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肉瘤你知道该如何治疗吗
血管肉瘤你知道该如何治疗吗
一、西医治疗
尽可能施行肿瘤局部广泛切除,局部切除不彻底者可辅助加放疗,有文献报道放疗有效。尽管如此肿瘤复发率仍较高,约有半数病人引流区淋巴结肿大,手术常需同时施行淋巴结清扫,此肿瘤发病率低,对化疗是否有效,尚不肯定。
二、中医疗法
本病的病因以气滞血瘀者为多件,或因饮食失节,脾虚失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痰滞脉络,与血气相结聚积而成症瘕。对本病的治疗,应行气疏肝,活血化瘀,通窍止痛,温经通络,行气散结。
三、血管肉瘤护理
应给予病人高热量、容消化流质食物,不能吞咽者给予鼻饲。鼻饲食物可为牛奶、米汤、菜汤、肉汤和果汁水等。
另外,也可将牛奶、鸡蛋、淀粉、菜汁等调配在一起,制成稀粥状的混合奶,鼻饲给病人。每次鼻饲量200~350毫升,每日4~5次。鼻饲时,应加强病人所用餐具的清洗、消毒。
四、血管肉瘤饮食
1、血管肉瘤患者的饮食应尽量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使通畅,防止便秘,因为经常便秘,有发生巨大瘤体破裂的危险。
2、尽量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富含营养之品为宜,多选用维生素和镁类含量丰富的食物,忌食油腻厚味、辛辣刺激性、发性的食物,如辣椒、海鲜、烧烤、烈性酒及辛辣煎炸食品等。
癌与肉瘤的区别是什么
癌(carcinoma)与肉瘤(sarcoma)都是恶性肿瘤,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称为癌,例如乳腺癌、支气管(肺)癌、胃癌、大肠癌等;间叶或结缔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例如骨肉瘤、淋巴肉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血管肉瘤等。
肝血管肉瘤的预防护理方法
肝血管肉瘤是一种病因尚未十分明确而又最常见的血管源性恶性肿瘤,患病率相比于其他肝脏肿瘤是属于比较低的,但危害性非常大,病程发展快,肿瘤切除机会少,预后差。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对此病进行早期预防。
肝血管肉瘤的预防:
在预防肝血管肉瘤方面大家应尽量少服用合成类固醇、雌激素及避孕药,另外最好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如二氧化钍、氯乙烯及某些含砷的杀虫剂,如果是此类职业的工作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
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预防方法:
1、设备密闭氯乙烯制造和聚氯乙烯制造过程中,都必须做好管道的密闭。注意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杜绝跑、冒、滴、漏。
2、清釜技改以往聚合釜人工清釜,一釜一清,清釜工要接触大量氯乙烯。技术改造后,聚合釜壁涂防结剂,几十釜甚至上百釜清一次。清釜用高压水(10mpa)清洗,避免了工人直接接触氯乙烯。
3、抽取单体从聚氯乙烯树脂成品中经冷却真空抽取氯乙烯单体,使成品中的氯乙烯单体含量由原来的1%左右,降到10ppm以下。这样使聚氯乙烯成品的热加工中,释放氯乙烯单体的量极大减少,减少了污染和危害。
4、做好个体防护进入聚合釜操作或检修时,必须戴空气呼吸器,严密防护,并加强换班,缩写缩短接触。
5、定期检测氯乙烯作业环境的空气中氯乙烯浓度要定期检测。国家的卫生标准为30mg/m3。
6、做好职业性体检对氯乙烯作业工人应认真进行就业前和定期性(每年一次)体检。
肝血管肉瘤的护理:
有些患者在手术后的情绪低落、消极,再加上饮食起居质量差,常导致身体免疫功能降低,可能会致使疾病的复发或转移。家属及医护人员需要对这种情况做好事先的解释、鼓励工作,要培养患者的乐观情绪。
只有肝血管肉瘤患者本人树立起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调动身体内的免疫功能,积极与肝血管肉瘤作斗争,这样才能身体康复。如果精神上振作不起来,再好的治疗也难充分显出疗效。总之,精神和情绪不好可以使病情加重,而乐观的精神和心态可以促使病情好转。
1、肝区疼痛者,按三级止痛法给予镇痛剂,做好心理护理,做好缓解疼痛的卫生宣教。
2、对食欲不振者应经常更换饮食花样,少食多餐。上消化道出血者活动期应禁食。
3、腹胀并伴有腹水者,应取半卧位,保持床位整洁,定时翻身,防止褥疮。
4、各种并发症的护理。
专家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作息要有规律,并且要有适当的体育锻炼,全面提高身体抗病能力,且务必要注意用药安全,切勿滥用药物。
纤维肉瘤你知道背后原因是什么吗
一、物理因素
纤维肉瘤的发生可能是和放射性的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的,有报道显示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时候,患者一年后出现了纤维组织增生的情况。
二、纤维瘤恶变
纤维肉瘤的发病可能还包括一些良性纤维瘤病恶变。专家指出,良性纤维瘤病,特别是生长在手掌和足跖部位的纤维瘤病以及生长在腹壁和腹壁外的韧带样瘤,多向深层肌肉层浸润生长,如处理不当,可因反覆复发而恶变,造成纤维肉瘤的发生。
三、先天性因素
纤维肉瘤的发病还可能与先天性遗传因素有关。虽然关于这点还有争议,但是儿童的先天性纤维肉瘤却很常见,一般通过局部切除可以治愈。
原发性眼眶纤维肉瘤的病因尚未明确,辐射诱发的纤维肉瘤肯定了放疗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和放射源、局部组织细胞突变引起的损伤和炎症,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临床上女性多见,可发病于各年龄组。儿童患者病变发展快,就诊时类似横纹肌肉瘤,表现为眼球突出,眼睑水肿,有的病例可形成巨大肿块。
血管肉瘤 包膜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的报道,但主要见于中青年。男女比例基本为1:1。该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骨骼,以长管状骨多见。多发的病例中下肢长骨更为多见,且右侧尤甚。
临床上,患者常诉患肢肿胀、疼痛,乃至关节活动受限。脊柱部位的肿瘤,还可以引起神经症状。血管肉瘤一旦出现症状,病情多发展较快,晚期有局部蔓延,血路转移。
影像学检查
X线片上,中间型血管内皮细胞瘤显示长骨干骺端片状或不规则的溶骨性膨胀性骨破坏,边界清楚,松质骨、皮质骨均可累及。骨破坏区内可见残余骨小梁,骨膜反应不多见。血管肉瘤其骨破坏为斑片状、泡沫状或大片状,边界不清,骨皮质部分或全部消失,邻近区有放射状骨针,并有骨膜反应,有时还有软组织包块。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肿瘤骨内界限及软组织边界。肿瘤内有大量迂曲的不规则瘤血管动静脉瘘。新生紊乱的血管丛在血管肉瘤更为常见。
乳腺癌术后要当心血管肉瘤
专家指出,皮肤血管肉瘤虽然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但是它可能继发于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应当引起人们的警惕。
乳腺血管肉瘤(BreastAngiosarcoma)是一种从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一般见于20~30岁的年轻女性,本病早期即可发生血道转移,最常转移到皮肤、肺、骨、肝和卵巢等处,淋巴转移少见。
本病恶性度比较高,预后差,治疗以单纯乳腺切除为宜,放化疗不敏感,也有人认为化疗有一定的疗效。本病易误诊,因其临床表现及大体标本均酷似良性,但有作者认为,乳腺极少发生良性血管瘤,应仔细分析病理标本,若肿瘤界限不清,明显浸润,且内皮细胞有一定异型性的时候,应考虑诊断血管肉瘤。
德国研究者在欧洲杂志上报道了一例在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发生的血管肉瘤病例,并对其诊断和检测提出了建议。
研究人员发现,一名诊断为早期乳房浸润性导管癌的79岁女性患者,在保留乳房手术和放疗5.5年之后,在淋巴水肿的乳房发生了高分化血管肉瘤。其早期表现与晚期放射性皮炎非常相似,组织学检查被诊断为伴有不定形血管病变的瘢痕组织,但由于病变继续进展,因此怀疑为血管肉瘤,第二次活检证实了诊断。随后,研究人员为此患者施行了包括肿瘤在内的全乳房切除术,但是在16个月后,出现了4处局部复发,又再次进行了广泛局部切除。在术后7个月内无再次复发征象。
专家指出,结合以前在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发生血管肉瘤的报道,他们认为血管肉瘤由于其具有发生率低、变异性高、具有良性外观、以及与放射性皮肤变化表现相似等特点,在临床上难以诊断。由于慢性淋巴水肿可能与血管肉瘤的发生有关,建议对此类病人进行长期随访,如果有新的皮肤病变需进行活检确定性质。
妇女更年期为何要防外阴病变
阴道是女性朋友的重要部位,无论是少女还是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女性的阴道健康也要注意保健。那么你知道女性更年期为什么会有外阴病变:
更年期妇女外阴病变有多种,常在绝经后发生。
一般可分为:
常为用手搔抓损伤表皮后引起感染。
多见于夏季肥胖多汗者,因皮肤相互摩擦损伤后致感染。
外阴常奇痒,引起搔抓,有灼痛感及排尿痛,多见于糖尿病患者。
即在小阴唇处女膜沟内的前庭大腺开口处出现红、痛,有时有脓肿。
为疣病毒引起的感染,会阴部均可发生,呈微小乳头状突起,易伴发其它感染。
以上各种感染的治疗均以消炎为主,有的辅以切开引流或激光治疗。
除外阴营养不良性白色病变外,还可由角化过度、白癫风和继发性白化病引起。应请医生作切片检查确诊后进行治疗。
常见的有前庭大腺囊肿、表皮囊肿、皮脂腺囊肿等。一般都为良性,小的可不必处理,较大的可手术摘除。
良性的阴部肿瘤有乳头状瘤、平滑肌瘤、纤维瘤、脂肪瘤、神经纤维瘤、汗腺瘤等;恶性的,主要是鳞状上皮细胞癌、腺细胞癌、湿疹样癌、恶性黑色素瘤、纤维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血管肉瘤等。一旦发现都应争取及早手术。
可局部涂以含极微量雌三醇的霜或脂治疗,但切忌用烫水烫洗。
血管肉瘤的原因有哪些
肝血管肉瘤是一种间质性肿瘤,恶性程度很高,多数患者病因不明, Folk等调查168例,其中75%的病例原因不明,近年来国外报道一些与化学物质有关的肝血管肉瘤,因此受到人们的关注,认为与接触氯乙烯有关,美国一个氯乙烯厂1183名工人中有7例发生肝血管肉瘤,平均潜伏期为17年,少数还可发生于服用合成类固醇,雌激素及避孕药后,其潜伏期在10年以上。
氯乙烯是聚乙烯制造过程产生的气体,氯乙烯受内质网酶的作用转化为致突变和致癌的代谢产物,然后再与DNA共价结合,实验表明让大鼠或人长期接触氯乙烯能诱发肝血管肉瘤,饮水含无机砷,葡萄园内使用无机砷及硫酸铜等杀虫剂,长期接触可发生肝血管肉瘤,广岛原子弹爆炸及镭锭外照射治疗乳癌分别在36年及3年后各发生血管肉瘤1例,该病也见于长期应用亚砷酸钾治疗牛皮癣的患者,引起肝血管肉瘤的其他物质有镭,无机铜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亦有特发性血色病发生血管肉瘤的报道,人类肝血管肉瘤发病有关的因素。
血管肉瘤症状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少数为先天性好发于皮肤皮下肌肉和骨组织,也可发生于口腔纵隔和腹膜后等部位常见于四肢特别是下肢其次为躯干头颈部,通常是单发大小不一直径为1~4cm质硬呈结节状或斑块,表面皮肤正常偶见静脉曲张或毛细血管扩张有时表现为良性边界清楚生长缓慢,而恶性者生长快呈侵袭性生长还有一些则形成转移肺,最易受累有些病例在皮肤肿瘤切除后数年还能发生转移其途径可能通过淋巴管或血流。
血管肉瘤占脉管肿瘤的1%~2%。深部组织的血管肉瘤极为罕见,所占比例不足全部肉瘤的1%,各年龄组均可发病,男女发病率相近。好发部位为头面部皮肤、乳房、大腿深部肌肉,其次为腹膜后、躯干及四肢皮肤。本瘤恶性程度较高,常在早期即可经血循环转移至肝、肺、骨,经淋巴可转移至引流区淋巴结。易导致慢性淋巴水肿。
临床上血管肉瘤大多表现为渐进性增大的软组织肿块,生长较快,易并发出血。1/3的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如凝血异常、贫血、持续性血肿和瘀斑。年龄非常小的患者可因动静脉分流甚至大量出血引起高排血量性心衰。
阴道血管肉瘤
一、发病原因
1.病毒感染 Gessi等(2002)采用PCR、原位杂交以及电镜下直接观察病毒体发现阴道血管肉瘤中有人类单纯疱疹病毒-8(HHV-8)存在,认为HHV-8的感染与血管肉瘤的发生有关。
2.慢性刺激 2例阴道上皮样血管肉瘤患者均有数年阴道放置子宫托史。
3.放疗 共有4例患者分别因为子宫内膜癌、宫颈腺癌、宫颈鳞癌、宫颈鳞癌接受盆腔放疗,9,14,20,21年后在放疗部位出现血管肉瘤。Morimura等(2001)认为要诊断放疗引起的血管肉瘤需除外慢性淋巴水肿,而且必须数年后发生在原来放疗部位。
二、发病机制
肿瘤呈血疱样或境界不清的斑块。切面呈紫红色,微囊状或海绵状,边界不清,而镜下所见浸润的范围,远超过肉眼所见者。
镜检见明显扩张的血管瘤样腔道,大小、形态不规则,相互吻合形成错综复杂的窦隙状网,腔隙内可见红细胞。瘤细胞在基底膜内增生,可贴附于血管内壁,形成结节状突出于管腔。瘤细胞多呈梭形,未分化者呈多边形,类内皮细胞样或呈上皮样,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电镜下可见内皮分化,如部分覆盖基底膜,细胞间紧密连接及吞饮小泡,偶见微丝、Weibel-Palade小体、小管结构等。
免疫组化血管内皮标志物F Ⅷ因子、CD31、CD34大部分为阳性,上皮样血管肉瘤部分低分子角蛋白也可呈阳性。
什么是血管肉瘤
【概述】
血管肉瘤也称恶性血管内皮瘤,是由血管内皮细胞或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的间叶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较少见。
【治疗措施】
尽可能施行肿瘤局部广泛切除,局部切除不彻底者可辅助加放疗,有文献报道放疗有效。尽管如此肿瘤复发率仍较高,约有半数病人引流区淋巴结肿大,手术常需同时施行淋巴结清扫,此肿瘤发病率低,对化疗是否有效,尚不肯定。
【病理改变】
1.肉眼所见皮肤的血管肉瘤常位于真皮内,呈圆形或卵圆形的紫红色结节,平均3cm大小,有时肿瘤周围可见卫星小瘤结,侵及表皮时可形成溃疡伴有出血。发生于深部肌肉者,瘤体更大。肿瘤边界不清,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切面大部肿瘤兼有灰白色的补发灶及含血的海绵样区。
2.镜下所见瘤细胞形态呈梭形、卵圆形,瘤细胞围成不规则的、相互吻合的、裂隙状或分支状血管腔,除少数生长迅速的瘤细胞可突破基底膜外,瘤细胞均位于膜内,为本瘤的特征性图像。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为头面部皮肤、乳房、大腿深部肌肉,其次为腹膜后、躯干及四肢皮肤。本瘤恶性程度较高,常在早期即可经血循环转移至肝、肺、骨,经淋巴可转移至引流区淋巴结。
【鉴别诊断】
组织学上有的粘液型脂肪肉瘤血管丰富,有新生的血管需与血管肉瘤鉴别诊断,但脂肪肉瘤中可见到脂肪母细胞。
血管肉瘤治疗
血管肉瘤的传统治疗:尽可能施行肿瘤局部广泛切除,局部切除不彻底者可辅助加放疗。尽管如此肿瘤复发率仍较高,约有半数病人引流区淋巴结肿大,手术常需同时施行淋巴结清扫,此肿瘤发病率低,对化疗是否有效,尚不肯定。
血管肉瘤的磁感应治疗:肿瘤磁感应治疗主要是利用铁磁性材料在交变磁场下产热的原理,使肿瘤组织升温到有效温度,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磁感应治疗具有靶向性、适形性、自控温、内加热、可重复、正常组织与肿瘤之间温差大等特点,它有望克服以往肿瘤局部热疗方法的缺点,成为新的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 并且有实验研究发现磁感应治疗可激发机体的主动免疫,消除或抑制肿瘤转移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