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诊治流程
颈椎病的诊治流程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以及在好大夫网上回复患者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患者对颈椎病的诊治还是存在很多误区。有些患者出现颈部不舒服或者头昏脑涨的,就认为自己得了颈椎病,要求医生给自己开药治疗,或者牵引、推拿、按摩、喝各种各样的中药等等治疗。花了不少冤枉的RMB,牵涉了大量的精力,走了不少弯路,最终还是没有搞清楚自己到底有没有颈椎病、疾病程度怎么样。
首先,找骨科医生做一个跟颈椎相关的体格检查,尤其是颈椎的神经系统检查,这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四肢的反射是否亢进、Hoffman征是否是阳性、有没有上肢的感觉麻木症状、下肢的肌张力是否增高,尤其是左右手感觉运动是否有区别。短短的3-5分钟体格检查,就能够对患者做一个基本的判断,甚至可以神经定位,而有些骨科医生往往不重视或者忽视这方面的检查。
其次,做一个颈椎正侧位X线片和颈椎MRI,有些患者一来就要求颈椎CT,以为颈椎CT能够了解颈椎的全貌或者考虑到做一个CT的费用可以承受。其实,他们并没有搞清楚各种影像学的真正作用。颈椎正侧位X线是用来观察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高度有无丢失、后纵韧带有无骨化、骨赘增生的部位及程度、寰枢椎有没有脱位、有没有先天性畸形等等,一张好的X片能够反映很多骨性结构的问题。而颈椎MRI用来了解软组织的情况,比如观察椎间盘突出的程度、脊髓受压变形变性的程度和部位、脊髓或者椎体信号是否改变、椎管内是否有占位。在这个基础上,为了了解某一局部或者平面的后纵韧带骨化或者骨赘的确切情况,做颈椎CT甚至做一个CT三维重建,可以更清楚的显示局部骨性结构。就像导弹一样,只有给了精确的定位后,你才能够更准确的击中目标。否则,连影像科医生都不知道你要做哪个节段的扫描。通过上诉检查,基本可以明确是否有颈椎病以及严重程度。
最后,明确了是颈椎病的诊断以后,再制定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有些患者往往担心手术的风险、费用等问题,已经是非常严重的颈椎病了还要求保守治疗,而他们往往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严重的颈椎病所存在的风险往往比手术风险更大。
走出颈椎病诊治误区
误区1 单纯依靠影像学检查做诊断
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将颈椎病定义为: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对于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相应的临床表现者,应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x线平片(包括正、侧位和过屈过伸侧位)是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对于了解颈椎骨骼结构的基本状况是必不可少的检查。单纯依赖ct、mri检查而忽视临床体检是应当避免的一种诊断误区。有些患者虽然影像学检查显示脊髓或神经根已经存在很严重的压迫,但是临床检查却没有任何相应的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就不能诊断为颈椎病,更不能不论临床表现如何就进行手术。
误区2 治疗不分颈椎病类型
根据病理损害和临床表现,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四个基本型,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时称为混合型。
通常情况下,在椎管内的脊髓周围有较大的储备间隙。当椎管狭窄时,储备间隙就变得很小,一旦出现椎间盘突出、骨刺生成,脊髓就容易受到压迫。在我国,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发生率为10%。而68%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说明脊髓型颈椎病好发于发育性椎管狭窄的人群中。如果病人被确诊患有脊髓型颈椎病,就应当积极手术,否则越是拖延,脊髓损害越重,疗效越差。
目前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根据入路分为前路和后路。前路减压属于直接减压,即直接去除致压物;后路减压是间接减压,即通过扩大椎管,使脊髓后移,从而避开致压物。实践证明,对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如果采取前路减压,往往出现减压范围不够、减压不彻底、容易复发或甚至无效等现象。因此,对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患者选择后路减压术式,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方法。
胳膊发麻要做哪些检查
CT检查可发现颈椎病的早期病变,对颈椎间盘的突出程度、颈椎关节病变情况、颈椎管以及颈椎横突孔的狭窄情况等方面均可明确显示,对颈椎病变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MRI检查对椎间盘突出的显示比CT更为敏感,可观察到脊椎受压的程度,可作为颈椎病确诊的方法。临床上可将三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在X线做出初步诊断的基础上,用CT或MRI检查判断病变程度,以指导治疗。
X线平片对颈椎病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诊断准确率也较高。X线平片在双斜位对钩突增生、上关节突增生及椎间孔的观察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并且价格低廉,可作为颈椎病诊断的首选,但是X线平片的表现常与临床症状不一致,有时患者症状较重,但X片显示病变较轻。
颈椎病怎么进行临床诊断
颈椎病诊断①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②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除外其他疾病后 方可诊断颈椎病。③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为颈椎病。
跳绳能够治疗颈椎病吗
脊髓型颈椎病较为少见,但症状严重,且多以隐性侵袭的形式发展,病人易延误治疗。一般而言,颈椎病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门诊中不少颈椎病的病人都是拖到症状严重才来就诊,此时的治疗都已经比较复杂了。
颈椎病发病后,要让它恢复,目前在医学上无法做到,但在早期通过一些保守治疗,完全有可能很大程度地延缓疾病的发展。如颈椎病在早期发现并早期治疗,平时注重保养,可以延缓进展,10年甚至更长都没什么大问题。但如果不重视它,久拖不治,病情会发展很快,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瘫痪。因此,低头族、电子族、伏案族等颈椎病的高发人群尤要提高警惕。
颈椎病的患者还要特别注意肩部的保养,避免受寒,特别是春季忽冷忽热的天气里更要注意做好颈椎部的保暖,建议不要穿露背装,建议多选择有领子的衣物。因为局部如果受寒会使得血流降低,影响到代谢组织的正常运行。如果颈椎病实在疼得厉害的话,可以用热毛巾敷一下,这样可以减轻疼痛的作用。
颈椎失稳症是什么
颈椎失稳症又称颈椎不稳症,是指颈椎在生理载荷下,其解剖位置超出生理限度的位移范围而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类综合征。影响颈椎稳定性的病因较多,如先天畸形、创伤、退变、炎症、肿瘤及手术等,其中,由于退变所致的下颈椎失稳在临床中最为多见。颈椎椎节的失稳,既是颈椎病病理生理改变的一个现象,又是造成颈椎病临床症状的诸多病理因素之一。推拿疗法在治疗颈椎病方面有其独到的疗效,本文以推拿为手段,观察推拿前后颈椎病患者颈椎失稳改善的情况并分析其生物力学作用机制,以探讨其对颈椎病患者椎体失稳情况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依据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1],收集2005年9月~2006年3月初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颈椎病门诊患者31例,因患者不愿意参加本试验而脱落1例。30名患者中男8名,女22名,年龄最小24岁,最大64岁。
2 治疗方法 于患者颈椎两侧施以按揉法,持续5 min,手法从上至下,由轻及重,反复3次;继而于颈肩部斜方肌处施以滚法;再用按揉法和一指禅等,重点按揉风池、大椎、风府和阿是穴(颈后大小直肌的体表投射部位)等,持续10 min,直至感觉患者颈肩部已充分放松。在手法刺激的同时,轻巧地小幅度旋转颈椎,调整颈椎微小错位以恢复失稳节段的椎体排列。根据X线照片显示的失稳节段,调整错位椎体。
颈椎病到底是什么病 颈椎病怎么治
颈椎病的治疗是对症治疗,首先要清楚是哪型颈椎病,然后根据颈椎病的分型,分别进行治疗。
颈型颈椎病通常是不需要手术的,只要进行保守治疗就可以了。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中最多见的一种颈椎病,它对牵引的效果特别好。当然,还可以口服非甾体的止疼药以及神经营养药。
脊髓型颈椎病通常是不能够保守治疗的,或者可以经过短暂的保守治疗之后,还是需要手术治疗。临床上颈椎病手术最多的就是脊髓性颈椎病。
第四个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诊断是非常复杂,它往往会引起一些内科系统的疾病,比如说高血压,或者是心脏病,但是这种高血压、心脏病往往随着颈椎病的好转,它的症状也是会好转。
第五个是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通常会引起脑供血不足的症状,所以在治疗颈椎病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动脉硬化的治疗。
混合型颈椎病主要是指两种颈椎病同时发作,这个就是一起治,分别对症治疗。
颈椎病怎样才能治好啊
一、手法按摩推拿疗法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也是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它的治疗作用是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
二、理疗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理疗可起到多种作用。一般认为,急性期可行离子透入、超声波,紫外线或间动电流等;疼痛减轻后用超声波、碘离子透入,感应电或其他热疗。
三、口服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局部消炎、放松肌肉治疗,对于颈椎不稳等继发的局部软组织劳损等疗效较明确,但不能从根本上治疗颈椎病。对于伴有四肢无力或麻木的患者来说,还可以使用神经营养药物辅助康复,促进受压神经的恢复。
四、对颈椎病诊断明确,神经根压迫症状严重,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者应采取手术治疗,而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即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走路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的患者,则应尽早实行手术治疗,以获得良好的恢复效果,因这类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神经压迫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而对于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兴奋型的患者,手术效果相对来说就不太确切。
消化不良的诊治流程
我国的胃癌患病率比西方高,遇有消化不良伴报警症状时,应作进一步检查。要重视肿瘤家族史,年龄以40岁以上作为参考,但应密切结合临床。对有明显情绪因素或心理障碍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有关检查,这对明确诊断和解释病情更为有利。
如患者无上述情况且一般情况良好,或以往已接受过有关检查,最近症状又复发,或暂不能接受有关检查时,可采用经验治疗。经验治疗应结合消化不良的症状特点及症状和进餐的关系,推测其可能的病理生理基础。
健康人的消化间期胃十二指肠运动表现为特征性的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其中MMC Ⅲ期正常,但餐后胃内食物分布异常。餐后胃底松弛损害或对扩张的感觉异常可能与早饱有关。约50%FD患者的胃、十二指肠对机械性刺激高敏,这可以解释FD患者进食量虽少,但很容易出现上腹饱胀症状。此外,十二指肠动力紊乱引起的十二指肠酸清除降低与恶心有关。FD患者在空腹时出现症状的基础可能是其MMC 活动异常,包括MMC III期出现次数减少、MMC II期动力减弱及十二指肠胃反流等,这些可以解释有些患者空腹时就有症状,餐后不减轻甚至加重。患者常不敢多进食,以免加重症状。
注重进餐和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有助于判析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基础,即是酸相关性疾病还是动力相关性消化不良。食物能缓冲胃酸,使胃pH值上升,因而能减轻胃酸刺激引起的症状。如患者空腹时上腹不适、疼痛或发胀,进餐后减轻,很可能是酸相关性疾病。如患者在进餐后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早饱和上腹胀等症状,而空腹时无症状,或空腹时也有症状,餐后加重时,应注意有无过多或不当进食,以致出现胃消化负荷加重或出现不符合胃消化生理的情况。如无食物因素,上述症状可视为胃动力障碍相关性消化不良。其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疾病或FD。对以上情况,建议选择抗酸剂或抑酸剂治疗酸相关性疾病,选用促动力剂治疗胃动力障碍相关性消化不良。服药时间为2周,如症状减轻或消失,则进一步支持以上判断;如无效,则建议作进一步检查。
诊断标准(1)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至少持续4周或在 12 月中累计超过12周
(2)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也无上述疾病病史;
(3)实验室、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
(4)无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
(5)无腹部手术史。对科研病例选择还需将同时伴有肠易激综合征者除外,以免影响研究的可比性;经定期随访未发现新的器质性病变,随访时间1年以上。
(6)鉴别诊断:需要鉴别的疾病见诊断标准所列。其中要特别指出的是,以往将有烧心、反酸症状而胃镜检查未见有反流性食管炎者列为反流型的FD ,现已将这部分患者归为内镜检查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
颈椎病诊断的全过程
除上述原则外,各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分别为:
1、颈型:
(1)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2)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线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3)应除外颈部其它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它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颈肩部疼痛。
2、神经根型:
(1)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4)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5)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症、肘管综合症、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3、脊髓型:
(1)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2)X线片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3)除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05a26、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4、椎动脉型:
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问题是有待于研究的问题。(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型眩晕。(2)旋颈试验阳性。(3)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4)多伴有交感症状。(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6)除外颈动脉Ⅰ段(进入颈、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颈椎病有哪些判断方法
(1)一些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利于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的颈椎病诊断措施,通常用于检查颈椎病患者的方法有椎间孔挤压试验:让患者头向患侧倾斜,检查者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掌轻叩击左手臂背侧,如出现根性痛或麻木则为阳性。在神经根症状较重者则双手轻压头部即可出现疼痛、麻木表现或加剧。椎间孔分离试验:对疑有根性症状者,患者坐位,双手托住头部并向上牵引,如出现上肢疼痛麻木减轻者则为阳性。
(2)通过让颈椎病患者做一些动作来判断患者的发病情况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诊断方法。颈椎活动范围即进行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活动的检查是不可或缺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者颈部活动受限比较明显,而椎动脉型颈椎病者在某一方向活动时可出现眩晕。病人坐位,做主动旋转颈部活动,反复几次。若出现呕吐或突然跌倒,即为试验阳性,提示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3)肌力的检查是颈椎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的诊断环节,因为在发病的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力受损病症。颈椎病损伤神经根或脊髓者,肌力均下降,若失去神经支配则肌力可为零。根据各肌肉支配的神经不同可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及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