。配穴取腰阳关。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5-1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湿毒型带下病艾灸
湿毒蕴藉,带下黄色量多,质粘稠有异味,甚则状若腐渣,伴随有胸闷纳呆;热重于湿;带下黄赤。质黏如脓,奇臭难闻,常兼口干烦热,头目昏重。
治则:清热燥湿,泄毒止带。
艾灸取穴:主穴取中极,带脉,阴陵泉,三阴交,行间。配穴取气海。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5-1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带下病的辩证分型 脾虚型带下病艾灸
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下注,伤及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为带下异常;脾虚中阳不振,则面色不容而呈㿠或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乏;脾虚失运,则纳少便溏,两足浮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弱。
治则:健脾化湿以止带。
艾灸取穴:主穴取脾俞,气海,带脉,足三里,三阴交;配穴取中脘。
施灸方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灸5-1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枣核大小的艾炷施灸,每次每穴灸5-7壮,每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
3.隔附子灸:用枣核大小艾炷施灸,每穴每次灸5-7壮,每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本法适宜于脾虚,肾虚患者。
4.隔药饼灸:取白芥子,白果,白术,苍术,车前子各15g,烘干沿成细末,再将炒成黑褐色的灶心土加入,用适量黄酒调成膏状,做成一分钱硬币厚的薄饼敷于穴位上,上置枣核大小的艾炷施灸,每次没血就3-5壮,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带下病艾灸哪里 带下病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疗法对脾虚,肾虚所致的带下病效果较好,对湿毒性带下病效果差。
2.40岁以上的患者,如发现血性或水样恶臭白带,应及时做妇科检查,排出癌的可能性。
3.平时应节制房事,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注意经气卫生及孕期调护,避免重复感染。
4.平时多进食健脾补肾之品,如山药,银杏,新鲜蔬菜等,大量维生素的摄入,特别是维生素B1对一些慢性白带增多的病人大有益处。
治白带异常如何辨证选穴
在用艾灸治疗疾病时要注意温度,温度太高很容易烫伤自己。将艾条点燃后,不要太就这样艾灸,要使用正确的手法,什么是正确的艾灸手法?首先右手持艾条要与局部皮肤成45°角,点燃一端的艾头对准穴位处,相距约1寸左右,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泛红为度。每天艾灸一次,每穴施艾条温和灸15分钟,连续10天为一疗程。
白带异常中医称为“带下病”。中医认为,“带下病”是因患者肝脾不和,肾气素虚,又受到湿热之邪侵袭胞宫、阴器,导致任脉失固,带脉失约引起的。治疗上可采用艾灸方法,辨证取穴,疗效较好。
艾灸让白带异常无所遁形
让女性难以启齿的一种疾病在中医称为“带下病”。“带下病”是因患者肝脾不和,肾气素虚,又受到湿热之邪侵袭胞宫、阴器,导致任脉失固,带脉失约引起的。治疗上可采用艾灸方法,辨证取穴,疗效较好。
中医艾灸白带异常的方法有脾虚型、肾虚型两种。
肾虚型
患者白带清冷,腰膝酸软,乏力,少腹冷坠,溲清便溏,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可灸带脉、三阴交、关元、肾俞、次髎等穴。带脉、三阴交补肾健脾,益气固摄;关元与肾俞配伍可强肾培元,固涩止带;次髎疏理下焦,清散郁热,补益虚损。诸穴合用以达到滋阴补肾,培元固涩之功。
脾虚型
患者带下色白,淋漓不断,面色萎黄少华,神疲肢冷,食欲不振,小腹发凉,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滑,脉缓而弱。可取带脉、三阴交、足三里、脾俞、隐白等穴。灸带脉能益气固摄,调理任督两脉;三阴交平肝健脾利湿,补肾强精;足三里调理脾胃,利于气血化生,增强体质,促进康复;脾俞振奋中阳,健脾以助升清降浊,运化水湿;隐白补脾、益气摄血。诸穴合用可起到健脾益气,升阳除湿的作用。
在治疗时,将艾条点燃后,右手持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角,点燃一端的艾头对准穴位处,相距约1寸左右,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泛红为度。每天艾灸一次,每穴施艾条温和灸15分钟,连续10天为一疗程。
艾灸让白带异常无所遁形
让女性难以启齿的一种疾病白带异常在中医称为“带下病”。“带下病”是因患者肝脾不和,肾气素虚,又受到湿热之邪侵袭胞宫、阴器,导致任脉失固,带脉失约引起的。治疗上可采用艾灸方法,辨证取穴,疗效较好。
中医艾灸白带异常的方法有脾虚型、肾虚型两种。
肾虚型
患者白带清冷,腰膝酸软,乏力,少腹冷坠,溲清便溏,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可灸带脉、三阴交、关元、肾俞、次髎等穴。带脉、三阴交补肾健脾,益气固摄;关元与肾俞配伍可强肾培元,固涩止带;次髎疏理下焦,清散郁热,补益虚损。诸穴合用以达到滋阴补肾,培元固涩之功。
脾虚型
患者带下色白,淋漓不断,面色萎黄少华,神疲肢冷,食欲不振,小腹发凉,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滑,脉缓而弱。可取带脉、三阴交、足三里、脾俞、隐白等穴。灸带脉能益气固摄,调理任督两脉;三阴交平肝健脾利湿,补肾强精;足三里调理脾胃,利于气血化生,增强体质,促进康复;脾俞振奋中阳,健脾以助升清降浊,运化水湿;隐白补脾、益气摄血。诸穴合用可起到健脾益气,升阳除湿的作用。
在治疗白带异常时,将艾条点燃后,右手持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角,点燃一端的艾头对准穴位处,相距约1寸左右,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泛红为度。每天艾灸一次,每穴施艾条温和灸15分钟,连续10天为一疗程。
带下病艾灸哪里 肾虚行带下病艾灸
素禀肾虚,或恣情纵欲,肾阳虚损,气化失常,水湿内停,下注冲任,损及任带,而致带下病;若肾阴虚损,精关不固,精液滑脱,也致带下病。
治则:温肾燥湿,固涩止带。
艾灸取穴:主穴取关元,肾俞,带脉,次髎。配穴取腰阳关。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5-1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艾灸减肥的位置图 腰眼穴
腰眼穴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有通经络,补肾虚的功效。艾灸该穴位可以治疗腰椎骨质增生,腰部软组织损伤,椎间盘突出症,月经不调,带下病等症。长期坚持能有效起到提臀,瘦臀的功效。
艾灸有什么养生作用
1、调和气血:气是生命之源,血为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气机条达则人的生命活动正常;反之则发病。艾灸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保健的目的。
2、温通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达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之效。
3、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就会发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艾灸会过敏吗 艾灸的好处有哪些
气是生命之源,血为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气机条达则人的生命活动正常;反之则发病。艾灸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保健的目的。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达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之效。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就会发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带下病艾灸哪里 带下病的辩证分型
带下病辩证主要根据带下量,色,质,气味,其次根据伴随症状及舌脉辨其寒热虚实。如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清稀,多属脾虚;色白质清稀如水,有冷感者属肾虚;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有臭气,或如泡沫状,或如豆渣状,为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或浑浊如米泔,质稠,恶臭难闻,属湿毒重症。
带下病食疗
〔一般饮食〕
(1)不宜生冷水果及油腻类食物,以免损伤脾肾。
(2)不宜辛辣动火类食物,以免助生内热。
〔辨证施食〕
(一)脾虚温困证
〔主要表现〕带下色白,质稀无臭气,绵缔不断,面色少华,四肢困倦,纳差便溏,两足浮肿,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
〔食疗原则〕益气健脾,除湿止带。
〔食疔食物〕人参、山药、茯苓、扁豆,白果、陈皮、猪肚、薏苡仁、莲子等。
〔食疔食谱〕
(1)山药莲子羹。山药,莲子,煮羹。用于体虚带下。
(2)煨银杏,银杏,煨熟。用于赤白带下。
〔饮食宜忌〕
(1)宜淸淡补益,以利补脾益气。
(2)不宜过甜类食物,以免助湿困脾。
(二)肾阳虚弱证
〔主要表现〕带下色白,量多质稀,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四肢欠温,小便清长,夜尿频数,舌淡苔薄,脉象沉迟。
〔食疗原则〕温补肾阳,固涩止带。
〔食疗食物〕羊肉、胡桃仁、麻雀肉、麻雀蛋、猪肾、淡菜、莲子、芡实等。
〔食疗食谱〕
(1)羊肉糜。羊肉,调味煮糜。用于虚冷带下。
(2)淡菜韭菜汤。淡菜,韭菜,煮汤。用于肾虚带下。
〔饮食宜忌〕
(1)宜温补饮食,以利补肾助阳。
(2)不宜寒凉滑利类食物,以免损伤肾阳。
(三)肝经湿热证
〔主要表现〕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赤白相兼,质粘秽臭,伴有阴痒,小便短赤,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食疗原则〕清热利湿止带。
〔食疗食物〕马齿苋、椿叶、水芹、荠菜、马兰、壅菜、赤小豆、绿豆、薏苡仁、荞麦等。
〔食疔食谱〕
(1)马齿鸡蛋白饮。马齿苋取汁,鸡蛋白,和匀温饮。用于赤白带下,不问老稚孕妇皆可服。
(2)荞麦鸡蛋白饼。荞麦炒焦为末,鸡蛋白,作饼,盐汤送食。用于女子赤白带下。
〔饮食宜忌〕
(1)宜清利饮食,以利清热利湿。
(2)不宜甜食,以免助湿生热。
〔单方验方〕
(1)枸杞苗炒鸦蛋。枸杞苗,鸡蛋,炒食。用于年少妇人白带。
(2)乌贼鱼烧肉。乌贼鱼,瘦猪肉,调味烧食。用于妇女带下。
(3)蚌肉场。蚌肉,葱花,香菇,煮汤。用于带下。
(4)鲍鱼炖猪小肚。鲍鱼,猪小肚,炖食。用于妇女体虚带下。
(5)冰糖炖瓜仁。冰糖,冬瓜仁,隔水炖食。用于妇女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