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预防

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预防

得胆囊三角区间隙增大,胆囊动脉张力增大,再牵拉胆囊分离动脉时会使动脉断裂出血。

一旦发生出血,切勿慌张地盲目大块钳夹、缝扎、电灼,否则易造成胆道损伤。此时应局部压迫、吸尽积血后,看清出血点再钳夹止血。若仍无效可予吸收性止血绫压迫止血,一般数分钟内可迅速止血。若出血量较大可经Winslow孔,指压肝十二指肠韧带控制出血,找到出血点后进一步处理。

急性胆囊炎伴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胆囊切除术亦称为“难对付的手术”。若胆囊三角区可见大量明显增粗曲张的静脉,应放弃全胆囊切除,否则会招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被迫大块缝扎止血而造成胆道损伤。

可在胆囊壁上切开1~2cm,若出血凶猛应暂行胆囊造瘘术或干脆终止手术。若胆囊壁出血量不大,可采取边钳夹边切开边缝合的方式行胆囊部分切除术。

在MC时有时可遇到肝静脉窦损伤,出血为泉涌状。多为患者曾有化脓性胆囊炎或胆囊坏疽向肝床穿透,形成致密、坚硬的瘢痕组织,伤及静脉窦。

此时若静脉窦较小,局部可用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数分钟常可止血。若此静脉窦距肝门较远,亦可缝扎止血。我们遇50余例均用此法取得满意效果。但不可电凝,非但不能止血,反而加重静脉窦的损伤,出血量更大。

我们遇1例肝静脉窦损伤,就因为局部电凝后出血量更大,病灶更靠近肝门,局部缝扎、压迫均无效,只有将肝组织大块缝扎才止住血,所幸术后未发生黄疸,教训深刻。因此,分离胆囊床时,尽量保持在肝脏的胆囊板之外分离是较为安全的。

2.5 术中造影对及时判断胆道情况有重要意义 本组18例胆道损伤,术中发现13例均为术中发现胆汁渗漏和术中造影证实而予及时处理。

另5例系术后发现,最长1例在术后1个月出现黄疸时再行MRCP检查才确诊。关腹前应仔细检查有无胆汁渗漏,但有时因胆管被钳夹或电灼后暂时闭合或因麻醉、手术创伤的原因,胆汁分泌暂时减少或停止,或因检查时将纱布块填塞过紧而未发现胆汁渗漏,误以为无胆道损伤而未及时处理。

因此,当胆囊切除不甚顺利时,术中造影对于判断有无胆道损伤有重要意义。其不但可以证实胆道的完整性,而且可以预防胆道损伤。

但经胆囊管插管时不可过深而影响判断,若胆囊管闭锁,可经胆总管穿刺造影。有文献报道,术中胆道造影判断胆道损伤的假阴性率可达55%,值得临床医师警惕[6]。

综上所述,思想上高度重视,良好的麻醉,充分显露的手术野,满意的照明,仔细清晰的解剖,规范的操作是预防MC中胆道损伤的关键。只要规范手术,MC是一种简便、安全、低创的术式。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如何治疗

在生活中一半的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腹痛或“消化不良”(上腹部或右上腹胀满感、腹鸣、恶心、呕吐、便秘、不耐受脂肪或腹泻等)于术后数周内出现,另一半患者于术后数月或数年内出现症状。这些症状为非特异性的,依潜在的病因不同而不同,但常包括右上腹或上腹部的疼痛,多见于餐后,呈锐痛。

一、西医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病因,通畅胆道引流,控制感染。单纯的“对症治疗”常得不至良好的结果。因此,治疗前必须进一步探讨其发病原因,得出明确诊断。治疗方法有非手术与手术治疗。

1、非手术疗法

(1)适应症:①胆管结石直径<1cm,胆管下端又无狭窄者。②胆道感染尚无明显胆管梗阻者。③急性或慢性胆囊炎、胰腺炎。④胆道蛔虫症。⑤胆道功能紊乱。⑥胆系外疾病如食管裂孔疝、消化性溃疡、慢性胰腺炎等。

(2)治疗方法:①一般疗法:包括饮食疗法、输液、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②直刺:用以止痛、调节胆道功能。③其他:抗生素、解痉止痛剂、抗酸剂、H2-受体阻滞 剂等。

2、手术疗法

(1)适应症:①反复发作的较大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壶腹嵌顿结石、胆管狭窄合并胆管结石。②胆管狭窄反复发作胆道感染,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③Oddi括约肌狭窄,慢性胰腺炎伴壶腹部或胰管梗阻。④胆囊管遗留过长,形成有炎症的小胆囊。⑤药物难以治愈的胆系外疾病,如食管裂孔疝、溃疡病等。

(2)手术方法:根据病变情况,决定手术方式。①有胆囊或胆囊管遗留过长者,应行胆囊切除术或胆囊管切除术。②胆管结石者应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清除结石及各种胆肠吻合术或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术等。

③Oddi括约肌狭窄可行括约肌切开成型术。④胆管狭窄者可行胆总管成型修复术,或胆道消化道重建术。如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Longmire手术等。⑤症状严重的胆系外疾病,如食管裂孔疝,溃疡病等也应给予相应的药物或手术治疗。

二、中医

中药治疗:中医、中药辩证论治对胆囊、胆管结石、胆道感染、胰腺炎、胆道蛔虫等疾病具有良好疗效。胁痛、苍白、脉弦、肝气郁滞者柴胡疏肝散加味;胁痛、发冷发热、口苦咽干、黄疸、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属湿热内蕴者,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治之;胁痛、高热、口干、黄疸、苔黄、脉弦数属火毒炽盛者应用黄连解毒汤加茵陈蒿汤治疗。

此外,如伴胰腺炎用药以清胰汤(柴湖、木香、元胡、白芍、黄芩、大黄、芒硝等)为主;如伴蛔虫可加乌梅汤治之。

胆囊结石治疗方法分析

胆囊结石为十分常见的疾病,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了解,甚至对在治疗方面也能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各种治疗的优点、缺点,可能就知之甚少了。

胆囊结石至今治疗方式有以下几种:1、胆囊切除术。2、保留不切胆囊取石术。3、碎石术4、溶石治疗。第4种方法,无需手术,利用药物将结石溶化,以流性胆汁的形式排入肠道。这是非常理想的治疗方法,但目前,溶石药物效果一般,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随着对结石形成原理的进一步研究,有效的溶石药,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被研制成功。第3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物理作用,将结石碎成小颗粒,配合排石药物,排出结石。但因为胆道与胰管共干的特点,非常容易引起胰腺炎,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危机生命。故此方法已被废用。第1种方法,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方法,包括开腹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微创,恢复快,已成为金标准。但是,因胆道变异多,手术导致的胆道损伤时有发生,给病人带来终生的痛苦。另外,胆囊缺失后,胆囊功能消失,这往往也会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成为诱发某些疾病的因素。因此,现在已开始重新审视此手术。第2种方法,保留了胆囊,保留了胆囊功能,避免了因胆囊功能丧失后对机体的不利影响,胆汁正常的生理代谢无改变。手术只是取出结石,不会因手术操作损伤胆道,因此安全性更高。保留胆囊也更符合微创理念。此种方式不足之处是,胆囊结石术后复发,但现在通过服用药物,可降低结石复发率。这种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接受,相信,有一天此手术必会得到空前发展。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辨证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是指胆囊切除术后,术前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或者重新出现一些胆道系统及其它器官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其病因较为广泛,约半数为器质性,也有少数找不到病因。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发生率较高,约占胆囊手术的30%~40%,其中约15%患者症状较重。轻者仅有消化不良、恶心、上腹部不适及饭后上腹部压迫感,重者可有季肋部疼痛、绞痛发作、黄疸、发热等。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属中医学胁痛、黄疸、呕吐、发热等范畴。

病因病机

1 定病位,多在肝胆,兼及脾胃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是胆囊切除术后出现的一组症状,包括轻型而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如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嗳气、腹胀等,以至上腹部疼痛、发热、黄疸等典型的胆绞痛及胆管炎等。我们认为其病位以肝胆为主,兼及脾胃。盖肝胆位于胁肋,其脉布于两胁,肝胆为病,则见胁痛、黄疸。正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脾主运化,主升,胃主受纳,主降,脾胃共主四肢肌肉,若肝胆为病,木不疏土,则脾胃升降失调,故见脘闷、纳呆、恶心、呕吐、食入腹胀、大便失调、四肢乏力等。

但本病也可由其他脏腑(主要是脾胃)病及肝胆,如胆囊切除术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而脾胃位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四运之轴,故脾胃之病可影响肝胆,失其疏泄之职,气机更加不畅,故见胁痛。正如张景岳云:“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以二经之脉,皆循行胁肋故也。然而心肺脾胃肾与膀胱皆有胁痛之病,此非诸经皆有此证,但以邪在诸经,气逆不解,必以次相传,延及少阳厥阴及致胁肋疼痛。”脾胃不足,运化无力,“胆汁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则发为黄疸。

总之,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胆,即清·何梦瑶曰:“胁肋痛未必尽由肝胆,而肝胆为多。”同时兼及脾胃,临床治疗需仔细辨别清楚。

2 探病因,手术伤胆,祛邪未尽 探究本病之因,首先为手术损伤正气,尤其是伤及肝胆。现代医学认为,胆囊切除后,oddi括约肌常处于松弛状态,胆汁失去了贮存场所而持续不断地流入十二指肠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或痉挛与松弛功能不协调,导致胆道内压力增高和胆总管扩张,出现上腹疼痛、黄疸等。此与张景岳描述的“盖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而为黄疸的“胆黄”一证相似。其次,手术未能将胆结石等病邪全部清除,特别是当前大量胆囊切除术是在腹腔镜下施行,由于器械性能的局限性和术前对胆道的检查不充分,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内遗留结石的可能性比开放法胆囊切除术时高。而现代医学认为胆总管内残留结石是本病发生的最常见原因,以致病情复发,导致胁痛、黄疸等。另外,术后起居失常、劳倦醉饮、七情损伤日久,皆可诱发oddi括约肌痉挛或痉挛与松弛功能不协调,成为本病诱因,正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谓: “黄疸……久逆之所生也。”

综上所述,本病多在手术伤及肝胆、未能完全祛除病邪的基础上,由于术后起居失常、劳倦醉饮、七情损伤而诱发。

3 识病性,为滞、为热、为湿、为瘀、为虚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主要涉及滞、热、湿、瘀、虚等。滞者,气机不畅也,因肝胆两经之脉均循于胁部,故胆囊手术易损伤肝胆之气,影响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的功能,气阻络痹,“不通则痛”。同时胆液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故出现胁痛、黄疸诸症。此外,滞还指饮食积滞,多因术后饮食不节,“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身体尽黄”,正如近贤秦伯未先生指出的“脾胃之积滞而成疸”。

因手术不彻底,原有湿热之邪未能完全祛尽;或术后体虚,外来湿热之邪内侵;或术后起居失常、劳倦醉饮,导致肝胆、脾胃功能失调,胆汁外溢肌肤而发为黄疸、发热、胁痛、恶心呕吐等,湿与热相结,相互加重各自的致病能力。如《医学津梁》中说:“疸者,湿热所成,湿气不能发泄,则郁蒸而生热;热气不得宣畅,则固结而生湿,湿得热而益深,热因湿而易炽。”本病应重视热邪因素,特别是对于高热患者,如近贤冉雪峰先生云:“究之促成发黄之关键,尤操在邪热,热轻其黄来缓,热重其黄来骤。”

治疗胆结石的常用方法

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是胆道外科比较常用的手术。这种手术主要适用于急性化脓性、坏疽性、出血性或穿孔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胆结石患者,尤其是小结石容易造成阻塞者;胆囊无功能,如胆囊积水和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颈部梗阻症;胆囊肿瘤;作俄狄括约肌切开成形术,或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的同时,应切除胆囊;胆囊瘘管、胆囊外伤破裂而全身情况良好者。

保胆取石术:考虑保胆取石的治疗。不过要考虑保胆取石,要符合胆结石不能过大,胆囊壁以及胆管要光滑;结石数量不能过多;胆囊功能完整;胆结石没有卡在胆囊口等条件才可以考虑用保胆取石的方法。保胆取石技术含量比较高,而且推行的时间有限,所以大部分医院都是没有的这种技术的,因此做保胆取石的时候,要在医院的选择方面进行考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对胆囊切除术后种种弊病的探索,发现胆囊具有极为复杂和重要的功能,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消化和免疫器官。正因如此,胆囊切除术后将带来许多严重远期副作用,应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它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但此点常被外科医师所忽略,胆囊切除术固然很好但其弊端重重,如果说我们切除胆囊还不如做个保胆取石。

胆结石切除胆囊后有什么影响 可能引起胆道损伤

胆道是由肝脏向十二指肠输送胆汁的通道,由于局部组织的粘连影响,胆结石切除胆囊非常容易引起胆道的损伤。

胆道损伤的主要症状是胆管发炎和胆管狭窄,发现后最好尽早修复,否则发展到后期会引发肝硬化和胆道癌症。

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有哪些

(1)取尽结石、切除病灶时所用的手术方式包括:①经肝门肝内胆管切开探查取石术;②经肝实质肝内胆管切开取石术;③肝叶或肝段切除术。

(2)切开狭窄、解除梗阻、修复胆管缺损时常用的术式:①狭窄胆管切开整形,带蒂空肠瓣修复胆管缺损;②狭窄胆管切开整形,胆囊瓣修复肝胆管缺损;③狭窄胆管切开整形,肝圆韧带脐静脉内膜修复肝胆管缺损。

(3)使胆道引流通畅的术式(胆肠内引流术):①胆管空肠鲁氏Y吻合术;②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③间置空肠胆管空肠吻合术。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发病机理

一、胆系疾病所致

胆囊切除术时遗漏的胆系疾病,如肝外或肝内胆管结石,Oddi括约肌狭窄症等。也可为胆囊切除除术本身所造成,如胆囊管遗留过长,外伤性胆管狭窄等。

1.胆管结石 是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可分为残留结石和再发结石,文献报告发生率为5%~75%,甚至可高达87.8%。

(1)残留结石 术中未取净之结石,又可分为:①可避免的残留结石:多因术中探查不仔细或技术不熟练所致。②难于避免的残留结石:术中探查发现有肝内胆管结石,限于技术困难,难以清除。或因病情危重,不允许详细探查或取石。

(2)再发结石 手术时已取净,以后又发生的结石,很难判断。有人认为两年以上出现症状者,可定为再发结石。

2.胆管损伤后狭窄 也称损伤性胆管狭窄或术后胆管狭窄。95%以上均发生在胆囊切除术后,发生率一般在0.1%~0.2%之间,即每100~200例胆囊切除术将发生1例胆管损伤性狭窄。损伤后胆汁外渗,发生胆汁性腹膜炎,即便愈合也将继续纤维化性狭窄,胆汁引流不畅,胆管炎反复发作。狭窄、感染与再发结石,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3.胆囊管遗留过长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留超过1cm者为残留过长。一组132例胆道术后综合征患者的X线分析中,残留胆囊管显影20例占15.2%。由于术者经验不足,急性炎症期手术,解剖异常,或胆囊颈部粘连严重不易分离所致。一般不引起症状,但如胆囊管内有结石,或胆管下端梗阻时,胆汁引流不畅,腔内压力增高,遗留胆囊管扩张并继发感染,形成有炎症的小胆囊。主要症状为腹痛,发热,少数出现黄疸。其它症状有消化不良,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胆囊切除时要重视胆囊管的处理,一般认为胆总管不扩张,无结石,胆总管不切开探查者,距胆总管0.5cm处切断结扎胆囊管较为合理。然后胆总管扩张,有结石者,切开胆总管常规探查胆囊开口处有无结石,结扎胆囊管尽量靠近胆总管,胆囊管残留越短越好,这样处理既不会损伤胆总管,又可避免遗留过长。

4.胆道术后功能紊乱 年轻女性多见,精神因素或内分泌功能紊乱可诱发。表现为阵发性右上腹痛,伴腹胀、多汗、心率快等。但无感染症状,X线或B超无阳性发现。

Sugawa经ERCP检查胆囊术后综合征73%有阳性发现,27%无阳性发现,主要是胆道功能紊乱。Bar-meirs在29例胆囊术后综合征中,15例经ERCP测压发现2例(14%)乳头肌功能紊乱,胆管压力改变,Oddi括约肌痉挛引起胆总管扩张。Tanaka认为胆囊切除后胆道压力失去缓冲作用,直接受括约肌影响。括约肌收缩时,胆囊切除者胆管压力明显增加。Bardley及Collins认为胆囊切除后,血清胆囊收缩素水平升高,可引起Oddi括约肌收缩,胆道压力升高即可出现症状。

二、胆系外疾病所致

患者的一些症状在胆囊切除术前业已存在,胆囊病变掩盖了这些症状。胆囊切除术时忽视了伴随疾病如食管裂孔疝、溃疡病、慢性胰腺炎、慢性肝炎等,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疾病症状消失,胆系外疾病症状表现出来。

胆结石切除胆囊后有什么影响

容易发生消化不良、腹胀腹泻

胆囊能够储存、浓缩胆汁,当人体进食时,会刺激胆囊提供消化食物所需的胆汁。胆结石切除胆囊后,人体进食时易发生胆汁不足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摄入脂肪时尤为明显,从而导致腹胀腹泻症状的发生。

所以胆结石切除胆囊后应当少吃多餐,并且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容易引发胆汁性胃炎

胆结石患者切除胆囊后胆汁持续进入肠道而又缺乏食物和胃酸的中和,胆汁可在十二指肠内淤积而逆流入胃,使胃内PH值升高,细菌繁殖,而使胃粘膜充血、水肿、脆性增加,胃腺体萎缩及溃疡形成,胃酸分泌明显下降,胃壁细胞受损,胃部发生弥漫性炎症。

可能引起胆道损伤

胆道是由肝脏向十二指肠输送胆汁的通道,由于局部组织的粘连影响,胆结石切除胆囊非常容易引起胆道的损伤。

胆道损伤的主要症状是胆管发炎和胆管狭窄,发现后最好尽早修复,否则发展到后期会引发肝硬化和胆道癌症。

胆囊息肉摘除术是怎么回事

1、胆囊息肉摘除术适应症

①反复发作的较大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壶腹嵌顿结石、胆管狭窄合并胆管结石。

②胆管狭窄反复发作胆道感染,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③Oddi括约肌狭窄,慢性胰腺炎伴壶腹部或胰管梗阻。

④胆囊管遗留过长,形成有炎症的小胆囊。

⑤药物难以治愈的胆系外疾病,如食管裂孔疝、溃疡病等。

2、手术方法 根据病变情况,决定手术方式。

①有胆囊或胆囊管遗留过长者,应行胆囊切除术或胆囊管切除术。

②胆管结石者应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清除结石及各种胆肠吻合术或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术等。

③Oddi括约肌狭窄可行括约肌切开成型术。

④胆管狭窄者可行胆总管成型修复术,或胆道消化道重建术。如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Longmire手术等。

⑤症状严重的胆系外疾病,如食管裂孔疝,溃疡病等也应给予相应的药物或手术治疗。

胆囊多发息肉样变的治疗方法

开腹和腹腔镜切除胆囊手术 胆囊切除术近代医学术上作为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良性病变的方法,运用于临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目前在县级及部分乡镇医院己能熟练开展胆囊切除术,从而使接受胆囊切除的患者空前增多,大部分临床医师向患者解释:“胆囊切除后对人体没有影响”,为很多患者接受这项手术吃了定心丸. 然而,胆囊决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个10分重要的消化器官,是消化系统重要的一环.切除胆囊会对人体造成重创,引起长期的消化不良和腹胀腹泻,很多人切除胆囊后气色不好、体质差就是因长期的消化不良引起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胆囊切除后对人体至少有以下几点不良影响:

1)、造成胆道损伤 胆囊切除后,胆囊作为胆道重要一环被破坏,损伤在所难免;

2)、消化不良 就目前所知,胆囊至少具有储存、浓缩胆汁的功能,以适应人体进食时对胆汁的集中需求.如果胆囊一经切除,肝胆汁由肝内排出后却无处可存,不管人体是否需要,只能持续不断地排入肠道;这样,当人进食时胆汁量不足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影响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其结果一是诱发脂肪泻及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等,2是造成身体遭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的痛苦.另外,胆囊还具有复杂的化学功能和免疫功能,切除后会引发其他身体机能问题.

3)、引发碱性反流性胃炎 胃大部切除可致碱性反流性胃炎,正常人进食后胆囊收缩使胆汁集中大量进入肠道.这一过程与胃102指肠的分泌及蠕动是有规律地同步进行的.胆囊切除后胆汁持续进入肠道而又缺乏食物和胃酸的中和,胆汁可在102指肠内淤积而逆流入胃,使胃内PH值升高,细菌繁殖,而使胃粘膜充血、水肿、脆性增加,胃腺体萎缩及溃疡形成.有人对胆囊切除6个月后的患者行胃液检查,发现其中胆汁酸含量明显增加,最低增加2倍,最高增加380倍,平均增加24倍.胃酸分泌明显下降,胃壁细胞受损,胃镜下呈弥漫性炎性改变.

4)、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 在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过程中,切除胆囊病例组明显高于未切除胆囊组(425比370).这是因为:胆囊切除前,胆囊具有浓缩胆汁的作用,浓缩的胆汁对胆固醇的溶解度较高;而胆囊切除后,胆盐池明显减小,胆汁的浓缩失去了场所,肝胆管的胆汁酸浓度降低导致对胆固醇的溶解能力降低,这样就容易形成结石从而引发胆总管结石.而治疗胆总管结石需要切开胆管,是个大手术,治疗难度非常高.

5)、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病率可能升高 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一种现象和疑惑,即患结肠癌的病例中胆囊切除患者占很大部分: 1>欧洲学者临床调研后得出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较未切除者高45倍. 2>有人对7000例结肠癌病例作回顾分析后发现,6千例有胆囊切除史,并发现胆囊切除10年以上患者比未切除胆囊患者的大肠瘤和癌的比明显增加,由21.8%增加到38.5%另有人随访胆囊切除后10年以上的病例发现,女性结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女性高约70%,其中右半结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高2倍.由此可见,胆囊切除与结肠癌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虽然尚未成为定论,但亦应引起高度重视.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一、非手术疗法

1.适应症 ①胆管结石直径<1cm,胆管下端又无狭窄者。②胆道感染尚无明显胆管梗阻者。③急性或慢性胆囊炎、胰腺炎。④胆道蛔虫症。⑤胆道功能紊乱。⑥胆系外疾病如食管裂孔疝、消化性溃疡、慢性胰腺炎等。

2.治疗方法 ①一般疗法:包括饮食疗法、输液、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②中医中药:中医、中药辩证论治对胆囊、胆管结石、胆道感染、胰腺炎、胆道蛔虫等疾病具有良好疗效。胁痛、苍白、脉弦、肝气郁滞者柴胡疏肝散加味;胁痛、发冷发热、口苦咽干、黄疸、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属湿热内蕴者,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治之;胁痛、高热、口干、黄疸、苔黄、脉弦数属火毒炽盛者应用黄连解毒汤加茵陈蒿汤治疗。此外,如伴胰腺炎用药以清胰汤(柴湖、木香、元胡、白芍、黄芩、大黄、芒硝等)为主;如伴蛔虫可加乌梅汤治之。③直刺:用以止痛、调节胆道功能。④其他:抗生素、解痉止痛剂、抗酸剂、H2-受体阻滞 剂等。

二、手术疗法

1.适应症 ①反复发作的较大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壶腹嵌顿结石、胆管狭窄合并胆管结石。②胆管狭窄反复发作胆道感染,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③Oddi括约肌狭窄,慢性胰腺炎伴壶腹部或胰管梗阻。④胆囊管遗留过长,形成有炎症的小胆囊。⑤药物难以治愈的胆系外疾病,如食管裂孔疝、溃疡病等。

2.手术方法 根据病变情况,决定手术方式。①有胆囊或胆囊管遗留过长者,应行胆囊切除术或胆囊管切除术。②胆管结石者应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清除结石及各种胆肠吻合术或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术等。③Oddi括约肌狭窄可行括约肌切开成型术。④胆管狭窄者可行胆总管成型修复术,或胆道消化道重建术。如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Longmire手术等。⑤症状严重的胆系外疾病,如食管裂孔疝,溃疡病等也应给予相应的药物或手术治疗。

相关推荐

射精无力的因素

一、精液量少:凡是可引起精液量少的因素也可导致射精无力,如射精过频、前列腺炎等。 二、尿道梗阻:良性前列腺增生,或任何尿道损伤(尿道狭窄、尿道内尖锐湿疣、肿瘤)可以使射精力量减弱。 三、逆行射精:膀胱关闭不完全,前列腺切除术,交感神经切除术,广泛盆腔手术后或服用某些降压药后,均可能发生逆行射精。 四、与射精有关的肌肉问题:外括约肌的收缩性增强--副交感神经的过度刺激,从而使外括约肌的收缩性增强,引起类似尿道梗阻的影响。尿道内括约肌力量减弱--脊髓损伤或交感干的直接损伤,使尿道内括约肌不能像正常射精时那样收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预防措施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也称胆囊摘除后遗症、再发性胆道综合征,系由于胆囊切除术后所出现的与胆系病变有关的临床症候群。一般认为胆囊切除后约有25%~30%可出现一过性症状,可很快消失,约有2%~8%可因症状持续,而需要早作预防,积极治疗。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预防: 多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可以预防并能得到早期治愈。 1、积极开展中西结合治疗胆系疾病,掌握好手术适应症,尽可能减少急症胆道手术,选择好手术方式。 2、普及胆道影像诊断方法,充分了解胆道病理改变。胆道造影、胆道镜检查、胆压测定等有助于提高胆道手术的治疗效

肝内胆管结石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疗效较好。但由于未能彻底解决肝内胆管结石的病灶,特别在右肝管分支内结石及伴有胆管狭窄者,仍有20~30%病例的手术疗效不满意。故手术后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仍有必要,不能偏废。 手术治疗的原则: ①尽量取尽结石和解除胆管狭窄; ②在矫正胆管狭窄和解除梗阻的基础上作一胆肠内引流术,以扩大胆管的流出道; ③如病变局限于左侧肝叶可作肝叶切除,以根治病灶。 手术方法:一般采用高位胆管切开取石术。最好胆总管切口延长至肝管汇合处,在直视下经左右肝管开口处彻底清除各分支内的结石,同

妊娠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

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应该怎么治疗呢?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可发生于妊娠各期,妊娠晚期和产褥期多见,发生率约为0.8‰,仅次于妊娠合并阑尾炎,较非孕期高,50%的患者伴有胆囊结石。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治疗期间患者症状逐渐加重,保守治疗失败或出现严重的合并症如阻塞性黄疸、胆囊积脓、坏疽性胆囊炎穿孔、胆囊周围脓肿合并弥漫性腹膜炎者。除非病情危急,应选择妊娠中期手术,此期流产率为5%左右,低于妊娠其他时期。如临近预产期,最好等到产后再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应给予保胎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胆

胆囊息肉治疗的相关知识

据不同胆囊息肉患者的不同症状,辩证施治,利用纯粹的中草药,消坚化腐,养肝柔肝、滋阴益肾、软坚散结,矫正形成胆囊息肉的胆汁,阻止息肉的生长与再生成,防止胆囊息肉突发致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优点。国内外经验总结手术适应症为胆囊与周围无严重粘连且无其他禁忌症。自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展以来,此术式迅速为外科医师及病患所接受。 保胆息肉摘除术:如果病人有保留胆囊的愿望,且年龄在60岁以下,又达到预防性切除胆囊标准时,对于这部分病人可以试行腹腔镜胆道镜联

同房射精无力的危害有那些呢

一、逆行射精 :膀胱关闭不完全、前列腺切除术、交感神经切除术、广泛盆腔手术后或服用某些降压药后,均可能发生逆行射精。 逆行射精膀胱关闭不完全、前列腺切除术、交感神经切除术、广泛盆腔手术后或服用某些降压药后,均可能发生逆行射精。与射精有关的肌肉问题:外括约肌的收缩性增强--副交感神经的过度刺激,从而使外括约肌的收缩性增强,引起类似尿道梗阻的影响。尿道内括约肌力量减弱--脊髓损伤或交感干的直接损伤,使尿道内括约肌不能像正常射精时那样收缩。 二、尿道梗阻:良性前列腺增生,或任何尿道损伤(尿道狭窄、肿瘤)可以使射

胆囊多发结石怎么办

1.腹腔镜下进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取石术。一次性解决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手术是微创手术,恢复很快,疤痕很小。胆总管也不必放置T管(我们这种手术一般都不放置T管)。这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方法。 2.开腹进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取石术。也是一次性解决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但这种传统的开腹手术相对于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大,恢复较慢,疤痕较大。胆总管一般放置T管,需带管1个月以上,生活上不太方便。 3.先行内镜进行胆总管取石(ERCP+EST取石),然后再行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有开腹胆囊切除及腹腔镜胆囊切除两种方法,一

阴茎损伤预防保健

阴茎损伤预防保健 以教育为主,预防为重点,教育男性要注意爱惜身体,特发事件下注意保护阴茎,切勿手淫过于剧烈,以免造成损伤。 如果是自残造成的阴茎切割伤,治疗时首先进行心理咨询及心理稳定程度的评估;然后再考虑外伤局部的治疗。因为即便修复手术成功,仍有近5%的患者会再次自残。离断的阴茎再植成活率较高,因为阴茎组织与其他器官相比,抗缺血能力较强。这可能能保持存活;离断部位若是低温保存,可减慢细胞内酶的功能,降低了细胞对糖、氧和营养的需要,因而延长了缺血存活时间。 阴茎再植手术,应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可明显提高

胆结石如何治

开腹和腹腔镜)切除胆囊手术胆囊切除术近代医学术上作为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良性病变的方法,运用于临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目前在县级及部分乡镇医院己能熟练开展胆囊切除术,从而使接受胆囊切除的患者空前增多,大部分临床医师向患者解释:"胆囊切除后对人体没有影响",为很多患者接受这项手术吃了定心丸"。 事实是胆囊决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消化器官,是消化系统重要的一环。切除胆囊会对人体造成重创,引起长期的消

专家讲解常用的胆囊癌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早期胆囊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案。只要患者一般情况许可,应尽可能争取手术切除病变的胆囊,并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扩大的清除手术。一般认为当病变累及胆囊肌层时应该进行扩大清扫手术,胆囊癌的治疗方法包括切除胆囊床附近的肝脏组织及肝十二指肠韧带的软组织并对引流胆囊区域的淋巴结进行清扫,当怀疑有肝外胆道受累时可以考虑行肝外胆管切除。 放射治疗 针对局部残余或者复发的病灶,这种胆囊癌的治疗方法可以控制其生长速度,相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其它治疗 中医中药及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增强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