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冬季宝宝养生三大误区

冬季宝宝养生三大误区

误区一:一旦发烧感冒就不让宝宝去幼儿园了

宝宝发烧感冒身体不适的话,能够不去幼儿园,但如果宝宝病情不严重,家长应该还是要例行让宝宝去医院的,并且鼓励宝宝是最健康的、最棒的,以此能够潜在的培养宝宝的精神和坚强精神。家长不能因为宠溺孩子,处处呵护着孩子,生怕孩子经不住任何小问题,这种思想是不值得推荐的。

而且宝宝的抵抗潜力、免疫潜力是需要不断锻炼的,总是裹在“温室”里,是难以健康的茁壮成长的。

专家建议:其实想让孩子不经常感冒发烧并不难,不妨让孩子经常做一些户外运动,哪怕是在冬天天气个性冷的情况下,户外运动,宝宝能够理解冷空气对肺部的刺激,从而增强肺部的适应潜力,增强宝宝的体质,才不会让宝宝一遇寒流就感冒,一出门就感冒。

误区二:宝宝出门帽子、围巾、口罩“齐上阵”

这个有必要吗,可是作为妈妈们都觉得很有必要,怕宝宝冻着了,怕呼到冷空气了,怕感冒发烧了,没想到越是这样百般的呵护,越是感冒的利害。

专家建议:

宝宝并不是大人们想象的那样弱不禁风的,要适当的让孩子受受冻,这样他更容易适应环境,适应四季的变化,抵抗力和免疫力自然也会增强。不是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口罩能够不戴,目的让他呼吸新鲜空气,呼吸点冷气,其实冷空气经过鼻腔过滤到达肺部的时候已经接近体温了。风大的时候帽子能够戴着,防止冻到头部宝宝总是流清鼻就不好了。

误区三:寒流侵袭,门窗关紧,密不透风

这样真的不会感冒吗?室内密不通风,家里人多起来,携带的病原体也就越多。再加上室内空气肯定也不会很新鲜,宝宝经常处在这样的屋子里,跟温室里的花朵没什么区别,一出门可能就感冒发烧了。

专家建议:

冬季人体活动少、病毒多,所以感冒发烧和呼吸道感染时有发生。而且此时家庭空调暖气的开放,与外面冰寒的天气构成比较,室内温热的环境更容易滋生细菌,所以宝宝们被病毒和病菌侵袭的几率很大。所以,家长们在冬季也需要开窗换气,不能紧闭门窗,反而对宝宝不利。

冬季护理幼儿别陷入3个误区

【误区1:宝宝洗澡开浴霸取暖】

冬季,有的妈妈给宝宝洗澡,生怕宝宝冻着,每次洗澡时将浴霸所有的灯都打开,这样浴室会很暖和,不用担心宝宝感冒。

专家纠误:虽然浴霸使用方便,但长时间使用要当心辐射。浴霸升温迅速,大多数浴霸的4个灯泡加起来大约是1200瓦,强光很容易造成光污染,耀眼的灯光会干扰人体大脑中枢神经功能,让人头晕目眩,强光很容易灼伤婴幼儿眼睛及皮肤,使用浴霸时,不要让强光直射宝宝,出现不适要及时停用。

【误区2:洗澡水温过高】

冬季,妈妈会觉得给宝宝洗热水澡宝宝会更干净更舒服,最重要的是,宝宝不会因为水凉了感冒。

专家纠误:医学研究证明,宝宝洗澡时室温应在24-30℃,水温在38-40℃,水温过高容易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程度。

【误区3:天冷了,宝宝穿得越多越好】

冬季,妈妈担心宝宝感冒,总要给宝宝多穿上几件衣服,往往是宝宝稍一活动就会满头大汗。

专家纠误:常言道:“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寒”,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宝宝的体温相对成人偏高一些,运动量大,易出汗,而严实的衣服使宝宝体内冷热交换遭到破坏,结果会导致“热过了头”,出更多的汗,以至于稍稍受点风寒就会感冒。

如果室内有暖气或者空调,在25-28摄氏度的室温条件下,宝宝只要穿薄薄的棉衣,内有一件细薄的小棉毛衫即可,不必再添加毛衣等衣物。如果是南方,家中没有取暖设备,室温比较低,可以给宝宝多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一方面保持宝宝的前胸和后背不会受风着凉,一方面又方便宝宝活动。

宝宝冬季保健六大误区

门窗紧闭

寒冷的冬天,许多家庭都有紧闭门窗打开空调,用来取暖的习惯,但长时间不开窗,室内空气浑浊,室内外温差过大,对宝宝的健康反而不利。所以,从卫生的角度来说,应该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舔嘴唇防裂

寒冷时空气干燥,有些宝宝常用舌头舔唇,以为这样可以湿润和舒服一些,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因为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里面含有淀粉酶等物质,比较黏稠,舔在嘴唇上,就好像抹了一层浆糊,待水分蒸发完了,宝宝的嘴唇会更干燥,更容易起皮、干裂,引起不舒适、疼痛和出血。如果嘴唇干燥不舒服,可以给宝宝适当涂些不含色素及香味的润唇膏。

围巾当口罩

有的家长用大围巾把宝宝连头带嘴一起包上,认为这样可以保暖,但这样会使宝宝呼吸不顺畅,同时又会将附着在围巾上的细菌、灰尘吸入口鼻腔中,特别是过敏体质的宝宝,吸入羊毛等有机纤维后,很容易诱发哮喘。

戴口罩防冷

寒冬时节,外出时家长常常给宝宝戴上口罩,以为这样可以防寒防感冒。其实这样并不科学,因为当鼻子吸进冷空气,经过弯弯曲曲的管道,进入肺部时,已接近体温。宝宝的耐寒能力也可以通过这种生理功能的锻炼来增强。如果整天戴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宝宝反而变得娇气,稍微受寒就更容易感冒。

蒙头睡觉

有些宝宝喜欢把头蒙在被窝里,这样虽可躲开冷空气,但是供呼吸的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却越来越多,严重时会感到胸闷恶心或从睡梦中惊醒,出虚汗,第二天起床后昏昏沉沉,疲劳无力。

喂糖水

有些家长特别喜欢给宝宝喂糖水,但由于冬季气候干燥,糖开水容易让宝宝口腔、咽喉部黏膜更加干燥,结果反而让宝宝更加咳嗽,咽喉部发炎。正确的饮食方法是,给宝宝喝白开水,此外给宝宝增加正常的营养外,必须保证每天摄入3—4两的蔬菜。

老年人冬季养生误区

【正确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但准确的说法是,唯有正确的运动才能延年益寿。

比如很多老年人习惯一大早就跑去晨练,误以为清晨空气新鲜,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曾有媒体报道一名年过60的老人坚持每天早晨6时左右下楼遛狗,某一天回家后突然觉得行动不便、口齿不清,后被医院诊断为脑梗。

当冬季气温走低,人体血管随之收缩,血液粘稠度增高,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十分不利。并且清晨雾霾较大,PM2.5指数高,容易引发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所以说老年人的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9点以后,或者下午4-5点的公园。运动时还要注意颜面、四肢的保护,防止冻伤。

冬季户外干燥的天气也会加剧身体水分和矿物质的流失。因此运动前后不仅要注意补充白水,更要一并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这时来一杯鲜榨的梨汁或猕猴桃汁就是很不错的选择。梨具有润喉生津、润肺止咳的功效,而猕猴桃则含丰富的钙、磷、铁,以及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

【科学进补】

冬季是最好的进补时节,但如若不能根据个人体质科学进补,对症下药,其结果必将适得其反。

虚者补之,非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这是中医治疗的原则。即便是海参、燕窝、冬虫夏草等流行补品或保健品,也不可盲目服用。要知道滋补品在消化、分解的过程中会消耗身体能量,加重器官负担。不少老年人朋友因知识水平有限,警惕性不高,一不小心就会被铺天盖地的“保健品讲座”所忽悠,落入不法商家的陷阱。损失钱财不说,身体健康还会受到威胁。

所谓药补不如食补,那么冬季煲汤进补时又该注意哪些原则呢?首先在很多老年朋友的观念中,认为煲汤时间越长越好,其实不然。专家表示煲汤时间过长容易破坏食物中的氨基酸类物质,使嘌呤含量增高,致使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大量流失。以鱼汤为例,其最佳熬制时间在1小时左右,而鸡汤、排骨汤则是1~2小时左右。

【合理休憩】

老年人普遍夜间睡眠质量差,加之冬季气温偏低,不少人有白天打盹补觉的习惯。殊不知睡眠过度对身体危害很大。

据专家分析称,人在睡眠状态下心率较慢,血液流动速度减缓,容易出现血栓。过度嗜睡者还会出现血管硬化等问题。研究表明睡眠多的老人比睡眠少的同龄老人,心脏病突发率高出一倍,脑中风发病率高出四倍。

因此老年人应调节好生物钟变化,使睡眠生物钟状态尽量与自然周期同步。尽可能坚持白天清醒的状态,适度出门散步,以保证夜间高质量睡眠。当然,在下午1-2点有睡意时,可少睡片刻,15-30分钟即可。

其次睡眠时室内的湿度也要控制在适当的水平,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都将加速空气中细菌的繁殖。尤其是对于干燥的北方,很多家庭就是因长时间不正当使用加湿器导致个别老年人患上了轻度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有些老年人认为加湿器就应全天开启,保持室内湿度。但专家称室内湿度一旦超过60%,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粘膜就会产生不适感,空气中的细菌、霉菌、放线菌也会开始活跃。同时加湿器长时间使用,内壁滋生的真菌或细菌也会随着水雾一同喷出,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脏,引起过敏反应,甚至诱发肺炎。

宝宝冬季养生

每当说起宝宝的健康,年轻的爸妈们便会两眼放光地大谈其“吃”,而忽略了同等重要的“喝”。尤其是进入了 冬季,许多人认为出汗少,可以少喝水了,其实不然。冬季气候干燥,人体每天消耗的水份在250毫升左右,必须及时补充。宝宝的新陈代谢旺盛,水的摄入量比 成人高许多,又因他们体质较差,免疫力弱,对饮水的要求标准也比成人高。因此,对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宝宝来说,饮料、果汁、牛奶、酸奶、奶粉等都需认真科学 地选择饮用,才能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

●宝宝不可长期喝一种水——微量元素不可或缺

婴幼儿宝宝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60~100毫升的水。那么宝宝该怎样喝水呢?让我们先看看下列水的利弊吧。

▲自来水——生水烧开后,活性增加,使人体细胞得以滋润,感到解渴,这是专家推荐给宝宝的最好饮品。但是,煮沸后的水钙镁含量降低,铝离子含量偏高,长期饮用摄入铝离子过多,会影响宝宝骨骼和神经发育。

▲矿泉水——矿泉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宝宝生长有益,但是由于宝宝的肾脏等器官发育不完全,过滤功能不如成人,若长期饮用矿泉水,多种金属元素会给宝宝造成肾负担过重。

▲净化水——净化水虽然除去了有害杂质,但同时也除去了所有矿物质,宝宝若长期饮用纯净水会造成微量元素缺乏。

通过以上分析,家长们一定得出结论了吧?那就是每一种水都不可给宝宝长期饮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交替饮用。

●挡不住的诱惑——五彩缤纷的饮料

市场上的饮料名目繁多,五颜六色,对宝宝的诱惑可想而知,当宝宝吵着要的时候,爸妈往往会在眼花缭乱中无所适从。在此给你两个建议:

▲碳酸饮料不可取

碳酸饮料会引起钙、磷比例失调,影响宝宝骨骼发育。汽水、碳酸饮料、泡腾饮料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会使宝宝腹胀和胃肠功能紊乱,影响对钙的吸收和利用。其中可乐饮料含咖啡因,会引起宝宝烦躁不安、食欲下降等现象。

▲选购或自制让宝宝眼前一亮的纯果汁

果汁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对宝宝健康非常有益,而色彩对宝宝的诱惑更在其中:红色的草莓汁、金黄色的橙汁、 绿色的猕猴桃汁……一应俱全,你只要精心榨取,放在漂亮的器皿中即可满足宝宝了。然而要注意的是果汁中添加的糖分较高,容易导致宝宝蛀牙,所以要将宝宝的 果汁量控制在每天150毫升之内。

●伴随宝宝生长的流食——母乳、牛奶、配方奶粉

不论是母乳、牛奶,还是配方奶粉,在宝宝的婴幼儿各阶段都充当着主食、辅食、不可缺少的加餐等重要“角色”,是伴随宝宝生长的流质食品和饮品。这种以“喝”的形式摄取的丰富营养是不可忽视的。

母乳的首选地位是无可争议的,但1岁前的宝宝因生长规律的需要都基本断了母乳,此时牛奶、配方奶粉便成了婴幼儿从乳品中摄取营养素的选择。在饮 食高科技的发展中,普通鲜牛奶已无法满足迅速生长发育的宝宝的需求了,人们都以科学的眼光为宝宝选择营养丰富且最接近母乳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比如圣元优博 婴幼儿配方奶粉,含58种营养素,60%的精华成分模拟母乳含量添加,营养均衡全面,对出生后即人工喂养的宝宝和断奶后的宝宝,都是上乘的流食和饮品。

●酸奶营养价值高——宝宝饮用父母把关

很多宝宝爱喝酸奶,它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鲜牛奶。酸奶的成分是保证宝宝大脑功能的物质基础,还可促进宝宝通气消食。但宝宝饮用酸奶,父母一定要多方把关。

▲购买时要选择蛋白质含量不少于2.3%的酸奶。

▲要让宝宝在饭后两小时左右饮用。因空腹时胃液PH值在2以下,会将乳酸菌杀死,保健作用减低,饭后胃液PH值升为3-5。

▲酸奶需在4℃下冷藏,但拿出后也不可加热,加热后活性乳酸菌会死亡,营养即消失。喝前半小时拿出,自然缓和。

▲宝宝喝酸奶后要立即漱口,以免发生龋齿。

宝宝冬季养生食谱让宝宝健康度过冬季

妈妈们都愁宝宝在冬天怎样养生呢?寒冷的冬天尤为重要的就是给宝宝保暖,还要注重宝宝的饮食营养还是很重要,那宝宝在冬天养生吃什么好呢,今天小编就为广大的妈妈们推荐一道宝宝冬季养生食谱!

宝宝冬季养生食谱 让宝宝健康度过冬季

冬季宝宝养生保健食谱:太子参炖排骨

原料:太子参一根、上好猪排骨要200克、调味品少许。

制作方法:

1、先将猪排骨切成小块,洗净焯水,捞出沥干。

2、太子参洗净,泡15分钟,在用小刀在参背上切一小痕。

3、将排骨、太子参、黄酒、作料放入小沙锅,大火烧开后,然后用文火炖60分钟即可。

温馨提示:太子参具有“补气”的功效,可以用于先天性体弱儿童的调理和滋补。给宝宝炖滋补汤,切忌不要放葱姜花椒等佐料,因为这类佐料很有可能与补品的药性相冲。而酒不仅仅是调味品,可以帮助药性更好发挥的辅助作用。

冬季宝宝养生推荐三款粥

土豆粥

做法:准备1/3个土豆、2大匙牛奶、1/4个熟蛋黄、适量盐。先将土豆去皮,炖烂,捣碎并过滤。然后将土豆与牛奶放入锅中,用文火煮,并且轻轻搅拌,粘稠后加盐,接着将蛋黄捣碎放在土豆泥里即可。

功效:可益气健脾,解毒通便。适用于脾胃亏虚所致的脘腹疼痛,大便秘结,小儿水痘,痄腮等。

紫菜鱼泥粥

做法:新鲜鱼肉、白萝卜、紫菜。鱼肉用姜和料酒稍稍腌制一下去腥,蒸熟后去刺剁成泥。白萝卜碎和紫菜碎一起放入锅中煮粥,粥熟时加入鱼肉泥稍煮即可。

功效:富含碘和锌,白萝卜还有助于鱼肉的消化,非常适合宝贝冬天食用。

果仁玉米粥

做法:将花生米、核桃仁、黑白芝麻炒熟后研末;将水放入锅内煮温后放入细玉米面,调匀;烧开煮成玉米糊糊后,将实现磨碎的果仁倒入,加葡萄干,少量白糖调味稍滚即可。

功效:花生、核桃仁、芝麻富含卵磷脂、脑磷脂的优良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对孩子的脑发育也非常有好处。

秋季宝宝养生食谱大全

橙汁鱼片

准备食材:香橙、鱼片、柠檬汁、面粉、白糖。

1、将橙子去皮切丁,鱼片放入香料腌制十分钟左右备用;

2、待鱼片腌制好后放入锅内煎至金黄色然后捞出,将香橙丁放入锅内加入生粉勾芡并加入适量柠檬汁调味;

3、最后将鱼片和与调好的橙汁拌匀即可食用。

山药虾球

准备食材:山药粉、鲜虾、鸡蛋。

做法:

1、将鲜虾洗净去壳然后剁成虾泥,加入生粉和鸡蛋拌匀备用;

2、最后将拌匀的虾泥捏成肉团,然后放入锅内炸熟,最后加入适量清水放入适量糖和酱油一同煮熟后即可。

花生青豆泥

准备食材:花生、青豆。

做法:

1、花生、青豆洗净炒熟备用;

2、将炒熟后的花生和青豆放入粉碎机内粉碎,然后加入适量黄油和白糖搅拌泥状后即可食用。

核桃仁枸杞鸡丁

准备食材:鸡脯肉、核桃仁、枸杞。

做法:

1、鸡脯肉洗净切丁,核桃仁切碎,枸杞洗净备用;

2、先将切碎的核桃仁放入锅内油炸一会捞出,然后将准备好的鸡脯肉、核桃仁、枸杞一同放入锅内翻炒,加入适量盐进行调味即可。

养生误区

误区一:工作太忙,退休后再养生保健

对于养生,有些人认为:“现在工作太忙,没有功夫养生,养生保健等到退休以后再说!”专家对此分析说,不管什么人,生命过程大致都是相同的:人总是从健康变成亚健康,然后出现躯体的功能紊乱,再变成器质性病变,最后发生脏器损害、脏器衰竭,最终走向死亡……世界上有两件事情往往是一去不复返的:一个是青春,一个是健康。一个没有时间养生,或者不注意养生保健的人,终有一天要住院的。因此,养生应该从没有病的时候开始,因为有了病再养生就来不及了。

“动脉硬化是老年病,我还年轻,等我老了再说吧。”对于动脉硬化,时下不少白领抱着这样的态度。医生指出,动脉硬化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时不“护心”,到60岁后再保养就来不及了。曾有一项资料说,美国在越战和朝鲜战争时解剖战死士兵的尸体,发现十几岁、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血管已经有粥样斑块了。如今,人们营养过于丰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发心梗了,所以护心要从早做起。

专家介绍,形成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中,年龄、性别、遗传(如家族史)是无法干预的,譬如男性容易得心血管病、女性容易中风、老年人容易发病等;但是否吸烟、肥胖、高血压、胆固醇升高等是可以干预的。简言之,从今天开始,“管住嘴,迈开腿,不抽烟,少喝酒”。

误区二:胡吃懒动,热衷寻找灵丹妙药

专家透露,遇到过不少貌似注重养生保健的人,一场一场听讲座、做笔记,却从不把听来的养生保健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有的认为养生保健的关键就是找灵丹妙药,有的干脆直接说“医生,你给我开一张方子吧,我吃药就是了”。

专家表示,养生并无灵丹妙药,唯有真正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从现在开始,从当下开始。比如说人人都知道要控盐控糖控油,可现在的白领应酬多、聚餐多,盐糖油摄入超标。怎么办?自己买菜回家做饭。

有网友提问道:“请问久坐不动的白领应该注意什么?”专家回答,“那你动呀”,却被告知“没时间”。不少白领的工作性质决定其白天上班连续数小时坐在电脑前,有些人下班回到家后也面朝电脑、电视而坐,不注重运动。其实,久坐对健康的损害比吸烟还大。运动则能帮助降压、降糖、降脂。有的白领抱怨没时间运动。专家表示,把工作、生活中的事务“二八开”,真正值得百分之百投入精力的也就20%。“白领们不妨这样分分看,问问自己‘你真的有那么忙吗?’、‘时间真的那么少吗?’所以,很大程度上还是心态不好让我们疲于奔命。”

误区三:三高患者,爱吃高价补益膏方

眼下“冬令进补”风潮席卷中国,但膏方是否适合所有人?需要打个问号。

膏方是指正常人在正常情况下,为“冬藏”而服用的调理品。但现在很多“三高者”也热衷吃补益膏方。甚至在某些人看来,膏方不上万,就显示不出自己的身价。

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人,当医生给他们开好膏方后,一看价格七八百元,反应都是“太便宜,给我开贵点的药,吃了更滋补”。但许多都市人群更需要的是消脂排毒、活血化瘀、平肝潜阳等治法,而非滋补治法。

换言之,即便冬季要进补,也需按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补法各不一样。如易反复感冒的人是卫虚,需要补卫阳;经常遇冷即腹泻的人是脾虚,需要补脾阳;倦卧腰痛,小便清长的是肾虚,需要补肾阳等等。也就是说饮食保健和中医治病一样,也需要辨证施膳。

误区四:乱服药膳,万人同吃阿胶米仁

专家提到,不少都市白领喜欢自行保健。许多女性一到冬天喜欢服用阿胶,有时里面还加入芝麻、核桃、枣泥等。阿胶确能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对血虚、出血及阴虚燥热之女性是佳药。但阿胶是用驴皮熬制而成,有些阿胶里还加入牛皮、马皮熬制而成。这些皮类其性滋腻,有碍消化,脾虚便溏之人则不宜服用。因此,医生开方时会与帮助其消化吸收的药物配伍,以免形成呆滞;而自己盲目服用时则要注意是否对症,避免碍滞脾胃等问题的发生。

眼下还有很多宣传说米仁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抗癌,于是很多人常年食用。“我在门诊上有一位病人,就是一年四季吃米仁,连吃两年,结果现在他的肚子是天天拉。米仁是寒凉之性,一年四季吃的话违背了自然规律,到了冬天本来应该养阳,但继续吃米仁,导致脾阳受到了损伤,所以胃肠道受损。”教授说,如果一直想吃米仁,也有办法“摆平”,比如在做饭的时候先放米仁再放点温性的大枣、糯米进去。

误区五:预防肥胖,中年女性每天吃素

还有一些人,特别是一些中年女性,都害怕吃肥肉,原因是害怕发胖,也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于是天天吃素。

专家提醒说,长期摄入高脂肪饮食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但一点都不吃带脂肪的肉,也不利于健康。在动物脂肪中含有一种能延长寿命的物质,不但不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相反还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胆固醇是一把“双刃剑”,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体内缺乏胆固醇,就会造成免疫功能下降,还会促进细胞老化,导致未老先衰。因此,对体力劳动者来说,应该吃一点肥肉。对一般血脂不高的人而言,在日常膳食中也要吃一点含有胆固醇类的食物,这样有利于健康长寿。

误区六:迷野山参,患“人参滥用综合征”

不少人以为,天天吃人参等补品就是养生。专家曾经遇到过一位退休的干部,他的女儿很孝顺他,给他买了很多高丽参,并告诉他每天吃一到三克。他认为自己很虚,要好好地补一下,结果每天吃9克。吃了一个月以后,不仅满嘴溃疡,还出现上火、烦躁、便秘、失眠等症状,结果住进了医院,花了一万多元。

还有的人迷恋所谓的“野山参”,可是大部分号称“野山参”的其实是“移山参”。就好像一些所谓的阳澄湖大闸蟹是“洗澡蟹”一样。移山参是将培殖参移到山上,沾了一段时间的“山气”而已。真正的野山参性味是平性的,任何人都可以吃。

人参有很多种,服用要对症。生晒参是属于平性的。市场上能看到很多切得方方正正的红参,红色是因为反复加工而导致的,加工过程当中表面因为不断蒸,来回晒,其价格要比生晒参贵很多贵,原因是加工费上去了。经过加工,人参性味就变温了,因此红参适合的是气阳虚的寒阳之人。白参是新鲜的人参用水烫完以后再用糖泡,然后干燥而成,这种人参的性味偏于寒性,对于热性的体质是比较适合的,但是力量并不是很强。高丽参是朝鲜过来的,性温。还有美国进口的生晒参适合气阴虚的人。文教授笑着说,自己吃的话人参条、人参须都实惠又方便,药性和大块的人参一样。人参虽为滋补佳品,但作用有所不同,需要对症。中医认为,虚则补之,虚还分气虚、血虚、五脏虚症,不虚则不需要补,不虚就没有必要吃人参。长期或过量服用人参会出现兴奋、烦躁,失眠、头痛、腹胀、血压升高等“人参滥用综合征”。故不要随意服用人参,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适当服用。

误区七:盲目求贵,夸大冬虫夏草作用

中药里有些名贵药材贵比黄金,冬虫夏草就是其中的一种。

但冬虫夏草真的有那么强的作用吗?吃多少才能达到宣传的“提高免疫力、抗癌”等作用?工薪阶层勒紧裤带,每天给患癌的家人吃2根虫草,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古书有记载和研究显示,冬虫夏草治疗疾病所需要的剂量是——每天吃9克才能达到效果。普通的虫草一般6根左右1克,大的4根左右1克。那么每天至少要吃36根虫草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此外,冬虫夏草的有较高的蛋白质成分,和动物类食材放在一起烹调才容易溶解而被人体吸收。所以古人有道名菜叫“虫草炖老鸭”,中药合理搭配可以提高其功效

误区八:“冷肢女”,把郁滞当阳虚治疗

现场互动环节,一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白领表示:“我是一个特别怕冷的人,经常手脚冰凉,我听别人说怕冷是因为阳虚,我是不是因为阳虚而怕冷?需要吃什么补一补?”

专家表示,这名年轻女子提出的话题正是眼下都市女性中一个相当常见的养生误区——“冷肢女”就是阳虚,虚了就要补。

其实,50岁以上的女性出现虚证可能性较大,30岁以下的女性四肢不温,九成以上不是因为虚,而是因为郁滞。即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原因导致女性气机阻滞、脉络不通,其表现往往是四肢肘膝以下冷感,尤以手足不温明显,但胸腹不冷。如果是真正的阳虚之人的话,应该是手脚冷,全身也冷。

“冷肢女”是由于素体阳气内郁,不能交接与四末;加之冬季的寒冷,使脉络凝滞不通所致。这类女性大多还会伴有痛经等症状出现。因此,对于这类体质的调理是不能以补益为主的,而是需要用透邪解郁,疏理肝脾等方法;如有痛经者可配合暖宫散寒、活血化瘀的药物来调理。如柴胡、白芍、枳实、香附、川芎、当归、艾叶、甘草等。

误区九:吸烟影响,只是伤害肺部器官

一项在全球14个地区进行的调查显示,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高血压位列全球死亡危险因素榜榜首。而在我国,榜眼是“吸烟”,这和另外几个国家有所区别。为此,现在中华医学会戒烟的策略有所改变,通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从心脏科医生开始推广戒烟。

专家表示,人人都知道抽烟引起肺部疾病,却不晓得抽烟第一个影响的是心脏。最近松江一医院救治了一名只有20岁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检查下来,这位年轻人冠状动脉里面斑块并不多,但就因为他前几天连抽了几包烟,而香烟里面的一种物质可以直接让冠状动脉痉挛。

专家曾经抢救过一个心肌梗死的病人,他在新天地里喝咖啡时,一阵烟味飘过来,当场胸口就闷了。当然这个事情是一个相对比较少的小概率事件,但这种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影响就是百分之百。“我们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谁也不想当那万分之一吧,所以大家请戒烟限酒。”崔松说道。

误区十:争强好胜,A型性格最伤“心”

渴望成功是很多职场白领的梦想。生活中时不时会听到CEO猝死的新闻。电视娱乐节目《非诚勿扰》里,也有很多男嘉宾立志35岁前要赚满一个亿、公司五年内要上市等。而普通白领们,有的是为CEO所迫,有的想成为CEO取而代之,因此雄心勃勃,争强好胜,对自己寄予极大的期望;苛求自己,不惜任何代价实现目标;以事业上的成功与否,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把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试图在极少的时间里,做极多的工作;终日忙忙碌碌、紧紧张张,不知道放松自己,极不情愿把时间花在日常锁事上……

专家分析,这一类白领通常具有现代心理学认为的A型性格。殊不知,这类争强好胜、苛求自己、终日忙碌、不知放松的A型行为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他表示,“心病也需心药医”,善养身者,必先养心,心脏病患者要加强心理调节,乐观精神可能有助于减缓动脉硬化的过程。“心态一定要好,不要觉得成功就等于幸福,这个是无法画等号的。”

老人常见养生误区

1、老人常见养生误区之养生就只是吃药

很多人常常会向亲戚朋友、有经验的老人要一些中医养生的药方,喝了以后就觉得自己百毒不侵了,也不在乎生活规律,糟践自己的身体,到最后得不偿失。中医养生除了日常喝一些调养身体平衡的药物之外,还要注意生活中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

2、老人常见养生误区之误信速成养生

现在社会风气浮躁,人们常常不愿意发很多时间在养生上面,那些不法商贩为了圈钱,速成的“养生药方”就应运而生了。很多人误听误信现在广告推广的一些养生药品和所谓的“速成”方法,最后的结果是,吃了保健养生的食品和中药方,觉得没有效果,以为是“药”不行就继续换药或者放弃养生。

3、老人常见养生误区之伏案午睡精神更好

夏天中午容易困,但伏案午睡其实是一种坏习惯,一般人在午睡后有暂时性的视力模糊,是因眼球受到压迫,引起角膜变形,弧度改变而造成的。每天都压迫眼球,造成眼压过高,长期下来会有损视力。

4、老人常见养生误区之喝啤酒能解暑

当啤酒刚喝进嘴里的时候,的确有一种凉爽的感觉。但是,你如果喝上一瓶以上的话,照样能使人口干咽燥、全身发热,口渴出汗现象甚至将更加厉害,不仅达不到解暑的目的,反而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

5、老人常见养生误区之用冷水洗澡能降温

很多人认为用冷水洗澡能起到降温的作用。而事实上,大汗淋漓时用冷水洗澡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导致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各种疾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洗温水浴,因为洗温水浴散热更快,而且浴后会让人感觉通体清爽。

相关推荐

冬季护理宝宝有哪些误区

1、洗澡水温过高 冬季,妈妈会觉得给宝宝洗热水澡宝宝会更干净更舒服,最重要的是,宝宝不会因为水凉了感冒。医学研究证明,宝宝洗澡时室温应在24-30℃,水温在38-40℃,水温过高容易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程度。 2、长期给宝宝戴口罩 冬季,外出时妈妈常常给宝宝戴上口罩,以为这样可以防寒防感冒,但其实这样并不科学。因为当鼻子吸进冷空气,经过弯弯曲曲的管道,进入肺部时,已接近体温。宝宝的耐寒能力也可以通过这种生理功能的锻炼来增强。如果整天戴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宝

宝宝冬季咳嗽的护理误区

误区一:一咳嗽就吃镇咳药 真相:看到宝宝咳嗽,妈妈千万别急着给宝宝吃镇咳药,因为在发病初期,宝宝吃镇咳药会对排痰不利,促使痰液阻塞呼吸道,引发肺部感染。建议吃镇咳药前,先进行祛痰治疗。 误区二:咳嗽症状分不清 真相:咳嗽最常见的是风热咳嗽与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痰色黄稠、口干咽痛,痰灵糖浆、枇杷露等是常见的风热咳嗽止咳药;而风寒咳嗽有畏寒症状,痰色白稀薄、流清涕,宜用半夏露、止咳清果丸、通宣理肺丸等。 误区三:咳嗽先用消炎药 真相:宝宝咳嗽,在未查明病因前,不要服用消炎药,因为宝宝咳嗽不一定只由呼吸道炎症引起

老年人养生三大误区

老年人养生误区一:长期吃粥 老年了,人的咬力就不会这么好了,会出现牙齿缺损的情况,这时候吃粥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一个选择,有些养生专家也建议老人应该多吃点粥,多吃粥有利于快速的消化。但是如果长期吃粥的话,那么会导致老人营养不良,同时会造成胃部不适。 老年人养生误区二:补钙越多越好 钙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成分,老年人如果缺钙的话,那么容易骨折,骨头也容易变得脆弱。老年人是应该注意补钙,但不是说补钙得越多就越好,老人应该每天摄入800毫克的钙,但是如果过量得话,不但不会对人的身体有帮助,还可能造成伤害。 老年人

宝宝喝白粥勿入3大误区

误区一:不该添加难消化的谷物 有些妈妈为了是白米粥营养更加丰富,会在其中加入其他谷物。需要提醒的是,秋冬季煮粥以大米最好。因为大米性味甘平,而其他米,如小米、薏米都是性味甘、微寒的食物,不是很适合秋冬食用。还如玉米,纤维较粗,刚开始吃辅食的小宝宝不易消化,反而加重胃肠负担。 误区二:不该添加味道厚重的食物 还有些妈妈觉得白米粥味道寡淡,怕宝宝不爱吃,会加入白糖或是肉汤调味。中医通常把肉类,过甜食物和煎炸熏烤食物归类为厚味食物;并认为,五味稍薄,则能养人,令人神爽;稍厚随其脏腑,各有所伤。应当让宝宝养成清淡

关于秋季宝宝上火有哪些认识误区

误区1:只有夏秋才会“上火” 事实上,儿童脏腑肌肤娇嫩,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温差变化大时都有可能为孩子的“上火”造成隐患。 春天,孩子容易因为细菌入侵和温差变化而“上火”;夏季,水分的大量流失造成人体“上火”;秋季昼夜温差尤其明显,空气干燥,孩子一受凉就“上火”;冬季孩子抵抗力降低,“上火”更是防不胜防。 误区2:只要注意饮食,宝宝就会防“火”于未“燃” 饮食不正常导致消化不良和积食只是儿童“上火”的原因之一,“各种细菌与病毒侵袭机体”以及“外部环境扰乱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过多”也会使儿童

秋季腹泻预防的误区

误区1:是菌痢或由细菌引起的腹泻。正确认识:罪魁祸首是轮状病毒。 ● 误区2:宝宝饮食不干净造成的,没有传染性。 正确认识: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可有效预防 ● 误区3:秋季腹泻不是传染病,没有疫苗 。正确认识:宝宝秋季腹泻有疫苗,是计划外疫苗,需自费。 ●误区4:腹泻往往是由细菌引起的,应使用抗生素治疗 。正确认识:秋季腹泻是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无效,反而造成不良后果 ● 误区5:宝宝泻得太厉害,用止泻药可以止泻 。正确认识:止泻药副作用大,对婴幼儿有毒害 ● 误区6:宝宝腹泻,止泻、禁食(或补充营养

冬季宝宝养胃的措施

到了冬季,爸爸妈妈习惯给宝宝"进补",但是有的宝宝是胃虚不能补的,而且寒冷季节有胃病的宝宝也不少见,所以爸爸妈妈要重视冬季宝宝胃的保养。 一.冬季宝宝为何要养胃 宝宝新陈代谢较成人快,生长发育迅速,需要较充足的能量供给。寒冷的季节会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如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的增加,从而加速了蛋白质、脂肪和糖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耐寒能力,这会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季宝宝都要养胃、护胃,这是预防婴幼儿患胃病的重点。 婴幼儿患上胃病的原因多种多样,有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过量、饮食不卫

宝宝吃白粥3个食用误区要避开

白粥容易消化,而其营养丰富,米汤更是成为许多宝宝重要的辅食,尤其现在正是冬天,给宝宝喂一碗热乎乎的白粥,还有暖胃的功效。不过,当妈妈们受到味觉和饮食习惯的饮食,就会给宝宝添加其他食材调味,但是有的食材可是“来者不善”。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食用白粥的误区要注意吧。 误区一 在白粥中添加难消化的谷物 有些妈妈为了是白米粥营养更加丰富,会在其中加入其他谷物。需要提醒的是,秋冬季煮粥以大米最好。因为大米性味甘平,而其他米,如小米、薏米都是性味甘、微寒的食物,不是很适合秋冬食用。还如玉米,纤维较粗,刚开始吃辅食的小宝

健康养生勿入五大养生误区

养生误区一: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养生 对于养生,有些人认为:“现在工作太忙,没有功夫养生养生保健等到退休以后再说!”专家对此分析说,不管什么人,生命过程大致都是相同的:人总是从健康变成亚健康,然后出现躯体的功能紊乱,再变成器质性病变,最后发生脏器损害、脏器衰竭,最终走向死亡……世界上有两件事情往往是一去不复返的:一个是青春,一个是健康。一个没有时间养生,或者不注意养生保健的人,终有一天要住院的。因此,养生应该从没有病的时候开始,因为有了病再养生就来不及了。就及时养生,对两性幸福也有保障。 养生误区二:爱

秋季宝宝养生保健小常识

一、给宝宝喝足够量的水。这个很重要,人体本身的水分就占有很大的比例,可以达到68%以上,孩子身体的水分必须保持充足,而且,秋天本来就很干燥,干燥的气候会带走宝宝身上的水分,如果没有补充足够的水分,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无论是在家还在在户外,母亲都要记得随时给宝宝补充水,可以用质量好的奶瓶喂水,千万不要等到宝宝感到渴的时候再喂水。而且,一定要给宝宝喝白开水或者矿泉水,不要给宝宝喝任何饮料。 二、多吃蔬菜和水果。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很多的水果都是可以给宝宝吃的,很多孩子长大不愿意吃水果就是因为幼儿期没有养成吃水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