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1、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对于月经量少,在艾灸时是采用分型治疗的。主要分血虚、肾虚、血寒、气郁四种。

血虚型:艾灸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用中华神穴随身灸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

肾虚型:从补肾养血入手,艾灸要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这3个穴位。在小腹部用随身灸器,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血寒型: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

气郁型: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以用清艾条温和灸或者随身灸器。以上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15分钟,灸的时候出现打嗝或者排气则为最好。

2、月经量少怎么判断

月经量少(月经过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均称为“月经过少”。属月经病。月经过少常与月经后期并见,常伴体重增加。该病发生于青春期和育龄期者可发展为闭经,发生于更年期者则往往进入绝经。

月经量少用艾灸有用吗

艾灸属于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艾灸是通过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

月经量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血虚、肾虚、血瘀、气滞与痰阻。而艾灸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所以月经量少是可以通过熏艾灸来治疗和缓解的。艾灸应该如何灸呢?

其实,跟中医辨证论治一样,艾灸也是要辨证用穴的。

对于月经量少,在艾灸时是采用分型治疗的。主要分血虚、肾虚、血寒、气郁四种。

1.血虚型:艾灸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用中华神穴随身灸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

2.肾虚型:从补肾养血入手,艾灸要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这3个穴位。在小腹部用随身灸器,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3.血寒型: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

4.气郁型: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以用清艾条温和灸或者随身灸器。以上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15分钟,灸的时候出现打嗝或者排气则为最好。

以上就是对艾灸治月经量少的介绍,希望对您有一定的帮助。

除了艾灸外,月经量少的女性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多多去了解的药物有:

红花逍遥片:舒肝、理气、活血。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或伴见颜面黄褐斑。

益母草颗粒:祛瘀生新。用于月经量少、后错,经来腹痛。

安坤赞育丸:益气养血,调补肝肾。用于气血两亏,肝肾不足所致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病。症见月经量少、或淋漓不净、月经错后、神疲乏力、腰腿酸软、白带量多。

痛经可以艾灸吗

经量多的人不能艾灸

有的人来月经期间经量比较多,艾灸主要是起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作用,这个情况下艾灸的话,会促进活血化瘀的功效,导致经血增加。

经量少的人适当艾灸

如果经量每次都比较少的话,经期的时候适当的艾灸可以借助其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效果来促使经量增加,排除体内的一些瘀阻,缓解痛经。

痛经艾灸哪个位置

子宫穴

子宫穴位于脐下4寸,旁开三寸除,艾灸该穴位,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子宫下垂崩漏,子宫内膜炎,腰痛等症,具有调经止带,理气和血,升提下陷的功效。

次髎穴

取俯卧位,在腰骶部两凹陷处连线上,自正中线向左右两侧用户食指比一横指处取穴。艾灸该穴位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腰痛等症,有补益下焦,强腰利湿的功效。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采用仰卧的姿势,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艾灸该穴位主治彭抢眼,月经不调,痛经,腰痛虚劳,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具有调补肝肾,调经止带,调理肠道, 强身健体的功效。

三阴交穴

正坐屈膝成直角,找到足内踝尖,向上取3寸作为X轴,与胫骨内侧后缘作为Y轴,两轴线相交处即为三阴交穴。艾灸该穴位主治痛经,腹胀,腹痛,便溏,肠鸣等,具有通经活络,滋阴补肾,疏肝理气,调和气血,健脾利湿的功效。

痛经施灸方法

艾条温和灸:悬灸子宫,次髎穴等穴位,每次灸10到20分钟,每日1次,3到5日为一个疗程,每次月经前3到5日进行。 艾炷隔姜灸:取姜片放在子宫,关元,三阴交穴上,然后将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每次3到5 壮,每日灸治一次,疼痛停止即可。 艾灸的疗程比较长,治疗痛经需要坚持一段时间,可用四孔,六孔艾灸盒进行施灸,或艾条温和灸法,每次取三到五个穴位,艾条温灸各穴10到15分钟,艾盒灸各穴位15到3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艾灸完一个疗程之后,间隔2到3天再开始下一个疗程。

经期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月经不调艾灸哪个部位

月经先期又称“经早”,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两个周期以上,甚至每月两次,如仅超前3-5天,或偶尔朝前1次,无其他明显症状,不作病论;若经行先期,量多色紫,质稠而粘,并伴随面红心烦,舌红口感,尿黄便结,为实热;量少色红,五心烦热为虚热;量或多或少,色紫有块,胸胁乳房胀痛,则为肝郁;量多色淡,经致清稀,神疲肢软,心悸气短,为气虚。

艾灸疗法:灸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气虚者加灸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隐白穴,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穴;肝俞者,与仰卧位加灸期门,内关,地机,太冲穴,于俯卧位加灸肝俞,次髎穴。

艾灸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月经后期指月经延后7日以上,甚至40-50天一次,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若经行后期,量少色黯,小腹冷痛,喜暖畏寒,面白肢冷,苔薄白,脉沉紧,为血分实寒,若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小腹绵绵作痛,腰酸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为血分虚寒,若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头晕眼花或心慌失眠,面色恍白,舌淡苔少,脉虚细,为血虚。若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块,小腹胀痛,胸胁乳房发胀,脉玄涩,为气滞。

艾灸疗法:灸气海,关元,子宫,气穴,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血分实寒者,与仰卧位加灸天枢,归来穴,于俯卧位加灸次髎穴;血分虚寒者,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地机,太溪穴,于俯卧位加灸明目穴,灸法同时;血虚者,于仰卧位加灸神门,足三里穴,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气滞者于仰卧位加灸期门,四满,中极,蠡沟穴。

艾灸功效:疏肝解郁,益气活血。

月经先后无定期指的是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其中经量或多或少,经色紫暗,经行不畅或有血块,胸胁,乳房,小腹胀痛,精神郁闷,喜叹息者为肝郁;量少色淡,精神不振,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者多为肾虚。

艾灸疗法:灸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肾虚者,于仰卧位加灸太溪,水泉穴,于俯卧位加灸命门,肾俞穴;肝郁者,与仰卧位加灸期门,蠡沟,太冲穴,于俯卧位加灸肝俞穴。

艾灸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益气活血。

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1、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对于月经量少,在艾灸时是采用分型治疗的。主要分血虚、肾虚、血寒、气郁四种。

血虚型:艾灸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用中华神穴随身灸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肾虚型:从补肾养血入手,艾灸要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这3个穴位。在小腹部用随身灸器,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血寒型: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

气郁型: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以用清艾条温和灸或者随身灸器。以上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15分钟,灸的时候出现打嗝或者排气则为最好。

艾灸对子宫肌瘤有用吗 子宫肌瘤艾灸哪个部位

主要症状: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较正常,有的人可能经量略多,经期延长,经血淋漓难以干净,乳房胀痛,苔薄白,脉玄涩。检查后发现子宫略大,肿瘤偏硬。

艾灸穴位:两个合谷穴,两个太冲穴,三阴交,足三里,中极,关元,神阙,子宫穴。

艾灸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主要症状:月经量多,色紫有血块,下腹有刺痛感,部分患者月经来潮持续时间长,难以干净,舌紫暗有瘀斑,经检查发现,子宫均匀,或不对称增大,质感较硬,能触及单个或多个突起,B超显示下瘤体较大或数目较多。

艾灸取穴:中脘穴,神阙穴,关元穴,命门穴,足三里,阿是穴,大椎穴。

艾灸功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补气血。

主要症状:月经量多,经血颜色呈淡紫色,小腹有坠胀疼痛感,伴随头昏乏力,食欲不振的感觉,脸色少华,部分人有腹泻症状,舌体胖大,有紫气,苔薄白或腻,脉玄涩。

艾灸取穴:带脉,中脘,气海,足三里,阴陵泉穴。

艾灸功效: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艾灸腿部怎么取穴

血海:活血生血,可以有效应对月经量少、闭经等问题。

足三里:增强脾胃的运化生血能力,脾胃差、体虚必灸,足三里是我们最常用的艾灸穴位之一。

三阴交:通调脾、肝、肾,妇科必灸,三阴交是对女性非常好的穴位,常灸三阴交不仅可以治疗妇科疾病,还可以美容养颜,平时的时候就可以多多按揉。

太溪:滋生肾水,全身最补穴位,不孕、肾虚、月经量少必灸。

太冲:疏肝解郁,行气活血,肝气瘀滞者必灸。太冲穴也是人体的开心穴,睡前可以多揉一揉。

涌泉:引血归源,引火下行,阴阳不调、体寒易上火都可灸它。

痛经的艾灸疗法

技术一

艾灸穴位:次髎、关元、地机、至阴、血海(双)、中极、足三里(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悬起灸10~15分钟,或实按灸7~10次。每日或隔日1次,3~5次为一个疗程。②艾炷隔姜灸,每穴每次灸治7~10壮,艾炷如枣核大小。每日1次3~5次为一个疗程。③温针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

主治:经行不畅,少腹胀痛拒按,经色紫红夹有血块,经后胀痛缓解。

技术二

艾灸穴位:次髎(双)、关元、神阙、至阴、子宫、脾俞(双)、肾俞(双)、命门(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悬起灸10~15分钟,或实按灸7~10次。每日或隔日1次,3~5次为一个疗秆。②艾炷隔姜灸:每穴每次灸治7~10壮,艾炷如枣核大小。每日1次,3~5次为一个疗程。③艾炷隔附子灸:取适量生附子,切成约0.3cm厚的薄片,放罝于中极穴或关元穴上,上放置枣核大的艾炷施灸,艾炷燃尽再换新灶,灸至皮肤红晕直待5cm以上为止,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数小时后即起疱,直径可以达到1~2cm。局部起疱者,按常规处理,此法宜在月经来潮前5~7天使用。④温针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

主治: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清长,而色晦暗,舌淡,苔薄,脉沉细。

技术三

艾灸穴位:关元、气海、中极、水道(双)、地机(双)。

操作规程:①温针泻法:中极、水道可用2~2.5寸毫针,行呼吸补泻之泻法(吸进呼出,一进三退深入浅出),后再将艾条一寸置于毫针针柄上,点着后急吹速燃,烧完后待针凉,再行开合泻法出针。②隔物灸:以姜片或附子饼均可,或将温灸器置于穴上,艾炷隔物灸,每穴10壮,体壮脉实若可酌情加3~5壮。③艾条悬灸:以雷火神针灸条为佳,可以崔啄悬灸法,逐穴施用,直至痛止。

主治: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痛减,经血量少,色暗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暗,苔白,脉沉紧。

技术四

艾灸穴位:次髎(双)、地机(双)、阴陵泉(双)。

操作规程:①毫针刺泻法:次髎穴以2.5寸针为宜,找准第2对骶骨孔,顺其解剖部位其孔道外斜方向进针令针感传至会阴,腰骶为佳。此穴准确施治,可立见止痛的功效。阴陵泉、地机采用2寸毫针行迎随泻法,重刺激,以利湿热蕴毒尽快从下窍而除。②艾条悬灸:以雀啄泻法施于穴上,或在针刺后稍行温通,或云热者禁忌。

主治: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痛,至经前疼痛加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平素带下最多,黄稠臭移,或伴低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月经不调灸哪里能恢复正常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这类女性可以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穴位艾灸。用隔姜灸或温和灸,小腹,子宫,内关,涌泉可以用随身灸器和灸条。

关元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各10分钟。

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这类女性可以用八髎穴、归来、三阴交穴位艾灸,用隔姜灸或温和灸,小腹归来和八髎穴,三阴交用随身灸器和灸条。

归来不低于10分钟;八髎穴不低于15分钟,三阴交10分钟。

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的女性,可以用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穴位艾灸。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在小腹部用随身灸器,可同时插三根艾条,或两根艾条,这样火力大点。关元、八髎穴艾灸20分钟,足三里三阴交各10分钟。

其实女性月经周期还是正常为好,否则不管是月经量过多、过少都属于不正常体质,都是因为内分泌不太好。

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对于月经量少,在艾灸时是采用分型治疗的。主要分血虚、肾虚、血寒、气郁四种。

血虚型:艾灸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用中华神穴随身灸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

肾虚型:从补肾养血入手,艾灸要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这3个穴位。在小腹部用随身灸器,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血寒型: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

气郁型: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以用清艾条温和灸或者随身灸器。以上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15分钟,灸的时候出现打嗝或者排气则为最好。

月经量少艾灸哪些穴位

月经量少,中医里叫血虚,它同样是月经不调的一种症状,而不是病。中医里有句话:肾主骨生髓造血,也就是说肾负责管理骨,然后骨生髓造血。中医告诉大家其实是肾在造血,肾在造血的过程当中,其实你的血少了,用老百姓的话就是肾虚。其实,月经量少就是女人肾虚的表现。

月经量少如不及时调理,会引发更严重的妇科问题。中医针对月经量少的调理,是从病根抓起,通过调和气血,使气血顺畅、气血充足、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从根本上调理月经量少的问题。

如何调理血虚?中医所谓血虚,与贫血不完全一样,但血虚是造成贫血的重要原因。血虚贫血一般表现为面白无华、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等。

中医认为血的生成和调节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脏腑功能充分发挥,则气旺血足,所以治疗血虚最重要的还是调理腑脏,做到生血调血,引血归经。

——膈俞穴——

膈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八会穴之一,为血会。诸经之血皆从膈膜而上下,又心主血,肝藏血,心位膈上,肝位膈下,交通于膈膜,因此血会于膈俞。故此穴可调理血分,治疗血证。

● 方法:按揉膈俞穴

● 取法: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 按法:用拇指指端按揉穴位,每次2分钟,每天1~2次。

——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按摩足三里穴可调节身体免疫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脾胃为后天之本,后天强健,阴阳调和,气血才能旺盛。

● 方法:按揉足三里穴30~40下

● 取法:在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 按法:用拇指用力按压穴位,并顺时针揉动15~20下,再逆时针揉动15~20下,双腿交替按摩,每天2~3次。

——血海穴——

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屈膝时位于大腿内侧,用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下面便是此穴。血海穴为治疗血证的要穴,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之功。

●方法:按揉血海穴

● 取法: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 按法:拇指弯曲,用拇指指尖按揉穴位,每天早晚各1次,每侧按揉3分钟。力量不要太大,能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即可,要以“轻柔”为原则。每天上午9~11点刺激血海穴最好,因为这段时间是脾经经气的旺时,人体阳气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按揉就可以了。

膈俞穴调理血分,足三里穴调和气血,血海穴引血归经。诸穴相配,可生血调血,是治疗血虚诸症的最佳组合。

——三阴交穴——

除了以上介绍到的三个穴位,我们还可以按摩三阴交。三阴交穴的功能有健脾补血、舒肝补肾,凡血虚经少、气滞经痛、经前郁火、带下不孕等妇科诸疾,莫不能治,敌三阴交在临床上是妇科的治疗、保健首选要穴。所谓“妇女三阴交”,亦为四总穴之一。

● 取法:三阴交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约一手掌宽或 10公分左右),胫骨后缘。左右脚各一穴,属太阴脾经,与厥阴肝经、少阴肾经交会,故名三阴交。

● 按法:每天睡觉前坚持按揉三阴交穴 5~1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

相关推荐

月经干净几天可以艾灸

在月经干净3天后开始艾灸。 经期时艾灸容易使月经过多,而月经过后也不宜立刻艾灸,因为经期过后身体血液流失,抵抗力降低,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恢复。 经期过早艾灸的影响 容易经期回潮 艾灸本身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在经期艾灸会使月经量增多,而月经结束后立即开始艾灸有可能引起月经回潮。 容易晕灸 经期后体质较虚弱,容易出现“晕灸”:出现头晕眼花、大汗淋漓、恶心欲吐甚至晕厥等症状。 经期后艾灸调理穴位 1.暖宫止痛 穴位方:神阙(肚脐),关元(小腹),脾俞、次髎(背部),足三里、三阴交(足部); 灸法:艾条温灸、隔姜灸

艾灸怎么治月经不调

1. 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艾灸治疗选穴: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子宫,内关,涌泉可以用单眼艾灸盒。 要求:关元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各10分钟。 2. 肾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治宜补肾养血。 艾灸选穴:八髎穴、归来、三阴交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

艾灸治疗女人痛经

艾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的一种外治疗法。其原理是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调节脏腑功能活动,以达到延缓衰老、强身健体、减轻老化的作用。女性常见的痛经、月经失调等,也可以通过艾灸来达到防治目的。 采用艾条悬灸穴位处,足三里穴也可采用直接灸法,先右后左,用大蒜汁涂抹在穴位表面,将艾绒捻成麦粒样大小的艾炷,直接放置在穴位上,点燃线艾炷,当患者感到灼热疼痛难忍时即可移去艾炷。 痛经:穴取中极(脐上1寸)、关元穴,取仰卧位,采用厚3~5毫米,直径为2~3厘米的姜片置于穴位上,取少量艾绒放于姜片

经期可以艾灸吗 如何靠艾灸调理月经不调

艾灸穴位: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艾灸方式: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艾灸,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子宫,内关,涌泉用单眼艾灸盒。艾灸时关元穴,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穴各10分钟。 艾灸穴位:八髎穴、归来、三阴交 艾灸方式: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艾灸,在小腹用三眼艾灸盒,归来和八髎穴用三眼艾灸盒俺就,三阴交用单眼艾灸盒。艾灸归来穴不低于10分钟,八髎穴不低于15分钟,三阴交10分钟。 艾灸穴位: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 艾灸方法: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可以同

艾灸缓解痛经吗

月经的正常与否是女性身体健康的晴雨表。现在很多女性的月经不正常,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但是无外乎脾肝肾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在艾灸时,很多人纠结与经期不能艾灸的古制,在出现痛经或者经量突然增大时选择服药或者热水袋热敷,而弃艾灸不顾,其实错矣! 痛经是气滞血瘀所致,艾灸可以理气活血,化瘀止痛,弃之不用着实遗憾!经量少是气血两亏所致,在月经期间艾灸可以帮助身体排出血块,清理瘀滞,善莫大焉! 经量多是脾虚不顾,导致出血过多,按症取穴艾灸,既能减少血量,又能减轻经期的心理压力,实在是便捷之法!可是古人遗训,今人教诲,

月经不调灸哪里

艾灸穴位调理月经不调 对于月经时间错后,量少清稀,并伴有眩晕、失眠、心慌,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等症状的属于血虚型的月经不调。艾灸治疗重点推荐以下四个穴位: 1、子宫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2、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3、涌泉穴 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 4、关元穴 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

治疗痛经不同的艾灸方法

有明显的止痛之效。以下介绍几则供选用: 艾条灸 用点燃的艾条在患者的腹部、腰骶部及小腿内侧等部位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艾条热度向皮肤深处灌注或出现灸感感传时,疼痛可逐渐缓解。每次每穴艾条灸2~3分钟,每次自经前3~5天开始,每日一次,连续5天,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细,制为饼状,放置于患者疼痛部位,如腹部、腰骶部等,取艾绒如蚕豆或枣核大小,放在附子饼上,点燃艾绒施灸。每穴灸3~5壮,每次约10~30分钟,自经前3~5天开始,每日一次,连续5天,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

月经不调怎么艾灸

调和气血靠艾灸——灸关元、血海、三阴交穴 月经不调是女性月经病的统称,它通常指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经质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其中包括经期提前、经期延后、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经期延长、崩漏、闭经、经量过多、经色紫黑等诸多病症。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多因经期感受寒湿、过食辛辣寒凉食物、郁怒忧思等因素引起内脏功能失调引起的。 一穴见效:关元 【隔姜灸关元】 取穴原理:经血从胞宫而出,胞宫位于下腹部,受冲、任二脉所管,所以可取任脉关元穴,调整阴血源头。 艾灸方法:取仰卧位。选择新鲜的老姜,切成0.3厘米厚的薄片,在姜上扎

艾灸哪些穴位可治疗阳痿

艾灸第一个穴位:章门穴。 【取穴方法】:位于腹侧,腋中线第十一肋骨端稍下处,屈肘合腋时,当肘尖尽处。 【艾灸病症】:主治胁痛、泄泻、症积等症。 艾灸第二个穴位:京门穴。 【取穴方法】: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艾灸病症】:腹胀、腹痛、肠鸣、泄泻、腰痛、肾炎等症。 艾灸第三个穴位:巨阙穴。 【取穴方法】:巨阙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取穴道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巨阙穴位于人体的腹部中部,左右肋骨相交

艾灸对不孕有用吗 不孕症艾灸辩证疗法

主证:久婚不育,腰膝疲软,头晕,耳鸣;偏阳虚者,兼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闭经,面色晦暗,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治则:温肾补阳益精;偏阴虚者,兼月经先期,量少色红,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滋阴养血填精。 施灸取穴:主穴:肾俞,大赫,关元;肾阳虚加灸命门,气海;肾阴虚加太溪,三阴交;头晕,耳鸣加百会,然谷;腰膝酸软加腰眼,阴谷。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15-20分钟,每日1-2次,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