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喂养的观念误区
幼儿喂养的观念误区
鸡蛋代替主食
有的年轻母亲为了使孩子长得健壮,几乎每餐都给孩子吃鸡蛋类食品,结果孩子出现消化不良性腹泻。因为婴幼儿胃肠道消化功能尚未成熟,各种消化酶分泌较少,过多地吃鸡蛋,会增加孩子胃肠负担,甚至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根据有关资料报告,婴儿最好只喂蛋黄,每天不超过1个,1至2岁的幼儿每天或隔天吃1个鸡蛋,2岁以上的幼儿可每天吃1至2个鸡蛋。
果汁代替水果
有些父母图省事,经常买橙汁、果味露或橘子汁等制品冲给孩子喝,这种做法也不妥。因为新鲜水果不仅含有完善的营养成分,而且在孩子吃水果时,还可锻炼咀嚼肌或牙齿的功能,刺激唾液分泌,促进孩子的食欲,而各类果汁制品都是经过加工制成的,不仅会损失一些营养素,而且还要添加食用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剂,婴幼儿长期过多地饮用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葡萄糖代替白糖
只要婴幼儿食欲正常,就不会缺乏葡萄糖。各种食物中的淀粉和所含的糖分,在体内均可转化为葡萄糖,所以不宜多用葡萄糖,更不可用它来代替白糖。如果常用葡萄糖代替其他糖类,肠道中的双糖酶和消化酶就会失去作用,使胃肠懒惰起来,时间长了就会造成消化酶分泌功能低下,消化功能减退,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儿童饮食观念的八大误区
1、过分迷信洋食品
从有关部门的抽查结果可以看出,出口儿童食品也并非100%完美。客观地讲,如今的国产儿童食品,从质量和包装上来看,比前几年已有很大的进步,有不少已达到出口标准,因而不能迷信于一个“洋”字。分不清食品的成分和功能。不少家长往往分不清奶乳制品与乳酸菌类饮料,乳酸菌类饮料适用于肠胃不太好的儿童,两者选择不当,反而会引起肠胃不适等症状。
2、多吃营养滋补品
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是通过一日三餐获得的。各种滋补营养品的摄入量本来就很小,其中对身体真正有益的成分仅是微量,有些甚至具有副作用。
3、用饮料代替牛奶、水果
用乳饮料代替牛奶,用果汁饮料代替水果。现在,家长们受广告的影响,往往用“钙奶、果奶”之类的乳饮料代替牛奶,用果汁饮料代替水果给孩子增加营养。殊不知,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饮料根本无法代替牛奶和水果带给孩子的营养和健康。
4、吃大量巧克力、甜点和冷饮
甜味是人出生后本能喜爱的味道,其它味觉是后天形成的。如果一味沉溺于甜味之中,儿童的味觉将发育不良,无法感受天然食物的清淡滋味,甚至影响到大脑的发育。同时甜食、冷饮中含有大量糖分,其出众的口感主要依赖于添加剂,而这类食品中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低,会加剧营养不平衡的状况,引起儿童虚胖。
5、过分偏食
儿童食物过敏者中大约30%是由偏食造成的。因为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使人体细胞发生中毒反应,长期偏食某种食物,会导致某些“毒性”成分在体内蓄积,当蓄积量达到或超过体内细胞的耐受量时,就会出现过敏症状。大量研究资料显示,不科学的饮食作为一个致病因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并不比细胞、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小。
6、不吃早餐或少吃早餐
有些家长早上给孩子喝点牛奶、吃几片面包就送他们上学。研究发现,经常不吃早餐的孩子易引起营养缺乏,长期下去导致生长发育障碍,有的还诱发胃炎或胆结石等疾病。上午孩子的活动量很大,孩子不吃或少吃早餐肯定会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7、多喝汤少吃肉
有些家长误认为汤的营养最好,将鸡、甲鱼或其它肉食煲汤,让孩子喝汤,自己吃肉。其实汤中的营养只占5%~10%,绝大部分营养还在肉中。
8、将洋快餐作为孩子的奖励品
一些家长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往往会想到带孩子去吃顿洋快餐。殊不知,这种奖励使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大,嘴巴也越吃越馋。经常吃洋快餐不利于孩子身体发育成长,快餐属于高能量、高脂肪的食品,常吃易引起孩子肥胖,肠胃功能不好或者体态肥胖的儿童更不宜吃洋快餐。
婴幼儿喂养不宜
很多的新妈妈们对婴幼儿的喂养有点摸不着头脑,尤其对母乳不足的妈妈而言更是如此,他们常常以成人的看法来对待宝宝的每日多餐。以下几点由专家经验得来,新妈妈们切记婴幼儿喂养四不宜。
鸡蛋代替主食
鸡蛋所含蛋白质、脂肪、脂溶性维生素以及铁元素都较多,但也不可作为主食。因为宝宝胃肠功能差、消化酶少,易引起腹泻或维生素K缺乏,还可增加体内含氨物质,打乱氮平衡,损害肾脏。一般每天吃一个鸡蛋即够。
葡萄糖代替白糖
给宝宝一定量的白糖,可锻练消化功能,为以后进餐打下基础,但不宜以葡萄糖代替白糖。
水果代替蔬菜
将苹果和青菜比较,前者钙含量仅为后者的1/8,铁含量仅有1/10,胡萝卜素为1/25,而这些养分均是孩子发育(包括智力发育)的“黄金”物质。更不用说蔬菜尚有促进食物中蛋白质的吸收(可提高吸收率70%)等独特生理作用。水果、蔬菜两类食物只能互相补充,不可偏废,更不可互相取代。
软食代替硬食
孩子出世后4个月,颌骨与牙龈已发育到一定程度,足以咀嚼半固体食物。乳牙萌出后咀嚼能力进一步增强,此时相应增加食物硬度,让其多嚼,有利于牙齿、颌骨的正常发育。专家认为,高度的咀嚼功能是预防错牙和畸形牙最自然有效的方法之一。
婴幼儿喂养常见误区
对于人工喂养的宝宝,妈妈一定要注意孩子食量,以及饮食的种类。稍微一个不小心,这些食物就可能给宝宝造成伤害,下面盘点婴幼儿喂养的3大误区。
果汁代替水果
有些父母图省事,经常买橙汁、果味露或桔子汁等制品冲给孩子喝,这种做法也不妥。因为新鲜水果不仅含有完善的营养成分,而且在孩子吃水果时,还可锻炼嘴 嚼肌或牙齿的功能,刺激唾液分泌,促进孩子的食欲,而各类果汁制品都是经过加工制成的,不仅会损失一些营养素,而且还要添加食用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剂, 婴幼儿长期过多地饮用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鸡蛋代替主食
有的年轻母亲为了使孩子长得健壮,几乎每餐都给孩子吃鸡蛋类食品,结果孩子出现消化不良性腹泻。因为婴幼儿胃肠道消化功能尚未成熟,各种消化酶分泌较少,过多地吃鸡蛋,会增加孩子胃肠负担,甚至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根据有关资料报告,婴儿最好只喂蛋黄,每天不超过1个,1至2岁的幼儿每天或隔天吃1 个鸡蛋,2岁以上的幼儿可每天吃1至2个鸡蛋。
葡萄糖代替白糖
只要婴幼儿食欲正常,就不会缺乏葡萄糖。这是因为,各种食物中的淀粉和所含的糖分,在体内均可转化为葡萄糖,所以不宜多用葡萄糖,更不可用它来代替白 糖。如果常用葡萄糖代替其他糖类,肠道中的双糖酶和消化酶就会失去作用,使胃肠懒惰起来,时间长了就会造成消化酶分泌功能低下,消化功能减退,影响婴幼儿 的生长发育。
小提示:人工喂养的孩子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另外切不可图方便给孩子食用不适合其年龄段的食物。
老人带孩子小心12个误区
误区1:多给宝宝吃谷物类粮食,比吃蛋白质食物好。
专家观点:宝宝最好六个月以后逐渐添加谷物,因为宝宝胃肠道中的淀粉酶含量很少,消化功能很弱,不像成人的消化功能那么强,如果过早过多添加谷物类,容易导致消化不良。
误区2:给宝宝喂米汤比母乳更有营养。
专家观点:小儿喂养最核心的一个观念就是母乳喂养,如果母乳条件好、奶水足,就要保证母乳喂养,米汤可以作为补充,但不能给宝宝喝得太多。因为米汤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一般100毫升米汤中含有10克左右的糖,如果用米汤代替奶来喂养宝宝,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误区3:要早点给宝宝添加辅食。有的老年人认为宝宝两到三个月就可加辅食,这样长得更快。
专家观点:添加辅食,是帮助婴儿进行食物品种转移的过程,使以乳类为主食的乳儿,逐渐过渡到以谷类为主食的幼儿。但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按照月龄大小和实际需要来添加。2-3个月可以添加鱼肝油,5-6个月可添加蛋黄、米汤、菜汁等。7-9个月可添加鱼泥、米糊、果泥、碎肉末、大豆制品等。10-12个月可添加稠粥、米饭、面条、水果、蔬菜等。添加辅食一定要注意:1、由少量到多量,2、由单一到多种,3、由粗到细,4、由软到硬。
误区4:多给宝宝喂菜水比白水好。
专家观点:大多老年人认为菜水比白水好,把食物用水煮一下后,再把菜水让宝宝喝下去。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应该让宝宝多喝白开水,有利于排泄代谢产物,减轻宝宝的肾脏负担。
误区5:宝宝不长牙就不能吃饭。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般来说,婴儿在6个月大时就已经开始长牙,但有些宝宝长牙可能会早些或晚些,无论长牙早或者晚,5-6个月就应该添加辅食了,可以吃一些蛋黄、米糊等食物,这样会更利于宝宝成长发育。
误区6:宝宝吃大人的饭没事。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也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成人的口味较重,菜里面放得盐较多,如果让小宝宝经常吃成人饭菜,摄入盐量过大,会影响肾脏功能,不利于宝宝生长发育,建议老年人一定要改掉这个习惯。
误区7:给宝宝喝甜味的饮料对身体好。
专家观点: 宝宝应该少喝饮料,喝过多的饮料容易影响宝宝的食欲,还会降低消化功能,从而造成腹泻、腹胀、腹部不适,所以吃新鲜水果要比喝甜饮料好。
误区8:让宝宝不停地吃东西,长得胖胖的,这样才健康。
专家观点:很多老年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点,那就是“吃饱了总比饿着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其实宝宝的营养摄入很容易过量,造成很多肥胖儿,如果让宝宝不停地吃东西,容易加重宝宝的胃肠负担,会经常出现不消化、积食的现象,孩子三天两头腹泻、发烧,其实就是吃得太多了,我们不主张饿着,但应该适量。
误区9:要把孩子包得严严实实,这样不容易感冒。
专家观点:给孩子穿衣服要讲究季节性,不能一年四季都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的,包得太严实反倒容易感冒。在此提醒老年人,给孩子穿衣服,一定要科学合理,根据环境温度,天气冷就多穿点,天气热就少穿点。
误区10:宝宝一哭就是饿了,就该喂奶了。
专家观点: 孩子哭也有可能是别的原因。如果是配方奶喂养,主张“定时喂养”。
误区11:宝宝胃口小就是缺乏食欲。
专家观点:宝宝食量大和食量小是有差异的,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存在,妈妈不要以宝宝食量大小来衡量宝宝是否吃得好,有些宝宝虽然胃口小,但生长发育指标正常,宝宝就是健康的。
误区12:既然宝宝不爱吃饭,就让宝宝多吃零食。
专家观点:导致宝宝不爱吃饭的原因有很多,父母应该与医生好好沟通,尽可能寻找原因,而不要强迫吃饭,或者追着吃饭,更不要给宝宝多吃一些零食,其实这种做法反而会抑制食欲,导致宝宝更加厌食和喂养困难,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
老人喂养宝宝11个误区
现在的年轻父母工作比较忙碌,喂养宝宝的任务就交给了老人们,但是家长要注意,在喂养宝宝的过程中,老年人在思想观念和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11个方面,应该加以纠正,否则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从而造成终身遗憾。
误区1:多给宝宝吃谷物类粮食,比吃蛋白质食物好
专家观点: 宝宝最好六个月以后逐渐添加谷物,因为宝宝胃肠道中的淀粉酶含量很少,消化功能很弱,不像成人的消化功能那么强,如果过早过多添加谷物类,就会导致消化不良。
误区2:要早点给宝宝添加辅食,这样长得更快
专家观点:添加辅食是帮助婴儿进行食物品种转移的过程,使以乳类为主食的乳儿,逐渐过渡到以谷类为主食的幼儿。但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按照月龄大小和实际需要来添加。2-3个月可以添加鱼肝油,5-6个月可添加蛋黄、米汤、菜汁等。7-9个月可添加鱼泥、米糊、果泥、碎肉末、大豆制品等。10-12个月可添加稠粥、米饭、面条、水果、蔬菜等。添加辅食一定要注意:由少量到多量;由单一到多种;由粗到细;由软到硬。
误区3:给宝宝喂菜水比白水好
专家观点:大多老年人认为菜水比白水好,把任何食物用水煮一下后,再把菜水让宝宝吃下去更健康。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而应该让宝宝多喝白开水,因为喝白开水有利于排泄代谢产物,会减轻宝宝的肾脏负担。
误区4:宝宝不长牙就不能吃饭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般来说,婴儿在6个月大时就已经开始长牙,但有些宝宝长牙可能会早些或晚些,无论长牙早或晚,5-6个月就应该添加辅食了,可以吃一些蛋黄、米糊等食物,这样会更利于宝宝成长发育。
误区5:宝宝就应该吃百家饭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也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成人的口味较重,菜里面放的盐较多,如果让小宝宝经常吃成人饭菜,摄入盐量过大,会影响肾脏的功能,不利于宝宝生长发育,建议老年人一定要改掉这个习惯。
误区6:给宝宝喝甜味的饮料没什么不好
专家观点: 宝宝应该少喝饮料,喝过多的饮料容易影响宝宝的食欲,还会减低消化功能,十分容易造成腹泻、腹胀、腹部不适,所以吃新鲜水果要比喝甜饮料好。
误区7:宝宝想吃就给吃,长得胖胖的,这样才健康
专家观点:很多老年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点,那就是“吃饱了总比饿着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其实宝宝的营养摄入很容易过量,造成很多肥胖儿,其实宝宝不是越胖越健康,如果让宝宝不停地吃东西,容易加重宝宝的胃肠负担,会经常出现不消化、积食的现象,孩子三天两头腹泻、发烧,其实就是吃得太多了,我们不主张饿着,但是应该适量,家长要改掉这个不良习惯,同时还要避免高脂高糖的食物,一定要记住,一个肥胖儿绝对不是健康的。
误区8:要把孩子包得严严实实,这样不容易感冒
专家观点:给孩子穿衣服要讲究一个季节性,不能一年四季都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的,包得太严实容易出汗反倒容易感冒。所以说,把孩子穿得越多就越不会生病,这种观点完全是错误的。在此提醒老年人,给孩子穿衣服,一定要科学合理,根据环境温度,天气冷就多穿点,天气热就少穿点。
误区9:孩子一哭就是饿了,就该喂奶了
专家观点:孩子一哭就是饿了,母乳喂养儿我们主张“按需哺乳”,孩子想吃就吃,孩子说了算!如果是配方奶喂养儿我们主张定时喂养, 孩子一哭就是饿了,这可不一定,也有可能是别的原因。
误区10:宝宝胃口小就是缺乏食欲
专家观点:宝宝食量大和食量小是有差异的,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存在,妈妈不要以宝宝食量大小来衡量宝宝是否吃得好,有些宝宝虽然胃口小,但生长发育指标正常,宝宝就是健康的。
误区11:既然宝宝不爱吃饭,就让宝宝多吃零食
专家观点:导致宝宝不爱吃饭的原因有很多,父母应该与医生好好沟通,尽可能寻找原因,而不要强迫吃饭,追着吃饭,边吃边玩,更不要给宝宝多吃一些零食,其实这种做法会更加抑制食欲,导致宝宝更加厌食和喂养困难,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
新妈妈必须知道的母乳喂养误区
新妈妈必须知道的母乳喂养误区
开奶晚
多数婴儿出生后8~12小时甚至四五天后才开始喂母奶。儿科专家认为:新生儿降生后半个时小内就应吸吮母亲奶头,即使这时产妇没有奶也可吸上几口,尽早建立催乳反射和排乳反射,促使乳汁来得早、来得多。若开奶迟,即使仅迟几个小时,也会增加母乳喂养失败的机会。早开奶还有利于产妇的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使母体更快康复。
定时喂奶
一些年轻夫妇严格按照书上所述“每隔3小时给婴儿喂奶一次”的方法喂哺婴儿。而事实上多数儿科医生主张采用非限制性喂奶法,或称“按需哺乳法”,即每当婴儿啼哭或母亲觉得应该喂哺的时候,即抱起婴儿喂奶。婴儿刚开始时可能吃奶次数很多,时间也无规律,但一般经过一段时间便渐渐会形成一定的规律。
断奶过晚
断奶过晚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人们的观念中,认为延长母乳喂养期可为婴儿提供丰富的营养,预防因断奶,食品的污染和配方不合理引起的腹泻等疾病及营养不良。事实并非如此,哺乳期过长会致小儿营养不良,也使孩子失去了学习探索新事物的机会。实验表明,哺乳时间超过12个月的幼儿不愿再多吃别的食物。一般来说,哺乳时间以11~12个月为宜。
错误观念阻碍母乳喂养
应对儿保医生进行继续教育
很多妈妈都提到自己带孩子去看儿保医生的经历。“儿保医生说我奶水不足,劝我断掉喂奶粉”,“我家宝宝四个多月了还吃全母乳,医生说我早该喂辅食了”,“我家宝宝比较瘦,医生说我奶水没营养了,我才喂了9个月呢”,类似的妈妈手记屡见不鲜。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母乳会的建议是:宝宝6个月之前可以全母乳喂养,6个月之后再添加辅食,而不是很多儿保医生所说的4个月。很多母乳喂养的妈妈可以顶住公婆的压力,却无法抗拒医生的建议,于是仓促断奶。
专家举了一个例子:“在美国,儿科医生要严格遵照美国儿科医师学会的标准,向家长提供各种建议。我家两个孩子看的是同一个儿科医生,老大出生于2003年,医生让我4个月以后添加辅食;老二2005年出生,医生就特别告诉我,现在标准改了,要6个月以后添加辅食。但在国内,大多数儿保医生建议的添加辅食时间仍停留在4个月。”
错误观念导致母乳缺席
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上海,当国际母乳会的哺乳辅导任钰雯小姐提出 “母乳喂养最好持续到孩子两岁及以上”的观点时,总是能听到很多年轻女性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但是,这的确是联合国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八大国际机构的共同建议,并且已经成为儿科医生向哺乳期妈妈建议的内容之一。就中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尤其是在上海、北京等大中型城市,能够坚持母乳喂养两年的妈妈寥寥无几。
专家告诉记者,向她咨询的中国妈妈,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我觉得我坚持不下来”或者“我觉得我的奶水不够”。“我就问她们,为什么会有这些负面的‘我觉得’呢?在她们的回答中,大部分都是对母乳喂养的误读,其中又有大部分是外界灌输给她们的。比如,有很多老人家就认为喂到四个月以后或妈妈们来例假之后,母乳就没营养了,连很多地段医院的儿保医生都会告诉年轻的妈妈们,你已经喂了半年了,应该断奶了!这些都是武断的、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但目前国内奶粉广告铺天盖地,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指导却少得可怜,年轻妈妈们很容易受这些错误观点影响,轻易就选择了断奶,还以为这是对孩子好。”
在中国,能够对年轻妈妈进行哺乳辅导的机构也非常有限。很多妈妈都告诉记者,她们经常接到各种电话,打着婴儿喂养咨询的名义,实际上却向她们推荐不同品牌的奶粉。
总之,新手妈妈应该向专业人士或者医生多学习母乳喂养的科学知识,而不应该听信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