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老人心理健康
如何保持老人心理健康
衰者和疾病
人到60岁以后,体力和记力都会逐步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恐惧心理。当然,不同心理状态的老年人,对待衰老和疾病的态度迥然不同。
精神创伤
有调查表明,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环境变化
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此外,文化程度、过度疲劳、营养缺乏、经济欠佳、孤独空虚、死亡临近等引起的老化情绪,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老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由许多因素所决定的。大致说来有四个方面。一是生理因素。人到老年大脑和其他生理机能开始退化。如果此时能有效延缓大脑衰老,这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大脑衰老过快或者个人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有可能导致心理上失常。二是环境因素。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个外部的良好环境。如果生活在一个经常受到恶性刺激的环境里,有可能产生不良心理,甚至心理变态。三是生活因素。有意义的活动,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若参与一些不良活动,如赌博、酗酒等就会损害人的心理康。四是文化因素。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要做到长寿,老年人要对自己负责,多做心理保健。
1.“动”,就是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实践证明,运动不仅延缓衰老,生物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肌体“用进废退”,古人也早就提出“不动则衰”。日本一位研究老人问题的专家指出“君欲延年寿,动中度晚年。”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身体的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就是这个道理。
2.“仁”,就是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在生活中可以看到,长寿老人几乎个个慈祥善良。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同情与帮助他人,也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人常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对人宽厚、帮助别人,不仅有益于别人,也有利于自身。
3.“智”,就是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尤其要善于用科学的知识指导养生保健。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准备就是重新学习,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树老怕空,人老怕松。”要“活到老,学到老”。进入老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同时还要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另外,还应该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两手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技术,如打电脑、上网等。“网上的世界真精彩”,因特网上有很多值得老年人惊喜的东西。
4.“乐”,就是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好奇心,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与时俱进,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决生理的疲惫和痛苦。”快乐与豁达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仅要会享用,更要善于发掘。
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成为人们热议的社会现象。那么,你知道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吗?对于老人的照顾,并非只有物质才是最好的。作为晚辈,照顾家中的老人应该及时注意到老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变化,根据老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有效地疏导老人的心理,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的质量。据了解,老人的心理健康与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息息相关的,某种程度上,心理疾病甚至可以引起生理上的疾病。
1、保持良好的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决定了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是老年期最为重要的健康标准之一。老年人认知功能正常表现为:感知觉、定向力(即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正常;记忆力正常,除良性遗忘(对事件的某些细节准确回忆存在困难)外,不出现明显的记忆损害;思维逻辑清晰,做事果断,具有准确的判断力及决策能力;具备一般的生活能力和社会常识,并能及时更新保持平和的心态。
2、保持情绪健康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愉快而稳定的情绪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能否正确评价客观事物,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只看到事物的消极面也会产生不愉快甚至抑郁情绪。心理健康的老年人能经常保持愉快、乐观、开朗而又稳定的情绪,并能适度宣泄不愉快的情绪,通过正确评价自身及客观事物而较快稳定情绪。
3、良好的适应能力
许多老年人不能适应退休后的生活,总觉得空虚无聊。其实,老年人退休后,有充裕的时间去构建新生活,比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等就是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平台。此外,电视广播、网络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新知识的机会。所以,老年人应坚持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老人心理健康要注意什么
一戒“忧虑过度”
即使生活中确实发生了令人烦恼、焦虑的事情,我们也应振作精神、积极面对,而不该整天闷闷不乐地就此消沉下去。
二戒“高兴过度”
高兴本来是好事,但要防止“乐极生悲”,特别是当生活中有突如其来的好事降临时,例如:“久别亲人团聚”、“摸彩中了大奖”等等。高兴过度会引起大脑中枢兴奋性增强,使交感神经过度亢奋,这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尤其不利。
三戒“悲伤过度”
当人们遭遇不幸时,应当学会调解、控制自己的情绪,故友离散、亲人谢世、朋友反目、恋人分手等等,都会给人心理上造成严重打击。此时我们切勿钻入牛角尖,更不要沉湎其中不能自拔,要学会摆脱,用向好友倾诉、向心理医生咨询等方法,尽快使自己走出心理危机。
四戒“猜疑过度”
有些人疑心病较重,乃至形成惯性思维,导致心理变态。一个人如果心胸过于狭窄,对同事、朋友乃至家人无端猜疑,不但会影响工作、影响人际关系、影响家庭和睦,还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五戒“过度愤怒”
工作中出现矛盾是人们经常遇到的事情。此时,最好避免激烈的争吵,更不要三句话说不到一起便“怒发冲冠”、“拍案而起”,这种做法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况且,发怒就像“双刃剑”,既伤别人也会伤及自己,正如人们常说的“气大伤身”。此时不如先冷静下来,“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对矛盾的双方都有好处。
六戒“过度消极”
当工作中出现失误时,可能会导致有些人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或极其消沉的情绪,严重者甚至自暴自弃。这种做法实不足取,因其对心理健康十分不利。
七戒“过度焦躁”
有些人脾气很急,做事情总想一步到位、一举成功,有些急功近利的心理趋向。当自己的愿望和目标一下子不能如期实现时,他们便会产生焦躁情绪。其实,这种情绪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适得其反并有损身心健康。
老人心理健康介绍
1.衰老和疾病:人到60岁以后,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体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步下降。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烦恼、恐惧心理。
2.精神创伤:老人退休后,会面临各种无法回避的变故,如老伴、老友去世,身体衰老、健康每况愈下等。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3.环境变化: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通过对老人心理健康了解,老人在这个期间,对这些都是要进行注意,而且老人在饮食上也要合理安排,对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老人都是要减少选择的,否则对身体会有影响,同时患有高血压的老人,也需要适当的进行运动。
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1、离退休综合征:是指在离退休后出现的适应性障碍。这种应激因素对心理、心身方面的干扰,使一些老年人在一个时期内难以适应现实生活,并且出现一些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由此而引起其它疾病的发生或发作,严重地影响了健康。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不知所措;烦躁、敏感、失眠、心悸。绝大多数人在一年内能基本恢复,对性情急躁而较固执的老年人则所需时间较长。
2、衰弱综合征:由长期烦恼、焦虑;脑动脉硬化、脑损伤后遗症;离退休后,生活及居住环境太静,与周围人群交往少,信息不灵;各种疾病引起的脑缺氧等因素导致。常表现为疲乏、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稳、不易入睡、多梦易醒、醒后不解乏。有时晨起头痛、眩晕,情绪不稳。
3、空巢综合征:“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中老年人独守空屋的特点,尤其是老人单身家庭,西方国家称之为“空巢”。这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如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时,上述消极感会加重,久之,会减低身体免疫功能,为疾病敞开了大门。
4、焦虑症:经常处于明显的焦虑状态,对心身健康有很大影响。常因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疑病症;退休后经济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儿孙上班上学时的交通安全;社会治安问题等引起。容易焦虑的老人衰老过程可加快,助长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当急性焦虑发作时,可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青光眼眼压骤升而头痛、失明;或发生跌伤等意外事故。
1.5、抑郁症: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躯体不适为主,多发50-60岁, 80岁后少见。表现为情感障碍、思维活动障碍、精神活动障碍、意志行为障碍、躯体症状。
老人心理健康12大标准
一、感知觉尚好。稍有衰者,可通过戴眼镜、助听器等方法弥补,判断事物不常发生错觉。
二、记忆良好。能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可说明记忆良好。
三、逻辑思维健全。说话不颠三倒四,回答问题条理清晰。
四、想象力丰富。不拘泥于现有的框框,做的梦常新奇有趣。
五、情感反映适度。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对事物能泰然处之。
六、意志坚强。办事有始有终,能经得起悲伤和挫折。
七、态度和蔼可亲。能知足常乐,能制怒。
八、人际关系良好,乐意助人也受他人欢迎。
九、保持学习的兴趣。能坚持某一方面不倦地学习。
十、有正当的业余爱好。如养鱼、下棋、种花等喜好。
十一、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基本保持一致。
十二、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活动。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变化。
老人不喜欢干什么呢
1、不喜欢封闭
老人对社会的认知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老人不愿接受新事物。事实证明,越封闭的老人衰老得越快,越认为自己与这个社会不协调,因而让老人从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会更有利于老人的健康,如果老年人也能像年轻人那样热忠于上网、旅游,那么老人就会身心愉悦,减少疾病的发生。
2、不喜欢孤单
老人最怕的就是孤单,没人陪。但当今社会年轻人都在外边打拼,很少有时间陪陪父母,这时老人应该走出来,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结交一些自己的朋友,找几个能说心里话儿的人,远离孤单,乐观向上的情绪会让老人受益匪浅。
3、不喜欢赋闲
人在年轻时,经常希望老年时会衣食无忧,不用再劳作。但是真正老来闲下来就会发现,精神无以寄托,每天打不起精神来,因而老了就更应该有点事儿做,哪怕帮人送送报、收收水电费,都可以让他们的生活充实一些,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4、不喜欢变故
有一句话叫做安度晚年,老年人年龄越大,心理承受能力越小,最受不了生活中的变故,哪怕只是小小的失意也足以让老年人茶不思饭不想好几天。因而一旦遇有变故,家人就要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和心理开解。
5、不喜欢疾病
人老体弱,一些疾病经常会侵袭老年人的身体,患了疾病的老年人心理会变得越发脆弱,对生活失去信心,这样坏的心情极易引起疾病的恶化,如此反复,对老年人的健康极为不利。这样的老人,需要经常看心理医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这样才有利于他保持乐观的情绪,战胜疾病,健康长寿。
原来老年人有这么多不喜欢的东西,年轻人要多多了解老人的心理,从日常生活中帮助老人避免以上提到的“五个不喜欢”,这样才有利于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1、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一:衰者和疾病
人到60岁以后,体力和记力都会逐步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恐惧心理。
2、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二:精神创伤
有调查表明,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3、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三:环境变化
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如何保持老人心理健康
老化情绪是老年人对各种事物变化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神经反应,这种反应因人而异,表现复杂多变,严重干扰和损害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防病能力,影响神经、免疫、内分泌及其他各系统的功能,从而加速衰老和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当代老年医学研究证实,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大致有三个方面。
衰者和疾病 人到60岁以后,体力和记力都会逐步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 “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恐惧心理。当然,不同心理状态的老年人,对待衰老和疾病的态度迥然不同。
精神创伤有调查表明,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环境变化 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此外,文化程度、过度疲劳、营养缺乏、经济欠佳、孤独空虚、死亡临近等引起的老化情绪,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怎样才能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呢?
第一,心明豁达,知足常乐。我们在长期的老年医学考察中发展,长寿老人往往都能做到到胸怀开朗,处事热情,善解人意,他们与世无争,不易动态,感到自己生活很充实、满足。
第二,面对现实,走出误区。老年人应积极而适量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书法、音乐、戏剧、绘画、养花、集邮等),以陶冶情操,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等),做到与众同乐,喜当“顽童”。
第三.结交知音(包括青少年朋友、异性朋友),经常谈心。老年人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常在知音好友中宣泄郁闷,互相安慰,交流怀古,有助于心情舒畅,对保持心理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老年小脑萎缩怎么预防
1、注意清洁卫生,维持老人皮肤的完整性,也是小脑萎缩的预防重要措施。
2、多读书、多看报,经常参加集体活动,适度参加锻炼,对小脑萎缩的预防很有帮助。
3、小脑萎缩的预防首先要让老人增进认知活动,努力恢复以前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4、增强;老人的定向力,若定向力障碍严重时,应避免单独外出。
5、妥善保管危险物品,减少室内物品的变动,保障老人安全。
6、促进语言沟通,协助老人增加人际交往,如参加娱乐活动,户外活动。
7、加强营养、改善营养状况,保持膳食平衡和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