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人的护理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人的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由于病人不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加之对手术期望值高,担心愈后,术前都存在焦虑心理。首先主动热情地与病人进行交谈,运用专业知识向病人解释病情、讲解手术方法及介绍成功病例,并关心、鼓励、安慰病人,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术前训练

由于术中要求病人俯卧位约4 h,因此术前一周开始指导病人进行俯卧位练习,在肩胸部垫一大软垫,颈部采用颈托制动,两臂并拢在身体两侧,手掌向上,两腿微微分开。每日分2组练习,开始每次俯卧30 min~40 min,每天增加30 min~40 min,以后逐渐增至每次3 h~4 h,以适应术中体位要求。

3有效咳嗽的练习

指导病人先深呼吸,然后轻咳数次, 使痰液咳至支气管,在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每天练习4次,每次15 min,时间安排在餐前和睡前30 min。

二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病人回病房后应用心电监护仪监护24 h~48 h,严密监测血压、心率、脉搏和意识情况,特别要注意呼吸频率、节律及血氧饱和度,床头备雾化吸入器和吸痰器,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及吸痰,确保呼吸道通畅。

2严密观察手术切口引流情况

切口引流均为负压引流, 注意观察引流管的通畅。负压吸引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及脊液漏出。每半小时挤压1次引流管,以确保引流管通畅。负压吸引器每日更换1次,术后24 h~48 h引流液量明显减少,<50 mL 即可拔出引流管。

3体位护理

术后取去枕平卧位或侧卧位,颈佩戴颈托制动,平卧时将砂袋置于头部两侧,翻身时颈托庆佩戴牢固,保持双肩和双耳廓在同一平面上,身体以倾斜45度。

4功能锻炼

为了观察神经恢复情况、减轻肌肉萎缩和促进静脉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鼓励病人从术后第1天开始做功能锻炼。

(1)肢体训练

上肢功能练习方法:由于每块肌肉都有相应的神经支配,可以通过练习观察颈部各种神经反射和上肢灵活度,练习时以主动练习为主,被动练习为辅。术后第1天开始练习双手握拳;腕关节背屈、掌伸、桡屈、尺屈;尺桡关节旋前、旋后;肘关节前屈、旋前、旋后。每日分3组练习,每组练习15min~ 20 min。下肢功能练习方法:①股四头肌练习,膝下垫一软枕, 做伸膝动作30次,每次伸直后持续5 s~10 s,每天做3组;②髋关节做前屈、外屈、内旋、外旋等运动;③踝关节背伸10度,屈曲 45度,每组80次,每天3组。

(2)行走练习

卧床休息3周后,在护士的指导和协助下练习,先在床上坐起的训练,然后床边坐起,扶床站立逐渐过渡到床边步行、室内行走、走廊行走。刚开始下床活动时,以短距离缓慢行为主,逐步适应,注意观察有无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直立性低血压症状。

3健康宣教

指导病人多饮水,多食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的发生。鼓励排痰、做深呼吸运动,预防肺部并发症。定时翻身叩背,按摩受压皮肤,预防褥疮的发生。

颈椎后纵轫带骨化症分几增

颈椎后纵靭带骨化症根据X线、CT等影像学表现,有多种分型。 Hirabayashi根据后纵初带骨化的矢状位影像描述了 4种类型,即连续型、节段型、混合型、局限型。1933年,Epstein补充后纵韧带骨化的第五种类型:萌芽型。其特点是肥大的后纵韧带在椎间盘及邻近的终板范围内有标点样骨化,偶有延伸至椎体后方。董方春等也将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分为4型:连续型、间断型、混合型、孤立型。张长江等将本病分为6型:连续型、间断型、乳头型、钩型、桥型、混合型。Epstein根据后纵韧带骨化的轴位影像将其分为矩形、椭圆型、三角型和花梗型。宋兆祺在CT影像上描述后纵韧带骨化横切面可呈小圆块型、横条型、厚横条、半圆型、卵圆型、椭圆型、飞鸟型、三角型、两半卷发型等。在CT扫描图像上,根据骨化灶的形态分为4型,即平板型、覃伞形、山丘型、花束型。

出现胸椎痛是怎么回事

胸椎病是脊柱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胸椎退行性增生造成,以下位胸椎居多见。其为一系列疾病,包含了胸椎管狭窄,胸椎间盘突出,胸椎压缩性骨折,胸椎关节紊乱,胸椎肌肉劳损,胸椎骨质增生,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胸椎错位,侧弯,筋膜嵌顿等。

1.其主要病理改变包括胸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微陷使椎间隙和椎间孔狭窄、假性椎体滑脱、椎体边缘和关节骨质增生,以及黄韧带肥厚等。其中最常见的为椎间隙和椎间孔狭窄。

2.年龄的增长和代谢功能紊乱与减退,是其发病的基础因素。绝大部分有劳损或受凉病史,有外伤病史,术后复发或手术后遗留后遗症,部分患者同时患有颈椎、胸椎、腰椎病。

脖子前面痛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

(1)颈部外伤多见肌肉拉伤,如落枕、扭伤、撞击伤等等,是由于颈部肌肉局部被撕裂,而出现出血、水肿等炎症性刺激反应导致疼痛及肌肉痉挛,从而使颈部活动也受到影响。如果有骨折发生,则疼痛更加剧烈。

(2)风湿性疾病如肌筋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它是一种非细菌性炎症性疾病,但其疼痛范围广泛,多不剧痛。

(3)感染性疾病如颈部痒肿、化脓性病灶、结核性病灶等等,多有肿胀,甚至有脓液排出。

(4)颈椎管狭窄症可为先天性,也可为后天性。

(5)其它症状后纵韧带骨化症、黄韧带肥厚症及椎体间不稳都有颈部疼痛、僵硬的表现,但可通过X线片或CT片来区别它们。

韧带骨化病因学

后纵韧带位于推管内,紧贴椎体的后面自第二颈椎延伸骶骨。韧带上宽下窄,在胸椎比颈、腰椎为厚。在椎间盘平面以及椎体的上下缘,韧带同骨紧密接触,在椎体的中间部分,韧带同骨之间有椎体基底静脉丛所分隔。后纵韧带比前纵韧带致密、牢固,通常分为深、浅两层,浅层连续分布3个或4个椎节,深层仅处于相邻两椎体之间。后纵韧带骨化症是一个老年性疾病,好发于50~60岁,在60岁以上患者中,发病率可高达20%,在一般成人门诊中,约占1%~3%。后纵韧带骨化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一般的常规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血清蛋白、血觉等均在正常范围以内。

但在这些患者中,12.6%患有糖尿病,而有隐性糖尿病的比例更高,可见葡萄糖代谢与韧带骨化倾向之间有一个比较密切的关系。同时,这也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在东亚地区以稻谷为主食的民族中,韧带骨化症的发病率特别高。由于韧带骨化症患者常同时伴有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或家族性低磷酸盐性佝偻病,提示钙磷代谢异常可以导致韧带骨化。

虽然血液化学测定常为正常,但钙摄入量试验显示: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肠腔钙吸收有降低的趋势。创伤因素与该病发病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后纵韧带和椎体后缘静脉丛之间关系紧密,当外伤或椎间盘后突时,静脉易遭创伤作用发生出血,并进入后纵韧带引起钙化、骨化。

此外,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还有全身性增生的倾向,除合并脊柱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之外,还常伴有前纵韧带、黄韧带骨化。故有人认为,后纵韧带骨化可能是全身性骨质增生和韧带骨化的局部表现。

病理改变

后纵韧带骨化在沿着纵轴方向生长的同时,在水平方向也同时扩大,形成椎管内的占位性病变,使椎管容积变小、椎管狭窄,造成脊髓、神经根受压,脊髓被挤压呈月牙形状,并被推向椎管后要由板层骨构成,由椎体后缘至板层骨之间依次为纤维组织、纤维软骨、钙化软骨。骨化灶与硬脊膜粘连,随着压迫程度的增加,硬脊膜变薄甚至消失,有时硬脊膜也发生骨化。由于骨化块不断增大,脊髓受压发生严重变形,神经组织充血水肿,脊髓前角细胞数量减少,形态缩小。脊髓臼质有广泛的脱髓鞘变。

前纵韧带骨化症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除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前纵韧带骨化症外,绝大多数病例是由于椎体间关节的退行性变所致;此外,颈椎及腰椎的超限运动或外伤为其继发因素。由于椎节的退变从脱水、松动开始渐而引起前纵韧带的松弛,渐而出现韧带-骨膜下出血及髓核前移(或突出)在形成椎节前方骨刺的同时局部的韧带亦随之钙化并渐而骨化。此病理过程常持续多年最后引起椎节活动度的减少,甚至椎节完全骨化而呈融合状此种现象亦可视为人类机体自我防御保护性反应的一种形式,以减缓病变椎节病理过程的继续发展。[1]

4临床表现

前纵韧带骨化症1.主诉 发病早期主要呈现椎节局部窦椎神经反射所引起的颈部不适活动欠灵活及有局部痛感(均较轻)伴有椎节前缘巨大骨刺者在颈段可引起吞咽障碍及咽喉部的异物感,并形成食管压迫型颈椎病;而在腰段症状则较轻微,或无症状。

2.体征 单纯前纵韧带骨化者少有阳性体征所见范围广泛者,颈椎及腰椎活动度可有轻至中度受限主要影响伸、屈功能

3.其他 除少数病例可伴有其他部位骨化或钙化外一般多无阳性所见。

并发症: 在颈椎可并发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引起颈椎椎管狭窄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先天发育异常而致的颈椎椎管狭窄:颈椎由于先天发育因素,致使颈椎椎管容积比平常狭小,x线片主要为颈椎管前后径广泛狭窄,无增生和移位。

骨质增生而致的颈椎椎管狭窄:多见于加岁以上.由于颈椎椎间盘退变,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可导致稚管前后径不同程度的狭窄,其部位多在颈4颈6。

由于颈椎失去稳定而致推管狭窄:多见于颈部外伤而致颈椎半脱位的年轻人.及因颈椎间盘、韧带及关节囊等组织退变或损伤而致颈椎失稳的中老年人。

由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而致颈椎椎管狭窄:多见于东南亚地区,尤以日本多见。

由于病变代偿所造成的椎管狭窄:由于颈椎生理前凸曲线因脊柱病变而代偿改变为颈曲过度后伸而致椎管狭窄。

风湿性关节炎可使寰枢椎半脱位,寰椎前移导致衰椎椎管前后径变窄.出现脊髓压迫症状。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研究分析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在日本发病率较高,占有症状颈椎病的1.7% ~ 2.0%。在我国占颈椎病患者的0.54% ~ 0·88%。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随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

后纵韧带骨化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很可能与退行性变过程有关。随年龄的增长,由于炎症、慢性劳损、创伤等因素作用,逐渐发生硬化性改变。表现为早期的韧带纤维少许钙盐沉积,发展到后期的完全骨化。本病可发生在颈椎、胸椎及腰椎,但以颈椎最为多见。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中可合并胸、腰椎后纵韧带骨化。

临床症状常有颈、肩疼痛和上肢麻木,有的可表现为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如体位性眩晕等。

X线所见为本病的诊断依据,表现为椎体后缘致密骨化影。骨化影边缘光滑整齐,长度、厚度不一,骨化影与椎体间有一线条状透亮间隙。本病可合并退行性脊椎病的改变。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依据骨化形态可分为连续型、间断型、孤立型、混合型。连续型表现为条索状骨化影跨越数个椎体范围, 在椎间盘处略微隆起,多见于上颈段。间断型表现为数个椎体后缘骨化影与椎间盘处中断。孤立型表现为骨化影局限于下颈段,于椎间盘处略后突。混合型表现为骨化影在上颈段多呈连续性而在下颈段呈间断性。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增厚使椎管矢状径减小,造成椎管狭窄,可对脊髓产生压迫,是导致进行性脊髓病的常见病因。有学者认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是退行性颈椎病的一种特殊表现,它经常发生在椎管狭窄的基础上,和其他退行性病变同时存在。

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常与颈椎病特别是脊髓型颈椎病很难区别,故诊断可依靠颈椎侧面X线平片进行检查。它可直接显示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及类型,可排除症状类似的其他疾病,达到明确诊断的目的,从而选择适宜治疗方案。所以, X线平片对本病的诊断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CT扫描检查可清楚显示椎管形态和继发性椎管狭窄的程度,对制定手术治疗方案及手术效果评价均有重要意义。

导致椎管狭窄发病的病因

脊椎退变(25%):

因脊椎受老年改变及劳损的影响, 而使椎板增厚, 椎体骨赘增生等, 使椎管产生容积上的缩小, 而致狭窄,小关节肥大以及黄韧带肥厚等。

医源性因素(20%):

该症是因手术而引起,主要原因:(1)手术创伤及出血疤痕组织形成,与硬膜囊粘连并造成脊髓压迫。(2)椎板切除过多或范围过大,未行骨性融合导致颈椎不稳,引起继发性创伤性和纤维结构增生性改变。(3)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后,骨块突入椎管内。(4)椎管成形术失败,如绞链断裂等。

先天性发育因素(15%):

在早期或在未受到外来致伤因素的情况下,可不出现症状,但随着脊柱的退行性改变(如骨刺、突出的椎间盘、节段不稳等)。或是头颈部的一次外伤后均可使椎管进一步狭窄,引起脊髓受压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由于椎管狭窄时,其储备间隙减少或消失,脊髓在椎管内更加贴近椎管前后壁,这样即使在正常的颈椎伸屈活动中,亦可能有刺激、挤压而致脊髓病损。

其他病变和创伤(10%):

如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颈椎肿瘤、结核和创伤等。但这类疾病是独立性疾病,颈椎管狭窄只是其病理表现的一部分,故不宜诊断为颈椎管狭窄症。

颈椎病手术从前路做好还是从后路做好

颈椎病手术从前路做好还是从后路做好?其实,这个问题在脊柱外科学术界也是有争议的,两方面都有学者支持,并且都有自己的理由。既然有争议,也就说明不能简单的说哪一个更好,应该看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各有优缺点。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要了解颈椎的解剖结构。简单说说。首先说颈椎,人类大脑向下延伸为脊髓,并发出节段性的神经根,脊髓周围被一种叫做脑脊液的透明液体包绕,并一同装在一个叫做硬膜囊的囊袋里,实际上脊髓是悬浮在这个量身订做的“水囊”里的,这是对神经的保护。装着脊髓的硬膜囊走行在脊柱形成的椎管内,被既有稳定性又有灵活性的脊柱保护着。熟话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由于脊柱和脊髓的密切关系,导致脊髓非常容易受到脊柱异常变化的影响。

在脊髓的前面,主要是脊柱的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脊柱退变过程中,椎体的边缘会形成骨赘,也叫骨质增生和骨刺;椎体之间的椎间盘还会变性老化,进而膨出突出和脱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的患者的后纵韧带还会骨化肥厚。骨刺、突出的间盘和肥厚的后纵韧带,都来自脊髓的前方,主要造成对脊髓的压迫。在脊髓的侧前方有相邻两个颈椎椎体间形成的钩椎关节,钩椎关节变形增生后主要影响脊髓侧面发出的神经根。在脊髓的后方,有脊柱的椎板和黄韧带,退变时椎板和黄韧带都会增生肥厚,向前压迫脊髓的后方。 那么压迫脊髓的致压物,应该从什么入路去除呢?很简单,原则就是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前方和侧前方来的压迫,当然从前入路切除比较方便;后方的压迫,从后路切除更加彻底嘛!

颈椎前路手术包括:颈椎前路经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体重建固定融合术,或者两种术式相结合。其实,颈椎病中压迫脊髓组织主要来自椎体骨赘、退变间盘和骨化韧带,也就是主要来自脊髓的前方。所以现在,在颈椎病的手术中,大约有70-80%都是从颈椎的前路来做。颈椎前路,患者不禁心生疑虑:颈椎的前方可是有好多重要的结构的,从颈椎椎体向前依次有食管、气管、颈部动静脉、甲状腺等等,从前路做安全吗?答案是:安全。从前路,可以选择顺着颈部横纹的小横切口,愈合后几乎看不出来,美观问题也很很重要啊!切开颈前部薄薄的肌肉和筋膜后,就可以沿着一个自然的间隙避过上述的各个重要的组织器官,直达颈椎椎体的前方,而且颈椎前方的结构相对移动性较大,容易被特制得拉钩牵开,这个小切口还可以上下略微移动,可以一个小切口解决多个椎间盘的问题。颈椎椎体被充分显露后,至于做什么样的术式,是经间隙减压固定融合,还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体重建固定融合,甚至是人工间盘置换术,都是非常方便的。所以,现在颈椎病的手术基本上都是从前路来做。但是,前路也不是万能的。如果颈椎病变的节段太多,前路伤口上下移动的幅度毕竟有限,而且前路的钛板长度也有一定的限制,这时就不能选择前路,而要改为后路了。还有就是如果颈椎病变的节段太高,比如在颈3椎体以上,前方因为下颌的阻挡也不能从前路完成,而需要改为后路。还有就是特殊情况,比如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一是病变范围较大,涉及多个节段;而是骨化的韧带与硬膜囊多有粘连,从前路的风险较大,也会选择后路。

脊髓后方的压迫相对要少得多,但还是有的,比如黄韧带肥厚甚至骨化、椎板增生肥厚等,都会造成脊髓来自后方的压迫,要想彻底去除,就要使用颈椎后路手术。颈椎后路手术主要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术,说白了,就是将脊髓后面的椎板和韧带从上到下,从一侧或两侧翻开,扩大脊髓后方的空间,来自后方的压迫自然解除了,来自前方的压迫虽然还在,但是脊髓可以向后躲避嘛!我们惹不起躲得起啊!在颈椎前路手术技术熟练和前路器械不发达的时候,颈椎后路手术大行其道了很长时间。可是,后路手术也有问题。一、颈椎后方的肌肉韧带被广泛损伤,术后康复困难。因为,肌肉和韧带与颈椎后部结构接触紧密固定牢固,后方的肌肉韧带才能起到固定维持颈椎体位、牵拉运动颈椎的作用,如果要显露椎板,对不起,就必须将肌肉和韧带与骨质之间的自然充分连接分离。二、后路手术多涉及固定融合到多个节段,对颈椎活动性影响较大,患者术后都有颈部僵硬感。三,颈椎后路手术的原理是,将脊髓后移来躲避前方的压迫,但是在脊髓向后移动过程中,颈5神经根就会受到牵拉,部分患者就会出现颈5神经根的损伤症状,比如肩膀疼痛。所以,现在脊柱外科医生在面临颈椎病时,后路手术只有在不得不用的时候才用的。

还有一部分患者脊髓的压迫,前后都有都很严重,这时医生只好选择前后路联合手术。一般是患者俯卧位先做后路,比如做了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再翻过来仰卧位从前路做减压固定术。当然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总结一下,颈椎病手术从前路做还是后路做,关键在于压迫脊髓的方向,也就是由病情决定治疗的方式。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常见并发

脱水、瘫痪

一、并发病症

1、颈椎退行性改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加重,其病理改变累及椎间盘、椎体、椎板、小关节、韧带等各个部位,如椎间盘脱水变性、突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骨赘增生、小关节增生、椎板增厚、韧带肥厚等。颈椎退行性改变与后纵韧带骨化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一方面,尽管后纵韧带骨化的病因尚未明确,但退行性改变是引起后纵韧带骨化的因素之一已为大家所公认。另一方面,当颈椎某一节段发生后纵韧带骨化而使活动受到限制时,该部位的上、下椎间隙和小关节承受的负荷活动将增加,可逐渐出现并加速退行性改变。

2、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 : 此病又称Forestier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患,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其主要病理变化为脊柱连续数个椎体前、外侧钙化和骨化,伴有或不伴有神经压迫症,外周骨与肌腱和韧带附着处通常也发生钙化和骨增生。DISH多见于下胸段和腰段,典型X线片表现为脊柱前外侧连贯性、宽大的骨化带,受累区域椎间隙正常。临床上发现相当多的OPLL伴发DISH,或者说DISH伴发OPLL,有作者认为OPLL是DISH的一种特殊类型表现,但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后发现,DISH与OPLL两者间存在着差异,不应视为同一种疾病。

3、还可并发小便失禁及排便功能低下。可出现间歇性、慢性、进引性、痉挛性四肢瘫痪。

相关推荐

多高的枕头对颈椎最好

当心!高枕和低枕都存杀机 颈椎病人睡过高的枕头,无论是仰卧还是侧卧,都会使颈椎受到伤害。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睡高枕时,当身体处于仰卧状态时,颈部的生理弯曲应当保持合理地向上弯曲(即前凸),而一旦枕头过高、且枕头的造型不合理时,即会造成颈部前屈。颈部前屈导致颈椎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处于紧张状态,并累及所属肌肉或相关肌群出现过度肌紧张;此时处于上方的椎骨下关节突,会滑至下位椎骨上关节突的上部,造成关节面错开,关节囊紧张,最终会因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受压而出现一系列的颈椎症状。 颈椎病人长期睡低

牵引疗法是治疗颈椎病最有效的方法吗

牵引疗法是颈椎病较为有效并且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此疗法适用于大多数的颈椎病患者,对早期病例更为有效,也可适用于颈项肌肉劳损的保健治疗,但不适用于颈椎椎管狭窄或并发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者的脊髓型颈椎病人。 牵引疗法是应用外力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其发生一定的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根据部位分为颈椎牵引和腰椎牵引。对于颈椎病患者进行牵引,通常采用坐位牵引,但颈椎病病情较重或不能坐位牵引时可用卧式牵引。牵引治疗颈椎病效果主要由牵引的角度、时间和重量等因素决定。

颈椎病病理改变

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位于头颅与胸廓之间,颈椎间盘在承重的情况下要做频繁的活动,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而发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为颈椎间盘变性,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环的纤维肿胀、变粗,继而发生玻璃样变性,甚至破裂。 颈椎间盘变性后,耐压性能及耐牵拉性能减低。当受到头颅的重力和头胸间肌肉牵拉力的作用时,变性的椎间盘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间盘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以及椎间孔的纵径变小。由于椎间盘的耐牵拉力变弱,当颈椎活动时,相邻椎骨之间的稳定性减小而出现

颈椎病的手术方法

1、颈前路手术:顾名思义,即在脖子前面进行的手术,目前大部分颈前路手术都是微创技术,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手术主要切除突出变形的椎间盘,对于伴有骨赘增生者还要去除增生的骨赘,以及两侧钩椎关节,以免残留可能的致压物。正常结构切除后的重建物多种多样,大多使用钢板和融合器来重建颈椎的高度和稳定性。不论何种内植物,主要作用是恢复颈椎正常的曲度,并将手术操作的几节颈椎长在一起。我们目前仅采用椎间融合器,不用钢板,治疗效果显著,为病人节省宝贵经费,已经在国际上发表文章。近几年还出现人工椎间盘置换,可以保留了颈椎节段

颈椎病病因

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位于头颅与胸廓之间,颈椎间盘在承重的情况下要做频繁的活动,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而发病。 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为颈椎间盘变性,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环的纤维肿胀、变粗,继而发生玻璃样变性,甚至破裂。颈椎间盘变性后,耐压性能及耐牵拉性能减低。当受到头颅的重力和头胸间肌肉牵拉力的作用时,变性的椎间盘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间盘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以及椎间孔的纵径变小。由于椎间盘的耐牵拉力变弱,当颈椎活动时,相邻椎骨之间的稳定性减小而出现

颈椎骨刺很严重吗?

颈椎骨质增生也就是常说的长骨刺,医学上也称为骨赘。通过对动物颈椎病实验模型的动态摄片和病理切片观察,发现随着椎间盘通变加重,椎体连接失稳,刺激软骨组织细胞增殖并向椎体边缘凸出,形成骨赘。椎间隙狭窄,韧带损伤引起血肿钙化,小关节过度磨损等,也可以引起骨质增生,颈5、颈6椎体是好发部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科于杰 老年人颈椎长骨刺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有人统计,40岁以上的人群60%有颈椎骨质增生,到 60岁几乎100%有骨质增生。有了 骨刺,既可以发生症状,也有稳定的作用,这与骨质增生的部位有关,关

颈椎管狭窄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脊髓型颈椎病 主要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引起的脊髓压迫症状,多发于40~60岁。下肢先开始发麻、沉重、随之行走困难,可出现痉挛性瘫。颈部僵硬,颈后伸易引起四肢麻木。腱反射亢进,Hoffmann征、Babinski征阳性。感觉常有障碍,多不规则。浅反射多减弱或消失,深感觉存在。重者大、小便失禁。正侧位X 线片颈椎变直或向后成角;多个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尤以椎体后缘骨刺更多见;颈椎侧位过屈过伸片,可有颈椎不稳表现。CT及MRI可观察到椎管狭窄及颈脊髓受压、病损表现。 2.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病程缓慢,颈部

颈椎骨刺很严重吗

老年人颈椎长骨刺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有人统计,40岁以上的人群60%有颈椎骨质增生,到 60岁几乎100%有骨质增生。有了 骨刺,既可以发生症状,也有稳定的作用,这与骨质增生的部位有关,关键在于是否压迫或刺激了脊髓、血管或韧带。当然,向前增生的骨刺也可以压迫食管,导致吞咽困难。 临床上要消除2个误区:一是防止将颈椎长骨刺等同于颈椎病。颈椎长骨刺可以说是一种维持颈椎稳定的反应。出现颈椎长 骨刺并不一定产生颈椎病的表现。二是对颈椎X线等摄片中看到的骨质增生不以为然,认为“骨质增生很普遍,也没有很有效的防治方

颈椎病为何会引起颈韧带钙化

颈韧带为人体颈部一条重要的韧带,其强而有力,呈三角形,突部向下与寰椎后结节和下面六个颈椎棘突相连,以维持头部的直立体位,防止过度屈曲。 在患颈椎病后,颈韧带也一样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之椎体失稳、颈椎生理弯度的改变可进一步加重其退变,主要表现为颈韧带钙化现象。早期表现为纤维增生或硬化,晚期因慢性长期刺激,可使局部发生钙化甚至骨化。 颈韧带钙化会不会引起严重的症状?事实上,颈韧带钙化不仅不会引起严重的症状,还可以增加颈椎的稳定性,起到对颈椎的制动作用,减缓颈椎病的进一步发展。颈韧带钙化可以在X线上发现,一旦出现

颈椎病的诊治流程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以及在好大夫网上回复患者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患者对颈椎病的诊治还是存在很多误区。有些患者出现颈部不舒服或者头昏脑涨的,就认为自己得了颈椎病,要求医生给自己开药治疗,或者牵引、推拿、按摩、喝各种各样的中药等等治疗。花了不少冤枉的RMB,牵涉了大量的精力,走了不少弯路,最终还是没有搞清楚自己到底有没有颈椎病、疾病程度怎么样。 首先,找骨科医生做一个跟颈椎相关的体格检查,尤其是颈椎的神经系统检查,这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四肢的反射是否亢进、Hoffman征是否是阳性、有没有上肢的感觉麻木症状、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