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元节吃什么

中元节吃什么

1、吃濑粉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东莞最出名是烧鹅濑。烧鹅濑,最讲究的是一锅美味的高汤,那得用整只鸡、大块肉、大块骨,加许多特种药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时候,将濑粉在热水中烫一烫放入碗中,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汤,粉面再铺上一层皮脆肉嫩的烧鹅。

2、蒸面羊

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这一民俗的另一说法是,母亲为出嫁的闺女用白面塑一双羊,当然还要蒸熟,而且羊头还要缠挂上红布条。娘家要组成一支小型送羊队伍到新姑爷家,由新姑爷动手切开面羊,并将切下的第一块用红绳拴挂在客厅中,这块“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来新面羊时才能取下来。这其中的讲究是“陈羊见新羊,年年有余粮。”新姑爷切完羊后,要吃羊头,出嫁的闺女则吃羊脚,其他的分送男方长辈邻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庆吉祥。

3、吃花馍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

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4、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况且鸡爪呈耙状,易把鬼的衣服抓掉(大概怕积下恶怨,不肯回到原处),所以选脚掌扁平的鸭子也在情理之中了。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中元节吃鸭是因为传说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于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鬼节就吃鸭子。

5、吃扁食

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现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饺子,其实扁食和饺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饺子的区别,首先在皮,其次在馅。

以皮而论,饺子皮较厚,而扁食皮薄如蝉翼,晶莹剔透。饺子馅少,小到只有大拇指那么点,因此饺子的个头也比较小,一碗饺子虽说也有十多个,但在碗中却只占到三分之一,其余全是汤,并且饺子的馅较为单一,多为猪肉加些素菜和调料。而扁食就大不一样了,不仅肉类、菜类均可入馅,连鸡、鸭、鱼、蟹、馓子、嫩黄豆等等都可入馅,且特别讲究搭配,鸡脯配芹菜,猪肉配荠菜,鸡蛋配韭菜等等。

6、吃“饺饼”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他们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相传,饺饼筒是济公所留下来的:济公在国清寺为僧时,见每一餐都剩下许多菜,觉得很浪费,就把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再食用,这种做法受到了众僧的喜爱,便流传至民间。

制作饺饼筒,要先将馅炒好放在一边备用。常见的馅有猪肉、猪肝、鸡蛋丝、豆腐皮、冬笋、豆面、芹菜、豆芽、海带、鱼干等。再将事先准备好的面粉往“鏊”上糊,糊成一张薄薄圆形的皮(糊拉汰皮)。最后将食材按顺序裹在糊拉汰皮里,要做到不能裹得太“胖”,也不能裹得太“瘦”,否则就不好看了。饺饼筒包好了也要放在“鏊”上煎一煎,一直要煎到外表皮呈金黄色并油光发亮。

另外,在山东的独陵县,中元节被当地人称为“掐嘴节”,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

中元节又名什么节

中元节又名施孤、鬼节、盂兰盆节、斋孤、地官节、七月半、祭祖节、七月半祭祖节等。

中元节最早在我国叫七月半,只是一个祭祖的日期,东汉后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将七月半秋尝祭祖节称为“中元节”;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这两种称呼一直延续至今。

中元节的风俗 中元节晚上可以出门吗

当然可以,但不建议深夜或者太晚出门。

中元节的这些传统习俗都是在晚上进行的,不出门的话怎么参与活动,所以,中元节是可以出门的,很多人觉得中元节不要出门是因为,中元节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晚上温度比较寒凉,太晚的时候在外面,容易受寒着凉,从养生的角度来说,确实是不要太晚在外面。

七月半要注意什么 2019年几月几日鬼节

2019年中元节是8月15日。

中国有很多祭祀的节日,都可以称之为鬼节,例如:中元节、清明节、三月三、十月初一等,不过常说的鬼节一般是指中元节,中元节,又称七月半,在这一天,民间有放河灯、祭祖、祀亡魂、焚纸锭等传统习俗。

中元节的来历

中元节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秋日祭。

中元节,最早没有现在这么浓厚的诡谲气氛,只是一个表示丰收和怀缅的节日,在上古时期,人们在七月半这天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中元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中元节是几月几日

中元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

今年是2019年,中元节的公历日期是:8月15日,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地官节、斋孤、七月半祭祖节,是一个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由来 中元节是哪一天

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因此,中元节的推演方式是以农历进行计算的,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日就是中元节了,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但我们要继承中元节的孝文化,剔除迷信色彩,科学过节。

万圣节和中元节有什么不同

— 节日氛围 —

※中元节※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中元节除了祭祀祖先,也有许多禁忌,这一天我们总会格外的小心,害怕触碰了什么禁忌会招来霉运,所以中元节显得格外的静穆严肃。

※万圣节※

在国外所有节日当中,最能让孩子们和童心未泯的大儿童们狂欢尖叫雀跃不已的,除了圣诞节,就是万圣节了。万圣节最初也与祭祀习俗有关,但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娱乐性质很强的节庆活动,主要表现为狂欢。

— 节日起源 —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半,民间习俗称之为“鬼节”,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道教称之为“中元节”。关于其来源,有不同的说法,道家有天、地、水三官,中元节来源于地官赦罪的说法,地官的生日即是中元节。

按照佛教的说法,中元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说的是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在七月十五供奉十方僧人,替母赎罪,终于将母亲解脱出来的故事。

体现了我国中华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善终”与“孝道”。“鬼节文化”承载着这一思想,也使其在历史的洪流之中经久不衰,流传至今。

※万圣节※

万圣夜(Halloween)(又叫鬼节,万圣节前夜)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英语国家的传统节日,而万圣夜也被我们叫做万圣节。关于万圣节的来源,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是已经逝去之人,其灵魂会在这一天重返人间,寻找替身。

人们为了避免先人亡魂来夺取自己的生命,于是点燃火炬,还用各种动植物来装饰自己,借以吓走鬼魂,躲过灾难,这也是后来万圣节化装舞会的来源。

— 节日风俗 —

※中元节※

中元节的习俗最主要的莫过于祭祀先祖了,人们在这一天一般会用燃烧纸钱、点燃蜡烛等方式缅怀先人,祭祀亡灵。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明祭祀与绿色环保的倡导,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鲜花祭祀或网上祭奠的方式来寄托哀思,传承中元节文化。

其次,放河灯也是一个流传较广的习俗。人们将一盏形似荷花的灯放于水中,任其漂流,以普度水中的鬼魂。

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盆会”,各大的寺庙到农历七月内,来往的香客、信徒络绎不绝。有的人是的进香祈福祭奠,有的人是与法师们一起为亡魂们诵经超度。愿他们早登极乐,脱离六道之苦。

※万圣节※

南瓜灯几乎成了万圣节的一个标志。为什么会有南瓜灯呢?其实和我们放鞭炮为了吓走年兽一样,人们为了在万圣夜吓走游魂,便用植物果实块根等雕刻成可怕的面孔摆于门前,于是便有了经典的南瓜灯。

万圣节的化妆舞会也是其中的一个标志。这天年轻人会穿上各种奇装异服,不管是吓人的、美丽的、怪异的,各种造型应有尽有。

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地讨要糖果,口中说着“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乱。遇上不肯配合的大人,小朋友们就可以有理有据地“作恶”一场了。

“鬼节”不刺激?看鬼片!对于生性不喜热闹的年轻人来说,最适合他们的万圣节传统就是聚众看恐怖片了。虽然说想看电影随时都行,但在这节日的气氛下,想必会是别有一番风味的新鲜体验。

中元节不能做什么事

1、不要太晚出门

中元节时更深露重,太晚出门很容易着凉,而且,中元节的夜里,到处都是祭祀的场景,胆子小的人很容易被吓到,因此,不宜太晚出门。

2、不要乱踩冥纸

有说法是人间的纸就是冥界的钱,因此,中元节这天,人们会为亡人烧纸,追思和缅怀先人,烧纸寄托了生人对亡人的思念,乱踩冥纸会显得不尊重,因此,中元节不要乱踩冥纸。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生孩子好吗

并无特殊禁忌。

每天,每时,每刻都有新生命降生,中元节出生只是刚好在这个时辰而已,并无大碍。

孩子降生在中元节时不必慌张,现代人的思维和以前有较大不同,虽然,我们也过中元节,但是都是将中元节当做是一个传统节日,追思先人在过,很少有人迷信认为中元节不宜做什么,因此,中元节生孩子并无妨。

中元节的风俗 祭祖

中元节时,最重要的民俗活动就是祭祖了,每年中元节,各家各户,不论有钱与否,都会准备一些冥币、水果、酒水,或者其他时令食物祭祀先人,以示追思。

在某些地区有七月十四日过中元节的传统,但大部分都是在十五日进行。

下元节是什么节日

下元节是一个祭祀的节日,但是下元节和中元节不一样的地方是,中元节是祭祀先人的节日,而下元节是祭祀祖先的节日,在下元节时有的风俗活动主要是:修斋设醮、祭祀祖先,有祈福禳灾拔苦谢罪的意义。

中元节禁忌

1、不要乱踩冥纸

中元节时很多人会在空旷的地方燃烧冥纸,中元节的一项禁忌就是不要乱踩冥纸,冥纸是生人烧给亡人的,寄托了在世之人的情感,乱踩冥纸会显得不尊重,因此,不建议在中元节乱踩冥纸。

2、不要太晚出门

中元节时,已经是秋天了,在外面,尤其是室外停留的时间不宜太长,此时更深露重,很容易着凉,因此,中元节时晚上太晚时不宜在外面逗留,以免受寒感冒,或者遇见祭祀场景,内心伤感,不利于健康。

3、不要吹口哨

有些年轻人很不庄重,遇到一些在祭祀的人了,还吹口哨,中元节是一个很庄重的日子,在此节日做一些不是很庄重的举动,很容易被打或者是受到别人的白眼,因此,此节日个人言行还是庄重一些为佳。

相关推荐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由来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此节日里,人们要祭祀亡人,最早的中元节是一个表示秋收、尝秋祭祖、祭祀大地,用新年新米来向祖先报告秋成,追思和缅怀先人的一种仪式,随着千百年的继承和发扬,中元节逐渐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但是敬祖尽孝一直是其核心。

2018年元宵节是几月几号

2018年元宵节是3月2日,农历正月十五,星期五,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国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它与中元节、下元节和称之“三元”。之所以称它为元宵节是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圆月,而古人常夜称“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位元宵节。

中元节的来历 七月半是什么意思

七月半本身的含义是指农历的七月十五日,但是由于七月半是中元节,一般年轻人人说中元节的多一些,老年人说七月半的人会多一些,七月半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

中元节的风俗

1、祭祖 中元节时,最重要的民俗活动就是祭祖了,每年中元节,各家各户,不论有钱与否,都会准备一些冥币、水果、酒水,或者其他时令食物祭祀先人,以示追思。 小贴士:在某些地区有七月十四日过中元节的传统,但大部分都是在十五日进行。 2、烧纸 烧纸是民间祭祖、追思先人时必用的物件,根据迷信的说法,阳世间的纸就是阴世间的钱,人们在中元节烧纸就是在给先人、亡故的人送钱,而且人们在上坟烧纸的时候还会要留下几张,放在十字路口上焚烧,目的是给一些无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避免他们去抢夺亡人的钱。 3、放小船 近水地区的人们,

元宵农历是几月几日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的习俗有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在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都是非常传统重要的节日。

重阳节看花灯吗 重阳节有没有假期

重阳节不放假。 重阳节不属于法定节假日因此是不放假的,不过,如果遇到了双休日,也是可以回家看看家人的,重阳节虽然是传统节日,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太多了,例如二十四节气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等也很重要,但这些节日都不属于法定节假日,因此是不放假的。

哪些节日不能说节日快乐

1、很多人认为,清明主要是扫墓祭奠,寄托哀思,是个很严肃的节日,这种时候祝福人家“节日快乐”,会让人觉得不快,因而清明说“节日快乐”是不合适的。 2、“中元节”,民间又俗称“鬼节”,是最不宜说节日快乐的。中元节是个追思先人的节日,民间普遍会进行祭祀活动,在这样一个肃穆、庄重的节日,祝福快乐不适宜,也并不吉利。 3、端午节也不宜说节日快乐,该节日最早并非始于对屈原的纪念,而是“避邪”之日——农历五月,先秦时代被称为恶月,初五称“毒日”,五月初五就是禳毒驱邪的日子,所以,端午节更好的说法是“端午安康”。

元宵农历是几月几日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主要的习俗有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在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都是非常传统重要的节日。

2019年元宵节是几月几号

2019年元宵节是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是我国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它与中元节、下元节和称之“三元”。之所以称它为元宵节是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圆月,而古人常夜称“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位元宵节。

中元节是哪一天

农历7月15日。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自上古以来便有,一直延续至今,中元节是一个传统祭祖节日,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是我们中国人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