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怎么办
蛋白尿怎么办
什么是蛋白尿?蛋白尿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伴随肾病发生的一种症状表现。发生蛋白尿怎么办?病人又该如何对待发生的蛋白尿呢?
其实,有蛋白尿的病人不必惊慌。通常情况下,出现蛋白尿的因素有病理性和生理性两种,出现蛋白尿时首先区分自身蛋白尿为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如是生理性蛋白尿则可放心,消除诱因后蛋白尿也会自然消失的。
如果诊断病人发生了病理性的蛋白尿,此时的蛋白尿怎么办呢?
蛋白尿是慢性肾病的典型症状,蛋白尿的形成原因与肾小球的屏障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蛋白尿是肾病的一大典型症状,但尿蛋白漏出的多少并不能体现肾病病情轻重。轻度慢性肾病患者尿蛋白漏出少不一定说明肾脏病理损伤轻;大量蛋白尿也不能说明肾病病理损伤严重。
蛋白尿怎么办呢?蛋白尿是慢性肾病的典型症状表现。那么蛋白尿怎么办呢?临床检查出蛋白尿异常,即出现蛋白尿阳性时(通常蛋白尿指标超过150毫克每日就可认为是异常),多表明肾脏发生了病理损伤。蛋白尿的量越多,则说明肾脏遭受损害的程度越重,肾病病情越严重。
在西医方面看来,蛋白尿怎么办?西医用药仅能对症消除肾病蛋白尿,不能对蛋白尿发生的病因进行对应处理,从而导致肾病病人的病情日趋加重。因此,早期检测出蛋白尿指标异常后,针对蛋白尿实施规范性治疗,方可最大程度上遏制肾病恶化进程。
蛋白尿怎么办?在出现了蛋白尿这一表现后,一定要先区分自身蛋白尿的性质到底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然后再针对蛋白尿的情况对应性的去处理。希望出现病理性蛋白尿的患者,在发现有蛋白尿之后应该及时的进行病因的检查,之后进行正规的对因治疗。
蛋白尿的病因
急性肾小球肾炎(30%):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AGN),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急性肾炎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通常于前驱感染后1~3周(平均10天左右)起病,潜伏期相当于致病抗原初次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复合物所需的时间,呼吸道感染者的潜伏期较皮肤感染者短。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而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
肾病综合征(32%):
肾病综合征(NS)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泌尿系统感染(25%):
尿路感染:成年妇女膀胱炎主要表现是尿路刺激,即尿频、尿急、尿痛,白细胞尿,偶可有血尿,甚至肉眼血尿,膀胱区可有不适。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但少数患者可有腰痛,低热(一般不超过38℃),血白细胞计数常不增高。约30%以上的膀胱炎为自限性,可在7~10天内自愈。
蛋白尿症状
常见于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发病早期,尿蛋白随发热减退而消失,只持续几天,尿中除蛋白外,还可见少许白细胞及上皮细胞。
蛋白尿(Proteinuria)是慢性肾病的典型症状,蛋白尿的形成原因与肾小球的屏障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肾小球毛细血管有三层结构组成,由内到外分别为内皮细胞层、基膜层和上皮细胞层。由于这三层细胞都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滤孔和负电荷,所以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屏障功能可以分有两种,即机械屏障——滤孔 和电荷屏障——负电荷。
1.机械屏障——滤孔
肾小球滤过屏障从里向外由三层构成:
①内层是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上有许多直径50-100nm的小孔,称为窗孔(fenestration)。水、各种溶质以及大分子蛋白质可以自由通过窗孔;但可以阻止血细胞通过,起到血细胞屏障的作用。
②中层是非细胞性的基膜,呈微纤维网状结构。血浆中较大分子物质,如蛋白不能通过基膜。基膜是肾小球防止大分子蛋白质滤过的主要屏障。
③外层是肾小球的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具有足突,相互交错的足突之间形成裂隙。裂隙上有一层滤过裂隙隔膜(filtration slit membrane),膜上有直径4-14nm的孔,它可以阻止由内、中两层滤出的大分子蛋白通过,是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裂隙隔膜共同构成了肾小球滤过膜。滤过膜上大小不同的滤过孔道,只能使小分子物质容易通过,而有效半径较大的物质只能通过较大的孔道,一般来说,有效半径小于 1.8nm的物质,都可以被完全滤过。有效半径大于3.6nm的大分子物质,如血浆白蛋白(分子量约69000)则几乎完全不能滤过。
2.电荷屏障——负电荷
滤过膜各层含有许多带负电荷的物质,所以滤过膜的通透性还决定于被滤过物质所带的电荷。这些带负电荷的物质排斥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限制它们的滤过。虽然血浆白蛋白有效半径为3.5nm,但由于其带负电荷,因此难于通过滤过膜。当各种病理损伤(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损伤)作用于肾脏时,会导致受损肾脏局部微循环障碍,促使肾脏组织(功能肾单位)缺血、缺氧。由于缺血、缺氧损伤了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一旦受损,就会吸引血循环中的炎性细胞浸润,并释放出致病的炎性介质(IL-1、TNF--α等),此时的病理损伤会造成受损肾脏的炎症反应。肾脏处于病理状态,肾小球基底膜 (GBM)会发生一系列改变:其滤过孔增大或闭锁、GBM断裂,电荷屏障损伤,肾脏通透性增强,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都会导致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滤过量比正常时明显增加。故此期在临床上形成蛋白尿。
蛋白尿诊断
(一)病史
根据蛋白尿的原因不同追问病史要有所侧重,如水肿史,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史,过敏性紫癫史,损伤肾脏药物使用史,重金属盐类中毒史,以及结缔组织疾病史,代谢疾病和痛风发作史。
(二)体格检查
注意水肿及浆膜腔积液情况,骨骼关节检查,贫血程度及心、肝、肾体征检查。眼底检查,急性肾炎眼底正常或轻度血管痉挛,慢性肾炎眼底动脉硬化,出血、渗出等,糖尿病肾病常常出现糖尿病眼底。
(三)实验室检查
尿蛋白检查可分定性、定量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定性检查 最好是晨尿,晨尿最浓,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定性检查只是筛选检查,每日尿量2000ml定性“+’的尿蛋白量比尿量400ml定性为“+’者多,因此不作为准确的尿蛋白含量指标。对肾脏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观察、疗效的判定均应以尿蛋白定量为宜。
2.尿蛋白定量检查 方法较多,有巴氏法、双缩豚法,磷钨酸法、读酸一、三氯化铁法等,以双缩豚法最准确,最常用。24h尿蛋白1g以下肾小球疾病机会少,常见原因肾盂肾炎,肾硬化,尿路梗阻,尿路肿瘤及结石等。尿蛋白1~3g最常见的原因是原发或继发肾小球疾患。24h尿蛋白定量在3.5g以上者见于原发或继发肾病综合征。
(四)尿蛋自特殊检查
常用尿蛋白电泳检查,可分辨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的尿蛋白电泳检查对分型有帮助,可分以下五型:聊。IgG、IgA、IgE、IgD型。尿放免法是一种尿蛋白定性方法,尿常规阴性时,放射免疫法可表现阳性,其缺点假阳性率高。放射免疫法尿β2-m g测定对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的诊断帮助较大。
蛋白尿的症状
急性肾小球肾炎可导致蛋白尿,常见症状是身体乏力、食欲下降、恶心、腰部疼痛、身体水肿、血压偏高,还可并发高血压脑病、心力衰竭以及急性肾功能衰退等多种严重身体症状。急进性肾炎可导致蛋白尿,常见症状是身体浮肿、血压挺高、合并贫血症状、合并低蛋白血症症状、患者肾功能急剧恶化、最终可导致尿毒症。隐匿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等都可导致蛋白尿,表现出相应疾病的症状。
蛋白尿的分型
1.肾小球性蛋白尿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因素损伤后滤过膜孔径增大、断裂和(或)静电屏障作用减弱,血浆蛋白质特别是清蛋白滤出,超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若肾小球损害较重,球蛋白及其他大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滤出也可增加。根据滤过膜损伤程度及尿蛋白的组分,尿蛋白分为2类:
(1)选择性蛋白尿:以4~9万相对分子质量中等的清蛋白为主,可伴相对分子质量近似的蛋白如抗凝血酶、转铁蛋白、糖蛋白等和少量小相对分子质量β2-M、Fc片段等。无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IgG、IgA、IgM、C3等)。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小于0.1,尿蛋白定性3+~4+,定量超过3.5g/24h,常见于肾病综合征。
(2)非选择性蛋白尿:反映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断裂和损伤。尿蛋白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和中等的蛋白质同时存在为主,如IgM、IgG和补体C3、清蛋白、糖蛋白(T-H糖蛋白)、分泌型IgA(SIgA)和下尿路分泌的少量黏液蛋白等。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大于0.5,尿蛋白定性1+~4+,定量0.5~3.0g/24h。非选择性蛋白尿是一种持续性蛋白尿,有发展为肾衰的危险,常提示预后较差。常见于原发或继发肾小球疾病。
2.肾小管性蛋白尿
它指肾小管在受到感染、中毒损伤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因重吸收能力降低或抑制,而出现的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为主的蛋白尿。尿β2-M、溶菌酶增高,尿液清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尿蛋白定性1+~2+,定量1~2g/24h.常见于肾小管损害疾病。
3.混合性蛋白尿
肾脏病变同时或相继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时而产生的蛋白尿。兼具两种蛋白尿特点,但各组分所占比例因病变损害部位不同而不一致,也可因肾小球或肾小管受损害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4.溢出性蛋白尿
是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均正常,因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或阳性电荷蛋白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异常增多的蛋白有游离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溶菌酶、本周蛋白等,尿蛋白定性多为1+~2+。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等。
5.组织性蛋白尿
这种指来源于肾小管代谢产生的、组织破坏分解的、炎症或药物刺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进入尿液而形成的蛋白尿。以T-H糖蛋白为主,生理性约为20mg/d,尿蛋白定性±~1+,定量0.5~1.0g/24h。
蛋白尿的治疗
蛋白尿是肾病的一大典型症状,但尿蛋白漏出的多少并不能体现肾病病情轻重。
蛋白质漏出虽然少,但是这也不是就说明病症病症就发生的轻,尿中出现大量的蛋白的话,也不能就说明肾病就一定严重,这些都是要检查才能下定论的。
一般来说蛋白尿分为,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以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为主,如白蛋白、α1球蛋白、转铁蛋白及γ球蛋白。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如α2球蛋白、纤维蛋白原、β脂蛋白等含量较少。
在微小病变型肾病、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部分膜性肾病和早期病变的膜性增殖性肾炎及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患者,多呈现选择性蛋白尿,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较轻。
非选择性蛋白尿,指蛋白质电泳特点是大分子和小分子蛋白质同时出现,表明小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害比较严重。
肾病的蛋白尿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只要具备前两点就可以诊断肾病综合征。
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最基本的特点和标志,而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都是大量蛋白尿的直接或间接后果。大量蛋白尿的产生是由于肾小球摅过屏障发生异常所致,同时还受到肾小球滤过率、血浆白蛋白的浓度和蛋白摄入量等因素的影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或严重低蛋白血症时,尿蛋白排出会减少,甚至达不到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而高蛋白饮食会使尿蛋白排出增加,因此肾病综合征蛋白尿的程度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与病变的程度并无完全对应的关系。
肾病综合征病人之所以出现低蛋白血症,除从尿中大量丢失量白的因素外,白蛋白在肾和机体其他部位的降解增加;病人食欲减退及限制蛋白饮食,肠壁水肿影响吸收;或同时有肝病、肾功能不全使蛋白合成减少等因素也会导致血浆蛋白的降低。而个别平素身体健壮又摄入高蛋白饮食者,往往不出现低蛋白血症。但在一般情况下,肾病综合征病人摄入高蛋白饮食会导致尿蛋白的增加,而血浆白蛋白不会增加或仅有微量增加。如限制蛋白摄入会使尿蛋白减少,而血浆白蛋白水平不会改变或改变甚小。
肾病综合症在并发低钠血症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纠正:
1、稀释性低钠血症
要严格限制液体入量,若临床症状不明显,可不予静脉补充钠盐,只要造成水的负平衡即可。
2、及时补钠
由于肾病综合症往往是稀释性低钠血症与缺钠性低钠血症并存,故病人可表现出衰弱、无力、恶心、呕吐、食欲差、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及有明显的压陷性水肿。在急性水中毒时,可有昏迷和惊厥。此时应及时补钠。按每公斤体重给3%氯化钠12ml可提高血钠10mmol/L来计算补钠量。可先经上述计算总量的1/3静脉缓慢滴入,观察4~8小时,若血钠上升和临床症状好转即可停用,若仍未纠正,可再给1/3,继续观察。切勿一次给予全量,以免因过量造成不良后果。
蛋白尿的含义
生理性蛋白尿是指由于机体内、外环境各种因素引起机体生理反应性增多所产生的尿蛋白,尿蛋白定性试验一般不超过+,定量《0.5g/24h,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食高蛋白饮食后,精神激动、剧烈运动、长时间受寒、妊娠等,都可能出现暂性的蛋白尿。包括:
1、功能性蛋白尿指机体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生理状态时,引起肾血管痉挛或充血等暂时性功能性的改变,而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导致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
2、体位性蛋白尿也称为直立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直立体位,使前突的脊柱压迫肾静脉,或因直立过久肾脏下移造成肾静脉扭曲继而肾静脉淤血,淋巴、血流循环受阻所引起的蛋白尿。特点是:卧位时,尿蛋白阴性,起床活动或站立过久后,尿蛋白阳性,平卧休息后,又为阴性,多见青少年。
蛋白尿的预后
二、蛋白尿疾病的预后
出现蛋白尿在排除其他如生理性因素、体位性因素等原因外,通过其他肾脏B超检查、肾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等,基本上可以判断是肾脏受损而导致的临床症状。
蛋白尿的临床意义非常复杂。临床上见到持续性蛋白尿往往意味着肾脏的实质性损害。当蛋白尿由多变少时,既可反映肾脏病变有所改善,也可能是由于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滤过的蛋白质减少,肾功能日趋恶化,病情加重的表现。因此判断肾脏疾病损害的轻重,不能只凭蛋白尿来衡量,要综合尿蛋白的量和持续时间来全面考虑,还要结合全身情况及肾功能检查来确定。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肾病综合症和持续性蛋白尿患者预后不良。在局灶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IGA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移植排异反应中,蛋白尿是肾脏病进展和病死率增加的显著独特的决定因素。事实上这些疾病的缓解,尿蛋白质排泄的减少,不论是自发的还是通过积极治疗所致,都可改善存活率。
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是怎么回事呢,在我们生活中想必大家对于微量白蛋白尿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吧,那么大家知道微量白蛋白尿正常值是多少呢,微量白蛋白尿检查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正常蛋白,但在生理条件下,只有少量的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英文缩写:mAlb参考值: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
定义
尿微量白蛋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对于疾病的专业名词,出现在生活中的情况很少见,也就造成大家都不认识的局面。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
尿白蛋白排泄是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早期肾脏损害的一个表征。无论是什么样的疾病引起的尿微量白蛋白是由于不同的原因引起的肾固有细胞的损害,肾固有细胞结构的变化,功能变化的结构和在尿液中的体现。
对于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西医应用的很广泛是激素进行抗炎,减轻肾脏固有细胞的渐进性损伤。激素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短时期内,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已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没有修复。所以,通常会在遇到感冒、感染的影响时,导致病情反复并进行性加重。
尿微量白蛋白,是疾病的标志。对于普通人,或许对它认识不够,从而麻痹大意,只要您听从医生的安排,相信不会出现大问题。
临床意义
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
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如果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尚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
当尿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就应该引起注意了,那就证明肾病患者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低蛋白血症,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肾病的发展,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如果治疗不时间,会进入尿毒症期。
意义
临床中,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
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所以,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
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
重要性
2型糖尿病疾病现状及微量白蛋白尿筛查的重要性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近20年来发病率显著升高,且发病年龄提前,全球20—79岁人群患病人数约1.5亿,其中患病人数最多的前3位国家是:印度、中国、美国合计约7000万。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也逐年上升,1996年11个省市的调查显示3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2%,1998—2001年上海的调查显示患病率达10%。
大量研究证实了2型糖尿病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终末期肾病及死亡的危险因子,而合并高血压更加重了这种危险性。将近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
2型糖尿病中,尿白蛋白量为死亡的危险因子。随着尿白蛋白浓度的增加,患者存活率下降,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临床证据。
蛋白尿遗传吗
怎么治疗蛋白尿 蛋白尿遗传吗?
已治疗一年多,现潜血仍为2+,服用的主要药物为:帝益洛、雷公藤、强的松、卢丁、潘生丁、肝泰乐、多抗甲素等,请问饮食应该注意什么?能否上学?愈后如何?谢谢!如何治疗紫癜性肾炎蛋白尿肾炎康复片治疗蛋白尿怎么样怎么治疗蛋白尿蛋白尿遗传吗?肾脏受累轻重程度不一,轻者仅尿检可见红细胞,无水肿,高血压。部分患儿表现为血尿和非肾病水平蛋白尿,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重者表现为尿中泡沫明显增多,大量蛋白尿,伴低白蛋白血症,达到肾病综合征。更为严重者起病时既有持续肉眼血尿,伴肾功能下降,可伴有高血压,水肿。
急性期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尽可能查找过敏原,注意慢性鼻窦炎,龋齿,胃炎等感染灶予以去除,停用可疑的食物或药物。免鱼虾蛋奶饮食。可用维生素C和钙剂,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对控制反复的皮疹及减轻肾脏损害有一定效果。
病程中反复出现皮肤紫癜,表现为大小不等,微突皮面,紫红色皮疹,对称分布于下肢,臀部,可累及上肢,甚至全身,一些患儿耳,口腔粘膜亦可见到皮疹。一些患儿可见到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皮肤局部非对称性肿胀,时隐时现。皮疹可分批出现,持续时间可达1个月,一些患儿可多次反复发生,甚至1-2年后仍可再发
蛋白尿的鉴别
假性蛋白尿?顾名思义即不是真正的蛋白尿。
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尿常规检查蛋白质一项呈阳性反应。 假性蛋白尿一般出现于下面几种情况,如果是该项中其中任何一项导致出现蛋白尿,建议做深入检查。
假性蛋白尿见于以下情况:
①尿中混入血液、脓液、炎症或肿瘤分泌物以及月经血、白带等,常规蛋白尿定性检查均可呈阳性反应。这种尿的沉渣中可见到多量红细胞、白细胞和扁平上皮细胞,而无管型,将尿离心沉淀或过滤后,蛋白定性检查会明显减少甚至转为阴性;
②尿液长时间放置或冷却后,可析出盐类结晶,使尿呈白色混浊,易误认为蛋白尿,但加温或加少许醋酸后能使混浊尿转清,以助区别;
③尿中混入精液或前列腺液,或下尿道炎症分泌物等,尿蛋白反应可呈阳性。此情况,病人有下尿路或前列腺疾病的表现,尿沉渣可找到精子、较多扁平上皮细胞等,可作区别;
④淋巴尿,含蛋白较少,不一定呈乳糜状;
⑤有些药物如利福平、山道年等从尿中排出时,可使尿色混浊类似蛋白尿,但蛋白定性反应阴性。
什么是蛋白尿
在接诊患者过程中,很多患者问到有关蛋白尿症状的问题。比如有些患者问:什么是蛋白尿症状?患什么疾病会有蛋白尿症状?有蛋白尿症状该怎么办?那么根据患者提出的有关蛋白尿症状的问题,本文在此为大家做一简单答疑。
首先和大家解释的是这里用:“蛋白尿症状”这个词其实是不太科学的说法,但因为患者对专业词语的掌握问题,我们姑且就用大家熟识的词语做科普讲解。
疑问一:怎么判断蛋白尿症状?
提到蛋白尿很多人会与泡沫尿混淆,其实泡沫尿不等于蛋白尿,对大部分人来说,小便时有泡沫是很正常的现象。正常情况下,尿液含有一些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使尿液张力较强而出现一些泡沫,所以,出现泡沫尿不一定表示身体出了问题。反过来说,蛋白尿时一般都会排泡沫尿。
并且这种泡沫尿的特征往往是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久久不消失。小便中含有有机物质(葡萄糖)和无机物质(矿物盐)时排出的泡沫较大,并且很快就消失。
自己鉴别的最好方法是,取一支试管装20毫升尿液,用手来回振荡,如尿液表面出现细小而久不消散的泡沫,为可疑蛋白尿,应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如果是大泡沫很快消失,要警惕是否是糖尿。当然了,如果出现泡沫尿又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或者浮肿、高血压,或者多饮、多尿、多食、口干渴等症状时,最好到医院检查,以确定是否为真性蛋白尿,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