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胆囊肿瘤治疗注意事项

胆囊肿瘤治疗注意事项

胆囊癌的根治手术;由于胆囊癌患者就诊时往往已不是早期,据大宗病例分析,能获根治性切除的胆囊癌只占23%左右。总体上胆囊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故有些外科医生对胆囊癌的治疗持悲观态度。近年来,由于对胆囊癌根治性手术的开展,术后5年生存率已有显著的提高。根治术的范围主要包括胆囊切除、肝部分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肝脏一般切除胆囊床周围3厘米左右。淋巴结清扫根据其汇流途径和转移情况而定。一般清扫至转移淋巴结的下一站淋巴结。早期胆囊癌只要切除胆囊淋巴结,但大多数可切除的胆囊癌应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的淋巴结,必要时还应清扫胰十二指肠上、胰头后淋巴结。

胆管癌患者到底还能活多久

作为一种恶性肿瘤,胆管癌带给患者及家属的痛苦极大,所以胆管癌能活多久就非常受到关注。胆管癌患者究竟能活多久,没有人能够准确的答案,因为这极大程度取决于患者患病的时期和治疗的效果。虽然目前采用放化疗联合人参皂苷Rh2的治疗手段已经让一些胆管癌患者延长了生命,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说胆管癌可以。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可怕的一种难缠疾病,很多肿瘤患者无缘无故被判死刑,其实多数是由于采用不科学的治疗手段或治疗技术落后等造成的,比如手术治疗肿瘤就很难清除患者体内的残余病灶,放化疗治疗肿瘤不仅杀不死癌细胞还对人体正常生理造成了损伤。肿瘤治疗一定要选择最科学,也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最佳选择。

胆囊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预后较差的肿瘤之一,能活多久主要看病人的预后情况。手术切除是惟一可能治愈胆囊癌的方法.只有完整切除肿瘤,才能较好提高生存率。胆囊癌的手术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分期,也与手术方式和手术的彻底性有关。胆囊癌晚期到底能活多久这个问题,很难有明确的答案,因为胆囊癌晚期治疗方式有限,且放化疗效果一般,主要取决于治疗方法是否得当以及病人的身体机能。建议服用含量在16%以上的人参皂苷Rh2(护命素),可激活身体免疫细胞,防止肿瘤转移、扩散,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同时诱导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在临床上带瘤生存有很好的效果,平均可延长三年以上生命。此外,胆囊癌晚期患者及家属应多了解胆囊癌晚期的治疗知识,多和主治医师交流,对胆囊癌晚期生存期的延长有帮助。

胆囊囊肿怎么治疗

胆囊囊肿的症状

胆囊囊肿如果很大,而影响胆汁的代谢,可引起胆囊炎,患者会有腹胀,后背有放射性疼痛感,如果是胆总管囊肿,可引起梗阻性黄疸,呕吐,发热等症状。

治疗方式

一般无症状者无需治疗,症状严重者选择手术治疗。

疾病护理

避免高度紧张及精神刺激,保持乐观情绪及充足睡眠。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及消除囊肿可以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平时可多吃消肿散结的食物。

胆囊癌化疗后还能活多久

胆囊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由于起病隐匿,无特异症状,早期诊断困难,故能手术切除者不多,国内文献报道为50%。能行根治性手术者更少,仅为20.2%。所以化疗作为胆囊癌的辅助治疗,在临床上经常使用。那么,胆囊癌化疗后能活多久呢?以下是相关介绍:

胆囊癌的预后很差,总的5年生存率不足5%。主要与该肿瘤的恶性程度高,转移、扩散较早,早期确诊率和手术切除率均很低有关。正如前面提到的,肿瘤治疗的效果与胆囊癌的分期密切相关。凡按良性胆囊疾病行胆囊切除术后偶然发现的Ⅰ、Ⅱ期胆囊癌的病人,常能长期存活,据报道5年生存率可达64%~86%;相反,Ⅲ期以上的病例预后很差。肿瘤若已侵犯至胆囊全层时,则几乎均在术后2.5年以内死亡。

预防胆囊肿瘤需要注意哪些事

胆囊肿瘤患者在化疗之后饮食比较少,所以要多吃些高蛋白、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要保持营养都均匀的达到,不要偏食。化疗之后的患者不宜多吃冷食,因为猛的接触到冷食之后胃肠道忽然受凉,就有可能导致肠胃痉挛,所以切忌要注意吃东西的时候要趁热吃。患者每天的饮水量一定要在一千五百毫升以上,可以多喝些绿茶、淡盐水和热果汁,记住一定要暖热之后在喝。嗜油腻饮食者可增加患胆囊炎胆石症的机会,故也就增加了患胆囊肿瘤的可能性。积极治疗癌病变前,迟早社除可能引起癌变的诱因,如积极治疗胆囊炎,对于有症状的胆结石或较大的结石要尽早行胆囊切除术。动物实验时,亚硝酸基胺等致痛剂可诱发胆囊肿瘤。胆囊息肉中的胆囊腺瘤、腺肌瘤是胆囊肿瘤相关性息肉,可发生癌变。因此,了解了可能导致胆囊肿瘤的发病因素,从而进行相关疾病的防治,就有可能减少胆囊肿瘤的发生,达到预防的目的。

胆管肿瘤的治疗

胆管肿瘤的治疗取决于病因和肿瘤情形,外科手术是探明肿瘤类型,决定肿瘤是否能被切除,建立胆汁引流旁路最直接的方法,最常见的情况是,肿瘤不能被完全切除,而且,绝大部分这类肿瘤对放射治疗不敏感,化疗有时能缓解部分症状。

部分癌性胆道梗阻的病人出现疼痛、瘙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脓肿,如病情不允许手术。医生可通过纤维内镜插入一根导管(旁路管)使胆汁和脓液绕过肿瘤得以引流。这种方法不仅能引流积聚的胆汁、脓液,也能控制疼痛,缓解瘙痒。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为病人创造良好的治疗休养环境,尽快完成病人的角色转换。胆管肿瘤病人因疼痛、黄疸等原因,思想负担重,情绪低落。应鼓励病人倾诉,消除焦虑、恐惧及紧张心理,树立增强恢复健康的信心;同时加强沟通,介绍疾病的诊断治疗进展;操作规范熟练,增加彼此信任;对病人解释手术方式及可能发生的情况,以降低因了解病情而产生的焦虑和压力。

2、改善营养,加强保肝治疗 梗阻性黄疸病人由于胆红素和胆汁酸盐的毒性作用,造成肝细胞的损害,纤维增生,终致胆汁性肝硬化,肝功能损害;同时胆汁不能进入肠道,使消化吸收能力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下降,肝细胞代谢能力下降,蛋白合成能力降低,可导致病人全身营养状况差,腹腔积液、低蛋白血症,对手术耐受能力下降。术前应配合做好饮食护理,应食用高糖、低脂、优质蛋白质、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手术耐受力。必要时,可配合医师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一般术前血清总蛋白应达到65g/L,清蛋白35g/L。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尿量变化 胆管肿瘤病人因梗阻性黄疸而致内毒素血症,可加重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损害,导致肝肾综合征。故应做好病情观察,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观察病人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有无放射痛等,对于胆管肿瘤继发胆管炎者,往往加重病情,应更加注意体温、黄疸及腹膜刺激征的变化,根据医嘱及时给予抗感染药物,以控制胆管感染。

5、恶性梗阻性黄疸时的高胆红素血症和内毒素血症,可削弱肝脏的代偿与储备功能,降低机体免疫力和手术耐受力。必要时,应配合医师做好术前减黄、引流,如PTCD术等,密切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一般待血胆红素降至171μmol/ L以下,全身状况好转时,再做根治性手术。

6、对症护理

(1)高热病人按医嘱进行药物或物理降温,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2)疼痛病人应加强心理护理,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时间,了解疼痛的原因,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痛治疗,并观察镇痛效果。

(3)加强黄疸病人的皮肤护理,瘙痒时可指导病人温水擦浴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穿棉质内衣,修剪指甲,保持双手清洁,严禁抓搔,以免造成皮肤破损、感染。

术后护理

1、引流管的护理

(1)观察并记录腹腔引流液的量、性状、颜色,第一个24小时内腹腔引流量一般不超过300ml,以后逐渐减少。如引流量多,色鲜红,并出现血压低、心率快,则应警惕内出血的可能,须立即通知医师处理。对于行肝叶切除术后的病人,更应加强监护。

(2)通常行胆囊切除或胆肠吻合或肝叶切除术后短期内,肝脏断面或吻合口可有少量胆汁渗出,一般逐渐减少而消失,无需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后腹腔引流管如有胆汁流出,量持续不减或日渐增多,发热、并出现腹膜刺激征,应及时协助医师处理。若持续1周,则考虑胆瘘形成,应确保引流通畅,以防止胆汁积存形成膈下脓肿或流入腹腔,形成胆汁性腹膜炎。

(3)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者,因手术复杂,吻合口多,术后观察护理尤为重要。其中胰瘘是外科医师最关心的问题,早年其发生率为15%~20%,病死率高达50%。目前,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和手术方法的改进,其发生率为13%左右,病死率为17%左右。胰瘘的高发生率与胰腺的特殊结构和生化特性密切相关。胰腺结构以腺组织为主,支撑组织少,被膜薄,质脆,做胰肠吻合时,胰腺容易被缝线切割撕裂,另外,胰液具有很强的消化活性,一旦胰液外溢并被激活,将破坏吻合口发生胰瘘。胰瘘多发生在术后5~7天,与胰肠吻合不严、吻合口张力过大、血运障碍、胰周感染和胰液引流不畅有关。常表现为上腹痛、发热、引流液增多,呈乳白色,淀粉酶含量超过1 500U/L,时间超过2周。应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量、性质的变化,控制感染;加强皮肤护理,涂以氧化锌软膏,防止胰液刺激造成皮肤损伤;禁食,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应用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如生长抑素。对胰瘘超过6个月不愈合者,可行胰瘘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或瘘管空肠、瘘管胃吻合术。

(4)T管(T-tube)是胆管手术后的护理重点,应注意以下问题:

1)妥善固定,防止滑脱 T管长短适宜,要让病人翻身无阻,尽可能不要固定在床上,以免牵扯造成脱落,同时向病人及家属提供相关的护理知识。

2)随时检查T管是否通常,避免受压,如发现有阻塞现象,应协助医师用无菌生理盐水低压冲洗。

3)观察记录胆汁的颜色、性质、量。胆汁的生理分泌量为600~800ml,色泽金黄,较稠厚、清亮无沉渣;通常术后第一个24小时T管有300~500ml胆汁流出,以后随着胆总管水肿消退,如引流超过500ml,大部分胆汁进入肠道,引流量逐渐减少,每天约200ml。多表示胆总管下端梗阻或胆肠吻合口狭窄;如胆汁浑浊,有絮状物等,多表示有感染存在;如胆汁稀薄,甚至水样胆汁,量多达1000ml,表示肝脏功能不良;如胆汁突然减少,应注意有无结石、蛔虫、坏死组织堵塞。

4)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并注意防止逆流,以免造成感染;卧床时引流袋不要放置太低,以免胆汁过度流失。进食时,可在进餐前1小时夹住T管,以便胆汁进入十二指肠帮助脂肪消化。

5)对于长期留置T管的病人,需防止胆汁过度丢失,可收集病人胆汁,煮沸消毒后混合果汁一起服用。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病人多采用胆管支架置入,避免长期留置引流管带来的诸如胆汁丢失、电解质紊乱、消化功能障碍、感染和影响病人生存质量等问题,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6)观察病人皮肤、巩膜黄疸消退情况和血胆红素的变化。有无发热及尿、便色泽的改变,以了解胆管引流是否通畅。

7)术后2周行T管造影,造影前应试行夹管2~4天,并行碘过敏试验。随着造影剂的改进,目前有主张造影后不需开放引流,但一般情况下仍然给予开放引流,使造影剂外流,以减少副反应和感染。造影后夹管期间如有呕吐、右上腹胀痛、发热、黄疸复出,须继续引流,以后可行ERCP检查治疗。

8)如T管造影显示正常,则可考虑拔管。以往多以术后半月为拔管期限,但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术中防止腹腔粘连技术的应用和引流管材质的改进,临床观察发现,T管纤维窦道的形成明显延迟。目前,T管拔除时间大都延后至术后1个月,甚至更长,我院肝胆中心曾有术后1个月拔管而致胆汁性腹膜炎的经验教训,故拔管时间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拔管后应注意观察病人腹部和胆汁渗漏情况,做好皮肤护理。

2、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 多与手术原因、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尤其多见于胆管肿瘤伴严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应严密观察病人面色、意识、生命体征及腹腔引流情况,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维持有效静脉通道。

(2)胆瘘及胆肠吻合口瘘 是胆管癌术后一种较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病人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与手术处理不当或拔除支撑管或T管有关。护理上应注意妥善保护好各种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对于年老体弱、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以及必须应用激素者,应适当延长拔管时间。发生胆瘘后应保持原有引流通畅,行腹腔抗菌药液冲洗,取半卧位,减少腹腔污染;密切观察病人腹痛是否加重、范围是否扩大、有无体温升高等,并作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肺肿瘤治疗

外科治疗是肺肿瘤的首选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外科治疗5年生存率达40%-50%,其中早期肺肿瘤患者治愈率可达70%-85%。而且非手术治疗,1年内死亡率高达90%。而中期肺肿瘤的手术治疗为术后综合治疗奠定基础,对提高生存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根据不同病情,肺肿瘤的外科治疗分以下几种方式:

1、肺肿瘤病灶局部切除术:此类手术适用于不能耐受常规肺肿瘤根治术的病人和肺转移肿瘤的病人。

2、肺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根治术是指将原发肿瘤及其引流区域淋巴结完全切除干净。原发灶切除包括一个肺叶、两个肺叶或一侧全肺切除,并且支气管残端在显微镜下无残留肿瘤细胞。该方法是目前最常见的术式,但它同一般治疗肺部疾病的手术不同(如肺结核、肺脓肿等)。肺肿瘤手术治疗不仅切除原发灶,还要清扫淋巴结。后者对于病人的准确分期、判断预后、能否治愈有极其重要意义。淋巴结的清扫数量和是否将淋巴结区域脂肪组织整块切除是手术质量好坏的标志。

3、支气管成形术、隆突重建术等:依据最大程度切除病变组织,最大程度保留正常组织的原则,近十年来此类手术发展较快,并设计出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支气管袖状切除术、主支气管与叶支气管吻合术。这些术式不仅能将肿块完全切除,还能保留正常肺组织,使病人术后拥有较好的肺功能,明显改善了全肺切除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4、气管肿瘤切除术:气管肿瘤发病少见,多为低度恶性,咳嗽、气短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一般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可切除最大气管长度为7厘米。

外科治疗肺肿瘤的治疗方法中,除Ⅲb及Ⅳ期外,应以手术治疗或争取手术治疗为主导,依据不同期别、病理组织类型,酌加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而小细胞肺肿瘤的治疗的指征,方案有待临床实践不断修正完善。

胆囊癌的根治方法

标准的根治性胆囊肿瘤手术,切除范围包括完整的胆囊切除,楔形切除胆囊床2~3cm的肝组织,并清除区域淋巴结。术后配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以达到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中晚期的胆囊肿瘤可行扩大胆囊肿瘤根治术,主要针对癌肿侵及转移的不同部位而采用包括,右肝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门静脉重建等联合手术,Nakamura报告2例晚期胆囊肿瘤施行右半肝叶切除术及根治性胆囊切除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该2例分别存活12、13年,并未见复发,由此可见如病人一般性况较好,该术式可望提高远期疗效。

姑息手术,晚期一般状态较差,伴有梗阻性黄疸者,采用肝总管Roux-en-Y吻合,T管引流术,左胆管空肠吻合术或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旨在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但疗效不高。术后配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以达到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胆囊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一、手术指征

1、病变大于10mm;

2、怀疑为恶性肿瘤,病变侵及肌层;

3、良性与恶性难以确定;

4、经短期观察病变增大较快;

5、病变位于胆囊颈管部影响胆囊排空;

6、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及合并胆囊结石或急慢性胆囊炎等。凡具有上述指征之一者,均应手术治疗。

二、手术方法的选择

单纯胆囊切除术适用于各种胆囊良性肿瘤。如果胆囊良性病变发生癌变且已侵及肌层甚至浆膜层,应按胆囊癌处理。在胆囊切除术中,应解剖检查胆囊标本,对可疑病变常规做冷冻切片病理检查,以发现早期病变。

胆囊肿瘤饮食疗法

一、血象下降的膳食调理

胆囊癌化学治疗可造成骨髓再生不良,尤以白血球下降为、最为明显。为有效预防血象下降,在化学治疗时病人应补充高蛋白质饮食,如牛奶、大豆、瘦肉、猪蹄、海参、鱼、动物肝脏及红枣、花生、核桃、黑木耳、胡萝卜、赤小豆等。河蟹、黑鱼、牛肉、动物熬制的胶胨如驴皮胶(阿胶)、猪皮胶(肉皮胨)等也有助于提升白血球。中医最重视以脏补脏,因此在化疗期间也可适量增加动物骨髓,如牛、样、猪的骨髓炖烫,或用鸡血、鸭血、鹅血、猪血制作的饮食。同时也可多吃一些五黑食品,如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枣等。中医认为“黑可入肾”,五黑食品可以补肾填髓,有助于血象的提高的。

二、消化道毒性反应的膳食调理

胆囊癌的化学治疗可引起口腔黏膜炎,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疼痛等。此时要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刷牙,补充高营养流质或办流质饮食,如莲子羹、雪耳羹、牛奶、豆浆、鲫鱼汤等。进食时避免过热、过酸及刺激性饮食,急性炎症可口含冰快以减少炎性渗出,出现溃疡可用蜂蜜20毫升加入研碎的维生素C0.1克,口含,每日2~4次。 化学治疗损伤胃肠道黏膜,可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纳差等。此时可进食开胃食品,如山楂、扁豆、山药、白萝卜、香菇等,同时要少食多餐,避免饱食感。进食要细嚼慢咽,饭后1小时不要平卧,可以散布,化疗前1小时不要进食水,进食时如恶心呕吐可口服鲜姜汁3~5毫升。

脑肿瘤治疗

1.手术治疗是颅内肿瘤最基本、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凡手术能达到的部位,均应在不造成重大神经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力争做到完全切除或大部切除。颅内肿瘤手术治疗,包括肿瘤切除、内减压、外减压和捷径手术。由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目前颅内良性肿瘤,大部都可彻底切除并很好地保护神经功能。即便对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肿瘤再加其他治疗,也能获得较好结果。部分切除肿瘤缩小肿瘤体积或内外减压,脑脊液分流等姑息性手术,可暂时缓解颅内高压,争取其他治疗时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2.放射治疗各种胶质瘤、垂体腺瘤、生殖细胞瘤、脊索瘤、颅咽管瘤及部分转移癌对放射线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在手术治疗后可给予放射治疗。

3.化学治疗颅内肿瘤的化学治疗有全身给药与局部给药,全身给药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局部给药包括鞘内注射、动脉内插管超选择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和瘤腔内给药。理想的化疗药物应能顺利通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无毒性,能在血液和脑脊液中维持较长时间的高浓度。

4.光动力学治疗(PDT)用醋酸或硫酸处理过的血卟啉衍生物(HPD),不仅能通过血脑屏障,而且很容易被瘤细胞吸收。瘤细胞HPD的积贮可较正常组织细胞大5~20倍,停留在细胞内的时间可达48h。在此期间如用氩激光照射瘤床,则含有光敏物质的瘤细胞因发生光理化反应而失去活力或死亡。

5.热能治疗肿瘤细胞对热能较正常细胞敏感。当将瘤区温度升高至42℃~43℃时,肿瘤细胞可被杀死而正常细胞可不受影响。加温可用微波或射频电流,温度控制在43℃,时间为20~30分钟。热能治疗可增强放疗的效果,与放疗合用似更合理。

相关推荐

肿瘤治疗方法

根据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及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又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而癌症即为恶性肿瘤的总称。要提请注意的是,癌症与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癌指的是上皮性的恶性肿瘤,如由大肠黏膜上皮形成的恶性肿瘤称为大肠黏膜上皮癌,简称大肠癌。由皮肤上皮形成的称皮肤上皮癌,简称皮肤癌等等。所以,若医生说某某人患的是癌症,即表明患者长的是恶性肿瘤;若说某某人患的是胃癌,意思是患者的胃黏膜上皮形成的癌症,若说患者得的是胃肉瘤,则表明这种恶性肿瘤不是由黏膜上皮细胞所形成的,可能由平滑肌细胞恶变引起,或是属于胃的恶性淋巴

胆息肉是什么病症呢

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 活跃增长期 相对稳定期 吸收消散期 胆囊息肉体积 不断增大 不变化 逐渐减小 胆囊息

皮肤良性肿瘤治疗原则

从常见的色素痣、脂溢性角化到罕见附属器肿瘤,皮肤良性肿瘤种类繁多.患者求治皮肤良性肿瘤往往有两个目的:①彻底切除肿物消除压迫症状或预防恶变;②美容,那么,皮肤良性肿瘤治疗原则是什么呢? 很多皮肤良性肿瘤恶变几率非常小,而且很少有继发变化,诸如脂溢性角化、皮肤纤维瘤、软纤维瘤(皮赘)等。对于这类肿物,应向患者交代治疗不是必须的,如果患者出于美容目的坚持治疗,医师就要按照美容治疗思路制定治疗方案。 有些皮肤良性肿瘤虽然恶变几率很小,但容易发生继发感染、出血,或因体积巨大产生压迫症状,对这类肿瘤建议预防性切除,

胆囊息肉会自己好吗

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有些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但很多患者并无症状。这几年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大多为30岁至50岁。那么,胆囊息肉会自己好吗?如何治疗? 胆囊息肉类型比较多,因此很多患者对此病比较模糊,其实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从病理角度来看,有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主要包括腺瘤样息肉、胆固醇息肉、增生和炎症性息肉、胆囊腺肌病等。 目前,胆固醇性息肉十分常见,且绝大多数为多发,很少为单发。而腺瘤样息肉比较少见,且绝大多数是单

胆囊息肉怎么办

由于B超的普及,因此临床上发现胆囊占位性病变很常见,这些占位性病变,通常诊断为胆囊息肉。一般来说,胆囊息肉分为非肿瘤与肿瘤性病变两大类 一、 非肿瘤性病变: 1. 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一般不会癌变) 2.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一般也不会癌变 3. 腺瘤样增生:有癌变可能 4. 腺肌瘤(又称为腺肌增生症),也可能癌变 二、 肿瘤性病变 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 ,恶性主要为胆囊癌。。 (1)胆囊腺瘤 :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 ,,恶变率约 30%,瘤体越大癌变机会越高。直径大于10mm的腺瘤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

1.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 (1)胆囊息肉的大小现在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提示为肿瘤性息肉,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以明确病理类别。如为癌性息肉,肿瘤局限于黏膜时可行单纯胆囊切除术;一旦肿瘤侵及肌层,就需要行扩大切除术,包括胆囊床肝脏楔形切除,淋巴结清扫。临床上LC治疗胆囊息肉会面临发现隐匿性胆囊癌(T1、T2)的问

胆囊息肉怎么办

由于B超的普及,因此临床上发现胆囊占位性病变很常见,这些占位性病变,通常诊断为胆囊息肉。一般来说,胆囊息肉分为非肿瘤与肿瘤性病变两大类一、 非肿瘤性病变:1. 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一般不会癌变)2.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一般也不会癌变3. 腺瘤样增生:有癌变可能4. 腺肌瘤(又称为腺肌增生症),也可能癌变二、 肿瘤性病变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 ,恶性主要为胆囊癌。。(1)胆囊腺瘤 :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 ,,恶变率约 30%,瘤体越大癌变机会越高。直径大于10mm的腺瘤,癌变可能性达到

如何治疗胆管肿瘤

胆管肿瘤西医治疗 (1)改善全身情况及大力支持治疗。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护肝治疗,适时给予血浆及人体白蛋白,静脉给予大量维生素C及维生素K1等。 (4)抗生素治疗。 (5)术前3d即行肠道准备,口服肠道抑菌药物。 (6)术日晨转置胃管、尿管。 (7)术前无病理诊断者,应作好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准备。 (8)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者,应备好胆道、胰管的引流管及双套管等腹腔引流管。 胆管肿瘤中医治疗 ①湿热蕴蒸 【主症】主证右上腹胀痛或隐痛,可向腰背部放射,甚或右上腹可扪及包块,身目黄色鲜明,口渴或

胆囊息肉临床有什么症状 胆囊息肉该怎么办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因在临床和影像学检查上很难明确其性质,胆囊息肉临床上予以定期观察,当胆囊息肉大于一公分时,建议患者手术治疗,一般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息肉和肿瘤的区别

胆囊良性肿瘤病人多无特殊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为右上腹疼痛或不适,一般症状不重,可耐受。如果病变位于胆囊颈部,可影响胆囊的排空,常于餐后发生右上腹的疼痛或绞痛,尤其在脂餐后。其他症状包括消化不良,偶有恶心、呕吐等,均缺乏特异性。部分病人可无症状,在健康检查或人群普查时才被发现。患者多无明显体征,部分病人可以有右上腹深压痛。如果存在胆囊管梗阻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用药治疗 对于直径小于10mm的病变,又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无论单发或者多发,可暂不手术,定期做B超观察随访。当发现病变有明显增大时,应考虑手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