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丧偶的老人要如何调节心理健康

丧偶的老人要如何调节心理健康

一、对于丧偶老人,子女们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对生活的依恋,从而减轻其丧偶的痛苦。

二、避免自责

老年人丧偶后,常常会责备自己过去有很多地方对不住自己的老伴儿。这种自责、内疚的心理如果不能及时地调整好,就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常诱发其他疾病,导致早衰。

三、转移注意力

经常看到老伴的遗物,睹物恩人,会不断地强化思念之情,加深精神上的痛苦。因此,不妨把一些遗物暂时收起来,将注意力转移到现实和未来的生活中。

四、寻找新的生活方式

老伴离开以后,原来的一些生活方式被迫改变,老人很容易陷入孤独寂寞之中。因此,丧偶老人要积极地调整生活方式,培养兴趣爱好,老有所乐,减少对旧生活的眷恋。

五、正确对待丧偶的现实

应该认识到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失去了朝夕相处、休戚与共的老伴的确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但是这又是无法避免的现实,要尽快地调整好心态,多保重身体,好好地生活下去。相信这也是老伴儿的心愿。

六、心理转移

当老人丧偶后,情绪极度悲伤时,可以选择大哭一场,也可以向别人倾诉,以便发泄心理上的消极情绪。倘若把忧伤深深地藏在心里,独自一个人冥思苦想,只会强化心理压抑,久而久之,容易引起身心疾病。

七、心理补偿

老人丧偶后,情绪极度悲伤时,可以看看配偶的照片,抚摸配偶所用过的东西,从而会回忆起夫妻以前相处时的美好时光,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心理得到补偿,然而,积极的心理补偿莫过于选择理想的新伴侣,这样可以在生理上和心埋上都得到新的平衡,从而开拓新的生活。

八、心理升华

老人丧偶后为了减轻忧伤,最好把心理活动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样,对于个人和社会也是有利的。

心理学家建议,老年人丧偶后切勿过度悲伤,这样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使“老年人意识”更迅速地到来。为了尽快地从悲伤中解脱出来,应当积极地调整自己 的生活。可以做些大的变更来改变生活,重新振作自己。比如:旅游、改变居住环境、暂时与儿女同住、住到老年公寓、积极参加各种老年人社团的活动、发掘自己 的兴趣和爱好等。怀念逝者并不妨碍寻找新的人生伴侣,如果有条件,可以重新组织家庭。

老人如何调适丧偶心理?

1、避免自责。老年人丧偶后,常常会责备自己过去有很多地方对不起老伴。这种自责、内疚的心理使老年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削弱了机体免疫功能,常诱发其他躯体疾病以致过早衰老。

2、正确对待丧偶的现实。首先应认识到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失去了几十年朝夕相处、休戚与共的老伴确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但这又是无法避免的现实,要冷静地劝慰自己,对老伴最好的怀念就是自己多保重身体,更好地生活下去。

3、再婚有利摆脱孤独。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丧偶的老年人再婚率在不断增加。阻碍丧偶人再婚的重要心理障碍:一是受封建思想影响和所谓“道德”的自我禁铜。二是来日家庭的反对。三是老年再婚择偶条件苛刻。四是受财产继承的制约使老人再婚难成。鼓励老年人再婚有助于身心健康和社会进步。这种观念在逐步被更多的老年人及其子女们所接受。

4、转移注意力。经常看到老伴的遗物会不断强化思念之情,加重精神上的折磨。因此,不妨把有些遗物暂时收藏起来,把注意力转移到现在和未来生活中去。

5、寻求新的生活方式。老伴过世后,原有的某些生活方式被迫改变,此刻孤独与不适加重。应当重新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对旧时生活方式的眷恋。家庭中夫妻关系学是最重要的依恋关系,一旦丧偶,这种关系被无情地摧毁了,这时需要子女、亲友去建立、填补一种新的更加和谐的依恋关系,方能有效地减轻哀思。

老年人再婚有哪些好处

1.有利于减轻子女的精神负担。多数独身老人的子女已建立了小家庭,他们忙于自己的工作,忙于抚男育女,忙于家庭生活,担心对老年人照顾不到,如老年人再婚的要求和愿望得到满足,就可以减轻一部分子女挂念老人的精神负担。

2.有利于抚育下一代。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目前我国的家庭多系双职工,夫妻早出晚归,对子女的抚育出现了不少问题,不利于下一代的成长。如果老年人再婚,不仅老夫老妻可以互相体贴照顾,而且他们精神愉快,身心健康,还可以分担抚育后辈的任务。

3.有利于减轻国家对孤老者的负担。我国目前还不能把老年人特别是孤老的生活问题全部包下来。如果有条件的丧偶老人求偶结合,这样可以使一些孤老者有新的归宿,可以减轻养老院和民政部门的负担。

4.有利于减少和防止嫌弃和虐待遗弃老人行为的发生。

5.有利于使老年人的精神得到安慰,心理健康发展。

独身老人的性心理特征有些什么

(一)丧偶老年人的心理活动特征

丧偶老人的心理变化通常比较剧烈,其心理活动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所有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新近的死者。许多人往往痛不欲生,简直到了欲死不能的地步,他们整天涕哭,甚至拒绝死者火化或下葬。

第二阶段,对死者和其他人发怒或带有敌意。这时,死者已离开身边,存留者常常会对着照片中的他(她)生闷气,又迁怒于其他人,很容易无缘无故地和别人争吵。

第三阶段,要求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由于配偶失去,旧的依恋关系已不复存在,悲伤的情绪开始向他人发泄。他们常常会不顾别人是否愿意听,对一切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第四阶段,他们已清楚地意识到,配偶已永远地失去了,正常的生活已彻底打乱了,整个心被绝望占据。

第五阶段,他们开始从绝望中撤退,向往正常的生活并开始重新组织新的生活。这一阶段,他们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其他人或其它事上去,主动地压抑悲痛的情绪,从表面上看,情绪上完全恢复正常。

上述五个阶段也可分别概括为震惊阶段,情绪波动阶段,孤独感产生阶段,宽慰自我阶段、重建新模式阶段。各阶段长短,因人而异。

总的来说,丧偶的老年人的心理是消极的。

(二)独身老年人的性心理

传统的看法是,人到了老年似乎不应再有性的要求了,性功能也必然一落千丈,尤其是独身丧偶的老年人;很少有人关心他们的性心理状态,从而使许多老人丧偶后,性兴趣,性活动受到严重的压抑。

其实,性是自然本能的表现,无论是什么阶段都存在性的问题。老年人性功能较中年人有所下降,但并不是消失。老年人丧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适和恢复,这种本能的,又高于本能的情感(性爱和情爱)也会随之恢复。他们渴望性活动,有性兴趣,这是自然的,正常的事,无需大惊小怪。

老人丧偶要如何调理心理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沟沟坎坎和磕磕绊绊,两个人正应心手相携,安度幸福晚年的时候,倘若有一方“先走一步”,必定会给另一方在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创伤,甚至会丧失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据心理专家分析,丧偶老人的精神世界,往往要经历三个阶段:

1.自责阶段。与老伴洒泪告别之后,总觉得对不起逝者,甚至认为对方死自己负有主要责任,于是精神恍惚,心理负担沉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在言行上还会出现一系列反常现象。

2.怀念阶段。老伴逝世后,生者在剧烈的情感波涛稍稍平息之后,会进入一个深沉的回忆和思念阶段,在头脑中经常出现老伴的身影,时而感到失去他(她)之后,自己是多么的凄凉和孤寂。

3.恢复阶段。在亲朋的关怀和帮助下,自己终于领悟了“生老病死乃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这个道理。于是,理智战胜了感情,身心渐渐恢复了常态,从而以坚强的毅力面对现实,又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消除悲痛在心灵上造成的阴影,老伴过世后的当务之急,便是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

首先,欲使自己尽快地从悲痛的氛围中解脱出来,不妨通过各种方式尽情地宣泄一番,如在亲人挚友面前嚎啕大哭一场,也可将自己的眷恋怀念之情,用诗文、书信或日记等形式写出来,以抒发胸怀并作为永久的纪念。

其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尽管宣泄对于维护身心健康有益,但是,无休止的悲哀必然造成人为的精神消耗。所以,过一段时间之后,要设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可以到亲朋处小住一段时间,更重要的是走出斗室,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只要生活的视野开阔了,精神上的痛苦也就会随之淡化和消失。

第三,所谓的“老两口到另一个世界再团聚”企盼,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罢了,是不可能实现的,对老伴最好的寄托和思念,应该是悟透人生的哲理,勇敢地挑起社会和家庭的重担,迎着火红的夕阳,坚强、乐观地生活下去。

丧偶老人怎样调适心理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在经历过了几十年的沟沟坎坎和磕磕绊绊后,两个人正相携安度晚年之时,倘若一方“先走一步”,必定会给另一方在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创伤,甚至会使其丧失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与勇气。据心理专家分析,丧偶老人的精神世界,往往要经历一个剧烈悲痛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

一、自责 与老伴洒泪告别之后,总觉得对不起逝者:为什么过去常常对他(她)发脾气?为什么没有坚持让他(她)去医院检查?甚至认为对方的死自己负有主要责任。于是生者精神恍惚,心理负担沉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在言行上还会出现一系列反常现象。

二、怀念 老伴逝世,生者在剧烈的情感波涛稍稍平息之后,会进入一个深沉的回忆和思念阶段,在头脑中经常出现老伴的身影,时而感到失去他(她)之后,自己是多么地凄凉和孤寂。

三、恢复 在亲友的关怀和帮助下,自己终于领悟了“生老病死乃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这个道理。于是,理智战胜了感情,身心渐渐恢复了常态,从而以坚强的毅力面对现实,又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消除悲痛在心灵上造成的阴影,老伴过世后的当务之急,便是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首先,欲使自己尽快地从悲痛的氛围中解脱出来,不妨通过各种方式尽情地渲泄一番,如在亲人挚友面前嚎啕大哭一场;也可将自己的眷恋怀念之情,用诗文、书信或日记等形式写出来,以抒发胸怀并作为永久的纪念。其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尽管宣泄对于维护身心健康有益,但是,无休止的悲哀必然造成人为的精神消耗。所以,过一段时间之后,要设法转移自已的注意力,可以到亲友处小住一段时间,更重要的是走出斗室,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只要生活的视野开阔了,精神上的痛苦也就会随之淡化和消失。

最后,所谓“老两口到另一个世界再团聚”的企盼,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罢了,是不可能实现的。对老伴最好的寄托和思念,应该是悟透人生的哲理,勇敢地挑起社会和家庭的重担,迎着火红的夕阳,坚强、乐观地生活下去。

丧偶老人的性需求怎么解决

1、丧偶老人的性需求怎么解决

自慰或者再婚。

2、老男人需要性生活吗?

中国许多人的观念中,“性”是避而不谈的事情。因为,他们大都认为,人老了,性功能就衰退了,没有性生活很正常。一旦老年人对性表现出兴趣,就很容易被当作“不正常”甚至“变态”。其实,老年人有性的要求和性行为都是正常生理、心理现象。

盘点对老年生活的错误认识

1.人不宜过性生活:无可否认,老人的性器官有所萎缩,性激素分泌也大为减少,性欲减退,性反应迟缓。 然而,这决不意味着老人不能享受性生活,那种认为老人过性生活是“老不正经“的观点更是错误的。现代医学认为,老人只要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疾病,适当的性生活不仅可以增添心理上的愉悦,而且还可推迟人体的衰老过程,防止老人的“脑老化”,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肥胖。

2.人睡眠应该少些:古人曾把眠食二者视为养生之要务,认为“能睡者,能食,能长生”。但一般人总认为人老了,就该少睡,实际上,“少乃老人之大患”,老人更应该有充足睡眠。60~70岁,每天应该睡8个小时;70~90岁,每天应该睡9个小时;90岁以上每天应睡10~12小时。女性比男性的睡眠时间要更多一些。除正常的夜间睡眠外,老人最好能有1~2小时的午睡时间。

3.退休就应彻底休息:人体的生理器官,遵循着“用则灵,不用则废”的原则。如果一个人经常用脑,大脑细胞就是易出现退行性变化;身体经常锻炼,器官系统就能健康地发挥其功能,不易生病。大量的调查证实,一个人即使到了退休年龄,仍然需要工作。希腊60岁以上退休老人中,有一半以上仍然坚持工作,他们退休后坚持工作绝非为了挣钱,而是为了健康长寿。统计表明,这些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老人比呆在家中无所事是、彻底休息的老人寿命长,心理稳定。

3.丧偶老人何苦再婚:丧偶,对老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老人身心的摧残很大。有人通过40年的研究发现,丧偶老人在半年内的死亡率达5%,比未丧偶组高出40%。现实生活中,多数丧偶老人为陈旧观念束缚,而不愿再婚。实际上,再婚可帮助老人摆脱孤寂,延缓衰老,减少疾病,身心健康。

老年人心里特点

1.孤独

人到老年,如果还能有一位相知相伴、不离不弃的至亲陪在左右,那该是无比幸福的一件事。然而,高龄老人丧偶事件是在所难免,对于老年人心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随之而来的心理孤独感,更是让丧偶老人在短时间里出现明显的衰老、精神崩溃,甚至不久也会亡故。据统计,丧偶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

2.恐惧

老年人看到自己同龄的朋友、同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觉得自己也要不久于人世,就会产生心理上的恐惧感,以致惶惶不可终日。这样一来,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观世间的高龄老人,虽然长寿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点已经证实,那就是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

3.折腾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明显衰退,如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但是,有不少老年人存在一种“折腾”心理,认为“这辈子没去过的地方不去看看终身遗憾”啦,什么“这么重大的场合不出席不合适”啦等等,结果勉强参与,容易突发严重健康事件。还有一些高龄的老年人,坚持参加一些不合适的运动,结果导致体力不能承受,出现意外。

4.倔强

老年人心理倔强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有些还表现为性格刚烈、脾气暴躁。这些有着倔强心理的老年人常常是小病不就医,大病乱吃药,一味按自己的意愿以及多年的经验习惯生活着。结果是,有了病不去治,反而与家人、子女发生争执,最后“不治而终”。

老人丧偶后的心理过程有五个阶段

丧偶老年人的心理活动特征丧偶老人的心理变化通常比较剧烈,其心理活动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所有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新近的死者。许多人往往痛不欲生,简直到了欲死不能的地步,他们整天涕哭,甚至拒绝死者火化或下葬。

第二阶段,对死者和其他人发怒或带有敌意。这时,死者已离开身边,存留者常常会对着照片中的他(她)生闷气,又迁怒于其他人,很容易无缘无故地和别人争吵。

第三阶段,要求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由于配偶失去,旧的依恋关系已不复存在,悲伤的情绪开始向他人发泄。他们常常会不顾别人是否愿意听,对一切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第四阶段,他们已清楚地意识到,配偶已永远地失去了,正常的生活已彻底打乱了,整个心被绝望占据。

第五阶段,他们开始从绝望中撤退,向往正常的生活并开始重新组织新的生活。这一阶段,他们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其他人或其它事上去,主动地压抑悲痛的情绪,从表面上看,情绪上完全恢复正常。

上述五个阶段也可分别概括为震惊阶段,情绪波动阶段,孤独感产生阶段,宽慰自我阶段、重建新模式阶段。各阶段长短,因人而异。总的来说,丧偶的老年人的心理是消极的。

独居老人要警惕心血管疾病

因此,老年人尤其是在节日过后,一定要注意心态的调整,因为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子女都在身边,老人的心理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原来的生物钟也被打乱了。节日过后,宽松、愉快的气氛陡然消失,前后反差巨大,老人心理上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这种抑郁会影响到老人的心脏血管健康,可以诱发血管痉挛,另外可刺激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从而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那么独居老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心血管疾病呢?当然首先要做的就是按时服药、良好生活习惯以及要调整自我心态,心情要保持舒畅。并且此时就需要儿女的配合了。最后就要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点:儿女在外老年人应该及时地将情感转向老伴,二人一起重温过去的美好,多出去走走。如果是丧偶老人,可以给自己制定任务,使自己得到寄托。

第二点:当老人感到孤独时,可以安排给自己做不同的事情。

第三点:扩大自己的兴趣范围,从看书、习字、画画、练琴、打拳、击剑、种花、饲养动物等活动中获得乐趣,不仅调节生活情趣,还有稳定血压或使高血压降下来的作用。

第四点:要认识到子女离巢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势,子女从父母身边离开成家立业,到生育自己的后代,是子女成熟的标志。

第五点: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尽量增强两代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如果条件许可,可在子女家居住一段时间。

丧偶老人的心理调适

1、 震惊阶段。表现为拒绝接受现实,所有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新近的死者,许多人往往痛不欲生简直到了欲死不能的地步,有的老人可能整天哭涕甚至拒绝死者火化或下丧。

2、 情绪波动阶段。表现为对其他人发怒或带有敌意,容易无缘无故地和别人争吵,或要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由于失去配偶,旧的依恋关系已不复存在,悲伤的情绪开始向他人发泄,老人可能常常会不顾别人是否愿意听,就对一切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3、孤独感产生阶段。表现为回忆往昔。死者已经不在,存留者常常会不自觉地反复回忆老伴在世的点点滴滴,往往沉浸在过去的有老伴的生活中不能自拔,产生不安全感及孤独无助感。

4、悲观绝望阶段。他们已清楚地意识到配偶已永远地失去了,正常的生活已彻底打乱了,整个身心被绝望占据。

5、宽慰自我阶段。他们开始自我调节,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其他人或事上去,主动地压抑悲痛的情绪,从表面看情绪完全恢复正常。

6、重建新模式阶段他们开始从绝望中走出来,向往着正常的生活并开始新的生活。

不过在丧偶老人从剧烈悲痛走出来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进行正确的自我心理调适,否则极有可能形成心理障碍。清源心理为您带来:

发泄与倾诉

对于刚经历丧偶生活事件的老年人,他们的抑郁、悲伤、无助等各种情绪,如果没有及时排解发泄就会引发心理问题,甚至造成心理疾病,这就需要一个发泄的渠道。倾诉是发泄情绪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及时向家人、朋友倾诉,即使说的不是事件本身,但也会通过某种方式发泄出来,对恢复心理健康非常有利,从而使心理从亚健康状态逐渐转变为健康状态。

心理疏导与调理

心理疏导与调理首先要注意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不要随意打断,不要否定他们的

看法,不要向他们乱作保证。要同情,与他们共情,表情要专注,眼神要亲切。倾听和理解是最重要的“安慰剂”,尤其是对固执己见、缺乏理性、情绪偏激的老人,需要多给予亲人般的悉心疏导,帮助他们走出认知的误区,化解他们的烦恼,使之不纠缠于一时一事,客观并全面地看问题,清除心理障碍,使丧偶老年人在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满足,有利于心理健康,延年益寿。

要设法转移注意力

尽管宣泄情绪对身心健康有益,但过度的悲伤会造成人为的精神和身体消耗,这个时候可以到亲友处小住一段时间,多参加集体活动,接触外面的世界,只有生活的视野开阔了,精神上的痛苦才能得以缓解;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打球、游泳、爬山、骑自行车、健身操、太极拳等。有氧运动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和持续时间长,有益身心。

音乐疗法音乐疗法或称“心理音乐疗法”

相关推荐

丧偶老人有哪些消极心态

过度悲伤型 失去亲人悲伤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过度悲伤、长期悲伤,将悲伤作为一种稳定的心态持续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不能自拔者,就成为一种不健康的病态心理了。 例如:有对老夫妻感情甚笃,不幸的是,丈夫在一次外出中意外身亡。妻子毫无思想准备,听说后悲伤得晕了过去,醒后哭得死去活来。丈夫的丧事办完了,妻子却长期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解脱。身体很快就垮下来了,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中医的“七情”学说认为,“悲伤肺”。老年人的机体功能本来就处于退行之中,老年人丧偶,过度悲伤可使老年人肺气郁闷,上焦不通。不但会降低老人

重度抑郁症不仅调节心理

1、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是一类主治疗情绪低落、心情郁郁寡欢、悲观、消极的药物,抑郁症患者用药后可以使情绪振奋,提高情绪,增强思维能力及使精力好转。这类药物有许多种,自从 50年代问世以来,发展很快,特别是近十几年以来,许多新型抗抑郁药层出不穷。这类药物不仅有抗抑郁的疗效,对抑郁症、强迫状态及恐怖症也有一定疗效。 2、治疗抑郁症比较常用的就是反射疗法,相信很多的抑郁症患者都是不陌生的,这种治疗方法主采用的就是对患者手脚固定部位施加压力的一种技术,反射论者认为人体有自身修复功能,手脚中的神经和身体其他部位相

男性更年期如何调节心理健康

1、心理宣泄 当因为工作或者生活问题产生不良情绪时,不闷在心里,而应想办法宣泄出来。一是自我劝导、自我解脱,如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等;二是借助他人进行情绪“释放”,如找家人或朋友聊天,或咨询专业心理医生。将不良情绪宣泄出来,对于维持男性更年期心理健康是很有好处的。 2、学会制怒 由于雄性激素的作用,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怒。男性在更年期,由于内分泌紊乱,则愈 发容易发怒。因此,为了男性更年期心理乃至生理的健康,应该学会制怒,如随时提醒自己,遇事冷静三分钟等。 3、规律生活 事实证明,规律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于

多“情”使老人长寿

友情多广泛 一个人最怕的是孤独,孤独是老年人之大忌。与其在家“守老营”不如走出家门,广交朋友,尤其善交一些忘年朋友,与他们经常聚聚,或搞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或品茗对弈;或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去领受山光水色的恩泽;或与忘年朋友交流思想,倾吐心声,汲取青春活力;或三五知己聊天侃大山,天南海北,以发展友谊,维系感情,保持轻松友爱的环境,使老年生活兴味盎然。所以,广交益友是老人长寿的助力。 爱情多甜蜜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夫妻敬爱多长寿。”人老了,不可无伴;老夫老妻在一块,没事可以相互聊聊,相互安慰劝解,

老人心理健康介绍

1.衰老和疾病:人到60岁以后,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体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步下降。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烦恼、恐惧心理。 2.精神创伤:老人退休后,会面临各种无法回避的变故,如老伴、老友去世,身体衰老、健康每况愈下等。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

老人再婚 九成不能如愿

老龄化社会到来,丧偶或离异老人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我国丧偶老人占老年人口的27%左右(约4748万人),对他们来说,是勇敢再婚,还是孤独终老,关乎晚年幸福。 一项调查表明,80%的丧偶老人有再婚愿望,但其中婚姻登记的不足一成,九成不能如愿。为何再婚这么少,丧偶老人该怎么把握住自己的幸福? 从法律角度来说,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生活。然而现实中老年人婚姻,往往需面对子女的阻挠和舆论的压力。 综合来看,子女干涉老人再婚的原因主有两个,一是怕老人

老人再婚 再婚夫妻相处四禁忌

一是莫将新伴比旧伴 许多丧偶老人都会想念以前的老伴,再婚后也容易将新伴与旧伴相比,若新伴在某些方面不如原来的老伴,便会自觉不自觉地在新老伴面前夸奖旧伴。这样会导致新老伴的心理不平衡,引起摩擦不和。 二是莫将原来的家庭阴影带入新家庭 因为感情不和与老伴分开的老人,再婚后如果把原来感情上的阴影带进新的家庭,事事耍态度、提防新老伴,这样双方的感情就会出现隔膜,生活在一起也不会幸福。 三是不让经济问题侵蚀双方情感 经济问题是再婚后双方最为关注的问题,如果双方都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私藏小金库或总将钱放在嘴边,为金

老年抑郁症有啥症状 如何预防老年抑郁症

首先尽量将身体其他疾病治好,以免继发老年抑郁症;对不可治愈的疾病应设法减轻痛苦;其次,调理好退休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再次,改善家庭环境,丧偶老人如条件允许的可考虑再婚,以缓解老年人的抑郁心理,当然,子女也给予老年人充分的关心和照顾。

高龄老人“四知”须知

危象1:恐惧 高龄老人,尤其是90岁以上,他们同龄的朋友、同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伤离别可能使他们想到自己也不久于人世,有的因此惶惶不可终日。可是这样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 统观世间的高龄老人,虽然长寿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点已经证实,那就是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高龄老人想到死亡的来临是非常自然的,可以理解。但关键是想到以后自己抱什么态度来面对。如果能顺其自然,泰然处之是最好的了。 危象2:“折腾” 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机体各器官功能明显衰退,肌肉萎缩,骨质疏

高龄老人须重视几大禁忌

禁忌1:恐惧造成末路 高龄老人,尤其是90岁以上,他们同龄的朋友、同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他们觉得自己也不久于人世,于是想到死亡降临在自己身上了,结果惶惶不可终日。这样一来,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统观世间的高龄老人,虽然长寿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点已经证实,那就是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高龄老人想到死亡的来临是非常自然的,可以理解的。但关键是想到以后,想到自己应抱什么态度。概括起来,最正确的态度是顺其自然,泰然处之也。 禁忌2:“折腾”引发惨痛 八九十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