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胆红素超标怎么办 总胆红素超标应注意休息
总胆红素超标怎么办 总胆红素超标应注意休息
总胆红素超标表示肝脏的功能可能已经受到损伤,过度的运动、熬夜或劳累均可能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耗。中医思想表示“人静则血归于肝”,故当人处于静止休息状态时,肝脏的血流量是最丰富的,可有助于肝脏的恢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什么疾病
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亦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一分钟胆红素低于3.4μmol/L。当总胆红素在34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如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而肉眼看不出黄疸,则称为隐性黄疸,黄疸最常见于肝胆疾病,但其他系统疾病也可出现。
1.溶血性黄疸
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时,生成过量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的能力,致使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特征:
(1)巩膜轻度黄疸,在急性发作(溶血危象)时有发热、腰背酸痛,皮肤黏膜往往明显苍白;
(2)皮肤无瘙痒;
(3)有脾肿大;
(4)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如周围血网织细胞增多、出现有核红细胞、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
(5)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非结合胆红素增高;
(6)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
2.肝细胞性黄疸
因肝细胞病变,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以致有相当量的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同时因肝细胞损害和(或)肝小叶结构破坏,致结合胆红素不能正常地排入细小胆管,反流入肝淋巴液及血液中,结果发生黄疸。
特征:
(1)皮肤和巩膜呈浅黄至深金黄色,皮肤有时有瘙痒;
(2)血中非结合和结合胆红素均增高;
(3)尿中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常增加,但在疾病高峰时,因肝内淤胆致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4)血清转氨酶明显增高;
(5)血中肝炎病毒标记物常阳性;
(6)肝活组织检查对弥漫性肝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血内的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明显增多,溶血严重者,产生大量胆红素,超过肝脏的排出能力时,出现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引起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增高。
总胆红素超标一倍 总胆红素超标有什么临床意义
当总胆红素超出正常范围又不高于一倍(17.2-34.2μmol/L)时,可出现隐性黄疸。
当总胆红素超标一倍(超过34.2μmol/L)时即可诊断为显性黄疸。
当总胆红素在超标正常值1倍和10倍(34.2-171μmol/L)之间可称轻度黄疸。
当总胆红素在超标正常值10倍到20倍(171-342μmol/L)之间可称中度黄疸。
当总胆红素在超标正常值20倍(超过342μmol/L)以上可称为重度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症状介绍
病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
(1)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
(3)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
(4)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
(5)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
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当孩子出现黄疸时,如有以上5个方面中的任何一项,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这样就能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以便及时治疗。病理性黄疸系由于某些病理因素所引起的黄疸(高胆红素血症)。
其特点是:
(1)黄疸出现时间较早或太晚:生后24小时或36小时内即出现黄疸,或于生后1周或数周出现,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复出现黄疸。
(2)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3~4周。
(3)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血清胆红素【译】:血清胆红素是体内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而产生的,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峰值足月儿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超过257μmol/L(15mg/dl)。结合胆红素超过 34μmol/L(2mg/dl)。
(4)黄疸进展快:总胆红素每日升高超过85μmol/L(5mg/dl)。
(5)伴随症状:均有伴随症状。患儿常伴有不欲吮乳、口渴便秘、发热,或精神萎靡、肢凉纳呆、大便溏薄,肚腹膨胀,青筋显露等症状。
(6)其他:预后随原发病而异。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还可以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遗留后遗症。
病理性黄疸症状包括哪些
(1)黄疸出现时间较早或太晚:生后24小时或36小时内即出现黄疸,或于生后1周或数周出现,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复出现黄疸。
(2)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3~4周。
(3)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血清胆红素【译】:血清胆红素是体内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而产生的,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峰值足月儿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超过257μmol/L(15mg/dl)。结合胆红素超过 34μmol/L(2mg/dl)。
(4)黄疸进展快:总胆红素每日升高超过85μmol/L(5mg/dl)。
(5)伴随症状:均有伴随症状。患儿常伴有不欲吮乳、口渴便秘、发热,或精神萎靡、肢凉纳呆、大便溏薄,肚腹膨胀,青筋显露等症状。
(6)其他:预后随原发病而异。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还可以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遗留后遗症。
总胆红素超标一倍 总胆红素超标一倍表示什么情况
当总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范围一倍时表示可有出现明显的黄疸。黄疸即是指由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皮肤、巩膜和粘膜组织黄染的现象。当总胆红素超出正常值范围值时就是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常见于肝胆疾病,也就是说总胆红素超出表示肝功能受到损害。
新生儿黄疸退了还会复发吗
新生儿黄疸退了还可能会复发。
黄疸之所以出现是因为血液中的总胆红素超出了正常水平,只要有造成宝宝血清总胆红素过高的因素出现,新生儿黄疸就会复发。
总胆红素超标怎么办 总胆红素超标应积极治疗
总胆红素超标常见于黄疸,如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疸等等。也可见于溶血性贫血、大面积烧伤、肿瘤等。这些疾病都是需要积极治疗的,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进行系统治疗。
黄疸是怎么回事
黄疸是指血中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增高,使巩膜,皮肤,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现象。临床上常以巩膜和皮肤发黄或尿呈浓茶色而被发现有黄疸。
正常血清胆红素不超过18毫摩尔升(10毫克分升),如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而肉眼尚末能察见巩膜,皮肤黄染,称隐性或亚临床黄疸。黄疸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和体征。按黄疸发生的机理,分为:
(1)溶血性黄疸。各种急,慢性血管内溶血所致。其黄疸特点为血清总胆药素增高,常为轻或中度增高,其中非结合胆红素占80%以上,尿中尿胆原强阳性,胆红素阴性。
(2)肝细胞性黄疸。由各种原因使肝细胞受损所致。黄疸特点为血清总胆红素增高,其中结合胆红素增高,占30%以上,尿中胆红素阳性,尿胆原亦为阳性,常伴有肝功能试验异常,特别是血清转氨酶明显增高。
(3)梗阻性黄疸。由肝内或肝外胆管阻塞所致,特别是肝外胆管被各种病变阻塞。其黄疸特点为血清总胆红素增高,其中结合胆红素占35%以上,甚至高达60%,尿内胆红素强阳性,尿胆原消失或减少。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多因肝细胞对胆红素代谢发生先天性缺陷,引起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或结合胆红素增高的各种综合症,这些先天笥黄疸多有一定家族史,除黄疸外,其他症状和体征不明显或缺如,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往往需作肝活检来确诊。
胆红素超标是怎么回事
红细胞大量破坏。
当人体红细胞大量破坏时,人体中间接胆红素会增加很多,此时肝脏不能全部转化,导致血液中间接胆红素增高。此时导致胆红素高的主要病因为:白血病、严重贫血、疟疾、溶血性贫血等。
肝脏疾病。
肝胆关系相当密切,肝胆疾病一般同时出现,肝脏不好的患者在检查时会发现胆红素高。因为肝脏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转化的场所,肝脏有疾病两种胆红素的转化能力则降低,从而使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同时肝脏疾病患者直接胆红素排出障碍,逆流入血液中。胆红素高的肝病患者会导致皮肤黄、尿黄和眼球黄等症状。
胆道疾病。
直接胆红素增高常见于胆道疾病,直接胆红素从胆道进入肠道内,胆道受阻,直接胆红素不能顺利进入肠道从而逆流进入血液中,导致胆红素高。 此时导致胆红素高的主要病因为:胆结石、胆管肿瘤、胰头癌等。
输血错误。
临床进行输血时,如果血型不符,会造成溶血,破坏红细胞,从而导致大量间接胆红素释放到血液中,造成胆红素偏高。
新生儿黄疸。
许多人不懂为什么新生儿会有黄疸,其实是因为新生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合,导致溶血,造成胆红素偏高;同时重生儿先天性胆道畸形也会造成胆红素偏高。
总胆红素超出正常值1倍多了,严不严重啊
需及时就医,避免问题严重化。
当总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范围一倍时表示可有出现明显的黄疸。黄疸即是指由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皮肤、巩膜和粘膜组织黄染的现象。当总胆红素超出正常值范围值时就是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常见于肝胆疾病,也就是说总胆红素超出表示肝功能受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