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白线疝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白线疝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小的腹白线疝多无大碍,如无症状,不必治疗,但应注意,腹白线上的小肿块并非都是疝,患者和医者均应警惕之。注意保避,免增加腹内压的一切不利因素一免病情发展。

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创伤、妊娠、肥胖、大量腹水等均可成为白线疝发生的诱因。当膈肌和上腹部发生不协调的、强有力的同时收缩,如剧烈咳嗽或屏气时,由于向上牵拉膈肌和向侧面牵拉腱状交叉产生的力量在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最大,故此处为白线疝最常见发生的部位。

白线疝的鉴别

以上腹部深处疼痛且伴有恶心和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者,须与上消化道疾病相鉴别。有作者报道曾有一些白线疝病人被误诊为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而长期就诊于内科。由于本病常伴有腹内脏器疾病和其他部位的腹外疝,而且白线处疼痛也经常在其他上腹疾病中发现,故在做出白线疝诊断以前,应想到有同时存在内脏器质性病变和其他部位的腹外疝的可能因此,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以免误诊或漏诊。 此外,经产女性病人的脐下白线疝应与产后腹直肌分离所致的内脏膨出相区别。

白线疝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白线疝在上腹部常见,故又称为上腹部疝,脐下罕见,其发病的原因有:

(1)腹白线从剑突延伸至耻骨联合,白线在脐上薄而宽,而脐下窄而厚,甚至脐下两侧腹直肌融合,难以分清白线。

(2)脐部致密的纤维环的影响,白线撕裂很难突破脐部。

白线疝在人群中发病率为0.5%~3.0%,男性较女性多见,男女发病率约3:1,以20~50岁年龄多见,约20%患者有多处筋膜缺损存在,即多发性白线疝。

一般认为先天性白线疝罕见,主要见于婴幼儿,出生时即发病;成人白线疝的发生多是由于先天性因素加上后天腹内压增高因素引起。先天性白线疝的发生可能与腹壁白线融合不全有关,疝的发生部位与成人常见的白线疝发病部位基本相同。成人白线疝的发生除了也与腹壁的先天性发育不全有关外,主要与前腹壁腱膜受到过分牵拉有关。当腹部膨胀时,白线须同时伸长和展宽,造成纤维撕裂或牵拉使纤维间隙增大从而形成白线疝,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创伤、妊娠、肥胖、大量腹水等均可成为白线疝发生的诱因。当膈肌和上腹部发生不协调的、强有力的同时收缩,如剧烈咳嗽或屏气时,由于向上牵拉膈肌和向侧面牵拉腱状交叉产生的力量在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最大,故此处为白线疝最常见发生的部位。

什么是白线疝

临床表现

在脐上中线处出现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平卧腹直肌放松,疝块回纳后可扪及腹白线缺损即疝环。网膜或肠管疝出后可有隐痛和牵拉感。少数白线疝可发生嵌顿,疼痛较剧或半有恶心和呕吐。较小的白线疝实无疝囊,仅有腹膜外脂肪自白线薄弱或缺损处钻出,肿块较小需注意检查方可扪及。

辅助检查

1.无合并其他器官病变者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如病情需要和其他病鉴别时包括检查专案“A”和“B”。

症状体症

1.脐上正中可发现小肿块。平卧还纳后可在白线区扪及空隙。

2.可因腹膜受牵拉而出现腹上部疼痛、嗳气、恶心、消化不良等症状。

白线疝的症状有哪些?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朋友们是否了解了白线疝这种疾病了呢?白线疝是一种可以引发身体其他不适的疾病,所以当出现了此病症,一定要采取及时治疗措施,不要等到引发其他病症并非的时候再去治疗,到那时就晚了。

白线疝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腹痛

白线疝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多数病人仅表现为上腹局限性隐痛而少数表现为较严重的深部疼痛。腹痛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疝块压迫通过白线的肋间神经纤维导致局限性疼痛,大网膜、肝圆韧带受到牵扯引起深部疼痛。腹痛可放射到下胸部及背部。疼痛程度与体位、进食及重体力劳动有关体位改变,尤其是平卧时疼痛常减轻或消失而进食后或重体力劳动后可加重腹痛的严重程度与疝的大小不成正比,往往疝很小而临床症状很重。

2.恶心、呕吐

少数白线疝病人除腹痛外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发生机制为:①脱出的大网膜和肝圆韧带牵拉可引起深部疼痛,并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②大网膜和肝圆韧带的牵扯可导致幽门痉挛,进而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二)体征

1.腹壁肿块

腹壁肿块是白线疝的主要体征。由于白线疝绝大多数发生于脐与剑突之间,因此,疝块多位于脐上剑突与脐之间的白线上,可偏于中线一侧,站立或饭后疝块更为明显。疝块直径一般在2~4cm左右,有学者报道疝块最大者直径达 15cm,少数病人疝块很小,只是皮下一个柔软的圆形突起,不易察觉,肥胖病人则更难发现。当疝内容物回纳后可触及白线处有筋膜性疝环孔的边缘。

2.Litten征阳性

体格检查时将手指放在病人怀疑疝的部位,嘱其在立位时用力咳嗽,往往在咳嗽的同时,手指可感到有碎裂声,即为Litten征阳性。

3.诱发疼痛

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肿块向外牵拉,常因牵扯了肝圆韧带、腹膜或大网膜而诱发患者腹部疼痛。

疝气的介绍

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腹壁疝多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白线疝用药治疗

无症状的白线疝,因为其虽可继续增大但发生嵌顿的机会不大,可以不予治疗。有明显临床症状而无特殊手术禁忌者,则应施行手术治疗为宜。不同病理类型可选择不同手术方法治疗:

1.无疝囊型白线疝 高位结扎切断突出脂肪组织,使脂肪回缩至白线后方,再修补疝环。

2.有疝囊型白线疝 切开疝囊,还纳疝内容物,如果疝块较大可以切除多余的疝囊以及与其粘连的大网膜,高位结扎疝囊后修补疝环。

3. 白线孔隙的修补 修补孔隙时,采用横行缝合白线为宜,以防止由于肌肉侧方牵拉而撕裂。孔隙小者,用丝线间断缝合即可;孔隙大者,则需重叠缝合,将孔隙分上下两叶,彼此重叠1~2cm,用丝线间断褥式缝合;如白线有多处缺损,可采用Berman手术,即在缝补腹横筋膜后于两侧腹直肌前鞘各作一相等的垂直切口,将两侧前鞘的内叶重叠缝合以修补薄弱或有缺损的白线。

白线疝饮食保健

白线疝术后饮食:

1、一般病人术后6~12小时可进流质,如米汤,稀藕粉,菜汁,果汁等,第2日进软食或普食,如软饭,面条,鸡蛋糕,切碎煮熟的菜及肉等,以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

2、饮食方面可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粗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卷心菜,粗粮,豆类,竹笋,各种水果等。

3、保持大便通畅,可用海蜇、苦瓜、番薯等。

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术后忌食易引起肠张气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等。

2、忌烟、酒、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3、禁忌生蒜、芥菜等辛辣食物。

食疗方:

(1)羊睾丸、鸡蛋各4个,水煮后吃蛋喝汤,每日1剂,连服数日。用于本病气虚者。

(2)补骨脂50克,盐炒研末,加入黑芝麻25克,每次服9克,每日2次。

(3)全蝎一个研末,装入鸡蛋孔内蒸熟食之。

(4)猪肉120克、梧桐树根,八月瓜根、苍耳子各10克。炖服,每日1次。

(5)蒜头皮20克,熬水,每日服用数次。蒜头皮即粘贴蒜肉之衣,约1000克的蒜头,可剥皮20克。本方适用于小儿疝气者。

(6)大葱、紫苏各适量,石灰袋1个,大葱、紫苏加水煮开后,待温热时浸坐15-20分钟,然后以石灰袋置于患处入睡。本方对于疝气胀痛有一定效果,一般应用15-30分钟,然后以石灰袋置于患处入睡。本方对于疝气胀痛有一定效果,一般应用15-30分钟即愈。

(7)生姜15克、当归15克、羊肉100克,同煮熟,吃肉饮汤,每日1次。本方用治寒疝,具有补血活血、解气止痛,温暖下元之功效。

(8)红皮蒜2只、柑核50克、金橘2个、白糖50克,蒜去皮,同其他三味用水2碗,煮成1碗,顿服。本方用治疝气疼痛异常,具有消肿、止痛之功效。

(9)鲜生姜适量,洗净,捣烂绞取其汁,去渣,将汁贮于碗内,阴囊浸入姜汁内片刻即成。本方用治疝气,具有解肌散寒之功效。

(10)葱衣(系葱白的外衣)90克,稍加水煮,1次吃完,连服7次。本方用治疝气,具有解肌散寒之功效。

相关推荐

腹外疝治疗原则

1.寻找与治疗发病诱因。 2.2岁以上小儿腹股沟疝无自愈趋势者,宜行手术高位结扎疝囊。婴儿脐疝,经长期用绷带包扎压迫复位,多数可自愈。 3.少年、儿童较小的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后,修补时无需将精索移位。青壮年应将精索移位至腹外斜肌腱膜下。老年和巨大的腹股沟斜疝,必须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修复,并将精索移位至皮下。 4.股疝可在腹股沟韧带上方或下方作切口,切勿损伤疝内容 腹外疝韧带缝合图册物,将疝囊切除缝扎后,在腹股沟韧带下方把腹股沟韧带、陷窝韧带和耻骨肌筋膜(Cooper韧带)缝合在一起以关闭股环。疑有绞

引起疝气的原因有哪些 疝气分为哪几种

一般所说的疝气是狭义的叫法,主要指腹外疝。广义上,凡是组织或器官离开原来的位置,通过薄弱区域突出进入另一部分的都叫疝,所以还有食管裂孔疝、膈疝、脑疝等等。常见的疝气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腹股沟疝:腹股沟,就是小肚子与大腿根交界的 两个三角区,发生在这个部位的疝叫腹股沟疝。腹股沟疝又分为斜疝和直疝,斜疝最常见。因为生理结构的原因,右侧比左侧多发,男性比女性多发。 第二种,股疝:大腿根部,在股静脉的内侧,有一个叫股管的解剖结构,是腹壁的薄弱处。如果股管开口松弛,周围肌肉和韧带进一步薄弱,肠管和部分脂肪

西医治疗疝气病的效果如何

一、手术治疗疝气病 逾2岁但脐疝仍未自愈得患儿,应手术治疗。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2cm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如果没有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回纳肠管,切除疝囊,在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二、非手术治疗疝气病 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cm,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 1.弹性腹带法:此法对新生儿、小婴儿尤为

怎样防止出现疝气

腹壁强度减弱的常见原因是人们的肚皮先天性就有几个地方比较薄弱,比如腹股沟、肚脐、腹白线、半月线、腰眼等等好多地方;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各种原因营养不好肚皮变薄;第三个原因是因治疗疾病需要肚皮开过刀,开刀后又由于咳嗽、营养不良或感染等原因没有长好,也会出现疝气。 腹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是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或排尿困难,少数人因肝硬化继发大量腹水,或练习举重等情况下用力不当,同样可以产生疝气。知道了产生疝气的常见原因,我们就可以针对性采取措施,尽量预防产生疝气了。适当锻炼强健腹肌,及时治疗咳嗽、便秘和排尿困难,可以尽

腹外疝的治疗

①非手术治疗:对1岁以内的腹股沟疝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线束带压迫内环处,防止疝块突出,部分可在生长发育中,腹肌逐渐强壮而可自愈。小儿脐疝可用胶布固定法,即将脐疝还纳后,用小块柔软绒布垫住脐部,用5厘米的胶布从一侧腋中线横行紧贴脐部,每l-2周更换一次,半年内可愈,但由于胶布有过敏的可能,也可用5分钱大小的金属片,钻眼穿绳,并用软绒布包裹后,按压在脐部,并将绳子绕腰后打结。对老年体弱不宜手术者可用疝带压迫于内环,日间缠带,休息时解除。 对早期嵌顿性疝,应在医院试行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应观察24小时,注意腹病是

疝气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 ,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疝气多是因为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 1、疝气检查应该到普外科,做B超就可以确诊。 2、对无合并症的脐疝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心电图、肝功能检查为主。 3、对合并有肺部腹部其他疾病而诊断未明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心电图、肝功能检查和血肌酐、血尿素氮(BUN)、

疝气是什么

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常见的疝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 腹壁疝多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 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

小腹疝气中的气是哪里来的

疝气的形成和患者的体质有着很大的关系。 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 ,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疝气多是因为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疝气多是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腹腔内产生负压,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

疝气有哪几种类型

疝气分哪几种?一般所说的疝气是狭义的叫法,主要指腹外疝。广义上,凡是组织或器官离开原来的位置,通过薄弱区域突出进入另一部分的都叫疝,所以还有食管裂孔疝、膈疝、脑疝等等。常见的疝气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腹股沟疝:腹股沟,就是小肚子与大腿根交界的两个三角区,发生在这个部位的疝叫腹股沟疝。腹股沟疝又分为斜疝和直疝,斜疝最常见。因为生理结构的原因,右侧比左侧多发,男性比女性多发。 第二种,股疝:大腿根部,在股静脉的内侧,有一个叫股管的解剖结构,是腹壁的薄弱处。如果股管开口松弛,周围肌肉和韧带进一步薄弱,肠

得了疝气该怎么办

1.非手术治疗 一岁以下幼儿可暂不手术,因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可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深环。 2.手术治疗 疝气如不及时处理,疝块可逐渐增大,终将加重症状,甚至发生嵌顿或较窄而威胁患者生命,故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 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腹壁疝多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迫使腹腔内