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手太阳小肠经经循行图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图

手太阳小肠经经循行图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图

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直上过腕部外侧阳谷穴,沿上肢外侧后缘上行,过肘部,出于肩关节后面的肩贞穴,绕行于肩胛部的肩中俞后,交会大椎穴,向前经缺盆,深入胸腔,下行络心,再沿食道,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

缺盆分支:从缺盆出,沿颈部上行到面颊部,至目外眦后,折入耳中。

面颊分支:从面颊分出,斜向目眶下缘直达鼻根部,至目内眦(睛明穴),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腕骨的意思是什么

1、腕骨穴:属手太阳小肠经,腧穴;手太阳小肠经原穴。

2、穴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冷降。

3、腕骨:腕,穴所在部位为手腕部也。骨,水也。腕骨名意指小肠经经气行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后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的水液,故名腕骨。

4、手太阳经原穴:因本穴位处南方炎热之地,小肠经冷降地部之水因受外部所传之热复又气化,气化之气性湿热,同合于小肠经气血特性,为小肠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此穴为小肠经原穴。

补气血穴位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在手肘屈肘外侧的凹陷位置有一个穴位为小海穴,经常按摩此穴可以促进小肠营养的吸收,可以有效改善女性朋友枯暗无关的肤色,从而使肌肤气色红润。

手太阳小肠经经循行图 手太阳小肠经主要穴位分布

少泽:位于小指尺侧指甲角旁约0.1寸。有清热利咽,通经活络,开窍通乳之功。

前谷:握拳,当第五掌骨指关节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处。有清热舒筋之功。

后溪:在第五掌指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处。有散风祛寒,宁心安神,清热利湿之功。

腕骨:在手掌尺侧,第五掌骨基地与三焦骨之间的赤白肉际。有散风通络,祛湿热之功。

阳谷:在腕背横纹尺侧端,尺骨茎突前凹陷中。有疏经清热之功。

养老:以掌心向胸,转手,当尺骨茎突的桡侧骨缝中。有舒筋利目之功。

支正:在阳谷穴与小海穴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有解表清热,安神志。

小海:屈肘,在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有祛风,散热,活络之功。

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腋后皱襞上1寸处。有祛风利湿,消肿之功。

臑俞:在腋后皱襞直上,肩胛岗下缘凹陷中。有散风舒筋之功。

天宗:在肩胛骨冈下窝中药,秉风穴直下。有舒筋活络,祛风散寒之功。

秉风:在肩胛骨岗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有舒筋散风之功。

曲垣:肩胛骨岗上窝的内侧端,约当臑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连线之中点。有舒筋散风之功。

肩外俞: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有疏通经络,祛风散寒之功。

肩中俞: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有散风舒筋,宣肺止咳之功。

天窗: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后方。

天容: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有清利咽喉,通耳窍之功。

颧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有散风活络之功。

听宫:在耳屏中点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凹陷处。有通经活络,开窍止痛之功。

少泽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少泽主治疾病

1.少泽是手太阳小肠经的首穴,对于催乳有特效。刺激少泽穴,可使乳汁缺少的女性血中泌乳素含量增加,从而增加乳汁的分泌;本穴还有通经,催乳,消肿之功,治疗乳少,乳痛等。

2.本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经穴,是小肠经气所处之处,心与小肠相表里,故本穴可调节心气,具有开窍,泄热,安神之功,主治中风昏迷,热病等症。

3.刺激少泽穴还可泻手太阳之热,具有疏风泄热,利咽消肿,清头目,利耳窍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目翳。

4.本穴有通经活络之功,主治肩臂外后侧痛等。

曲垣是什么意思

曲垣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

名解:曲,隐秘也。坦,矮墙也。曲垣名意指小肠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在此沉降。本穴物质为秉风穴传来的风气,风气在运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吸湿下行,至本穴后天部气态物中的脾土尘埃沉降地部,脾土物质堆积如丘,如矮墙之状,故名曲坦。

颧髎穴的功能作用是什么

侧坐位,在颧骨下缘平线与目外眦角垂线之交点处,约与迎香同高,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即为颧髎穴穴;或侧坐,在面部,颧骨最高点下缘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明显酸胀感。

颧髎归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颧面部的最高点,且为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的交会穴,具有明显的疏通面部气血的作用,可清太阳之风热,泄少阳之风火,具有清热,消肿,止痛之功,可治疗风热齿痛,牙龈肿痛等症。该穴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一些:

颧髎对于面部的疾病,有疏通经络的作用,此穴对于面部毛细血管表浅,容易出现“红脸”的人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经常按揉颧髎能使面部气血调和,运行通畅,解决“红脸”带来的烦恼;又由于颧髎是小肠经的穴位,“小肠主液”,按揉该穴还能让脸部滋润有光泽。

再者颧髎归于手太阳小肠经,具有熄风通络之功,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等,本穴为太阳,少阳之会穴,可清太阳风热,泄少阳风火,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之功,主治齿痛,颊肿,目赤,目黄,面赤,唇肿等症。

支正是什么意思

1、支正穴: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属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之络穴。

2、穴义:小肠经气血在此大部分循小肠经本经运行。

3、支正。支,树之分枝也。正,气血运行的道路正也。支正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大部分循小肠经本经流行。本穴物质本由养老穴提供,但因养老穴的阳气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肠经本穴处的气血物质处于空虚之状,因此经穴外部的气血汇入本穴并循小肠经而行,气血运行的通道为小肠正经,故名支正。

4、手太阳络穴。络,联络也。因本穴气血为空虚之状,与小肠经相表里的心经之气随之汇入本穴,本穴有联络小肠经与心经气血的作用,故为手太阳络穴。

相关推荐

十二经络运行时间 手太阳小肠经

运行时间:未时(13:00-15:00) 手太阳小肠经在手小指与手少阴心经相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食管,心,胃,小肠,耳,目内外眦,在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经别入腋,经筋结于颌。

针刺听宫操作要点 针刺听宫功能主治

听宫穴在耳门上,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经脉的穴道,该穴可宣耳开窍,宁神定志,主要用于治疗与耳朵及听觉有关的各种疾病,包括耳鸣,耳聋,外耳道炎等;此外对牙关紧闭,失音,癫疾,痫证,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痛也有一定的调理治疗作用。

腕骨的定位 腕骨的作用

腕骨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乃本脉经气所过,为之原穴,具有疏散太阳经邪气,清小肠之湿热而退黄疸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头痛项强,耳鸣,目生云翳,颊颌肿痛,痄腮,黄疸,热病汗不出,指挛臂痛,胁下痛不得息,腰扭伤等症。

乳腺增生刮痧的方法

一、选穴取穴 1.选足少阳胆经的肩井穴,可疏导肝胆气滞; 2.选手太阳小肠经的天宗穴,可治乳房疾病; 3.选足阳明胃经的乳根、膺窗穴,可散瘀结; 4.选任脉的膻中穴,可宽胸理气; 5.选足太阳膀胱经的肝俞穴,可疏肝利胆、理气。 二、刮痧方法 1.背部 沿手太阳小肠经走行,自上而下刮拭天宗穴上下部位,重点加强天宗穴。沿足太阳膀胱经走行,自上而下刮拭两侧肝俞穴。 2.眼部 沿两侧颈部肌肉走行,自上而下由后发际处刮拭至肩峰,重点加强肩井穴的刮拭。 3.胸部 沿足阳明胃经走行,自上而下由膺窗穴刮拭至乳根穴,重点加

天宗的作用与功效 天宗的功效

天宗属手太阳小肠经腧穴,经常按压刺激此穴,具有疏通肩部经络,活血理气,行气宽胸的功效。

腕骨的准确位置在哪

伸直手掌,位于手掌小指侧,沿第5掌骨向上摸,至第5掌指骨末端,与另一小骨交界处即是腕骨穴。 腕骨穴属小肠经,为小肠经原穴,是小肠元气输注留止之处,其经脉循行上头项,且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通,膀胱经亦循 头项,故具有疏风清热,通经活络,滋阴增液的作用,可治疗头痛项强;太阳经主表,本穴对外感表证,热病汗不出,疟疾发热等有效;太阳经上头抵面达五官,本穴可治五官郁热之实证;小肠经属火,本穴又为原穴,可泻脏腑之热而又不伤正气,故可用于内热消渴,黄疸等疾患;本经循行所过之处病症,可取本穴治之。

肩外俞在哪里

肩外俞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此穴位于人体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后溪的准确位置和作用 后溪的作用

腰部突然扭伤,或者不小心闪了腰,或夜间睡觉腰部着凉,都会引起急性腰痛。按揉后溪穴可以有效缓解腰痛,这是因为后溪使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又通于督脉,可以治疗腰痛。 具体按揉方法:端坐仰掌,手微握拳,用另一手的拇指指尖掐按后溪穴,力度以能耐受为度,酸痛感明显,注意不要掐破皮肤,早晚各一次,每次掐按1-2分钟,左右手交替。 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输主体重节痛,故有散风寒,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之功,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是治疗头项痛的要穴,主治头项,颈肩部疼痛,肘臂小指拘急疼痛等。 小肠经与心经相表里,

小海是什么意思

1、小海,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合(土)穴。 2、“小海穴”:“小”,与大相对,为孝为阴也。“海”,穴内气血场覆盖的范围广阔如海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汇合,气血场范围巨大。本穴物质为支正穴传来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聚集的天部之气以云气的方式而存在,覆盖的范围巨大如海,亦含有一定水湿,故名。 3、小肠经合穴:本穴为小肠经气血的汇合之处,故为小肠经合穴。

曲垣的准确位置 曲垣的作用功效

曲垣属手太阳小肠经,穴居肩胛冈上窝内侧凹陷中,为有舒筋活络,疏风止痛,行气活血之功效,主治肩胛疼痛拘挛,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