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教您了解孩子撒谎的原因

教您了解孩子撒谎的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不懂事。”父母们普遍这样认为。尤其是孩子“撒谎”,更是给父母们带来了极大的烦恼和困惑。

可是我们不得不想一想:孩子为什么说谎?原来是孩子们不敢说真话啊!因为说真话的结果是惩罚,而有时说了谎话,反而受到了表扬。

原本天真无邪的孩子,为什么会慢慢学会“撒谎”呢?查其根源,孩子“撒谎”的原因有二:其一,孩子做了错事,为了逃避“惩罚”而不得不“撒谎”,因为说真话得到的是责骂和暴打,只有“撒谎”才能侥幸躲避“惩罚”;其二,孩子为了得到“表扬”而不得不“撒谎”,因为爸爸妈妈最爱听的就是“好消息”,就算是“谎报”的,他们也不知道,反而得到他们的夸奖。

由此看来,孩子“撒谎”的坏毛病,是由于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所导致的。而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是由父母自身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对孩子的心灵世界缺少了解所造成的。那么,这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所导致的不止是孩子的“撒谎”,而是由“撒谎”所引发的严重错误甚至是犯罪。因此,从孩子“撒谎”的第一天起,就已经在孩子的心灵上播种了“犯罪”的种子。

如此看来,孩子的健康成长,其重要保障就在于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和耐心疏导。

要正确地引导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要耐心地疏导孩子,就要调整父母自身的心理状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孩子爱撒谎家长该如何正确教育

孩子喜欢撒谎之原因j解析:

孩子喜欢撒谎的原因并不是唯一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有些孩子可能是由于您过于严厉,总是打骂孩子,所以孩子变得不敢说真话,就用谎言来保护自己。

其次,还有可能是因为你们在平日里与人相处的时候,为了让对方感到开心而讲一些违心的话,甚至您还教孩子应该怎么说,这样孩子就容易养成撒谎的习惯,觉得撒谎才是正确的。

接着,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家长们往往会强制性的提出一些先入为主的想法,这样孩子为了迎合您就会撒谎。

然后,有时候孩子所处的年龄段本身就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分不清黑白对错的,这时候他们撒谎可能就是无心的。

最后还有可能是你的孩子内心得不到一定的满足,他们觉得可能通过撒谎您才会更加关注他,所以孩子就会喜欢撒谎。

孩子喜欢撒谎之方法介绍:

弄清楚了孩子撒谎的原因,爸爸妈妈才能够更好的对症解决。

第一,当您面对撒谎的孩子的时候,即使您已经知道孩子在撒谎,也不要立刻变脸,厉声斥责,这样往往收不到让孩子不说谎的效果,反而可能刺激孩子更加不喜欢对您讲真话,您应该循循善诱,可以从孩子撒谎的漏洞中去寻找突破口,让孩子明白他话语中自相矛盾的地方,然后再委婉的告诉孩子撒谎的坏处,让孩子自觉撒谎是不好的。

第二,爸爸妈妈们也要多陪伴自己的孩子。那些为了让您多关注他而谎称自己生病了的孩子,您就更要从自身上去寻找原因,是不是您给孩子的时间与关心太少了呢?

第三,您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会孩子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黑,什么是白,让孩子建立正确的观念,懂得判断一件事的好坏对错,这样孩子就能够有效的减少一些因为自己的误解而撒的无心的谎了。

第四,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如果是合理的,您就要尽可能的满足孩子,而不要等到孩子非要撒谎了,才能够换取到,这样会让孩子树立一种只要自己撒谎就能够被满足的错误观念,而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绝对是非常不好的。

孩子喜欢撒谎固然不好,但是爸爸妈妈们要弄明白孩子撒谎的原因,不要总是骂孩子,也不要给自己的孩子贴上太多的“谎话大王”之类的标签,这样只会恶化你们的关系,对于孩子改正撒谎的习惯是没有帮助的哦!

孩子说谎该怎么办

1、用安慰代替说教

孩子撒谎有时候是在担心或是恐惧什么。如他装病不想去学校,应该想到他是不是跟同学相处不愉快,或是受到了某位同学的欺负。与其教训他,不如安慰他,告诉你对他的处境表示同情,或许下次他出现不想上学情况就会先跟你说清楚原因,而不是选择撒谎。

2、试着理解孩子

孩子经常会不小心弄坏玩具,摔破碗,对此,他们可能还会把罪状藏起来。这个时候,请不要抱怨,告诉孩子“碗比较滑,你也不想把他摔碎”。这样理解的言语会让孩子知道“这种事情是可以告诉爸爸妈妈的,他们理解我不是故意这样做的。”

3、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说谎行为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说谎行为,因为他总会比较紧张,抱有侥幸的心理。如果起初几次家长没有发现,他会暗自得意,以后说谎次数就会更多。

4、不要当着其他人面前指责他

如果你发现孩子说了谎,请不要立即在其他人面前指责或教训他,最好能找一个合适的时间与孩子单独谈。父母要用耐心帮助孩子认识说谎的危害性。当他承认说谎,并表示今后一定改正时,家长要表示深信孩子会改正,这样他会受到鼓舞而逐渐改掉说谎的毛病。

5、营造安全、踏实的学习环境

给孩子一个安全、踏实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从小重视培养孩子诚实的品德。

6、家长要做好榜样

父母要给孩子做出好榜样,杜绝谎话和减少各种借口。

孩子撒谎怎么办

每个孩子都是要通过成长才能知道身边的事物,懂得正确的道理。因为是孩子,所以在表达能力上的时候往往会有些欠缺,而容易说谎。每位家长从小就会孩子教育不要撒谎,但是几乎没有几个小孩是从来都没有撒过谎的,那么面对孩子撒谎,到底该怎么办?家长们到底该怎么去做呢?

面对这个问题,给大家提出几点观点和建议:

要知道孩子因为什么撒谎

很多孩子撒谎并不是因为要去欺骗别人,而是在面对突然的指责或者是家长质问的时候,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去回答,就想逃避去面对事实,从而去撒谎。在孩子看来,他只是在自己的立场上保护自己,比如把吃早点拿去买玩具了,结果跟家长说自己吃了早点。

对于这个情况,家长要先去了解下孩子的问题,心平气和的跟孩子沟通。例如:当家长知道了孩子把吃早点钱用去买玩具了,家长可以跟孩子说:“这是给你买早点的钱,而不是给你买玩具,想要什么玩具可以跟我们说,不能骗我们,不吃早点是不行的,到时候上课会饿肚子哦,对身体也不好。”好好的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自己反思。

不要去打骂孩子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会因为一些原因去惩罚孩子,让孩子都不敢诚实回答家长的问题。例如:孩子每次的考试成绩。有的孩子成绩并不是那么好,试卷发下来拿给家长看,一些家长可能会骂孩子,甚至有些脾气比较暴躁的家长会动手打孩子,给孩子造成身心伤害,之后孩子就不敢说实话,为了免受到惩罚,渐渐地孩子就会撒谎了。

其实家长可以换个正确的方式去对待这个问题,不能用太极端的方式,尤其是体罚孩子。当孩子把试卷给家长看,家长不要因为分数而去责怪孩子,反而更应该去鼓励孩子,然后看孩子在试卷哪一块出现的错误并一起分析问题,这样孩子就不会去撒谎说没有考试,会跟家长说实话还会更加努力去学习。

家长要以身作则,做个好榜样

当发现孩子第一次撒谎的时候,家长要给予重视。很多孩子撒了一次谎那么就会撒第二次,第一次撒谎顺利的蒙混过去,就会接二连三下去,这个情况很严重,家长不能不管,这样孩子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逐渐不惧怕去撒谎。

因此,家长就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对于撒谎这个情况,家长要严肃的教育孩子,要求孩子不许去撒谎,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跟朋友在一起不可以作比较,吹牛,夸大自己;借用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同意,用完及时归还,不可以带回家;考试结果不管好与差,都要告诉家长,不能欺骗家长谎报成绩。

在日常生活当中,家长应该在培养孩子的同时要关注孩子的自身承受力,教育孩子不要撒谎,多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孩子就不会去撒谎啦!

孩子为什么撒谎

第一种,是无意识的撒谎。

比如我家宝宝两岁的时候,平时头磕到墙上后,就指着自己的头叫“痛痛”,妈妈就会给他呵护,让他在抚慰中得到安全感。但是,有时候在没有任何外力磕碰的情况下,他也会指着头叫“痛痛”,他的撒谎只不过是为了让妈妈呵护一下。这里所谓的无意识,是指他没有欺骗的目的,只是出于一种无意识的本能,因为想得到呵护,就幻想又“痛痛”了,也称之为幻想性撒谎。

再举个例子。

3岁的萌萌从幼儿园回到家,书包里有一朵塑料花。妈妈问,是谁的?萌萌说,是我自己的。妈妈大吃一惊,自己根本没有给她买过花,所以不可能是她自己的。这还不是妈妈最吃惊之处,最吃惊的是,萌萌说花是自己的,说得理直气壮——即便是一个老手在撒谎,也不会撒得这么镇定。这可把妈妈急坏了,这么小,撒谎就这么成熟,这哪成呀!

孩子这么小,这样熟练而理直气壮地撒谎是从哪里学的呢?这一点家长可以不必自我检讨,这种撒谎发生在6岁以下的孩子身上,属于现实与想象混淆。她喜欢某个东西,玩过以后便认为那个东西是自己的,并不是有意撒谎。萌萌的妈妈第二天便和她一起上幼儿园,把花还给老师,并教她分清楚什么是自己的东西什么是别人的东西。家长只要有心,现实与想象混淆症很快就可以消除。

无意识撒谎,可以叫做幻想性撒谎,也可以称之为现实与想象混淆症。这种现象也会出现在大人身上,比如说你打麻将的时候,在听牌,特别想和,这时候有可能看错一张牌以为自己和了。别人以为你是诈和,其实你自己心里明白,在一瞬间,你出现了现实与想象混淆症,并不是故意要诈。既然大人都能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在6岁以下的孩子身上出现也很正常,起因一般来自于某个特别强烈的愿望。这时候家长只要做好解说真相的工作,就能把孩子的幻想性撒谎纠正过来。

第二种,行为性撒谎,或者叫有意识的撒谎。

行为性撒谎是比较普遍而严重的。如果萌萌经常把幼儿园的花带回家,那有可能就是有意识的撒谎。这时候孩子的表现也会不一样,不会那么坦然地说花是自己的,可能会犹豫,会有编造谎言时狡猾的表情,会有害怕露出马脚的担心。从心理上来说,此刻她明白这花是幼儿园的,目的是想骗过妈妈把花据为己有,免受惩罚。她非常有意识,骗的目的很明确,不再是因为脑海中无意识混淆了花的归属,这时候家长可要仔细观察。

一些孩子会从爸爸妈妈衣服的口袋里偷钱,被爸爸妈妈怀疑后,死不承认。因为没有证据,父母只能怀疑,甚至在孩子的狡辩和发誓之下,还调转怀疑方向,如果家里三代人一起生活,甚至造成家人之间的互相猜疑。这种现象在中国相当普遍。家长对此的反应,如果觉得这件事非常严重,就会对孩子严刑逼供、大打出手,还有一种处理方法是不了了之。

这两种做法都相当偏颇,不值得提倡。治病要治根,所以先要找到病源。在这个例子中,即便你找到了证据,名正言顺地把孩子教训一顿,也无济于事,很有可能他下次更狡猾,更隐蔽。因此,假如你在很大程度上认为是孩子所为(一般来说,根据孩子平时的表现,有没有撒谎,有没有花钱的习惯,有没有作奸犯科的胆量,大体是可以判断其嫌疑程度的),你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为了防止冤枉孩子,你可以用假设法跟孩子交流,在交流中把孩子的动机找出来。

你说:孩子,假设这个钱是你拿的,这次我不打算惩罚你。你能承认错误,说出拿钱的动机,在我理解的情况下,可以满足你。假如你不愿意承认或者不好意思承认,那也没关系,但你要意识到这是一种犯罪行为,是绝对错误的,这个习惯不戒除,很有可能毁掉你的一生。假如你以后需要钱,可以跟我商量,正当的需求,我会满足你,如果我觉得不正当,也会跟你说清楚,总之,不愿意你成为一个小偷。

通过这种推心置腹的谈话,使得偷与被偷双方互相理解,以后孩子就没有必要用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有这样明理的父母,孩子就会在内心有反省和忏悔之意,既然自己的愿望通过正常渠道也能满足,那又何必要偷呢?除了少数心理疾病患者,小偷并非生来爱偷,是因为他觉得无法从正当渠道满足需要,否则谁也不愿意偷偷摸摸。孩子的反省并非一瞬间或者一两天就能达到效果,对撒谎严重的孩子来说,要经过长期矫正才能有所改变。很多孩子有小偷小摸行为后,家长或者老师采取侮辱性、压迫性的惩罚,使得孩子由此变本加厉,破罐子破摔,甚至形成偷瘾,积习难改。

对于这种行为性的撒谎,家长需要摸清孩子撒谎的欲望和动机,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并对孩子不合理的欲望进行疏导或者矫正,也就是满足合理性的欲望,慢慢戒除或者转移不合理的欲望。这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细心,懂得用沟通的方式到达孩子心灵隐秘的地方。

第三种,被动性撒谎。

被动性撒谎介于第一种撒谎和第二种撒谎之间。这也是有目的性的撒谎,但是属于在客观环境逼迫下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比如说,一个孩子考试得了56分,他把分数改成86分,才拿给父母看,以图蒙混过关。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不及格要受到父母惩罚,及格了不用受惩罚,一些粗糙型的父母就是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的。孩子为了避免惩罚,方法也简单,凡是不及格的,想办法弄成及格就行了,他的智商全用来搞这一套了,客观环境逼迫他如此。

以这个例子来说,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因为这个原因而撒谎,必须去改变造成他撒谎的客观环境,去寻找更本质的解决方法。孩子成绩不好,原因很多,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有关系,首先你必须接受他不及格的现实,然后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只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撒谎高手。

被动性撒谎的原因,就是孩子的能力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不得不以撒谎的方式来达到。记住,他是被动的,无辜的,家长要解除自己对孩子的这种要求,给孩子创造宽松的环境。

不管孩子是哪一种撒谎,家长在矫正的同时,必须意识到你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心的家长可以把孩子的撒谎能力引导到有用的事情上,比如在需要虚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文学艺术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

我认识一个在中学时不断对父母撒谎的女生,谎话随口就来,俗称有“临时窍”,原因就是成绩不好,不得不处处撒谎避开批评、责骂与惩罚。后来家长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对,开始认可孩子的特长,尊重现实,尊重孩子的优缺点,结果大学之后这个孩子的形象迥异,不但很自信,而且文学创作的特长也得到发挥,最重要的是,与家长的关系彻底改善。这得益于父母的尊重和认可以及对其天赋的发展。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孩子的撒谎大多数是被逼的,父母必须正视现实,不要因为孩子撒谎就恨铁不成钢,反而逼迫孩子变本加厉的撒谎。父母一定要找到根源,有变废为宝的信心、耐心和方法。

应对宝宝说谎的五种方法

一、被动性撒谎

大人在孩子心目中是极有威严的,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受到大人的肯定。面对大人的提示教唆,孩子容易就范。比如爷爷奶奶疼爱孩子,偷偷买雪糕给孩子吃并告诉孩子不要让你妈妈知道。一般这种情况下,当妈妈问起,孩子会跟妈妈说我没有吃雪糕。

您可以这样做: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不要急于批评孩子。首先分清来龙去脉,同时告诉孩子爷爷奶奶是爱你的。然后再告诉孩子以后有这样的事,你可以告诉妈妈,妈妈不会批评你。

二、懵懂撒谎

孩子处于意识懵懂的时期,对很多时间,空间,数量等概念都比较模糊。他们可能会将去外婆家说成去奶奶家。这样的谎言是完全没意识所产生的。

您可以这样做:当孩子懵懂撒谎时,家长不必过于认真计较。既然孩子是无意识的,家长也不可严责孩子,否则孩子会觉得特别委屈。反而,家长可以借此为孩子说清这些概念。

三、有意撒谎

家长是孩子最依赖的人,有的孩子犯错故意撒谎是为了避免家长的惩罚,保持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好形象。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肯定,也不愿意去承担自己的过错。

您可以这样做:平时,家长不要动不动犯点小错就惩罚孩子,否则,孩子犯错了就会害怕去面对,因此撒谎。另外,当孩子有意撒谎时,家长可以给予适度的教育鼓励孩子说真话。

四、自卑撒谎

很多孩子撒谎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自信,希望借谎言来增加别人的关注。事实上,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当孩子看到其他孩子会唱歌跳舞,而自己却不会时,他们会告诉老师我也会唱歌跳舞。

您可以这样做:家长要注意到此类谎言是孩子欠缺自信的表现,也是孩子希望学到唱歌跳舞等耀眼技艺的心声。因此,家长可以带孩子学习更多的技艺,并常常鼓励夸奖孩子,使孩子更加自信。

与撒谎的孩子进行心理战

孩子说谎的真实原因

想象与现实混淆

这大多发生在6岁以下孩子身上,他们常会将想像与现实混淆在一起,明明是自己的愿望,却说得像真的一样。

学龄前儿童无法分清想象与现实,常常会把想像的事物当作现实的事物。在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和表现力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即兴、随意地把自己听到的故事,看到的事物经过自己的想像加工后套用到现实的人或事上去,出现没有逻辑、不真实的“撒谎”。但是他们的这种撒谎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属于幻想型撒谎。

建议:

对于这种类型的谎言父母应该满足孩子想象力方面的表现欲。鼓励孩子自编一些故事,或者经常与孩子玩假扮游戏。如:可以将家里的一些玩具作为道具,可以把一些童话故事续编等,使孩子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地释放,并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不应该一味地批评、指责,这会损伤孩子的创造与想像意识,或者对孩子的表现听之任之,会使孩子习惯性地将想象的事物当作现实的事物,导致孩子缺乏理智感,为成长埋下隐患。总之,幻想型撒谎往往没有什么目的性,有时是很即兴、很随意的,对于这类孩子应注意启发与引导。

由于想取悦长辈或者逃避惩罚

孩子做事时不仅想做好,很大程度上也想让父母、老师高兴,从而得到更多奖励。成功难度较大时,为了不让父母、老师失望,只好“说谎”:“这次考试成绩还没有出来”、“考得还可以”等。还有,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特别是家里刚买来的东西,非要用手拿一拿,仔细看看,往往一不小心,就弄坏了东西,这时孩子内心紧张而恐惧,害怕父母训斥打骂,不知不觉地开始说谎。有的孩子在做错事情以后,内心会受到一种压迫,担心受罚而诱发其说谎。

其实,孩子并非生来就会撒谎,他们天性纯真、直率,他们不会隐瞒自己的意图,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不会控制自己的探索,他们是诚实的人。但当他发现自己的诚实引起了父母的不满甚至是责罚,他就开始学会了装假说谎。父母虽然很多的时候,理智上强调诚实的重要,可当具体到某一件事情时,情绪会战胜理智,于是出现了不满愤怒、责备,于是父母表现出更在乎事情本身而不是孩子诚实的品质。

建议:

对于这种类型的说谎,聪明的父母不应该不分原因的责备和体罚孩子,该懂得和孩子沟通,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喜欢诚实的孩子,虽然爸爸妈妈不希望他做错事,但爸爸妈妈更不希望他撒谎。然后,给孩子承认错误的机会:理解孩子犯错误的动机,包容孩子的错误结果,给予孩子改正的机会,鼓励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对于这种类型的谎言,切忌父母之间因教育态度不一致,一方袒护孩子的错误,而在孩子面前争执,给孩子以可乘之机,导致孩子继续撒谎。总之,对于惧罚型撒谎的孩子,父母要调节自己处理事情的态度与方式,给孩子改正的机会,不要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

行为性撒谎

有些孩子习惯于一切玩具、食品都归自己所有。再加上有些父母不注意教育孩子“不是自已的东西不能拿回家”,导致孩子有时会悄悄地把自己喜欢的幼儿园或小朋友的玩具放入自己的口袋。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孩子经常会编造一些谎言,如小朋友送的,或者是自己拾到的等。这种属于行为性撒谎,其表现比较严重,常常伴随偷拿和破坏等不良行为,对孩子自身成长的危害性比较大。这种类型的儿童与前面两种类型的儿童不同,他们的撒谎有明显的目的性,并且是事先想好的,在他们看来撒谎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利益或满足。这种类型的撒谎因为对孩子成长的危害性非常大。

建议:

对于这种类型的谎言,若孩子说谎后没有被发现,或者被发现了但父母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纠正,或者被其他人揭穿后,父母因顾及颜面而袒护孩子等,都会助长孩子的说谎意识。聪明的父母应该不能让孩子的“阴谋”得逞,让他知道如果撒谎后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撒谎是因为没有长大,不知好歹,而放任孩子任意所为,会使孩子养成撒谎的习惯,影响孩子自我意识以及性格的健康发展。

家长别对孩子说这些谎

变撒谎为讲故事

2岁的彤彤特别喜欢吃糖,看见棒棒糖问是什么,奶奶干脆告诉孙女:“那不是糖,是小锤子。”

这些谎言说着省事,无形中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及对事情的判断能力。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说一些谎言,但这些谎言首先要科学,其次要编些美丽的故事让孩子易于接受。类似于“棒棒糖是锤子”这种不科学的谎言是不能说的。

为了制止彤彤吃糖,奶奶可以讲个故事,“从前在一片大森林里,有一只漂亮的兔子,特别喜欢吃糖,吃了一个又一个,吃了一个又一个,哎哟哟,它叫了起来,原来啊,它的牙齿都没了……”

孩子天生是喜欢听故事的,在故事中把道理告诉他们是最好的,不要以为孩子小不能理解。

这些谎不能说

家长对孩子撒谎大部分都是为了图省事,觉得谎言比讲道理更能有效、迅速地抑制孩子的一些想法、要求。教育不能省事,有些谎言不能说。以下三种谎言,无论是在孩子的情感上,还是认知上,都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

1、情感型的谎言不能说

孩子哭得厉害,家长不应该心烦意乱随口就说:“你再哭,再哭,妈妈不要你了。”孩子会真的以为妈妈不想要他了。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孩子的情绪更加糟糕。

2、吓唬型的谎言不能说

晚上9点了,可是宝宝还不睡觉。家长说:“赶快睡,再不睡,大鬼小鬼就来找你了。”此时,给孩子读几个故事可能比谎言来得更有效。

3、不科学的谎言不能说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不断认知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家长答不上来的时候,就告诉孩子不知道,查好了资料再告诉孩子,千万不能“打肿脸充胖子”,告诉孩子一些不科学的知识。

孩子不说真话就是撒谎吗

孩子说谎分有意和无意两种

无意说谎发生在儿童想象发展的时期,他们常常对未来事物产生一种不自觉的幻想,有时把幻想当现实,把某事物夸张到不真实的程度。这年龄的儿童记忆也不是很精确的,对抽象概念,如时间、方位等往往容易产生混淆,把将来当过去。也可能由于对事物的不理解,而无意中说了谎。

如一个小朋友的爷爷因病住进了医院,他却告诉别人说,他爷爷死了。这是一种想当然,以为住医院就是死了。显然,这是一种无意说谎。>>推荐阅读:为何宝宝爱撒谎?

有意说谎往往是成人不正确的做法所造成的孩子的被动行为。如孩子无意中碰坏了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孩子承认了事实,但父母并不罢休,又是骂又是打,使孩子形成说谎可以逃脱责备或打骂的错误经验。

也有一种说谎是模仿成人行为的结果。成人有两类说谎:一是为应付某种生活情景而不得已为之的,如某人得了不治之症,却对高龄老母隐瞒病情。

这对一个学前儿童来讲,是很难理解的。成人自己说谎,却要求孩子别说谎,这会造成孩子心理上失去平衡,行为上失去标准,时间长了,孩子也会模仿着说谎。二是父母对孩子言而无信,也会造成孩子说谎。如有些父母经常漫不经心地向该子许下诺言,事后又没兑现,使孩子感到父母是在欺骗自己,于是他也欺骗父母或别人。

各年龄段宝宝说谎的特点

2-3岁幼儿的“说谎”特点

“说谎”在3岁以下的幼儿中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这时孩子基本上不可能分辨出自己是在说谎还是在说实话。孩子的那些无伤大雅的谎言可能源于活跃的想象力、健忘等原因。>>推荐阅读:谨慎对待孩子的谎言

3-4岁幼儿的说谎特点

这时的孩子,说话时会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讲不符合实际的假话。经研究,这些多半是为了实现某些愿望所致。初次说假话,经教育后一般就不会再发生。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引起孩子继续说假话。

4-6岁幼儿的说谎特点

这个时期的孩子因害怕受罚而试图欺骗,谎话成了保护伞。父母与其发怒,还不如利用这个极恰当的机会跟孩子一起讨论撒谎行为及由此引起的后果。这是帮助孩子分辨真实和想像的最佳时期,比较容易养成诚实的好习惯,并将影响他的一生。

由以上可知,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撒谎行为时也不能一概而论,要视年龄而论,视具体情况而论。

相关推荐

孩子说谎的原因

宝宝为什么要说谎呢?很多家长不理解,认为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说谎了,长大了还得了,不严厉育是不行的。其实,如果家长们真正深入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说不定就愤怒不起来了。 小明一直都是爸爸妈妈眼中的骄傲,在外人面前,爸爸妈妈也是把小明夸上天了呢。有一天,妈妈问小明:“亲爱的宝贝,作业都做完了吗?妈妈猜我的宝贝一定早早就做好了,而且比别人做得更好”,听到妈妈这样说,小明立刻回答道:“是的,妈妈,我早就做完了”,其实,小明就没有做完作业,其中有的题目正是小明不会做的。小明对妈妈说了慌,他说谎的原因是不想爸爸妈妈失

孩子经常说谎家长怎么办

1、做榜样: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自己肯定不要说谎,小编也说过,孩子是白纸,全靠大人在他怎么做,所以父母要言行一致,不要说好要做的事情或者答应的事情,一旦到兑现的时候就不兑现了。 2、禁责骂:一旦父母发现了孩子在说谎,请不要立即责骂,孩子还小,也许他编造的谎言在你看来不堪一击,很可笑,但是孩子觉得自己已经编的很圆满了,所以不要太过责骂,规矩不是一天就能练成的。 3、明原因:不要责骂的下一步,就是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要说谎,他说谎的原因是什么。父母要做的事情就是耐心听孩子说完他的原因,听完之后也不要立即评价或

喜欢说大话的人的基本面相

1、嘴歪 嘴歪的人,言词会有不实,无论是平时嘴歪,或是谈话时嘴歪均属这类人。因病导致嘴歪的例外。笑的时候嘴歪,容易无心快语讲错说话;不过严重性不及天生嘴歪和眼凸的人。 2、牙疏门牙有豁 大多是口不择言,如果整排牙齿都疏或歪斜,就更容易讲大话,而且讲话不讲技巧,得罪人也不知道。 3、眼凸兼面圆 面圆的人容易说错话,不懂也会装懂,最终也会被人识破;不过他们只是在无意识下犯错,并非刻意的。属娃娃脸的例外。眼凸的人会不停说话,甚至是有点絮叨;不过这种人个性粗心,所以也不是有心出口伤人的。因近视而导致眼球凸出的除外

神经心理发育问题有哪些

1、拒绝吃饭 专家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出现厌食现象,可能是孩子的情绪出了问题,家长应认真对待。如果对此忽视,就有可能发展成饮食节律紊乱。作为父母,此时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吃饭,而是应该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鼓励孩子帮你做饭,帮你准备他爱吃的饭菜。如果他在饮食方面的不良倾向持续很长时间或体重减轻很多,应及时看医生。 2、说谎和欺骗 5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有时会撒谎,但他们通常并不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大一点的孩子在已经能够分清真假的情况下也会撒谎,这大多数是因为他们受到很多的压 力。如果你的孩子听到你吹嘘

2岁宝宝说谎的五大原因

一、2岁宝宝说谎的五大原因 2岁的宝宝说谎有时候并非自己主主观愿望,很多时候知识因为他们的记忆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而导致的“误会”。因此,在家长决定是否要采取措施之前,先仔细分析宝宝说谎的动机,再行动也不迟。 原因1:把想像的事情当作是现实,无意说谎 这个阶段的宝宝对于事实和虚构的界线还分不清楚,头脑中经常产生出许多极其生动、逼真的想像。他喜欢夸大其辞,有时会用虚构的言辞来抬高自己,虚荣心得到满足,或者用幻想的语句作为未能实现的愿望的补偿,作为克制和掩饰自己失望心理的手段。 原因2:想实现某种愿望时,有意说

孩子为什么要说谎

1、有的孩子说谎并不是他喜欢说谎,而是为了逃避父母的惩罚,比如说爸爸要求孩子考多少分,考不到这个标准就要对孩子施以惩罚,这个时候孩子如果的分数真的没有达到爸爸的规定,而又害怕爸爸的惩罚,如果有可能孩子就不得不说谎了。 2、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的时候父母无意识的行为极有可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必然一位妈妈被孩子吵的不行了,随口对孩子说,你安静点,等下我给钱去买饮料。但是妈妈把这话说过去就忘记了,这就给孩子造成了妈妈说谎的印象,潜移默化的学妈妈的行为了,这样既降低了父母孩子心中的形象,又促使了孩子撒谎

发现宝宝撒谎 别忙着发火

1.孩子为什么会撒谎 根据长期以来的研究表明,三至四岁以下的儿童根本无法掌握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23个月大的宝宝会把自己的行为解释的一塌糊涂,因为在她心里已经真的认为,偷偷的喂养小猫是猫自己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是把猫作为一个假想的朋友或密友。根据儿童中心,许多幼儿把想象中的朋友作为替罪羊,这样的发展实际上是帮助他们在慢慢学会欺骗。在某些方面,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学会说谎,实际上可能是道德开始变质的问题。这表明,幼儿要试着理解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行为之间的区别,说谎让他用行动和我们保持距离,不过,这不是

孩子撒谎原因会是什么

原因1、不明就里 小于3岁的幼儿,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物关系等概念比较模糊,经常说了“假话”自己不知道,比如他们可能把以前统称“昨天”。这种情况不必过于担忧,问明情况后,耐心育即可。 原因2、逃避惩罚 多数情况下,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惩罚,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淘气惹祸了怕家长责罚。一旦发现这种情况,需讲明利害关系,果断制止。若一次达到目的,不良行为就可能得到强化。 原因3、模仿大人 孩子有时会看到父母、周围的大人,或者电视上有撒谎的镜头,他们抑制不住好奇心,跟着学。因此,当着孩子的面时,家长一定要谨言慎

5岁宝宝撒谎怎么办

尽量不要对他大发脾气,或者严厉惩罚他。如果你能找到孩子撒谎原因,就能处理得更恰当。宝宝撒谎最可能的原因是,他担心被惩罚,或者让你失望。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能完全明白撒谎会让问题更严重。有时候,5岁的孩子甚至只是为了想让你生气,才拼命否认错误。 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一定要让他知道你都看在眼里了。如果他想测试你的底线,就要告诉他没什么商量的余地,先对他说:“我告诉过你不准在房间里玩球”,然后给他一个公正的处罚结果就行了。 注意尽量不要试图在孩子说谎的时候把他逮个正着。如果你看到了孩子做的事,不要随后就问:“是

心理发育问题有哪些

1、拒绝吃饭 专家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出现厌食现象,可能是孩子的情绪出了问题,家长应认真对待。如果对此忽视,就有可能发展成饮食节律紊乱。作为父母,此时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吃饭,而是应该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鼓励孩子帮你做饭,帮你准备他爱吃的饭菜。如果他在饮食方面的不良倾向持续很长时间或体重减轻很多,应及时看医生 2、说谎和欺骗 5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有时会撒谎,但他们通常并不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大一点的孩子在已经能够分清真假的情况下也会撒谎,这大多数是因为他们受到很多的压 力。如果你的孩子听到你吹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