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面积九分法
烧伤面积九分法
烧伤面积九分法
烧伤面积是指皮肤受火焰烧灼、热水烫、化学物品及放射性物质侵害创伤面积占人体表面积百分比,是衡量烧伤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比较通用的是以烧伤皮肤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百分数来计算,即中国九分法:在100%的体表总面积中:头颈部占9%(9×1)(头部、面部、颈部各占3%);双上肢占18%(9×2)(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躯干前后包括会阴1%占27%(9×3)(前躯13%,后躯13%,会阴1%);双下肢(含臀部)占46%(双臀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7%)(9×5+1),(女性双足和臀各占6%)。 还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是以患者本人手掌(包括手指掌面)其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1%,以此计算小面积烧伤;大面积烧伤时用100减去用病人手掌测量未伤皮肤,以此计算烧伤面积。 由于人体各个部位表面积占人体表面积的百分比在不同年龄段有所差异,因此烧伤面积的估算方法也有所区别对待,总其有四种方法针对不同的年龄段的烧伤面积估算。
计算方法
1、成年人,烧伤面积估算依照”九法则“来估算的:头部占身体表面积的9%,躯干正面占身体表面积的18%,躯干背面占身体表面积的18%,一条腿占身体表面积的18%,一条手臂占身体表面积的9%,生殖器及会阴部占1%。
2、幼童及儿童,烧伤面积估算依照”5法则“来估算的:头部占身体表面积的15%,躯干正面占身体表面积的20%,躯干背面占身体表面积的15%,一条腿占身体表面积的15%,一条手臂占身体表面积的10%。
3、婴儿,烧伤面积的估算依照”五法则“:头部占身体表面积的20%,躯干正面占身体表面积的20%,躯干背面占身体表面积的20%,一条腿占身体表面积的10%,一条手臂占身体表面积的10%。
4、小型烧伤,烧伤面积采取以下估算方法:以烧伤患者手掌面积占身体表面积的1%为基准,估算烧伤面积为多少基准单位。
烧伤面积九分法
工作生活中最常见的意外伤害。烧伤分为三个等级,Ⅰ级最轻,Ⅲ最重,轻度烧烫伤可自行处理,较重的烧伤需要去医院专业处理。处理烧伤的原则是缓解疼痛、减少感染、防止休克。
方法/步骤
轻度烧伤处理
(1)用冷水冲洗,或将烧伤部位泡在冷水里,直至不感到疼痛和灼热为止。不宜浸泡部位可用冷敷法,借以减轻疼痛,抑制伤势的发展。
(2)烧烫伤时穿着的衣服,要在冷水冲洗后用剪刀剪除。用清水冲洗后,搌干,局部涂各种烫伤膏(市售),无需包扎。
(3)不要把水疱挤破。当水疱过大时可用缝衣针(火灼烧几秒钟或用60度白酒、75%酒精消毒后)刺破水疱,慢慢放出疱液,但切忌剪除表皮。
(4)创面冲洗搌干后,涂上烫伤膏。可不用包扎或用干净布覆盖。
较严重的烧伤
(1)救护病人尽快安全脱离失火现场。
(2)用冷水冲洗或浸泡、冷却烧伤部位,以降低皮肤温度。可用水管冲或将干净的布单浸上冷水进行冷敷。
(3)清除呼吸道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烧伤易发生窒息,要高度警惕。一旦发生窒息或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妥善保护创面:用干净的纱布、被单、衣服覆盖在创面上,或包好后用衣夹固定。尽量不要弄破水疱,以保护表皮。
(5)尽快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烧伤面积九分法
强酸烧伤
先用布擦去,剩余少量浓硫酸才用水冲洗
强碱烧伤
立即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至少20分钟;或用酸碱中和方法,用食醋来清洗。
生石灰烧伤,先除去皮肤上的生石灰,再用大量清水冲洗,不要直接用水冲洗,生石灰遇水会产生大量热量灼伤皮肤。
注意事项
(1)千万不要给口渴伤员喝白开水,可给予适量的糖盐水。(2)烧伤创面上切不可使用红药水、紫药水消毒药膏 甚至酱油等涂抹,以免掩盖烧伤程度。(3)搬运病人动作应轻柔,行进要平稳,并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对途中发生呼吸、心跳停止者,应就地抢救。
化学烧伤的等级划分
1、轻度烧伤:二度烧伤占全身体表面积的10%以下,小儿占全身体友面糊的5%以下。
2、中度烧伤:烧伤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11%—30%或三度烧伤占全身体表面积的10%以下,小儿烧伤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6%—15%或三度烧伤占全身体表面积的5%以下。
3、重度烧伤:烧伤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3l%~50%或三度烧伤占全身体表面积的11%—20%,或合并全身情况较重,已有休克、复合伤、合并中毒、合并伤、个重度吸人性损伤;小儿烧伤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16%—25%或三度烧伤占全身体表面积的6%—10%。
4、特重度烧伤:烧伤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51%或三度烧伤占全身体表面积的21%以上。
烧伤的分类
烧伤主要指热力、化学物质、电能、放射线等引起的皮肤、粘膜、甚至深部组织的损害,皮肤热力烧伤较为多见。据统计,每年因意外伤害的死亡人数,烧伤仅次于交通事故,排在第二位,而且在交通事故伤害中也有大量伤员合并烧伤。我国烧伤年发病率约为1.5%~2%,即每年约有2000万人遭受不同程度烧伤,其中约5%的烧伤病人需要住院治疗。烧伤对健康的危害既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烧伤可以根据伤害的机制、深度、程度和关联伤害及并发症进行分类。请特别注意第二种分法。
根据烧伤损伤到皮肤不同的深度,可粗略将烧伤分成一度,二度,三度和四度烧伤。这个方法是由16世纪法国著名的外科医生、现代外科奠基人之一Ambroise Pare所创建并沿用至今。在了解这个概念之前,必须了解皮肤的概念。皮肤指身体表面包在肌肉外面的组织,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主要承担着保护身体、排汗、感觉冷热和压力的功能。人和高等动物的皮肤由表皮(epidermis)、真皮(dermis)、皮下组织三层组成。而表皮和真皮又分别由很多层构成,表皮是: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真皮是:乳头层和网状层烧伤后的皮下组织
要非常精确地判定烧伤的深度总是不太容易,特别是在二度烧伤的案例中,因为二度烧伤的深度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鉴于此,即使在最初进行治疗的情况下,二度烧伤也有可能会演变成三度烧伤。而区分浅表烧伤(一度、浅二度)和the partial-thickness burn对于烧伤的诊断治疗至关重要,因为前者可能会自然愈合,但是后者常常需要外科清创术和植皮手术。
1.Ⅰ度烧伤
又称红斑性烧伤,仅伤及表皮的一部分,但生发层健在,因而增殖再生能力活跃,常于3~5天内愈合,不留瘢痕。
2.浅Ⅱ度烧伤
伤及整个表皮和部分乳头层。由于生发层部分受损,上皮的再生有赖于残存的生发层及皮肤附件,如汗腺及毛囊的上皮增殖。如无继发感染,一般经1~2周左右愈合,亦不留瘢痕。
3.深Ⅱ度烧伤
烧伤深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残留部分真皮及皮肤附件,愈合依赖于皮肤附件上皮,特别是毛囊突出部内的表皮祖细胞的增殖。如无感染,一般需3~4周自行愈合,常留有瘢痕。临床变异较多,浅的接近浅Ⅱ度,深的则临界Ⅲ度。
4.Ⅲ度烧伤
又称焦痂性烧伤。一般指全程皮肤的烧伤,表皮、真皮及皮肤附件全部毁损,创面修复依赖于手术植皮或皮瓣修复。
5.Ⅳ度烧伤
烧伤深及肌肉、骨骼甚至内脏器官,创面修复依赖于手术植皮或皮瓣修复,严重者需截肢。
6.浅度烧伤
创面在伤后21天内自行愈合的烧伤,包括Ⅰ度烧伤和浅Ⅱ度和部分较浅的深Ⅱ度烧伤。
7.深度烧伤
创面自行愈合需要21天以上的烧伤。包括较深或伴感染的深Ⅱ度烧伤、Ⅲ度烧伤和Ⅳ度烧伤,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深Ⅱ度烧伤表皮发白或棕黄,去除坏死皮后,创面微湿或红白相间,感觉迟钝,可见粟粒大小的红色小点,一般需3~4周愈合,Ⅲ度烧伤局部表现可为苍白、黄褐色、焦黄,严重者呈焦灼状或炭化,皮肤失去弹性,触之硬入皮革,干燥无渗液,感觉差,需要手术植皮治疗,愈合后有瘢痕。
8.中度烧伤
成人烧伤面积在11%~30%之间(小儿5%~15%)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下(小儿5%以下),并且无吸入性损伤或者严重并发症的烧伤。
9.重度烧伤
成人烧伤面积在31%~50%之间(小儿16%~25%之间)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20%之间(小儿10%以下),或成人烧伤面积不足31%(小儿不足16%),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全身情况严重或有休克;②复合伤(严重创伤、冲击伤、放射伤、化学中毒等);③中、重度吸入性损伤;④婴儿头面部烧伤超过15%。
烧伤有哪些表现
烧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受伤组织的范围和深度,烧伤深度可分为Ⅰ度、Ⅱ度和Ⅲ度。
Ⅰ度烧伤损伤最轻。烧伤皮肤发红、疼痛、明显触痛、有渗出或水肿。轻压受伤部位时局部变白,但没有水疱。
Ⅱ度烧伤损伤较深。
1)浅Ⅱ度: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将水疱剪破及掀开后,可见红润而潮湿的创面,质地较软,疼痛敏感。在正常皮肤结构中,乳头层与网状层交界处有一血管网,并由此发出分支伸入每个乳头内。浅Ⅱ度烧伤时,它们扩张充血,表现为颗粒状或脉络状血管网。
2)深Ⅱ度:局部肿胀,有较小的水疱。将坏死表皮去除后,创面白中透红,红白相间。质较韧,感觉迟钝,温度降低,并可见针孔或粟粒般大小的红色小点,或细小血管支,这是因为皮肤浅部血管网已凝固,所见红色小点为汗腺、毛囊周围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所致。因此,烧伤越浅,红色小点越明显;越深,则越模糊。少数小血管支,则系位于网状层内及网状层与皮下脂肪交界处的扩张充血或栓寨凝固的皮肤深部血管网。它们的出现常表示深Ⅱ度烧伤较深。
3)Ⅲ度烧伤损伤最深。烧伤表面可以发白、变软或者呈黑色、炭化皮革状。由于被烧皮肤变得苍白,在白皮肤人中常被误认为正常皮肤,但压迫时不再变色。破坏的红细胞可使烧伤局部皮肤呈鲜红色,偶尔有水疱,烧伤区的毛发很容易拔出,感觉减退。Ⅲ度烧伤区域一般没有痛觉。因为皮肤的神经末梢被破坏。
烧伤后常常要经过几天,才能区分深Ⅱ度与Ⅲ度烧伤。
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
1.轻度烧伤
总面积在10%以下的Ⅱ度烧伤。
2.中度烧伤
总面积在1l%~30%之间,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下的烧伤。
3.重度烧伤
总面积在31%~50%,或Ⅱ度烧伤面积在11%~20%之间;或烧伤面积不足30%,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全身情况较重或已有休克;②复合伤;③中、重度吸入性损伤。
4.特重烧伤
总面积在5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20%以上。
分期:
病程分期严重烧伤病程可分为三期
(1)休克期:大面积烧伤因剧烈疼痛和精神刺激,早期可引起短暂的神经性休克。后由于局部微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致使大量血浆样体液自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和创面,导致血液浓缩,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体液从血管内渗出的速度,一般在伤后8小时内最快,至24小时达到高峰,以后渗出逐渐减少而停止,48~72小时后水肿液体开始回吸收。故将伤后48~72小时内定为休克期。病人常表现为口渴,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早期即出现酸中毒和血红蛋白尿。
(2)感染期:由于烧伤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功能,创面组织坏死和富于蛋白的渗出及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自伤后直至创面愈合前都有发生创面感染的可能。伤后的水肿回吸收期和溶痂期为全身感染的高峰,如不及时防治常发生烧伤败血症。伤后的3~10天为水肿回吸收期,大量的毒素和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被吸收到血循环中,形成所谓的创面脓毒症。伤后3~4周,创面焦痂开始溶解,大片焦痂脱落后创面暴露,易反复发生感染,常使大量的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烧伤败血症。
(3)恢复期伤后5~8天开始,直到创面愈合。无感染的Ⅱ度烧伤、创面依靠生发层或残存皮肤附件的上皮再生而愈合,Ⅲ度或已严重感染的Ⅱ度创面,小面积者可由创缘的上皮向内生长覆盖,创面较大者则常需植皮。在创面末愈合前随时可能发生感染,并有大量体液及蛋白质丢失。限期消灭创面是抢救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关键之一。
烫伤的时候可以这样处理
许多人在生活中总是大,小事故,有些患者在吃饭时,因为他们不太注意敲了锅的汤,导致烫伤的发生率,烧伤后,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治愈,不要手触摸伤口,所以不要烧伤越来越严重,这里我们谈论的方式来烧伤它!
开水或蒸汽烫伤,应尽快将患部浸入凉水中,或用自来水流水冲洗,以促使局部散热,防止起水泡。小面积火烫伤,可先进行伤面消毒,再用干净棉签蘸蜂蜜,均匀涂于伤面,烫伤初期每日涂3~4次,形成焦痂进行清洗消毒,再涂蜂蜜。
烫伤部位如疼痛剧烈,可在蜂蜜中加少许冰片,以减轻疼痛。伤口如未感染,一般涂蜂蜜3天,伤面即可形成透明痂皮,1周后焦痂会自行脱落,伤面康复。在治疗过程中,如伤口周围组织脱水,用生理盐水纱布湿敷即可。
如何划分烧伤等级
烧伤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但大多数人群不懂得如何划分烧伤的等级,目前国际上对烧伤严重程度的判定仍无统一标准,临床上多采用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讨论通过的分类方法。
小儿烧伤严重程度和成人不同,分类如下。
小儿烧伤严重程度分类
①轻度烧伤:总面积在5%以下的ⅱ度烧伤。
②中度烧伤:总面积在5%~15%的ⅱ度烧伤或ⅲ度烧伤面积在5%以下的烧伤。
③重度烧伤:总面积在15%~25%或ⅲ度烧伤面积在5%~10%之间的烧伤。
④特重度烧伤:总面积在25%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上者。
成人烧伤严重程度分类
①轻度烧伤:总面积在10%以下的ⅱ度烧伤。
②中度烧伤:总面积在11%~30%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下的烧伤。
③重度烧伤:总面积在31%~50%之间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1%~20%之间,或总面积不超过31%,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全身情况严重或有休克者,有复合伤或合并伤(如严重创伤、化学中毒等),有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
④特重烧伤:总面积在51%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21%以上者。
由于上述分类标准既不能反映我国救治大面积烧伤的水平,又不能反映烧伤的真正严重程度,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小面积”、“中面积”、“大面积”和“特大面积”来表示烧伤的严重程度。
①小面积烧伤:ⅱ度烧伤面积在10%以内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以内者,相当于轻度烧伤。
②中面积烧伤:ⅱ度烧伤总面积在11%~30%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20%之间的烧伤,相当于中、重度烧伤。
③大面积烧伤:总面积在31%~79%或ⅲ度烧伤面积在21%~49%。
④特大面积烧伤:总面积在国8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50%以上
特别提示:对于烧伤患者来说,正确施行现场急救,能为后继的治疗奠定良好基础。反之,不合理或草率的急救处理,会耽误治疗和妨碍愈合。当时我们需要保护患者的受伤部位,使其迅速脱离热源。如邻近有凉水,可先冲淋或浸浴以降低局部温度。避免再损伤局部。伤处的衣裤袜之类应剪开取下,不可剥脱。转运时,伤处向上以免受压。减少沾染,用清洁的被单、衣服等覆盖创面或简单包扎。并及时送往医院。
常见受伤急救的方法
1、烧伤急救的方法
烧伤的严重程度、烧伤面积及位置决定具体治疗方法。若出现三度烧伤(皮肤焦黑色或干白)且烧伤面积大于3英寸(约合7.6厘米),或烧伤发生在手、脚、脸、腹股沟、臀部、大关节位置,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割伤急救的方法
割伤发生后,首先应用一块干净的纱布直接持续按压住伤口。按压大约30分钟后依然流血不止,应立即就医。止血后可用清水清洗创口,但不要用肥皂水。然后,用创可贴或干净绷带包扎伤口,创可贴或绷带一旦弄潮或变脏,应立即更换。如果切口较深或者成锯齿状,应请专业医生处理。
烧伤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1.Ⅰ度烧伤
又称红斑性烧伤,仅伤及表皮的一部分,但生发层健在,因而增殖再生能力活跃,常于3~5天内愈合,不留瘢痕。
2.浅Ⅱ度烧伤
伤及整个表皮和部分乳头层。由于生发层部分受损,上皮的再生有赖于残存的生发层及皮肤附件,如汗腺及毛囊的上皮增殖。如无继发感染,一般经1~2周左右愈合,亦不留瘢痕。
3.深Ⅱ度烧伤
烧伤深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残留部分真皮及皮肤附件,愈合依赖于皮肤附件上皮,特别是毛囊突出部内的表皮祖细胞的增殖。如无感染,一般需3~4周自行愈合,常留有瘢痕。临床变异较多,浅的接近浅Ⅱ度,深的则临界Ⅲ度。
4.Ⅲ度烧伤
又称焦痂性烧伤。一般指全程皮肤的烧伤,表皮、真皮及皮肤附件全部毁损,创面修复依赖于手术植皮或皮瓣修复。
5.Ⅳ度烧伤
烧伤深及肌肉、骨骼甚至内脏器官,创面修复依赖于手术植皮或皮瓣修复,严重者需截肢。
6.浅度烧伤
创面在伤后21天内自行愈合的烧伤,包括Ⅰ度烧伤和浅Ⅱ度和部分较浅的深Ⅱ度烧伤。
7.深度烧伤
创面自行愈合需要21天以上的烧伤。包括较深或伴感染的深Ⅱ度烧伤、Ⅲ度烧伤和Ⅳ度烧伤,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深Ⅱ度烧伤表皮发白或棕黄,去除坏死皮后,创面微湿或红白相间,感觉迟钝,可见粟粒大小的红色小点,一般需3~4周愈合,Ⅲ度烧伤局部表现可为苍白、黄褐色、焦黄,严重者呈焦灼状或炭化,皮肤失去弹性,触之硬入皮革,干燥无渗液,感觉差,需要手术植皮治疗,愈合后有瘢痕。
8.中度烧伤
成人烧伤面积在11%~30%之间(小儿5%~15%)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下(小儿5%以下),并且无吸入性损伤或者严重并发症的烧伤。
9.重度烧伤
成人烧伤面积在31%~50%之间(小儿16%~25%之间)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20%之间(小儿10%以下),或成人烧伤面积不足31%(小儿不足16%),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全身情况严重或有休克;②复合伤(严重创伤、冲击伤、放射伤、化学中毒等);③中、重度吸入性损伤;④婴儿头面部烧伤超过15%。
烧伤的临床诊治决策
烧伤分类
依据组织损伤的深度,皮肤烧伤被分为:浅表或表皮烧伤(Ⅰ度),部分皮层烧伤(Ⅱ度),或全层烧伤(Ⅲ度)。烧伤深至皮下组织以下,累及筋膜、肌肉和/或骨骼,被分为Ⅳ度烧伤
浅表烧伤— 浅表或表皮烧伤仅累及皮肤的表皮层。浅表或表皮烧伤不起水疱,但会引起疼痛、干燥、发红,并且按压时发白
部分皮层烧伤— 部分皮层烧伤累及表皮和部分真皮。其特点是烧伤深度可浅可深。
全层烧伤— 这类烧伤深及并破坏真皮各层,并通常会损伤真皮以下的皮下组织。烧伤焦痂(死亡和变性的真皮)通常是完整的。如果焦痂是环形的,则可以影响肢体或躯干的血运和活动。
Ⅳ度烧伤— Ⅳ度烧伤是指深部的和可能危及生命的烧伤,损伤从皮肤深达下层组织,例如筋膜、肌肉和/或骨骼。
估算成人烧伤全身体表面积的两种常用方法是Lund-Browder图表法和“九分法”,而在儿童中,则推荐使用Lund-Browder图表法,因为其考虑到了受生长影响的体表面积的相对百分比。
Lund-Browder图表法— Lund-Browder图表法是用于估算成人和儿童TBSA最准确的方法。其考虑到了生长发育对体表面积相对百分比的影响(图形 2)
§每条腿占的18%全身体表面积
§每条手臂占全身体表面积的9%
§前部和后部躯干各占全身体表面积的18%
§头部占全身体表面积的9%
轻度热烧伤的处理
·治疗 — 轻度热烧伤的初始治疗主要包括去除衣物和碎屑、降温、简单清洗以及适当包扎。疼痛治疗和预防破伤风很重要。
·降温 — 在去除所有衣物、珠宝(如戒指)以及非粘附性的碎屑后,烧伤创面可用常温或冷自来水进行降温以减轻疼痛并限制组织损伤。将无菌生理盐水浸润的纱布冷却至12°C左右外敷是有效的降温方法。应避免直接使用冰块,因为其可导致损伤和疼痛加剧。当给覆盖超过10%的烧伤降温时要小心并密切监控患者,因为此时低体温的风险增加。
·清洗 — 应清洗烧伤创面。虽然有的临床医生使用皮肤消毒剂(如聚维酮碘),但这些消毒剂可抑制愈合进程,我们不赞成使用。相反,我们建议仅使用温和的肥皂和自来水清洗烧伤创面,而越来越多的烧伤中心支持该方法。
·清创 — 脱落或坏死的皮肤,包括破裂的水疱都应该清创。轻度和重度烧伤的创面清创将单独作更详细的讨论。
·水疱 — 浅Ⅱ度烧伤可能有水疱形成。破裂的水疱应清除,但是对清洁、完整水疱的处理仍有争论。应该决不使用针吸水疱,因其增加感染的风险。
·持续几周而无吸收的水疱提示可能有潜在深Ⅱ度烧伤或Ⅲ度烧伤,必须转诊到烧伤中心或有烧伤治疗专业技术的外科医生处。
·疼痛治疗 — 对于轻度烧伤,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单独使用或和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通常已经足够镇痛。最开始,镇痛药应全天候覆盖给药,并在更换敷料前或体力活动增加时给予额外“解救”用药。在伤后几天将脚和手烧伤部位抬高高于心脏平面可减轻疼痛和水肿。
·许多临床医师在Ⅰ度烧伤处使用芦荟或一种基本的局部抗生素(如杆菌肽)。两种都不贵,且芦荟还有一定抗菌活性。然而,还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在轻度烧伤中使用这些方法可改善结局。
·敷料 — Ⅰ度烧伤不需要使用敷料。虽然Ⅱ度和Ⅲ度烧伤常包扎,但一些相对轻度的烧伤可能可以不用敷料。这种方法可能改善面部烧伤的外观,然而这种方法对婴儿、儿童、年轻好动的成年人以及那些有创面污染风险的患者不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