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下关针刺手法 针刺下关注意事项

下关针刺手法 针刺下关注意事项

1.做好操作前准备,施针者要熟悉面神经,三叉神经主干及主要分支的分布部位,以及下关的局部层次解剖,根据病情合理选用治疗方法。

2.针刺所用亳针多以28号为主,而火针,三棱针等刺激方法是不宜使用的。

3.切勿为了获得较好的得气感而在神经干上反复提插探寻或进针过深。当病人出现穴区疼痛,发热及上通下达之触电感时,立即将针上提少许,待此类现象消失后,再行手法或注入药物。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

对于风邪外袭型,主张治宜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可采用加味吴茱萸汤(党参、川芎各25g,吴茱萸、白芷、天麻各18g,干姜、薄荷、防风各12g,丹参、香附各20g,赤芍15g,钩藤30g,细辛3g),或可采用白附子10g,僵蚕10g,天麻10g,防风10g,白芷10g,细辛10g,胆南星 10g,地龙10g,川芎10g,全蝎3g。

对于肝火上炎型,采用滋阴潜阳,降火熄风。可采用全蝎5g,蜈蚣2条,僵蚕、地龙、川芎、牛膝、生地、白芍、白术各15g,制川乌10g,白芷、天麻、制半夏各 10g,细辛4g,钩藤20g,石决明30g(先煎)。也可采用白僵蚕、蔓荆子、炒没药、龙胆草、白蒺藜各9g,白芷12g,白芍、生地黄各15g,石决明(先煎)30g,全蝎6g,甘草3g。

针灸治疗

1.普通针刺疗法 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 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也可用电刺激治疗机作电针治疗。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 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下关针刺手法 针刺下关的作用主治

下关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又是足阳明与足少阳之会穴,故能疏泄阳明,少阳气机,而起到疏风调气,活络止痛,开关通络,开窍益聪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耳聋,耳鸣,耳痛,牙痛,口眼歪斜,牙关开阖不利,下颌脱臼。

下关针刺注意 下关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熄风解痉,开关通络,如配耳门,合谷,太冲,大椎,治疗破伤风口噤不开;配合谷,水沟,井穴,治疗中风闭证牙关紧闭;配内关,水沟,颊车, 治疗气厥牙关开阖不利。

2.配太阳,风池,翳风,四白,地仓,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疏风通络,治疗风痰阻络之口眼㖞斜。

3.配翳风,合谷,颊车,地仓,内庭,针刺泻法,清热止痛,治疗胃火齿痛。

4.配耳门,听会,翳风,中渚,侠溪,针刺泻法,清热降火,聪耳利窍,治疗少阳胆火上炎之耳鸣,耳聋等。

5.配风池,大椎,翳风,听宫,外关,足临泣,针刺泻法,清热解毒,治疗热毒聤耳。

6.配风池,四白,迎香,颊车,合谷,内庭,针刺泻法,清泻阳明胃火,通络止痛,治疗胃火面痛。

7.配百会,风池,行间,太溪,水泉,针刺补泻兼施,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之眩晕。

8.配三阴交,太溪,针刺补法,补精强筋,坚固关节,治疗精血不足,经筋失养之惯性下颌关节脱位。

针灸疗法治痛性肌痉挛

针灸治疗:

1、普通针刺疗法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也可用电刺激治疗机作电针治疗。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手三里针刺方法 手三里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疏风散热,消肿止痛。配合谷,下关,颊车,针刺泻法,治疗风热牙痛;配颊车,翳风,外关,合谷,针刺泻法,治疗风火颊肿;配鱼际,扶突,天鼎,二间针刺泻法,治风热失喑。

2.配天枢,中脘,曲池,璇玑,针刺平补平泻法,理肠胃,消积滞,通腑气,治疗食滞胃肠之腹胀,泄泻。

3.本穴通经活络。配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上肢不遂;配肩髃,肩髎,臑俞,曲池,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肩痹疼痛;配曲池,天井,少海,手五里,外关,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肘挛不伸。

三叉神经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普通针刺疗法。

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 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

二、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

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三、利用蜜蜂针刺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蜜蜂蜇针中含有的蜂针液,对神经系统有明显作用。结合针灸原理取穴治疗,往往会收到良好效果。

下关针刺手法

取穴:坐位,在颧弓下缘1横指,下颌切迹上缘,耳屏肩切迹水平前方1横指处。

简易取法:

1.闭口,以食指第1指指关节宽度,由耳屏向前量1横指处是穴。

2.闭口,由耳屏向前摸有一高骨,其下有一凹陷,若张口则该凹陷闭合和突起,此凹陷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外侧稍斜,向前内刺与矢状面成80°。

进针深度:直刺,略向下进针1.5寸(治三叉神经痛);或斜刺,向前,后斜刺进针0.8-1寸(治下颌关节炎),进针1.5-2寸(治牙痛);或向后斜刺,进针1.5寸(治耳病);或向下斜刺1.5-2寸(治咬肌痉挛),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舒服感。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

1.普通针刺疗法: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 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也可用电刺激治疗机作电针治疗。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 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3.利用蜜蜂针刺疗法:蜜蜂蜇针中含有的蜂针液对神经系统有明显作用,结合针灸原理取穴治疗往往收到良好效果。

虽然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有时候也可能产生很大的副作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极容易伤及面神经元,造成水肿,尤其在治疗急性的(面瘫)面神经炎、面肌痉挛、面神经痲痹、面肌萎缩、三叉神经痛、面瘫后遗症进行创伤治疗后,会造成面部肌肉群神经元及神经细胞活性的损伤和破坏。如出血、结巴、纤维化及炎症反应、疤痕形成、使面部26块肌肉相互粘连、甚至连成一块肌肉,导致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进一步加重病情,使面肌僵硬,面肌萎缩,抽搐,发紧,不适,天冷时加重,这些情况在临床上是十分常见的。治疗时间越长,损伤破坏越重,一般治疗30~60天后,就会出现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受阻,出现面肌萎缩,联动和痉挛,甚至毁容,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三叉神经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1、大枣1枚,红矾0.9克。将红矾研为细面放入除去枣核的大枣内,用镊子夹枣放木炭火或蜡烛火上烧烤,待烤出味即用患侧鼻孔吸。反复烧烤,反复吸,直至大枣烤焦不出药味为止。

2、蔓荆子60克炒至焦黄后研为粗末浸泡于高度白酒500毫升中3天~7天,加入凉开水至700毫升时充分摇匀后滤出药液。每日2次,每次内服50毫升。

针灸治疗

1.普通针刺疗法 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 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 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3.利用蜜蜂针刺疗法:蜜蜂蜇针中含有的蜂针液,对神经系统有明显作用。结合针灸原理取穴治疗,往往会收到良好效果。

三叉神经头疼怎么办

普通针刺疗法 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 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

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 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利用蜜蜂针刺疗法:蜜蜂蜇针中含有的蜂针液,对神经系统有明显作用。结合针灸原理取穴治疗,往往会收到良好效果。

理疗:可用间动电(疏密波)疗法或旋磁疗法。也可用激光疗法,采用氮氖激光照射半月神经节。

神经阻滞疗法:当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不良反应时,而疼痛严重者可行神经阻滞疗法。最常用的注射药物为无水酒精。三叉神经半月节或周围支,因感觉神经受破坏而止痛。疗效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但易复发。

射频电流经皮选择性热凝术:该术优点为可选择性破坏三叉神经的痛觉纤维,而基本上不损害触觉纤维。近期疗效尚可,但容易复发。一般做1~2次,间隔1~2天。

七叶莲:为木通科野木瓜属又名假荔枝的一种草药。止痛疗效达60%左右。口服,每次0.4g,4次/d。无严重不良反应,少数可有口干、中上腹不适、食欲减退、轻微头昏等,停药后可恢复。与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合用可提高疗效。

针刺下关穴怎么操作

下关针刺手法

取穴:坐位,在颧弓下缘1横指,下颌切迹上缘,耳屏肩切迹水平前方1横指处。

简易取法:

1.闭口,以食指第1指指关节宽度,由耳屏向前量1横指处是穴。

2.闭口,由耳屏向前摸有一高骨,其下有一凹陷,若张口则该凹陷闭合和突起,此凹陷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外侧稍斜,向前内刺与矢状面成80°。

进针深度:直刺,略向下进针1.5寸(治三叉神经痛);或斜刺,向前,后斜刺进针0.8-1寸(治下颌关节炎),进针1.5-2寸(治牙痛);或向后斜刺,进针1.5寸(治耳病);或向下斜刺1.5-2寸(治咬肌痉挛),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舒服感。

作用主治

下关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又是足阳明与足少阳之会穴,故能疏泄阳明,少阳气机,而起到疏风调气,活络止痛,开关通络,开窍益聪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耳聋,耳鸣,耳痛,牙痛,口眼歪斜,牙关开阖不利,下颌脱臼。

注意事项

1.做好操作前准备,施针者要熟悉面神经,三叉神经主干及主要分支的分布部位,以及下关的局部层次解剖,根据病情合理选用治疗方法。

2.针刺所用亳针多以28号为主,而火针,三棱针等刺激方法是不宜使用的。

3.切勿为了获得较好的得气感而在神经干上反复提插探寻或进针过深。当病人出现穴区疼痛,发热及上通下达之触电感时,立即将针上提少许,待此类现象消失后,再行手法或注入药物。

下关针刺注意 下关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与颞骨颧突之间-翼外肌。浅层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颧支,面横动,静脉等结构。深层有上颌动,静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脑膜中动脉和翼丛等。

相关推荐

针灸丰隆的作用与好处 丰隆常用配伍疗法

1.配肺俞,太渊,列缺,合谷,脾俞,太白,针补肺俞,脾俞,余穴针刺泻法,健脾化湿,化痰止咳,治疗痰湿浸肺之咳嗽痰多。 2.配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中府,风门,尺泽,足三里,中脘针刺平补平泻法,余穴针刺泻法,清热祛痰,止咳平喘,治疗痰热壅肺之哮喘,咳嗽痰多。 3.配列缺,尺泽,风门,肺俞,阴陵泉,针刺泻法,针刺加灸,温肺化饮,治疗寒饮伏肺咳喘。 4.配中脘,内关,足三里,灵道,神门,厉兑,隐白,针刺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治疗痰热内扰之心悸,失眠,多梦。 5.配百会,脾俞,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化痰熄风

手三里穴针刺怎么操作

手三里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或侧卧位,前臂外侧缘,肘横纹以下2寸距外上髁2.2寸,桡骨外侧缘处。 进针方向:从外向内,与外侧面成90°。 进针深度:针0.5-0.8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手远侧端。 作用主治 手三里属手阳明大肠经腧穴,里,有居之意,穴居肘髎为3寸,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刺之有祛风止痒,通络止痛,和胃理肠,消肿止痛之功,用于治疗牙痛,颊颌肿,肩膊疼痛,上肢不遂,手臂顽麻,急性腰扭伤,落枕,坐骨神经痛,腹痛吐泻,伤风感冒。 常用配伍疗法 1.

小孩发烧抽风怎么急救

(1)通关开窍:为及时解除患儿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剧烈抽搐,通常采用捏法醒神,即用重手法,捏人中、合谷、印堂、涌泉穴,反复进行,手头有针,也可行针刺,直到神志苏醒为止。 牙关紧闭者,应针刺承浆、下关穴出血,并可针刺指尖的十宣穴出血。如有嚏惊散可吹入鼻内少许取嚏,并用开关散或乌梅频频擦牙,以便牙关松动,继以灌服苏合香丸或至宝丹,以助开窍之功,常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2)制止抽搐:民间疗法“开四关”是惊风发作时普遍采用的有效办法之一。所谓“开四关”就是取手阳明经的合谷穴(双),中厥阴经的太冲(双),左右共四穴

芒针配合穴位注射疗法治三叉神经痛

芒针深透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较满意疗效。芒针治疗:主穴取太阳、下关、中脘;配穴取风池、合谷。先取中脘穴用32号6寸芒针垂直刺人4~5寸,轻捻缓进之泻法,令针感缓缓下行至脐下为准,出针后急按针孔1分钟,不留针,再取4寸芒针从太阳穴进针,针尖平向下稍后斜刺,轻捻缓进,通过颧骨弓直达下关穴,深度3~3.5寸,感应以上齿及颊部酸麻胀感为度;接着取4寸芒针深刺下关穴,向卵圆孔方向直刺2.5~3寸,有立即止痛之效。此两穴采用电针仪低频连续波,风池穴向对侧眼窝斜刺2寸,用捻转泻法,令感应向患侧头部放散;合

巨髎穴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巨髎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鼻唇沟外侧。 快速取穴法: 1.正坐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按压有酸胀感。 2.正坐位或仰卧位,直视前方,瞳孔直下,沿瞳孔直下垂直线向下轻推,至与鼻翼下缘水平线的交点处,按之有酸胀感。 作用主治 类属:足阳明胃经。 作用:疏风清热,疏经通络,明目退翳,紧实脸部肌肤,消除脸肿,美化曲线。 主治病症 1.风邪入络之口眼歪斜,眼眶瞤动,唇颊肿,目翳诸症。 2.风热上攻,火热上炎之鼻衄,齿痛,唇颊肿诸病症。 常用配伍 1.配风池,翳风,地仓,颊车,合

中医针灸治病偏方

1、感冒:取大椎、合谷、风池,都用针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2、呕吐:主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3、失眠:取神门、内关、三阴交,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50分钟,每日针一次。 4、关节痛:腰脊痛取肾俞、昆仑;膝关节痛取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先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再艾灸20分钟。 5、痛经:经前或经期腹痛取中极、三阴交、内庭,先刺内庭,再针三阴交、后针中极、三阴交。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 6、经后腹痛:取气海、关元、三阴交,均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

梁丘的作用与好处 梁丘穴常用配伍

1.配中脘,内关,下脘,针刺平补平泻法,消食 导滞,治疗饮食停滞之腹痛,反酸,呕吐等。 2.本穴为胃经郄穴,和胃止痛,善治胃痛,配内关,行间,阳陵泉,中脘,足三里,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气滞胃胀痛;配中脘,内关,公孙,胃俞,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治寒积胃痛。 3.配地五会,膺窗,丰隆,温溜,内庭,针刺泻法,清胃泄火,祛瘀散结,治疗胃热乳痈。 4.配阳陵泉,犊鼻,足三里,血海,鹤顶,针刺平补平泻法,加灸,祛风除湿,通利关节,治疗风湿痹阻之膝肿疼痛。 5.配曲泉,膝关,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活络,治疗经脉痹阻之痉挛

面瘫针灸疗法有哪些

一般有风池、太冲、合谷针用泻法,迎香、平刺、下关、牵正,可以采用平补平泻法等。 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 以针灸治疗,并以手法为主,在治疗的过程中不可加用电针或是药物。针灸治疗的原则是祛风通络。 处方:选用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迎香、颊承浆、承浆、迎香、合谷、太冲、牵正、风池、下关。每次选用三到四个穴位。 方法:抽针法、平补平泻;甲减法:对于露睛流泪、眼睑不能闭合的病人,可以加丝竹空、阳白透鱼腰、攒竹、鱼腰。对味觉减退者,加廉泉;耳后疼痛者,加翳风。 操作:风池、太冲、合谷针用泻法,迎香、平刺、下关、牵正,

兑端的作用是什么 兑端穴常用配伍

1.配水沟,内关,丰隆,巨阙,太冲,针刺泻法,化痰开窍,治疗痰浊蒙心之厥证。 2.配百会,本身,后溪,丰隆,针刺泻法,熄风化痰,定痫安神,治疗风痰痫证,呕沫等。 3.配水沟,内关,气海,太冲,针刺泻法,理气开窍,治疗气机逆乱之气厥。 4.配下关,劳宫,合谷,内庭,针刺泻法,清泻胃火,治疗胃火上炎之齿龈肿痛,口疮臭秽等。 5.配目窗,翳风,下关,颊车,合谷,针刺泻法,疏风通络,开关启闭,治疗风邪入络之口喎,口噤不开等。

三叉神经疼痛耳穴针灸可治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常用三种: 1.普通针刺疗法: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 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也可用电刺激治疗机作电针治疗。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 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3.利用蜜蜂针刺疗法:蜜蜂蜇针中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