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炎的发病与什么有关
乙状结肠炎的发病与什么有关
感染:乙状结肠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一些结肠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相似,因而有些人认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在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因素中,目前的研究表明病毒的可能性较大。
自身免疫功能:数学者认为乙状结肠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本病并发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者较多,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使病情缓解,在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查到抗结肠上皮细胞抗体,所以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精神因素:有人认为精神因素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患者多有某些性格特征,对于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性差,属心身疾病一类,心身疾病强调心里因素在疾病的发生或病程中起重要作用。
遗传因素:乙状结肠炎的血缘家庭发病率较高,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直系血缘亲属中,约15-30%的人发病。
阑尾炎的预防
阑尾炎的临床表现是转移性右下腹痛, 右下腹阑尾点局限性的不同程度的压痛、反跳痛。但如果说左下腹也得阑尾炎,大家肯定觉得奇怪。
其实,左侧阑尾炎是指乙状结构处的憩室炎。肠道憩室是指肠壁局部向外膨出,形成一个圆形袋状或囊状的“突出”。“突出”在乙状结肠处叫做乙状结肠憩室。
据统计,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西方国家高达10%,我国发病率为4%~8.5%,已成为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临床研究认为,本病除与老人自身机体退化有关外,还与长期进食精制食物有关。精制食物因含纤维素少,故食物残渣形成的粪便也少,不能有效地扩张远端的肠腔,从而促使肠憩室的形成。由于老年人平常肠憩室无明显的症状,只有当食物停留过久引起炎症时才出现症状。严重者常伴有畏寒、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发生在乙状结肠处的憩室炎,其症状似阑尾炎,所以称“左侧阑尾炎”。
预防本病关键是膳食要粗细粮搭配合理,经常吃些多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等。坚持打太极拳、慢跑对防治本病有一定疗效。对已患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抗菌素治疗,若已出血或穿孔的病人,应立即手术。
溃疡性结肠炎是怎么回事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最多见。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心理因素在疾病恶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原来存在的病态精神如抑郁或社会距离在结肠切除术后明显改善。有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炎性肠病的发病是外源物质引起宿主反应、基因和免疫影响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一见解,溃疡性结肠炎与克隆病是一个疾病过程的不同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发生期间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因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当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时候,会伴随着一阵阵的阵痛,所以一定要尽快治疗。
乙状结肠炎的治疗
一 药物治疗:
柳氮磺胺吡啶,1.0g,口服,4次/d,思密达,3.0g,口服,3次/d,比特诺尔165mg,口服,3次/d,部位低者可用上述口服药物加氢化可的松50-100mg,保留灌肠,1-2次/d,出血严重者可加用止血药物.中重型者可口服泼尼松40mg/d,或静滴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300mg/d,症状好转后逐步减量.有时需加用广谱抗生素以控制继发感染.
二 外科治疗:
出现严重出血,肠梗阻,癌变,多发性息肉,中毒性巨结肠,结肠周围脓肿或瘘管形成可手术治疗.
三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中医的辨证分型治疗,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四 饮食原则及要求:
因本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因此营养与饮食的调配很重要.总的原则是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
不管是任何的一种疾病。我们都必须根据自己的病情,以及身体情况去采取治疗的措施,因为一旦出现这种疾病,不管是轻是重,对身体对自己的生活都是一种影响和折磨,只有我们及时的治疗,才可以解决它产生的不利影响。
大肠癌是什么引起的
直肠癌的病因病机:
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与下列因素有关。
1.环境因素
根据地理和移民流行病学的资料,直肠癌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性,并随环境变化的趋势明显而迅速。据调查资料发现,直肠癌高发国家的饮食具有高脂肪、高蛋白、少纤维及精制碳水化合物,所谓的“西方饮食”的特点。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可以看出直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脂肪的消耗量呈正相关,尤其经常食用生、羊、鸡等肉类的致癌危险性更大,这可能由于其脂肪的成分含有较多饱和脂肪酸的缘故。而习惯高纤维素饮食的地区和国家,直肠癌的发病率较底,膳食纤维可以减少直肠癌的发病率,可能与其能促进肠蠕动和降解致癌物有关。近来研究表明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及钙的摄入,均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2.遗传因素
有关资料统计,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4有家族史。即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病人因遗传因素发生的易感性,加上某种激发因素,使组织细胞生长迅速,就会发展成癌。
3.慢性炎症刺激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直肠癌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出5~10倍,一般在患病10年以后可以发生,其癌变率随年龄而增加。它可以通过炎性.肉芽肿.假性息肉阶段发生癌变。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癌变的特点是多中心性生长,癌灶往往发生于非结肠炎区,以侵润型多见,组织结构以未分化癌和黏液癌多见。多数人认为容易发生癌变的溃疡性结肠炎是:①病期在5年以上;②症状持续活动;③大肠内病变范围广泛;④成人以前发病。
4.大肠腺瘤、息肉
大肠腺瘤、息肉现在基本上被认为是直肠癌的癌前病变。有人统计了大量腺瘤的病人,证明其发生癌变的机率1个腺瘤比无腺瘤的高出5倍,多个的比1个的病人高出1倍。一般认为绒毛状腺瘤的癌变机会最高,约占25%~30%,腺管状腺瘤约占3%~8%,直径在1cm以上的腺瘤或息肉癌变率增高。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癌症的发病率更高。
5.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癌发病率有显著上升。推测血吸虫卵在肠壁内的沉积可引起慢性炎症,形成炎性息肉,诱发癌变。血吸虫并发的癌症多在直、乙状结肠部分,分化好,恶性度低,发病年龄较轻。2.2.6其他疾病或生理异常
胆囊切除后,次级胆酸进入肠道增多,可刺激肠黏膜增生,从而增加患癌的危险性。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后的病人,其癌变的发生率比一般人高100一500倍。接受较大剂量放射治疗的盆腔癌的病人,癌肿多发生在直肠、乙状结肠的下段,58%是黏液性腺癌,生物学行为较差。免疫功能失常、病毒感染等都可引起肿瘤。在一些良性肿瘤和一些恶性肿瘤中,可以看到病毒小体,但是哪些类型病毒是致癌物质,尚在研究中,能诱发肿瘤的病毒种类很多,并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但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病。
乙状结肠炎怎么办
一 药物治疗:柳氮磺胺吡啶,1.0g,口服,4次/d,思密达,3.0g,口服,3次/d,比特诺尔165mg,口服,3次/d,部位低者可用上述口服药物加氢化可的松50-100mg,保留灌肠,1-2次/d,出血严重者可加用止血药物。中重型者可口服泼尼松40mg/d,或静滴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300mg/d,症状好转后逐步减量。有时需加用广谱抗生素以控制继发感染。
二 外科治疗:出现严重出血,肠梗阻,癌变,多发性息肉,中毒性巨结肠,结肠周围脓肿或瘘管形成可手术治疗。
三乙状结肠炎治疗之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中医的辨证分型治疗,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四 饮食原则及要求:1.高热能:2.维生素无机盐要充足以补偿腹泻引起的营养丢失:3.限制脂肪和膳食纤维:4.少食多餐:
乙状结肠炎好治吗
乙状结肠炎可分慢性型(占95%)和急性暴发型(占5%)两种。根据病情简介,您患的可能是慢性型乙状结肠炎。本病尚无特效药,以下治疗措施仅供患者参考。其饮食调理(1)选择无渣、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避免烟酒与刺激性食物。(2)供给含量足够多的维生素a原(如胡萝卜、甘薯、绿叶蔬菜)、维生素d(蛋黄、鱼肝油)和复合维生素b(豆类、瘦猪肉、酵母、鳝鱼)等食物。
乙状结肠炎的药物治疗(1)首选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柳氮磺胺二甲基嘧啶(sasd),每日6~8克,分4次服。(2)灌肠:将下列药物之一,放于100~200毫升生理盐水或温开水中,保留灌肠。常用的药物有:①普鲁卡因150~450毫克;②利多卡因50~200毫克;③呋喃西林100~200毫克;④地塞米松2~4毫克;⑤黄连素300毫克。
乙状结肠炎对症治疗(1)精神紧张,可口服安定类药物;(2)痉挛性腹痛,可选服颠茄、阿托品、654-2片;(3)腹泻严重,可服洛哌丁胺(易蒙停)、药用炭和鞣蛋白等。
乙状结肠炎的病因
一、自身免疫反应: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本病并发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者较多,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使病情缓解,在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查到抗结肠上皮细胞抗体,所以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另外,某些患者感染肠道菌后,可与结肠上皮细胞抗原起免疫反应,损伤结肠粘膜,并且患者的淋巴细胞对胎儿结肠上皮细胞有细胞毒作用,提示怀疑结肠炎[1] 的发生还可能与细胞免疫异常有关。
二、感染:本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一些结肠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相似,所以有些人认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在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因素中,现在的研究表明病毒的可能性较大。
三、遗传:本病的血缘家庭发病率较高,据欧美文献统计,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直系血缘亲属中,约15-30%的人发病。此外双胞胎的研究表明,单合子比双合子更容易发病,也就是说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系。
四、神经精神因素:有人认为精神因素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患者多有某些性格特征,对于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性差,属心身疾病一类,心身疾病强调心里因素在疾病的发生或病程中起重要作用,有人将7种疾病列为心身疾病,即: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原发性高血压,神经性皮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十二指肠溃疡。目前可能有更多疾病被列为心身疾病。
1.起病缓慢,多呈慢性、迁延性,反复发作性,少数突发起病,呈持续进展或暴发性过程。
2.消化系统表现:腹痛和腹泻最为常见,腹痛位于左下腹,隐痛、绞痛,便后缓解。腹泻以粘液脓血便最常见,每日数次至10次不等,常伴里急后重。尚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3.全身症状:贫血,消瘦,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精神焦虑。
4.肠外表现:常有关节炎,结节性红斑,慢性活动性肝炎,口腔溃疡等。
5.左下腹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条索状增厚或痉挛的肠管。
6.如有并发症则有相应表现。
大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1.1、肠道炎症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者发病风险较正常人高4~20倍,全结肠炎发生大肠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15倍。炎症累及范围、持续时间跟大肠癌发生的风险呈正相关。
1.2、大肠息肉
肠息肉是引起肠癌的高危因素之一,直径越大的息肉,癌变几率越高,一般来说息肉直径超过2cm或三个以上的多发性息肉要及早治疗。
1.3、遗传因素
如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以FAP和HNPCC最常见,前者典型为多发结肠腺瘤,还有直系家属中还有直肠癌患者,患大肠癌风险是正常人群的两倍以上。
1.4、手术损伤
研究发现胆囊切除术后病人和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后病人大肠癌发病率显着增加。
1.5、饮食因素
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红肉摄入、酗酒吸烟是大肠癌的主要发病因素。
乙状结肠息肉的治疗
此病易恶变,明确诊断后应及早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刀或其他手术方式切除息肉,防止癌变。
乙状结肠息肉必须及早切除病灶,才能防止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肠道炎症的侵扰。结肠恶变的发病率在有结肠息肉者高出无结肠息肉者约5倍。结肠息肉主要为管状腺瘤与乳头状腺瘤( 亦称绒毛状腺瘤)。
组织病理学证实,结肠腺瘤可恶变,尤其是后者的恶变率可达40%~50% ,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的病人,恶变发生率更高。由此,乙状结肠息肉的治疗至关重要。
微创术HCPT治疗乙状结肠息肉具有微创、无痛、无需住院的优势。
直肠癌应该如何护理
直肠癌的危险人群大肠癌指的是发生在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的癌瘤,是一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各种恶性肿瘤中排行第三。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呈显著上升趋势,仅上海在20年间发病率就增加了2~3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患大肠癌的比例在增加。虽然医生们都相信大肠癌的增加与饮食中脂肪含量的增加有关,然而其确切原因仍不清楚。目前,医学界已知的是某些疾病与大肠癌关系密切,患这些疾病的人被称为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所以,从预防和早期诊断的角度来了解这些疾病和易患人群,是很有好处的。
大肠息肉:息肉是从肠黏膜上长出来的一种赘生物,大小、形状、数目、部位各异。患者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较多,随着年龄的增加息肉也在增多,依靠结肠镜即可确诊此病。息肉究其来源主要分为腺瘤性和增生(炎症)性两大类。已知腺瘤性息肉,尤其是多发性的和直径大于1厘米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危险性较大,被称为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必须摘除干净;即便已经根治了腺瘤性息肉的患者,也要定期复查,以观察是否复发。
溃疡性结肠炎:不是一般说的结肠炎,而是以反复发作的脓血便为主要症状,结肠镜检可见“口疮”样溃疡的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癌变的几率比正常人高5~10倍,特别是未成年时就发病,而且病变一直在活动、病变范围广泛、病程在5年以上的人,癌变危险性更大。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明显增多,由此引发的癌症患者也在增多。
日本血吸虫病:该病流行于我国南方长江以南地区。血吸虫的虫卵长期存在于大肠黏膜中刺激肠黏膜而导致癌变。血吸虫病重灾区与无此病地区相比,大肠癌的检出率要高12.3倍。
盆腔接受过放射治疗者:子宫、卵巢癌患者常要接受放疗,其直肠癌的发生率比常人高出4倍,尤其是放疗10年后、放疗剂量较大的患者。
以前患过大肠癌者:约2%~11%的大肠癌患者在治疗了第一个癌灶后又发生第二个原发大肠癌灶(不是复发),这被称为异时多发。所以说,患者不要因已经治疗过就高枕无忧,而要定期复查。以往接受过卵巢癌、乳腺癌手术,或施行过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的人也是大肠癌的高发人群。
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有大肠癌家族史者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家族史者高3倍,除遗传因素外,可能与相同的饮食习惯有关。
其他: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人,小肠吻合术后的病人,石棉加工业与纺织业的工人也是高危人群。
乙状结肠炎镜检查
【检查项目一】组织病理学检查:肉眼见结肠黏膜浅表性坏死和溃疡形成,或黏膜全层坏死,镜检可见黏膜下增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黏膜下动脉中可有炎症改变和纤维蛋白栓子;黏膜固有层可呈透明样变性;肉芽组织周围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和含血红蛋白铁的组织细胞浸润,慢性期表现为病变部位与正常黏膜组织相间的黏膜腺体损伤和腺体再生,黏膜腺体数量减少或黏膜固有层内纤维组织的存在提示原有的病变比较严重。
【检查项目二】直肠指诊:常可见指套上有血迹。
【检查项目三】X线平片:腹部平片可见结肠和小肠扩张,结肠袋紊乱,部分患者可有肠管的痉挛和狭窄,坏疽型结肠炎有时可见结肠穿孔引起的腹腔内游离气体以及由于肠壁进行性缺血,肠壁通透性升高引起的肠壁内气体和门静脉内气体。
【检查项目四】纤维结肠镜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炎最有效的检查方式,当患者被怀疑有结肠炎,但不伴有腹膜炎体征,腹部X线平片没有明显结肠梗阻和结肠穿孔的影像表现时,应考虑行内镜检查。
【检查项目五】血液检查:血红蛋白在轻型病例多正常或轻度下降,中,重型病例有轻或中度下降,甚至重度下降。白细胞计数在活动期可有增高。血沉加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是活动期的标志。严重或病情持续病例血清白蛋白下降。
【检查项目六】X线钡剂灌肠检查:所见x线征主要有:1,粘膜粗乱及(或、颗粒样改变。2,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变细,可呈铅管状。重型或暴发型病例一般不宜作钡剂灌肠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