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类妈妈易养出叛逆的孩子
五类妈妈易养出叛逆的孩子
“无能妈妈”不受欢迎
孩子:我喜欢唱歌、跳舞、绘画、剪纸、捏泥巴,可是妈妈都不会。妈妈早出晚归,她对我的爱好好像根本不感兴趣。其实,我很希望妈妈能够陪我一起玩。而且妈妈对我的提问也从来不热情回答,还说我的问题很奇怪,说小孩子的话为什么这么多。
点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他们想从妈妈那里了解很多事情,以满足自己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如果妈妈总是一问三不知,便会使孩子感到很失望。同时对孩子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很不利。
建议:为做一个令孩子喜欢和自豪的妈妈,读书学习是关键。但是,同时,尽可能抽时间多陪孩子一起玩,多和孩子言语交流。毕竟妈妈不是完美的,总有些事情是妈妈不会的。也没必要为了孩子而去学这学那,要告诉孩子知识是无涯的,妈妈会不断的充实自己就想孩子现在做的一样。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会学习新的东西。
“电视妈妈”冷淡孩子
孩子:妈妈一有空总坐在电视机前,对于电视连续剧是一集不落,而把我搁在一旁。妈妈把电视节目看得比我重。
点评:如果妈妈一直与电视机为伍,就会缺乏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看书和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开展亲子活动的机会。这不仅会失去许多和孩子沟通的机会,而且也影响孩子,使得他也从小喜欢看电视,而不善于和人交流、沟通,严重的话,自闭症和孤独症等一系列疾病也可能产生。
建议:童年很珍贵,妈妈有时间的话,应该多和孩子一起活动。
“苛刻妈妈”束缚孩子
孩子:妈妈总对我不满意,一心想把我当成一个“全能小神童”,钢琴、舞蹈、美术、体操和电脑,我学了好多,可是她还总觉得我这样没做好,那样没学好。
点评:孩子一般都不喜欢过于苛刻的妈妈,这样的妈妈对孩子过于严厉,而且总是说“不”。孩子经常处于一种不自由、被束缚的状态。
建议:儿童天性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谁剥夺了他们这种基本需要,必然不受欢迎。切记不要过分唠叨和干预孩子,要大胆放手,让他适当自由和放纵。
“攀比妈妈”让人厌烦
孩子:“你看某某多能干,你再看看你自己。”这是妈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在大家面前,妈妈总喜欢把我和别的孩子相比,她不是说我不好,就是表扬同事或者邻居的孩子比我强。其实,我觉得我自己做得也不错。
点评:对孩子的责备使得他有些不服气,甚至反感。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独特个性和自信心不利。
建议:妈妈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兴趣,绝不能按照一个标准要求他们。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帮助他一起开发潜能。
“谦虚妈妈”压抑孩子
孩子:在客人面前,我总喜欢表现自己最拿手的长项,但妈妈总当着他人的面说我做得不好。
点评:在外人面前,孩子往往比较兴奋,喜欢表现,同时也不免出现一些小差错,这是正常的。可是妈妈却认为孩子的“人来疯”让家长丢面子,或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教子有方,当着众人的面指责孩子。
建议:孩子的自尊心有时候比大人还强,而且心灵也比较脆弱,上述做法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感,丧失自信心,甚至出现反叛情绪。
当孩子开始不听妈妈的话,开始对妈妈的教育出现叛逆行为的时候,做妈妈的就应该开始细心的观察一下,自己什么地方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如果是自己的不对,要及时的改正。不过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了解越多,独立性的要求越强烈,也可能出现逆反心理,都是正常的。
怎样从孩子叛逆看教养弊端
很多宝宝都会经历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开始跟父母顶撞,开始跟家长们们对着干。而且家长们越是让孩子如何做,孩子越 是不听,非要不那么做。孩子最常说的一个词慢慢变成“不”。这实在让父母们非常头痛。那么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么多叛逆的行为呢?
更让人奇怪的是,每当父母把孩子如何顽固执拗的表现告诉幼儿园的老师,老师却很可能不认同;父母告诉其他和孩子接触过的熟人时,他们往往也会表示诧异:“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没有你说的那么捣乱啊!”当父母听到别人这样说时,真是既欣慰又困惑。
已经上幼儿园大班的姗姗就是这样,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姗姗热情、爱学习、容易相处、乐意照老师的要求做,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在家里,姗姗总是闹 别扭,特别是对爸爸说的话,她一般都要反对一下,让爸爸老大不痛快。同一个孩子,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评价,是孩子在父母和别人面前的表现真的有那么大的 不同,还是另有塬因呢?
孩子为什么说“不”?
几 年前,曾有一所小学做了一项“对爸爸妈妈哪些地方不够满意”的调查,调查结果发表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统计显示,孩子对爸妈不够满意的地方有58项 之多,比如:动不动就发脾气;不了解我的心;要求太严,标准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见;说话不算数;当我想做自己的事时,他们总不让;总在骂我的时候夸奖别人 等等。
看了小学生们对自己爸妈的不满意,你有什么想法?第一,这是对小学生做的调查,与我这个幼儿家长何干;第二,就算有对上号的地 方,恐怕你也不愿意把这样地父母形象何自己连接在一起。但是,静下来想一想,我们做父母的都不是完人,上述孩子的不满意,在我们身上多少会有体现。别以为 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其实,孩子虽然嘴上没说,但这些不满意已经在他的心理了,并且已反应在行为上。的确,孩子的这些不满意都可能成为向父母说“不”的 理由。
成人没有以身作则
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以往我们总是要问上一句“这孩子是怎么了?”习惯从孩子身上找塬因。其实,有许多问题的产生根源是父母。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对孩子要求严格,却对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听他们的话吗?即使爸妈说的条条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从,孩子愈大,这种现象愈明显。比如,姗姗 的爸爸就有这个问题,他不让姗姗在看电视时吃东西,可是自己却经常如此。姗姗有好几次忍不住给爸爸提意见,结果逢他看的高兴时,他就说下一次一定改;逢到 他看的不高兴时,他不但不听,还发脾气,摆出家长的架子压人。起初,姗姗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不服,渐渐地,这种不满就扩散开来,爸爸说的话都不愿意听,姗姗 的叛逆心理愈来愈严重。
把孩子当小小孩对待
再有一些父母无视孩子地成长,总是把孩子当小小孩子对待,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这是造成孩子产生叛逆心理的另外一个重要塬因。
比 如,在幼儿园里老师经常教育小朋友“自己地事情自己做”,姗姗听了以后特别想做点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一天,姗姗提出晚饭后自己洗自己的碗。可是妈妈左思 右想一番,还是以“万一碗摔碎了怎么办?”“碎片刺破手怎么办?”等理由拒绝了她。没有做成事情,姗姗可不高兴了,睡觉时故意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很晚了还 赖在爸妈的大床上,惹的爸爸想要处罚她。
第二天晚上,姗姗一家到小姨家做客,晚饭后姗姗又提起洗碗的事,妈妈再次重复昨天的理由,没想 到小姨却爽快的说:“想自己洗碗是好事啊!够不着水龙头,我给你垫个小凳子,万一碗摔坏了也没关系,小姨再买新的。”小姨话刚说完,姗姗就兴奋的大叫起 来:“谢谢小姨。”接着,马上就去洗碗,而且洗的非常认真、仔细。
孩子都是好孩子
可见,父母确实要反过来想一想:自己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难道孩子天生就是一个不听话、爱捣乱的孩子吗?孩子真的想做一个处处和爸妈作对的人吗?其实应该说,孩子都是好孩子,而父母未必都是好家长。
换个角度来说,父母喜欢乖孩子的真实理由是什么?我们不喜欢孩子和自己作对的目的何在?其实说穿了,还不是为了自己省心、省力吧!以这样的心态对待自我意识萌发,独立性、自主性正蓬勃发展的孩子,是否有点太自私、也太短视了呢?
为了孩子不再叛逆,父母要好好找找自己的问题,看看是不是在教养方法方面有些错误需要纠正呢。
5种叛逆孩子原来是妈妈教出来的
1、“无能妈妈”不受欢迎
孩子:我喜欢唱歌、跳舞、绘画、剪纸、捏泥巴,可是妈妈都不会。妈妈早出晚归,她对我的爱好好像根本不感兴趣。其实,我很希望妈妈能够陪我一起玩。而且妈妈对我的提问也从来不热情回答,还说我的问题很奇怪,说小孩子的话为什么这么多。
点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他们想从妈妈那里了解很多事情,以满足自己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如果妈妈总是一问三不知,便会使孩子感到很失望。同时对孩子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很不利。
建议:为做一个令孩子喜欢和自豪的妈妈,读书学习是关键。但是,同时,尽可能抽时间多陪孩子一起玩,多和孩子言语交流。毕竟妈妈不是完美的,总有些事情是妈妈不会的。也没必要为了孩子而去学这学那,要告诉孩子知识是无涯的,妈妈会不断的充实自己就想孩子现在做的一样。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会学习新的东西。
2、“电视妈妈”冷淡孩子
孩子:妈妈一有空总坐在电视机前,对于电视连续剧是一集不落,而把我搁在一旁。妈妈把电视节目看得比我重。
点评:如果妈妈一直与电视机为伍,就会缺乏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看书和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开展亲子活动的机会。这不仅会失去许多和孩子沟通的机会,而且也影响孩子,使得他也从小喜欢看电视,而不善于和人交流、沟通,严重的话,自闭症和孤独症等一系列疾病也可能产生。
建议:童年很珍贵,妈妈有时间的话,应该多和孩子一起活动。
3、“苛刻妈妈”束缚孩子
孩子:妈妈总对我不满意,一心想把我当成一个“全能小神童”,钢琴、舞蹈、美术、体操和电脑,我学了好多,可是她还总觉得我这样没做好,那样没学好。
点评:孩子一般都不喜欢过于苛刻的妈妈,这样的妈妈对孩子过于严厉,而且总是说“不”。孩子经常处于一种不自由、被束缚的状态。
建议:儿童天性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谁剥夺了他们这种基本需要,必然不受欢迎。切记不要过分唠叨和干预孩子,要大胆放手,让他适当自由和放纵。
4、“攀比妈妈”让人厌烦
孩子:“你看某某多能干,你再看看你自己。”这是妈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在大家面前,妈妈总喜欢把我和别的孩子相比,她不是说我不好,就是表扬同事或者邻居的孩子比我强。其实,我觉得我自己做得也不错。
点评:对孩子的责备使得他有些不服气,甚至反感。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独特个性和自信心不利。
建议:妈妈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兴趣,绝不能按照一个标准要求他们。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帮助他一起开发潜能。
5、“谦虚妈妈”压抑孩子
孩子:在客人面前,我总喜欢表现自己最拿手的长项,但妈妈总当着他人的面说我做得不好。
点评:在外人面前,孩子往往比较兴奋,喜欢表现,同时也不免出现一些小差错,这是正常的。可是妈妈却认为孩子的“人来疯”让家长丢面子,或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教子有方,当着众人的面指责孩子。
建议:孩子的自尊心有时候比大人还强,而且心灵也比较脆弱,上述做法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感,丧失自信心,甚至出现反叛情绪。
当孩子开始不听妈妈的话,开始对妈妈的教育出现叛逆行为的时候,做妈妈的就应该开始细心的观察一下,自己什么地方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如果是自己的不对,要及时的改正。不过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了解越多,独立性的要求越强烈,也可能出现逆反心理,都是正常的。
其实孩子的内心是比较脆弱的,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甚至是遭受到一定的伤害时,孩子都易出现叛逆的问题,所以,每位家长都需要不断的学习科学育儿的方法。
小孩逆反心理怎么对待
1.尊重孩子
孩子也需要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当孩子叛逆时,父母不能一味的责罚孩子,甚至是执行家庭暴力,第一要务是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并且向孩子表示,愿意倾听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选择,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父母就占了上风。但倘若父母直接否决孩子的观点,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又或者,父母一副不以为意、了如指掌的样子,并且轻视孩子的意见,这些都会使孩子觉得愤怒,继而更加叛逆。父母应该鼓励并引导孩子勇敢说出自己的意见,让他知道到爸爸妈妈也重视并尊重他们的想法。
2.注意语言
和孩子交流时,应尽量采用征求同意的语气。处于叛逆期的孩子都不愿意被命令、被强迫的做事。父母在对孩子做出要求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强硬的字眼,比如“必须、一定”等等,这些会引起孩子的反抗情绪。相对的,最好采用商量的口气,与孩子意见不统一时,应该告诉他们:为什么应该这样而不是那样,告诉他们你的见解,减少与孩子摩擦,才能控制住孩子的逆反心理。
3.委婉的纠正孩子的错误
不要直接批评孩子所犯的错误,而是间接的、委婉的提出问题,摆出他们犯错的原因,如此才不会让孩子产生叛逆的情绪。在生活中,父母都会下意识的直接纠正孩子的错误,挑剔孩子所做的任何一件事,过分的苛责孩子,以此来树立自身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但是,这样的做法只会产生反作用,增强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的3次叛逆期,请你耐心陪伴ta 13-16岁,青春期大爆发
这怕是三个叛逆期中,最让爸妈头痛的吧。其实这段时期的孩子,常常会有挫败感,心理充满了各种说不上为什么的小忧郁。这时父母高高在上的权威只会加重矛盾,不妨给孩子多点理解、多点空间、多点耐心。
给爸妈的小建议:
1)、正视叛逆。学着去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是孩子走向成长和独立的必然阶段。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独立,那么这种叛逆心理就会减轻;如果父母不尊重,那么这种叛逆心理反而容易增强。
2)、多给孩子一点空间。在正常情况下,不用太想知道“孩子在干什么”。青春期是一个心理变化非常剧烈的阶段,今天他是这种状态,可能明天又变成另一个样子。只要确保他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父母无需对孩子偶然出现的异常行为而焦虑。
3)、别对孩子偶然出现的强烈叛逆行为,例如早恋、离家出走等大动干戈。试图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适当反思自己对孩子是不是控制太过分。
一般来说,强烈的叛逆行为是对父母强烈的控制欲望的反击,如果父母对孩子控制适当减弱,那么孩子的叛逆程度也会相对降低。
1岁宝宝开始学会反抗怎么办
一直以来得到满满的爱,进入儿童的两个反抗期后,使孩子对自我有所醒悟。因为放心所以能够主张“我就是我!”这代表你的育儿方式没有错,请对自己有自信。
孩孩优小迪认为面对孩子的反抗,妈妈如果慌了手脚,情绪化地责骂孩子,孩子就会感到不安。然后,为了确认自己是否被爱,孩子会更刻意唱反调。妈妈感到有压力越骂越凶,孩子也越来越磨人,形成恶性循环。
儿童的两个反抗期怎么做?包容孩子的叛逆,向他表达感谢和无限的爱
爸妈再怎么烦躁,也别忘记告诉孩子“我很爱你”、“谢谢你出生成为我的孩子”。当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说“我不要!”的时候,好好教他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孩子觉得自己被无条件接受,会产生安心感,就算做错事被骂也会乖乖听从。
儿童的两个反抗期里妈妈温柔拥抱孩子,爸爸严格指正孩子,父母分配好彼此的角色,育儿就会很顺利。即便是独自养育孩子的爸妈,只要扮演好接受孩子以及教导规范的角色,完全不会有问题。
孩孩优小迪建议在这个时期受到尊重长大的孩子,遇到青春期的第二次叛逆期就可以比较顺利度过。
五种会让孩子叛逆的妈妈
1、“无能妈妈”不受欢迎
孩子的感受:我喜欢唱歌、跳舞、绘画、剪纸、捏泥巴,可是妈妈都不会。
妈妈早出晚归,她对我的爱好好像根本不感兴趣。其实,我很希望妈妈能够陪我一起玩。
而且妈妈对我的提问也从来不热情回答,还说我的问题很奇怪,说小孩子的话为什么这么多。
建议:为做一个令孩子喜欢和自豪的妈妈,读书学习是关键。但是,毕竟妈妈不是完美的,总有些事情是妈妈不会的。要告诉孩子,妈妈会不断的充实自己,就像孩子现在做的一样,让孩子学会学习新的东西。
2、“电视妈妈”冷淡孩子
孩子的感受:妈妈一有空总坐在电视机前,对于电视连续剧是一集不落,而把我搁在一旁。妈妈把电视节目看得比我重。
建议:如果妈妈一直与电视机为伍,就会缺乏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看书和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开展亲子活动的机会。这不仅会失去许多和孩子沟通的机会,而且也影响孩子,使得他也从小喜欢看电视,而不善于和人交流、沟通。童年很珍贵,妈妈有时间的话,应该多和孩子一起活动。
3、“苛刻妈妈”束缚孩子
孩子的感受:妈妈总对我不满意,一心想把我当成一个“全能小神童”,钢琴、舞蹈、美术、体操和电脑,我学了好多,可是她还总觉得我这样没做好,那样没学好。
建议:儿童天性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谁剥夺了他们这种基本需要,必然不受欢迎。切记不要过分唠叨和干预孩子,要大胆放手,让他适当自由和放纵。
4、“攀比妈妈”让人厌烦
孩子的感受:“你看某某多能干,你再看看你自己。”这是妈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
在大家面前,妈妈总喜欢把我和别的孩子相比,她不是说我不好,就是表扬同事或者邻居的孩子比我强。其实,我觉得我自己做得也不错。
建议: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兴趣,绝不能按照一个标准要求他们。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帮助他一起开发潜能。
5、“谦虚妈妈”压抑孩子
孩子的感受:在客人面前,我总喜欢表现自己最拿手的长项,但妈妈总当着他人的面说我做得不好。
建议:孩子的自尊心有时候比大人还强,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弱,这样的做法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感,丧失自信心,甚至出现反叛情绪。当孩子开始不听妈妈的话,开始出现叛逆行为的时候,做妈妈的就应该开始细心的观察一下。
应对叛逆期孩子的四大方法
一、孩子叛逆的原因
1、因为青少年的心理随着这个年龄段自身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给他们的心态造成了冲击,他们面对自身的变化常常感到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了浮躁心态和对抗情绪;
2、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孩子心理上不成熟的表现。
青少年在心理上的成熟滞后于生理上的成熟,在心理的认知发展中,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孩子的认识是不坚定的、容易动摇的。思维虽然有独立性、批判性,但认知事物和问题时由于不全面客观而会出现偏激、片面、固执甚至极端化,把家长[微博]、教师的劝说、指点、提醒和督促都看成是不理解、不尊重的管教与约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作出违背施教者初衷的事情。家长和学校老师都要冷静去观察孩子的做法,真诚地面对孩子的问题,启发孩子的理悟,宽容释怀,情感交流。
二、孩子叛逆家长应该怎么办
1、保持自己的头脑冷静
孩子叛逆,父母一般会不满,一般会用自己的权力来压制孩子。其实,此时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等孩子冷静下来再去进行沟通。孩子叛逆时,言语和行为会犹如暴风雨,不懂得控制自己,但父母是成年人,应该懂得何时该保持冷静。
2、切勿过分保护孩子
鼓励孩子大胆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培养自立能力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告诉他思考问题要多从正面去想不要总有怨言。父母也可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
3、信任孩子
因为他们具有非常强烈的独立意识,我们要给予他们相应的信任。孩子们常常说,我爸爸、妈妈不信任我、不理解我。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给予他一定的权利、信任,一些事情可以让他独立去做,接纳他们做得不那么好的一面。因为他们处于半成人期、儿童化的状态,所以,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4、隐藏教育目的 千万别翻旧账
面对孩子的种种叛逆行为,家长切忌直接说“不”。比如孩子说要买高档衣服,如果你说“不行,没门”,只能引发孩子的反抗心理,觉得父母无法沟通,不理解自己。而应开启沟通的大门,好好与孩子交流。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教育孩子不情绪化、不翻旧账、不侮辱人格尊严,以提问的方式疏导孩子,而非威严地提出要求。
天哪,孩子竟然有3次叛逆期
1.孩子第一次叛逆期——2-3岁
二至三岁这个时间段是孩子从婴儿期过渡到幼儿期的这个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有了自主意识,不再愿意对父母言听计从,反而父母越是让他干什么他就偏偏不干什么,而且自己有很多的鬼灵精的小主意,并且还会想方设法地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很多家长不知道这一叛逆期,以为是孩子的“撒野”,所以动不动就进行一番严肃的说教甚至是打骂孩子。其实,两岁是孩子的一个转折点,所有的叛逆都说明孩子在成长,有了自己的小算盘,而面对这种情况,爸爸妈妈一定要有耐心地去对待孩子。
2.第二次叛逆期——7-9岁
七到九岁是孩子从幼儿过渡到少年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有着较强烈的叛逆心理,他们厌学、挑食、赖床、凡事都爱和父母对着干,这是因为他们在进入学校学习以后,认识了很多的新朋友,也交流到很多的新思想,有了很强烈的独立的意识,总是认为自己也是个小大人了,可以独当一面了,便急于摆脱家长的控制,爱和父母唱反调。
这个时期里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遇事要多和孩子商量,小小地照顾一下他“小大人”的意识,再多一点细心、爱心和技巧,相信就一定能和孩子和善相处。
3.第三次叛逆期——青春期
似乎“青春”一直和“叛逆”一次挂上钩的,大约从上初中开始,不论是女孩还是男孩都似乎不受自己的掌控了,他的想法和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听话、爱发脾气、自我为中心,成了这个阶段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的通病。这个时候,父母最好不要进行强行管教,要平等、尊重的和孩子进行沟通,给孩子一点自己的空间、只要不犯错就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干涉。
关于叛逆期我认为家长应该这样做会好一点:
1、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
2、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应尽量给予表扬。
3、 家长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孩子叛逆妈妈罪过大于爸爸
七成受访学生表示:妈妈干涉我做的每一件事
染烫头发、抽烟、着装暴露……高中女生平平从乖乖女变成了叛逆女孩。青春期叛逆的她,为的是“发泄对妈妈过度干涉的不满,证明自己长大成人了”。衣食住行都被妈妈一手包办的她,感觉自己被剥夺了自我选择的权利。
有时,母亲的过度关爱,也可能变成孩子逆反的催化剂。
本次郑州市青少年社会适应性调查中,关于“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诱因”的调查结果显示,母亲比父亲更容易忽略孩子的成人感,诱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71%的学生表示,母亲干涉我做的每一件事。65%的学生表示,母亲不允许我做一些其他孩子可以做的事,怕我出事。58%的学生表示,母亲总是关注我晚上干什么。43%的学生认为,母亲总是挑剔我的朋友、干涉我的交友。
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袁林方说,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成人感日益强烈,而母亲仍不断“包办”孩子的生活,衣食住行事无巨细。这就容易让青春期的青少年产生逆反的心理,做出叛逆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成人感。
“对子女教育上,母亲更应学着放手,避免过度干涉和过度保护。”他建议母亲们应该多在情感、温暖、理解上下工夫,减少对孩子的过度束缚。
六成学生难以适应新环境
某初中生因换了个班主任而成绩下降,某大一新生无法适应大学生活而休学在家,某学生搬新家转学后,天天闹着不上学,等等。
袁林方说,社会适应性差,已经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大困扰。
郑州市青少年社会适应性调查报告显示,60%的学生表示,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转学、升学等环境变化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3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当众丢面子后不能尽快走出阴影。
袁林方说,每年9月开学季,都是学生心理咨询的高峰期,其中很大比例的咨询都是新环境适应不良问题。培养青少年应对“变化”的能力,成为当务之急。他说,进入新环境,接触新人群,做许多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中学、大学的新生需要应对很多的新变化。他建议“新生”们趁着假期的时间,在家里有意识地培养一下自己的适应能力,对自己将要面对的变化做好心理准备。在家里刻意锻炼一下自己的自理能力,使自己能够避免“新生适应不良症”,开学后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宝宝拉大便绿色怎样护理
1、养成定时大便习惯。
妈妈应培养宝宝每天准时排便习惯。尽量安排早晨吃奶后排便。此时孩子情绪平稳,容易集中注意力排便。
2、切忌长时间坐盆和坐盆时看书。
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宝宝不易排便,且长时间坐盆,易造成个别体弱的宝宝脱肛。每次坐盆5~10分钟为宜,每天次数也不宜过多。
3、让孩子接受,而不是排斥。
妈妈应帮助宝宝了解自己的身体,让他了解每天大便对他有好处。如果因此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和生理功能产生排斥感,会影响到长大后的身体观念甚至性观念。
4、关注需要技巧。
妇婴专家指出,如果对孩子的大便问题给予超过其他事情的特别关注,孩子就会利用这个机会来叛逆、消极抵抗,或糊弄周围的人。越自然、越没有压力的方法对孩子身心健康越好。
3岁的宝宝进入人生第一个叛逆期
越有思想的人越难以用粗暴的方式去统治!同样,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开始有了自己小小的主见,不再甘心受父母控制,所以变得似乎“不听话”“叛逆”起来了。
其实,所谓叛逆,不过是大人一厢情愿的说法,对孩子来说那是人家成长的一个标志而已。
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长,你就不会再为此而挠头。
所以,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这样管!
第一个叛逆期:可怕的两岁左右
孩子在两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变得强烈,所以就会从之前的“小乖乖”变成一个令人感到无奈的“小恶魔”。凡事总喜欢以“不”字打头,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
比如:“睡觉!”“不觉!”“吃饭!”“不饭!”“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妈妈说她的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就开始这样叛逆了,那可能是因为妈妈在跟孩子交流时,总喜欢命令式的不要怎样,不许怎样,孩子就过早地学会了说“不”。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是怎么样的,在他那里就会得到反射。所以改变孩子的关键,还是先改变自己!
而且孩子虽然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在与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比如当别人抢他玩具时,情急之下他会做出拳打脚踢的动作。一个是因为手脚敏感期,一个是因为他自己不知道该怎样正确表达意见,慌乱中做出的随心所欲的反应。
那么父母该如何管教这一时期的孩子呢?
1、 切记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长似乎很民主,凡事都与孩子用商量的口气,我们去吃饭好不好?我们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这种情况下大都会回答“不好!”接着你又会开始发脾气或者讲道理,那宝宝会更听不进去。
2、让孩子做选择题。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选择方式,给出他两个选择!比如你想吃米饭还是面条?咱们现在出去,还是五分钟后出去?
当然,有的小孩会给出额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确地告诉他,这不是选择范围内的,然后很严肃地再重复一遍自己的命题。其实,很多时候小孩子也不想给家长太多的冲撞,一般此时他会根据你的范围来选择的。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孩子很好的引导,另一方面让孩子觉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种当家作主的感觉!
3、不要总是用命令的口气交流。
比如:不许把玩具到处乱扔!其实你直接说:“宝宝应该把玩具放好!”这句他更乐意接受。
家长粗暴,孩子就会跟着学习你的粗暴,接着就是无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长要首先改变1%,那宝宝就会改变99%。
4、给出孩子做准备的时间。
虽然孩子是以玩为主,但是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须立马停止的,你要给他做出反应的时间。
比如:出门前尽早提醒,5分钟后我们出门去哦!
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饭!不要磨磨蹭蹭的!”改为“宝宝,再过五分钟,我们要吃饭了哦!”
想想哪种方式孩子更乐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会不同!
5、让更多的人参与孩子的成长。
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一手带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妈妈的脾气秉性,所以能轻而易举地在“斗智斗勇”中取胜。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讲道理,只是陪他玩儿,做给他看,他自然会明白什么是规则,什么是规矩!
第二个叛逆期:7-9岁的小大人儿
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会了更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是个“小大人儿”了,极力想挣脱父母的掌控,于是就变得处处喜欢跟大人“唱反调”。
既然孩子变化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就得跟着变!不然头疼的是你自己,而且孩子还会因为没得到恰当引导,变得更加叛逆,甚至学习成绩也因此下降,最终无法挽回!
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长专权,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让他自己做主。
此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非常重要,比如饭前做作业,饭后看二十分钟电视,这些约定俗成的事情,有助于帮你更好地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
第三个叛逆期:12-15岁美好的青春期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初步成熟,而心理却未成熟,于是常常会遭遇各种挫折感,心理变得更加矛盾,甚至烦躁!
父母如果此时强行管制,效果肯定是适得其反。而是要先试着跟孩子做朋友,真正理解他,尊重他,才能正确引导他。
不妨多给他看一些积极的励志书,比如名人传记等,让他内心有个学习的楷模。用心目中的榜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另外,他的社交圈虽然我们无法干预,至少可以给予他一个健康的社交氛围,比如多带他出去接触接触不同的人,去高校学府感受感受等等。
父亲的理性和信任感此时更能赢得孩子的内心,比焦虑的母亲沟通起来要简单许多,所以父亲一定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
叛逆的青春期 父母如何应对
近日,网上有这样一条新闻:某14岁少女当街殴打父亲。这位身穿短裙,脚踩高跟鞋的女生,据悉已经两个月没有回家。之前所以与父亲在介绍发生冲突,是因为不想跟父亲回家。14岁,正是属于青少年的叛逆期,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最喜欢做一些出格的事情,越不让做的事情,他们偏要去做。这也让很多父母十分烦恼。那作为父母的你们,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小孩时,又应该如何是好呢?
一、孩子叛逆的原因
1、因为青少年的心理随着这个年龄段自身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给他们的心态造成了冲击,他们面对自身的变化常常感到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了浮躁心态和对抗情绪。
2、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孩子心理上不成熟的表现。
青少年在心理上的成熟滞后于生理上的成熟,在心理的认知发展中,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孩子的认识是不坚定的、容易动摇的。思维虽然有独立性、批判性,但认知事物和问题时由于不全面客观而会出现偏激、片面、固执甚至极端化,把家长、教师的劝说、指点、提醒和督促都看成是不理解、不尊重的管教与约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作出违背施教者初衷的事情。家长和学校老师都要冷静去观察孩子的做法,真诚地面对孩子的问题,启发孩子的理悟,宽容释怀,情感交流。
二、孩子叛逆家长应该怎么办
1、保持自己的头脑冷静
孩子叛逆,父母一般会不满,一般会用自己的权力来压制孩子。其实,此时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等孩子冷静下来再去进行沟通。孩子叛逆时,言语和行为会犹如暴风雨,不懂得控制自己,但父母是成年人,应该懂得何时该保持冷静。
2、切勿过分保护孩子
鼓励孩子大胆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培养自立能力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告诉他思考问题要多从正面去想不要总有怨言。父母也可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
3、信任孩子
因为他们具有非常强烈的独立意识,我们要给予他们相应的信任。孩子们常常说,我爸爸、妈妈不信任我、不理解我。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给予他一定的权利、信任,一些事情可以让他独立去做,接纳他们做得不那么好的一面。因为他们处于半成人期、儿童化的状态,所以,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4、隐藏教育目的 千万别翻旧账
面对孩子的种种叛逆行为,家长切忌直接说“不”。比如孩子说要买高档衣服,如果你说“不行,没门”,只能引发孩子的反抗心理,觉得父母无法沟通,不理解自己。而应开启沟通的大门,好好与孩子交流。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教育孩子不情绪化、不翻旧账、不侮辱人格尊严,以提问的方式疏导孩子,而非威严地提出要求。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
第一个叛逆期:可怕的两岁左右
孩子在两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变得强烈,所以就会从之前的“小乖乖”变成一个令人感到无奈的“小恶魔”。凡事总喜欢以“不”字打头,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
比如:“睡觉!”“不觉!”“吃饭!”“不饭!”“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妈妈说她的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就开始这样叛逆了,那可能是因为妈妈在跟孩子交流时,总喜欢命令式的不要怎样,不许怎样,孩子就过早地学会了说“不”。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是怎么样的,在他那里就会得到反射。所以改变孩子的关键,还是先改变自己!
而且孩子虽然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在与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比如当别人抢他玩具时,情急之下他会做出拳打脚踢的动作。一个是因为手脚敏感期,一个是因为他自己不知道该怎样正确表达意见,慌乱中做出的随心所欲的反应。
那么父母该如何管教这一时期的孩子呢?
1、 切记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长似乎很民主,凡事都与孩子用商量的口气,我们去吃饭好不好?我们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这种情况下大都会回答“不好!”接着你又会开始发脾气或者讲道理,那宝宝会更听不进去。
2、让孩子做选择题。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选择方式,给出他两个选择!比如你想吃米饭还是面条?咱们现在出去,还是五分钟后出去?
当然,有的小孩会给出额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确地告诉他,这不是选择范围内的,然后很严肃地再重复一遍自己的命题。其实,很多时候小孩子也不想给家长太多的冲撞,一般此时他会根据你的范围来选择的。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孩子很好的引导,另一方面让孩子觉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种当家作主的感觉!
3、不要总是用命令的口气交流。
比如:不许把玩具到处乱扔!其实你直接说:“宝宝应该把玩具放好!”这句他更乐意接受。
家长粗暴,孩子就会跟着学习你的粗暴,接着就是无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长要首先改变1%,那宝宝就会改变99%。
4、给出孩子做准备的时间。
虽然孩子是以玩为主,但是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须立马停止的,你要给他做出反应的时间。
比如:出门前尽早提醒,5分钟后我们出门去哦!
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饭!不要磨磨蹭蹭的!”改为“宝宝,再过五分钟,我们要吃饭了哦!”
想想哪种方式孩子更乐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会不同!
5、让更多的人参与孩子的成长。
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一手带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妈妈的脾气秉性,所以能轻而易举地在“斗智斗勇”中取胜。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讲道理,只是陪他玩儿,做给他看,他自然会明白什么是规则,什么是规矩!
第二个叛逆期:7-9岁的小大人儿
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会了更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是个“小大人儿”了,极力想挣脱父母的掌控,于是就变得处处喜欢跟大人“唱反调”。
既然孩子变化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就得跟着变!不然头疼的是你自己,而且孩子还会因为没得到恰当引导,变得更加叛逆,甚至学习成绩也因此下降,最终无法挽回!
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长专权,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让他自己做主。
此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非常重要,比如饭前做作业,饭后看二十分钟电视,这些约定俗成的事情,有助于帮你更好地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
第三个叛逆期:12-15岁美好的青春期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初步成熟,而心理却未成熟,于是常常会遭遇各种挫折感,心理变得更加矛盾,甚至烦躁!
父母如果此时强行管制,效果肯定是适得其反。而是要先试着跟孩子做朋友,真正理解他,尊重他,才能正确引导他。
不妨多给他看一些积极的励志书,比如名人传记等,让他内心有个学习的楷模。用心目中的榜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另外,他的社交圈虽然我们无法干预,至少可以给予他一个健康的社交氛围,比如多带他出去接触接触不同的人,去高校学府感受感受等等。
父亲的理性和信任感此时更能赢得孩子的内心,比焦虑的母亲沟通起来要简单许多,所以父亲一定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
不同时期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心理变化,所以我们的教养方式不能一成不变。做父母,也是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无论何时,请记得收起你的家长专制!另外,夫妻恩爱是最好的家长,家庭氛围越是剑拔弩张,孩子就越容易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