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
把握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
抓住关键期解决儿童心理问题
在王慧看来,儿童在校园生活中面临两大心理问题:一是学习问题;二是交往问题。而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一定要在关键时间段内进行。“现在,妈妈们生育年龄普遍提高、剖腹产概率提高、母乳喂养概率减少、隔代教养的现象比较多。因为规则意识缺乏而引发的心理问题相对比较集中。”
王慧介绍,注意力缺陷的问题,是目前比较多存在的问题。占全国学生比例大概5%到6%,全国一共有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注意力缺陷的患儿,相当于平均每个班级就有一到两个孩子存在这样的问题。另外,由于家庭教养方式引发的心理疾病也不容忽视。就全国来说,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心理学家的高度关注。
在上海,由于生存压力大,父母忙于工作,隔代教养的问题就比较突出。孩子们在四到六岁的幼儿园时期,是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如果规则意识没有培养好,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会导致儿童在入学后无法很好适应,容易造成孩子的一些自私自利、情绪波动性大、攻击性强等一系列问题。
“二孩政策”之后要更关注大娃的心理健康
目前,我国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对于很多独生子女儿童来说,可能会面临一个情感缺失。对此,徐静特别提醒家有二孩的家长们,对大娃的情绪问题尤其要加以关注。
“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在家庭中,小孩子也是处于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在零到六岁的成长过程中,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来练习怎么和同伴交往,到学校后,遇到同龄人就会存在交往困难。其实,二孩政策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但是从情绪上来看,有些孩子在成为哥哥、姐姐之后,可能会感觉父母的爱被弟弟、妹妹剥夺了,会有失落感。如果家长能够把孩子遇到的问题,做理性的教育思考,有多子女的家庭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成长。”
五岁孩子能学英语吗
儿童心理学认为,在人的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最容易于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时机”。这个关键“时机”就是“关键期”。12岁以前儿童语言发展最快,学习语言的效果最佳。 这一时期儿童的母语系统还未建立完善,容易建立另外的类似母语的系统。母语系统建立完善后再学习另外一种语言要以母语为中介。由此可见,12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5岁的孩子当然可以学习英语。
由于孩子的周围环境是母语,所以他学习英语不会影响母语的学习。但如果学习不规范、不标准的英语会对以后学习英语产生不良影响,因为改正一个坏习惯比形成一个好习惯要难得多。判断学英语的利弊。要根据儿童对英语的兴趣。如果用成人或学校教学方式教他们,势必抹杀儿童学习的兴趣。所以幼儿学习英语与其注重背几个单词,会几个句子,不如培养他对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基础。如果孩子有兴趣,则利大于弊,如果无兴趣则弊大于利。
早期教育对孩子有多重要?
早期教育是指比常规教育时间提早一点实施的教育。早期教育能造就人才,关键在于激发儿童的潜在能力。然而潜在能力是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的。
比如生下来具有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就是说,教育要越早越好,早期教育实施的越晚,儿童生下来所具有的潜在能力发挥出来的比例就越少。人一生中学习潜力最大的时期不在大学,也不在幼儿时期,必须从0岁开始就进行适当的训练。
人具有发展各种心理能力的可能性,但发展并不等速,且有着不同的关键时期。人的心理发展关键期多处于儿童时期,如语言学习最佳时期在5岁前,学习乐器的关键期在4-5岁,优秀的品德亦应从早期开始熏陶。若能配合最佳时期的教育,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错过关键期,就会失去发展能力的机会。
目前,早期教育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因为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成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对孩子的智能发育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有惊人的学习潜力,而且具有一定的关键期或敏感期。不失时机地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小儿智力和潜能,使他们变得更加聪明和出众。无数事实证明,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比不接受早期教育的儿童更聪明、更健康,日后的成长也更快乐。
早期教育要培养孩子的运动智能
1岁前:大运动发展关键期
1岁前是婴儿大运动能力中力量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年中力量素质有5个发展阶段,如果家长抓住这5个发展关键期进行训练宝宝必定会获得最佳发展。
1个半月左右肩颈部力量发展的关键期;
3个月左右腰背部力量发展的关键期:
5个月左右腰部、背部、颈部力量综合发展的关键时期;
6个月左右腰部、四肢力量综合发展的关键期;
10—12个月左右腿部力量综合发展的关键期。
大运动训练有道
◆调动宝宝的运动兴趣
有目的地训练宝宝的运动能力是有必要的,但不要把运动当成单调的技能训练。如果像运动员那样枯燥、严肃,宝宝肯定不喜欢。运动锻炼游戏化才能吸引宝宝,宝宝才会积极配合。
◆合理安排宝宝的运动量
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身体素质现状,选择合适的运动量。运动量太小,身体锻炼的效果不大;运动量过大,则会影响身体健康。究竟多大的运动量合适,需要家长慢慢观察。以运动后宝宝没有明显的疲倦感,饮食和睡眠正常为宜。
◆不要拔苗助长
宝宝的运动发展顺序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从抬头、坐、爬、站到走,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不可逾越的独特发展意义。家长不要一味地追求快,错误地认为某种技能掌握得越早越好,比如还不会爬就让宝宝学站、学走。拔苗助长往往适得其反。
建议:过度保护可能导致宝宝感统失调
这一时期需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宝宝发展大运动。如果父母不是很专业,可以在不让宝宝感到不舒服的情况下做些抚触。但需要提醒的是,每个宝宝的发育时间表是不同的。父母要根据宝宝发育的信号,给宝宝创造运动机会,在宝宝想翻身、学爬行、学走路等关键时期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宝宝尽情去尝试。不要总是抱着宝宝,也不要因为怕宝宝摔着、碰着就限制宝宝的行动,否则就会剥夺宝宝成长的权利。
智力开发的五个最关键时期
0―1岁,声音辨别关键期
训练方法:
模仿动物的叫声,鼓励宝宝模仿。
利用游戏的机会,让宝宝辨别从不同方向传来的声音。
多与周围的人接触,让宝宝感受不同的声音特点和模式。
0―2岁,动作发展关键期
训练方法:
1满月起,用手推着宝宝的脚丫,训练他爬行。
2宝宝3个月时,在他小床的上空悬挂一些玩具,使宝宝双手能够抓到,锻炼他的手眼协调功能。
3在宝宝6―7个月时多创造爬的机会,如让宝宝俯卧着,放一两件玩具在他前方, 吸引他向前爬,尝试着去抓取玩具,以促进他动作的发育。
1―3岁,口语发展关键期
训练方法:
1引导宝宝注意大人说话的声音、嘴形,开始模仿大人的声音和动作。这时主要是 训练宝宝的发音,尽可能使他发音准确,对一些含糊不清的语言要耐心纠正。
2引导宝宝把语音与具体的事物、具体的人联系起来,经过反复训练,宝宝就能初 步了解语言的含义。如宝宝在说“爸爸”、“妈妈”时,就会把头转向爸爸妈妈。
2―4岁,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训练方法:
1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种机会,经常数数给宝宝听,如给宝宝糖果时、上下楼梯时。
2借助不同的物品,如手指、积木等,和宝宝一起数数,增加宝宝对数字的感性认 识。
1―3岁,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训练方法:
1选择适合宝宝的歌曲、世界名曲、童话故事音乐等,与宝宝一起欣赏,同时进行 讲解,或向宝宝提出问题,激发他的想象。
2选择适合宝宝年龄特点的歌曲,教宝宝唱。
把握宝宝发育的关键期
接种疫苗 增强宝宝免疫力
“接种疫苗是将细菌或病毒经过适当处理后以无危害的形式引入人体,这些外来的物质会引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保护性的免疫蛋白和可杀伤细菌的免疫细胞。一旦真正的细菌或病毒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能识别出来,并产生更强、更快的免疫反应,这类反应比从未接受过疫苗的人体更强烈,从而保护人体不患上某种疾病。”儿童预防保健专家沈国红正在给大家讲解疫苗接种的原理。记者了解到,如今我国的免疫规划疫苗共分为两类,一类疫苗是国家免费、必须的,现在共有15种,包括卡介苗、百白破、乙肝疫苗等;二类疫苗是自费、家长自选的。
沈国红对家长介绍说,接种疫苗是增强宝宝免疫力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现如今疫苗的制作方法大都是减毒和灭活两种,其中灭活疫苗对保存和运输环境的要求没那么高,更安全,更高效,可以联合接种,医生一般会建议使用灭活疫苗,这是大势所趋。
那么,宝宝所必须接种的疫苗都有什么作用、接种后宝宝都有什么反应呢?沈国红对家长的这些疑问做了详细的讲解。
沈国红介绍,现在比较关键的疫苗有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风腮疫苗、流脑疫苗等,并从这些疫苗的预防疫病种类、接种时间、接种部位和接种反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讲台上讲得认真,讲台下家长记得认真。“我好歹明白怎么回事了!”刚刚当上姥姥的孙女士笑着说,“以前咱也不懂,光知道要接种疫苗,种啥、什么时间种、种完了孩子怎么护理咱也不清楚,听完沈老师的课,我回去可得给闺女好好讲讲。”
沈国红表示,大多数新生儿家长都没有相关经验,接种不及时可能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接种前的工作准备不足会引起宝宝的不舒服感,同时,孩子接种疫苗后也可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这次讲座的目的就是让刚刚当上父母的家长们多一点接种常识,好让宝宝们健康成长。
闪光灯伤害宝宝视力
“大家都知道处于婴儿期的宝宝是一个发育的关键期,这个时候宝宝的身体、智力都是一个高速成长的状态,这时候的营养和培育很关键,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个走上讲台的是儿童预防保健专家温天莲。谈及孩子的成长问题,家长们听得更认真了。“现在市场上流行纸尿裤,它其实并不适合孩子,现在的父母对其过于依赖,甚至有些家长对我说,没有纸尿裤我们怎么办啊!”温天莲表示,孩子处于婴儿期时,一定要规避一些不正确的养育方式,这些不正确的养育方式极易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后果。现在的父母图省事,用纸尿裤代替传统的尿布,这是不科学的,应该回归传统,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孩子健康。“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照相,这是可以的,但是千万不要使用闪光灯。”温天莲提醒广大家长,闪光灯、浴霸对孩子的视力影响非常大,会对孩子幼嫩的视网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同时婴儿床上方不要放置固定的吸顶灯、吊灯或者悬挂玩具,因为这会造成孩子的斜视。另外,6个月以内的婴儿不要晒太阳。给孩子穿衣服也不要一味追求名牌,“一定要保证纯棉!有些牌子虽然很大,但是它使用的布料是涤纶的,这对孩子的皮肤很不好!”
复发多动症能治好吗
1、对学生进行特殊教育:多动症的综合治疗方法是以复习一周内课程为中心,采用培养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为重点,使这些智力正常的孩子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能适应学校环境及克服心理卫生问题。
2、对家长进行集体咨询,或进行家庭治疗:主要是指导家长,掌握儿童心理及运用儿童的学习心理,多动症的综合治疗方法是去帮助子女适应学校及提高学习成绩,从而克服心理障碍。
3、对患儿进行个别心理治疗:利用学校特殊的课前、课后和课间休息时间,对个别学生的情绪障碍进行心理治疗。
4、根据病情需要,配以少量药物。这是多动症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BB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
8岁前婴幼儿教育非常重要
他提出,如果把17岁时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看做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就获得50%的智力;从4岁到8岁又能获得30%的智力;而余下的20%的智力则是在8岁~17岁这个时期获得的。
尽管人们对布卢姆的这个假设还有争议,但是对从出生到8岁这一时期是人的智力发展最快时期的论点,看法都是一致的。他们认为婴幼儿期、童年期最容易接受外界刺激,最容易形成大脑神经联系。
我国儿童心理学工作者也认为:4岁前,是儿童发展形象视觉和口语语音的最佳期;5岁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期;5岁~6岁是丰富口语词汇的最佳期;7岁是儿童品德形成的最佳期。如果在这些关键期里能对儿童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培养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岁是儿童的心理生理分界点
从教育心理学的另一角度分析,8岁前这一阶段人生经历了两次大的环境转变和两次角色转换,它是儿童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
按心理学理论把人生初期划分为6个阶段:0~1岁为乳儿期,l~3岁为婴儿期,3~6岁为幼儿期,7~12岁为童年期。
儿童恐惧症如何预防
一、不溺爱孩子。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溺爱对儿童心理发展是最有害的。对孩子溺爱的父母往往对孩子过度保护,看见孩子有一点恐惧表现就立即带孩子避开恐惧对象,使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勇敢精神的机会。长此下去,对孩子坚强个性的塑造是绝无好处的。被溺爱的孩子大多胆怯,依赖性强,自信心不足,这样,其恐惧的发生率会更高。
二、对孩子不宜反复无常。有些家长一会儿说孩子应该这样,一会儿又要求孩子那样,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做对做错都挨批评,就会形成行为恐惧的心理。因此,成人对孩子的教育要规范,前后要求要一致,父母双方对孩子的要求也要一致。
缺乏爱抚会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何影响
世界上普遍认为儿童需要3种食品——饮食营养、知识和爱,婴儿同样如此。
婴儿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在受到爱抚、情绪良好的状态下,通过玩获得知识。当婴儿缺乏爱抚和教养时会引起动作不协调、情感缺乏、肌肉和筋骨、关节器官等不能正常发展,机体也不能进行最大限度的新陈代谢。而良好的情绪,对一切生理过程——呼吸、循环、内分泌等活动均有良好影响,并能提高全身的能动性,这对3个月以下婴儿尤其有特殊的作用。因为在出现能愉快活跃的活动前,婴儿通常很少活动,而只要他觉得高兴,就会在醒时微笑、呀呀学语、手脚不断伸直和弯曲地活动着,这将促使四肢弯曲的过强张力逐渐消失,使对抗肌的活动得到调整,手在胸部的自由活动都可以为抓物能力的形成作准备。婴儿身体好,身上干净,吃饱奶的舒适状态并不能引起他的积极情绪。引起他的积极情绪的条件是与父母以及周围成人的亲切来往,不断满足的各种需要,以及认识周围事物等。如果婴儿得不到母亲的亲切关怀,可能母亲不喜欢他或常不在家,母亲对孩子不闻不问,缺乏爱抚和感情上的交流,婴儿实际在精神上已被遗弃。日复一日,孩子可以形成“情感缺乏”,缺乏必要的教育和促进智力发展的必要因素,影响日后个性的形成,常常导致发育迟缓。但如能有托儿所可亲近的保教人员的关怀,也是可以获得平衡的。
主观努力对儿童心理有何影响?
先天的良好的遗传素质所提供的只是发展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要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才能得到发展,并转化为现实性。这个转化过程离不开孩子的活动和主观努力,体现在孩子心理发展的内在需求上。
那么,怎样激发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在需求呢?在《学前儿童心理学常识》一书中指出:
第一,内在需求的激发必须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也就是说,在孩子智力发展开始萌芽的阶段(五岁以前),就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
第二,内在需要的激发必须及早地进行语言教育;
第三,启发求知欲,唤起学习的兴趣;第四,激发儿童的好奇心。
儿童心理发展有六个阶段
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儿童从出生到成人,其心理发展经历六个较大阶段,这就是:
乳儿期(从出生到1岁)
婴儿期(从1岁到3岁)
幼儿期或学龄前期(从3岁到6岁)
童年期或学龄初期(从6岁到7岁到11-12岁)
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11-12岁到14-15岁)
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从14-15岁到17-18岁)
不同发展阶段之间存在着量的差异和质的区别,各个阶段具有其本质特点。儿童心理发展同时具有一定的顺序特性,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各个阶段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或超越。我们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掌握它发展的来去龙脉,就可以通过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去发展儿童的智能和个性品质,在可能的范围内加速儿童心理发展的进程。
幼儿心理特征与年龄关系
年龄是儿童生活时间的标志,而时间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
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神经联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儿童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稳定性和可变性是辩证统一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表现,即有不同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就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1、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幼儿中期开始,已能初步按成人的要求做事,到了5~6岁时,幼儿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进行活动,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2、认识过程以无意性为主。认识过程中的无意性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表现非常突出,特别是表现在幼儿的注意、记忆和想像等心理活动之中。幼儿的记忆也是以无意性为主。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或专门地去记住一些东西,而是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记住。
3、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幼儿心理活动的无意性还表现在幼儿的心理活动易受情绪的影响。在情绪愉快的状态下,幼儿一般能够接受任务,坚持活动的时间也比较长,任务完成情况也比较好。
几岁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大脑的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速度相一致,3岁以前大脑发展最快,以后逐渐减慢,5岁以前即完成整个人脑发育的80%,到7岁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基本接近成人,故7岁以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而以3岁以前更为关键。
儿童在学习各种能力时都有关键期,在关键期学习起来较容易,效果也显著。其关键期有以下几方面:
①出生后4~5个月是婴儿辨别生人和熟人的关键期。
②2~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正常语言环境中,这时儿童学习口语最快、最巩固,容易获得口头言语的能力。如果儿童在这个时期完全脱离人类的语言环境,其后很难再学会说话,狼孩的情况就是这样。
③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言语的最佳期。
④儿童掌握词汇能力在5~6岁时发展最快。
⑤儿童掌握数字概念的最佳年龄是5岁至5岁半。
⑥初生到4岁是儿童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儿童对图像视觉辨认的最佳期。有斜视的婴儿,在3岁以前矫正了斜视,其立体感就能恢复,如果错过这个时机,就会成为永久性的立体盲。
⑦耳聋儿童如果在1岁前被发现而给他使用助听器,就能正常地学会语言发音。
总之7岁以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其习惯、知识、技能、言语、思想、情绪等都在此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
在智力发展中遗传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自然前提,环境和教育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决定条件,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抓住儿童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施行早期教育,为儿童创造更为优越的客观条件,儿童的智力潜力就会得到更大的发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可提高儿童的智商。而超常儿童虽有比较好的先天素质,若不在关键期给以教育,将永远达不到他们原来应该达到的水平。
3到4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1、认识依靠行动。
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能想好了再做。
2、生活范围扩大。
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环境——幼儿园。
3、爱模仿。
3—4岁的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幼儿还常常模仿老师,对老师说话的声调、坐的姿势等都会模仿。所以,老师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通过模仿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由于3~4岁的孩子爱模仿,所以,在这个年龄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非常重要,它们常常是在幼儿的模仿下形成和巩固下来的。
4、情绪作用大。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3~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他们常常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哭闹。这时期幼儿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且很容易受周围人情绪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