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堂的准确位置图片 神堂针刺操作手法
神堂的准确位置图片 神堂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个椎骨,即第5胸椎骨棘突下缘,旁开4横指处是穴。
进针深度:进针0.2-0.3寸,留15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清热散风,止咳平喘。
主治:心悸,气短,咳嗽,胸痛,脊背疼痛。
配穴:配内关,郄门治疗心悸,气短;配风门,肺俞治疗咳嗽,胸痛。
怎么找天溪准确位置 天溪穴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平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进针方向:从腹侧向背侧刺向胸部与胸壁成90°。
进针深度:针0.4-0.6寸,留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针刺点附近有酸胀感。
功能主治:宽胸理气,止咳消肿。主治咳嗽,气逆,胸中满痛,乳痈,乳少,心悸,气短。
大都的位置图 大都针刺操作手法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第1趾骨基底部,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足底固有神经浅静脉网,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深度:针0.2-0.3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1-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回阳救逆。主治腹胀,胃痛,食不化,呃逆,便秘,泄泻,胃炎,肠炎,足趾痛,感冒,小儿惊厥等症。
神堂的准确位置图片 神堂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浅层布有第5,6胸神经后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肩胛背神经,肩胛背动静脉,第5,6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等结构。
大迎的位置图片 大迎穴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闭口鼓气,下颌角下前方下方沟形凹陷处是穴。
进针深度:针0.2-0.3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5分钟。
功能:疏风清热,调和经脉。
主治:口眼歪斜,颊肿,牙关紧闭,牙痛。
委阳的准确位置图 委阳穴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屈膝,腘横纹外侧端是穴。
进针方向:从屈侧向伸侧直刺与腘窝平面成90°。
深度:针0.5-1.0寸,留20分钟;艾炷灸1-2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疏利三焦,通经活络。
主治:腰脊强痛,小腹胀痛,小便不利,腿足挛痛。
腹结的位置图片 腹结穴针刺操作手法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操作方法:仰卧位,脐中下1.3寸,旁开4寸处取穴。
功能:健脾温中,宣通降逆。
主治:绕脐痛,泄泻,疝气,腹胀,肠炎,痢疾,消化不良,肋间神经痛,咳嗽诸症。配天枢,脾俞治疗腹胀;配天枢,大横,肓俞治疗绕脐痛。
魄户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魄户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大椎穴往下推3个椎骨,其下缘旁开4横指处是穴。
进针深度:针0.3寸-0.5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宣通肺气,止咳平喘。
主治:肺痨,咳嗽,气喘,肩背痛。
束骨准确位置 束骨穴针刺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正坐或卧位取穴。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20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通经活络,清热散风。
主治:癫痫,头痛,项强,腰背及下肢痛。
配穴:配气海俞,委中,承山治疗腰背痛,下肢痹痛;配通天治疗头痛。
神堂的位置和作用 神堂穴的作用
类属:足太阳膀胱经。
作用:宁心安神,理气宣肺,通络止痛,止咳平喘,清热散风。
主治病证:
1、心神失养之心痛,心悸,失眠,健忘,癫狂诸病证。
2、肺失宣肃之咳嗽,气喘,胸满诸症。
3、经脉痹阻之肩痛,脊背强痛诸症。
常用配伍
1.配心俞,内关,神门,针刺补法,宁心安神,治疗心气虚之心悸,失眠,健忘,心痛等症。
2.配鸠尾,丰隆,太冲,针刺泻法,祛痰开窍,治疗痰浊蒙心之癫狂。
3.配肺俞,大椎,尺泽,曲池,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治疗风热咳嗽。
4.配肺俞,风门,膻中,尺泽,列缺,针刺泻法,疏风散寒,止咳平喘,治疗风寒疏肺之哮喘,胸满等。
5.配大椎,夹脊,后溪,针刺泻法,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治疗风寒入络之脊背急强。
神堂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神堂穴常用配伍治疗穴位
配肺俞,定喘可治疗咳喘胸闷;配心俞,内关可治心胸疾患;配神门,内关,四神聪,治心神疾患;配天宗,大椎治疗脊背强痛。
魂门的准确位置图片 魂门穴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由双肩胛骨下角水平摸到第7胸椎,再向下循摸2个椎体即为第9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4横指处是穴。
进针深度:针0.2-0.3寸,留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主治:胸胁胀痛,背痛,呕吐,泄泻。
神堂的准确位置图 神堂的准确位置
精确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简易取穴:侧卧位,先在背部找到第7颈椎,再向下数5个突起脊椎骨,为第5胸椎,在其棘突下旁开3横指处即是神堂穴。
鱼腰的准确位置图 鱼腰针刺操作手法
取正坐或仰卧位,两目平视,于眉毛中间,下对瞳孔处,可横刺,沿皮向两旁刺入,透攒竹或丝竹空穴,深0.5-1寸(治眶上神经痛),针的深面为额骨眉弓和其骨外膜,局部有胀感,扩散至眼球时,眼球有发胀感。禁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