擤鼻涕易犯4个错
擤鼻涕易犯4个错
错误:
1.捏住两个鼻孔一起擤,在反作用力下,会把细菌病毒吸入鼻腔深处,引起鼻腔炎;
2.擤鼻涕用力过猛,令鼻腔血管壁破裂流鼻血,还会引起耳痛、头痛,甚至鼓膜破裂;
3.如果不彻底擤干净,会令鼻涕残留鼻腔,为细菌滋生提供有利条件,严重时不慎把残留鼻涕吸进去,可能会诱发支气管炎和肺炎;
4.有人嫌擤得不干净,再用手指或卫生纸去挖、擦鼻孔,指甲和粗糙的纸面会弄破鼻腔黏膜,细菌就会乘虚而入。
正确的擤鼻涕法应该是:擤之前用嘴深吸一口气,然后按住一只鼻孔,同时闭上嘴巴,适当用力一点一点地擤,左右交替进行。尤其是感觉鼻塞时,不要一次性全部擤出,而是擤几下停一会儿再接着擤,分成几次做。擤完鼻涕后,要注意做好“扫尾工作”,把鼻孔和上唇擦干净,避免滋生细菌。
如何正确擤鼻涕
擤鼻涕会让含有病菌的鼻膜黏液再度跑回鼻窦之中,不但会使感冒病情恶化,还会导致鼻窦感染呢。
据“美国微生物学会”学术研讨会的最新研究报告,美国及丹麦研究人员针对14个感冒病人进行研究,测量鼻窦中的压力,同时对鼻腔染色,以了解擤鼻涕的时候,鼻部会发生哪些变化。结果显示,咳嗽和打喷嚏不会使鼻膜黏液跑到鼻窦中,但是擤鼻涕却会使鼻膜黏液充满鼻窦,使得鼻窦变成病原菌滋生的温床。
相关研究显示,习惯擤鼻涕的人,在感冒前三天内,每天擤鼻涕的次数平均高达45次之多。根据上述的实验发现,擤鼻涕会让病情更加恶化的话,也许你也该改掉擤鼻涕的坏习惯。
如果你真的很想擤鼻涕,也要注意擤鼻涕的正确方法,以免造成对身体的二度危害。
1、轻轻地擤鼻涕,一次一边一个鼻孔。同时擤两个鼻孔,容易造成头颅内压力不平衡,影响听力。
2、擤鼻涕之后的卫生纸,最好马上用马桶冲走,不然就要丢弃在密闭垃圾桶内,以免病菌散布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增加其他人传染感冒的风险。
3、不要在孩童面前擤鼻涕,以免小孩子有样学样,反而造成身体伤害。
鼻窦炎疾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一、戒除错误的擤鼻涕习惯和方法,慢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患者会经常擤鼻涕,当鼻涕粘稠不易擤出时,患者往往会使劲擤,这样可能会引发化脓性中耳炎,所以擤鼻涕一定不要太用力,一下擤不出可多擤几下。
二、积极预防感冒,患有慢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炎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患感冒时,症状往往比没有鼻炎的人严重得多。这是因为感冒会加重鼻炎和鼻窦炎。而鼻窦炎、鼻炎患者对感冒的抵抗力又较健康人差,因此比健康人更容易感冒,形成恶性循环。怎样预防感冒呢?首先是要多运动,锻炼体质,增强自身抵抗力,如游泳,跑步,打球等。另外还应坚持天天用冷水洗脸。
三、不可乱用血管收缩剂等滴鼻剂,鼻腔血管收缩剂有很多种类,但目前最常用的是ma黄素滴鼻剂(如滴鼻净)。慢性鼻炎、鼻窦炎患者不可长期使用。因血管收缩物能使鼻粘膜鼻管收缩,鼻腔的空间得以扩展,所以鼻子得以暂时性的通畅,但过几个小时后鼻子又阻塞起来,而且阻塞更重。
鼻窦炎鼻子会出血吗 预防鼻窦炎应该怎么做
1、改正错误的擤鼻涕习惯和方法,慢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患者通常擤鼻涕,当鼻涕粘稠不易擤出时,患者往往会使劲擤,这样可能会引发化脓性中耳炎,所以擤鼻涕一定不要太用力,一下擤不出可多擤几下。
2、积极治疗鼻息肉是预防鼻窦炎的一个重要措施,鼻窦炎患者如果并发鼻息肉或鼻中隔偏曲,伴有鼻息肉的鼻窦炎已经被列为鼻窦炎的一种单独类型,所以积极治疗鼻息肉是预防鼻窦炎的一个重要措施,最佳的治疗方法是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3、不乱用血管收缩剂等药物鼻腔血管收缩剂有很多种类,但目前最常用的是麻黄素滴鼻剂(如滴鼻净)。慢性鼻窦炎、鼻窦炎患者不可长期使用或禁用。因血管收缩物能使鼻粘膜鼻管收缩,鼻腔的空间得以扩展,所以鼻子得以暂时性的通畅,但过几个小时后鼻子又阻塞起来,而且阻塞更重。
鼓膜穿孔如何预防
1.防水入耳,不能游泳,洗头、洗澡时可用消毒棉球塞住耳道口;
2.慎挖耳朵,用不洁器具挖耳易将细菌带入;
3.慎防感冒,中耳炎的发作通常都是由感冒引起;
4.防止不恰当的擤鼻,如捏两鼻孔用力排鼻涕,易将鼻的分泌物经咽鼓管挤压到中耳引起发炎,应堵一侧鼻孔轻轻喷鼻涕;
5.加强营养,适当锻炼,注意休息,提高免疫力;
6.定期到医院检查,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捏宝宝鼻子的危害有哪些
婴幼儿的鼻腔比成人短,没有鼻毛,后鼻道狭窄,血管丰富,如果常捏孩子的鼻子,会影响孩子的呼吸,损伤粘膜和血管,导致炎性反应,从而容易被细菌、病毒侵犯,导致疾病的发生。另外,幼儿的耳咽管较粗、短、直,位置也比成人低,当有鼻腔感染时,捏鼻子有可能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鼻子不仅是机体与外界相通的“门户”,也是小宝宝呼吸的主要通道。它不仅可以润湿及过滤吸进的空气,还能阻挡细菌入侵。因此专家提醒,要注意对宝宝鼻子的呵护,避免错误习惯对宝宝鼻子的伤害。如要正确擤鼻涕,一次擤一边,擤鼻涕时张开嘴,以分散鼻腔内压力,减少经耳咽管伤害中耳的机会。
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了,不要轻易捏宝宝的鼻梁,带来危害。
擤鼻涕也要讲方法
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有时候过于用力擤鼻涕,耳朵会嗡嗡作响,而且会感觉疼痛。这是由于过强的气压透过连接鼻咽部和中耳腔的咽鼓管,影响了耳内的压力引起的。事实上,如果擤鼻涕的方法不正确,就有可能引起不良后果。比如说,用手指紧捏双侧鼻孔,过于用力擤鼻涕时,可能会将部分鼻涕挤入鼻窦引起鼻窦炎,也可能使鼻涕挤入泪管引起眼结膜感染,甚至挤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当然,鼻腔内一直积存着分泌物的状态也确实令人不舒服。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会正确的擤鼻方法,这对于保护鼻子或耳朵等器官的健康,都有很大帮助。先擤一侧的鼻涕:如果同时擤两侧的鼻涕,容易增加鼻腔的气压,加重耳朵的负担。因此应先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吹气,对侧鼻孔的鼻涕即可擤出。一侧擤完,再擤另一侧。切勿用力过猛,轻轻地擤鼻涕是保护鼻子和耳朵的一条重要原则,用力程度的标准是以耳朵听不到嗡嗡声为宜。采用上身向前倾的姿势擤鼻涕:由于上颌窦的开口位置较高,不利于引流,而容易引起鼻窦炎。采用身体略向前倾的姿势,有利于将上颌窦内积存的分泌物排出体外。在患感冒或变应性鼻炎时,即使擤鼻涕,可能还是会有鼻涕不断地流出来。有的人认为必须将鼻涕全部擤出来才感觉干净舒服。于是使劲擤,弄得整个鼻子红红的。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鼻腔粘膜的性质,就是越受到刺激越会分泌液体,结果就会导致陷入越擤越多的恶性循环状态。有时由于过度擤鼻涕,还可能损伤鼻腔粘膜而引起鼻出血。因此,为了避免过度擤鼻涕带来的危害,一方面自己要学会克制,另一方面则要及早治疗鼻病,使症状得以控制。同样的道理,感冒时,不要因为咽喉疼痛,而过度漱口,千万记住,过度刺激发炎的粘膜是非常有害的。过度擤鼻涕当然不好,但如果有鼻涕不擤,将鼻涕吸入也一样有害。这不仅仅是一个礼貌的问题,更要紧的是,吸入鼻涕会通过咽鼓管流到中耳腔,导致中耳炎。
慢性鼻窦炎或感冒引起急性鼻窦炎患者,会流出黄色粘性的鼻涕。由于鼻涕过于粘稠,所以不容易擤出。这时,不要过于勉强,使用不正确的方法拼命地擤鼻涕,而应及时前往耳鼻喉科求诊。医生会指导病人使用一些麻黄素或鼻眼剂滴入鼻腔。这些鼻管收缩类药物,可使鼻腔粘膜血管收缩,鼻道增宽,促进鼻腔与周围的鼻窦畅通,更容易排出积在鼻窦里浓稠鼻涕。此外,还可使用一种称为蛋白分解酵素的药物,它可把浓稠的鼻涕分解成水样的鼻涕,然后再擤,就容易将鼻涕擤出。然而,在空气比较干燥时,鼻粘膜也会有变干燥的倾向。人体的粘膜组织,必须在有一定温度的情况下,才能维护正常的功能。如果皮肤或粘膜处于干燥状态,就容易感受到刺激,也无法抵御外来的“敌人”。因此,对人体来说,过度干燥并不是好事。暖气的过度使用就有可能会导致鼻塞并且鼻腔干燥,这时,使用加湿器会有较好的.虽然使用加湿器并不能确保治愈鼻塞,但空气湿润一点,至少呼吸时会感觉舒服得多。所以,鼻腔粘膜敏感,或容易患感冒者,在空气干燥的季节都可以使用空气加湿器。另外,在空气干燥的天气外出时,也可以带上口罩,对于保持鼻腔的湿度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还可预防感冒等疾病。
预防鼻窦炎要注意哪些问题
1、改正错误的擤鼻涕习惯和方法慢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患者通常擤鼻涕,当鼻涕粘稠不易擤出时,患者往往会使劲擤,这样可能会引发化脓性中耳炎,所以擤鼻涕一定不要太用力,一下擤不出可多擤几下。
2、积极治疗鼻息肉是预防鼻窦炎的一个重要措施鼻窦炎患者如果并发鼻息肉或鼻中隔偏曲,伴有鼻息肉的鼻窦炎已经被列为鼻窦炎的一种单独类型,所以积极治疗鼻息肉是预防鼻窦炎的一个重要措施,最佳的治疗方法是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3、不乱用血管收缩剂等药物鼻腔血管收缩剂有很多种类,但目前最常用的是麻黄素滴鼻剂(如滴鼻净)。慢性鼻炎、鼻窦炎患者不可长期使用或禁用。因血管收缩物能使鼻粘膜鼻管收缩,鼻腔的空间得以扩展,所以鼻子得以暂时性的通畅,但过几个小时后鼻子又阻塞起来,而且阻塞更重。如果长期反复使用,就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可导致鼻腔血管舒缩机能失调,嗅神经末稍变性,出现越滴越勤,而鼻塞越来越重,嗅觉越来越差的现象,最后形成物性鼻炎,给治疗带来了困难。
4、增强体质 预防感冒患有慢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炎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患感冒时,症状往往比没有鼻炎的人严重得多。这是因为感冒会加重鼻炎和鼻窦炎发作。而鼻窦炎、鼻炎患者对感冒的抵抗力较弱,因此比健康人更容易感冒,形成恶性循环。
这些行为容易伤害耳朵
硬物掏耳朵
喜欢用耳勺、指甲、卡子等比较坚硬、锐利的东西掏耳朵。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外耳道皮肤,引发炎症。提醒,最好用棉棍。
用力擤鼻涕
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擤鼻涕,易将含有大量病毒和细菌的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提醒,开放一侧鼻孔,稍用力擤出对侧鼻涕。
宝宝感冒要预防分泌性中耳炎
小故事:3岁的糖糖一个多月前患了感冒,感冒好了之后,父母发现原本活泼的糖糖变得有些呆呆的,叫她好几声,她才有点反应。于是父母带她到儿童医院检查,经检查医生诊断糖糖患了中耳炎,而感染中耳炎的原因就是由于一个多月前的那场感冒。
故事分析:很多家长认为只有耳朵来进脏水才会引起中耳炎,其实感冒时宝宝的耳朵也很容易受到牵连,很多宝宝患上分泌性中耳炎都是由于感冒引起。因此预防宝宝感冒或者尽可能缩短宝宝感冒的时间是减少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然而由于宝宝抵抗力较差,较容易染上感冒,在宝宝感冒中,家长应有针对性地帮孩子保护耳朵,比如用温热的毛巾为宝宝敷鼻子,减轻鼻腔的肿胀和阻塞,以免鼻腔内的细菌蔓延到耳部,引发分泌性中耳炎。除此之外,宝宝感冒时常会有流鼻涕的现象出现,家长应使用正确的方法为宝宝擤鼻涕,正确处理鼻涕纸,以起到预防中耳炎的目的。
Tips:正确及错误擤鼻涕的方法
错误擤鼻涕方法:家长在为宝宝擤鼻涕时,用两手指捏住他两侧的鼻翼,让宝宝用力将鼻涕擤出。
正确擤鼻涕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样方法擤另一侧,将鼻涕纸丢在有盖子的垃圾桶中。
感冒为什么会流鼻涕
感冒了,流鼻涕。擤鼻涕似乎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连小孩子也知道甚么是擤鼻涕,然而并非每个人都知道擤鼻涕的正确方法。如果您认为擤鼻涕没有什么艺术,把鼻涕擤出来就行了。这就错了,您也许没有想到,不正确地擤鼻涕有可能给您带来麻烦,让您头痛。
擤鼻涕真可能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吗?美国维吉尼亚大学和丹麦一所大学二位医生合作的实验,或可说明一二。他们在几位自愿的成人鼻子里喷进有色液体颜料,这种颜料在X光片上可以显示出来。然后,他们让其中一部分自愿者擤鼻涕;另一部分自愿者不擤鼻涕,让他们咳嗽或吸进一种能引起打喷嚏的化学物。您能猜到结果吗?
首先,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断层摄影X光片,发现擤鼻涕的人将许多颜料擤进鼻子上面的鼻窦里去了;而咳嗽和打喷嚏并未将颜料推进鼻窦。然后,研究人员测量了擤鼻涕、咳嗽和打喷嚏产生的压力。他们将一个微型压力敏感器放进鼻子里进行测量,竟发现一个典型的擤鼻子的动作,可产生每平方英寸一点三磅的压力。这个压力是咳嗽或打喷嚏产生的压力的十倍。
这项研究提示,擤鼻涕也有学问,不正确的擤鼻涕会导致许多病菌和炎症分泌物进入鼻窦,增加鼻窦水肿和感染的危险性。
根据这项研究,擤鼻涕似乎比咳嗽和打喷嚏更不安全,有可能带来对身体的损害。由于不擤鼻涕是不太可能做得到的,但倒底如何擤鼻涕,才是正确的?下面是专家的几点建议。
您将鼻子压得愈高,擤鼻涕时产生的压力就愈大,也意谓着可能有更多的细菌进入鼻窦,所以擤鼻涕最好不要用手压鼻子。
果整天反复使用一条手帕,手帕愈来愈脏,在脏手帕上自然藏有许多细菌,也就增加将细菌带进鼻腔的危险性,因此专家建议最好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手纸来揩鼻涕,最好不要用手帕,尤其不要反复使用。
最后,擤鼻涕之后一定要洗手。
错误擤鼻涕方法有什么危害
一个健康的鼻子每天要处理几百毫升的鼻涕。但为什么我们并没有天天擤鼻涕呢?因为一小部分蒸发掉了,一小部分成了鼻屎,但大部分都被我们吞到肚子里。鼻腔黏膜上长着纤毛,这些纤毛会从前向后摆动,鼻涕也就被往后送到咽喉部。因为鼻腔和食道是相通的,所以大部分的鼻涕都被我们不知不觉地吞咽下去了。鼻涕的主要成分除了水,还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盐以及一些脱落的细胞。
其中,一些蛋白质包括抗体和溶菌酶,它们能够杀灭细菌、病毒。这些成分会作为营养素被胃肠消化、吸收。当然,鼻涕中还含有粘住的灰尘、花粉、微生物,不过这些杂质胃酸对付得了,不会给身体造成麻烦。
那么,是不是不擤鼻涕就相对健康一些呢?人之所以擤鼻涕,是因为鼻腔受到了刺激或被感染,鼻涕的分泌量就会激增。例如,感冒病毒入侵了鼻细胞,或者过敏体质的人吸入了花粉、粉尘,免疫系统就会制造相应的抗体试图消灭这些抗原。所以鼻塞、流鼻涕是免疫系统给我们制造的不适感,是一种过敏反应。
擤鼻涕是一种清毒的方法。不产生这种过敏反应就可以减轻鼻塞和流鼻涕的症状。一些抗过敏药和感冒药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抑制住了过敏反应。但不擤鼻涕,说明可能不是过敏体质,也要怀疑是不是干燥性鼻炎等问题。
错误的擤鼻涕方法也会伤害到鼻腔。正确方法是,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对侧鼻孔的鼻涕即被擤出。用同法,再擤另一侧。或者将头稍微仰起,使鼻涕向后流,再轻轻吸鼻,使鼻涕经后鼻孔排出,流入口咽部,再轻轻吐到纸上。鼻涕应慢慢擤,轻轻擤,不能过分用力,不能把两侧鼻孔捏住,也不能揿住一侧鼻孔擤。
中耳炎病因是什么
中耳炎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但是对于它的病因,了解得并不多。想要预防中耳炎的发生,了解它的病因很重要。那么中耳炎病因是什么?专家指出,引起中耳炎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它,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下:
1、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因此应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用氯麻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2、细菌感染引发中耳炎。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3、耳鼻喉疾病引发中耳炎。鼻、咽部慢性疾病和鼻窦炎、扁桃体炎及增殖体肥大等,炎性分泌物易于进入咽鼓管内,而且病变妨碍了咽口引流所致。
4、患有过敏性疾病引发中耳炎。如上呼吸道粘膜变态反应性水肿、渗出,累及咽鼓管和中耳。
5、慢性疾病引发中耳炎。慢性周身疾病如贫血、糖尿病、肺结核和肾炎等,机体抵抗力减弱也极易引起中耳炎。
温馨提醒:中耳炎的病因,错综复杂,所以引起慎重对待。想要早点治疗中耳炎,需要及时去医院了解它的病因,才能针对性地治疗。千万一知道自己患了中耳炎之后,就胡乱地治疗,这样只会导致病情的加重,从而更加难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