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诊断马牙
如何正确诊断马牙
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4-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很多初为人父母的年轻妈妈不知道这是什么,会不会对宝宝的健康有影响。因此,为了宝宝的健康,家长们应该及时了解关于宝宝们的健康知识。
马牙的检查方法
临床体格检查:患儿牙龈部可见白色的粒状分泌物,表面无破溃,周围无红肿,用面前轻拭无法擦洗。强用力擦洗后可造成皮下黏膜的出血。
局部组织检查:将白色的米粒样分泌物活检细胞学检查,可见上皮样细胞堆积,无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的浸润,故说明本病和感染并无任何关系。
马牙的诊断鉴别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应与鹅口疮相鉴别。鹅口疮是由于白色念珠菌感染造成的皮肤损害,通常在牙龈周围形成百年的斑片状白膜附着,用棉签可轻轻剥去,剥去白色黏膜后,基底部充血明显,病理学检查可见真菌孢子以及菌丝。故根据临床特点以及病理学检查可进行区分。
鹅口疮,中医称之为“雪口症”,俗称“白口糊”。是新生婴儿时期经常见到的疾病,属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
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找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奶头不洁或喂养者手指的污染传播。
患有鹅口疮的宝宝常表现为宝宝嘴巴里有很多像奶斑一样的东西粘在口腔壁上,与新生儿吃奶留下的奶以及“马牙”很难区别。如果用棉签能擦掉则为奶斑,或者可能是“马牙”,擦不掉则为鹅口疮了。到医院里请医生把这些白色的物质取下来做真菌直接涂片检查,还可以看到菌丝和成群芽孢呢。如果不及时治疗,斑点状霉菌会越长越多,可融合成片或连在一起,且厚度增加。
不严重时新生儿无特殊不适,随着病情加重,新生儿可表现出烦躁不安,进食减少,且因进食时疼痛而拒食。严重的可扩散到咽喉,引起吞咽困难,若扩散到气管可引起霉菌性肠炎和霉菌性肺炎,甚至全身性念珠菌感染。专家提醒,如果发现孩子口中有白点,家长可以用棉签擦一擦,如果白色可以擦掉,极可能是患了鹅口疮,可以用2~3克碳酸氢钠(小苏打)溶于100克水中(1.5%的碳酸氢钠溶液也可以),每天饭后清洗口腔,一日3次。
如何正确诊断肝炎
一、急性黄疸型肝炎
1、黄疸前期:应与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湿热及胃肠炎等相鉴别。
2、黄疸期:应与其它可引起黄疸的疾病相鉴别,如药物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胆囊炎、胆石症等。
二、无黄疸型肝炎及慢性肝炎
应与可引起肝(脾)肿大及肝功损害的其它疾病相鉴别,如慢性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炎,脂肪肝等。
三、慢性肝炎黄疸持续较久者
须与肝癌,胆管癌,胰头癌等相鉴别。
四、重型肝炎
应与其它原因引起的严重肝损害,如药物中毒、暴发性脂肪肝等进行鉴别。此外,在急性重型肝炎临床黄疸尚不明显时,应注意与其它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大出血,昏迷、神经精神症状相鉴别。
此外,疑似病例如有明确的病原学(如乙型肝炎标记物)阳性,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也可诊断为病毒性肝炎。
如何正确诊断发烧
1、发热很少是单一病理过程
发热很少是单一病理过程,肿瘤与结缔组织病在发热过程中可夹杂感染因素,致使临床表现复杂,但绝大多数根据临床特点与全面检查后仍可明确诊断。了解原因不明发热病因分布的频率,有助于提供临床诊断的逻辑思维。根据热程、热型与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发热(热程小于2周)、长期发热(热程超过2周,且多次体温在38℃以上)、和反复发热(周期热)。一般认为急性发热病因中感染占首位,其次为肿瘤、血管-结缔组织病。这三类病因概括了90%原因不明发热的病因诊断。感染性疾病在原因不明发热中占多数,以细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局限性脓肿、泌尿系感染、胆道感染为多见,结核病居第二位,其中肺外结核远多于肺结核。恶性肿瘤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者,依次为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瘤和各种实质性肿瘤,在原因不明发热中所占比例较既往增高。
2、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原则
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原则,是对临床资料要综合分析判断,热程长短对诊断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感染性疾病热程相对为最短。如热程短,呈渐进性消耗衰竭者,则以肿瘤为多见。热程长,无中毒症状,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者,则有利于血管-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在原因不明发热诊治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重视新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并据此做进一步检查,对明确诊断很有意义。
3、病史与体格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流行病学资料),认真系统地体格检查非常重要。如起病缓急,发热期限与体温的高度和变化。有认为畏寒多数提示感染,然而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瘤等约2/3也有畏寒,说明畏寒并非感染性疾病所特有。但有明显寒战则常见于严重的细菌感染(肺炎双球菌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胆囊炎等)、疟疾、输血或输液反应等。在结核病、伤寒、立克次体病与病毒感染则少见。一般不见于风湿热。发热同时常伴有头昏、头晕、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症状,无鉴别诊断意义。但是定位的局部症状,有重要参考价值。
4、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判断。如血常规、尿常规、病原体检查(直接涂片、培养、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X线、B型超声、CT、MRI、ECT检查,组织活检(淋巴结、肝、皮肤黍膜)、骨髓穿刺等。对大多数发热患者诊断性治疗并无诊断价值。鉴于临床上治疗问题,对长期发热原因不明者,除肿瘤外,可以进行诊断性治疗。但必须持慎重态度,选择特异性强、疗效确切、副作用最小的药物,如甲硝酸治疗阿米巴肝病、抗疟药治疗疟疾。
总之,要特别注意卧床休息流感病毒侵害机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有些勤劳主妇常在感冒发烧时还照常洗衣做饭,结果使病情加重。因此,患流感必须卧床休息,至少两天。休息得越充分,康复得越快,反之亦然。
如何正确诊断遗精
遗精,是男性发育的信号,是男性进入青春发育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遗精很少发生于12岁以下的男孩,到14岁男孩遗精的发生率约为25%,城市和家庭经济状况较优越的男性少年发生率高。遗精发生的频率多数为每周1次或数周1次。如果次数过于频繁那就属于病态了,应及时就医检查。
【检查】
1.前列腺B超检查
前列腺B超检查,不仅便宜而且实用有效。它可以直观地了解前列腺的确切大小、形态(是否突入膀胱),还可以了解前列腺内有无结节(提示有无前列腺癌),而且病人排完尿后即刻做B超还可以测出膀胱内有无残余尿。
此外还可以明确膀胱壁有无增厚、有无憩室,输尿管是否增粗、肾盂是否积水(揭示膀胱和肾脏受损),为遗精的诊断提供更科学的数据。
2.直肠指诊检查
此项检查是发现直肠肿瘤、痔疮(如何治疗痔疮)等疾病的首选检查,而且直肠指诊并没有太大的痛苦。有经验的医生通过了解前列腺的大小、硬度和表面光滑程度,能发现前列腺有无肥大、有无肿瘤,对遗精的病因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3.前列腺液检查
前列腺液检查是观察液体的颜色,测定pH等。前列腺液是精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精液的30%左右。这也为遗精的诊断提供更精确的精液数据。
4.精液常规检查
精液常规检查,可分为标本的采集,物理性检查,显微镜检查3大部分。它为临床检验室常规检测项目,是检查男性不育症原因及疗效观察的主要手段之一,也可以用于男性绝育手术后效果观察和辅助诊断一些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也包括辅助诊断遗精。
【鉴别】
1.尿道分泌物
是在性交中,射精之前,尿道溢出的少量粘液样物。有人自述见闻色情感触时,尿道口有黏液溢出,均是性兴奋时的尿道分泌物,并非遗精。
2.前列腺液溢漏
即慢性前列腺炎溢漏类型。表现为排尿时或大便时,尿道口有白色黏液分泌物溢出,与性兴奋无关。直肠指检显示前列腺大而软,触之敏感,前列腺液常规正常,培养阴性。可能与前列腺功能紊乱有关,而非性兴奋下的遗精。
【防治】
1.对于遗精,首先要区分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对频繁遗精患者,要进行心理安慰和心理疏导,以解除心理负担。
2.用传统的补肾固精法疗效欠佳,必须根据临床证候辨证施治,以虚实兼顾而治效果较佳。刺猬皮是治遗精之专药。
3.同时还应加强身体锻炼,适当参与娱乐活动。
倘若遗精次数频繁超过正常次数,几天发生一次或一个月内发生4-5次以上,或婚后男子有了有规律的性生活仍有发生频繁的遗精,另外还伴有腰困腿乏、精神萎靡、头晕眼花、失眠多梦,便可考虑就医做以上这些检查。
如何正确诊断癌症
1、非特异性检查:绝大多数血液检查是非特异性的。这意味着它们能显示血液中的异常,表示有某些疾病,但不能明确具体是哪一种。
例如,血常规检查可查出贫血。为什么会贫血?原因许多,其中包括癌症。贫血可能与肿瘤无关,但需排除有肠道出血史,并且X线检查未发现结肠癌。肝脏功能检查显示肝功能的异常,原因可能是胆石、肝炎、肿瘤或药物毒性所致。一些检验指标提示肿瘤或其他原因的胆汁阻塞。而另一些指标提示肝炎,但这些指标实际上只是重要的线索。但不能解决诊断问题。
有如此多的用于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检查方法,使医生能获得完善的检查结果,如血常规检查,新陈代谢的检测(包括电解质的水平,如钙)及肝、肾、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检查结果可提示某类型的肿瘤,但不能单独根据检查做出确切的诊断。
2、特异性检查:另一些血液检查是专门针对特殊种类的癌症,常常是几种,如果医生高度怀疑这些肿瘤中的某一个,就会下医嘱检查。
最重要的是对称作肿瘤标志物的化学物质的检测。这些物质由于不同类型的肿瘤产生。例如,乳腺、肺及肠道肿瘤产生一种称作癌胚抗原的蛋白质(CEA)。同样地,前列腺癌及许多睾丸癌和卵巢也会产生大家所熟知的化学物质。也可以应用这种检查。
3、其他血液学检查:当癌症起源于血细胞本身,做出诊断最必须的是检查血液造血器官。白细胞的癌症——白血症,常常能通过指头或手臂的血样检查诊断,然后通过检查制造这些细胞的骨髓细胞,以明确诊断。骨髓分析也用于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内原生质细胞占主要的恶性肿瘤。
如何正确诊断肠癌
大肠癌给我们造成了很多的影响,而且由于大肠癌的发病不明显,所以往往发现时,已是晚期,了解了大肠癌的病因对我们预防是很有帮助的,平时生活中就会避免哪种不好的治疗因素。
【高危肠癌人群筛查4注意】
1、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病史长达7年以上的患者而言,由于其发病原因不太明确,随着长期慢性结肠炎患者年龄的不断增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因此这类高危人群应接受结肠镜检查和结肠黏膜活检,检查间隔时间为1~3年不等
2、家族性结肠多发性息肉病(FAP)是一种显性遗传性疾病,直系亲属中1/2的人可能被遗传此病,而且罹患此病的患者45岁以前绝大多数会转变为癌症。因此有此病家族史的人自青春期后,患者及家属每1~2年都应接受一次结肠镜检查,以免耽误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
3、有过肠癌病史的人也属高危人群,由于手术及其他原因很可能造成肠癌复发甚至转移,所以根治术后仍需严密检查,不可掉以轻心。患者手术后6个月及前2年内每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以排除局部复发,此后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检查。
4、对于遗传性非息肉性直肠癌家族史者,由于这类患者出现癌症的年龄多半在50岁以下,其家属患癌的机会远远高于一般人,所以这类高危人群从20岁起或早于亲属发病年龄10年起,每年接受一次肠镜检查。
【肠癌的鉴别诊断】
1、肠癌的症状与体征与肿瘤所在部位有关,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肿瘤的发展有以下症状出现:①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便出有黏液或带有鲜血或黑色便,直肠及乙状结肠癌常有里急后重,便排不干净等感觉。②腹痛:有2/3以上的病人以腹痛就诊而来,疼痛常不剧烈,劳累及行走时加重,出现肠梗阻时可出现腹部绞痛。(骥部肿块,约80%以上的患者在就诊时可扪及大小不等的肿块,一般肿块形状不规则,质坚硬,活动度较好,到后期如与其他组织粘连则肿块固定不移。④肠梗阻,当肿块大部分阻塞肠腔,或与其他组织粘连时可引起肠梗阻,表现为腹部绞痛,腹胀,大便秘结。腹痛一般呈阵发性绞痛,当有感染时可出现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晚期病人还可表现为贫血、恶病质、腹水、肝肿大及腹膜炎。
2、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较好的方法,可观察到肿块所在部位、形态、大小、局部浸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并可取材活检。
3、X线结肠气钡造影,可显示结肠袋消失、充盈缺损、狭窄、黏膜紊乱等改变。
4、癌胚抗原检测阳性率在73~93%,阳性率虽高,但其没有特异性,有时有假象出现。
本病应与慢性胆囊炎、胃炎、胃溃疡、肠结核、肠息肉、肠阿米巴痢疾、结肠痉挛、血吸虫性肉芽肿、结肠良性瘤等相鉴别。
如果您出现了肠癌类似的症状,一定要注意及时进行治疗,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护理的工作,健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对肠癌的预防。
如何正确诊断骨刺
生活中常常见到一些足跟痛的病人,尤其是中老年人。许多人都认为是足底长了骨刺,很是担心。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之为跟痛症,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 ,侧位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有跖腱膜炎、足跟脂肪垫炎、跟骨滑囊炎等,其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及运动损伤,也可引起足跟部疼痛。中医认为膝关节骨刺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不同原因引起的膝关节骨刺表现症状也各不相同。
1、受寒阻滞 病因:路卧受凉或受渍于水湿之中,寒湿稽留,深伏于膝,气血阻滞,发为膝痛。如《张氏医通》:“因卧湿地,流入脚膝,痹弱疼重。” 证状:膝肿疼痛较剧,行走不便,或觉重滞,阴雨天加重,形寒肢冷,面色带青,苔白滑,脉沉紧或沉迟。
2、湿热蕴结 病因:感受风湿之邪,郁而化热,或受湿热侵淫,湿热稽留,蕴结经脉,聚于膝部,发为肿痛。如《杂病源流犀烛》:“发于脚膝,始而肿,继乃溃烂成疮者,名脚气疮,有肾虚为风湿所博,攻于脚下足上”。 症状:膝部肿胀疼痛,局部发红,扪之有热感,屈而不伸,小便黄赤,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3、气血衰虚 病因:脾胃素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病后体虚,胎产经行之后,气血不复,膝部筋脉失于濡养,发为疼痛。如《张氏医通》“妇人鹤膝风证,因胎产经行失调……而为外感所伤”所致。 症状:膝部酸痛,其痛绵绵,四肢软弱无力,面色无华,头晕心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或细弱。
4、肝肾亏损 病因:肝主筋,肾主骨,膝为筋骨之大会,若病后虚赢,或老欲过度,肝肾虚亏,筋骨失于精血之养,而至膝痛。如《张氏医通》:“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 症状:膝部隐痛,下肢肌肉消瘦,步履艰难,腰脊酸疼,头晕耳鸣,舌瘦或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5、热毒内攻 病因:风毒外侵,与血热相搏,热毒内攻,气血壅滞,而发为膝肿痛。
症状:膝部红肿剧痛,势如虎咬,屈伸困难,伴有身热,心烦口渴,便闭尿赤,舌红苔黄而干燥乏津,脉滑数或弦数。
6、瘀血蓄积 病因:因跌伤撞伤,或碰击所伤,淤血蓄留,血行不畅,不通则通。
症状:膝部红肿热痛,热随痛增,痛随热剧,局部皮肤紫暗或伤裂,亦或膝部关节变形,疼痛夜甚,痛如针刺而有定处,舌质紫暗,脉弦涩或细涩。 人体脊椎在长时间反复使用下很容易发生退化情形,由于年纪的关系,中老年人较一般年轻人容易长骨刺。不过,随着生活工作型态改变,像一些必须久坐、久站,长时间维持同一个姿势或是姿势不正确及反复使用某个关节的工作族群,如家庭主妇、老师、金融工作者、计算机族、工厂作业员等等,都可能因为过度使用及使用不 当,造成关节部位的骨骼与软组织过度磨损。因此,骨刺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可能发生。
如何正确诊断癌症
绝大多数癌症患者都是在出现严重症状时才去检查,从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防癌体检的设置就是为了发现早期癌症。专家介绍,很多人至今还有一个误区,认为常规体检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就不可能得癌症,“实际上常规健康体检的项目,只能在检查项目涵盖范围的基础上,发现一些慢性疾病及少部分肿瘤,所以用健康体检代替防癌体检是不全面的。”
1、非特异性检查:绝大多数血液检查是非特异性的。这意味着它们能显示血液中的异常,表示有某些疾病,但不能明确具体是哪一种。
例如,血常规检查可查出贫血。为什么会贫血?原因许多,其中包括癌症。贫血可能与肿瘤无关,但需排除有肠道出血史,并且X线检查未发现结肠癌。肝脏功能检查显示肝功能的异常,原因可能是胆石、肝炎、肿瘤或药物毒性所致。一些检验指标提示肿瘤或其他原因的胆汁阻塞。而另一些指标提示肝炎,但这些指标实际上只是重要的线索。但不能解决诊断问题。
有如此多的用于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检查方法,使医生能获得完善的检查结果,如血常规检查,新陈代谢的检测(包括电解质的水平,如钙)及肝、肾、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检查结果可提示某类型的肿瘤,但不能单独根据检查做出确切的诊断。
2、特异性检查:另一些血液检查是专门针对特殊种类的癌症,常常是几种,如果医生高度怀疑这些肿瘤中的某一个,就会下医嘱检查。
最重要的是对称作肿瘤标志物的化学物质的检测。这些物质由于不同类型的肿瘤产生。例如,乳腺、肺及肠道肿瘤产生一种称作癌胚抗原的蛋白质(CEA)。同样地,前列腺癌及许多睾丸癌和卵巢也会产生大家所熟知的化学物质。也可以应用这种检查。
3、其他血液学检查:当癌症起源于血细胞本身,做出诊断最必须的是检查血液造血器官。白细胞的癌症——白血症,常常能通过指头或手臂的血样检查诊断,然后通过检查制造这些细胞的骨髓细胞,以明确诊断。骨髓分析也用于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内原生质细胞占主要的恶性肿瘤。
此外,许多人基于对癌症的恐惧认为检查项目越多、体检间隔时间越短越好,殊不知某些检查项目也会带来健康风险。很多人认为,肿瘤体检仅仅只是通过仪器检查判断是否罹患肿瘤,而不重视向医生告知个人的生活习惯、疾病史以及家族史等,其实这些信息正是决定被体检者肿瘤发病风险的重要因素,对医生重点筛查某一系统或器官有重要的判定意义。
宝宝长马牙如何正确处理
◆挑马牙 满月宝宝险丢命
近日,细心的妈妈发现心心口腔上颚及下牙床牙龈边缘长了数颗黄白色的“牙齿”,这“牙齿”摸上去像脆骨一样软软的。以前听家里的老人说这种“牙齿”不能留,于是直接用缝衣针挑破了。
第二天,心心出现精神不好、反应差、拒食、发热等症状,父母急忙把心心送往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经检查,医生发现心心因挑“马牙”导致感染,临床诊断败血症。经过医生及时救治心心病情有所好转。
◆宝宝长马牙如何正确处理
有宝宝长马牙,千万不要用针挑破,或用纱布、湿巾擦拭,这些做法都不正确,也不卫生。
用针挑和用湿巾擦拭不仅对马牙的消退无用,还容易损伤口腔黏膜,引发宝宝口腔炎症。因为宝宝的口腔粘膜与大人不同,宝宝的口腔黏膜比大人的更加薄弱娇嫩,粘膜下的血管也是十分丰富的,盲目擦拭后破损的几率非常高。
而宝宝本身的抵抗力很弱,一旦口腔黏膜被湿巾、针破损后,就容易引起口腔细菌感染,从而诱发口腔炎或骨髓炎。口腔炎症不仅使孩子受罪,而且局部繁殖的细菌会进入血液循环中,严重的话甚至能引起新生儿败血症。
◆盘点宝宝长牙那些认识误区
误区一:宝宝长马牙是补钙过多
有些家长发现,宝宝还未到长牙的月龄,却开始冒出了白白的“牙齿”,甚至认为这是因为孕期不该过多导致,其实这些牙齿属于“马牙”,并非真正的牙齿。
新生儿出现“马牙”,是因为胚胎期牙板未完全吸收造成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数周后就会逐渐消失,不需要治疗。
误区二:宝宝发烧跟长牙有关
宝宝出牙引起口腔免疫力变低,确实有可能会引起低热,一般可以自行缓解,而且很少被发现,但是38℃以上的发热往往与出牙齿无关。
误区三:吃软的食物对牙齿好
如果宝宝的食物过于细软,宝宝的牙龈缺乏刺激,不仅导致牙齿发育迟缓,还容易造成牙齿排列不齐。因此,妈妈要根据宝宝牙齿萌出情况,调整食物的粗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