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急性重型肝炎的主要护理措施

急性重型肝炎的主要护理措施

1.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以及知识缺乏程度安排教育内容,首先向病人讲解病毒性肝炎的类型及防治知识。

2.休息:在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休息是治疗急性肝炎的重要措施。应强调病人早期卧床休息,因安静卧床可增加肝脏血流量,降低代谢率,有利于炎症病变的恢复,防止发生重型肝炎。

在发病后1个月内,除进食、洗漱、排便外,其余时间应卧床休息。当症状好转、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可每日轻微活动1~2小时,以病人不感觉疲劳为度。

以后随病情进一步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出院后仍应继续休息1~3个月,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后,仍应避免过劳及重体力劳动。

得肝炎的原因

病因:

急性重型肝炎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免疫反应过强,短期内T细胞毒反应迅速,破坏大量感染HBV的肝细胞;或短期内形成大量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致局部发生超敏反应(Arthus反应) ,造成大块肝细胞坏死;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可致Schwartzman反应,使肝细胞发生缺血性坏死;加以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 IL-1和白三烯等细胞因子由单核巨噬细胞释放,促进肝细胞损伤。

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与急性重型肝炎相似,但进展较缓慢。

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较复杂 有待进一步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大多数病情比较轻,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病情加重,发展为重型肝炎。如:

(1)长期失眠,过度疲劳,得不到充分休息;

(2)长期大量饮酒;

(3)长期服用损害肝脏药物;

(4)未征得医生同意,过早停用某些治疗肝病药物;

(5)在非正规医院,受某些疗效不确切药物治疗,贻误病情等。

重型肝炎的表现有哪些

急性重型肝炎又称暴发性肝炎,一般指在急性病毒性肝炎起病后10天内发生肝衰竭。其特点是起病急骤、发展迅速。早期以精神神经症状最突出,如性格改变、嗜睡、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等,同时可有肝浊音界缩小,出血倾向加重,扑翼样震颤、踝阵挛、肝臭,肝功能生化指标显著异常,呈酶一疸分离,胆一疸分离。凝血酶原活动度<40%。这是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之一。

亚急性重型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后10天至8周内出现肝衰竭。在急性肝炎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点即应考虑。(1)极度乏力、精神萎靡。 (2)严重消化道症状(频繁恶心、呕吐)。(3)高度腹胀,可有腹部胀气或大量腹水。(4)黄疸迅速加深,数日内血清胆红素达170umol/L以上。 (5)明显出血倾向如皮肤大片瘀斑、消化道出血等。(6)出现Ⅲ度以上肝性脑病。⑺凝血酶原活动度<40%,酶-疸分离,胆-疸分离。以上特点在各个病人可表现轻重不等,可不必同时都具备。

慢性重型肝炎为重型肝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约占70~80%。是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活动性肝硬变的基础上病情恶化所致。故临床表现必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变的特点。有部分病例起病稍急、病史较短、酷似急性肝炎发展而来、实则原有肝炎隐匿发展,症状虽不明显,但具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体征、化验特点。这也是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丙肝预后

1、急性肝炎 多数患者在3个月内临床康复。急性丙型肝炎50%—80%转为慢性或病毒携带。

2、慢性肝炎 轻度慢性肝炎患者一般预后良好;重度慢性肝炎预后较差,约80%五年内发展成肝硬化,少部分可转为HCC,病死率高达45%。中度慢性肝炎预后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慢性丙型肝炎预后较乙型肝炎好。

3、重型肝炎 预后不良,病死率50%—70%。年龄较小、治疗及时、无并发症病死率较低。急性重要型肝炎存活者,远期预后较好多不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亚急性重型肝炎存活者多数转为慢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最高,可达80%以上,存活者病情可多次反复。

4、淤胆型肝炎 急性者预后较好,一般都能康复。慢性者预后较差,容易发展成胆汁性肝硬化。

5、肝炎后肝硬化 静止性肝硬化可较长时间维持生命。活动性肝硬化预后不良。

爆发性肝炎

常伴有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淤点、呕血、便血等出血征象。患者烦躁不安,精神错乱,嗜睡或昏迷。部分患者出现腹胀、腹水、水肿及少尿或无尿。白细胞正常或稍增高,血清胆红素多在171微摩尔/升(10毫克%)以上,肝功能损害严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转氨酶)初期升高,后下降甚至正常,出现明显酶胆分离;凝血酶原活动度逐渐或迅速下降至30%以下,部分患者血氨增高,并且血氨是决定肝昏迷程度的直接因素,血糖降低,病理改变为大块性肝坏死以及桥接坏死

急性重型肝炎多数由慢性肝炎引起,临床上多以慢+急性重型肝炎与急性重型肝炎作为区分,或是直接以慢性重型肝炎作为区分,尤其以乙型肝炎引起的急性重型肝炎最为多见,因为肝炎引起的急性重型肝炎,一定要在初期进行抗病毒治疗,能极大程度的控制病情的发展,以及制约因肝炎病毒复制而造成的病情恶化。一般不主张应用干扰素,如有必要情况需要用干扰素,应以小剂量干扰素,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剂量。

重型肝炎的诊断方法

重症肝炎又称为肝衰竭,是病毒性肝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肝炎的0.2%~0.5%,病死率高,其病因及诱因复杂包括重叠感染、妊娠、过度疲劳、精神刺激、应用肝损药物、合并细菌感染等等,相关临床诊断内容包括如下:

重型肝炎的主要表现为:极度疲乏;有严重消化道症状如频繁呕吐、呕逆;黄疸迅速加深,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肝脏进行性缩小;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皮肤、黏膜出血;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等严重并发症。

重型肝炎可分为: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其中急性重型肝炎是指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情迅速恶化,2周内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或其他重型肝炎表现者,如出现严重消化道症状以及精神神经症状(如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等等,又称为暴发性肝炎;15天至24周出现上述表现者为亚急性重型肝炎,又称为亚急性肝坏死;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重型肝炎称为慢性重型肝炎。

传染性肝炎都有啥表现

一、急性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阶段性比较明显,可分为三期。

1、黄疸前期:甲、戊型肝炎起病较急,患者有发热、伴畏寒。此期重要症状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性、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

2、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尿黄加深,巩膜和皮肤出现黄疸,1-3周内黄疸达高峰。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瘙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肝大,质软、边缘锐利,有压痛及扣痛。部分肝炎患者有轻度肿大的症状表现。

3、恢复期: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恢复正常。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起病较缓慢,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腹胀、肝区痛、肝大、有轻压痛、扣痛等症状。

二、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最重的一种类型。

急性重型肝炎:又称暴发性肝炎。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黄疸急剧加深,出现中毒性鼓肠,肝臭,急性肾衰竭。

亚急性重型肝炎:又称亚急性肝炎坏死。15天至24周出现极度乏力、食欲缺乏、频繁呕吐、腹胀等中毒症状;有脑病型、腹水型。亚急性重症肝炎晚期可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脑水肿、消化道打出血、严重感染、电解质平衡失调。

慢性重型肝炎:有慢性肝病体征,如肝掌、蜘蛛痣、脾脏增厚等症状出现。

对于传染性肝炎,想要其治疗效果达到最佳,肝炎患者一定要抓紧时间到正规医院进行救治,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换回康健身体。

是慢性重症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发病基础有: ①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 ②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 ③无肝病史及无HBsAg 携带史, 但有慢性肝病体征

(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学改变(如脾脏增厚等)及生化检测改变(如丙种球蛋白升高, 白/球蛋白比值下降或倒置); ④肝穿检查支

持慢性肝炎; ⑤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 或慢性HBsAg 携带者重叠甲型、戊型或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时要具体分析, 应除外由甲型、

戊型和其他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 随着病情发展而加

重, 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 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10 倍) 。

为便于判定疗效及估计预后, 亚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肝炎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早、中、晚三期。( 1) 早期: 符合重型肝炎

的基本条件, 如严重乏力及消化道症状, 黄疸迅速加深, 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10 倍, 凝血酶原活动度≤40%; 或经病理学证实, 但

未发生明显的脑病, 亦未出现腹水。( 2) 中期: 有量度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出血倾向(出血点或瘀斑), 凝血酶原活动度≤30%。

( 3) 晚期: 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淤斑等)、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或

量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凝血酶原活动度≤20%。

相关推荐

乙肝的检查诊断方法有哪些

一、病原学诊断 因无症状HBsAg携带者较多,这些人再感染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或其他肝炎时,由于HBsAg阳性易误诊为急性乙型肝炎,所以确定诊断时应慎重。 二、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依据 ①HBsAg阳性;②HBeAg阳性;③抗-HBcIgM阳性,高滴度≥1:1000;④HBV-DNA阳性。 HBV感染的特点为临床表现多样化,潜伏期较长约45~160日,平均60~90日。 1、急性乙型肝炎 1、黄疸型 临床可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与恢复期,整个病程2~4个月,多数在黄疸前期具有胃肠道症状,如厌油,食欲减退,

四种不同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介绍

四种不同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介绍: 一、急性乙型肝炎 (1)急性黄疸型肝炎:按病程可分为3期,总病程2~4个月,黄疸前期:起病较缓,主要为厌食,恶心等胃肠道症状及乏力,少数有呼吸道症状,偶可高热,剧烈腹痛,少数有血清病样表现,本期持续数天至2周,黄疸期:巩膜及皮肤黄染明显,于数日至2周内达高峰,黄疸出现后,发热渐退,食欲好转,部分病人消化道症状在短期内仍存在,肝大,质软,有叩痛及压痛,约有5%~10%的病人脾大,周围血白细胞一般正常或稍低,AL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升高,此期持续2~6周,恢复期:黄

慢性重型肝炎传染吗

肝炎的治疗包括多个方面,保肝、抗纤维化、抗病毒去除病因、预防肝癌等等,其中针对不同的病因并去除病因,是慢性肝炎治疗中最重要的原则。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定期体检复查,通常不需要治疗。 ①保肝治疗:药物种类比较多,包括甘草酸类制剂,水飞蓟素类制剂,五味子类制剂等。 适用于所有的慢性肝炎病人。 ②抗纤维化治疗:多为中成药口服制剂,也适用于所有的慢性肝炎病人 ③注射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包括普通干扰素(2a,2b和1b)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和2b),适用于慢性乙肝以及慢性丙肝患者,疗程至少1年。干扰素联合利

丙肝的临床诊断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主要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其临床表现较乙型肝炎轻微,亚临床型感染较多,但慢性化趋势较乙型肝炎严重。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可导致肝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该病对患者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在日常发现丙肝的症状时,还需尽早到医院诊断,及时治疗。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1流行病学史 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 2临床表现 全身乏力、

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

一患者网上咨询:我的父亲有多年乙肝病史,1月前出现头昏、恶心、呕吐,随即全身发黄。现在医院住院,但又出现了神志不清。医生说是慢性重型肝炎,请问这是什么病,该怎么治疗啊。 慢性重型乙肝炎是由慢性肝炎,肝硬化发展演化而来的终末期肝病,是临床常见的危重和疑难病,治疗比较困难,治疗时间长,病情凶险。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见于以下几种方案。 支持治疗 一旦诊断为重型肝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和凝血功能障碍。 营养和支持是重肝治疗的重要部分和基础,不容忽视。由于重肝患者食欲极

诱发急性重型肝炎的原因是什么

中医病因 急黄候之病因病机为火盛。 西医病因 引起急重肝有很多病因,包括肝炎病毒感染、药物诱导、代谢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在急重肝病因中以肝炎病毒为主,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但以HBV为最常见。与HBV有关的急重肝中,可以是单独HBsAg阳性,也可以是HBsAg与抗-HB-cIgM同时阳性;可以是急性感染HBV,也可以是HBV慢性携带者发展而成。血清学检查证实,在急重肝发展过程中,同时HDV阳性率可达33.8%,而在非急重肝人群中仅4.4%,提示HBV、HDV重叠感染易引起急重肝。HBV基

急慢性肝炎诊断标准有哪些

肝炎诊断标准(1)急性重型肝炎:又称暴发型肝炎,发病多有诱因。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但病情发展迅猛,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 慢性肝炎是指急性肝炎经过六个月后,仍然有临床症状和肝功能障碍的病症。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疲乏无力,上腹不适,肝功能明显异常,特别是体内转氨酶升高。严重者消瘦、面色灰暗、黄疸等。 急慢性肝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坏死,肝功能异常。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主要区别在于病情是非。另外,慢性肝炎还包括了那些不是病毒原因引

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主要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其临床表现较乙型肝炎轻微,亚临床型感染较多,但慢性化趋势较乙型肝炎严重。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可导致肝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该病对患者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在日常发现丙肝的症状时,还需尽早到医院诊断,及时治疗。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1)流行病学史 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 (2)临床

如何正确诊断肝炎

一、急性黄疸型肝炎 1、黄疸前期:应与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湿热及胃肠炎等相鉴别。 2、黄疸期:应与其它可引起黄疸的疾病相鉴别,如药物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胆囊炎、胆石症等。 二、无黄疸型肝炎及慢性肝炎 应与可引起肝(脾)肿大及肝功损害的其它疾病相鉴别,如慢性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炎,脂肪肝等。 三、慢性肝炎黄疸持续较久者 须与肝癌,胆管癌,胰头癌等相鉴别。 四、重型肝炎 应与其它原因引起的严重肝损害,如药物中毒、暴发性脂肪肝等进行鉴别。此外,在急性

引起乙肝病因的因素有哪些

乙肝是一种传染性肝病,是世界三大流行性传染疾病之一,在我国某些地区的传染率高达35%。是否被感染乙肝取决于多种条件因素,不过感染乙肝通常与病人自身体质及日常习惯行为等有关。 性接触传播: 个体在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进行性接触或生活密切接触时可通过男性的精液、女性的阴道分泌物引起感染。性交、同性恋性接触及未采取防护措施。 医源性传播: 由医疗过程中各种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等引起感染或拔牙用具及其它创伤性医疗器消毒不严格而导致感染。另外,吸毒者因共用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也可能会导致感染。 母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