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治疗方法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
外科手术是本病重要的治疗方法,经治疗愈后良好。在外科治疗中,必须认识到病变蔓延所形成的病理变化给外科手术造成的困难和增加手术的危险。应根据临床病理分期拟定适当手术方案,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性。
1、患肾切除临床多数病人患肾为弥漫型病变,肾组织广泛破坏,肾功能丧失。这些病人通常作患肾切除。应注意的是Ⅲ期病人因肾周广泛粘连和纤维化,应采用经腹作患肾切除术式,以便分离患肾和处理肾蒂,否则患肾切除极其困难和危险。
2、保留肾手术本病为一种良性病变,有人提出局限型Ⅰ、Ⅱ期病变采用局部或肾部分切除,以保留健存的肾组织,并在临床治疗中获得良好的效果。文献报道有3例保留肾手术治疗,例1作局部肉芽肿切除,术后恢复和随访均良好;例2因输尿管结石并感染而引起本病,经作输尿管切开取石,肾引流,抗感染治疗,病人痊愈出院,随访3年,患肾无复发,肾功能有所恢复;例3因患肾与降结肠及后腹膜粘连严重无法切除,只进行了活体组织检查。术后患者用青、链霉素抗炎治疗,并从术后第20天起用超短波治疗,微热量,每次20min,1次/d。5次后,患者腰痛明显减轻。治疗10次后,复查B超发现左肾下极肿物较前明显缩小。治疗25次后,B超复查左肾肿物消失。以后曾多次B超复查,均未见明显肿物。Anhalt亦曾报道1例左肾病变,行取石引流后痊愈。综上所述,对本病患者如患肾破坏轻,可采用外科手术解除尿路梗阻、加强抗感染治疗及配合理疗,也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可使病人免除肾切除之苦。由于本病与肾癌、肾结核的鉴别诊断较难,易造成术前误诊,患肾多被切除。保留肾的治疗方法应用不多见,因此,术前能否正确诊断对于本病治疗方式的选择极为重要。保留肾手术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二、预后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预后良好,Osca报道局灶性者行肾部分切除术5例,术后随访4~12年无局部复发。另外目前尚未见肾切除术后另一侧肾脏再发该病的报道。
生病的时候精神状态不好,确实需要身边的人用心照顾。看到上面的介绍,知道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患者,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身边的人要用心对待一下
泌尿系感染的治疗
(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治疗
对于急性的又是单纯性的膀胱炎来说,我们可以采用口服药物的方法来治疗,当然口服药物的计量需要谨慎把握,不能随便用药。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治疗
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14天,对于轻症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使用高效抗生素疗程可缩短至7天。对于轻症状病例,可采用口服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如果致病菌对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敏感,也可口服此药物治疗。
急性肾盂肾炎中医治疗办法
肾盂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1.急性肾盂肾炎治疗方:木通6g,瞿麦、扁蓄、川黄柏各10g,车前子、石苇各15g,茅根、小蓟各30g,加水煎煮即可。同时要多吃新鲜的蔬果,有助于促进排尿、消炎和增强免疫力,避免进食咸味食物和高蛋白质的食物。
2.慢性肾盂肾炎治疗方:该病由于病程长往往导致脾肾两虚,所以药方主要成分有党参、百术、陈皮、熟地、泽泻各10g,黄芪20g,茯苓20g,山药、杜仲各15g,砂仁6g,木香3g,生甘草5g。如果体虚畏寒者,可以在这基础上加入10g的肉桂和6g的炮附子;如出现血尿者可以添加30g的小蓟和15g的旱莲草。饮食方面适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无盐或低盐食品,减少水肿。
慢性尿道感染怎么办
尿路感染是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所致的尿路炎症。尿路感染的发病率相当高,多见于女性,尤其是妊娠期妇女。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指的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和膀胱炎。肾盂肾炎又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诊疗及时者疗效较好。治疗主要用抗炎药物,也可用中草药配合治疗。
慢性肾盂肾炎则治疗效果欠佳,多反复发作。膀胱炎及尿道炎治疗效果较好临床表现膀胱炎、尿道炎:起病急,有尿路激惹征(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区疼痛或不适,少数人可有腰痛。全身感染症状不明显。脓尿、血尿、细菌尿。
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急,常有尿道刺激征,全身症状明显,常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腰痛,肾区叩击痛。脓尿、血尿、细菌尿。 慢性肾盂肾炎 :急性发作时的表现可与急性肾盂肾炎一样,但通常要轻得多,甚至无发热、全身不适、头痛等全身表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也不明显;可有水肿、高血压症状。病情迁延可发生肾功能损害。 治疗原则一般治疗主要是让病人卧床休息,多饮水,勤排尿、补充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对症支持治疗,针对病原体的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中西医结合治疗。
辅助检查尿细菌学检查 尿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 肾功能检查医生建议尿路感染多见于育龄期女性,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很重要。尿路感染多有一定的诱因,故应仔细检查患者有无尿路结石,肾或输尿管有无畸形等情况。除药物治疗外,多喝水,保持每天尿量在2000ml以上,这样起到尿路冲洗的作用,对于尿路感染的治疗也很重要。另外,目前淋球菌性尿道炎也很常见,如有者,应先按淋病治疗。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尿路感染已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可以应用如清热解毒的板兰根、地丁、败酱草、车前草等,此外,还应注意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真菌性尿路感染的症状
1.肾盂肾炎型:其临床表现与细菌性肾盂肾炎相似,可表现急性或慢性,主要有2种形式:一是多发性肾皮质脓肿;二是集合管或乳头弥散性真菌浸润,可有乳头坏死,此两种形式常同时出现,常伴真菌球形成。
2.膀胱炎型:女性多见,常继发于细菌性膀胱炎治愈后,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夜尿,尿液混浊或血尿,偶有气尿(因尿中念珠菌对尿中糖的发酵所致),有时在膀胱内可见大的真菌球,肉芽肿形成。
3.输尿管梗阻型型:由真菌球引起,真菌球移行至输尿管,可发生肾绞痛,若双侧输尿管完全梗阻则出现无尿,肾盂积液等。
4.肾乳头坏死型:临床表现同一般肾乳头坏死,由于乳头坏死脱落,IVP可见多个不规则的小空洞。
5.瘘管型:有报道皮炎芽生菌,组织胞浆菌,新型隐球菌尿路感染可出现膀胱结肠瘘管,尿路皮肤瘘管。
肾肿大的原因有哪些
1、正常人的肾脏一般不能被触及,当肾脏病理性增大半倍至一倍时,即使没有向下移位也能被触知,轻度肾肿大需作超声探测、X线或放射核素扫描或CT 检查,肾脏的大小常超过正常值数倍。
2、单侧肾肿大可见于肾肿瘤、肾囊肿、肾盂积水、肾包囊虫病、肾静脉血栓形成、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或一侧肾不发育或一侧肾患病萎缩后导致健侧肾代偿性肥大,双侧肾肿大见于急性或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先天性多囊肾、双侧肾盂积水、一侧肿瘤并对侧代偿性肥大、肾畸形、淀粉样变肾病等。
黄色肉芽肿肾盂肾炎的常识
什么是黄色肉芽肿肾盂肾炎?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anthogranulomatous pyelonephri-tis)是一种慢性细菌性肾盂肾炎。其特征是肾实质损害、肉芽肿性脓肿及含脂肪的巨噬细胞堆积。本病不常见,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50~70岁多见;男女之比为1:2。可有单侧肾脏受累,罕有双侧病变。
【病因】
1.由细菌感染引起,并由尿路梗阻加重。
2.慢性缺血和肾内淋巴引流不畅所致的局部代谢异常。
【发病机制】
细菌感染以及巨噬细胞溶解功能障碍影响细菌产物的消化。
【病理】
肉眼观肾脏肿大,肾包膜和肾周组织增厚粘连,病变或局限在肾脏的一极,或呈弥漫性、多发性病变。切面观可见肾盂、肾盏扩张,内积脓液和(或)结石,肾实质被橘黄色柔软的炎性组织代替,周围常有小脓肿包绕。显微镜下橘黄色组织由大泡沫巨噬细胞、含颗粒状胞质的小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成纤维细胞构成;肾盂黏膜周围可见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碎屑,后期形成纤维化。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全身感染的症状发热、乏力、厌食、消瘦、便秘。
2.泌尿系感染的症状尿频、尿急、尿痛。
3.肾区疼痛,可触及腰部肿块。
(二)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血尿、脓尿。
2.尿细菌培养几乎均呈阳性,以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最为常见,亦可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三)特殊检查
1.KUB单侧肾影增大。
2.IVP肾无功能,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肾盏畸形、囊性或肿块内空洞,其中有充盈缺损。
3.血管造影血管病变、肾内小动脉分支稀少的肿块,尿路周围呈显著的囊状扩张,不规则破坏的肾影,有明显血管缺如的肿块。
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有哪些?慢性肾盂肾炎常见于女性,有的病人在儿童时期有过急性尿路感染,经过治疗,症状消失,但仍有“无症状菌尿”,到成人时逐渐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有些急性肾盂肾炎治愈后,因经尿道器械检查后而又激发感染,尿流不畅(如后尿道瓣膜,膀胱憩室,尿路结石和神经原性膀胱等),膀胱输尿管反流也是引起反复尿路感染,肾瘢痕形成,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革兰阴性菌的尿路感染,可引起全身和局部反应,在反复感染的病人中抗体增加,这些抗体大多数为IgG和IgA,IgG抗体可能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能固定补体,从而造成肾脏损害。
(二)发病机制
如果尿路梗阻,畸形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易感因素持续存在,抗菌治疗未能彻底控制急性肾盂肾炎期形成的肾盂黏膜下的炎症或小脓疡,可留下小瘢痕,引起肾内梗阻,致使疾病反复发作及慢性迁延。
有人认为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可能是自身免疫参与,有部分病人在急性肾盂肾炎期尿培养发现致病菌,而在以后的慢性进程中,尿培养却再没有致病菌出现,而疾病仍逐渐进入慢性肾盂肾炎,推测肾感染后,机体产生了抗大肠埃希杆菌的抗体,而肾组织与这些细菌有共同抗原性,致病菌消失后,这种抗体继续与肾组织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引起肾损害,现已发现有一种肾小管抗原(Tamm-Horsfall蛋白,称THP),与大肠埃希杆菌有共同的抗原性,抗大肠埃希杆菌的抗体可同时抗肾小管上皮细胞的THP,这可能与肾间质的慢性炎症发生有关。
近代研究发现,任何慢性肾脏病,一旦出现肾间质的炎症细胞浸润,都有可能通过细胞因子释放致成肾组织损伤,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亦可能与此有关。
L型细菌的存在使肾盂肾炎的治疗更困难,这些细菌首先由Lister发现,故命名L型细菌,其形成是由于在抗菌药治疗中或抗体,补体,溶菌酶的作用下,致病菌的胞膜破裂,仅存原浆质,隐藏在肾髓质的高渗区继续生存,一般的抗菌药不能将它彻底杀灭,待其生存环境好转,L型细菌又恢复原形,继续生长繁殖,使肾盂肾炎复燃,造成病情迁延难治,据调查尿培养阴性的慢性肾盂肾炎中,约20%可找到L型细菌。
慢性肾盂肾炎治疗的办法
慢性肾盂肾炎一般治疗
一、慢性肾盂肾炎治疗
1、一般治疗
寻找并去除导致慢性肾盂肾炎发病的易感因素,解除尿路梗阻,纠正尿路畸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已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有高血压的患者,要降压治疗。
2.抗生素治疗
慢性肾盂肾炎选用的抗菌药物与急性肾盂肾炎相似,但治疗较急性期困难,一旦处理不当,不仅疗效不佳,而且因肾功能受损而影响预后。慢性肾盂肾炎的抗菌治疗原则为:
(1)常需两类药物联合应用,必要时尚可中西医结合治疗。
(2)疗程可适当延长,通常治疗2~4周,若无效或复查中再发,可选用敏感药物分为2~4组轮换应用,每组药用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停药3~5天,共2~4个月。如上述长程抗菌治疗仍无效或常复发者可采用低剂量长期抑菌治疗。临床常用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呋喃妥因(呋喃坦啶)、头孢氨苄(头孢立新)、阿莫西林、诺氟沙星等任何一种药1次剂量,于每晚排尿后入眠前服用,可长期服至6~12个月,多可防止再发,尤其对重新感染引起再发的慢性肾盂肾炎更为有效。
(3)抗菌治疗的同时,特别是在疗效不佳或频频再发时,必须寻找并去除易感因素。
(4)急性发作期的用药同急性肾盂肾炎。
3.外科治疗
对不易根治的尿路感染,应尽可能应用外科手术纠正尿路梗阻或畸形。术前积极进行抗生素治疗,使菌尿少于1000/ml,术后再用抗菌药,以免发生败血症。
4.治愈标准:
(1).临床治愈 症状消失,停药72h后,每隔2~3d作尿常规及细菌培养,连续3次阴性。
(2).痊愈 临床治愈后,尿常规及细菌培养每月复查1~2次,连续半年均阴性。
二、预后
肾盂肾炎的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是否有导致发病的易感因素。此外与是否及时、有效地治疗有关。若无明显的易感因素,急性期易被治愈,慢性期也可获得较好疗效而不易再发;反之,如有明显的易感因素,急性期则难以治愈,慢性期疗效更差,且常再发,影响肾功能而预后不良。适当的治疗和密切的随访观察也可改善预后。
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有什么不同
1急性肾盂肾炎是肾盂肾炎的早期状态,通常表现的症状为发烧发热、寒战、腰痛。食欲不振等。发烧发热往往高达38度以上,这是跟普通的发烧最大的区别,患者应该注意此发烧最高可达40多度。
2慢性肾盂肾炎是肾盂肾炎的中晚期,其症状往往比急性肾盂肾炎轻,但往往伴随肾小管损害。慢性肾盂肾炎期偶尔也会急性发作,表现出跟急性肾盂肾炎一样的症状,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
3慢性肾盂肾炎治愈慢,如果不及时治愈最后可能发展成氮质血症或者尿毒症,严重者需要切除病肾。此外,如果患者得了慢性肾盂肾炎,也可以检查出肾性高血压,这是跟急性肾盂肾炎不同的地方之一。
慢性肾盂肾炎病因
尿路感染(45%)
慢性肾盂肾炎常见于女性,有的病人在儿童时期有过急性尿路感染,经过治疗,症状消失,但仍有“无症状菌尿”,到成人时逐渐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
免疫反应(30%)
有些急性肾盂肾炎治愈后,因经尿道器械检查后而又激发感染,尿流不畅(如后尿道瓣膜,膀胱憩室,尿路结石和神经原性膀胱等),膀胱输尿管反流也是引起反复尿路感染,肾瘢痕形成,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及革兰阴性菌的尿路感染,可引起全身和局部反应,在反复感染的病人中抗体增加,这些抗体大多数为IgG和IgA,IgG抗体可能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能固定补体,从而造成肾脏损害,形成慢性肾盂肾炎。
发病机制:
如果尿路梗阻,畸形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易感因素持续存在,抗菌治疗未能彻底控制急性肾盂肾炎期形成的肾盂黏膜下的炎症或小脓疡,可留下小瘢痕,引起肾内梗阻,致使疾病反复发作及慢性迁延。
有人认为慢性肾盂肾炎的发病可能有自身免疫参与,有部分病人在急性肾盂肾炎期尿培养发现致病菌,而在以后的慢性进程中,尿培养却再没有致病菌出现,而疾病仍逐渐进入慢性肾盂肾炎,推测肾感染后,机体产生了抗大肠埃希杆菌的抗体,而肾组织与这些细菌有共同抗原性,致病菌消失后,这种抗体继续与肾组织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引起肾损害,现已发现有一种肾小管抗原(Tamm-Horsfall蛋白,称THP),与大肠埃希杆菌有共同的抗原性,抗大肠埃希杆菌的抗体可同时抗肾小管上皮细胞的THP,这可能与肾间质的慢性炎症发生有关。
近代研究发现,任何慢性肾脏病,一旦出现肾间质的炎症细胞浸润,都有可能通过细胞因子释放致成肾组织损伤,慢性肾盂肾炎的发生和发展亦可能与此有关。
L型细菌的存在使肾盂肾炎的治疗更困难,这些细菌首先由Lister发现,故命名L型细菌,其形成是由于在抗菌药治疗中或抗体,补体,溶菌酶的作用下,致病菌的胞膜破裂,仅存原浆质,隐藏在肾髓质的高渗区继续生存,一般的抗菌药不能将它彻底杀灭,待其生存环境好转,L型细菌又恢复原形,继续生长繁殖,使肾盂肾炎复燃,造成病情迁延难治,据调查尿培养阴性的慢性肾盂肾炎中,约20%可找到L型细菌。
肾盂肾炎的抗感染
肾盂肾炎这种疾病的治疗是建立在患者的疾病基本基础之上的,想要护理好肾盂肾炎的患者疾病,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肾盂肾炎这种疾病的感染程度,但是根据肾盂肾炎这种疾病的患病主体不一样,我们的治疗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的。
.急性肾盂肾炎 因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细菌是革兰阴性菌,其中以大肠杆菌为主。初发的急性肾盂明炎可选用复方磺胺甲恶唑(SMZ-TMP)2片,日2次,或吡哌酸0.5g,日3~4次,诺氟沙星0.2g,日3次,疗程7~14天。感染严重有败血症者宜静脉给药。根据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药物。如头孢哌酮,阿米卡星毒素对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的敏感率均在90%以上。前者 1~2g,每8~12小时1次,后者0.4g,每8~12小时1次。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及克雷伯菌敏感率在80%以上。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呋啁妥因对D群肠球菌100%敏感。用法,前2者1~2,每6时1次;后者0.1g,日3次。真菌感染用酮康唑0.2g,日3次。或氟康唑50mg,日2次。
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的幼儿急性肾盂肾炎多数伴有泌尿道畸形和功能障碍,故不易根除,但有些功能障碍如膀胱输尿管返流可随年龄增长而消失。一次性或多次尿感在肾组织中形成局灶性疤痕,甚至影响肾发育,近年来主张用药前尽可能先做中段尿细胞培养,停药后第2、4、6周应复查尿培养,以期及时发现和处理。
1.慢性肾盂肾炎 急性发作者按急性肾盂肾炎治疗,反复发作作者应通过尿细菌培养并确定菌型,明确此次再发是复发或重新感染。
肾盂肾炎这种疾病的护理还需要我们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因为对于肾脏疾病的患者来说饮食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肾盂肾炎的患者来说还应该做好患者的疾病检查工作,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入的了解患者的疾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