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不是训子的教育阵地
餐桌不是训子的教育阵地
由于工作繁忙,很多父母没有时间管教孩子,只有吃饭的时候才可能坐在一块,聪明的家长把这个有限的时间作为与孩子沟通和亲情交流的机会,这确实不错。但是,有些家长却把餐桌当成了教训孩子的阵地,这可未必是件好事。对此,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餐桌也是教子课堂
在吃饭的时候,家长可以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诱导孩子怎么孝敬老人,给老人让上座。教孩子在外边一个陌生场合吃饭时应该怎样。有时候孩子在吃饭时,面对一桌子的人,容易亢奋,这时你要教导孩子在吃东西时,要把嘴抿起来,不要发出“叭嗒叭嗒”声,告诉孩子这是一个讲礼貌的做法。每一个孩子都会有独占欲,为了克服这一点,家长要首先做好孩子的表率,如先夹菜给长辈,这样做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另外,让孩子从小懂得爱惜粮食是一种美德。
饭桌训子不可取
不少家长饭碗一端上手,便喋喋不休,不是对孩子学业成绩不理想横加指责,就是对子女活动、交友等刨根问底,弄不好雷霆万钧,势必将挫伤孩子的自尊,扰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秩序。
家长的这种训教方式可能大家都会认为欠妥。其一,对孩子肠胃不好。轻者会降低孩子的食欲、导致厌食,引起孩子得严重的胃病;重者孩子抽泣时会将食物吞咽到气管里去,引起强烈的呛咳,呼吸受阻,危及生命。其二,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孩子把成绩单拿给父母看,虽然成绩还可以,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是让自家孩子会更好,免不了要训斥孩子。长期下去,将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笔者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家长,他总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邻居家孩子学习用功,孩子吃饭,家长在一边不停地唠叨,弄得孩子吃不饱就背书包走了。这样长此以往,孩子不仅厌恶吃饭,不愿意回家,更不愿意见家长,造成孩子与家长形成对立面,有的成了结巴,患抑郁症,最终造成人格的扭曲。
餐桌前多鼓励、少批评
有个教育家曾经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听到家长的赞扬而不是整天的批评训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餐桌可以当课堂,但讲述的内容要尽量多一些亲情的教育与交流。家长借聚餐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讲点有益的文化知识和鼓励孩子向上的好人好事等,但必须得注意分寸,切不可一味地质问追询,提要求、下命令,更不可不容孩子分辩,话不投机,就吹胡子瞪眼睛,以至摔碗筷拍桌子。
与礼仪教育亲密接触
“礼仪不用花钱购买,却能透露一个人的身份。”礼仪是什么?有人把礼仪理解为繁文缛节,觉得那都是虚伪的客套,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也有的人认为学习礼仪是成年人的事,比如社交方面的礼仪,幼小的孩子又不参加正式的社交活动,学习那些繁琐的礼仪很不现实。其实,这也是对幼儿礼仪的误解。幼儿礼仪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长期以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幼儿期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礼仪启蒙教育应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起点要低,训练要实,方法要灵活多样;应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因素,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影响,因为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的反复性的工作,让孩子长期生活在讲究文明礼仪的环境中,使礼仪教育得以延续和进一步加强。幼儿时期正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概括而言,幼儿礼仪分为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其中生活礼仪又分为用餐礼仪、仪容仪表、交往礼仪三个方面。用餐礼仪主要要求幼儿学会正确地使用餐具以及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仪容仪表要求幼儿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学会保持正确的坐、站、走姿势。交往礼仪是指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做客的礼节;懂得尊重父母、长辈,会根据他人的年龄情况与他们打招呼。
奶嘴到餐具的快乐之旅
当您常觉得宝宝长不大、无法照顾自己时,不妨反省一下,是不是应该让宝宝自己开始动手了?
用筷子进餐,不仅会使宝宝“心灵手巧”,还可以起到“健脑益智”的作用!训练宝宝自己吃饭,并不如想象中困难,只要妈妈多点耐心,多点包容心,还是很容易办到的哦!
宝宝准备
什么时候该让宝宝学习自己动手吃饭呢?在尝试吃第一口辅食时,父母就可以开始着手启蒙宝宝自己动手的兴趣。妈妈准备好了,宝宝呢?
STEP1:坚持度+耐性
刚开始时,宝宝很可能会因为无法灵活运用而大发脾气,有些宝宝甚至会因为坚持度不足而放弃。学习用筷子吃饭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旦宝宝因为不顺手产生厌烦情绪时,妈妈不能动摇,要努力培养宝宝的坚持度和耐心才可以!
STEP2:手眼协调力
在使用筷子夹食物之前,离不开眼睛的视觉定位,即两眼注视同一目标,再将它们分别所得的物像融合成具有三维空间完整的像。这过程看似简单,但需要两眼外肌的平衡协调。因此,经常使用筷子能促进视觉的发育,对于预防宝宝斜视和弱视都是大有帮助的!
STEP3:手部肌肉
抓握汤匙需要大、小肌肉的配合,用筷子夹食物,牵涉到肩部、胳膊、手掌、手指等30多个大小关节和50多条肌肉的运动。科学家研究证实,人的大脑皮质和手指相关连的神经所占面积最广泛,大拇指运动区相当于大腿运动区的10倍,可见手和大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TIPS宝宝用餐具,妈妈要耐心!
不要害怕宝宝把整张餐桌都搞得脏兮兮,不要强求我们的宝宝,而是应该循循善诱。
妈妈准备
学习正确用餐,除了需要宝宝的准备,家庭环境的营造也同等重要,如果妈妈老是怕麻烦,而省略学习过程,或是因为担心宝宝做不好而代劳,那么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宝宝自然学习不好。
STEP1:心理准备
宝宝学习使用餐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妈妈一定要有耐性!刚刚开始时,如果宝宝不小心把食物洒出,妈妈也别慌,因为宝宝自然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妈妈还可以趁机培养宝宝面对挫折的适应力呢。而妈妈训练时也应考量宝宝的发展,以免使敏感的宝宝产生挫折感。不要动不动就责怪宝宝,应给予必要的鼓励及适时的赞扬。等到宝宝1岁以后,手部肌肉的控制力和抓握能力较好之后,自然就会越做越好。
STEP2:环境准备
宝宝准备学习自己吃饭了,环境的布置很重要哦!妈妈除了需要准备一个气氛舒适、柔和的愉悦用餐环境外,挑选一组适合的小桌子和小椅子也是同等重要的l建议妈妈一开始训练时就要备妥环境,替宝宝准备一个固定的进餐位置,和适合他尺寸的餐桌和餐具,并替他围上围兜,以免弄脏衣服。此外,餐桌不宜铺设桌布,以免导致宝宝分心或是不小心拉扯掉落。环境的布置越简单越好,这样宝宝较不易受外力干扰,较容易专心吃饭;而餐桌和餐椅的距离也不宜过远,以免宝宝够不到。
STEP3:餐具准备
使用宝宝专用的餐具,因为它可以增强宝宝进食的兴趣。鲜艳明快的色彩会直接刺激宝宝的视觉器官,加上儿童餐具大都设计成精致的卡通造型,宝宝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住,并能从中产生愉快的心情。在宝宝天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驾驭欲望下,他可能会很主动地要求自己动手喂食,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宝宝进食的兴趣。宝宝在一种新鲜明快的环境中进食,对他的身心健康都是十分有利的。
另外初学用筷时,先让宝宝夹一些较大的、容易夹起的食物,即使半途掉下来,家长也不要责怪。应给予必要的鼓励。此外,由于宝宝的肠胃道仍很脆弱,所以,妈妈也别忘了在餐后要做好餐具的消毒工作!如果新手爸妈对温度没有把握,宝宝专用的感温碗、感温勺等小道具也是不错的选择。
宝宝餐具练习
妈妈们,现在就开始教导宝宝自己动手吃饭吧!训练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要趁早,如果到宝宝养成依赖心后就来不及了!
汤匙
一般在宝宝9个月时,就会开始对汤匙产生兴趣,甚至会伸手想要抢妈妈手中的汤匙。此时妈妈就应该让宝宝自己试着使用,以免错过最佳培训期。
一开始妈妈可以从旁协助,如果宝宝不小心将汤匙摔在地上,妈妈也要有耐心地引导,千万不可以严厉地指责宝宝,以免宝宝排斥学习。
碗
宝宝10个月以后,妈妈就可以准备底部宽广的轻质碗让宝宝试着使用。因为宝宝的力气较小,所以装在碗里的东西不要超过三分之一;宝宝可能不懂一口一口地喝,妈妈也可以从旁协助,调整每次的进食量。
2岁以后,妈妈就可以让宝宝学习一手托住碗,一手拿汤匙吃饭了。这时,妈妈可以给宝宝一个轻而坚固、不易滑动且适合手形的碗,并先示范一次拿碗的姿势给宝宝看,再让宝宝模仿,比如将拇指腹压在碗的表缘,小指以外的三根手指放在碗底边缘等简单动作。
杯子
宝宝1岁左右,妈妈就可以使用学习杯来教导宝宝使用杯子了。一开始应让宝宝两手扶在杯子三分之一的位置,再小心端起,以避免内容物洒出来。持之以恒,等到宝宝3岁左右,就可以非常自然地使用杯子了。
筷子
筷子的使用较为困难,属于精细动作,建议妈妈等宝宝2岁以后再尝试练习。宝宝要用专门小儿用的筷子,比较短而轻,宝宝容易掌握。妈妈可以手把手地告诉宝宝拿筷子的姿势,都要用拇指、食指和无名指夹住筷子,并以虎口开合练习夹的动作。宝宝学习使用筷子的过程一直会持续到6岁,所以妈妈完全没必要太过苛责。
孩子不吃饭的原因 情绪障碍
有的家长在孩子进食时曾经大声训斥,使其情绪低落,不高兴后则不爱吃饭;有的孩子在饭桌上遭到父母批评和指责。早不说晚不说,非要赶在吃饭时教训孩子,甚至形成习惯,孩子当然不喜欢听,情绪低落,不爱进食并逐渐产生厌食。有的家长强迫孩子进食,硬性规定必须吃多少,必须吃什么,这也会导致儿童情绪不良而影响食欲。总之,大约有一半厌食孩子存在情绪障碍,家长要细心观察,纠正不良教育方式。
对付地沟油上餐桌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至300万吨。而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地沟油上餐桌已经不是第一次提起。广大网友在纷纷谴责地沟油加工链条上利欲熏心的每一个环节时,也希望广大监管部门能切实负起责任,通过多种手段打击已形成泛滥之势的地沟油产业链。
政府监管应多管齐下
针对无孔不入的地沟油以及其背后巨大的利益链条,要求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的呼声不绝于耳。
据报道,3月1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紧急通知,要求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对于采购和使用“地沟油”的餐饮服务单位,情节严重的将吊销其餐饮服务许可证。网友纷纷表示,要治理地沟油,相关监管部门应从技术手段管理手段、道德教育等手段入手,同时立法机构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条款。
有网友说,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测,建立不良企业信息登记制度,对于查出的用过地沟油的企业,坚决予以备案;同时,对长期坚持使用合格食用油的餐饮企业,应及时纳入到优良企业数据库,使消费者可以随时查询,做到放心用餐。
有网友认为,应加强监督执法,对违规用油的餐饮企业坚决查处,只要使用地沟油就吊销营业执照。针对18日出台的相关措施,和迅博主“e战到d”就对“吊销执照”内容提出质疑:什么叫“情节严重”?是不是非要吃死人才算严重?这是不是在鼓励黑心餐馆继续使用地沟油?因为即使被发现了, 而且要“ 情节严重”,才会被吊销执照。
同时,对餐饮企业加强道德教育也是网友关心的话题。署名“王攀”的博主说,一方面社会上缺乏商业道德,另一方面管理上缺乏监管道德。正是在这样双重的道德缺失中,中国食品安全系统如此脆弱、如此让人不放心。
行业协会须加强自律
除相关部门应全力以赴做好公共监督工作外,许多网友认为,加强行业自律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餐饮业行业协会在关键时刻应发挥带头作用,依靠自身影响力和凝聚力唤起全行业的责任意识,切实加强自律。
新华网博主“向下看”说,行业协会可通过行业内部点名通报、警告,甚至进行处罚的方式,抬高违规企业的社会成本,使其不敢轻易越雷池。餐饮行业协会还应完善行业准入标准,对使用地沟油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无论它是小饭馆、中档餐厅还是五星级大酒店。
网友“面朝大海”还建议,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为行业内企业联系质优价廉的餐饮业食用油,让企业在保持一定价格竞争力的优势下,用得起油,用得起好油。
地沟油或可变废为宝
有网友引用专家的话说,地沟油不完全是废油,它实际上是生产生物柴油的好原料。据专家介绍,目前,用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的两项关键技术已经破解,从而降低了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使生物柴油从实验室走进了生产车间。
网易中国网友引用文献资料也指出,日本用地沟油搞生物柴油,搞得不错。
另外,有专家建议由政府集中收购处理餐厨垃圾,从源头上杜绝“地沟油”,这也被网友认为是推动地沟油变废为宝的重要环节。有在酒店工作的网友发表博客说,我们这里也有正规厂家以废油为化工原料的。
小儿厌食症的护理
1、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小儿喂养的健康教育。我们采用在儿科候诊区域设置健康宣教栏的形式,定期更换健康教育内容,方便小儿的父母阅读。采用健康小册子发放给前来做儿童保健的父母们。采用定期举办小儿喂养培训班方式,与小儿的父母们沟通,教会他们如何做好小儿的喂养事宜,让父母,特别是妈妈们掌握一些营养学知识,从小儿的生长发育出发,而不仅仅从口味出发来选择食物的种类。
2、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每日三餐要准时,尽量让小儿和大人同桌用餐,多鼓励,不训斥,营造就餐的良好氛围,要使孩子在心情愉快的状态下进餐,即使有时孩子进食不好,家长也不要着急,不要威胁恐吓孩子进食,也不要乞求孩子进食,一餐不吃,不必顾虑,也不要用零食补充,下餐饿了自然会吃,当孩子不愿吃某种食物时,家长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引导小儿尝试这种食物,要做到既不无原则迁就,也不过分勉强。
3、家长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用暗示的方法诱导孩子的食欲。家长可以当着小儿的面尝尝饭菜,配以夸张的表情,大声赞美饭菜如何美味诱人,可以补充身体需要,鼓励小儿的正性行为。如果小儿进食好可以给予鼓励,比如讲故事,奖励小红花等。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不能挑食或偏食,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形象。
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12个规则
科学地吃,应言传身教,使他们知道如何科学地获得合理营养,同时要培养子女具有良好和文明的饮食习惯,应注意以下12点:
(1)尽早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这样做,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主性,还有助于开发智力,有人认为,中国人用筷子吃饭,特别能促进大脑皮层发育?
(2)给孩子定时开饭,让孩子每天都能按时就餐?
(3)教会孩子讲究卫生,做到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4)吃饭时,尽可能施行分餐制?
(5)为孩子创造一个祥和?安宁?轻松的就餐环境与气氛,不要在吃饭前和吃饭时教训?责骂孩子?
(6)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也不要一边吃,一边看电视或看书?
(7)每餐吃饭的持续时间宜为20~30分钟,要让孩子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8)父母与子女一起吃饭时,可随时简明地告诉孩子一些有关食物与营养的知识?比如,说:“土豆是长在哪里呀?是产在土里的?”“喝牛奶有什么好处呀?天天吃奶的孩子能长高个?”在方式上,切忌唠叨?
(9)一些家庭在节假日常大吃大喝,在寄宿制学校就读生,周末回家,父母往往为其准备好吃好喝?这种做法容易让孩子暴饮暴食,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胰腺炎等病症,还会影响孩子的饮食心理,家长应该避免?
(10)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要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择菜?淘米?在八九岁时,可教他们烧饭炒菜,从煮鸡蛋?煮粥开始,到中学时代,就能会做一般的家常饭菜?如此,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能使他们长大后热爱饮食生活?
(12)教会子女一些用餐礼仪,比如,口中有食物时不要说话;不要含着食物喝水;不要持筷子指指点点和在菜盘里扒来扒去;打喷嚏和咳嗽时,要用餐巾或手帕掩着嘴,把头远离餐桌?
餐桌教育会造成孩子心理压抑
1.吃饭时。许多家长工作忙,一日三餐就成了教育孩子的好时候。但不要查成绩、批评孩子的过错,否则“餐桌教育”会造成孩子心理压抑,加深亲子间的隔阂。不妨教孩子认一认餐桌上的食物,比如馒头是麦子磨成面粉做成的,麦子长什么样,进而引申到成熟的麦子低着头,成熟的人懂得谦虚的道理。
2.参加社交活动时。出门做客或在家待客时是个教育的好机会。但有些孩子是“人来疯”,还有的太羞涩,让家长难堪。此时万不可为了面子批评孩子或逼孩子叫人,而要顺其自然。回家后也不可“秋后算账”,而应循循善诱地教导。
3.做家务劳动时。从三四岁起就可教孩子洗手帕、铺床、叠被、扫地等家务,并借机教育。比如,当孩子拖完地,而家长不小心踩脏了时,可以诚恳地向孩子道歉,让他们知道任何人都不能轻易破坏别人的劳动成果。
4.有成绩或过错时。根据行为心理学,不论孩子取得成绩还是犯错时,都是最好的教育时机。当孩子考了好名次、被评为“三好学生”等,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新目标,引导孩子乘势而上。孩子犯错时,家长要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给孩子最大的包容,并循循诱导地帮其总结经验教训。若抓住孩子“闯祸”的辫子不放,没完没了横加指责,就会适得其反。
5.对某一事情有浓厚兴趣时。当孩子对某一事情如绘画、弹琴、踢球等产生浓厚兴趣时,会产生积极寻求知识的欲望。有的孩子喜欢上跟学习成绩关系不大的事物,如玩航模等,家长会横加干涉。但世间没有白学的东西,而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航模的孩子在正确引导下也可能爱上物理。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而不应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逼其去做不愿做的事、学不愿学的东西。
6.生日时。生日往往是孩子最难忘、最愉快的日子。除了生日礼物,家长还要给孩子准备生日赠言,让孩子明白一些人生道理。赠言要简短、正面,不要说教,每次只说一个道理或愿望。比如“愿儿子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小伙子”。
小儿厌食症应该如何护理
①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小儿喂养的健康教育。我们采用在儿科候诊区域设置健康宣教栏的形式,定期更换健康教育内容,方便小儿的父母阅读。采用健康小册子发放给前来做儿童保健的父母们。采用定期举办小儿喂养培训班方式,与小儿的父母们沟通,教会他们如何做好小儿的喂养事宜,让父母,特别是妈妈们掌握一些营养学知识,从小儿的生长发育出发,而不仅仅从口味出发来选择食物的种类。掌握针对小儿的生长发育需要的烹饪技术,使小儿少食或不食油煎、油炸食物,尽量保持食物中的营养素不被破坏,并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做到形式多样,花色繁多,以吸引小儿,促进小儿的食欲。注意各种营养的搭配,使小儿获得均衡的营养。不喝甜味饮料,尽量不给零食。培养小儿摄入多品种食物,使营养吸收更全面,避免食物单一化。保证每天的热量供应,保证各营养素的合理搭配和合理分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应为1:3:6,三餐的热量分配应为:早餐20%~30%,午餐30%~35%,晚餐25%~30%,两次点心共占10~15%。
②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每日三餐要准时,尽量让小儿和大人同桌用餐,多鼓励,不训斥,营造就餐的良好氛围,要使孩子在心情愉快的状态下进餐,即使有时孩子进食不好,家长也不要着急,不要威胁恐吓孩子进食,也不要乞求孩子进食,一餐不吃,不必顾虑,也不要用零食补充,下餐饿了自然会吃,当孩子不愿吃某种食物时,家长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引导小儿尝试这种食物,要做到既不无原则迁就,也不过分勉强。用餐时让小儿坐在固定的位置上,专心吃饭,不看电视、不到处乱跑,每餐时间一般在20—30分钟,家长不逗小儿玩耍,也不要追着喂,以免分散小儿的注意力,培养自主进食的好习惯。坚持下去,就会给小儿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③家长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用暗示的方法诱导孩子的食欲。家长可以当着小儿的面尝尝饭菜,配以夸张的表情,大声赞美饭菜如何美味诱人,可以补充身体需要,鼓励小儿的正性行为。如果小儿进食好可以给予鼓励,比如讲故事,奖励小红花等。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不能挑食或偏食,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形象。
宝宝如厕训练技巧 宝宝上厕所需要耐心教导
从控制大小便意,再到养成坐马桶的习惯,想训练宝宝像大人般自主如厕,的确需要经过一段训练过程。教育宝宝学习上厕所,期间历经的阵痛期在所难免,但若事前错估孩子的能力发展而急就章,苦的可是亲子双方喔!
隔代教育能取代亲子教育吗
隔代教育能取代亲子教育吗?NO!爷爷奶奶固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宝宝细致入微,但这绝不是父母忽略亲子教育的借口!
不少曾经有过“留守儿童”经历的妈妈就表示,由于缺失了父母童年的陪伴,直到长大后自己还对父母有埋怨。亲子教育的缺失不但会使孩子对父母的情感疏离,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更为严重的影响。缺失了亲子教育,宝宝身上隔代教育的弊端逐渐显示,这些孩子可能十分任性,缺乏创新性和独立性。原本应该在孩子敏感期给予孩子正确指引的父母一旦忽略亲子教育,对宝宝的一生都有着严重影响。好的家庭教育不能少了任何家庭成员的参与,特别是父母的陪伴。在进行隔代教育的时候,父母们千万别让隔代教育“隔”断了亲子情,同时爷爷奶奶也切勿大包大揽,也给年轻父母多些亲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