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如今,老年人一半以上是处于空巢的生活状态。孤独、无助、无望、自卑、自责,是空巢老人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有哪些呢?下面来看一下。

1、老年抑郁症

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很多80后从小就享受着父母无尽的宠爱,甚至成人、工作后还享受着父母的照料。不少父母都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养老积蓄“奉献”出来,为孩子买房、买车,然而,对孩子如此的关爱,换来的却是“独守空房”,老人的心理落差自然很大,尤其是在生病或出意外时,由于得不到子女的照顾,会因此产生被遗弃的心理,或感到孤苦伶仃而自悲、自怜等。

“家里静悄悄,没有一点生气,空巢老人有心里话没处诉说,有时间没事可打发。这样的老人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状:感到孤独、精神寂寞、觉得生活没意思、经常回想往事、悲观厌世。有的老人甚至会产生自杀行为。”朱建忠提醒,空巢老人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就是老年抑郁症。

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1、空巢老人一般孤独感强

社会化生活方式,子女不在身边以及年龄的增大等因素都会增强老人的孤独感。有些空巢老人一直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生活,每日除了进餐和睡觉外,别无他事,这种生活产生孤独感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空巢老人的孤独感,需要社会、政府和个人共同努力,个人方面:多参加社区活动,丰富娱乐生活,可以和同社区的老人结成对子,互帮互助,互相照顾。政府方面:可以健全养老机制,在精神上,心理上给予更多支持。社会方面:可以动用社会力量,筹集社会资金,动员社会自愿者帮助老人。

2、空巢老人容易患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显着持续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空巢老人抑郁症是老人群体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有调查结果显示,空巢老人患抑郁症的比例远远高于非空巢家庭,空巢老人抑郁症的产生显然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空巢老人由于缺乏子女的陪伴,又退休在家,一天没有事情可做,很容易产生抑郁症。

3、空巢老人失落感强

大都空巢老人没有工作,没有事业,特别容易产生失落感,对于那些退休前位高权重的人,这种感觉会更强。这时的空巢老人会感觉自己老了,没有用处,情绪低落。对于这种失落感,老人可以适当找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让自己过的更加充实。

4、空巢老人容易产生衰老感

空巢老人衰老感是指老人自我感觉体力和精力大不如前,做事有种力不从心。人生进入老年,衰老是不可逆转的过程,当空巢老人出现这种衰老感时,要正确认识,坦然面对,也可以适当加强身体锻炼。

谁来关爱空巢老人

近年来,各地关于老人独自在家发生的悲剧不少,空巢老人已经成为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据《北方新报》报道,赤峰市一位古稀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用热得快烧水引发火灾,幸亏被邻居发现及时将老人救出。

我们理解老人的处境,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在变迁。越来越多的子女在远离父母的城市谋生,子女围绕的传统养老方式已很难维系。空巢老人的隐忧凸显出社会养老体制的欠缺,这些空巢老人究竟该由谁来关心和照顾?百孝善为先,子女有义务有责任常回家看看,但从长远看,整合各种资源,为老人营造幸福的养老环境尤为重要。目前很多城市都在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功能涵盖医疗、娱乐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一个基层的帮扶通道,不但能解决老人的实际生活困难,也能安慰老人孤寂的心灵。人人都会老,空巢老人需要全社会来关爱,从儿女、邻居、社区,再到整个社会,都可以为空巢老人献上关爱。

老人不愁空巢难

“最近老是刮风下雨,真担心防雨棚掉下来砸到别人!你们帮了我的大忙了!”合肥市三牌楼街道的空巢老人叶爷爷拉着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这几天天气突变,丁大姐和陈大姐作为三牌楼街道的“守望员”,每天都会到辖区43位空巢老人家里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据了解,为了方便照顾辖区内的空巢老人,该街道专门派出了几名工作人员成立了“守望员”队伍。每逢重阳节,街道里的守望员都会来到敬老院看望社区里的空巢老人。96岁高龄的陈桂花老人常年一人在家,加上年龄大了眼睛不好使,守望员们经常替老人“跑腿”。守望员还是老人们生活中的“好帮手”。维修电路、换灯泡,这些老人无法自己完成的事情,都有守望员一一帮他们完成。

让空巢老人不空心

反复坐公共汽车排解寂寞

空巢老人的主要烦恼是“空心”

在北京朝阳区水碓子小区,60多岁的张大爷每天都去坐公共汽车,从始发站坐到最末一站,再坐回来,以此排解寂寞。

70多岁的史阿姨每天和老伴分头在小区里散步,不到吃饭、睡觉的时间都不想回家。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小公园,望着满园景色发呆。“家里也冷清,老伴耳聋,也就和保姆说说话。”史阿姨有6个孩子,但只有在周末时会过来看看,“孩子都忙,我不能老拖累他们。”

这两位老人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空巢老人,他们生活能自理、也有退休金,但心里却充斥着孤独寂寞。中国文明网联合多家网站正在开展的一项调查表明,64.7%的被调查者认为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心灵孤独。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在我国1.67亿60岁以上老人中,空巢老人占了一半。谁来照顾他们的生活、抚慰他们的心灵?

北京市西城区招聘了21名为老服务巡视员,起初目的是每天看看老人有什么需求,然后联系相关部门帮忙解决。时间长了,空巢老人接受了巡视员,把他们当作亲人一样看待,他们的主要任务变成陪老人聊天。做了两年半巡视员的吴家伟说:“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都缺乏安全感,一般陌生人都没法和他们沟通,这些老人很少与人交流。现在每天都盼着我来解解闷。”

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格局基本形成,4—2—1时代(4个老人、2个中年人和1个小孩)正式到来,独生子女往往无力兼顾事业和多位老人,家庭的养老功能正在逐步减弱。

全国老龄办2008年发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指出,今后空巢现象将更加普遍,空巢期也将明显延长。与发达国家独居及夫妇空巢户高达70%—80%的比例相比,我国老年人空巢比例持续增加的趋势将是不可逆转的。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指出:“空巢老人的主要问题是‘空心’。对于城市、农村较富裕地区的老人来说,他们最主要的需求是精神慰藉服务。”他说,所有老人都需要精神慰藉,空巢老人可能更加明显一点。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应该由政府、社会、家庭来共同解决,不是哪一种单独的力量能解决的。

空巢老人面临三大挑战

政府应鼓励子女和老人就近居住

养老问题是社会关注的话题,今年被列入全国人大12个重点提案,也是涉及代表人数最多的提案。

吴玉韶指出,不断增多的空巢老人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生活保障。主要是经济方面,尤其是农村地区老人的养老问题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任务,目前的新农保水平还太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城市空巢老人将不再是贬义词,而是意味着有房、有独立经济能力、有单独的生活空间、生活质量更高,这部分人的经济保障不是问题。因此在这方面,我们更应该关注广大农村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容易引发的心理问题的现状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九成80后无法赡养父母,其中,有一半以上的80后还需要父母进行资助。确实,随着越来越多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结婚生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421家庭”,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焦点。10月16日是重阳节,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老人节。节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给老年人送礼,更在于关注老年人的生存状况。

所谓“421家庭”,即指一个家庭中,夫妻俩上有4个老人,下有1个孩子。越来越多的80后小夫妻“被421”,成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族”。对于小的,自然要全身心栽培,因而老的就常被忽视,甚至被“晾”在一边。

80后夫妻或在其它城市打拼成家,不出外的也多喜欢小两口自己住。究其原因,一方面担心与父母同住不方便或者不自由,另一方面也因为大城市生活成本较高,接老人同住,会感到经济压力很大,尤其是近几年,房价一路走高,更让小夫妻难以买大房子。

根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到56.1%,其中独居老年人占12.1%,与配偶同住的占44%。

而长时间孤独的生活状态,使得很多空巢老人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日常生活也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子女和国家以及老人社区都要为空巢老人做一些事情来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生活中给以给与他们一些帮助,在没事的时候可以陪他们聊天谈心,给他们一种精神上的陪伴,不让他们感觉都孤单。

节后要提防空巢老人心理失落

假期后老人情绪易低落需防范

一般假期结束,送走了儿孙,突然的冷清容易让老人的情绪陷入低谷。很多老人在聚会刚结束的一段时间里,会产生失落、伤感、寂寞、抑郁等感觉。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每一种情感都具有不同的等级,同时也有着与之相对立的情感状态,比如说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静、爱与很等。一般来讲,在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等级越高,呈现的心理斜坡也就越大,很容易滑向相同等级的对立情绪状态。比如说,我们为一件事感受到非常紧张,当这件事情度过后,便进入非常放松的心理状态。对父母来讲,儿孙们回到家很容易让父母觉得特别热闹、特别开心,而一旦聚会结束,儿孙离开,老人的情绪就容易滑向另一个极端。因此,儿女们应该意识到父母可能出现的情绪,并有意识地采取干预手段。

如何帮助父母减轻节后心理失落感

给父母充分的思想准备

家住得近的儿女吃完饭不要马上起身对父母说“我们要走了”,而是要陪老人聊会儿天,在走之前应该暗示“我们要走了”,比如让孩子整理书包,或者向父母提起一会儿回家后还要做些什么事情,比如说:“我想一会儿回家后把明天的早饭准备一下。”这些行为和言语都在为你一会儿的抽身离去做铺垫,让父母有一个心理准备。

到家后给父母打个电话

为了减少父母的失落情绪,可以在到家后给父母打个电话,多聊几句,比如聊聊新的一周准备做些什么等。同时,也可以把下次再来的日子说清楚,让父母心里感到一种慰藉,比如说:“下个周末我们一定还来。”

有意识地给父母安排一些丰富的生活内容

为了避免父母陷入不良情绪,可以有意识在自己离开后的一段时间里给父母安排一些丰富的生活内容,如让父母去逛逛街,留心哪里有健康讲座,告诉父母让他们去听……这些都可以有效地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缓冲心理上的落差。

空巢老人是什么意思

空巢老人是什么意思: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比例很大,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发关注。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性格特征:家庭“空巢”综合常常表现出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根据调查显示,“在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60%。而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10%-20%。”问渠心理网认为,社会针对老年人的电视节目少、健身娱乐设施不足,导致老人的精神生活贫乏。再加之空巢老人社会活动减少、子女关怀不够,极易引发精神疾病。

“老年空巢问题是个社会问题,主要还是社会支持系统不够健全完善。”心理学家指出,这包括物质层面的,比如年老体弱、无人赡养、就医困难。尤其是精神层面,孤独寂寞、对儿女的思念让老人缺乏精神慰藉。国外有义工制度,定期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值得借鉴。

关爱形式:

(1)老人要从思想上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建立新型家庭关系。

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要尽早将家庭关系的重心由纵向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向横向关系(夫妻关系)。适当减少对子女的感情投入,降低对子女回报父母的期望值。特别是子女到了“离巢”的年龄,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逐步减少对子女的依恋状态。

(2)老人要及时地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尽快找到新的替代的角色。

如培养兴趣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性劳动等。

(3)儿女应加强对老人的“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

儿女应该在情感上和理智上有体贴父母的习惯,即使 “离巢”,也要增加与父母的联系和往来的次数,以避免父母家庭“空巢”综合征的发生。和父母住同一城镇的子女,与父母房子的距离不要太远。

对于身在异地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顾父母,恐怕更加要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了。子女要了解空巢老人在情绪上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应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相关推荐

老人心理健康12大标准

一、感知觉尚好。稍有衰者,可通过戴眼镜、助听器等方法弥补,判断事物不常发生错觉。 二、记忆良好。能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可说明记忆良好。 三、逻辑思维健全。说话不颠三倒四,回答问题条理清晰。 四、想象力丰富。不拘泥于现有的框框,做的梦常新奇有趣。 五、情感反映适度。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对事物能泰然处之。 六、意志坚强。办事有始有终,能经得起悲伤和挫折。 七、态度和蔼可亲。能知足常乐,能制怒。 八、人际关系良好,乐意助人也受他人欢迎。 九、保持学习的兴趣。能坚持某一方面不倦地学习。 十、有正当的

中年男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代社会给中年男人带来无穷的心理压力 现代社会强调竞争,强调出人头地,尤其对中年男人来说更是要建功立业,从而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心理压力。而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又要求人们"喜怒不形于色",强调对自己情绪的抑制,这就造成了许多44岁男人的抑郁症状,深化了情感危机。 ■友情的缺乏使中年男人易产生孤独感 "我的心已老"是44岁男人常发出的感慨,竞争空前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彼此产生戒备心,使得大多数中年人都会有内在的、精神上的孤独。在现实生活中,44岁男人忙忙碌碌,负载着家庭和事业,由于一头扎在

退休综合症的人的内心很痛苦

其实,得了“退休综合征”的人心里很苦闷,他们有一肚子委屈要说,而这些委屈也道出了“退休综合征”真正的原因所在。 一、角色转变难适应。原是某机关干部的秦老告诉记者,他退休前是大忙人,每天开会、电话不断,自从退了休,会不开了,电话哑了,尽管每天都在努力适应新生活,但心里还是空空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陈力解释,丧失是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这种转变容易导致“退休综合征”。 二、不服老加重郁闷。“我觉得自己还能再干20年!”一名退休老干部告诉记者,不服老的想法让他整天闷闷不乐,觉得心理不平衡,不爱

如何关爱老人心理健康

如何关爱老人心理健康 1、开导老人看开生死疾病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过程,老年人年纪越大,出于对家人的牵挂等原因,对疾病可能会有一点忌疾讳医的心理。这时子女们要帮助和开导老年人,让他们意识到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兴衰的历程,人生亦不例外。面对疾病要学会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配合一生的治疗去战胜它,而不是采用消极的做法,抗拒就医,骗己骗人,当做疾病不存在,以免将小病拖成大病。平时要多关心老人,多向老人普及健康知识,以免老人因不懂而产生畏惧,影响老人心理及生理健康。 2、日常生活多关心老人 人是社会的动物,害怕孤孤

老年人养宠物对身体好吗

老人养宠物利大于弊 心理学专家说:宠物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专家建议老人可以养宠物。 一项研究发现,饲养宠物老人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而且许多家中养有宠物的人,比不养宠物的人要健康许多,上医院看病的次数也更少,养宠物还可以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能力。研究表明,喂养宠物的空巢老人无论是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比其他空巢老人更加健康。 老年人养宠物好不好 不同宠物的治疗效果 据了解,“动物疗法”在治疗精神疾病如抑郁症、自闭症和自杀倾向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如养猫可以治疗抑郁症,养鸟可以治疗神经官能症,养马可以调

爸妈爱发脾气当心老人抑郁症

在老龄化突出的今天,老人抑郁身亡的新闻不绝于耳。搜索相关新闻,“抑郁症老人坠亡”、“老人抑郁上吊自杀”、“女儿去世老年夫妻双双自杀”等标题触目惊心。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潘集阳教授提醒,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尤其空巢老人、患病老人的心理健康堪忧,当发现家中老人无故情绪低落,乱发脾气,心烦意乱等情况,要及时关注,必要时寻求专业治疗。 实例:那些饱受抑郁折磨的老人 62岁的邓阿婆患有高血压(十几年)、糖尿病,4 个月前无缘无故出现心情差,什么事情都不想干,心烦意乱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1、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一:衰者和疾病 人到60岁以后,体力和记力都会逐步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恐惧心理。 2、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二:精神创伤 有调查表明,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

如何关爱空巢老人

1、树立敬老爱老安老之风尚,为老年人营造幸福环境。社会在变迁,人类在发展,但亘古不变的是血亲孝、仁道孝的传统理念。现今社会,实现“老有所养”的关键就是在全民族树立尊老、敬老、安老为核心的文化取向,发扬光大孝道文化。子女应该承担起对父母的照顾责任,“父母在,不远游”,就是要提倡与父母保持一个相对近的居住距离,已尽人子女之责。 2、构建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社工服务为载体,城乡一体化、投资多元化、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政

老人心理健康介绍

老人心理健康: 1.衰老和疾病:人到60岁以后,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体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步下降。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烦恼、恐惧心理。 2.精神创伤:老人退休后,会面临各种无法回避的变故,如老伴、老友去世,身体衰老、健康每况愈下等。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

如何保持老人心理健康

衰者和疾病 人到60岁以后,体力和记力都会逐步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恐惧心理。当然,不同心理状态的老年人,对待衰老和疾病的态度迥然不同。 精神创伤 有调查表明,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