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胃部后胃有点疼 艾灸胃部一次多长时间
艾灸胃部后胃有点疼 艾灸胃部一次多长时间
一般在15-20分钟即可。
艾灸胃部虽然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但是艾灸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对表面皮肤组织造成破坏,使皮肤出现局部通红、瘙痒等不适情况,还会因为时间过长起到反效果,对艾灸的效果有所下降,一般建议艾灸控制在15-20分钟即可。
胃疼艾灸哪个部位图 胃疼艾灸有用吗
胃疼艾灸有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胃疼主要与脾胃有关,病位在胃而及于脾,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血瘀凝滞等,这些原因最易引起脾胃气运行不通畅,不通则痛。艾灸特定穴位,可以疏通运行不畅的脾胃之气,增强了疏通的力量,从而达到缓解胃疼的作用。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有哪些
胃处于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时,艾灸足三里可“理上”,腹部正中出现不适,艾灸足三里可“理中”,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艾灸足三里可“理下”。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效。
艾灸足三里的具体作用
1.经常刺激足三里,可是胃肠蠕动有力并规律,同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2.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质细胞的工作能力。
3.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
4.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5.每晚艾灸足三里10分钟,能促进气血循环,让肾经畅通无阻,肾经是采纳气血和排毒的重要通道,肾经畅通了,其所支配的头发,齿,骨也就能恢复生机。
足三里穴上距皮肤三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灸条不动,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可灸10次。
胃寒灸什么穴位
1、胃寒艾灸哪些穴位
艾灸治疗胃寒:主要针对上脘、中脘、下脘、神阙、关元、足三里、肝俞、胆俞、脾俞、胃俞。
2、治疗胃寒关键穴位
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治疗。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中脘则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可治疗胃痛、恶心、腹胀等。内关则是宽胸解郁、行气止痛之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
腹部:可以使用4~6罐艾灸罐或4~6眼艾灸盒,基本上在上腹部全覆盖移动艾灸。肢体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艾灸罐来艾灸。
背部俞穴:也可以使用4~6罐艾灸罐或4~6眼艾灸盒,基本上在背俞穴全覆盖移动艾灸,每天轻者一次,每次40分钟;重症,每天一到两次,每次1个小时左右。时间不要拘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施灸的时间。
寒症无论是宫寒还是胃寒,都是遇寒则痛,遇热则舒,所以由于寒凝导致的胃病,应该说最适合艾灸了。
3、治胃寒的小偏方
3.1、鲜姜、白糖治胃寒痛:鲜姜500克(细末),白糖250克,腌在一起;每日3次,饭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汤匙);坚持吃一个星期,一般都能见效;如没彻底好,再继续吃,直至好为止。
3.2、白酒烧鸡蛋治胃寒:二锅头白酒50克,倒在茶盅里,打1个鸡蛋,把酒点燃,酒烧干了鸡蛋也熟了,早晨空腹吃。轻者吃一、二次可愈。注意鸡蛋不加任何调料。
胃寒艾灸哪里这些穴位最有效
艾灸治疗胃寒:
主要针对上脘,中脘,下脘,神阙,关元,足三里,肝俞,胆俞,脾俞,胃俞。
腹部:
可以使用4~6罐艾灸罐或4~6眼艾灸盒,基本上在上腹部全覆盖移动艾灸。肢体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艾灸罐来艾灸。
背部俞穴:
也可以使用4~6罐艾灸罐或4~6眼艾灸盒,基本上在背俞穴全覆盖移动艾灸,每天轻者一次,每次40分钟;重症,每天一到两次,每次1个小时左右。时间不要拘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施灸的时间。
卵巢囊肿艾灸有效果吗 卵巢囊肿艾灸位置及方法
位置: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脾之背俞穴。它位于我们的后背,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便是此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也可采用隔姜灸,效果更好。
功效:脾俞穴是脾脏散热除湿之要穴,脾脏的湿热之气,借由此处向膀胱经疏散,艾灸此穴具有和胃健脾、升清利湿之作用,体质湿热是导致卵巢囊肿的原因之一,经常艾灸脾俞穴对卵巢囊肿有缓解、治疗的作用。
位置: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它位于我们的后背,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便是此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也可采用隔姜灸,效果更好。
功效:胃俞穴具有化湿气、消滞、理气、和胃之功用。它是胃气的保健穴,可增强人体后天之本。可用于治疗主治脾胃虚弱、多食善饥、身体消瘦、腹胀肠鸣、胃痛呕吐等症。艾灸此穴对于体质淤湿导致的卵巢囊肿有缓解、治疗作用。
位置: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的腧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向下4横指,当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即是足三里。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也可采用灸盒随身灸,更为便捷。
功效:足三里具有生发胃气、燥化脾湿、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的作用。艾灸此穴对于气滞血结、脾胃湿热导致的卵巢囊肿具有防治作用。
位置: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在我们膝盖下缘的内下方会有一个突起的骨头,沿骨头下方和内侧摸会有一个凹陷,此处为阴陵泉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也可采用灸盒随身灸,更为便捷。
功效:阴陵泉和阳陵泉其实是成对的穴位,一个在小腿的内侧,一个在小腿的外侧。阴陵泉穴气血深藏、按揉此穴可以健脾利湿。艾灸此穴对于湿毒壅滞、正气衰虚引起的卵巢囊肿具有缓解、治疗的作用。
位置:水分穴属任脉俞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
功效:水分穴之“水”,地部水液也。“分”,分开也;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它具有健脾化湿、利水消肿的作用。艾灸此穴可防治卵巢囊肿。
位置:神阙穴属任脉俞穴,位于肚脐窝正中。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3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
但需要特殊注意的是,神阙穴的皮肤较薄,艾灸时应有家人看护以避免烫伤。
还可采用艾灸盒随身灸,更为方便安全。
功效:“神”,尊也、上也、长也,指父母或先天。“阙”,牌坊也。神阙穴名意指先天或前人留下的标记。它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作用。艾灸此穴可防治卵巢囊肿。
位置:太冲穴位于脚背面,第1、2脚趾根部结合处后方的凹陷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艾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艾灸,以感到艾灸处温热为度。每日灸1次,每次灸20分钟。
功效:艾灸此穴可行气解郁,对于长期忧思郁怒导致的卵巢囊肿有防治作用。
位置:心俞穴位于背部肩胛骨内侧,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可从颈部 突起最高的大椎开始,向下数到第5个凹陷,再向左右两侧旁开2横指宽处即是。
艾灸方法:艾灸时,被艾灸者取俯卧姿势,艾灸者站于一旁,将艾条的火头垂直对准穴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在左右两个穴位间平行往复地回旋艾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功效:艾灸此穴可理气宁心,对于心烦气躁、气滞血结导致的卵巢囊肿有防治作用。
艾灸多长时间一次合适呢
艾条的主要作用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对于多种疼痛性疾病都是有好处的,如痛经、偏头痛、胃寒疼痛、高血压等。
一般情况下,每天灸一次,每次灸30分钟即可,大约一周左右为一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做艾灸的时候要注意避免烧烫伤,皮肤距离身体有保持一定的位置,不能太近,以免烫伤,一般以局部感觉微微灼热为度。另外还要注意的就是,孕妇的下腹部不能艾灸,颜面部禁忌艾灸,做艾灸的时候精力集中。
可以的,每天三十分钟艾灸
一般情况下,可以灸一次,每次灸10~20分钟。
艾灸顺序: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也就是说艾灸的一般顺序是 :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
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
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不要艾灸;
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灸;
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上文就是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艾灸多长时间做一次的,一般都是一周一个疗程的,如果是想要养生的话就必须要坚持一个星期的时间去使用艾灸的,而且每次艾灸的时间最好是十至二十分钟左右的,那样才可以发挥功效。
简单艾灸化解胃痛
老中医提示:胃脘痛灸治当以中脘、足三里为主穴,肝气犯胃的加期门穴,脾胃虚寒的加胃俞穴,奇穴辅助。灸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之物。
足三里穴
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中脘穴
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
主治:胃痛,反胃吞酸,呕吐,消化不良。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
期门穴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方,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胸肋疼痛,乳腺炎。《中华针灸学》说:“主治肋下积气,伤寒心痛,呕酸。”
灸法:艾条灸3~5分钟,艾罐灸10~15分钟。
特效反射
在手掌第四掌骨和钩骨的交界处。
主治:胃下垂,胃炎,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
艾灸胃部的好处
艾灸胃部能够起到和胃健脾的功效,维持胃部的正常运行,从而使食物的消化与吸收顺利进行。
艾灸胃部会使胃部产生一股暖意,从而加快肠胃蠕动,帮助体内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艾灸胃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补充大肠经气血,使大肠传导功能正常,从而对体内的毒素有所排出。
女人秋天要暖养艾灸扶阳效果佳
1、暖子宫,艾灸腰腹
腰腹部是女人非常重要的部位,也是最怕冷的部位。腰腹部积聚了女性的生殖器官子宫和盆腔,所以首当其冲就是暖子宫。在艾灸中,背部的命门穴是艾灸的主要穴位,这个穴位中藏有命门之火,是人的先天之火,只有命门之火旺盛,肾脏温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暖子宫穴位:命门、八髎、关元和归来。
艾灸方法:找到上述这四个穴位,肢体穴位艾灸15到20分钟;躯干穴位艾灸30到40分钟。每隔一天艾灸一次。
2、暖肠胃,艾灸胃脘
在中医学中,脾胃被称为仓廪之宫,是人体后天之本。可见其在身体中的重要作用了。在所有的穴位中,中脘穴是温胃的常用穴,它的效果最好,是去胃寒的首选。
暖肠胃穴位:胃俞、中脘、神阙和足三里。
艾灸方法:找到上述四个穴位,每个穴位艾灸15到20分钟,其中主要艾灸中脘穴。每隔一天艾灸一次。
以上就是艾灸“暖养”的关键穴位介绍,如果你也时常感觉体虚,不妨试试艾灸一下,对身体很有帮助的。
除了艾灸之外,还可以借助几个方法进行“暖养”,来看看下面的小贴士吧。
暖全身,要泡脚
俗话说的好:“寒从足下生”。要想彻底摆脱体内寒气,还得从足部下手。除了做好足部保暖工作以外,泡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据说,我们的足部,仅脚踝以下就有33个穴位,占全身穴位的10%。所以,睡前泡泡脚,是温补阳气的最佳选择。
艾灸对脾胃有什么好处
人体消化液减少,机械性消化功能减弱的时候,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脾胃虚弱,出现胃胀痛,食欲差,便溏,疲倦乏力等症状。通过艾灸刺激相关穴位,可以行气活血,达到健脾养胃的效果。艾灸胃俞和胃健脾助消化
胃俞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艾灸方法:正坐或俯伏位,由施灸者将艾条拿在手,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感受温热为度,每次灸5-8分钟,自行灸治时,可以选用艾灸盒辅助灸。
艾灸好处:胃俞是胃的背俞穴,是胃在背部的反应点,艾灸胃俞能和胃健脾,理中降逆,调整胃功能,防止胃功能的偏盛偏衰,维护胃的正常受纳与通降,从而保证消化吸收的顺利进行。
艾灸足三里提高消化酶活性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在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四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一横指,该处即是。
艾灸方法:正坐屈膝,手拿点燃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足三里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以温热为度,每次灸5-10分钟。
艾灸好处: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腧穴,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艾灸刺激足三里,可使肠胃蠕动有力且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性,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艾灸丰隆化痰湿除肥胖
丰隆在小腿的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艾灸方法:正坐屈腿,可略微将小腿偏往一侧,手拿点燃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丰隆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人体能耐受为度,每次灸5-15分钟。
艾灸好处:丰隆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艾灸丰隆能调和胃气,使胃的通降功能保持旺盛,同时还能清化痰湿,使肥胖的始作俑者-痰湿能尽快被运化出体外。
痰湿体质艾灸什么穴位
痰湿体质的人最重要的是健脾利湿,化痰去浊,艾灸调养以健脾益气、利湿化痰为基础,保存体内阳气。一般施灸艾灸主要是以下三个穴位:
艾灸脾俞,穴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回旋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功效作用:调理肝脾。
艾灸胃俞穴,胃俞穴的位置:胃俞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温和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功效作用:外散胃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